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专业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专业设计范文1
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分注重实践过程,认为这就是一门实践课,只注意学生们的作品的美观,也就是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它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这个问题很严重,从小学到大学的美术课上都可以发现这种问题,小学的美术课就是临摹课,很多学校都是让孩子临摹画画,然后看他画的好坏与否给予评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美术课、平面设计课,是一种设计课程,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程,单凭作品的视觉效果给分只能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重点放到了制作方面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方面。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是达不到设计家的水平,他们的设计思想很容易就得到禁锢。
2如何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1)创新课内实践环节
在平面设计课程当中,最常用的实践设计就是一个logo的设计,这种作为标志的设计能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内容的理解创造出自己认为可以表达出该企业或该学校的一种文化,这个过程很难抄袭、很难借鉴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通过学生查阅各种材料,加深学生对设计对象的深层理解,同时涉猎很多艺术知识,还要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上去看艺术作品,是一个极其综合的艺术表现,此外对于不同的作品也会使他们对其他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分析,以后也能加强自己的分析。
(2)创新校外实践环节
对于这种设计课的实践环节,学校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打开眼界、放开思路、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的思考去进行学习,可以带学生们去设计公司参观,具体观察一个设计成品的制作流程,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知道他们以后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将学生独特和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爱做什么,该做什么,然后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同时也让学生正视平面设计的难度,踏下心来一笔一笔的进行设计,一点一点地积累设计体会和经验。
(3)树立现代设计观念
理念决定一切,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什么样的理念教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因此理念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设计",英文表达方法叫做"design",它包含了设计、图案、构思、纲要的概念,而中文"设计"的概念则是根据所达到的目的预先将图样和方法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段。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具有的素质即:一个设计成功的设计师应该具有艺术家的情操、诗人的想象力、商人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智慧、促销员的坚持、工人的实干精神,既然选择了美术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该树立强烈的意识就是自己是一名设计师,必须以现代的设计理念来武装自己,时刻记住设计的概念,统观自己所有的需要修的课程,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要根据这些方面去教学生与学生互动。
(4)学生的个性培养
设计是来自于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独特化、时尚化、艺术化、创新化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对理论性知识传授之后,就要倡导学生们的个性化创意、倡导与众不同的思维,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色,使每个作品都带有鲜明的特点,尊重学生每个认真创作的作品,以鼓励的方式激励每个学生异想天开的作品,这样才有培养出不拘一格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个性化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设计家,才能容易被社会接纳。
(5)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专业设计范文2
【关键词】美术;园林;传统;方法
园林专业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内容结合了许多专业,有建筑学、美术学、设计艺术、生态学和生物学。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的国内高校开始形成专业设置增长的发展趋势,这与社会对园林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相关,当下社会的园林设计人才极其短缺,设计水平也比较低。园林专业虽然被许多学生认可为热门的专业方向,但现今的高校园林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专业的健康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高考制度有待健全,许多考生对园林专业了解程度不够,盲目报考,基础水平较弱的学生大量的涌入到这个专业中,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我国的园林设计专业主要在以农林为主的高等院校开设,还有一部分在综合类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较大一部分学生从理科生源中录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建筑、生态、生物学科相对于这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习效果好。而美术、设计这些课程在园林设计中又十分重要,不能忽视。所以强调高校园林专业的美术课程的合理设置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现阶段园林美术课程主要由美术学院毕业或从事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师承担,园林美术课程与美术学院的课程在时间安排、内容、过程有很多相关联的地方,但也有很多质的不同。所以要求从事园林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人员、教学单位、研究机构,要根据我国园林专业长期培养的总体规划,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园林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一、如何处理美术基础课程的时间、量的分配
园林专业被广大考生视为现今的热门方向,使大部分对专业没有认知的学生进入到这个专业中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入学之后教师只能从基础入手,按部就班的按美院的方法系统训练,由于时间明显安排的不足,训练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没有较好的基础,设计想法的表达和设计作品的表现就无从谈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课程的量和时间方面进行更好的匹配。首先要确立课时量是保证成绩效果的必要条件,许多园林专业的院校对园林美术课程缺乏有效的认识,认为学生没有基础,那么学习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的后期提高主要还靠自身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课程包括实践课程和欣赏课程两大部分,实践课程是一个过渡性较强、章节串联性紧密、操作训练阶段性的课程。美术学院对于一种门类的课程开展最低都保证64课时的基础,而园林专业对美术课程的分配量在一个学年每周只有3-6节,而且只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相对于庞大的学习内容这种训练方法不利于学生较好的投入,也不利于学生作品的完成,更形成不了对美术技法知识的累积。所以对于实验课程要采用4-6周不间断的授课方式,开展两个学年为宜。而对于欣赏或理论课程,可以采用间断性的一周2-3节的方式开展,这样有利于区分时间与理论课程的性质,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二、如何设置园林专业美术课的基础课程
在美术专业的学科中学生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和色彩课程,多以几何形体、静物、人像等为训练手段,训练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多,因为这是专业提高的必要前提。园林专业与美术设计专业则有很大不同,主要是认识目标和表达的效果不同,园林专业的绘画主要以风景为主,包括建筑和植被的表现,所以如果应用美院的训练方法势必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没有与园林专业相符的内容中去。时间分配减少课堂室内的素描训练,加大室外速写和风景写生的课时量,在室外进行的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形象描绘和建筑形象描绘。
三、强调植物形象识别绘画的训练
现今我国的形象识别绘画作品创作的量与质量都不十分理想,植物形象识别的绘画作品多数由日本、台湾的画家创作出来,植物形象识别绘画在我国虽然是个冷门的方向,但实际的应用却十分广泛,应该在园林美术课程中设置一个植物形象识别课程种类,培养出一些专门的人才,把绘画作品主要应用在形象识别和印刷表现上,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的素描能力较弱,但线条表达和细致刻画较强,这些学生只要适当引导,定能绘画出好的作品出来。绘画作品的表现与美术作品的表现有很大不同,十分符合形象识别的特点,画面风格也比较突出。
四、园林专业的建筑表现和设计能力的提高
园林设计中包括一部分建筑形象表现的内容,所以园林美术中透视课程的设置不可缺少,由于透视课程的逻辑思维特点和推导特点的比较突出,所以学生掌握的效果比较快,应用的效果也比较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建筑表现,特别是俯看成角透视的绘制要特别重视,可以很好的应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表现上。
特别要提出三大构成课程的设置,三大构成课程对于园林专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尤为突出。平面构成对于设计艺术来讲主要是针对整体的视觉效果而言的,而对于园林设计,平面构成是针对应用者的局部体感而言的,有相同的部分又有很多差别。园林的平面构成主要是针对二维空间布局而要求的,体验者的空间移动过程感受是主要平面构成的内容。特别提出平面构成在园林中的时空概念,强调分布的点、线、面的空间体感效果和心理影响效果。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对于园林而言和艺术设计中的要求一样,主要是强调色彩的空间布局与多体的空间组合效果要求而设定的,三大构成中的立体构成主要要求园林艺术形象中的空间起伏效果能否与设计意图相符,还有一部分是针对抽象艺术雕塑的艺术处理方法。
美术专业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美术设计专业在中职院校受到重视的同时,其对于中职学生的素描教学却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素描作为一项美术专业设计的必修课,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更应该成为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根据学生以及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美术设计的相关教材也一定要贴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项基本功,首先要对其自身的造型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很多的中职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前并没有很多的素描基础,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感知能力。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教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黑白灰的关系理解,要给学生三组黑白灰分列明显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实体素描。强调对于黑白灰的整体把握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临摹的时候更加注重对于黑白灰的把握和掌控,从而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
中职学生学习的功底大都参差不齐,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艺术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功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基础测试等形式来划分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二、做好学生就业规划和教师自身魅力引导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设计专业之前,对其并没有多少了解,甚至不知道毕业之后学习美术设计有什么用途。只是单纯的觉得美术设计听上去感觉不错,或者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因此,在进行讲课之前,教师要避开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讲解,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美术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之后的工作方向等,通过对于所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设计专业的认识,并以此为突破,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决策和自我激励能力的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学生对于每项课程的喜爱程度大都是与其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其专业老师的比较喜欢就会对其所学专业加深兴趣,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作为涉及技能和美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包括对于心理学、美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种种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并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教师更加的尊敬和敬仰,自然而言的产生信任感和喜爱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课。
三、对教学计划进行系统扎实的推进来完成教学任务
1.素描的表现
首先就是表现,表现是学习素描的核心,一幅作品是否完成和成功,取决于其表现力度的好坏。素描学习的基础就是学习素描的表现手法,它要求对学生的手、脑以及眼同时间运作和锻炼,技能和认识同时提高。这也是素描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素描学习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进行分层次的素描教学,从最基础的几何石膏体得单个临摹到组合临摹,再到单个写生和组合写生,最后再进行人像、物体、水果等的写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次临摹或者写生的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并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素描理论性知识要点的讲述和多媒体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对于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黑白灰关系、透视、构图等进行重点的讲解和锻炼,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产生欣赏能力,从而更加有兴趣学习素描。
2.试画
试画就是要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进行绘画,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素描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水平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在试画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有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并以此明确下一步的素描教学的内容计划,明确教学的目标,掌握素描在练习过程中的结构和步骤。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加强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强调塑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物体的结构塑造能力。
并且,教师还看可以将学生的写生或临摹的素描作品排成一排,统一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里的不足和缺点,还能够了解到大家在素描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并以此为警戒,加强对于素描的学习。
3.教师示范作画
通过教师示范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在整个绘图过程中的绘图方式和塑造方式来加强理解和认识,教师也可以在教范画的同时进一步讲解每一个需要着重注意的点,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素描知识结构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直观上了解到教师作画的技巧和步骤以及其线条的掌握和高光的处理等种种要点。并且,学生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提问出来由老师给予解答,直观形象。
总结:
素描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素描基础和素描认知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和锻炼。通过对素描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塑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素描能力培养。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和问题等,以便于教师不断的进行素描教学的计划制定和目标制定。切实将学生的素描能力提高上去。
美术专业设计范文4
瑞士设计学院褐藻就提出“设计素描”概念,并积极倡导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美术设计”成为一个新的且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在素描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的特殊性,跳出传统素描的束缚,引入设计素描观念。以往设计学科的素描训练由于过于强调素描对于绘画的显性作用,学生只满足于对于自然形象的个体描绘上,造成思维的凝固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弘扬和发挥。所以说作为设计学科的素描教学就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素描造型内在的规律与观察思维方法的同时,更倾向于创造力的开发。因为作为未来的设计工作者,他们今后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而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的再现与图解。而是创造一种“新形态”。因此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极其显著的作用。
基于对美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特征,基础素描教学可以安排三方面的内容。
一、结构素描
以石膏几何形体、静物为主。要求按照石膏几何形体分析方法,来表现物体外部及内部结构,略施一些调子。由简单到复杂,由石膏几何体到静物,如几何体、水果、机械工具等。
二、平面的构成表现
主要以具象写实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学生通过多视点、全方位地观察,把所描绘的主体视为抽象的形态,并通过重叠、律动、渐变、对比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的骨骼做创造性的重新组合。这种训练有别于纯形式的构成训练,因为具体本身有它的“可读性”,所以具有较复杂的心理效应,这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机械地理解平面构成。同时它又有别与传统的素描教学。
选取的绘画对象突破原有古典石膏像的束缚,而是以易拉罐、牛仔衣、钥匙包、皮鞋、木箱、草绳并结合破残的石膏像为主。
三、超现实的构成表现
这也是一种具象为基础而展开的“构成”。使学生在进行素描表现的过程中,加入创造性的思维,对所描绘的事物做重新解读,赋予物体另一种含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共同点仍是对自然地直接观察,仍需要全身心感受自然,感受换面的形式规律与韵律规律,从而发展设计思维。
除此之外,还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一、在设计专业《素描》课引入“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意义
(1)有针对性的素描训练,可以解决由于专业课科目较多,而使素描课量明显不足的问题。
(2)新的素描观念,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而且设计素描同其他专业课如广告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延续性。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从入学的基础课开始就进入设计状态。
二、实施“设计素描”和“结构素描”的注意事项
(1)要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选择绘画对象,突破原有石膏像、花瓶等常规静物的范畴。
(2)加强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多做范画。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资料,以加强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
(3)从素描的第一课起,就要引入设计素描的理论观念。并且由简繁、由易难,由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从而改变传统素描对学生和教师的束缚。
(4)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的联系。
美术专业设计范文5
关键词:综合性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一、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和传统的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很多方面的因素。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设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在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事业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制的不完善,这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
师范类大学中的美术学专业是以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的美术专业教育工作者为最终目标,专业的美术学校是以培养美术创作人员为最终目标,而综合性高等学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只有明确了综合性高等学校的最终定位是什么,我们才能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定位,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发展。
2.重视技法,忽视对学生民族文化的培养
在现在一些综合性高等学校的美术学专业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重视技法而忽视对学生民族文化的培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期,人们用所谓的经济价值来衡量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得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被搅乱了。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开始幻想自己的一件作品卖至天价,他们不再思考,不再读书,不再重视对自己的艺术设计,不再有艺术追求,甚至一些学生变得投机取巧、随声附和、急功近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归属,放弃了自己艺术设计的灵魂。我国很多高校的美术学专业的教学课程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熟练过程,缺少民族艺术的美术教育,老师只是起到传授知识和技艺的作用,而学生们只限于学习知识和掌握一般化的操作技能,所以大部分学生们都缺乏对自己国家的民族艺术的基本理解,进而导致了对外来文化缺乏辨能力,对设计缺乏创新能力。
现如今,我国的高等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现在局部的、为特殊目的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取代了唯一的、以特定的技巧为标尺的专业训练。所以,在未来培养的美术学专业人才将是视野开阔、对自己的民族艺术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综合性人才。
3.单一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
我国高等院校的美术学专业的毕业课程长期以来都是以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的,即基本课程是以绘画实践的方式展开的,但是学生最后的毕业考核却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的。在这种模式下,从一开始的论文选题、撰写到最后的答辩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会感到陌生,都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中。这样,考核的结果就不能体现出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专业性特点,不能体现出这门学科的综合知识技能与创作思想。
为了突破这种束缚,在选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创作设计选题。创作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进行论文的撰写时,要求他们在创作设计的中期进行,这样从选题到编写的过程都有了素材积累。他们要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感觉和美学两种形式的阐述,通过这种系统的论述,既能提高专业理论的素养,又可以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经历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技能的交流。
二、新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想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新的课程教学追求的是一种适合整个美术领域全面发展的方法,其核心是对培养多元化艺术的理解、感觉和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在较短时期内对多元化艺术的理解最好就是学习其概念,将“由理入道”和“由技入道”有机结合起来,以概念来引导这种综合性的训练方式。
总而言之,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调整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技道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使我国的美术学专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只有更多的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和实践者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创造,才能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完整的美术学专业体系,才能使其逐步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阴立溥.论高校美术学专业办学趋向[J].艺术研究,2007(2).
[2]黄家琪.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现状解析与思考[J].装饰,2007(4).
[3]岛子.美术学的自觉:走向视觉人文[J].美术观察,2001(9).
美术专业设计范文6
一、舞台美术设计专业设计类专业在美术基础课教学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美术底子差
现在很多舞台美术设计专业都在大力招生,因此新生在入学时基本没有美术底子,再加上不用面试,所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艺术方面的素养却进入了设计类专业,这根本不符合教学规律。
2.由于生源增加,导致教师数量不足
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大量的招生导致了教师人员不足。为了解决这种现状,有的学校就开始招收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
3.教学方式不丰富,方法老套,很难提高学生积极性
以前的美术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讲解,然后做范例、写生等等。还一直沿袭着前苏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临摹别人的画,很难进一步明白美术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完成授课内容,只是草草了事。因此学生很难明白比较专业化的东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瓶颈,那么就不能充分显现教学成果。
4.太过重视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创造性能力没有充分培养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因此设计也随着社会的脚步不断向前,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审美意识也不同于以往,设计也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培养设计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超越常人的眼光十分重要。
二、对舞台美术设计专业设计类专业美术基础课进行定位
教育的任务十分重大,他需要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的高水平人才。那么舞台美术设计专业设计类专业也要为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并且超能力的高级人才而努力,通过创新教育让他们形成一定的创新思想,拥有一定的艺术技能,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参与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活动,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熏陶他们的思想。
三、对美术基础课教学方式的改革道路
1.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教学过程
对于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教程而言,一定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视觉感受,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对那些不懂绘画的学生来说,绘画是帮助他们更快掌握美术基础的一种方式。想要达成教学计划,就需要先进的设备,可用一些相关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成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美术并不只是写生、临摹等简单的形式。教师的手把手式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了解美术历史。
2.找出有效方式,提高教师质量
由于存在教师数量不够,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制定以下措施:
第一,对于一些经常提升自己,并且通过自身能力获取各种证书的教师,可以从学校资金中取出一小部分,对其奖励。第二,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进行提升培训,学习一些比较先进,比较超前的知识。对教师的再教育知识的创新以及专业技能提升十分重要,而学历只是次要的。第三,向社会广招人才,想方设法招收一些有才能的人,请一些高能力的艺术家,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讲座,这些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3.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
由于美术基础课程较少,再加上学生基本没有绘画基础,那么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将知识点讲授完整,以及一些表现形式与技巧都要讲解到位,一些补充练习可以放在课外进行。
4.教学方式要有创新
之前的美术基础教学课程都是遵循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按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不同个性选择性的教学,对其进行单独教育。教师的教育方式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大胆创新。第一,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习。第二,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情感经历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多看些国外的相关设计,以及一些优秀的作品电影等,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大他们的审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