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1
关键词: 典型工作任务 护理 岗位对接
职业教育改革的内涵建设提出了“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执业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这五个对接理念,为探索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思路。
1.研究目的
当前中等护理教育多采用学科体系下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学生从学校进入医院后明显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出现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校院专业与岗位对接过程中吻合度不好。分析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与职业标准进行比较,为探讨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调查对象100名。根据我国医疗机构护理岗位职责及人才需求情况,将调研对象按入职学历、职称及护龄2~4年护士、5~10年护师分为两个组,护士77人,护师23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护士61人、护师19人、二级医疗机构护士15人、护师4人。调查对象分别来至综合性医院和专科性医院;调查对象涵盖岗位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诊等5类为主,兼有手术室、放射科、感染科、急救中心等少量被调查人员。
2.2研究方法
依照德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研究方法[2][3],采用头脑风暴式调研会,将被调查人员随机分成10—20人一组。调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组第一阶段被调查者根据日常护理工作,提出代表性工作任务,第二阶段根据代表性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率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两阶段总计用时3小时左右。主持人为非护理专业人员,且不做调研内容的引导。专业教师列席旁听,配合整理材料。
3.研究结果
3.1护士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结果:典型工作任务共14项,以及代表性工作任务,见表1。
3.2调研结果显示14项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类具有临床护理通科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护龄(职称)组的典型工作任务及代表性工作任务在项目上基本相同,其任务的细化性内涵因科室不同略有差异。
3.3调研结果显示14项典型工作任务及其代表性工作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比(见表2),准入制所提出的临床工作初期的护士应具备的七类职业能力要求与护士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基本一致。
4.讨论
4.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执业准入制的职业能力要求基本一致,且在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科室有高度的相同性。由此看,护士岗位的基本工作任务是一致的,护生在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后能基本适应护士岗位工作的要求。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校院“专业与岗位对接”应以护士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切入点,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以“毕业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对接”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4.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护龄(职称)组的典型工作任务及代表性工作任务在项目上基本相同,其任务的细化性内涵因科室不同略有差异。由此看出,护理工作在各级医院仍实行的是依岗位定责任,而非分级、分层护理,这种护理工作的模式不利于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发挥其主动作用,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得不到高学历的专家、资深专业人才的指导,无法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亟待护理行业实行分层护理管理,护理院校根据各层次护士的准入标准、能力标准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4]。
4.3有研究表明,从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分类及权重比来看,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一般能力[4]。专业能力包括:临床观察能力、护理计划能力、护理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临床信息处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人际敏感性、应变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由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得出,如果只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中心开展教学,则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执业资格证的通过率。然而,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特别是要注重护士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行事的意愿和能力培养。
分析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护理工作入职的综合能力要求,为优化目前的课程结构,构建校院文化渗透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护理专业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第一版.
[3]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第一版.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2
【关键词】公共卫生问题;护理质量;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0-01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的的无菌意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关键的作用。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措施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护士必须掌握和认真执行各项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1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操作的训练
1.1对护理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护士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主力,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都离不开消毒隔离技术。护理部必须从教育入手,并健全各级组织及各项国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使全体护理人员都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
1.2严格操作规程,作好消毒、灭菌、隔离工作:各项操作前必须衣帽整齐,认真洗手,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程序;病人用过的物品要认真清洗消毒,供应室护士要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每锅消毒物品都有监测和登记,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经严格检查后方可发放,确保无菌合格率达到100%。
1.3手的清洁、消毒:护理工作的实施,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手来完成的。无论是检查、治疗,还是护理,与患者、物品接触最多的是手,那么污染机会最多的也就是手。坚持“一人洗一手”,防止由医护人员手而引起交叉感染,因此手必须严格清洁消毒。
1.4严格考核制度;对于刚进入医院的护士,由护士长或带教护师,按指定的带教计划,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带教,使其掌握科室工作特点,能胜任日常的工作。全科护士要参加每周一次的课内护理查房和每2周一次的院内业务学习。
2实施以手术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就是咬把病人看成是社会的、文化的、生物的、心里的人。从病人的整体需要去护理病人,才能达到病人的满意。这就要求我们护士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1加强病区管理:病室内保持空气清鲜,适当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做好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处理;病区内采用消毒液湿式清扫,坚持湿扫床,为病人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做到一桌一巾、一床一巾、坚持每日小清扫、每周大清扫制度。
2.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对年老、体弱、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留置导尿及手术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大手术患者,术前要进行个人卫生清理、修剪指甲、认真做好术区皮肤准备及术后的切口换药,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
3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专科人才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3
关键词:航海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院校;核心竞争力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3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12-04
一、引言
文艺复兴初期,美帝奇家族邀请众多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画家和建筑家等聚集佛罗伦萨,各自领域交错后,产生了许多新颖的想法,从而呈现了文艺复兴盛景,后称“美帝奇效应”。近年来,航海界也享受了现代创造的巨大红利,船舶及船岸管理工作站已成为各门学科、各项科技展现风采的舞台,石爱国等概括了当前国内外航海领域的前沿科技,包括:系泊自动化,避碰自动化,自动抗风抗浪,自动避浅,综合船舶驾驶台系统(IBS)及高性能航海模拟器,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信息化交通管理平台等。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不但催生了大量的新型航海仪器与指挥平台,对传统航海仪器设备也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升。
航海类高职院校深入研究航海科技新内容与发展方向,适度开展应用型创新研究,对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及航海类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现状
2010年6月25日,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10年修正案,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修正案以船舶大型化、快速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为背景,指出包括IT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在航运业的广泛深入应用的现状,对海运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孟祥武等认为修正案主要强调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等信息化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应用,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新增“电子电气员”与“电子技工”的适任标准,同时强调沟通与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新的培养要求。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与3D打印”的专题讲座,提出要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克服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管理和销售能力落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国务院总理指出,中国制造必须依托创新人才培养,让有界的传统企业变成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包括航运业在内的各行业必将随着全球“再工业化”的产业转型发生更深刻的变化。而目前,航海类高职院校在科研及依托科研的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主要体现在:十几年来我国航海院校由于追求国家海事局的考试和评估及格率,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的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应试教育的现象明显,教学岗位上,能将各种科技成果在本专业如何应用的工作原理讲通讲透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如现代数字化雷达图像的成像过程,计算机手段测角、测速、测位方法及虚拟显示方法,各种仪器信息集成的标准与方法等;狭义的专业教材仅从面上罗列了一些技术名称与术语以及摘录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原文,但缺少详细的阐述与解释,对技术实现方法比较淡化;在对西方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中,虽然教育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多成果,但在专业学术领域的细化研究尚欠缺,难以实现专业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畏难与抵制情绪,群众基础与科研氛围差等问题;急功近利现象明显,难以短期见效的内容不易被看重,重技能轻技术,重训练轻拓展思考,对未来人才愿景缺乏想象,甚至在相关教学比赛与微课比赛的内容选择上也过于现实,那些难学、难教、系统性强而又影响长远的内容也因吃力不讨好而不被看好。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
(一)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特征
影响人力资本增量的核心要素为以智商为基础的创新商数,而创新商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习得潜质,创新商数或人的创新能力常通过联想、实验、鼓励、提问与质疑、观察、交流等手段的运用而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包含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素质能力等几个方面。专业能力指通过学习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能初步利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用能力常包含沟通、协调、决策、关系建立等家、校与社会共育培养的能力,取决于人的情志,而核心素质能力是潜在的,最有用的能力,它主要体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即:根据客观对象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形式逻辑的规则与方法,对事物对象的属性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和证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单凭课堂理论与实训教学、宽泛的社会活动是难以养成的,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不断学习、思考与积累而逐步养成。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校、企、政诸方面的共同参与,要有相关政策支持,既要考虑科技创新的迫切性,又要尊重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对学术培育具有必要的耐心,要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能创设合理有效的培育基地、训练场所并设置相应情境,要对行业标准、持证要求、师资团队在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要有在对教情与学情深入了解基础上的课程内容再组织,根据未来岗位需求及发展需求,务实与前瞻相结合,大胆瘦化“臃肿内容”,深化核心内容,对拓展性内容要有引导方法与渠道,要建立立体化的资源库。
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是通过广义的“课程教学”而实现的,现代化的教学活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使培养对象接收信息。研究表明,人对信息接收中的味觉、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占比分别为1%、2%、4%、10%、85%,全方位地体验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拿大莫哈克学院“五步法”不失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可取方案:首先,对课程内容作全面细致的剖析,将内容分解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设置每一环期望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与测试反馈方案,精心考虑每一环所需的设施、环境与教具;其次,研究每个环节的引导与授课技巧,根据人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的多感官调动方法、时间分配计划及片段策划,控制“教”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重视启发与高水平的课堂“留白”;再次,在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及具备初步自学能力的前提下,开展丰富的应用实践与创新拓展活动,通过演示、讨论、练习或微实践热身、精选案例、方法比照,启动虚拟的或现实的项目或任务,通过头羊效应、小组合作等进行项目实战,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随后,进行课程或项目总结,提炼出核心内容,总结课程分单元内容的综合应用,打开跨学科内容的学习通道;最后,通过推广运用获得更多的测试结果与反馈意见,将有价值的内容返回到第一环。
“五步法”旨在提倡教、导结合,锻炼学生发现、重组及高质量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变“填鸭式教育”为“开发式教育”,其中某些步骤能将科研活动融人人才培养。如第二步即可启动专业研究成果对教学的反哺,开发有效的与课程内容贴近的教具、模块以协助教学活动,让教改更务实、更有内涵;第三步可以以相关科研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子功能实现为目标,遴选出部分科研内容为本步骤的教学活动提供独特的有利条件,实现教学活动与科研的相互渗透,引导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促进群体互教互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低效劳动。科研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特有的氛围与文化,能促进人与人之间高雅的沟通与交流,科研活动有的外松内紧合作型的、具有时空弹性的、环境优雅灵感触发式的、举重若轻幽默风趣的共学共研的环境对人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科研活动营造的问题氛围,能让所学理论回归现实,产生新的看法和认知,能通过熟悉科研过程,感受科研精神,逐渐掌握分析、研究、实践、验证、提高的方法,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如:华为、苹果、谷歌、亚马逊等,无不透射出环境优雅、讨论与独立思考并重、严谨朴实的文化特征。
四、以科研活动催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往往是教师多年专业浸的核心内容,是最直接面向行业、面向应用的,所采用的方法亦往往考虑了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切合度很高,较普通的传统教学内容又有较大的拓展,应用到较多的交叉学科内容。如何将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抓住三个点:即“痛苦点”“尖叫点”“引爆点”。如某些专业课程中一些难以用文字、挂图、录像等形式表达的热荨⑿枰培养对象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的内容等,_5’此类问题可以理解为“痛苦点”;教师通过一些科研中提炼出来的相关内容,演示出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现的效果,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就能实现了?!”的自我质疑与解答,可以理解为“尖叫点”;“我也来试试!”吸引了一些有一定基础的、较自信的同学参与其中,他们的影响将激发群体的参与欲望,形成弥漫式的教学问题消解。图l是科研与人才培养融合路径图。
例如:电子海图、航海仪器等课程,理论内容知识覆盖跨度广,涉及多学科高精尖技术,仅在操作内容上也很复杂精细,人与设备安全要求高,教学过程需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若平均用力,部分学生难免掉队;若强求所有学生都取得同样的进步,片面照顾落后者,才华横溢的学生又不能脱颖而出。因此,必须透彻理解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有:
(一)更新人才观,认识有用、实用、技能熟练、想法丰富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坐标因材施教;更新人才发展观,树立鼓励个性发展的观念;更新办学观,树立开放教育的观念,尽早理解学习内容与社会活动的联系。
(二)建立讨论式教学、分组活动的教学新模式,注重团队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
(三)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某些方面,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学术宽度与深度优于企业生产活动,可以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以及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创造性地试验“学徒制”。
又如:在“陀螺罗经分罗经技术”中结合科研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以现行教材自整角机、步进电机等机电式拖动复示为基础到实验室现场进行分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设备,进行线路连接与简单的电路故障排除,满足大纲基本要求,注重岗位实用性。
第二层次:数字化处理与显示模块,认识仪器间数据共享方法、通信方式,以此作为提升性内容。
第三层次:软件实现.仪表虚拟化的基本思想,传感器技术与软测量,结合部分纵向课题内容进行指导与演示,引导性地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拓宽,使其尽早掌握学科前沿,提升创新能力。
此外,诸多现代航海仪器,如自动识别系统(AIS)、船用黑匣子等设备,其工作原理很多是以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为基础,其中关于船位、航向、航速等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融合的内容对于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航海专业学生都是教学中的“痛苦点”,在教学之前需要加以厘清,然后在教材给出的相关术语及一般性解释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如计算机接口知识,仪器数据交换标准IEc61162全本,相关设备线路图、实物照片等,而这些内容仅靠讲授与常规练习仍然难以弄清楚,此时依托科研项目将非常有效果,通过项目成果的演示,形成课堂“尖叫点”,以此作为契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欲望,形成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引爆点”,自己动手,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升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均会给人的长远发展带来好处,同时学生所设计的模块作品还能为后续教学提供便利手段。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4
【关键词】医院管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的护理工作范围较广,不仅包括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而且还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以及社区保健等工作。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现阶段医院的护理人才要具备完善的现代护理学知识以及护理专业能力,才能够胜任医院的护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研究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对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护理人才的特点
(一)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护理人才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才能够具备完善的护理能力。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并不是短期学习的结果,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护理人员要在接受高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护理实习,积累护理经验,并考取护理执业资格才能够从事医院的护理工作,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另外,护理人员在进入医院工作后并不代表人才培养的过程已经结束。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这一过程是没有终止时间的,需要医院护理人员终身学习。因此,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二)情感性和思维性。医院护理人才的思维和情感对护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护理人员日常基础的工作对象是医院的患者,而患者病情的变化会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情绪产生影响。例如,患者的康复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患者病情的恶化会使护理人员产生挫败感甚至是逃避心理。甚至有些护理人员由于情感上的挫败而产生工作失误。因此,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应加强重视护理人员的情感性和思维性,积极对护理人员的情感进行引导,积极采取激励措施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人才较少。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总体数量较少,尤其是乡镇医院,在编的护理人才队伍只占总体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并且,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因为工资待遇不高而转岗,导致医院护理人员人数大量减少。另外,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在编护理人员招聘人数普遍减少,医院护理人员出现断层现象,护理人数减少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工作。
(二)护理人才素质不高。护理人才素质不高是很多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通病。而护理人才素质之所以不高是因为部分医院在招聘护理人才的时候任人唯亲,甚至存在受贿现象。很多学历水平较低、护理能力不高的应聘者通过非正当竞争手段进入医院,拉低了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并且,很多护理工作岗位的老员工在工作中一味讲求经验和资历,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专业出现了很多新知识和新变化,顽固守旧的做法导致这些老员工的专业素质已经无法适应护理工作的变化。另外,还有部分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按照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开展工作,护理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些护理人员收受患者家属的贿赂,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三)护理人才培养不完善。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开展护理专业教育的学校较少,高学历的护理人才数量不多。高校人才培养数量限制导致医院护理部门在招聘不到高水平护理人才的时候,只能着眼于学历偏低的护理人才。然而,这些学历偏低的护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够完善,虽然在上岗前都进行了上岗培训,但是,依然缺乏对护理专业的深入了解,只懂得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护理问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操作。
(四)护理人才的再教育不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护理工作也在不断变化,护理人才要想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就要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但是,当前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忽视了护理专业再教育,认为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不需要再进行学习。还有一些护理人员认为医院护理工作只需要丰富的护理经验即可,接受护理再教育不如多开展护理工作效果好。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护理人才的再教育,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更新而无法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
(五)医院护理工作用人制度不完善。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都采用合同制和人事制度,而合同制和人事制度会导致护理人才队伍不稳定,增加了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度。这是因为,合同制度下的护理人员没有编制,工资待遇相对于在编人员较低。但是,合同制度下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普遍要多于在编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平衡的工作待遇会严重挫伤合同制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这些护理工作人员另寻其他工作,严重影响护理人才的稳定性。另外,人事制度下,招聘的护理人员工作繁重并且薪资待遇不高,缺乏与在编护理人员同等发展的机会,人事制度招聘的护理人员也容易转岗其他职业。医院护理工作用人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三、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医院积极引进先进人才,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然而,人才引进渠道的拓宽仅仅依靠医院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医院护理人才引进的政策。例如,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采用定向招生和协议就业的方式来培养护理人才,使高校的护理人才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又如,政府行政部门可以协调各医院的招聘指标,加大护理人才的招聘人数,进而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二)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医院护理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而完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是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宽松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才能够长期留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因此,医院应积极为护理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例如,医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增强护理工作的吸引力,进而使护理人员认可自己的工作岗位,打消护理人员转岗的念头,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护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三)提高护理人才素质。提高护理人才素质是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而护理人才素质的提高需要政府、医院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一是政府应积极设立护理人员培训资金,加强重视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完善护理人才的知识,提高护理人才素质。并且,政府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资金的管理,确保培训资金真正用于医院护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二是医院应积极完善人才选用标准,加强对资格准入的管理,保证医院招聘的护理人才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护理能力。另外,医院应对没有护理资格证书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清退,确保护理人才的素质;三是高校应积极重视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注重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以提高护理人才的素质。
(四)完善考核机制。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医院积极完善考核制度。医院考核制度主要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职业能力、服务态度等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奖优罚劣。医院应积极完善当前的护理工作考核机制,解决护理工作考核体系中存在的考核内容不健全、考核方式单一、护理考核主观性过强等问题,正确评价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增强护理人员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进而增强护理人员的成就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加强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护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护理人才的培养包括临床一线护理人才的培养、专科护士的培养以及高级护理人员的培养。
1.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培养。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每一位患者都需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因此,我国应加强培养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应积极完善高校的护理专业教育,加强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并组织学生参加护理专业资格考试,使护理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和从业资格,能够胜任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2.专科护士培养。专科护士不仅要具备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经过全面系统的护理培训,对某一医疗领域有着精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完成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工作。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专业护士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医院对专科护士的需求开展手术室、创伤科、内科等专科的护士培养,确保专科护士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方面,医院应对现有的专科护士进行再教育,尤其要注重专科护理工作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化水平。
3.临床护理专家培养。在当前护理工作环境下,护理专家已经成为护理专业的最高层次,也是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积极完善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为此,我国应加强高校教育和医院培训,严格规定临床护理专家的学位要求,提高临床护理专家的综合护理水平。并且,医院也应积极开展护理专家交流活动,集中各护理专家的智慧,加强护理专家之间的知识交流。另外,医院可以组织护理专家共同研究新的护理项目和护理工作,增强护理专家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理专家的培养。
医院的护理工作不仅是病人康复的需求,而且也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医院为了完善护理工作,十分重视医疗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但是,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医院深入分析护理人才的特征,并根据人才特征来加强医院和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主要从医院和政府的角度探索了护理队伍人才建设的途径,希望其他研究者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以提高医院护理人才队伍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尹凤玲,李琼,张红梅,谭玉华,谢卫红,赵彬.护理人员工作范畴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1
[2]管惠娟,梁万年.护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4
[3]马玉芬,张燕,翟颖.建立护理人才库培养多元文化护理人才[J].中国护理管理,2010,2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护理 人才培养
我国自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急剧增加,成为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1】。按照联合国的测算,2030年,中国65岁老年人口比例将翻一番达17.4%,2050年更上升至27.8%【2】。而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急需大量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与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相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但健康水平下降,失能率和残障率也会迅速增加,需要专门的长期照护。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和因病卧床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需要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帮助。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4】,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
然而,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的群体多是非专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老年护理工作累、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等原因导致老年护理基层人员队伍的发展动力不足【5】。另外,现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且没有或很少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大多是下岗工人或家庭妇女,通过"师傅带徒弟式"的方式学习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技术。缺乏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专业照顾,然而这正是老年人所需要的。因此,培养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专业护理人才迫在眉睫。
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
相对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缓慢发展,到了8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对老龄事业有了一定的关注,随之老年护理也受到了一定重视【6】。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学》才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1999 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 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开始起步。在过去的20世纪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非常缓慢。
三、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1.老年护理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老年护理教学起步较晚。1994年,在护理教学中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其中涉及部分老年保健和慢病管理等内容。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一般高等院校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只是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课程,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只是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其教材在课程内容上没有体现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尤其是心理健康评估和老年人临终关怀等内容较少涉及。其他老年护理相关的课程,例如老年护理心理学、老年伦理学、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很少涉及。可见,目前我国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还远未成熟和完善,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2.老年护理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大多是医院从事临床护理或院校教学的教师,虽然在临床工作中可能接触老年患者,但她们未接受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缺乏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严重限制了老年护理学科质量的提升。
3.老年护理实习场所有限
目前,护理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场所是医院,部分医院设有老年病房,由于时间和师资的限制,学生并未系统的学习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社会上虽然有养老机构,但多数仅限于生活照料,缺乏专业人员的照顾,且没有教学资格。
四、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1.老年护理观念转变
由于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社会还是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认为老年护理是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就像老年人的大家庭,仅提供生活照料,并不是真正的护理。这些现象与"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不符的。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不断增加,老年护理的服务场所应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的服务内容应从疾病扩展到老年人群的身、心、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这些都需要老年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老年护理技能。
2.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准护理学专业成为I级学科,这也为我国老年护理学专业申请成为二级学科提供了可能性【7】。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明确其学历要求、知识技能水平等,加快我国老年护理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可参考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设立老年护士的准入资质,将老年护理人才分为养老护士助理、养老护士及专科护士,明确其职责【8】。采取分级护理,并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才。
3.提供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平台
良好的职业安全保障、优厚的福利待遇、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老年护理也不例外。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保障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待遇、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等,增强老年护理的职业吸引力。
21世纪我国的老年护理机遇与挑战并存。老年护理教育应结合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拓展老年护理范畴,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新途径,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化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王羚,汪时锋. 老龄化问题需提前科学规划[N]. 第一财经日报,2011,4:A02.
[3]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4]贾秀莲.我国应全方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282-283.
[5]吴敏,李士雪,Ning Jackie Zhang,等.济南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定性研究:老年护理人员现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29-730.
[6]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7]姚莉.澳大利亚养老护理事业面面观[J].中国卫生人才,2012(3):74-75.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范文6
转变观念创新学习
该院护理部制定的2005年~2010年人才培养规划中,提出了“护士要把终身学习当成自己的职业准则”,并且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护士”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有:
1.层层制订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护理部成立了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主管护理的周晓副院长任组长,制订了全院护理人员2005~2010人才培养规划,按照医院的发展规模与学科建设的要求分系统培养学术带头人、中层骨干力量,按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分层次培养护理人才,使人才的成长形成梯队。各科护士长制订本科室每个护理人员培养目标、措施,并组织实施。每个护士自己制订出本人学习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个人意愿与团队需要水融。
2.对全院456名护理人员建立了人才培养档案,并且按其学历、年龄、工作能力、学识水平制订出个性化培养方案,搭建各种平台,为护士提供理论学习机会、进修机会、才能展示机会、管理岗位机会,使学习型人才脱颖而出。
3.把护士的成长培养纳入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工作的聘期考核范畴,护理部主任与护士长竞聘上岗的工作演讲中,均把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列入日程,制订出具体措施,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还与年终评优挂钩。护士年终评先、评优时也要参考其年度学术成就。形成了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士本人培养规划实施的三级考核制。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护理部把护士的学习建设纳入到了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之中,不仅建立了业务学习制度,技术考核制度,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制度,而且根据目前国内肿瘤专科护理培训不健全的现状,制订了肿瘤专科护理培训制度。为了体现学习的价值、知识的效能,还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
1.竞聘护士长实行学历、职称准入制:在新一轮的护士长竞聘中,护士长起码的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肿瘤专科护理经验,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长队伍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知识水平。
2.凡医院推荐脱产学习专业、英语、日语均进行考试选拔,成绩前茅,工作表现突出者优先。
3.年度评先评优实行科研成果获奖,学术科研课题立项、qc成果发表优先制度,给予加分奖励。
培养护士综合素质
肿瘤专科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与护理相关的人文学科日显重要,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为了让广大护士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护理部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举办护士法律法规知识、三基培训、礼仪、人文知识培训班。
2.举办各种专科护理培训班。凡进入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的前三年为专科护理培养期,每人必须完成icu护理、肿瘤内科护理、肿瘤外科护理、肿瘤放疗护理的专门培训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才进入下一阶段的定科培养。
3.多渠道多途径学习外语。护理部始终把护理人员外语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除选派护士脱产培训外,护理部更多地鼓励自学、分层次举办业余英语培训班,还自发成立了英语沙龙,英语基础好的护士与英语有兴趣的护士一起,定期开展活动。同时也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
4.护理办公自动化,客观上要求每名上岗护士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举办了计算机应用全员培训班,达标合格者可上岗工作。
5.2004~2005年启动护理急救技术强化训练工程,并且不定期举办护士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培训班,提高她们的管理水平。组织岗位技术比武和“三基”考试;鼓励护士走自学成材道路,提高她们的学历水平;支持先进分子出国深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护士们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很多人实现了从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成材之路。
打造肿瘤护理品牌
学习激发了每一位护士的工作潜能,学习使护理团队更具活力。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院党委与院工会的领导支持下,××省肿瘤医院专科护理特色品牌已初具规模。
2005年,护理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64篇,2005年再度荣获××省卫生系统“五四”青年岗位技术比武第一名。护理部自2002、2003、2004、2005连续四年获××省质量管理协会qc擂台赛第一名,连续四年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国优证书。
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着××省肿瘤医院的护理事业走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台阶,护理部谌永毅主任获得了卫生部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护理部还作为全省入围的三家医院之一,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的擂台赛,得到护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谌永毅主任评为××省基础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