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实习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言文学实习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实习小结

汉语言文学实习小结范文1

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本科层次有两种,一种是普招本科,4年学制;一种是专升本,2年学制。层次多,学生来源面广。再加上本科设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于此,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专修课课时明显不够,实践课学时较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其次,考核制度和形式不规范;再次,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认识的深度不够。同时,学生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为此,多次组织本系老师对我国特别是本省的教育现状、社会需求、学生学情等开展较全面的调查。先后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并和省外其他著名院校就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教改信息和宝贵的教改经验。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比较,使我们基本把握了新建院校中文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科学思考之后,我们选择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平台”是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素质平台,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关键,侧重于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模块”更多的是侧重于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3种类型:研究型(考研深造)、教师型(教师职业)、应用型(文书、秘书、记者、编辑)。

2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吸取“全纳教育”思想理念和执着精神,让不同层次有着不同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调整。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共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6大类。这里重点阐述后3类课程。

2?1专业拓展课程

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设计的延续性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上,我们设置了3大模块。(1)考研深造类课程主要从语言和文学两大类别来设置,提供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的文化阐释、唐诗宋词专题、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五四”文学思潮等课程。(2)教师教育类主要设置了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学解读学、经典文学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代职业礼仪和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培养普通学校的教师,也努力向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力求培养全纳型教师。(3)文秘编辑类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等课程。此类课程适合于将来从事文书和公务员等职业的需要。在3大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需求、职业生涯设计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自由选课。这样,学生既有专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

2?2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综合素质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现教师研究专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讲座型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政治外语、教师教育、科学专题和艺术体育等5个类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修。实践教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而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等3个类别。除了常规性的军训、生产劳动、专业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活动课程体系。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文学采风、学年论文、文化资源调查、非线性编辑、报刊排版和文书档案管理等。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混同,有的人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当成一种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步骤,而现代教学方法体现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1运用“系统讲授法”,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专业的概念,但尚未形成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实施研究性教学法,提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年打基础阶段,运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合理地使用系统讲授法或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3?2倡导“指导—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

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指导—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所谓“指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种教学法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更多地表现在组织上和服务上,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3?3尝试“问题中心”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到了高年级,主要是一些选修课和应用技能课。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构建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4强化实践环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形成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4?1适时组织专业见习,使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意义

专业见习一般在第2学年进行。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机关、文化单位的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见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机关文秘工作、文化产业管理工作。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情,增强其事业心,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见习以短期为宜,视情况可多次进行,也可按专题进行组织。

4?2组织“顶岗”专业实习,使部分学生能够实习和就业衔接

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专业实习拟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2学期,时间是一个学期。跟汉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不同,一个单位接收实习生数量不可能很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指导不方便。从以往实习接受单位的要求来看,他们往往把接受实习和考察用人结合在一起,顶岗实习成了专业实习的特殊方式。它的优点是实习生角色意识增强,因为这种实习是把实践活动与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习生的应用能力、现实表现决定了他的去留。它的不足是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与专业设计的科学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专业实习必须制定统一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并与实习单位交流沟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习的程序并考核及格方可毕业。

4?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载体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资助少数学生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地、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汉语言文学实习小结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就业能力;重要性;方法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形式不容忽视。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蚁族”“啃老族”等群体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之所以出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这怪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大学生高智低能,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现状,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高校应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不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端人才。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是提高本校学生就业竞争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①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充分重视平时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而努力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我。②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满意度。大多数就业难,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期望之间的不匹配,眼高手低的现象很普遍,课堂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就是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③课堂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与自我价值的阶梯。高校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明确奋斗目标,为充分就业做好准备,进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和谐统一。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方法

2.1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次教学

高校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断提高认识,改革教学内容,由传统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教学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比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该侧重于将学生的思维习惯由紧张备考转向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适应新生活,并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规划。大二则应侧重于自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学生想从事新闻媒体行业,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到报社实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大三应侧重于对就业政策的辅导,大四则应加强就业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招聘信息,解决学生的就业困惑,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高求职技巧等等。

2.2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针对性教学

高校应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实行区别性教学,更好地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主要有:①不断壮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鼓励专业课教师兼任指导课教师,将就业能力培养融合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②注重就业实践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③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进行分专业、阶段性、全程化就业指导。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及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最新就业信息,同时努力建立就业指导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⑤个别辅导与统一辅导相结合。

2.3加强德育教育,完善个性品格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看技能水平的高低,还对人才个性品格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职业能力及面试技巧等方面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功利主义容易使人在诱惑中失去自我,高校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提供就业素质的指导、自主择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只有重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高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高行为品德的新型人才,为社会不断发展做贡献。

3小结

此外,高校还要强化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创新精神。总而言之,当今社会缺乏人才,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应提高重视,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就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成为佼佼者,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高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08):32-34.

[2]韦天翼.基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3):32-34

[3]王风奇,黄少斌,李润钿,林晓玲.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3,(01):68-69-6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