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1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大单镇偏坡营小学的张连成老师于一九七〇年五月走上教育岗位,成为一名自己梦寐以求的人民教师以来,在这个喜爱的三尺讲台上,他至今已走过了四十三个年头。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张老师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承诺,什么样的原因也未能动摇他从事教育的决心。他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丝毫没有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思想,他总是说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为学校及孩子们做些实事。
他善于学习,忠于职守。四十多年来他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在三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自己所喜欢的教育事业。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诠释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他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他是一名富有经验的教师,担在教学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他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值得尊敬的长者,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都喜欢他上的课。他所教班的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全镇前矛。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一场车祸意外地降临到了张老师的头上。经过诊断,左膝盖和大腿骨严重骨折,不能活动;下颌骨骨折,影响进食;左眼受伤,视力严重受损……住院接受治疗的那段日子不能去上课,内心很是着急。因当时张老师教着六年级毕业班的科学课,时刻挂念着学生的学习,躺着在病床上常给校长打电话,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学生们给他打电话问:老师你好些了吗?何时能回来给我们上课啊。张老师含着眼泪告诉学生们:快了,老师只要拄着双拐能走路了,我就去给你们上课。好多亲戚朋友都对张老师说:别去上课了,在家歇着吧。走路不行,眼睛也看不清。但他还是那句话: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热爱教育,四十多年来,我还么有干够。我离不开学校和孩子们。是啊!张连成老师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带着伤病重新回到魂牵梦绕的学校后,张老师的“发条”彷佛上足了劲头。不仅仅为学校的发展积极谋划、献言献策,而且克服重重困难,发挥榜样示范力量,为“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信条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张连成老师经过治疗身体好些了,拄着双拐能走路了,他就要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路远走不到,张老师买了电动三轮;左眼坏了还有右眼;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又重新回到了难舍难离的学校。但是,新的困难又来了,他家离学校有三里地,去学校的路有几处被砸烂的深坑,一下雨就积水。曾几次电动三轮被陷在里面动不得,在水中上不去下不来,只有求救。同事们来了,把绳子扔给他,张老师把绳子拴在三轮上,把他和车一同拽出泥坑。
个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2
引导文: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身边总有那么些好人好事,让生活更美好。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材料一 20xx年3月19日上午9时许,罗店镇张士村村民徐秀珍跟往常一样,到自家的自留地里弄了点蔬菜后,准备到家附近的南泾河边清洗一下。当她走近河旁的水桥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离水桥外2米处,有个幼童溺水了。只见小孩面向水里、背朝天半沉半浮在河水中,已无力挣扎。在这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徐秀珍没有多想,扔掉手中的菜篮子,顾不上脱下身上厚厚的棉衣,就跳进了河水中。她一只手抓住水桥边的面板,另一只手向孩子的方向伸去,希望能够拉到小孩,但由于离小孩较远还是无法抓到孩子。3月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水又比较深,而且身上厚厚的棉衣,被水一浸变得重起来,73岁的徐秀珍老人每挪动一步都很艰难,但她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此时耽误一分钟,孩子就可能没命了。她奋力用手划着水面,向孩子的方向挪去,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当周围的邻居、村民问徐秀珍:你都73岁了,当时哪来的这么大勇气跳入河中?她笑呵呵地回答道: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你看见一个孩子在水中奄奄一息时,能忍心不救吗?换作谁都会这样做的。几十年来,徐秀珍帮助的人、做过的好事,没人数得清,她的高尚品格已根植在街坊邻居的心中。
材料二 2012年10月10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收到了一封自于宝岛台湾《大爱工行,仁义之师》的表扬信,随后,新民晚报、侨报、新华网等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上海儿子10年照顾台湾爸》的文章,详尽描述了从2002年到2012年整整十年工行员工朱捷的无私关怀与帮助台胞杨银岳先生的事迹。2002年73岁的杨先生来到了工商银行普陀支行寻求帮助,两个人长达十年的忘年交就此开始。在后来的服务中,朱捷得知老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就买了测量仪,利用自己曾在部队从事专业医护的技术主动承担了老人的血糖测试和胰岛素注射。老人家境富裕时,朱捷婉拒了杨先生提出的义子身份,君子之交淡如水,您不用感谢我,这是我一个工行员工应该做的。杨老先生于2005年投奔宁波老家亲戚,直至2009年一直定居慈溪,此间经历了巨大人生变故,丧偶、被诈骗等悲惨的境遇让杨老先生的健康与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孤苦不堪中再次拨通了小朱的电话。在得知老人的变故后,朱捷毅然将杨老先生接到家中照顾,为能让老人多走动,朱捷与同栋的一楼住户进行了多次沟通,将六楼房屋进行置换,不知不觉中,杨老已经成为小朱一家的新成员,在杨老心中,小朱早就成为他至亲至爱的好儿子。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的生活费用都是由小朱提供的。2012年8月26日,老人安详地辞世,享年83岁。由于无法找到老人的亲属,朱捷承担了杨老先生的后事。最后。通过与台湾的海基会与民政部门多次联系,找到老人失散的女儿,完成了老人毕生的心愿。
材料三 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十一中队战士叶乃阳,入伍5年来坚持把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使命、恒心献给岗位,出色完成世博、大运、涉日维稳等重大任务。个人荣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总队标兵士官、武警部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09年12月至今,他坚持用爱心帮助植物人方祖俊一家,每月从士兵津贴中拿出200元、士官工资中拿出800元予以捐助,一定要让方祖俊醒过来!抱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在首次探亲休假的20天里,叶乃阳17天住在方家,四处打探唤醒植物人的办法,为之购买轮椅、MP3等康复用具,每天帮其洗澡按摩、注射营养剂,不停的呼唤着他的名字,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方祖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先进事迹被安徽省委宣传部、文明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以及上海电视台、安徽省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武警新闻台、文汇报等国家和地方80余家新闻网络媒体宣传报道,个人被安徽省六安市评为六安好人,第三届六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荣登安徽省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