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语言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语言文学范文1
1网络语言的概述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广义上是指与网络、网络设备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网民网络聊天的语言。狭义上是指网络聊天时出现的字、词和符号等。网络语言言简意赅、形式简单明了、符号通俗易懂,有些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讽刺、调侃、幽默诙谐的意味。网民们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单是可以提高聊天的效率,其实有些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基于语言交流双方的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它已经成为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方言”。网络语言中大多是旧词新用,也有一些新创的词汇,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有数字型、字母型、谐音型、同音型、符号性等,例如,“88”“菇凉”“围脖”“酱”“Hold住”“美眉”等。
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2.1正面影响
(1)网络语言丰富了文字语言的表达形式。网络语言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趣味性,例如表情符号的使用“:)”,不仅可以生动清晰地表达出发送方真实的情感意图,还可以消除交流双方之间的冷漠感,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使网络上的交流更加轻松自如。网络语言通过借用一些外来词,或者把传统的汉语词汇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囧”字原本在生活中应用的极少,属于生僻字,其原本的字义是光明,现在被赋予了“郁闷、无奈”这样新的含义,而且还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语言简化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它在结构和表达方式方面体现了其简单明了的特点。为了提高文字输入和交流的速度,网络语言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形式进行重组,利用数字、英文字母或谐音等新的形式来代替。网络语言中的英语词汇、字母和数字都有了新用法,例如运用数字谐音,将“520”表达为“我爱你”、“1314”表达“一生一世”的意义。(2)网络语言推动了汉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需要与新的语言形式进行结合,以此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例如,“MP3”、“黑客”等词语已被汉语言文学引入其中。网络语言将多种用语巧妙结合,幽默风趣略带讽刺意味,而且有些网络语言是某个社会的热点人物或特殊事件所产生的代名词衍生而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词库,方便于人们在口语和平面书写时使用以此来表达情感,促进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例如“给力”一词不仅在网络平台上盛行也同样用在人们的日常汉语表达中。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带来的乐趣深深地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网络语言环境下,网络阅读属于一个超文本的阅读,它可以将不同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体现了信息网络的交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阅读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2.2负面影响
(1)严重偏离语言规范。网络语言是发出者和接受者在网络上直接交流的语言,交流双方可以畅所欲言,不涉及一些语法规则的限制和约束,更不存在其他中间环节的编辑和制约,从而导致网络语言的使用随意性大,严重偏离了语言规范,特别是给青少年的语言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为了追求新奇不遵循汉语规范、曲解有些词语的词义,刻意使用错别字,使人们在日常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和误会,关键是养成了语言表达不规范的坏习惯,对青少年学习语言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杯具”一词在网络语言中用其谐音代替“悲剧”,很多青少年错误地将本身为名词的“悲剧”一词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难以矫正;有些字词牵强附会、滥用谐音,甚至有些语言的使用太过粗俗,使青少年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例如,“稀饭”一词将其读音故意读错在网络语言运用中将其作为“喜欢”的谐音,还将女士称为“卫生巾”。(2)降低了文章阅读、写作以及语言鉴赏能力。网络阅读属于流行性阅读和快餐式阅读,而且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许多阅读内容只能给阅读者提供暂时感官上的感受和享乐,很难形成一种知识上的沉淀或心灵的感悟,弱化了青少年对阅读的注意力和文字的鉴赏能力。网络语言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渗透到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化中,淡化了传统语言的功能。许多青少年不能区分清楚网络语言和汉语言文学并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水平持续下降,其语言素质和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更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例如,“挂了”在网络语言中用于表达“死亡”,许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甚至在试卷上竟然也使用“挂了”代替“死亡”,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写作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提高。
3结论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生产物,它使汉语言文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一方面,网络语言应保持自己深受青少年欢迎的优点,不断规范其语言系统、发挥其传播优势,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根基,虽说广博丰富、精彩绝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汉语言文学也需要革新和发展,努力实现其向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汉语言文学研究应该树立自己的特点,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对其产生的影响,对网络语言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和规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很好地解决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使汉语言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海.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5(7):4-5.
网络语言文学范文2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发展千年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基础,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虽然网络语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汉语言文化在新时期环境下的补充,但是也不断的影响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表达方式[1]。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因为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语言的实用性和简便,网络语言的直接以及黑色幽默特质更好的迎合了社会快节奏的需求,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能让汉语言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化以及正确的看待网络语言,并且根据发展的需求对汉语言进行革新。汉语言文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同时汉语言文学又有革新的机遇,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网络语言,理性分析其性质和特点,探讨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希望能让网络语言和汉语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下文从两方面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读者的思考和汉语言文学在新时期下的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语言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不管是哪个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长久传承,必然是在不断的社会变化中革新和发展,就像中国的文字,最初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隶书、篆书和楷书以及现代的简体字,都是在适应时展的需求不断改进。网络语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传播,并且快速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能满足快节奏的交流需求,而且网络语言形式繁多,不受传统的语法规则限制[1]。对于语言文学本身来说,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促进了汉语言在新时期下的发展,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新华字典每年新版都会收录一些网络名词,从而能跟上时代步伐。网络语言利用简写的符号或者是热点事件创造出新的网络词汇,并且表达也不需要遵循传统的汉语言语法,这样形式多变的新型网络语言一方面促进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革新和发展,丰富了汉语言在表达中的情感和方式,挣脱传统语言的束缚,增添了更多表达的乐趣,让汉语言文学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在青少年的生活娱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语言对于他们的冲击最为直接,青少年不仅接受快而且更加具有创造力,在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下,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了解也会有一定积极影响,所以对于青少年,外界应对合理的引导,正确的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能在对时间风靡,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也是因为现在的公众人物也与网络分不开,无论是明星活动的宣传,还是八卦新闻的传播,都会引发一波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语言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快速催生,并且由于网络语言直接和幽默,更加有吸引力[2]。所以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发了网络交流平台,便于和老百姓的直接交流和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能让人们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观点和关注时事,网络语言也就得到快速发展。
2.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的产物,网络世界的复杂决定着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特点,网络语言有好有坏,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一方面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没有固定的语法标准,很多都是随性而为,甚至在很多时候都因为语法的不规范被误解,这就不利于其健康持续的发展。由于中国现在的网民中青少年占据很大一部分,他们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网络世界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尤其是不良网络语言。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很强,在接触到新的网络语言的时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非常容易因网络语言的影响写错别字或者误解词义,对于青少年的语言学习造成很大的额阻碍[2]。网络语言在新奇的网络世界中产生,突破很多现实世界的壁垒,满足很多人的猎奇心理和叛逆心理,越来也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世界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语言直白的表达方式以及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强烈的冲击着传统汉语言文学,让更多人丧失了正常汉语言表达能力,使汉语言的发展面临极大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深化,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新时期下,汉语言应该抓住机遇,为汉语言注入新的生命力。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办了孔子学堂,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所以汉语言在面对网络语言冲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优势建设,一面对抗一面抓住发展新机遇,这样才能在加强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得到突破和发展。
三、针对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语言是新时代网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我们对待新事物不能一味地肯定或否定,应当辩证的去看待网络语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争取将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1.取其精华
网络语言能在新时期下快速发展和普及,与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是分不开的。网络语言的表达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并且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幽默,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的直白更加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网络语言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显得很重要。在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对象和时间,还应该要保持对汉语言文学的尊重,不能完全本末倒置。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但是也希望人们的生活节奏能慢下来,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保持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这样两者才能共同和谐发展。
2.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体系
要想汉语言文学能在新时期下更好的发展,必须把好教育关,只有通过良好优质的汉语言文化的教育熏陶,让青少年正确的了解汉语言文学和网络语言的区别,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才能让青少年在接触网络语言的时候能清楚的分辨其中的利与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合理使用。政府也应该在国际大环境下,加快汉语言文化建设,完善汉语言文化教育体系,加快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初高中是对汉语言文化的启蒙教育阶段,此时的青少年接收力强,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所以在对他们的教育中,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了解汉语言和网络语言,正确学习和使用。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基本稳定,只需要让他汉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他们踏入社会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以来网络,自己很少动笔写作,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也少之又少,汉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3]。针对这种现象,在汉语言教学课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加以训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授汉语言的老师应该对学生多加引导,积极探讨网络语言和汉语言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这两者直接的了解和看法,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今天,汉语言的发展严重受到网络语言的侵蚀,但是由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世界上掀起汉语学习,所以面对这样的新机遇,传统的汉语言教育体系应该革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加快汉语言文化的特质培养,加快新时期汉语言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汉语言学习积极性,为汉语言注入新的活力,也要吸取网络语言的精华,促进汉语言的发展。
3.杜绝使用落后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既然是交流工具和手段,就应该是文明的。现在很多网络语言出现低俗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网络发展的同时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导致网络语言的发展没有限制开始泛滥。比如“TMD”这种具有不良信息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对于这种现象应该采取措施及时的加以遏制。不论是谁,都应该杜绝使用这种低俗的网络语言,讲这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带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影响自身素质,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身边有人使用这样低俗的网络用语时,要友善的提醒,正确看待和使用文明网络用语[4]。在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过程中还要将强汉语言文学的宣传,两者相互促进,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四、结束语
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快速普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的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降低其对汉语言的消极影响,让其更好的促进汉语言的现代化发展,应当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能够规范网络语言使用系统,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传统汉语言文学在新r期下的革新和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使得汉语言文学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6,(29):206+208.
[2]戈双峰.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报,2016(10):334-335.
网络语言文学范文3
1.内容多元化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没有硬性制度限制,任何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网络文化交流开放性、可选择性更强,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网民利用互联网交流没有心理压力,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使交流摆脱了空间上的束缚,利用互联网交流的个体可以摆脱社会风气及传统问题的偏见,从这个层面上看网络文化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网络文化中高雅与低俗并存,既有抽象严肃的文字也有娱乐方面的文章。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另一个不同点是网络文化是单纯以传播信息与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超越了物质层面。在互联网世界中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彰显自我个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真正按照自我的喜好来安排自己的网络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语言不同于传统定义上的语言,计算机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基于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上的网络文化有着传统文化无法企及的统一性。就目前现状而言,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明显,新型的网络语言的发明及使用对象都是青少年,加之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玩伴,网络就成了其了解世界的工具。这也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3.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文化有效弥补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弊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网络文化,对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可以瞬间实现向所有网络用户传输信息,用户通过互联网终端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信息,使社会变为一个信息整体,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及资源浪费。网络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节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二、大学汉语语言文学教学重点转变策略
1.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强化发展,传统教育重点也必须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行相应改变
教师不应再只重视学生汉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于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要求,必须结合网络文化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集合新闻学及现代传媒的要求,结合多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灵活运用能力。针对现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私人空间及论坛,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变为定期的更新文章,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学生之间可以随意交流,互相欣赏彼此文章,教师定期进行集体修改点评,通过点击量的差距来刺激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性,在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点评能力,从别人的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硬性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性的培养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汉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实用性的培养。要为社会培养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如何运用的双重型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社会网络媒体制定联合办学的目标,通过网络发展实际需要,培养定向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的实用性。现代汉语语言文学的具体实用性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有基于网络技术对实时发表评论及看法的能力,要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网络文化的大众化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总结语
网络语言文学范文4
关键词:网络语言;文体;语言使用者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随着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原本单一、规范的汉语语言受到外来语,甚至是符号的强烈冲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新事物的容纳吸收对于丰富汉语语言甚至是文化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网络语言作为语言变体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已经成为80,90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部分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1]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 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2]
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三)网民在聊天室和BBS(电子公告牌系统) 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本文作者将第三类的语言作为本文主要讨论的语料。本篇作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三类。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类型
美国学者布赖特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的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本文作者认为归纳起来,这些网络语言可以粗略的分为四种情况:数字、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通过汉字谐音而形成的网络语言,汉语自身分化而形成的网络语言以及汉语拼音缩写和英文缩写所形成的网络语言。
(一)数字/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
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单独的数字组成的网络语言;2、标点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3、由标点符号和数字组成的网络语言。
(二)通过汉字的谐音而形成的网络语言
“表”同汉语中“不”的发音极为相似,因此表被用来表示“不要”,“表太好”其实就是表示不要太好的意思。可爱一词在网络语言中逐渐被“阔爱”所代替,同样上课也渐渐在大学生的谈论中被上阔所替代。 同样的,“老斑”代替了班主任。“灰常灰常”被理解成非常非常替写。
(三)汉语自身分化而形成的网络语言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老师说:“语言实际上是一条河,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语言是相互渗透的。” 一些词是人们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重新创造的,譬如网络用语中倒霉不叫倒霉,叫——衰, 单身男人不叫单身男人, “乖”网络语言的逐渐发展,使得这一词的意思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它摆脱以往辈份之间的界限,而普遍的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同龄人之间甚至在用此称呼。
(四)汉语和英语的共同使用形成的网络语言
一类是由汉语拼音的缩写而形成的独特的网络语言,一类是英文缩写而形成的网络语言。还有一种情况是将汉语的字词甚至是符号与英文的语法结合在一起,以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的说话者的意思。英语的动词ing形式在英语中是正在进行是的标志,这种标志通话会和汉语的字词组和在一起,而形成独特的语言构造结构。例如:恋爱ing, 工作ing,上网ing. 而me2表示 me too,我也是。
三、网络语言的文体学分析
(一)语音层面
网络语言在语音层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字的语音变化和汉语语音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数字5在网络语言中被当作“我”的代名词,0 则成为“你”的代名词,而4便成为理解为“世”,520 (我爱你)、53770 (我想亲亲你)、360 (想念你)。这种语言的表达能够深受网络语言使用者的喜爱,使得网络语言抑扬顿挫,更具有气势。有一类被称为童语现象的重叠词,如:秀秀(表演) 、东东(东西) 等,使用这些词汇也会增加语言的新鲜色彩,作者认为这种重叠词的使用多表现出一种感彩都因不同语境的变化而能得到合理的解读。
(二)语言形式表达层面
网络语言突破原本单一的汉语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汉字,符号和英语字符同时并存的局面。网络用语与原本的汉语语言符号单个表达比较起来,能让网络语言接收者更容易的感到网络语言传出者传出此信息的时态,更具有形象性。而恋爱ing, 上课ing,这种汉语和英语语法混用的情况也会因语言形式上的不同影响人的感觉。让语言接收者感到动作的延续性和时间的长久性。因此这用语符相互交错使用比单独使用正在上课,正在恋爱这种表达更具有形象性,体现了持久性。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使用多是谐音和英语的结合,这种语言是特征更多的是被一个群体所共知的,在遇到尴尬的情况的时候,譬如和长辈一起不能自由表达自己言论的情况下,网络语言无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语义转变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词在使用中语义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青蛙一词,原本是用来指水陆两栖的一种动物,但是在网络用语中此词用来指长相不佳的男性,而蛋白质一词原本是食物中所含有的一种物质词,但是在网络的用法中却被用来指脑袋不灵光。这种通过使用其他词来变现负面意义的用法作者认为可以理解为为了避免某种尴尬的局面,或者说是为了摆脱使用不雅的词的出现。语义的转变通常情况下是与一种情感和语境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网络语言的使用更加具有感彩,生动形象。而“从总体上看,网络语言的语体是口语化的书面体。”[4]
四、网络语言使用者的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具有相同社会特征的群体。
(一)我们应该看到,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能够综合、灵巧的运用符号,数字和英语等符号系统说明网络语言使用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创新性。将英语语言中的词汇渗透到汉语的语言使用中,使其融入到汉语的词汇中,成为潮流词,说明这些网络语言使用者首先是对英语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通过这种积累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创新性最好的体现。
(二)“网络是开放的系统,网络语境是开放的语境;开放的语境滋生自由的思维;自由的思维必然钟情自在的语言”[5]对于新鲜事物、刺激感的追逐是网络语言使用者的又一特征。网民们创造新词的速度相当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旦他们发现“词汇系统中的现成词汇缺少了新、鲜感,于是就去临时性的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6]。 “囧”字和“给力”是当今网络语言中颇具典型的例子,这种词汇甚至是超出网络用语的范围,在广告、宣传都具有相当的传神作用。 网络语言使用者摆脱单调的语言陈述模式,进行形象化强,多种语符的语言文化创造,体现了他们不拘一格,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
五、结论
本文通过从语音层面,语言表现层面和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出网络语言使用者的特点。虽然网络语言的使用遭到了很多的质疑,有些学者认为汉语的误用,滥用以及和英语的混杂使用破坏了汉语语言的纯洁性[7],但是本篇的作者认为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语言在推动汉语发展,表达传神的意义方面确实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种语言的产生必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状况,研究语言变体也正是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网络语言理应受到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篇论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揭示了网络语言使用者的一些特征,但是就网络语言的篇章组成,动态的网络语言中并没有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也可以在揭示社会发展变化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J].语文建设,2001,(8):14-15.
[2]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3]杨丹,王成键.“闯进生活”的网络语言[N].湖南日报,2004-11-08.
[4]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8.
[5]贺又宁.论网络时尚与网络语言的互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3):65.
网络语言文学范文5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作为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日俱增。大学语文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养成、社会人格的塑造与超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客观面对网络舆情现状,提升大学语文教育水平,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正确认知网络舆情、客观认识社会、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大学语文;网络舆情;认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不断扩大,在社会层面,网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舆论监督、意愿表达的重要形式。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民众对公共问题、社会管理者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不再高度一致,在特定的社会空间内,民众的意见通过网络汇集,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而不断生成变化,形成了网络舆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处在网络舆情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对外界充满了热情与活力,并且几乎个个都是网民。是否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影响着人的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应当积极发挥教化熏陶作用,主动承担以德树人、教育引导责任。
1.客观认识大学语文教育面对的网络舆情背景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高等院校各个专业都应该开设,是必修课之一。大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其教育作用不可估量,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无可替代[1]。但是,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大学语文教育面对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涌现快、能量大、影响深的新状况。
(1)负面网络舆情不时涌现。在一些时段,负面网络舆情频发,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和谐持续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冲击,甚至导致个别大学生对大学语文教育倡导的主流价值理念产生动摇。
(2)网络舆情的能量较大。网络具有快捷、匿名等特点,一些抱有特定目的的群体,比较容易在网络上召集大量网民,集聚一定规模的具有明显指向性和倾向性的所谓民意,对特定的社会组织或个人进行攻击,大学生群体往往容易受到这些舆情的左右。大学语文课堂教育授课时间有限,教师精心备课授课、费尽心血,才有可能通过优秀的文化和文学精品,使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是,网络的渗透无处不在,大学生上网时间远远超出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时间,网络的负面力量往往将大学语文的教育成果轻松摧毁。
(3)亟需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和引导。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变化深刻,高校教育也受到较大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等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在网络中发酵,这些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有必要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舆情,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舆情环境。
2.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深入解构网络舆情
目前,虽然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是,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亟待提升[2]。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解构网络舆情,对社会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养成、社会人格的塑造与超越人格的形成。
(1)提升语文思维素养,认清网络舆情的内涵。一是网络舆情的主体———有特定利益诉求的网民,二是网络舆情的客体———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三是网络舆情的载体———较为自由的表达空间。
(2)提升语文认识素养,认清网络舆情的产生环境。网络舆情不再局限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信息的传播空间进一步延展。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中心话语权进一步消解,个人表达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释放,大学生已经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求主动发表言论,较为自由地意见、评判时事和传播观点[3]。
3.提升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有效引导对网络舆情的认知
网络舆情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4]。作为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有时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有发表过激言论的可能,而网络舆情的特点是形成迅速,传播面广,如果大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强,对网络舆情认知不准确,草率盲目地附和网络舆情、甚至对负面网络舆情推波助澜,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所以,要通过大学语文教育,主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
(1)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指导人的行动,文学净化人的思想。”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传播、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正气、讲节操、讲荣辱、讲民本思想,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减少负面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2)大学语文拓宽学生视野,改善学生思维品格。大学生通过对文学精品多角度的认知,可以形成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就会少一点迷信,看问题就会更全面,就会多一些独立思考,从而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舆论事件一旦产生,不是盲从,而是进行理性分析和辩证思考。
4.提升大学语文教育水平,服务网络舆情建设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教育教学专题,遴选古今中外优秀名篇,通过引导大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研读,激发年轻学子潜藏在心中的真善美,接续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优良习俗、优良作风,培植起坚实的核心文化和灵魂,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坚决抵制现实社会中种种不良现象的诱惑,抵御道德领域出现的个别沦丧堕落现象,真正成长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公民[5]。
(1)实施大学语文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促进高校整合网络舆情建设资源。打破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形而上学的二元分割思维,坚持以整合视角贯穿网络舆情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强调以优势视角看待网络舆情的生成发展,积极促进网络舆情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宣传、舆论监督等方面,尽量弱化、消除网络舆情中的情绪宣泄、造谣中伤等负面功能。在网络舆情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趋势,统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念,对各种分散、孤立、抵牾的舆论价值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要体现在政治、文化、理论的自觉上。要注重大学语文教育的效果,运用文化规律和文化惯性,把握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关照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伦理和公共精神,注重社会价值目标的建设,注重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保障。
(2)实施大学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舆情建设。引导大学生对网络舆情正确认知,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课堂讲授不是大学语文教育的唯一途径,大学生只凭课堂上掌握的书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参与网络舆情建设的诉求,必须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留心观察,积极参与网络舆情建设。可以组织收看电视新闻,洞悉时事要闻、国际风云,培养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或引导学生参与网络舆情正能量的传播,如“待用快餐”活动,请环卫工人喝口热茶、吃碗热饭的呼声络绎不绝;“微笑挑战”点名游戏,“用微笑感恩身边所有人”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各种微笑照片疯传网络,传递快乐正能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影响着人的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舆情,以及自我人格的养成、社会人格的塑造与超越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面对网络舆情现状,提升大学语文教育水平,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正确认知网络舆情、客观认识社会、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作者:孙玉敏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文放.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J].文艺理论研究.上海:2014,10:161-169.
[2]唐景莉.大学语文:重在语文素养的培育———访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N].中国教育报.北京,2013,11,25.
[3]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M].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网络语言文学范文6
关键词:中学语文;网络语言;语文教学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使我们无时无刻,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处于信息的海洋中,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即时便捷。处于信息网络中的我们为了沟通和交流的快捷,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符号和文字,这些符号和文字有的受到普遍欢迎,并且在网络上普遍应用起来,成为流行语言。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旺盛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敢于尝试新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流行语言对语文学习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语文学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审美、情感体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网络语言对其各环节都有渗透和影响。中学生正处于学习规范语言、形成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他们在接触网络世界的时候,对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又往往是最快的,是擅长用网络语言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接触接受网络语言的时候往往降低了自己的辨识能力。那么,网络语言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一、影响中学生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必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生要学会倾听,能够根据对方的语气、体态以及语言运用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情感,也要能够听出言外之音。不仅如此,还要求中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使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倾诉情感,让对方理解自己说话的意图,完成交流。现代中学生都是00后,他们所处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环境已经大大迥异于七八十年代的人,生长环境的不同造成他们的思维和观念的不同。他们更加追求语言表达的新鲜性、特异性和张扬性。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网络流行因素趋之若鹜,而且,他们的表现欲望强似他们的父辈,他们是独特的一代,急于表现自我的一代,网络语言的简洁性、创新性、形象性可以满足中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能够展现他们的个性,这些都是符合口语交际的要求的。现在中学生喜欢上网,离不开网络,他们很善于从网络上学习新词汇,追求奇异的表达,这从QQ昵称上就可以窥见一斑。七八十年代的人喜欢用昵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比如“梦想天空”“高山流水”“一天到晚游泳的鱼”等,而中学生则喜欢用一些“怪异”的符号,俗称火星文来当做自己的昵称,很少有全用汉字的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产生在特殊环境里,能够形象地表达此时此景的情感,因而受到追捧。比如“蓝瘦香菇”,它源于一段南方青年录制的视频,他浓重的南方口音,沮丧悲催的表情,在失败的爱情面前,在梦想破灭的时刻,说“难受,想哭”,像极了普通话里的“蓝瘦,香菇”。这个词语看起来莫名其妙,又有典故,让人感觉非常cool,一时间成为流行语。口语表达毕竟不是正规的文件,对于语言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要求不高,所以大家可以任性地使用。但这样的语言是流行品,流行起来的时候快,但是,一旦有更新的表达,人们便很快会忘记这个词,转而去追求新词。需要老师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许多口语里可以随便说的词语,要写在作文里就要斟酌,看是否符合书面表达的规范性要求。
二、影响中学生的写作网络流行语
对中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口语表达上,更广泛地影响了学生的作文。然而,刚才上文就已经提到,口语和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尽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规范化,是人际交往中更加正规的交往方式。因为写在书面上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反复斟酌用词,要求更加准确,要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所以往往要高于口语的用词标准和句式组织。网络语言的出现给我们传统的语言文字注入了一股新的源泉,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网络语言中不乏优雅、生动个性的词汇,例如,且行且珍惜、气质、点赞等。中学生吸取里了其词汇,不仅丰富了词汇量,而且也增强了其写作表达能力的生动性。网络流行语言也给中学生的写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是破坏了汉语言的统一性,乱用字符,夹杂英文、数字和各种符号,造成了书面表达的非严肃性;二是句式表达的随意性,网络语言的写作很随意,是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随意,随意性的表达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而写作则不同;三是段落排列的不规范,许多学生段落间空行,开头空若干个字符,简直是随心所欲。
三、影响中学生审美观的形成
审美是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构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兴趣。中学生在审美感知方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性,但审美经验不足、阅历较浅,在美的感悟和理解上存在着偏差,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审美想象可以分为两种:知觉想象和创造力想象。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审美想象更多的是体现在创造力想象上。中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创造力强,有时会冒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观点。网络使他们有了发展的空间,但同时又让他们变得肆无忌惮。网络语言中低级粗俗的垃圾对其创造想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创造出现偏差,审美想象力低俗。审美理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熏陶的结果。现在的中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生长的一代人,他们接受能力强,在网络语言的潜移默化下,其理解能力会得到显著上升,但同样的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无法完全正确的辨别是非好坏,理解出现错误,导致审美鉴赏能力差。总之,网络语言是对现实语言的生动补充,新鲜事物充满了生命力,只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冲刷,历经考验和积淀,才能真正成为汉民族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有鲜活生动的一面,有的词语成为现代社会汉民族语言的有力补充,随着时代变化,语言也会辞旧迎新。作为语文老师,加强引导,让学生认真地对待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语言,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长处。
参考文献:
[1]叶世丽.中学生与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2006(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