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一、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煤矿务必要制定出稳妥可行的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了防爆设备下井检验制、机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制、停电检修挂牌制等。同时,应当重点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制,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规程,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制度及机电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等具体的规章制度。二是要采取贯彻实施机电设备使用和维修相互结合之原则,切实做到机电设备谁在使用,就由谁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和定机,管理人员必须在参加培训之后凭上岗证进行操作。对于需要交接班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并对大型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全面记录。三是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验收管理规定。要进一步规范对大型机电设备从安装,到改造、大修,一直到验收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注重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各机电设备的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安装与验收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

二、加强机电设备前期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是要严格进行设备选型,真正把好机电设备的选型关,所选用的设备一定要适宜于煤矿使用。二是要在管理上做到责任到人,从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图纸资料保存与清点、安装、使用到维修、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当中均应做到资料完整,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要严格把好安装质量关。对于主要设备与新型设备的验收、安装与使用,机电设备管理员应当参与到编制质量验收规程、操作办法与安装质量标准之中,要努力做到设备不合格不得出厂、设备不完好不准安装。在安装完之后应当由参与安装、使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单位的人员都参与验收,在试运转之后再办理移交手续,这样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四是要强化技术档案的管理。应当建立起设备验收与交接建档等方面管理考核机制,必须将所有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及验验收报告等技术采取交由专职资料保管员妥善保管,使用与维修单位一旦需要,不得取走原件,只可另行复印。五是实施技术培训,特别是在进口设备管理上,应当组织开展关于该设备的技术讲座与培训,让涉及到的相关使用、维护与管理人员均能对设备有深入了解,掌握其技术性能与使用、维修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注重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发挥出机电管理部门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双重作用,积极配合企业管理与安全监督部门做好设备检查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干部跟班上岗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等,让现场管理真正有章可循。二是要严格开展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到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从严把握考核关,让机电设备能够满负荷与高效益地运行,从而服务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

四、落实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于实现煤矿的装备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切实满足煤矿安全生产之所需,应当以全员管理为基础上,做到修理、改造和更新等相互结合。要结合设备的大修与中修,积极运用新技术来改造老设备,从而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可以在主提升机上运用动态智能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更新空压机断水保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比如运用真空磁力启动器与真空开关等等。为了进行比较,可以运用设备成本的现值比较法以实施设备的大修与改造,从而有助于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

五、提升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要想管好、用好与维护好机电设备,一定要建立起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先进设备所具有的优势。应当高度尊重与保护机电设备技术人才,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应当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让机电管理与维护人员更加熟悉操作规程与设备性能、原理,从而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进行设备管理与故障处理。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煤矿企业;经济合同;管理

一、引言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是煤矿企业效益合法化的关键形式。签署合同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合理途径和保证,而加强合同管理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企业管理人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煤炭产量和安全生产方面,对经营情况重视度不够,以致于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方法不够先进,缺乏法律意识,导致相关工作做得不到位,甚至造成一些经济损失。因此,煤矿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二、煤矿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当前状况浅析

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合同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风险,调整各经济实体平衡关系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煤矿企业而言,合同的签定是企业自身权益的法律保证,必须认真对待。如果在签约重大投资,技术等方面的合同时粗心大意,出现纰漏,不仅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而且甚至可能直接导致破产。一些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经营理念不够先进,仍坚持“以产能为导向,管理为辅助”的方针,导致合同管理观念落伍,方式陈旧,以至于造成无谓的经济亏损。尽管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注重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也针对合同管理定制了相关规章条例,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经济合同管理不被重视

经济合同管理过程缺乏专业部门人士负责。许多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经济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的管理工作由内部的管理部门职员协管,除却合同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仍肩负人事管理等工作任务,这就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混乱,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都大大降低。有的煤炭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由业务部门人员在具体业务中制定销售合同,从制定各项条款到合同签章,所有流程均由业务人员自行完成,这样的合同程序难免出现漏洞,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利益。在签署合同后,仍需进行大量详细和专业的调查,包括合同各方的主体资格,信用和履职能力,都要进行全面严格审查。在合同规定的具体规定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查合同条款,合同条款的理解是否存在歧义,违约合同条款,技术标准等都应做出详细的解释。为改善煤炭经济合同管理的落后,还需跟踪管理合同的履行情况,对数据收集进行评估和分析,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签订的合同专业性不强,甚至影响合同管理质量,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经济纠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科技已经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对合同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专业。但是一些煤炭企业的合同管理,仍未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不仅浪费人力资本,还有可能造成经济效益的损失,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不利影响。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经济合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煤矿企业的类型决定了必须以工业生产为重,企业最为重视的是生产安全生产工作,把提高煤炭产量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

2.经济合同管理规定的实施情况不理想

虽然煤矿企业目前对合同管理设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所制定管理规章制度不切合实际,理论脱离现实导致规章制度过于僵化,最终执行起来阻力重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签订合同的双方法律意识不强,态度不够端正,甚至没有签订合同就先行进行业务,把签订合同留到最后草草补办;或责任人违规操作,在签订合同中利用不正当手段损害企业利益而谋取自己的私利;(二)缺少监督机制对合同签约双方进行监管,只签完合同就万事大吉,而在经济合同签订后是否履行合同,合同中涉及货物与钱的交付没有具体的监督程序约束。如果合同履约涉及方面太多,各种信息无法及时收集,整理,结果往往导致合同无法正常执行;(三)由于签约合同对象始终发生变化,合同内容不统一,合同签订的限制水平,容易出现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信息不完善,甚至条文语言表达词不达意,都会造成审计和监督执行合同的麻烦,提高法律风险。

三、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措施

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使企业经济合同的签订符合理合法,让能够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切资源快速整合,成为企业的迫切问题。为此,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培训专业化合同管理人员,依法签署合同,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

1.制定和使用统一的标准合同文本

由于煤矿企业合同制定没有统一规定,缺乏严谨性,导致在未来易出现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与专业法律咨询机构进行协商,制定出可以反映企业自身利益和遵守法律的严格合同样本。这样可以减少非标准业务造成的缺陷,解决合同双方违约时的纠纷。授权和委托制的合同应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具体负责的销售人员应由有关领导经过认真考虑后授权,在法律顾问协助下签订合同,确保合同签订手续符合法律要求,方便履行合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2.对合同管理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目前,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对合同的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因此必须做好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无论合同文本多么好,规章制度如何详细,没有合同管理人员来履行,都不可能完成合同管理水平的质的飞跃。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大煤矿企业法规管理力度,作为煤矿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必须率先学习,发挥榜样作用,邀请专家教授法律法规,运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通过案件分析,提高法律意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依法操作,使煤矿企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成立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规范化

由于大多数煤矿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并不独立,以致合同管理过程中涌现了较多问题,缺乏监督机制,操作过于武断,对此,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监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煤矿企业合同需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实行集中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合同管理部门一般肩负法律管理职责,有权建立和修改合同管理制度,有权对合同管理企业各部门的审计,履行等活动进行监督引导。国外签订合同的,应使用专用印章或合同印章,企业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外国企业签字,也可以授权他人签订合同。合同管理由合同承办单位,考核机关,审计机关问责制管理。合同审查应进一步规范化,企业合同管理应履行包括正常审计在内的职能,审查对方的资质和信用状况,合同项目审批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府部门规定。审查合同应符合国家技术行业和企业标准,价格的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合同事项是否通过投标确定交易对象,内容形式是否合法。最后,做好合同文件的保管工作,利用网络管理体系对合同进行分类妥善保管,方便随时查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合同纠纷总是不可预测的,当出现纠纷时,合同成为企业利益最大的保障依据。因此,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科学严谨地缔结合同是企业开展正常经济活动的保证。在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煤炭企业必须做好相关工作,才能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秀娟.浅谈如何做好煤炭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J].科研,2016(07)

[2]吕蒙.浅谈煤炭企业合同管理机制[J].商品与质量,2015(10)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对于煤矿开采非常重要,它是煤矿安全开采的保障。煤矿开采使用的机电设备一般体型较大,管理和维护起来非常困难,以前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方案并不适用于现在化煤矿开采工作,因此必须提高现代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以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平稳发展。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维护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煤矿企业管理已经逐渐被淘汰,不能满足现代化煤矿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部分企业却只关心煤矿产量,对煤矿机电设备更新和维护不重视,企业维护意识浅薄,未能真正意识到机电设备完好率不达标,就有可能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严重的甚至为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损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被当作了一个辅助生产工作,企业没有认识到机电设备检修的重要性,从而未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等到了机电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时才开始实施维修,这就延误了设备正常的生产,使得机电设备性能大大降低。在以往发生的许多煤矿事故中,由于管理观念落后造成的事故至少占据了三到四成。

1.2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一些矿井中使用的机电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又年久失修,因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缺乏相对的维护措施。煤矿开采都是在地下矿井里进行,其环境非常恶劣,温度比较高、潮湿、粉尘多,机电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进行工作,会慢慢被积淀的粉尘腐蚀。还有部分机电设备长期的使用造成检测动作装置不完善,不能及时预警,可能会引发由发热造成的瓦斯爆炸。另外,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电力装置和电缆破皮,而企业未能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使用时就容易造成漏电,造成很大的安全危害。

1.3机电技术手段落后

在一些偏远的煤矿场地,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矿井下的机电设备未能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检测、测试与维护,检测仪器仪表陈旧并且不全,在检测时手段和方法落后,未能检测出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1.4管理体系不完善

煤矿机电设备工作的维护和管理是依据管理体系进行的。所以,管理体系的完善度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相关管理维护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使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真正落实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矿产生产中,许多煤矿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工作未能得到落实。

1.5管理队伍素质较低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许多煤矿企业机电设备水平已经逐渐进步。可是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却未能跟上脚步。在我国许多煤矿企业中,管理队伍素质比较低,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煤矿企业的日常需求。而且在大多数乡镇煤矿中从事管理维护工作的都是农民工,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实践经验能力匮乏,在机电设备产生故障时,不能及时排查,拖延了故障的维修。并且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于维护时,时常违规作业,这根本不能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

1.6资金投入匮乏

一些地方煤矿由于受到资金成本的约束,设备数量和备品备件存在不足。而机电员工的工资较低,许多具有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都纷纷跳槽,这造成了机电安全生产非常被动。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优化对策

2.1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制度

努力抓机电管理与维修工作,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以确保掌握过硬的现代化管理维护技术来满足现代化的煤矿机电设备。同时煤矿企业设定一个责任制度,让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头上,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转变以往消极的工作心态,使管理维护工作能够真正得到落实[2]。在更新管理观念的同时,企业也应该优化管理制度,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机电管理维护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明确自己岗位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在优化管理制度时,可以定期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考查,设立奖罚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头上,在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上报处理,从根本上预防机电设备故障产生的安全问题,减少煤矿企业不必要的成本。

2.2实施技术人员责任制

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中,企业可以制定责任制,把工作具体落实,这是有效实现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和强化技术管理的途径。首先,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文件的审批,要求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其次,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保管工作。最后要求对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维修、故障都做好分类记录,以便今后查找。

2.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中,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培养全体机电技术工作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化进行机电工作。标准化机电工作是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的基础。

2.4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排除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定期开展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课程,要求受训人员必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当前管理、使用和维修所需要的专业技术。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将技术职能与工资待遇挂钩,激发每个员工积极的学习,使每个员工都能拥有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从而建立一个强力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团队。

3结语

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与效率性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的日常作业,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对于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规范管理制度,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设备投入和维护的力度,重视对员工专业素质的培训,及时更新年久失修的机电设备,促进矿井开采的安全性,以确保煤矿企业能够真正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东.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4):68;89.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148-02

煤炭资源整合是新生事物,对基础、技术、管理水平较强的大型煤炭企业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些整合兼并矿井整而不合。如何抓好煤炭资源整合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更是所有资源整合兼并矿井亟待解决与探究的问题。探寻新的符合资源整合矿井安全发展之路,切实抓好重组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所有有志于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1 煤炭资源整合矿井的主要特点

1.1 矿井基础生产条件差

由于“多小散乱”的煤炭开发格局,小煤矿开采区域多为矿区边角地带或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地带,且多为村镇或私人性质企业,其管理模式多为家族式管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理念思维局限,矿井缺乏长远规划以及急功近利思想,井下采掘布置随意,支护方式简陋,采煤工艺落后,私采滥挖现象严重,设备更新淘汰、改造换代不及时,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可靠,矿井各大系统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严重危及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秩序。

1.2 职工素质普遍低

由于企业性质限制,煤矿职工多数来自矿区周边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人员素质差,甚至与企业无固定的劳动关系,职工队伍很不稳定。各矿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很难对职工进行基本的入职培训。许多管理人员、职工由于缺乏对煤炭行业特殊性的了解或一些其他的原因,冒险蛮干,“三违”现象频发,形成了重大不安全隐患。

1.3 矿井技术管理水平低

由于缺乏各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各种基础技术图纸、资料、记录、报表、台账、措施等不齐全、不真实,不规范,不能反映矿井井巷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不能为正常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基础的技术保障。一些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外部服务,接续性规范性不强。一旦发生灾害事故,难以为实施有效的抗灾抢险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容易导致灾害事故扩大化。

1.4 安全管理理念、方式落后

矿井必须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一些特种作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由于企业特点以及国家监管、制度缺失等的原因,一切的工作围绕生产转,更谈不上安全管理,企业的一切靠人治、靠家族化、靠裙带关系,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思维通通与矿井无关,

2 对策

2.1 文化先行,理念融合

整合矿井在整合前最没有一些现代化的正规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思维,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形成了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一些合理的东西,要做好整合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从文化入手,从企业愿景、目标、安全理念、安全思维、安全技术等方面加强重组矿井的安全文化建设,整合主体企业要在肯定整合矿井形成的自己企业特色一些合理的东西的同时,去粗取精把本企业多年积累的现代化的、先进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融入到重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强化安全理念先行、文化渗透,助推重组矿井实现现代化、规范化、集约化管理。

因为整合矿井职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单纯,同时长期在人治环境下形成一种逆来顺受的不正常心态,整合主体企业可以借助自身长期形成的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大力倡导、灌输主体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改变职工的思维模式、思想形态,让重组矿井的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引导职工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兼并重组矿井安全工作中来,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文化

基础。

2.2 坚持原则,明确主体

煤炭主体企业,自身必须认清形势,做出表率,认清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坚持“谁办矿,谁负责”、“谁整合、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切实负起整合主体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管理责任。

在管理体制上,主体煤炭企业必须是安全责任主体,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整合矿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观念培训,使之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

2.3 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人是管理的主体,在整合矿井原则、目标、方向确定定的条件下,管理人员就是关键因素了。主体煤炭企业必须派驻管理团队,全方位、深层次接手矿井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理顺管理流程,配齐要害岗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生产、安全、调度、技术、应急等职能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证人员数量和素质满足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目标管理等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双方整合协议对整合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全面彻底接手。

2.4 技术支撑科技引领

要做好整合兼并重组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以技术水平为支撑,加强技术管理,在配备够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建立健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在做好矿井基础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矿井原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只有以技术水平为支撑,才能真正做好安全管理。

主体企业要利用自身装备、技术、管理等的优势,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逐步提高资源整合矿井硬件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设备;推广现代化、正规、安全、高效的采煤方法。根据整合矿井条件,加大科技攻关,加大技术、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以改善矿井基础生产条件,提升矿井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矿井技术水平,改变矿井软硬件环境,进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效益,保障企业持续、健康、集约、绿色、和谐发展。

2.5 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资源整合矿井属于新生事物,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成功与失败并存。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属正常现象,何况一些整合矿井的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要让整合工作全面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监管部门以及整合主体企业应本着“关一批、留一批、建一批”循序渐进推而广之的原则,重点突破,在整合矿井当中选取具备一定条件的矿井作为先行试点,率先实行整合兼并,开创一批“理念能融合、职工能认同、基础有改善、设备有更新、技术有提升”矿井,力争早日建成一批“愿景明确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自觉化、技术现代化、发展和谐化”的高标准整合兼并重组矿井,开创出一条适合资源整合兼并矿井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谐发展之路,做到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子。

3 结语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整合资源;安全管理模式

潞安集团在2009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中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参与了临汾、忻州、晋中等6市13县区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将101座矿井整合重组为37座,新增煤炭储量达30多亿吨。过技术改造已有11座矿井复工复产,到2010年底,所有符合政策规定的整合矿井将全部投产,新增产能 3100万吨,潞安集团全年总产量将达到7000万吨,到2012年潞安集团煤炭年产量将超过1亿吨。

潞安集团董事长任仁厚同时指出:我们已经把资源整合回来了,同时也把安全责任整合回来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克功指出:通过这一次整合,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原先提出的五个整合,那就是安全整合、效益整合、规范整合、快速整合,最后还有个和谐整合。其实这些当中重中之重是安全,有了安全才可以谈到一切,所以整合后的煤矿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投入到生产。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论述:

一、从人的角度

作为管理者,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对整合后的煤矿进行一次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后,采取正确的做法对其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煤矿管理要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亦应如此。

煤矿安全管理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可以分解为素质和意识问题。因此,煤矿只要环境可靠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就能实现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的定理:煤矿安全=环境+素质-侥幸。安全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环境不危及人身安全。安全行为管理的目标:使行为不危及自身或系统内他人的安全。煤矿管理者的人物: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创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撑整个煤炭生产的系统。

高素质的煤矿从业人员是促进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英国要求矿工至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美国虽没有类似的强制规定,但其大部分矿工也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对从业矿工的受教育程度做出最低标准限制。但是,如果各煤矿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地对矿工进行岗前、岗中、岗位轮换等各类培训,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矿工素质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对于降低事故率是大有好处的。目前,我国对矿工培训没有强制性规定,应该考虑制定煤矿从业人员最低培训标准。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确定煤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和考核标准,并制定良好的煤矿从业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矿工)培训制度。

另外,矿难治理中应该加强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因为,市场自发产生和政府强力施加的各种外部激励虽然能够促使企业努力改善安全状况,但它们代替不了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是一种内在的根本激励,而中国目前之所以矿难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这种内部动机。因此,提高煤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个关键点。

二、从机的角度考虑

关于200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明确兼并重组整合,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整合后的矿井如何在机电设备,装备方面安全有效、高效率投入运行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入手:(1)保留原矿井的部分机电设备,更换部分设备;(2)通过技改更换全部机电设备。对于第一种方案缺陷是安全性不高;第二种方案安全性比较高,也便于技术人员的维护。

三、从环境的角度考虑

整合煤矿接管后首先是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与了解熟知、矿井通风能力的测定、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瓦斯等级的测定,这样才能对整个矿井的大环境有所了解。

我们熟知矿井环境后就应该着手确立矿井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2)煤矿安全问题。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3)安全管理途径。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4)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

(5)安全管理责任。有技术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6)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力素质低自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对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也确实是重要原因,国有煤矿领导或整合前的私人矿主千方百计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矿工生命于不顾更是与矿难有着直接关联,但在众多分析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会的缺席和矿工声音的缺失。目前已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该加强我国工会组织的力量来治理矿难。

现行工会制度的缺陷和工会职能的缺失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工会制度,使工会不再从属于企业,真正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对于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煤矿企业,应鼓励并监督企业允许和帮助矿工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一方面要维护矿工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从矿工中间收集矿井安全信息以及改善安全的建议,及时传达给煤矿企业管理层,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矿井隐患,改善安全记录。同时,煤矿企业管理者应该鼓励工会和矿工积极参与到制定安全规划和措施的过程中来,共同商议安全问题,激发工人的新想法和合作精神,从而加强双方的对话和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推动劳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工会在制止各地存在的隐报、漏报矿难事故事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整合后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建立、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一套固定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实现企业的安全、持续、高效、绿色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文6

关 键 词:煤矿安全三违对策

中图分类号:X952文献标识码: A

煤炭行业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之一,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职工家庭带来了极大痛苦,同时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是生产自然环境中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事故;人祸主要指生产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程操作所导致的事故,这也是通常讲的“三违”。从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深层次原因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绝大多数由“三违”导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三违”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事故。

一、煤矿生产工作中“三违”现象的主要表现

1、采煤方面

(1)支护质量差,造成空顶、漏顶、冒顶。这类事故在采煤过程中经常发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特别是采煤面顶板不好时,表现突出;(2)违章进入采区作业;(3)维修时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4)煤壁片帮处理不及时或不按规程规程处理,采煤工作面煤壁出现片帮垮落,造成事故;(5)违章操作机械设备导致的机械人身事故;(6)安全工具没有配备或使用不当。

2、掘进方面

(1)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差;(2)施工人员违章进入空顶区;(3)没有坚持敲帮问顶制度;(4)独立作业岗点人员随机性、随意性,散兵作业、管理分散;(5)违章放炮;(6)空顶作业。

3、机电方面

(1)不严格执行规定,随意停送电;(2)登高作业不按规定佩带使用安全防护工器具;(3)工作面设备安装撤除过程中违章安撤装运;(4)电器安装设置不规范,甚至失爆;(5)电器设备维护维修不到位,带病运转。

4、提升运输方面

(1)违章提升或松车。(2)“行车不行人”制度执行不严格。由于井下巷道空间相对狭窄,《安全规程》规定必须严格做到“行车不行人”,严禁人车同行,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3)不按规定使用安全设施或安全设施不完善,擅自从事生产作业。(4)违章上道。(5)不按规定存放矿车,乱停乱放。

5、一通三防方面

(1)随意停开局部扇风机,造成工作区域瓦斯积聚。(2)不爱护通防设施随意开启风门,造成风流紊乱、短路。(3)风筒中距迎送距离超过规定,造成供风量不足。(4)不严格按规定使用瓦斯监测探头和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检查瓦斯,造成数据失真。(5)不按规定进行洒水降尘,导致发生煤尘堆积和煤尘飞扬。6、其它方面

(1)对隐患排查处理或超前预防治理不及时和处理隐患时采取的措施不当;(2)对小隐患重视程度不够,在安全管理上抓大放小,不注重细节,导致小隐患引起大问题;(3)对隐患没有超前治理预防使事故发生成为必然;(4)工作安排失误,主要包括用人不当,安排业务技术不熟练的人从事业务技术强的工作,把不适当的人安排到不该从事或无能力从事该项工作的位置岗位;工作量安排不科学、不合理;工作设备设施、工器具等操作机械不符合现场工作实际。

二、“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员工素质方面

(1)员工队伍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员工无论是文化素质、理论素质、还是操作技能较低,有章不循,违章蛮干,这是导致事故发生主要原因。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代职工,从职业道德、技术素质、爱岗敬业方面与上一代职工比都有差距,要坚决抛弃危重行业是低素质人员集合的认识上的误区。相反,危重行业生产作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危重行业人员应该是高素质人员的组成群体。

(2)煤矿生产的复杂性、艰苦性等特点致使技术工人严重缺乏;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志愿到煤矿一线工作的逐年减少。目前,煤炭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表现“青黄不接”现象。

2、员工行为方面

(1)安全业务技术素质低,不知道怎么干,分不清遵章与违章的界限。

(2)不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图省事怕麻烦,碰侥幸,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不牢固,安全法制观念淡薄。

(3)受利益驱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争时间抢速度,不严格按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操作,在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仍以生产为主。安全第一在实际工作中演变为生产第一。把超产超掘和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提高,视为主要的工作成绩。

3、环境及设施方面的原因

(1)自然环境方面。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作环境恶劣艰苦、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不可预知的环境突变因素仍随着采矿业长期存在,这是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客观因素。

(2)装备设施方面。我国大部分煤矿安全生产中无论是在生产工艺,还是在装备设施,或是自动化、现代化方面与世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装备水平上不去,有的长期带病运转或存在不健全不完善。

4、管理方面的原因

(1)规程、规章制度“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目前各单位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作业规程、施工措施、操作规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齐全完善的,但贯彻落实不到位。

(2)在查处“三违”方面,对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执行较严,而对于违章指挥的责任追究,特别是没造成重大事故或伤亡事故的违章指挥的责任追究则失之于宽,这是在安全管理上的偏差,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深处分析,违章指挥要比后两者严重的多,因为有违章指挥资格的都是管理人员,都有一定的公共权力。这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3)“四个关系”处理不好。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造成抓生产增效益,忽视安全抓产量,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三、扼制“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要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安全基础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是管物和管人,其中管人为核心,只有管住人、管好人,做到人人遵章守纪、按章作业,才能穷实安全生产基础。一是针对员工素质较低特别是操作技能较低的实际,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改进员工培训方法,提高员工培训质量;二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违章作业对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性,把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把从被动地要员工安全变为员工主动地“我要安全,我必须安全”观念。三是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精神严肃查处各种违章现象;四是善于用人,对具体作业人员要心中有数,特别是要对什么人能从事什么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五是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量,做到生产时间服从生产质量、生产安全,增强工作实效。

2、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职责

进一步完善各级岗位责任制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明确各级的安全职责范围,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四个”关系。始终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3、推行安全生产科学化、程序化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四个主要环节,第一是源头管理,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前安排、超前治理、超前预防;第二是过程控制,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第一的工作观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作业环节;第三是应急救援(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把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第四是调查处理,找出症结,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搞好下一步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把最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工作放在源头管理方面,其次更多地抓好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程序化、精细化。

4、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坚持对各类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以法治矿,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变“从严、从重、从快”严肃处理为按规章制度,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5、提高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员工幸福、企业发展、社会稳定,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对员工对企业和对国家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走科技兴安、管理保安之路,打造本职型安全矿井,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