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1

1. 关于“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源起与理解. 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国内近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可发现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展开。第二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实际上是研究在给定的信息资源状态下,如何对现有组织机构或社会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供有效利用的问题。第三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以如何提高生产率与增值服务这一目的为出发点的。在英语中,作为单数的resource意为信息内容本身,作为复数的resources意为信息财产,既包括任何媒体上的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设备和处理此信息的工作者。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而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是不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发展的产物,它既包括信息技术的管理也包括信息内容的管理。

2. 关于信息资源建设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如前所述,信息资源管理起始于西方国家,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积极吸收西方学者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根据(草案,1987年)《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的定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适应性和有效性,提高其数字化、数据库化、网络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实现高度共享,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直到2000年底,一些作者对这一新的理论概念展开讨论,其中高波,吴慰慈在《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一文中专题论述了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并认为信息资源建设应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该文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为:“是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集合、开发、组织的活动。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果形成信息资源。”这个定义表明,信息资源建设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活动,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形成信息资源 。

最近,肖希明先生在“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体系”一文中,阐述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体系规划,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确切地说,该文所界定的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均来自“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本文在分析不同学者所作信息资源建设定义的基础上,以及参考1997年《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则》相关文件认为,图书馆界有关信息资源建设的提出是在科技情报领域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上展开的。科技情报领域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探索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的形成以及方兴之势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换句话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价值功能研究带来了图书馆信息的综合应用阶段。根据信息资源的定义,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凡是未被组织开发的信息都不是信息资源。我们认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正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本质所在。两者为同义词,也是对等物。

3. 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据分析 .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众所周知,信息不等于资源,只有当信息成为社会活动中的生产要素,同时产生劳动价值才被称为信息资源。这是从价值意义上讲的。生活中存在着过时的信息,不真实的信息,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中不在构成资源,相反,它构成垃圾信息,信息污染。从信息可利用的角度讲,信息要成为资源必须通过重组,二次开发,即要对信息进行挑选、分类、组织、编码、存储、传递、分析、积累、识别,才能使其具有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是说,信息必须经过人类的管理与建设开发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信息资源建设除了具有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使信息形成可资利用的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可建设性。信息资源同无序状态存在的信息并不相同,它更大的程度上是人们创造的再生性信息产品,虽然它的生产和分布是一种客观现象,但其生成更取决于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主观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建设性”是信息资源建设概念的逻辑起点,信息资源建设的本质实际上是将信息集合化、资源化的过程。

第二,可共享性。同自然资源不可复用的特征相比,信息资源是可以同时使用、异地使用、反复使用的共享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信息资源进行复制、转录、缩微等加工和开发,而不会影响信息价值。这是由于信息资源具有使用整体性,效益的间接性和利用效果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2

[关键词] 档案; 信息; 资源; 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72- 01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档案信息资源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内容,领域宽、潜力大。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全过程。

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采集

档案信息资源采集是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馆藏的重要任务。当前,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档案迟归、漏归现象还很严重,各地、各部门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档案信息资源采集不到位而造成的损失很大,许多民生领域工作也因为档案信息遗失或错误而影响公众利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使档案信息采集手段更为先进,使许多过去难以顾及和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要抓住有利时机,健全档案信息资源采集网络,积极而为,强力推动,加大档案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档案信息采集工作体系,为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2 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有比档案实体共享更为宽阔的视野,易于摒弃部门利益而达成共享协议。在此条件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有整合的功能,但这种整合不拘泥于档案实体的整合,而是更加侧重档案信息的整合,侧重发挥信息集合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就具有了共建的含义,对降低档案信息采集和管理成本,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档案信息资源开放。从打破空间限制的角度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打破行政壁垒,突破部门和级别限制,在上级、平级和下级档案馆之间形成馆际资源共享;其次是打破职责界限,在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部门档案室,乃至基层档案管理节点之间实现共享。从打破时间限制的角度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全天候”进行,也有即时响应的含义。当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永远是相对的,最终也要受到保密要求、权限控制等制约,从而甄别不同档案的实际情况,在非共享、目录共享、部分内容共享和全文共享几种形式中有选择地组织实施。

3 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许多时候被作为同义词使用,此处所讲的开发,不仅包括原有意义上的档案查阅、编研、开放、公布档案等含义,而且更加强调深度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益,使之可以与非档案信息资源共同发挥应用潜力和价值,从而产生叠加效益。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形式成为可能。

第一是传统形式的开发,即常规的一般性的档案查阅利用活动。第二是科研形式的开发,即通过综合比较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形成科研成果。第三是经济形式的开发,即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形成经济效益。第四是市场形式的开发,即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形成档案信息产品乃至产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包括档案工作人员,更重要地是要体现开放性,吸纳和吸引更广泛的人员和组织参与其中,根据不同档案的属性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发挥最大效益。

4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是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重点在于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第一是能够查得到。在关键字检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模糊查询系统和搜索引擎。这就要求在档案数字化环节不仅应有图形格式文件,还应有相关联的文档格式文件,以便查找。第二是能够查得全。不仅要保证单一档案信息查得全,还应有相关辅助信息。需要建立信息甄别机制和智能化查询系统,建立、健全和完善分类指标体系,防止因为海量信息造成信息排序紊乱和信息湮没。第三是能够查得准。既要求数字化的档案与档案原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信息内容上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度,包括模糊查找所获档案信息的准确度。第四是查得容易。就是充分借助多种媒体,在传统媒体基础上,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网、移动手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均可查阅。第五是查以致用。即通过数字认证等技术手段,能够使多媒体查阅的档案达到法律效力要求。同时,用于非法律用途时,档案信息的格式应有大众化的服务途径,能够方便利用者编辑使用。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3

关键词: 军队信息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实施策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应中国特色军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加强了军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急需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一支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军队。

一、教育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教育信息资源,从功能上分为网络课程、素材资源库、虚拟实验室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特点,是信息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一)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二)素材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按实际使用的功能分为课件库、微教学单元库、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源库、共享软件库,以及基础资源库。这种资源库既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安全与统一,又兼顾了学生的资源共享。

(三)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载体。它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多感知性,使用户在使用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提高了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以资源共享为途径。不同的专业课程需要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训练任务需要不同的信息资源。每个训练机构都有自己的素材资源库,但是往往都是不健全的;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劣势项目,还有一些项目根本没有包括进来。因此,应按照效益最大化和综合集成的原则,把现有的信息资源集合在一起,变被动、封闭式的资源为主动、开放式的资源,集合各单位的优势资源,充分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二)坚持以高新技术为指导。信息资源建设为信息化的核心,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不断加大信息资源自身的技术含量。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以普遍改变机械化战争时代的训练模式为信息化战争训练模式。为适应这一趋势,信息资源建设应注重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构建战训一致、标准统一、相互兼容的信息系统;通过大量采用技术含量高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坚持以安全保密为前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传播速度与时剧增,但随之而来的信息泄密问题也愈演愈烈,确保信息安全是军事训练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科学处理好安全保密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安全隐患,正确对待问题。通过情况通报、案例分析、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坚持以安全保密为前提才能保证信息资源建设健康发展。

(四)坚持以技术开放为准则。单纯依靠军队自身搞信息资源建设,根本不可能紧跟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步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以技术开放为准则,走军地联合建设的路子,利用地方丰富的人才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邀请地方科研单位、企业一起参与信息技术开发。

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军队各院校内部建设形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应用层次较低,教育信息资源不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的积累、网络教学应用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目前教育信息资源不够丰富,信息资源质量较低,特别缺乏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理念、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新资源。一是缺乏常用的素材。我军各类武器装备、外军各类武器装备的图片不多,教学、训练、演习等方面的视频资料、音像资料少,教员在备课、制作课件时,在网上找不到所需要的素材,影响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二是缺少教学资源数据库和学科专业网站。训练基地各专业教研室,没有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员备课、写论文、搞科研查不到专业资料。

(二)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费时费力。在看似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重复、大同小异,主要是因为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教学设计不科学,缺乏配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没有形成教育信息资源价值的增值与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和安全机制不完善。目前,多数信息资源是分散孤立的,使用者在使用时极不方便,无法有效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优质资源,呈现出一种“信息孤岛”现象。因为很多单位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库往往是自行设计和开发的,相互之间仅仅是通过超级链接而简单的连接起来的,很难有机的结合,导致了资源的严重重复。学科与学科之间不能相互整合,不能很好融合,造成资源单一、互不兼容。

(四)教员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对资源开发的实用性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由于专业的差异,信息资源的开发主体应该是广大专业教员,特别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中青年教员。然而,实际情况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员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角,甚至是全部,但是由于刚参加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开发的信息资源虽然新颖,但都存在很大的弊端,没有可操作性;中青年教员骨干或者是教授们,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教育技术水平限制不愿意参加具体的信息资源开发,开发的信息资源成为教材的电子版,没有教学设计的痕迹,不能充分贯彻现代教育理念。

四、信息资源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针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配套制度和评价体系。要科学定位信息资源开发的性质,建立比较详细的信息资源开发工作量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能够考查教员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网络进行师生远距离交流互动、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合字、学习资料的提供等内容的评价体系。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机制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

(二)大力抓好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教员的技术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领域里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开发领域的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在不断发展,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立信息人才的使用机制

首先,要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使信息人才得到充分的尊重。其次,要搭建有利于信息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积极为信息人才施展才干,成就事业创造良好条件。最后,要打破人才使用的旧条框,坚持将文凭为不唯文凭,坚持论资历而不唯资历,使信息人才得到合理的配置。

2.加强信息人才的岗位培养

实践是提高素质的最好课堂,岗位是增强才干的基本平台,只有在岗位工作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训练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军事训练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努力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面对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局势,我们必须认清安全隐患,保证科研成果不被窃取破坏,正确、准确对待问题。

1.形成安全保密机制

一是明确部队训练信息安全管理负责制,使有关部门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制定与军事训练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如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等,用来进行经常性的对照检查和督促。三是建立军事训练信息安全管理应急体系,迅速处理突发的不安全事件。

2.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安全规范

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在硬件安全方面,可采用设定硬件防火墙的安全策略,以阻断非法侵入、物理隔离。在软件安全管理方面,可采用加密通讯技术、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等技术,进行实时查找,检查、分析网络安全漏洞,并及时提出修补措施。在软、硬件两方面的安全技术中,不可缺少任意一方,只有两方互相协调才能进行有效的安全防范。

军事教学训练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长期性工程,建设好它,需要转变理念,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搞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当然也要增加投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祝文,于洪伟,胡建敏.论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管理.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0(9):89-91.

[2]徐根初.信息时代与军事后勤.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20-34.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4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档案是在人类活动中形成的,是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是维护社会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类文明的真实记载,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最基本依据。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国家档案局在1996年就强调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下发,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着重指出,档案部门在重视纸质载体信息归档的同时,要切实重视数字化信息的归档,并通过制定相关的归档制度,将信息的归档工作纳入到档案数字化建设轨道。

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已融入各个工作环节。人们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甚至是一些声像材料,往往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这些电子形式的文件材料中包含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是档案工作中所要收集保存的重要材料。时代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信息时代的要求。

档案管理本身的需要。通过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案卷网上收集归档,网上集中整理,将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开发和综合利用全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把“沉睡”的档案信息资源“激活”,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一方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的传输,使档案信息的异地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内容

一是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收集和整理各种文件是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各单位、各领域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前端控制,以保证接收到丰富而有效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其次,把事先选择范围内的电子文件进行转移工作,即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

二是原始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将以纸张等为载体的传统介质的档案转化成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形成档案数字信息库,使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播和使用,使档案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分门别类,建立各项专题档案数据库。比如在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中心任务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科研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建立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它不仅可以使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得到推广,而且可以从应用市场中寻求科研成果的落脚点,还可以以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依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名人档案数据库,在提供凭证与参考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激励后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

四是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档案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收集范围,从其他网络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创建虚拟数据库,以弥补现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不足。针对网络信息数量大、类型多、范围广、无序化的特点,档案馆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使之有序化,以便引导用户快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二是根据需要直接采集数字信息,然后按照不同专题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可供利用的二次数字信息资源。但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其他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是否合法,是否取得了许可权。二是对网络信息采取直接捕获方式还是建立超链接。为了合法、安全、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档案馆应与其他相关网站签订信息获取、共享等相关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正确处理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网络信息的关系,必须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主,其他信息资源只能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补充。

五是档案信息资源上网。数字档案馆必须依附于网络而存在,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应建立相应的档案馆网站,把数字化档案信息置于网络服务器中,在网上进行信息,实现对外利用。网上的档案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档案馆应借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法,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路下,把多种信息(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上的信息集合,充分满足人们对现代信息的需求。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近年来我们在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据库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其二,数字化标准不统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的生命线。它要求对档案资源的标识、检索等各个方面作出统一规范。而目前我国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尽早制定出统一的档案信息数字化规范标准。

其三,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目前我国各档案馆的建设呈现自成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有些档案馆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缺乏合作的举措,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使之合作互助,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

其四,对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支持不够。无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软硬件设备的购置,还是档案信息数字化,都要有较大的资金支持。档案信息化不仅仅是购买计算机、购买档案管理软件,不把档案信息数字化列入其中是不完备、不健全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长期的、需要不间断持续投入的项目。

其五,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是档案馆现代化建设最关键的因素,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其六,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在网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有必要的限制,需要制定政策,确定档案的上网等级。还要注意预防计算机病毒,做好数据备份,以免造成数据丢失,防患于未然。

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针对数据化统一标准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应的机构,就档案网络化进行协调,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合理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努力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件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打破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破除那种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针对经费投入问题,各档案馆的主管部门要加大投资,把网络化建设纳入到总体建设的规划和预算中,从而加快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建成的数据库和网络,通过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以网养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针对培养人才问题,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网络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碧华:《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2.周秀英、陈健:《浅析高校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6)。

3.谢怡、张晓莉:《关于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思考》,《兰台世界》,2007(2)。

4.邓朝晖:《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2)。

5.金鸣:《浅谈高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浙江档案》,2004(5)。

6.贺红香:《试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企业技术开发》,2007(6)。

7.向艳秋:《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5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政策研究进展

[分类号]G203

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需要国家信息政策的指导、调控和规范。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对“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这个概念的使用还不太普遍,但有关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是相当活跃的。本文在大量文献调查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展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的进展,希望能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由于国内外尤其是国外文献中很少出现“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这个术语,因此本文在进行文献调查时,对于中文文献主要使用“信息政策”作为题名或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也使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等词语检索不同领域的文献,共检索出1 288篇文献;而对外文文献则以“information policy”、“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为题名或关键词检索LISA数据库,共得到文献370篇,最终根据题目和摘要分别挑选出中文文献142篇、外文文献217篇进行阅读分析。

1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渐趋稳定但仍受到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资源的地位日益提高,各国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相对减少。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学者们开始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一些学者研究了国家政策法规对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影响,如布什政府签署的法律对传统图书馆保藏程序的挑战以及与电子政府相关的部门对政府出版物和信息的影响。国外在政策需求和政策内容方面依然有较多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制定一部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国家信息政策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国家信息政策对采访、合作、包装及重新包装、文献和其他图书馆资料组织的影响,呼吁政府建立对信息产业的稳定投资政策。也有学者分析制定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意义,对政策内容和制定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

国内一些信息资源管理类的专著都论述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保存策略,如马费成教授的《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程焕文教授等著的《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是讨论较多的领域,尤其是纸质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协调策略,而肖希明教授的《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一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研究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问题的专著,是我国藏书发展政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该书系统研究了图书馆文献采访政策、藏书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及拥有与存取关系的处理原则,并且构建了我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文件的基本框架,包括图书馆所服务的地区或机构的基本情况、图书馆的任务及藏书现状与发展目标、藏书发展纲要、文献采访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各类型文献的选择标准、选书工作的组织与选书者的责任、书刊交换与接受赠书、经费预算、藏书管理及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等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综合或单一讨论了图书采访、分类、标引、著录、典藏工作的方法及原则。虽然数字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文献资源建设仍然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我国图书馆形成稳定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仍需更多学者的关注。

2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日益受到重视的领域

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政策指导、调控和规范,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国外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比较具体,通常着眼细节。如对在线数据和政府门户立法历史的追溯,讨论其对图书馆、政府部门、商业和机构的影响。有人研究了联邦政府在网络环境下资源配置的5个主要政策领域:获取、安全、隐私、知识产权和记录管理,指出有很多因素影响联邦网站的发展,并建议电子记录管理的要点。有的学者讨论了芬兰、爱尔兰、挪威、瑞典和丹麦网络文献合法保藏立法状况以及出版者对网络文献合法保藏的看法。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制定中也需要从网络信息作者和用户的角度分析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保护层次的要求。

国内则主要研究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内容,较少讨论具体政策。目前已经构建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框架包括网络信息创造和生产政策、网络信息采集政策、网络信息分配政策、网络信息交换政策、网络信息公开政策、网络信息传播政策、网络信息消费政策及网络信息保护政策。也有人提出网上公共信息建设政策应包括网上公共信息建设的鼓励与支持、网上公共信息的权利与利益平衡及网上公共信息的保护三方面内容,并提出了政策评价标准。柯平教授讨论了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内容的核心原则,他认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政策一定要确立“信息资源自主”原则,在充分利用网上国外信息资源的同时,大力建设我国的信息资源基地,针对我国数据库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增加投入建设大规模高质量的网络数据库。特别重要的是,应发展网上中文信息资源,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

2.2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电子政务方面如美国的《给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工作组的GILS报告》、《A-130号通告》、《95-01号公告》、《文书削减法》、《GILS Core款目著录指导方针》等,其中《A-130号通告》――《联邦信息资源的管理》确立了联邦机构收集、处理信息的总体政策指导方针;电子商务方面有《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国际互联网免税法》等。但目前少有人对此进行理论研究。

我国也已经制定了一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目前的研究多是关注实际的建设策略,这些将有助于推动政策的稳定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主要有:①制定有利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从法律法规上打破信息垄断,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的收集和公开;②改变原有的僵化信息管理体制,发展公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并推进其价值利用;③真正重视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政府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政策研究课题组在其研究成果中描述了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理想模型及可行模型,并分别指出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等各类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政策。另外,基于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及整合策略也是学者探讨的对象。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面向客户的信息资源、面向合作伙伴的信息资源、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和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对它们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管理策略。

2.3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发达国家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十分重视,已经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关注某些具体情况,如对特殊类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进行研究。图书馆馆藏越来越成为印刷型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型馆藏,今天的复合型图书馆仍然需要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有人为法律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澄清了资源采访中包括认证在内的一些问题。学术和研究图书馆同样需要制定针对电子信息资源的政策,包括电子资源的采访、获取、选择、保护策略,以及对是否实施数字化或者合并传统印刷型和数字型资源进行指导。

我国目前还缺少真正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国内学者大多只是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某一方面加以探讨,较少对其进行全面研究。目前的局部探讨以资源采访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包括电子资源的选购原则、选购途径和工具、选购程序、许可协议的签署和电子资源评价标准及发展模式等问题。有人专门研究了数字馆藏管理政策,并指出其内容包括数字馆藏组织政策、存储和访问资源政策、馆藏数字资源保护政策、数字资源保藏政策。在资源长期保存方面,有的学者提出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策略:借鉴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方法,建立起图书馆间数字资源的联保式存储管理机制,或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数字资源存储管理中心,形成各数字资源存储中心对数字信息的网络化存储、备份联保机制,建立起真正安全的数字资源存储与信息服务保障体系。一些学者研究了电子馆藏的评估问题,提出评估内容应包括电子资源的数量、电子馆藏的质量、电子馆藏的体系结构、电子资源的利用和成本效益分析。到目前为止,只有索传军教授撰文全面研究了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含义和作用、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政策框架及政策主要内容,其政策框架中的各项具体政策包括馆藏采访政策、经费分配政策、馆藏发展纲要、馆藏管理政策、馆藏保藏政策、馆藏评价政策、合作馆藏和共建共享政策。

2.4信息安全政策

在数字信息资源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制定政策以规范和控制信息安全。目前国外的研究已不局限于理论探讨,而是从技术、政策效果等领域研究信息安全。有人重点讨论了美国和欧盟的数据保护政策及其不同所引发的问题。我国对此研究较少,但已提出信息安全及保密政策的内容应包括政府信息资源保密政策、保障个人隐私政策、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政策、信息内容安全政策、知识产权法规政策、跨国数据流控制与管理政策。对信息安全政策的讨论有待进一步深入。

总的来说,国外对此领域的研究更多关注某些具体细节的政策指导,更具针对性。我国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对政策内容的理论探讨,较少去评价政策实施。因此,我国在加强政策制定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理论和实践都亟待完善

3.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内容与体系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而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则是政策保障,它包括信息资源宏观布局政策、信息资源协调采购政策、书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文献传递政策、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等。总体来说,国外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益信息领域,注重政策的建设和评估。在书目信息政策方面,匈牙利国家书目信息系统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任务及必要的技术支持。有的学者评估了国会图书馆倡导的国家联合编目计划,发现一些和预期相反的结果,为图书馆信息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建议。信息资源公共获取越来越受到重视,Michael等回顾了欧洲的公共信息获取政策以及开放存取政策、公众和商业对公共信息的获取权利与公共信息对经济和社会的成本效益的评价之间存在的争论。

国内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有人曾经提出制定一部统一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但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多部法律中包含有关文献资源共享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源共享法规体系,这个法规体系的大体框架是:图书馆法、情报工作法规、出版法、书目工作法规、标准化法规、信息法、知识产权法规。

3.2各领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的研究

我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如在地理信息共享方面,提出国家应当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地理信息共享政策,地理信息共享政策包括信息投资政策、经营政策、价格政策、保密安全政策、公开政策等10项内容。在医学信息共享方面,有学者提出应制定诸如“医学信息网络规程”、“医学信息网络服务公约”、“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协议”、“信息传递中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保密、安全规程”之类的规章制度,作为促进我国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的最基本的政策保障。在政府信息共享方面,由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信息共享差”的问题,我们应当:①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②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③统一规划、分布实施;④培养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⑤探索设立政府CD(首席信息官员)。还有人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4种模式:①区域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②全国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③区域性跨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⑧全国性跨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认为我国现阶段应采取全国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和地区性跨系统共建共享相结合的模式。在图书馆信息共享方面,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活动,但较少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另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难点在于参与各方利益的平衡,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信息政策的引导。

4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针对性研究需要加强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建设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应当包含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的内容。美国的一些信息技术支持政策,如1993年的《政府行为和结果法案》、1995年的《文书削减法》、1996年的《克林格-考恩法》及《13011号行政令》等,是对信息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的立法,有学者在战略信息管理的框架内评价了这些政策的效用性。另外有些学者研究了具体领域的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如对国家计算机政策概念的主要特点的探讨,该政策用于解决以下问题: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系统的建立、版权和数据保护、信息市场的发展等。一些作者讨论了互操作、开放存取系统、信息处理过程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问题,建议制定完备的信息技术标准政策。

国内学者注重在国家信息政策的框架内讨论信息技术政策,如黄先蓉认为信息技术政策与法规是信息政策的第二层次信息资源政策与法规的组成部分。廖声立在讨论信息政策的研究内容时,认为信息资源保障政策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标准统一指导政策。查先进指出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内容框架应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政策、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化政策、信息技术利益分配和平衡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政策、其他信息技术安全等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又包括信息技术术语标准化、信息表达标准化、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媒体标准化、软件工程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网络通信标准化、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等内容。在信息标准化政策方面,分别有学者探讨了农业信息标准政策、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体系、书目信息标准化政策的相关内容。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目前还缺少有针对性地从信息资源建设角度讨论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问题,对信息资源建设一些前沿技术标准的探讨,例如互操作、开放存取等方面的技术及标准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6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 215123)

摘要: 云计算技术目前是IT产业中飞速发展的热门技术,云计算已经在国内各个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以云计算作为基础,从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介绍了信息资源库对于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信息资源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云计算环境下建设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 : 云计算;信息资源库;数据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52-02

基金项目:桌面虚拟化技术在实训室建设与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ky-xjd401);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建设(201414295006Y);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品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2015-R-41066)。

作者简介:蒋建峰(1983-),男,江苏苏州人,高级工程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杜梓平(1981-),男,江苏苏州人,工程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高等教育。

0 引言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显得日益重要。目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广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实录等。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优化基础、提升服务、整合资源、推动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放便捷的教学及学习环境凸显其重要。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中,信息资源显得非常重要,信息资源库就是以信息资源为基本的载体,组成的一个网络共享资源平台。

目前高校的资源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资源库以云计算作为基础[1-2]。云计算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系统[3-4],它以网络作为基础架构,把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者计算机集群构成资源池,让所有的工作组统调配资源进行计算。实际上,云计算是包括IT技术、虚拟化等在内的各种概念的综合。

1 云计算技术框架

该校的云桌面平台、以XenServer为基础,构建各类应用。如教育科研可以在云平台拿到的软硬件资源,教师的虚拟桌面可通过账户名口令在教室之间迁移,保证一个独立终身的桌面环境。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利用高校的桌面云平台随时随地的教学和办公。

云平台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客户设备,主要指接入访问层;服务器资源池,主要是虚拟服务器与应用App,存储文件等;而信息资源库数据存数就是以服务器存储为主要介质,把大量的信息资源上载到服务器,使得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和下载各类资源。图1展示了云平台技术框架中各个群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服务器角色功能:①XenServer:思杰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将多个逻辑服务器虚拟成一个服务器,提高服务器利用率,使得传统的计算机运作方式变为虚拟机方式(虚拟化技术),提供高可用性、虚拟机飘移、动态资源池模式、提升数据中心可靠性的同时为虚拟桌面提供虚拟化平台。服务器重要的作用是以数据存储作为介质,承载信息资源。②许可证服务器(License):主要负责认证管理。③数据库服务器(DB):存放所有的配置信息。④入口服务器(Web Interface):为用户提供虚拟桌面资源,可以通过IE方式或者安装插件的方式访问。⑤虚拟桌面控制器(Desktop Delivery Controller):实现桌面的集中与运维。所有的运算都在服务器端完成(数据中心),客户端知识负责界面显示。⑥Netscaler:思杰高性能网络优化设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包括网络负载均衡、外网、反向、应用防火墙等。

2 云计算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根据当前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状态[5-6],可以看到,云平台对于基础架构的建设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一下的一些优势。

2.1 云计算可以极大的控制基础架构的成本 云计算服务器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完成资源的调度,把所有空闲的主机统一调度起来,客户的资源检索和计算都有云端来完成,降低了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求,使得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资金。

2.2 云计算减少了操作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运维成本 高校对于各类计算机的软件使用都要求使用正版,对于单独的计算机而言,独立安装各类软件需要单独的版权,而云平台中的硬件资源是统一提供软件服务,用户可以支付较低的使用费。

2.3 云计算为数据存储提供了安全和保障 目前互联网存在的较大的问题是信息安全,国家也在大力推广信息安全。黑客和病毒会对基础的架构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云计算是的信息资源的存储在云端实现,云服务提供商统一提供专业的数据安全保护,并且有专业的数据存储,对与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较为专业。

3 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科资源内容分类方式日益多元化,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大有蒸蒸日上的趋势,同时现今教学资源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参考国内外部分学校和院系的建设情况,依据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3.1 提高资源质量与资源标准化:目前高职高专资源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质”有待提高,建设的资源库需要在文件格式,分类等统一标准。

3.2 研究资源库组织架构:目前高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这样原有的资源库不能满足当前的应用,那么资源库就需要以新理念和新的组织方式来建设和组织资源,并且资源库要实行及时更新。

3.3 实现资源形式多样性和微小性: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资源形式多样,以前的资源库中资源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当前的应用。本课题要实现资源的多样性,例如要建设一套CCNA实验课程的自动学习实验套件PKA文件,建设所有实验配置步骤的微视频一套,相关的实验指南文档,课件等,这样教学资源放在网络资源库中能够灵活的重构和再次组合。

3.4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作:目前流行的教学资源库大都没有考虑到与其他资源库的协作共享问题,每个资源库都是各自为营,形成一个个的资源孤岛,不利于服务用户。本课题的资源库将挂载到学院网络资源课程,共享给所有用户。

3.5 实现学生学习模式转变:在丰富资源库的支撑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是更多的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自行学习,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 云计算下的信息资源库建设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以教学长期的发展作为前提,遵循统筹规划,重在应用,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且与云计算架构思想和服务充分结合。

一个完整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其体系结构应包括三个模块:信息资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的操作对象是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这一模块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上载,资源浏览,资源下载,资源审核,资源查询,资源访问控制,资源安全控制,功能扩展接口等。

信息资源模块。这是系统个的核心它包括信息资源部分,存储与各种不同的数据库。在一类资源下面可以建立二级资源库,如图2所示。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后台数据资源的管理以及网络平台界面、各类信息的管理,可以上传资源,管理网站资讯,团队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等。如图3所示。用户模块。用户模块主要是使用平台的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群体。可以使用个人电脑或者是瘦终端机直接访问平台。

5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是IT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再一次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影响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习惯。

通过云计算可以使未来事情变得更简单,目前云计算还处在研究和实施阶段,要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库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倩楠.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虚拟化资源平台研究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1.

[2]宋继红.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桌面的架构方案探析[J].价值工程,2011,30(28):155-156.

[3]刘震.基于校园网的共建共享型高校教学资源库设计[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80-82.

[4]张家贵,曹哲新.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