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艺术的价值

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1

到了19世纪,文学的商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文学作品的经济利益变得更加直接,创作题材和艺术形式能否被大众读者接受和喜爱直接决定着作家的经济收益。如1877年《小酒店》的出版使左拉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20世纪至今,名利双收早已成为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标志。显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作家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实现成了作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定位自己的作家身份?这主要看作家所依赖的市场与读者之间的消费关系。在《新寒士街》中,贾斯帕将自己的作家身份定位为商人或生意人,其作品的消费依赖于大众读者,写作就是赚取更多的利润。里尔登则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艺术家,将作品消费寄望于高雅知识分子,其职责是确保艺术的严肃性。可见,市场和读者之间的消费关系决定了贾斯帕和里尔登不同的身份界定,而作家的身份定位与价值实现总是联系在一起,那么,作家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呢?作家要么像贾斯帕一样专事于世俗化的写作,以最廉价的文字产品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要么像里尔登那样远离市场,坚守文学艺术的严肃性。哪一种是吉辛所赞同的呢?作品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结合吉辛的创作和经历来看,吉辛的天平更加倾向于里尔登。里尔登等反对文学商品化的追求说明,当时的文学创作已经失去了文学应有的品格,趋于媚俗化。其实,随着文学评价标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读者大众接受视野的变化,以靠写作为生的作家势必会受其影响。同时,文学的市场化机制将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与社会消费趣味逐渐离析,而文学商品化所带来的双面效益使文学艺术的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由此在作家群体中出现大部分“唯利益而艺术”的作家和一小部分“唯艺术而艺术”的作家的分离。商品化作为《新寒士街》的一种故事背景和叙述功能,吉辛对其的呈现从一种客观环境转变为一种控制社会主体认知的话语模式。在此话语模式下,吉辛在文学(艺术)、市场、道德这几个相互独立的元素中建构出一种因果(或等级)关系,即文学的市场机制被归为一种经济学的动机,文学的商品化则被归为一种消费主义的欲望,而其中的道德则按照文学艺术与市场商品化的关系链接起来。

二、金钱之魅

文学商品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金钱在文学创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家对待金钱的方式直接与其价值选择和生活处境相联系。金钱在《新寒士街》中不仅是作家成功与否的符号象征,也是小说叙述功能的戏剧体现。金钱所导致的贫困(贫穷)是吉辛作品着力所体现的。可以说,认识了贫困,也就理解了吉辛。在《新寒士街》中,贾斯帕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写小说的料子,若学做生意,一年之内赚个一千英镑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贾斯帕靠金钱和朋友起家,从牛津挤进了惯于吹拍逢迎之能事的人海中,短时间让自己的名字在印刷刊物上出现了六次。在贾斯帕功成名就之时,里尔登却连半打文章还没有写出来,依然处于贫穷的生存困境中。因为里尔登从来就没有被文学市场和大众读者真正地接纳过,他第一部作品的成功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并不会摆脱他社会底层的经济困境。吉辛在作品中借玛丽安之口曾说:“贫困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贫困的存在,甚至是造成由财产而产生的不幸的原因。穷人是带着脚镣劳作的人。我敢说,在我们的语言中,没有哪个词会象‘贫困’那样让我听起来深感毛骨悚然。”[3]里尔登在新婚燕尔之时就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出现没钱的困境,因为在他看来,“把一门艺术变成生意!我正好被选中来尝试这样一种残忍的愚蠢行为。”

里尔登将文学的市场写作看作是一件颇为痛苦的事情,他的家庭关系由此也变得冷淡起来。妻子艾米曾经以他没有写过庸俗的东西为荣,而现在艾米却愈来愈对里尔登的创作感到失望乃至绝望。艾米害怕贫穷,里尔登对贫穷也感同身受———“他深知贫穷是什么玩意儿。冷冷清清的脑和心,畏畏缩缩的手,可怕的无可奈何的感情,可鄙的世态炎凉,以及对于恐惧、羞耻和物理的发怒的缓慢集聚,贫穷!贫穷!”[5]贫穷的生活困境导致了里尔登理智的退化,里尔登多次想写好小说的开头,可每次都不尽人意,一切事情的正常路线都被贫困的恶性循环打破了。而在贾斯帕眼中,金钱被当作文学作品生命的一种延续方式,严肃的文学创作和粗俗的市场之作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在于是否善于钻营,口袋里是否有钱。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存在一种观念,即作家和写作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和境界,如果与肮脏的利润有了联系,他(它)们就会被玷污了。”[6]因此,类似于贾斯帕的一些作家名声不佳。

金钱本来没有善恶之分,作家要养家活口,通过写作获得金钱回报无可厚非,但文学的商品化和写作的职业化使文学创作受控于金钱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学者王兆鹏曾指出:“当它(稿费)作为一种创作目的而被追求时,能够刺激作家的创作欲望,促进文学的生产;当它作为一种额外的经济来源而补贴作家的生活时,它能够改善作家的生存条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7]尽管这段话谈论的是中国宋代文学与文学收益(金钱)的问题,但是对于西方19世纪后期的文学创作仍然适用。如何对待金钱和贫困,是新寒士街的作家们无法避免和直面冷对的问题。吉辛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危机四伏的时期,维多利亚时期曾经的经济繁荣变得日趋缓慢,社会失业率增加,时尚与金融繁华的伦敦变成了一个被金钱和财富统治的世界,贫民区居住着英国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吉辛对此有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他对寒士街的书写一方面展示了贫穷是当时众多作家普遍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显示了金钱作为一个符号象征在作家群体中的映射。吉辛所展示的文学创作与被表现主体之间的联系,已经潜入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是最真实的故事和最现实的生活叙述。

三、裂隙之思

如果说金钱与文学所建构的符号系统使创作主体处于一种现实和幻想的夹缝地带,那么,金钱与市场体制的联袂则取代了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开始支配作家的创作。当创作主体需要不断地解决现实问题时,文学符号系统所建构的意义被赋予一种不同于主体追求的价值需求,打破了艺术追求和文学价值之间的平衡。平衡之所以被打破,其原因在于客观现实并不像文学符号系统所建构的那样崇高和乐观,因此作家的艺术追求和文学价值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裂变。为何发生裂变?则要看作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而裂变的程度则取决于作家获得金钱和依赖市场的程度。通过贾斯帕和里尔登的鲜明对比可以看出,物质欲望与艺术忠实之间的张力常常强烈地撕裂着原本和谐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同时,在市场和艺术之间的“边缘地带”,若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作为坚守艺术的后盾,作家的生存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作家很有可能就会被金钱放逐。因此,小说中里尔登曾无奈地对贾斯帕说:“你目前正被贫困激励着,而我却被贫困压倒了,我生性软弱、贪图享乐。在我的一生中,总是绝路逢生,从来没有克服一桩实实在在的困难。”[8]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一位作家写不出作品,一个男人(丈夫)养活不了他的妻女,他在社会和文坛中就会受到嘲弄和蔑视,贾斯帕因此认为里尔登在文学创作方面认真的近乎荒谬。事实上,在商品化和金钱面前,不同的艺术追求使生活其中的作家在满足不同的艺术目的时,产生了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其实就是作家生存危机的表征,并且最终指向文学的存在危机。

吉辛在《新寒士街》中通过隐喻、象征、对比的方式将底层作家的贫穷和上层资产阶级的富有进行对照,形成强大的艺术反讽。其目的在于向读者展示一种社会认知的矛盾和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人类生存的不同境况:一种是以贾斯帕为代表的利益追求者,一种是以里尔登为代表的艺术追求者。吉辛明显地是通过贾斯帕来凸显里尔登,从吉辛到里尔登再到作家比芬,是作家角色的两次变化。吉辛从俯视到平视的创作态度,使社会底层的文人知识分子变成了作品的主人公和讲述者,进一步强化了平民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艾尔弗雷德•尤尔和女儿玛丽安则是新寒士街的另一类代表。尤尔曾经胸怀大志,坚守文学理想,勤奋钻研语言,尝试韵文翻译和文学创作。但尤尔的文学理想是在他研究詹姆斯•鲍士韦尔(JamesBoswell,1740-1795,其作品《约翰逊传》被认为是传记文学的经典著作。)的阶段形成的,而过去的时代并不能使他免受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折磨,以及由此导致的急躁脾气和紧张的家庭关系。在父亲的指使下,玛丽安则扮演着翻材料、抄文章近似机器的角色,活受罪一般的生活压得玛丽安苦不堪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寒士街的大多数作家来说,寒士街犹如众多作家心中的一个迷宫,既显现着生活的噩梦,也寄托着逃离的愿望。吉辛凭借自己的经验将寒士街所体现的社会现象组成一个整体,并试图寻找到一种拯救心灵与社会的药方,但是这种拯救处于商品化的社会边缘,受到社会形态和消费文化的压制,其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呼啸山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

《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评论有褒有贬,它被指责为阴森可怖、病态心理、不道德和异教思想,为时人所不容,却逐渐受到后世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赞扬它的杰出,这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上。

文学又被称做人学,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高级精神创造形式。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二是要真实地反映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呼啸山庄》的价值正在于这两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经久不衰。

首先,作者塑造了希克厉这样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文学形象。

希克厉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却又是一个残酷、残暴的人。对他来说,凯瑟琳比他自己都重要。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他曾说过:“我深信有鬼魂,相信鬼魂能够而且确实存在于我们中间。”他以为他死后不进入地狱而是进入天堂同凯瑟琳相聚:“昨天晚上,我是踩在地狱的门槛上,今天,我可看到我的天堂了。”“我已经几乎到达我的天堂了。”很明显,这个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却又拒绝悔改的人以为自己死后会进入天堂。

由此可见,希克厉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和双重性的,在他的性格中既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又体现了美向丑的转化。

无论如何,希克厉就那个时代来说,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十几年来,凯瑟琳的孤魂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克厉,终于希克厉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这当然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正如作者最后写道:“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流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正是由于希克厉这一典型人物的多重性格特点,才使他成为一个极富争议的艺术形象,成为众多评论家争论的焦点。这也是小说《呼啸山庄》的重要文学价值之一。

《呼啸山庄》的另一重要文学价值,在于它为我们再现了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即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英国的社会状况。

《呼啸山庄》通过对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户人家前后三十年的恩怨情仇的叙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动荡的社会年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激化;失业工人比比皆是;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这从同一时期的英国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的长诗《孩子们的哭声》中可以看到一些概貌;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手段。

小说《呼啸山庄》通过对主人公希克厉悲剧命运的描写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诸多特点,使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对当时的英国社会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这不愧为《呼啸山庄》的又一珍贵的文学价值。

过去许多评论家都不能理解这部杰作的艺术特色,认为它是一部充满着缺点的小说,因此要好好地研究它,就必须通过作品的形式,深入到作品的内容中去。

《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结构上,小说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呼啸山庄》是第一部采用倒叙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这在当时是一个创造。艾米莉为了讲清楚发生在两代人身上错综交繁的故事,采用了戏剧性结构。作者首先通过一个外来房客洛克乌先生在风雨交加的深夜,看到凯瑟琳盘旋不去的幽灵的遭遇,逐渐带作者走入一个神秘的封闭世界,紧紧抓住读者心弦,使读者急于揭开山庄的神秘。随着时间推移和房客及老仆人的叙述,以倒叙的方式把故事情节铺陈开来。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仿佛使读者突地置身于千万丈悬崖之巅,在达到恐惧情绪的顶点时,再缓缓将其带入平安地带。随着叙述,读者由一无所知,知之不多,到无所不知,这不同于当时其他任何文学作品,使一部爱情小说有了侦探及恐怖小说的吸引力,产生特殊的美感。

作者采用独创的叙述手法,表现了一个人性冻结――堕落――复苏的过程,歌颂了生活的美与真,表现了被压迫的弱者争取尊严、平等的要求,以及人对友谊、爱情和知识的渴求。

《呼啸山庄》的另一艺术特色体现在它独特的语言风格上。

小说的语言体现了浓郁的英国北方的乡土气息。正如夏洛蒂1850年,给《呼啸山庄》作序时说:“《呼》从头到尾是乡土气息的。它带着荒原色彩,野性,像根一样虬结多枝。它也合乎自然的,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人,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艾米莉与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一样,乐于也善于描绘自然的美景。比如小凯瑟琳与小希克厉相爱后,作家描写道:“蔚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太阳没有云彩遮挡,一个劲儿地照耀着。……西风在吹,晴朗的白云在头顶上一掠而过;不止有百灵鸟,还有画眉雀、山鸟、红雀和杜鹃在各处婉转啼鸣。……还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个世界都苏醒过来,沉浸在疯狂的欢乐之中。”

作家通过对景物的热情描绘,将美丽的自然与丑恶的现实作极端的比较,表现这对青年在冲破阻力相爱后的狂喜心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舞蹈艺术;唐代舞蹈;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诗歌之所以在唐代得到繁荣,其原因之一是,其它姊妹艺术的繁荣及其艺术因子向唐诗渗透,丰富了唐诗的体裁,丰满了唐诗的肌体,充实了唐诗的内涵,提升了唐诗的精神意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同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即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高度发达的艺术往往是在物质不发达的时代产生并达到繁盛,如希腊雕塑艺术,反之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艺术却走向低谷。这个判断出现了例外,唐朝是世界文化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达到辉煌的时代。唐诗固不必说,音乐、书法、雕塑、舞蹈等同时出现繁盛景象。舞蹈这门古老的艺术,宛如艺术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奇葩,娇艳芬芳,带着青春的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在唐代文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舞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古初期,先民部落便产生了作为图腾崇拜仪式和巫术仪式的舞蹈。《吕氏春秋・古乐》:“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是最早的关于歌舞的记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艺术的门类渐渐丰富起来,于是舞蹈逐渐从与音乐、诗歌等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相互依附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独立艺术品质和优良传统的门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出现了以表演歌舞为生的职业歌舞艺人――女乐,实际上就是表演乐舞的女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宫廷中也备有大量女乐。屈原《招魂》中就有用女乐为怀王招魂的描写:“陈钟击鼓,引吭高歌,美人微醉,满面春色,美目流盼,长发飘飘,苗条丰盈。”十六个女子排成两行,翩翩起舞,进退旋转,挥襟甩袖,节奏鲜明,和谐统一。可见当时女乐之盛。

秦统一六国后,将六国的金银财宝和宫嫔、女乐都掳掠到咸阳,据史料记载,当时宫中女乐有万人之多。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虽有夸张,却并非毫无根据。

两汉时期,舞乐艺术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专管乐舞的官方机构――乐府,创制了一批优美动人的舞蹈,如《长袖舞》、《对舞》、《巾舞》、《建鼓舞》、《七盘舞》等。这些舞蹈多以手、腰等上体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尤其注重舞袖。如《长袖舞》便是由舒展长袖而舞,借助舞衣光滑轻柔的质感,在袖的舞动中创造袅娜飘逸的境界。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舞蹈艺人,如汉武帝的那位倾城倾国的李夫人,汉成帝的那位能在掌中舞蹈的皇后赵飞燕,都是著名的善舞者。

曹魏时期,成立了舞乐管理机构――清商署,以表演清商乐为主。曹后还要他生前的姬妾和歌舞艺人在铜雀台上“每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望他所葬的西陵歌舞。此后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清商乐舞,从而保证了作为“华夏正声”的汉民族传统舞乐文化,在经历了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之后,仍然得以延续下去。

魏晋南北朝是乐舞的变革时期。一方面,由于东晋政权南移,促进了江南民间乐舞的发展,使得乐舞在“中南旧曲”的基础上,又添“吴歌”、“西曲”等江南新声。另一方面,鲜卑族拓拔氏在北方建立政权,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西北少数民族乐舞传入中原,并在上层社会中迅速普及开来,“胡乐”、“胡舞”风靡一时。胡乐、胡舞的传入,不仅使乐舞形式更为丰富多彩,而且对后来舞蹈的总体风貌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代开国之初,便承袭隋制,在隋《九部乐》的基础上,增制《燕乐》,为《十部乐》。即《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除《燕乐》是贞观年间所创制,《清乐》是汉魏六朝传统乐舞,其余几部都是边疆少数民族或域外乐舞。舞蹈艺术在唐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代舞蹈在盛唐时期达到辉煌的顶峰。一改初唐舞乐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盛唐乐舞具有浪漫情调:一方面,打破了初唐宫廷舞蹈的谨严呆板程式化,表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如《剑器舞》在盛唐时展到高峰,斐将军和公孙大娘将这一舞蹈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得到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画家吴道子的高度赞赏。同样斐剑舞、李白诗歌、张旭书法被称为“三绝”。另一方面,由崇尚功利转向注重娱乐性。玄宗建立教坊、梨园等专门机构,使得以观赏娱乐为主的舞蹈,摆脱了初唐时难于同礼仪性乐舞抗衡争胜的局面,由附庸蔚为大国。

最能代表盛唐气象和唐人精神风貌的是著名的大型舞蹈――霓裳羽衣舞。

唐代的歌舞大曲,即一种由音乐、舞蹈、歌唱组成的多段体大型歌舞。其结构包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散序就是序曲,由器乐演奏,无歌无舞;中序(或称歌)是大曲的主体,以声乐为主,有时只歌不舞,有时舞随歌入;破为结束部分,以舞为主,伴以歌、乐。《霓裳羽衣舞》是玄宗在《婆罗门》基础上增删、改编而成的,又是唐乐舞中著名的法曲。法曲,是用于佛教法令的法乐与清商乐的融合,其音清而近雅,其器有铙、钹、磬、幢、琵琶。玄宗酷爱法曲,成立了专门教习法曲的机构――梨园,而且亲自教练,号皇帝梨园弟子。相传此曲最早是在玄宗册封杨贵妃之日演奏,并由杨妃亲自舞蹈。

白居易元和二年至十年(807-815)在长安任集贤院校理、左拾遗、翰林学士,亲眼看到过宫中表演此舞。写有《霓裳羽衣歌》。先看舞者的服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珊珊。”舞服如云霞虹霓,素雅飘逸,使舞者宛若仙子。再看舞蹈的全过程,一开始是演奏散序:“磬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迤逦。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一共演奏六遍,舒缓悠扬的乐曲回荡在舞场的上空,而舞者还未出场,继而转入中序:“中序擘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随着优美抒情的乐曲,仙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柔婉:“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舞者时而像流风回雪,时而像游龙惊飞。袅娜处如柳丝低垂,舞动时似彩云漂浮。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有情意。接下来是入破:“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曲终时,在有如鹤唳一般的一声长引中,舞者仿佛是飞鸾收翅,结束了全舞:“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可见,此舞从服饰到动作,都力求富有仙意,借助轻柔婉转的舞腰和流动飘逸的舞袖,创造出美丽多情的仙女形象,唤起观者对神话传说中仙子“素练霓裳,舞于广庭”的美好联想。

盛唐之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具有下面几方面的价值:

第一,历史价值。舞蹈是在音乐的配合下通过人体动作的节奏和姿态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所以最难保存又最容易散失。因而唐代舞乐诗歌保存了大量关于舞蹈的生动形象的记载,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唐代舞乐的珍贵史料。记录舞乐的书籍有乐谱和敦煌壁画,还有像崔令钦《教坊记》、南卓《羯鼓录》、段安节《乐府杂录》等,这些书籍不如诗歌描述的生动形象,因为诗歌大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舞蹈表演和传播的情形,内容真实可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书籍的缺陷。如《柘枝舞》,就有白居易、张祜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描述了这种舞蹈表演时的动人状况。像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一时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将此舞的演奏方法、服饰、舞蹈的手、眼、身、法、步,单舞与双舞的区别,运用精妙的诗歌语言表现出来了。

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人文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随着现代科学进步和文明发展,“资源”这一概念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的诸多领域,如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2001年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教育资源”一词首次出现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思想政治领域中,资源的内容十分丰富,就其基本表征可以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或是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灌输资源、激励资源、管理资源;就其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理论资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人文生态资源;就其性质可以分为正面激励资源和反面警示资源。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今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背景下,高校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尽快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对现有或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发掘或优化组合,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挖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挖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实现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以人为本”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为前提,“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接受艺术教育、未来从事艺术行业的特殊学生群体,其学习规律、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与其他学生群体不尽相同,具体可表现为: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唯美至上的价值取向、细腻复杂的情感诉求,因而他们更加关注人的自由发展、更加呼唤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而必须要有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之对应。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实际功用看,无外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上,没有资源的支撑就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了教育资源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它不仅取决于“物”的因素,更取决于“人”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开发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资源,因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它不仅关注人尤其是人的精神状态,而且通过教育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其所具备的觉悟、知识、素质、能力以及道德修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将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需要这一类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去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还要具有自主地、创造性地、合理地鉴别、开发、积累、利用有利于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能力。

(二)挖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发掘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更为严峻。西方国家的文化强势对接受艺术专业教育的大学生构成的思想威胁更为严重。而强化国家意识、发扬民族精神、创造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是我们在全球化冲击下保持文化强势和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和人文资源,因而我们需要未来的艺术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支柱,在将来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艺术产品,而不是西方文化的附庸。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催生地和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价值不言而喻。它保证了青年知识分子凝聚共同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方向保障,为高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它保证了统一认识、维护高校稳定;它通过开发人的精神潜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形道德保障。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无论是执政党的建设,还是公民政治思想的建设、政治文明行为程度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政治观的优化整合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作用的。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在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境界上的精神力量,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无形资源,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将在发扬和光大民族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附加价值,具有无限增值的特性,这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社会功能之所在,并将在价值上突破原有的认识界限,作为独特的资源存在。

(三)挖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需要

当前,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化作为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进程,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外来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袭和渗透,就国内环境特别是高校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的学分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加之高校思想文化领域与生俱来的自由性与开放性,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些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必须同建设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想结合,才能产生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良好互动。思想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制度、资源等方面,这也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资源属性。挖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要一定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物质资源与精神、制度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载体的作用,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教育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规范行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多边形等特点,能否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自身。

三、挖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人文价值

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价值,功能

在许多关于艺术设计原动力问题的论述中,有一种认识也许是共同的,那就是“艺术设计的创作冲动,来自人类自身的需求”。这种需求,从根本上说就是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从艺术史的角度去观察,人们不但能探索到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能探索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轨迹,尽管其中还留有许多谜团尚需人们去进一步探索与诠释。

如果我们把艺术设计的视角焦聚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人们必然关心艺术设计的创作能力以及对素材、材料、构形、色彩、包装等的处理方式,也必然关心相关的艺术设计的发展思潮、造形分析以及有关的科技知识,甚至经济领域里的运作策略。如果我们把艺术设计的视角焦聚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人们必然关心艺术设计流程中蕴涵着的丰盈的文化信息,这就必须对艺术设计的哲学观、心理因素以及各种相关的艺术设计的发展思潮有个相当清晰的了解。物质性是艺术设计作品的载体,即它的“骨肉”;精神性是艺术设计作品的信息,即它的“气血”。两者统一在艺术设计的成体中,由于人们的艺术价值观、艺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等的不同与差异,这就表现在艺术设计作品的这两个层面内涵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差异。这是完全正常的,这也是艺术设计能得以存在、发展与繁荣的某种动力源,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提供了有力的重要佐证与补充。

艺术设计的价值形态呈多样性:如实用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等。艺术设计领域也应该研究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价值理论体系。在众多的价值形态里,其中最本质的无疑是它的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这两种价值形态(当然也可包容其他价值形态)的内涵有机融洽在每个具体的艺术设计成体中。

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并不是由其物质与精神这两个层面的比例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两个层面所代表的综合价值来决定的。让我们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古往今来,艺术设计作品,尤其是那些经受过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侧面长期检验、评议、鉴赏的经典精品,历来存在着仿制。那么,这些大量存在的仿制作品有无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仿制一幅张大千山水画、一帧达·芬奇油画、一纸张旭的狂草墨迹、一尊罗丹的雕塑……它们显然也具有相对的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

它们的价值决定于它们所存在的某个(些)特定的时空价值。学术设计的仿制品不能简单地与街坊摊铺假冒伪劣商品等同起来。这是两码事。有必要指出,对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评论界、鉴赏界、新闻界的评论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要绝对化。因为,舆论导向不太客观的现象不是没有。顺便说一句,学校艺术设计教育,老师的过高权威,一言九鼎,或许也不是好事。重要的是,应努力提高全民正确的艺术设计的价值意识。

艺术设计作品的功能价值,应该体现在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提高设计流程的功能价值度,也必然相应地能提高设计成体的功能价值度,譬如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观,它的经济功能价值,政治功能价值,思想教育功能价值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也是一座艺术设计的精品,几十年来,人们行驶在大桥上,实实地,“使人忘形”,这是大桥的美学价值。这些不同的价值体现,是那么和谐完美地统一在“大桥”“这一个”(黑格尔)艺术设计的精品里,时刻迸发着它那无穷的感人力量。

艺术设计获得美学价值的根本要求,要深刻展现“活的灵魂”艺术设计大师们都深知表现“活的灵魂”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地位。他们从观察生活开始,在构思设定与运作实践的整个流程中,都着力于对“活的灵魂”的理解、刻划与塑造。人固然有“活的灵魂”,物也有“活的灵魂”。罗丹抡起斧头,砍去了《巴尔扎克》雕像的那双手,这并不是说那双手雕塑得没有美学价值,但同巨碑式的整体雕像却不是最好的和谐,雕像“灵魂”塑刻得还不够鲜活。而砍去以后,整个艺术形象更其浑然一体,处处散射出“灵魂”的凝重而又鲜活的美学力量。这一斧罗丹固然砍去了一些美学价值,却砍出了远为丰盈的美学价值。

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艺术设计的成体,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的物质体现与它们视觉再现,也不仅仅是人们感官直接感知的物质。它更是文化意义上的“物”,是人们“领悟”的对象。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它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影响人的生存形态、思想意识与文化素质。人们对艺术设计及其成体的相对表层的功能价值要求,比较容易认可,也较为满足;而对艺术设计及其成体的更为深层的美学价值要求却是多样的、渐进的、善变的,也是较难满足,甚至是无极限的。过去被认可、接受甚至是酷爱的东西,待之以日,时过境迁,就可能把原先认为有美学价值的艺术设计成体变得不美也没用的物件了。人类崇尚怀旧,也追求时尚。艺术设计及其成体的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不是恒之不变而是充满变数。这也是艺术设计文化的特点,它能创造文化,也能影响生活,同时也改变着自己,改变自己的价值内涵。

总之,21世纪学术设计的方向;有两个重要的主题信息,一个是绿色、环保、生态的主题信息。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指出。“控制人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这就给我国的艺术设计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一个是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主题信息,诸如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与信息技术等。近20年的新技术的发展常被人们比作“第二次工业革命”。传统的设计手段已逐步被新技术手段所取代。而“虚拟现实”是电脑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与电信这两个主要领域又加快了结合进程。这两个重要的主题信息,让艺术设计界面临了空前的挑战。人们必须作出积极回应。21世纪艺术设计将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构造一个更为灿烂辉煌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学术的含义[M].湖南大学出版社.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杨忻葆.杨忻葆论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

文学艺术的价值范文6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文艺作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载体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literary cre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teaching practice, literary works is the carrier, the inherit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the life and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students, learning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article expounds how to use the literary works and social practice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 art college students; literary work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rrier

0 概述

价值观问题乃文艺作品的重要内涵,一切文艺作品是通过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所以,价值观体现的是人们的精神境界,决定着社会成员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实社会的价值体系涵盖内容的集中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意识的全面科学反映。中国共产党“十”提出在公民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二十四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公民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步入了清晰化和准确化的轨道。

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传承形式之一,是一项独具魅力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如果用丰富生动地文艺作品表现一种思想观念,一定能收到深入人心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三个倡导”)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立国兴邦的理念。文艺创作是作者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背景之下价值观念的反映。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文艺创作应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的时代精神,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作品不仅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应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既表现新时期的思想文化,又要折射出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现如今,我国的文艺创作繁荣昌盛,文艺作品百花齐放,这是人们精神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反映,也是我国文艺创作推陈出新的很好例证。

文学艺术作品是传承“三个倡导”重要的有效载体。艺术类大学生作为践行“三个倡导”的有生力量,自觉践行“三个倡导”,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各个侧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而也是我们教学体系内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 大学期间学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转型时期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不断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创新高职教育办学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探索出一条以“三个倡导”为统领的“艺高”院校办学模式。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艺高”的办学目标,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本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大了主体民族技艺的挖掘、整理和研发,就是很好的探索。二是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内教师和文化企业人才双向交流,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论专业如何,学生敬业为上,诚信待人,举止友善,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艺术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爱国的意识。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向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有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五是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型转化和发展做贡献。加强对安代舞、蒙古四胡、蒙古族说唱(乌力格尔)以及科尔沁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绎。

教书育人,首先是做人,思想引领是做人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艺术类大学生成才奠定了思想基石。毋庸置疑培养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为社会生产出具有较高价值的文艺产品是我们的目标。

2 大学生文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文艺作品创作是艺术院校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学成果的检验,它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的统一。文艺作品具有三重境界:一是再现历史与现实;二是抒感与意志;三是释放能量与精神。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作品体裁多样,题材繁多。掌握某项艺术门类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经过大量的耗费时间触感积累,然后进行提炼加工形成作品,它既是个性特征的自然表达与宣泄,也是群体意识的认同共鸣,形成共同认知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创造,产生出精神层面的强大感召力,发挥出教育人的巨大作用。艺术类大学生的作品是思想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肩负“三个倡导”理念载体的文艺作品关乎体现的成败,需要艺术类大学生倾力打造,观众才可能产生认知感直至共鸣。

大学生文艺创作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充满活力,始终以“三个倡导”为统领传承校园文化,坚持把握核心不动摇。第一,要牢牢掌握高校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个主阵地,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第二,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以“三个倡导”统领高校文化思潮,推动优秀的思想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高校要高度重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润物细无声的灌输、有效地抵御潜在的不良思想,做好观念形态领域的防范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动向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摆事实讲道理,作正面的疏导,同时加强法治教育。一方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让艺术类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之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3 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文艺作品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我们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阔步前进,这是一个需要精品而且可以产生精品的时代。但是,精品只有高扬“三个倡导”的大旗,才能像明媚阳光普照大地,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人心。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硬性地灌输与简单的说教,怎么把它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体现在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作品里,这就要求我们花费心思做一番研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合作。艺术类大学生在这个伟大实践中,当仁不让地充当生力军的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让欣赏者感悟、认知时代精神与人生的真谛,认知历史与现实,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使其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得到升华。我们应当重视文艺的引领作用与教育功能,尤其是在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艺术类高职教师树立先做人后学艺、艺品如人品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又红又专”,在教学实践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好作品,为即将从事的文化传播事业服务,为践行“三个倡导”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创作的作品必然宣扬的是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

“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培养他们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基本原则。艺术类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引导他们认同与践行“三个倡导”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研究艺术类大学生认同与践行“三个倡导”,就是在艺术类大学生认同“三个倡导”的基础上,深入研讨群体条件,把握艺术类大学生认同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寻求艺术类大学生践行“三个倡导”的动力机制,使“三个倡导”深入党心民心。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散漫的特点,我们要以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为切入点,结合法规、校规相应的案例,反映法律面前官民平等、学管平等的实际,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艺术类大学生认同“三个倡导”的引导体系,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注重寓教于乐、以理服人。以此来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认知、感悟、体验“三个倡导”,使其价值观念循序渐进地被艺术类大学生个体所接受,让理论层面的东西接地气、达人心。当然,这些目标的取得,不能指望一两堂课的时间和区间,应该做长期的教育导引。

艺术类大学生对于“三个倡导”的“24字方针”之解读最终要在未来表现于文艺作品中。详细的人类认识实践过程即理性指导、情感共鸣、思想飞跃、认识提升和融入个人修养五个环节,艺术类大学生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三个倡导”,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到自身的认知体系之中,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最终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反馈与影响社会。这一原则是艺术类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也是艺术大学生践行“三个倡导”的活动准则。校级领导各任课教师都有自身的责任担当。践行“三个倡导”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大学生践行“三个倡导”的各种力量及其产生、传输并发生作用的机理和方式。和广电总局均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它是由以意识形态领域教育为核心的引领机制、以可持续而发展为核心的自我认知机制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推动机制等三个具体机制所组成。践行“三个倡导”的外化途径(文艺作品),是艺术类大学生将“三个倡导”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后,自觉而不是强制的,自由发挥而不是生搬硬套的,主要通过自己的文艺作品、行为规范、社会责任、道德情怀和宽广的视界更大范围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上所述,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包括课外、日常修养和综合实践活动途径,最终通过文艺作品呈现给社会。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他们自身修养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作品及文艺创作中充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氛围、思想理念,共同为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江波,李江淼.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思考[J].才智,2009(2).

[2] 霍倩倩.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东盟博览,2012(4).

[3] 高巍翔,方虹力.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

[4] 吴少进,谢丽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