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方法论;历史演变;方法论变革
1.鱼与渔的困惑
“鱼”的问题涉及到城市规划是什么,城市规划研究什么,以及城市规划包含哪些内容等规范式的理论。即确定城市规划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解释城市规划的本质、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方向,是关于城市规划本体论的认识。
“渔”的问题涉及到在城市规划整体认识的指导下,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城市问题和研究城市规划的理论。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下,城市规划的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适应这种变化呢?
“渔”的困惑是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形形的理论也层出不穷,不同领域的专家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虽然这些理论表面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可是,一方面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规划师却越来越感觉到规划研究方法的欠缺,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今天已经捉襟见肘,很多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水土不服”。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法论研究的缓慢是原因之一,规划师应该加强方法论的研究,综合审视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解决该采用什么样的范式去研究城市问题,规划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进行规划实践,规划理论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等问题。
2.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存在的问题
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在根本上对于方法的哲学反思 ,是对方法的特点、性质、操作程序、作用范围的研究。孙施文博士认为:城市规划方法论是对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城市规划所作的哲学考察,以认识和改造城市为起始和重点,对城市规划的对象、内容、作用和具体方法进行综合认识,并对城市规划实践引导和指导城市的发展[1]。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多元化,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施方法以及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论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 定性为主,定量匮乏
城市规划的研究存在着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的弊端。这也就降低了城市规划的准确性、科学性,局限于城市表面式的描述。缺少定量研究的工具,限制了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造成城市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困惑以及对城市规划权威性的质疑,使理论研究的逻辑性准确性下降,容易城市规划预测和政策制定的失误。
2.2 方法来源广泛,核心方法论缺乏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复杂的巨系统,其包含着建筑、社会、生态、经济、文化、景观等研究方面。大量相关学科理论的引入,表面上是丰富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然而,实际上却是城市规划核心理论研究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性的表现。城市规划所运用的方法论的大多是“泊来品”,囫囵吞枣式的吸收,缺乏创新性的吸收与转化。在实践中,引进相关学科的理论在城市规划应用中无法完全的贯彻实施。
2.3 理论为主,实施管理方法论研究缺少
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明确的提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因此,而城市规划应该更加的注重城市规划实施方法论的研究。“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有些学者将规划理论分为城市规划认知理论,城市规划预测理论,城市规划编制理论,城市规划实施理论。目前,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前三项技术理论的研究,对于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论却很少涉及,例如公众参与的理论虽然被广泛的接受,但关于公众参与规划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却十分缓慢。
2.4 缺少理论与具体实施方法的沟通
虽然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规划理论,但是理论与直接可实施性之间缺少桥梁。由于缺少很多的基础数据作支撑,使一些理论变成“空中楼阁”。例如生态城市的概念被广泛的接受,但是,很多情况下生态城市的理念被认为大面积的绿地。对于降低温室效应、保持生物多样性所需的绿带走廊宽度的实质性研究十分的匮乏。缺少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数据的研究使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大打折扣。
3.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变革方向
规划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规划师对于规划方法论的选择及应用。城市规划的方法论的客体――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这就要求规划师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综合的、统筹的、全面的,所运用的方法论应该是多元的;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因此,规划师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动态的。运用的方法论应该有创造性、创新性、延续性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的传统的方法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方法论进行适当的变革,以适应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要求。
3.1 还原论走向整体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健康理念
健康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健康城市概念的转变意味着观念、体系、工作方法等的重新定向与调适,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健康城市规划。
1 健康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内容原则
从宏观的区域与城市控制性规划,到微观层面的各种详细规划,从城市用地规划到交通规划,从规划的决策与实施,到具体物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实践等,城市规划与健康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交融将是全方位的,并将体现于各个层面。
1.1 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首先对住宅、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作用,继而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因此,要优先提供社会基础设施用地和居民休闲娱乐设施用地。要优先考虑那些实行废水回收以及材料重获与循环利用的工业企业发展用地,鼓励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积极寻求退化、废弃城市用地的再发展。
1.2 交通规划
健康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创造便利的交通设施,建立清洁和安静的交通系统。健康城市的交通规划首先强调营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其次,在市中心或轻轨交通线附近建立“城市村”,将就业、购物、杜交、通勤及居住等功能集中在一些节点,以减少对机动交通的需求,进而减少机动车的废气和噪音污染。
1.3 社会规划
建设健康城市,一方面要重视新建社区的规划,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原有社区的健康改造,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制定积极的政策,防止分配天平的倾斜。
1.4 工程规划
健康城市的工程规划包括给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竖向规划等。规划时应做到安全、便捷;应做到雨水、生活污水的排泄系统通畅卫生,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电网铺设安全、有序、美观,邮局、变电站、垃圾桶等市政工程的设置和排放合理。
1.5 环境保护规划
自然环境是人类住区的支撑系统,也是健康城市规划的关键。规划时,要注意尽量少破坏自然地貌,更多地保留现有的山体水系;要完善规划项目的环境承受能力检验程序,减少有毒气体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要增加城市绿化。
1.6 防灾规划
健康城市规划应建立完善的城市防灾系统。加强灾害评价与管理,运用3S技术汇集灾害数据,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整体安全性;对于滑坡、泥石流、塌方,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应加强预警措施的制定,规范预报系统和防灾系统;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和逃生能力。
2 健康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策略分析
在对城市规划的观念与理论发展历史的分析中,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健康问题始终是其直接或间接的追求目标,并且在当前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城市规划必需承担改善城市居民生活与福利状况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也充分证明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而且广泛的影响。
2.1 规划设计政策的建立健全
作为城市健康发展的整体背景,这一层面的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居民的最大健康潜能上限,因而该层面应该成为健康城市规划中最为宏观的实施层面。在这一层面的实施工作中,应为城市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与其外部整体环境的作用关系,并将健康发展作为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整体行动进行推广。在工作内容方面,首先应努力建立各种协作性网络,保障各种资料与信息的顺利传递;其次应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整体性的国家与区域背景资料,诸如人口分布状况资料、城市所处经济发展背景、社会福利分配决策等。在理论研究领域,城市规划能否发挥相关的决策影响作用、以及参与健康城市运动所需的政治性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宣传。
2.2 城市功能规划设计
城市功能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对居民健康决定因素的主要调控领域,同时也是当前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主要集中层面。包括城市形态理论、城市更新规划、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复兴计划等等。首先,应强调在功能分区的观念中,避免单一功能分区,尽可能侧重于土地多用途混合的分区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功能区内人们社会关系网络的培养和延续,这在近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已有所体现;其次,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功能分区与居民就业之间的关系,努力在城市宏观结构的层面改善这种关系,减少通勤带来的交通压力,促进功能区内部人们的各种交流;追求促进经济活力的良好城市形态以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注重各种健康服务设施的充分数量与合理分布,并保证其较好的可及性。
2.3 城市交通体系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能所在,在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交通规划和城市功能与形态的规划作用同样重要。在相关的实施过程与理论研究中,首先应确立交通系统与人们健康的关联意识,这种关联不仅表现在道路是意外事故的主要发生地,城市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户外活动领域,既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也是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场所。以下交通优先顺序,应成为健康城市规划在这一层面工作中首先确立的: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私人轿车以及其它交通方式,不仅因为这种次序可以鼓励居民采取更符合健康收益的交通模式,而且空气与噪音污染、交通意外、社会不公平感觉等等,都是确立这种优先顺序的理论支持。
2.4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
在当前没有相应理论研究基础支持的情况下,将其视为健康城市规划的延伸领域,努力贯彻和实现上述的原则,追求积极的健康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在建筑设计中的采光面积、通风量,空间布局、给水排水、安全监护等问题,都将是促进健康的可能途径。,住宅仅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除了居住的健康质量,建筑在更大范围内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相联系,因而与健康促进有着更广泛和密切的关系。
需要明确的是,建筑设计的实施途径只是基于本文的相关分析发展而来的,这些内容只是健康城市规划实施途径中的部分内容,还有来自其它领域诸多实施途径的可能性尚未涉及。这些可能性存在于包括诸如生态城市等其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领域,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不过这些可能性仍需要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才可以成为对健康城市规划实施途径的充实。另一方面,即便是对于来自城市规划领域的实施途径,也并非仅是上述的途径,仍有着结合各种设计、决策的情况进行改编和补充的余地。所有这些可能,显示了健康城市规划相关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该领域的理论与实施途径进行发展的广阔空间。
3 结语
在目前的健康城市运动理论与经验成果中,健康城市规划仍然处于探索的初期。既有的理论集中于规划对健康决定因素的宏观影响分析,还没有达到对规划具体实践甚至设计原则的深度,更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在实践经验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健康规划的制订,和城市规划决策中的社区参与问题,也没有更为具体的规划设计模式可循。
参考文献
[1]宋思曼.健康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策略研究――以重庆为例.重庆大学.2009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3
[关键词] 社会问题 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将会第一次出现大多数男人、妇女和儿童居住在城市之路的现象”。早在1993年,联合国在东京召开了一次“大城市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议就提出:“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
城市规划既是经济规划,又是环境规划,也是社会规划,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规划。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现实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从城市住房拥挤、环境恶劣到房屋破旧、住宅紧张,从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到内城衰退、社会混乱,从出现贫民窟到社会分化,从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到倡导性规划等,城市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解决和城市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总是在不断地寻求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发展,现代城市规划对实现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问题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会改良运动。在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城市为不断解决城市社会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规划对策,城市规划也从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转向了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普遍关注,从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设想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从历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工业化发展、城市规模的无序膨胀、过度郊区化产生的内城衰退、经济危机及战争破坏等是引发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缺少对城市郊区化的有效控制而导致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危机和战争等灾害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等,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构筑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十分必要。
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中已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规划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
1.中国的城市社会问题现状
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期,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的社会问题已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居民失业率的上升,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很容易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分集聚而产生过分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交通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差;由于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由于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布局不平衡导致居民上下班花费的时间过长等。
“城中村”和“边缘村”的存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围乡村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和长期得不到整治,这些地区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社会治安极其混乱。“边缘村”是指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大量低质量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多为打工者的集中住所,如北京的新疆村和浙江村等,由于得不到城市政府应有的关注,社会治安较为混乱,并且城市居民对这些来自农村的居民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
城市中心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引起社会分化并破坏了原有城市社会网络,大规模开发迫使中心区居民迁往郊区,而边缘社区由于缺乏商业服务、教育等设施,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应明显不足、城市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
城市规划缺乏公众的参与渠道,公众缺乏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也未能为公众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中国城市社会问题既有与西方城市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当而引起的城市社会问题已表现得十分明显。
2.城市规划的对策
寻求科学的规划方法与手段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中国城市规划只注重“形体规划”(Physical Planning)而忽视社会、经济规划和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注重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作用,注重研究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其次要注意下列问题:
城市规划应积极关注公众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兼顾多数人的利益,以期合理地解决城市开发与公众利益的矛盾。
城市规划应结合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政策,重点解决居民就业和住房问题,这是城市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专业建设;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认识与探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推进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 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密切相关,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导致该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城市规划实践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向多方向多领域发展趋势渗透,这种综合式的发展往往使得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与之不相应,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探究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于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并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还没有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空白是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对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却不适用的现象,应该要在大力强调城市规划学科拓展的同时,科学地对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领域知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向导,如与城市社会学等相互渗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应始终以空间为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城市规划领域更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革新进取,从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和政策领域后,规划工作往往会遭遇价值判断困惑之类的问题。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人们应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主张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以社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为依托。但对于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很难充分贯彻。但是若把效率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则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因此,那些主张效率的观点的人们希望改革传统的规划理念,将经济学理论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实践与专业建设中来,使之更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纳。
二、 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对策
1、 注重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
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并且许多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况且,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体系还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来完成对规划办学质量的认证,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体制。而专业评估制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国外的认证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全方位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效率。
2、 明确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办学方向并呈现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规划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呈现出它的特色。探究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城市规划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来自建筑学学科,将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建筑学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同样非常重要。所以,相对于有较好设计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有经济地理背景的规划可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并可以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将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呈现不同的办学特色。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具体实践
1、 城市规划科学化应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应在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总体意识,把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意识,把宏观城市规划与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具体的实践方向。
2、城市规划科学化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把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城市规划应紧密围绕城市发展整体大局来开展,而不能只强调理论规划而不顾具体实际。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政策形势持续变化,城市规划要建立灵活机制,保持调整余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认真负责态度。
四、结语
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应建立在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相应知识的积累之上。城市规划新的理论、新的理念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另外,由于城市规划本身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特点,对规划工作者的知识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学科。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应建立在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充实的知识积累之上,为城市建设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除了理论知识的完善,还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先进的理论模式建立更科学合理地城市,发挥城市规划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立,肖伟榕;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动态规划布局方法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胡娜;论城市规划的价值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章光日;关于新城开发热的冷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1期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subject also shows that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a city planning is the subject of the best practitioners. Advance c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must strengthen urban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引言: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密切相关,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导致该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城市规划实践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一、 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现状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话题的兴趣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认识与探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推进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向多方向多领域发展趋势渗透,这种综合式的发展往往使得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与之不相应,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探究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于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并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还没有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空白是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对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却不适用的现象,应该要在大力强调城市规划学科拓展的同时,科学地对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领域知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向导,如与城市社会学等相互渗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应始终以空间为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城市规划领域更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革新进取,从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和政策领域后,规划工作往往会遭遇价值判断困惑之类的问题。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人们应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主张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以社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为依托。但对于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很难充分贯彻。但是若把效率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则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因此,那些主张效率的观点的人们希望改革传统的规划理念,将经济学理论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实践与专业建设中来,使之更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纳。
二、 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对策
1、 注重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
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并且许多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况且,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体系还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来完成对规划办学质量的认证,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体制。而专业评估制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国外的认证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全方位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效率。
2、 明确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办学方向并呈现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规划的教育事业得了空前发展并呈现出它的特色。探究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城市规划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来自建筑学学科,将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建筑学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同样非常重要。所以,相对于有较好设计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有经济地理背景的规划可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并可以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将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呈现不同的办学特色。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具体实践
1、城市规划科学化应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应在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总体意识,把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意识,把宏观城市规划与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具体的实践方向。
2、城市规划科学化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把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城市规划应紧密围绕城市发展整体大局来开展,而不能只强调理论规划而不顾具体实际。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政策形势持续变化,城市规划要建立灵活机制,保持调整余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认真负责态度。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范文6
关键字: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背景;手段
Abstract: refers to the carbon emissions pro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of economic life to the carbon in the air, the low carbon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low carbon city has very big effect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as a new concept that is 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of a certain city planning, control of carbon in the atmosphe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a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related concepts, as well as a major means of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low carbon city;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Backgroun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建设,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忽视了环境的污染,随着空气中碳的含量逐渐增加,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因此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追求一种理想的“低碳”城市模式,然而要发展理想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必然是关键技术。但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CO2排放问题,还需要多元的标准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众所周知,碳是指人类在经济生活活动中所产生并且排放到空气中的碳,低碳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对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低碳城市规划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对城市的活动进行一定的规划,控制大气中的碳含量。文中主要介绍一下低碳城市规划的背景、相关概念以及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低碳城市的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里,中国的GDP已经从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249529.9亿元,城市的人口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一些数据表明,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人口就从1.72亿增加到5.93亿,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然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也伴随经济的发展,从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快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排放,短短的十年之内,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气候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契机,因此中国也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城市建设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国家政策下,环境保护,尤其是低碳生活的提出,受到了广泛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采用低碳经济促进城市的进程。因此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
低碳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建立一个低碳的城市,是指城市德经济发展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同时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当地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城市建筑蓝图的城市,其中城市的经济主要通过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为主要目标,从而来改善空气,为全球二氧化的减少排放贡献出一定的力量。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研究理论框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揭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运行以及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之间的耦合关系,这些理论和方法之间的联系应该力图为全国的减碳活动、全球的气候变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尚在发展之中,探索中国现阶段城市的高速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协调和契合,碳排放与城市系统的耦合是进行环境、能源保护的关键,也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理论方法,因此要加强城市系统运行的机制,协调配合好它们之间的度,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环境,降低能源的消耗。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城市自身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社会的建设,保持能源的低量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量排放;其二是,通过大力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少排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低碳城市规划的手段
4.1进行一定的城市交通规划
交通一直是能源消耗的一大杀手,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的规划,实行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积极向人们宣传倡导低能源、低碳排放的出行模式。在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要加强城市公交的出行比例,来代替小汽车的出行方式,以减少尾气的排放;其次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拓宽或增加自行车道路或人行道路,来鼓励人们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从自己做起,从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城市环境的改善作出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广绿色能源的公交车,建立地铁、高铁的轨道管制。
4.2规划城市的能源结构
在实际的生活中要大力推广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氢能等,大力开展绿色能源项目的专项研究。例如可以把太阳能列入城市整体的规划当中,可以推广到建筑领域,并且针对这一使用的能源,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积极采用太阳能能源的用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予以适当的照顾。在农村可以使用沼气,放弃煤炭的使用,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空气的质量。
在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中,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即使用绿色节能材料,以绿色的建筑代替传统建筑,研究新能源和低碳能源的建筑在建筑中的使用,减少能元的消耗,为全球的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4.3确保城市的绿化用地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一定要对城市的绿地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体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绿化建设还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建设,再加上树木可以防风固沙,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在户外活动上,要建立适合健身室外绿地,提高城市小区绿色住宅的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整体吸碳能力,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4建立立体的城市绿化规划
城市绿地面积毕竟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城市的绿化量。传统绿化大多采取地面种植大片草坪或树木的方式进行,而立体绿化则是可以在墙上和屋顶种植植物,植物栽种的载体区域发生很大变化。立体绿化所营造的城市绿色环境更能起到防风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吸收二 氧化碳、减弱太阳辐射及调节建筑物室内温度的良好作用,特别适用于人口稠密、建筑物拥挤的城市闹市区。但是,立体绿化是一个长期以来容易被规划建设者忽略的领域。若把城市的屋顶建成“空中花园”,既可使建筑物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以不用多占土地而扩大绿化面积,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据测算,如果一个城市全部屋顶面积实行绿化,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将减少80%左右。因此,要着手研究把立体绿化规划纳入到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来。
结语:
综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对低碳城市的背景、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做了一定的介绍,并简略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一些手段,希望给同行以借鉴。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要在城市低碳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有效地结合低碳的概念,与城市规划的理论融会贯通,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
我们要把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构建一套完整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最终要和可持续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出理论来。
参考文献:
[1]潘海啸,汤諹,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 2008(6): 57-64.
[2]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40-45.
[3]潘海啸.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J].建设科技.
[4]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2009年7月12日城市与发展规划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