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1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日益衰败的希腊城邦的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地描绘了关于公民教育的内容。在他城邦中的公民教育是以培养“正义”的人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善”为终极教育目标;提倡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的美德等。
关键词 思想;柏拉图;公民教育;古希腊;正义
公民教育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在古希腊,由于各个城邦的政体不一样,因此,对于公民教育内容的限定也就不一样。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它是针对全民性的,是以政治实践为途径,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美德或公民精神。”
1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 年。他的父母亲都出身于名门贵族。尽管幼年丧父,但家庭环境和家学渊源对柏拉图的洞察力有极强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激起了他的参政热情。柏拉图见证战争,也看到雅典政治的不断变更。其中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民主制恢复的第八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这一事件给柏拉图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志向。他认为,当时的民主政治是不正义的,是令人厌恶的。他对民主制和僭主制失望透顶,进而开始构建他自己的理想城邦。在他的城邦中推崇真正的哲学,认为应该让哲学家掌握政权。
古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柏拉图生活在希腊的古典时代。希波战争开启了古典时代的大门。“希波战争后,希腊世界形成了两大城邦集团:一个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一个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两大同盟在政治、经济上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发展,终于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的失败给雅典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战争中大量奴隶的逃亡,致使工业停顿;各城邦渐渐脱离雅典帝国,不再交纳赋税:战争也动摇了人民对神明的信仰,对一直以来遵循的道德信条产生怀疑,民主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柏拉图清晰地认识到了民主制度的缺陷。
2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是以“理念论”为基础的。柏拉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理念,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这种认识需要较高的才能与智慧才能把握。意见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这是最低级的认识。他把整个世界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人们凭借自己的感官所能触及的世界是“可见世界”,“可见世界”也就是“现象世界”;只能运用理性的智慧去思辨才能把握的是“可知世界”,“可知世界”也就是“理念世界”。“人们感官所触及的现象世界是处于不断的生灭变化中,在它的背后的理念世界则永恒存在。”
在“理念世界”中是有等级划分的,并不是所有的“理念”都处在同一等级。“理念”的最高等级是“善的理念”,它是“理念中的理念”,是它赋予了“理念”本身的存在性、可知性和真理性,是一切存在的终极原因。在“可知世界”中“善的理念”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知道的。关于寻找“善”的途径,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转向说。”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为从低到高的四种形态,即想象、信念、理智和理性。从想象到理性的过程,既是人的认识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的灵魂转向的过程。柏拉图运用“洞喻”来说明了这个转向的过程。
3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内容
柏拉图的公民教育包含有许多的内容。首先进行的就是对公民实行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包含着天文、历史等,它主要是以希腊神话为题材、以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育的。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的。为了防止对幼小灵魂的残害,他认为故事的内容、形式、风格以及曲调等应该有严格的规定。他为真正的神话设定了两个标准:第一,“诸神是行善的使者,但却不是万物的缔造者”。第二,“不管诗歌还是散文只要涉及神圣的东西的时候,就不能把他们描绘得跟魔术师似的。因为凡是神圣的,就是不会在任何言行方面欺骗百姓的。”之所以对公民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公民具备一种和顺的性格,发展想象力。
伴随音乐教育的是体育教育。音乐与体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服务于灵魂的理性部分,体育服务于激情,理性上的求知和激情中的勇敢决定了护卫者的美德。体育教育是在音乐教育之后进行的。体育不仅仅包括体能的锻炼,它还包括医疗和节食。进行体育教育主要是让护卫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体育教育也是为了军人履行国家中的职能而做的准备。音乐和体育教育的原则都力求简朴。音乐教育、体育教育安排适宜,才有利于和谐心灵的产生。
除了以上的内容外,柏拉图的公民教育还包括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谐音学、科学等,柏拉图十分重视算术,他认为算术不仅可以使公民脱离可变世界,把握真理,而且也有利于军人统帅他的军队;算术不能马马虎虎地学习,而要深入下去学,直到能看到数的本质;学习算术并不是为了买卖,而是为了便于将灵魂从变化世界转向真理和实在。几何学可以帮助人们较为容易地把握“善的理念”,因为它的对象是永恒的事物;同时,几何学不仅能把人的灵魂引向真理,而且还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学习几何学的真正目的是纯粹为了知识。天文学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表面的繁华去探讨背后的真实、去寻找表面美后真正的美。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研究天文学,需要正确地使用灵魂中的天赋理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去管那些可见的事物。谐音学的学习是为了深入研究音之间数的关系,考察什么样的数的关系是和谐的,什么样的数的关系是不和谐的,目的是寻求美者和善者。无论是算术、几何学还是天文学、谐音学,都是为了最后辩证法的学习做准备的。
柏拉图还十分重视实践和非智力因素对于公民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学习到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方面不低于别人。在对公民进行各种实践锻炼外,还必须让他们在这些实践中接受考验,看他们是否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不移,是否会萎缩、出轨。除了以上这些外,柏拉图认为还必须注重公民的美德、性格的培养,必须警惕一些人所拥有的各种美德是真、是假,不能错用假好人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以及个人的朋友,从而维护城邦和社会制度。并且,柏拉图还主张公民终身学习的观点。
4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
柏拉图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正义”的公民,以达到城邦的繁荣。对于何为正义这个问题,柏拉图否认了“欠债还钱就是正义”“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正义为弱者的必须”的观点。他认为正义就是城邦的公民各安其分、各守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如果理性主导激情,激情压抑着欲望,欲望服从于理性与激情,那么这个灵魂就是正义的、健康的。柏拉图所进行的一系列公民教育,就是为了调和这三部分的关系,实现这三部分的和谐。
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是相似的。国家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它们分别与灵魂中的理性、激情、欲望相对应。生产者满足欲望、护卫者提高激情中的勇敢来保卫城邦、统治者运用理性思辨来治理国家,如果三个阶层之间能做到互不干涉,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正义的。阶层的划分是在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的。
正义的人与国家就是具有美德的人与国家,公民教育就是为了促进美德的形成。个人具有四种美德———各尽本分、勇敢、智慧、自主(灵魂中的善控制恶)国家也有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智慧属于统治者,勇敢属于护卫者、军人,节制与正义则属于全体公民。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出正义的公民,塑造出正义的城邦,才有助于城邦的繁荣与稳定。
5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方式
柏拉图把公民教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
5.1 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教育是从幼儿开始的。柏拉图认为“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柏拉图十分重视幼儿的教育。他不主张对幼儿进行强迫式的学习,他认为被迫的学习是不能在心灵中生根的,学习要根据儿童的特性,改造成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这样,才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在游戏中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每个人的天性。幼年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以音乐教育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约到二十岁,公民开始接受体育教育和军事教育。体育教育主要是锻炼体操、骑马、射箭等,而军事教育主要是结合军事学习一些文化科目,如算术、几何等。在这个时期,公民将被要求把以前分散学习的各种课程内容加以综合,研究各科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检验公民有无辩证法天赋的最主要的试金石,同时,也有利于为以后成为优秀的城邦的统治者和护卫者打下基础。
初级阶段的学习是针对城邦内的全体公民的,无论男女皆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力。初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公民个人灵魂的和谐与正义、培养个人的美德。初级阶段的教育基本完成后,优秀者继续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而剩下的则根据自身能力的大小接受别的学习内容。
5.2 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的教育对象是“爱智慧者”,即哲学家。在高级阶段的过程中,柏拉图分别运用“日喻”、“线喻”、“洞喻”来说明心灵转换的过程。由这些比喻可知:初级阶段的教育为公民在高级阶段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高级阶段的教育所学习的内容依次是: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谐音学以及辩证法。前面几门学科,在初级阶段中已有些涉及,但并不深入。把算术放在前面学习是因为“那些天性擅长算术的人,往往也敏于学习其他一切学科;而那些反应迟缓的人,如果受了算术的训练,他们的反应也总会有所改善,变的快些的”。几何学的对象是永恒的事物,学习几何学有可能把灵魂引向真理。
在高级阶段的天文学的学习并不是去研究天空中那些可见的事物,而是要使用灵魂中的天赋理智来研究可见事物背后的东西,进行“理念”的研究。谐音学和天文学是兄弟学科,它也是为了最后辩证法的学习做准备的。
辩证法的学习主要是把人从“可见世界”完全地带入进“可知世界”。“当一个人企图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并且一直坚持到靠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质时,他就达到了可理知事物的顶峰了”。在达到顶峰的同时,个人还要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来成为更好的统治者,而在成为统治者后,在闲暇之余还要继续学习哲学。
参考文献
[1]刘文泰.古希腊城邦政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
[2]胡晓燕《.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27,115.
[3]段元秀.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论析[J].教育评论,2012(2).
[4]柏拉图著.理想国[M].张子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176,181.
[5]柏拉图著.理想国[M].张子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78,79.
[6]柏拉图著.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71,289,298.
[7]柏拉图著.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140.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2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28-02
一、柏拉图对教育的哲学反思
作为人类的导师,柏拉图丰富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不朽名著《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篇》中。柏拉图认为城邦首先是一个教育机构,他把教育称为“唯一重大的问题”。在他看来,城邦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城邦的任何品性都源于个人所拥有的品性。要塑造和谐的城邦,就必须培养和塑造和谐的心灵,而心灵成长的环境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承担培育和谐心灵的前提和条件。因为只有教育才能赋予心灵成长的良好环境,而心灵的特征就是在好的环境中变好,在坏的环境中变坏,甚至可能将邪恶的事物渗透到自身之中。对善的理念的关照同样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才能使灵魂之眼转向“善的理念”。有了善的理念,才能赋予一切存在与行动以真正的目的和意义,也才能为和谐城邦提供终极保障。对善的理念的关照需要通过教育途径进一步地完善和升华。柏拉图认为,通过数学、几何、天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将人的灵魂引向真理,为研究哲学和发现真理打下基础。学习上述学科后,再学习辩证法。辩证法“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 [1] 它是不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只依赖于概念间的推理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通过辩证法达到对善的认识。通过上述教育的训练,统治者成为理想的哲学家,理想的哲学家成为合适的统治者,二者实现了和谐城邦所需的统一,从而根本保证了和谐城邦的最终构建。柏拉图特别强调体育和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用以陶冶心灵,追求真善美,属于知。体育用以培养健全的体魄和刚强的意志,属于动。由于音乐和体育都是用来改善心灵的,训练好的运动员如果没有心灵的改善,那就与野兽无异。将音乐教育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使“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爱智和激情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得当,达到和谐。” [1]体育和音乐的结合,可以实现理性和激情的联合,达到对欲望的统治,实现个体灵魂的和谐。同时,柏拉图强调对公民进行美德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获得金钱或强壮的体格,或者甚至某种不受理智和正义引导的知识才能的训练。倘若一个人接受过如此这般的完全训练,他会被认为没有受过教育,是粗鲁的和无教养的。反之,柏拉图心中真正的公民教育“是从童年起所接受的一种美德教育,这种训练使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的渴望,这个完善的公民懂得怎样依照正义的要求去进行统治和被统治” [2]。此外,柏拉图还强调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柏拉图认为,公民的守法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定出来后若无人遵守不过是一纸空文。他说“不要让西西里或任何其他城市服从人类的主子,而要服从法律”[3]。他主张应将法律教育渗透在孩子的游戏、音乐、体育中,守法精神会让孩子们成为品德端正的守法公民,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一旦国家发生什么变革,秩序也容易得到恢复。
二、柏拉图对教育反思的当代启示
1.重视青少年美德的培养。柏拉图关于对公民进行美德教育尤其是强调从童年起接受美德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视青少年美德培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青少年一代应以史为鉴,学习和懂得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从中国历史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青少年一代要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中吸收优秀的道德文明成果;青少年一代要把知和行、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重视青少年守法精神的培养。柏拉图关于守法精神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应重视青少年守法精神的培养。守法精神是一个民族诸多德性精神中的肯定性美德,是现代社会规则和法律体系运行的必要前提,也成为法律信仰生成的道德基础。只有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民自觉地具有了守法精神,法律才能真正发挥其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好的法律需要具有守法精神的人去执行,才能把遵守法律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培养青少年的守法精神,首先是要让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其次是要让青少年具备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最后是要把对法律的知识学习自觉地转化为强烈的道德自律精神和道德责任意识。
3.重视青少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柏拉图关于对公民教育的科目及教育的方式,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应重视青少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4]。从历史上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经历了从古代的融合到近代的分离的过程。近代以来,由于二者的分离,科学精神的片面发展,最终在解决人的生存价值问题上打破了二者融合的格局,酿成了20 世纪的文化危机。由此带来的诸多的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重挑战,这已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今天,这些危机和问题在教育上便表现为重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重理轻文”的“唯理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重视智力教育,轻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轻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关联性;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个性发展;重视“掌握专门知识”,忽视“深奥高远之境”的引领;重视人的片面发展,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唯理性教学模式”加深了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鸿沟,最终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走向分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既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成为连接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在教育上构建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必要张力。
4.重视青少年美育的培养。柏拉图教育思想中关于音乐价值的诠释,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应重视青少年美育的培养。在柏拉图看来,音乐的价值在于追求心灵的完善,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他把道德与审美视为同一种价值,并认为音乐可以改善道德面貌。他认为,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很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精神压力增大,容易使青少年的内心生活失去平衡,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要缓解这种状况,除了道德教育之外,更多地要靠美育。通过美育的熏陶影响青少年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对青少年的精神起到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保持青少年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青少年来说,理想人格的塑造、对崇高的追求、广阔的胸襟、想象力的激发、新规律的发现、新理论的创建、一番事业的成就,这些都要靠美育来培养。从美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人类的特殊的审美活动,教育本质上是一个求真、向善、审美的价值选择过程。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 [5]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守教育的规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青年一代学会审美的生存和生活,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5.重视青少年哲学素质的培养。柏拉图对辩证法的解释,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应重视青少年哲学素质的培养。按照柏拉图的理解,辩证法就是撇开具体事物直入事物本质的方法,他认为思想的对象(本质)比感觉的对象(现象)更真实可靠,即“眼见为虚,思想为实”。柏拉图的“辩证法”是一种研究哲学范畴的逻辑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学说。他的“辩证法”表征着人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应具有的反思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思考和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这些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中最具价值、最有光辉的东西。对一个人而言,这些精神成为他的“哲学素质”。对一个民族来说,这些精神代表着本民族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发展水平。缺乏理论思维,一个民族难以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对一个人而言,其哲学素质代表着一种境界、一种理论思维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在读大学时就说过:“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6] 哲学家冯友兰讲:“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7] 哲学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完善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恰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哲学起着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塑造美好心灵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重视青少年哲学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23-300.
[2]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M].张智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7.
[3]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M].盛葵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7.
[4] 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9.
[5]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9.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3
关键词:柏拉图;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0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92-01
柏拉图是西方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柏拉图重视儿童的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给儿童讲故事及精选故事材料。
柏拉图认为游戏对政治有着影响,认为儿童的游戏与邦国的政治与法律是有关系的。如果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用同一种游戏方法,使儿童喜欢同一种玩具,那么国家的政治制度就会稳定、持久而坚持下去,就不会被破坏。因为,这样培养的儿童认为事物是不变的,构成事物的秩序也是不变的,这样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可是如果不用同样的游戏,并且经常变换游戏方法,那么游戏就会被破坏,儿童就会对不同的玩具感兴趣,产生好奇,即会喜新厌旧的。这样,每个儿童都有不一样的想法,都有不一样的兴趣,经常变化,求新,求变。那么,一个国家也就有危机了。因为,改变游戏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就会对他们思想和心灵产生影响,让他们以为事物是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秩序也会变化,这样慢慢发展到以后,就会不尊重古道和原有的固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如果每个儿童都这样,那么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危机了。所以,他坚持要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使用同样的游戏方法,安排同样的儿童文学内容。以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稳固而持久的思想。以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可见,柏拉图很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甚至把游戏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柏拉图形成这样的教育思想其实是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常变的、不可靠的;而理念世界是恒定的、不变的、可靠的。物质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在柏拉图的心中理念世界是完善的,是恒定的,不变的。所以,他希望社会的制度、社会的秩序等也是恒定的,不变的,这样国家才会稳定,才会稳固,才会持久下去。那么这就需要统一的,同样的游戏内容,同样的文学教育内容。
柏拉图还重视给儿童讲故事,并且要精选故事材料。通过讲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柏拉图认为有一些故事是不能,也不宜给儿童讲的。比如希腊神话中,马拉诺斯、克罗诺斯和宙斯这些天神彼此阴谋陷害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神们的自相残杀,神门的不好的,甚至是丑陋的一面。他认为这些故事会对儿童会造成不好的印象,而且这些不好的印象会在儿童发展的早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不利于他们的以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应该讲那些反映神门正面的、光明的、正直的、善良的、真诚的光辉的一面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陶冶儿童的心灵,有益于他们的成长。“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他甚至认为,通过精选出来的故事对儿童进行教育,远远胜过用双手去矫正他们的身体。而且还提出对那些编写故事的人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了的故事才可以讲给儿童。
我们说柏拉图《国家篇》等中的关于儿童文学教育内容的规定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国家的稳固;给儿童讲故事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精选那些反映神的光辉的、光明的品质与道德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的纯正的思想与品质;另外,就是提倡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但是,他在游戏中过于强调一致性,统一性,而忽视变革,忽视求新,求变。这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应该注意到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的不同,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求新思维;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有阶级性的。把游戏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把游戏与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等紧密的联系起来。为了培养有利于国家稳定的人,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为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固而严格育内容。无疑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这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里的具有局限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4
1.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通过学唱和演唱积极健康的歌曲,增强中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形成勤劳、勇敢、坚毅、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还要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不良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这些道德品质的教育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的。
2.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途径
2.1 选择合适的"演唱、演奏、欣赏"音乐作品。首先,选择音乐要结合儿童接受和欣赏音乐的心理。六到十一二岁的儿童,正是人的童年时期,在音乐能力方面,他们辨别音高、快节奏的能力逐渐增强,对于乐曲的调式调性的变化较为敏感;对于相对复杂的节拍节奏也能产生良好的反应;良好的机械记憶力有助于记忆曲调,他们心里和生理的逐步发育完善为音乐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选择合适的音乐内容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所选择的音乐作品篇幅小,音乐形象具体生动。例如,《拉拉勾》使儿童体会到友爱的快乐。
其次,要选择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积极向上的歌词为特点的优秀音乐作品。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还能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直至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激昂向上,催人奋进;《歌唱祖国》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影响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是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才使他们茁壮成长;《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勤劳的性格特征。器乐曲的欣赏也同样能达到培养目的。
2.2 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把感受音乐同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音乐促进动作发展,以动作促进音乐领会力发展的目的。与音乐和谐一致的动作能帮助儿童用他的身体和运动知觉去感受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性质和节奏的感知;另一方面,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又促使儿童的动作变得协调、敏捷而优美,富于韵律感。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音乐游戏和音乐比赛包括律动、歌咏比赛、合唱队及各种乐队的组织、训练与演出等许多不同的形式。
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音乐本身的美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兴趣也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这最初的兴趣也许就奠定了日后音乐志趣的基础。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进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对音乐感兴趣的基础上儿童才会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作用,更容易接受音乐教育的影响。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5
每当人们在欣赏音乐或者观看音乐表演的时候,心情总会跟随音乐旋律的改变而浮动,甚至有时候身体都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而当人们在欣赏欢快的音乐时,人们心情也会随着高兴起来,当人们在欣赏悲伤的音乐时,心情就会变得沉重。这就是人的音乐性的一种表现。
每一部单独音乐作品只体现出生活的某些方面,主要是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艺术是通过个别反应一般的,因此,不论是对自然描写,还是表现人的性格、情绪和行为,只要是音乐所能表达的一切,归根结底都反映了社会的生活。[1]这充分说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体现了社会的生活,人生的真谛。同时,音乐又能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音乐教育,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在中小学加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对科学文化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大脑发育、思维定型以及思想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音乐教育在这段时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需要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音乐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还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同时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活泼丰富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的同时,对他们今后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节奏,劳逸结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3.中小学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的独特和莫斯科郊外的异域风光,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时加强音乐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使学生更加容易、丰富的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育德”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善的观念这一基本目标包括真实、美和正义三个部分。教育是实现善的观念和根本途径。“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是柏拉图通过教育实现其理想国的基本课程之一,柏拉图认为,音乐在教育中的功能在于,音乐的“韵律”及“和谐”是触及儿童灵魂的通道。音乐“使他们的行为优美,使受到正确教养的人具有高尚的灵魂……凡是接受过这种内心陶冶的人都能敏锐地察觉出艺术或自然中的遗漏与错误。”[2]
1.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体验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
2.音乐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体味到音乐的感情。比如:《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黄河怨》的悲情、《步步高》的欢乐等等。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水。大型音乐组曲《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无不催人泪下,使人奋发。
3.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小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时,便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而感情的丰富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人格的树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对音乐的感觉是人类一切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它并不是高度专业化的单一能力,而是一种与广阔的文化领域有着自然密切关系的能力。音乐才能极高的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而且多才多艺,特别是文学和美术方面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具有优雅的语言表达能力。[3]
1.学习音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我们在平时应多接触一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外音乐的了解以及学习兴趣。国外名曲,我们也应该多了解、欣赏一些。这样不仅仅使学生了解了外国音乐,同时也使学生的视野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学生了解、接触世界的开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当他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的时候,对于知识的饥渴,对于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如何让音乐教育更好的辅助中小学教育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美的巅峰,它以旋律和节奏直接冲击人的心灵、情感和思想,给人以震撼,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通过音符与节奏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它比最好的演讲家更易激发人的情感、悲哀、欢乐等。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地改造。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无根本区别,所不同的是音乐教育它更强调音乐是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感觉,使人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音乐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是一致的。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范文6
【关键词】开发智力 鉴赏能力 拓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7-02
"音乐"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名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存在。如:电视、电影、舞蹈、乐器演奏、音乐会上各个门类的节目以至于京剧及各类地方戏曲,哪种艺术形式少得了音乐?
世界十大著名文化名人之冠--孔子(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把治国定邦的政策和策略精湛的归纳成九个字,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放到了应有的位置,让后世人们传颂,效仿。
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写道:"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可用以增高兴致和洗炼理智的享受。"又写道:"音乐对德育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惯于真正的愉快。"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图在《论教育》中写到:"用旋律和曲调来培养一种和谐的精神。"
通过以上中外文化名人对音乐的精辟论述,我们会清楚、明确认识和理解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它是多么需要学习的课程!因为它既能开发智力,又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同时音乐给人以美感,激起人的联想,让你喜让你悲,而且还能引人入胜,给人以力量,让人奋进,让人们生活的更有意义、有生气,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课是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过程,所以这一直是学生应学的课程之一。当前国家教委又明文指示我们,在中小学要增加音乐的课时,这也说明国家对音乐课的重视,并提到议事日程上。这是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带来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同时激励我们更加坚定了、加强了对音乐教育工作的热爱!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育是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言。而音乐教育又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美、感知美,使之受到美的熏陶,让美触动他们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他们的理想、情操等,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道:"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职业是全面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们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日常接触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音乐欣赏、歌剧等都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方面自然起着别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音乐不是表现某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音乐的节奏正是生命节奏的体现,因此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会使人进入沉思,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则令人愉悦,迈开轻松的舞步,使人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由此可见,音乐中的节奏与曲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启迪,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热情。德国音乐理论家奈特哈特说:"音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乐音及其节奏,比最好的演说家还好地引起各种激情。"而这种激情正是成就一切事业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为音准与节奏训练是音乐的大动脉,离开其中任何一点,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诚然,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象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当爱因斯坦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它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从而也重新获得了创造力。列宁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正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是别的学科难以起到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为基础,只能是空洞的说教。而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是靠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他正是看到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
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游戏、器乐合奏还是独唱、重唱、合唱,都能培育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团结友爱的良好道德品质。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音乐教育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
用音乐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当前国内外音乐教育家、音乐工作者、音乐教师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早已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智力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的结构看,它包括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次皮质结构,而这些结构对人的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觉,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让初生婴儿在哺乳、活动或睡眠时听一些愉快、优美的音乐,会使他们的朦胧期缩短,学语期提前。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他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一般进化论的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是钢琴家。他在谈到音乐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起的作用时说:"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和艺术完成了在科学和宗教中我们只能争取完成的事。"
所以,音乐教育是启迪智慧的教育。
四、音乐教育与体育相得益彰,既健身心,又能使学习、生活绚丽多彩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说:"乐者,亦为药也。"心情抑郁、沉闷的人,听到轻松愉快的音乐,就会豁然开朗;受到病痛折磨的人,听到优美、舒缓的音乐,就会减轻痛苦。这难道不是音乐的作用吗?而且国外现在用音乐治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练人强健的体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音乐与体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音乐律动课上,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学生们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创作出与音乐语汇相符的动作,翩翩起舞,既促进其动作的协调性,锻炼了身体,又轻松了心情,激发了想象、创作能力,使其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音乐与诗歌、绘画、的有机结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相映成趣
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朗诵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你仿佛在高唱一首抒情歌曲,又象在欣赏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当你唱一支动人心弦的歌曲时,你又会感到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好诗,或一幅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美妙画卷,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歌,歌中有诗,这三者形成一条环形的链,使之不可分割。
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上了一堂音乐、诗歌、图画相结合的游戏课。秋季,我带领学生到丰收的田野,欣赏壮丽的大自然景色。一到田野,师生们顿感心旷神怡,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时,我因势利导,朗诵了一首短诗,诗名为《金色的秋天》:
金秋时节 天高气爽 田野里飘来一阵阵诱人的清香
美妙画卷 人畜两旺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好时光……
学生们听了之后,情绪沸腾了,眼睛里放射出不尽的激情:爱好绘画的同学拿出画板对着丰收的景象作画;喜欢音乐的同学给这首诗谱出了简洁的曲子;擅长舞蹈的同学根据诗意即兴跳起热烈欢快的舞蹈 。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潮起伏、激动万分呢?当我们返校时,同学们一路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节不寻常的课。
是啊!走出了课堂,使学生欣赏到一望无垠的田野,美丽壮观的大自然景色,而且又让学生直观的领略到季节的更替给自然界带来的美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去,并且真正的热爱她,关心她。这样大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感情,开阔了他们的胸怀。这堂课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综上所述,我在长期的工作中,就是遵循上述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以后,我会在教学中继续不断的发现新的规律,新的方向,同时还应积极、认真、虚心的学习本地和外地先进经验,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借以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运用别开生面的教学方法到教学中去,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从中开创出一条崭新的、与众不同、具有新颖的方法和模式,乘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踏踏实实的、孜孜不倦的培育学生的道路。课堂上继续着重渗透开发智力、拓宽视野、道德品格、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等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美育这条广阔、灿烂的大道上,勇往直前,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2.柏拉图.《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