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 认知功能; 社区脑卒中; 团体康复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function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in community group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Method:138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in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metho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69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ody movement,balance and daily activities such as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gnitive function training based on control group.The simple mental state (MMSE),daily life activities ability Barthel index (MBI) and the degre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CSS) score of patients were assessed.Result:Before training,two group with MMSE score,MBI,CS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P>0.05).1 month,3 months after training and MMSE,MBI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score of the third mon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month,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ognitive function; Community strok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脑卒中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复发率高,且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的重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单单通过运动功能的训练难以取得显著效果[1]。因此,本科室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3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团体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比较,旨在为提高社区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3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2]。观察组男39例,女30例,年龄48~78岁,平均(60.69±5.0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例,初中20例,高中或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7例;其中出血性脑梗死31例,梗死性脑卒中38例;病变部位:左半球33例,右半球36例。对照组男38例,女31例,年龄49~78岁,平均(60.73±5.1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初中18例,高中或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8例;其中出血性脑梗死30例,梗死性脑卒中39例;病变部位:左半球32例,右半球37例。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2)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脑卒中病程在1.5年以上患者;(4)患病前有运动障碍、精神病史;(5)聋哑人[3]。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实验,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类型、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成立团体康复训练团队,将康复医师、康复护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护士等组成团体康复训练团队,在患者家属的帮助下,每次训练2 h,每周2次。
1.2.1 对照组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 d,开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以团体康复训练为主。(1)心理训练:由于社区脑卒中发病率高及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多数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的心理,团体康复训练团队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社区脑卒中,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2)智能训练:通过了解患者的喜好,通过游戏、故事的方式训练患者的智能。(3)体能训练:①肢体运动:包括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按摩全身肌肉,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患者自己床上活动手脚,从简单到难,再进行翻身训练,从而锻炼肌肉。②平衡训练:站立、坐位及静、动态的平衡训练。③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医务人员详细指导患者日常进食、洗漱及穿衣等操作,反复进行,必要时借助医疗器具。
1.2.2 观察组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 d,开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以团体康复训练为主,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接受认知功能训练。(1)定向力训练:医务人员向患者提问关于当前日期、所在地点及某物品的方位等。(2)注意力训练:拿出卡片,写上图案或数字,让患者区分哪些是图案,那些是数字,训练多次后,让患者找出医务人员所描述的图案或数字。(3)记忆力训练:将患者每天生活安排表放在床头,使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让患者与家属回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通过照片、录像等形式勾起患者的回忆。(4)协调力训练:利用折纸或者简单的手、脚、眼睛动作等游戏,训练患者的身体协调能力。(5)计算力训练:10以内或100以内数字的加减进行训练。(6)语言交流训练:采用播放视频或者播放录音的方式,让患者看或听故事、新闻等,激发患者的兴趣,同时与患者交流或提问患者有关故事中的情节或新闻的大致内容[4-5]。
1.3 评价指标
1.3.1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 用于测量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能力越好,分数0~30分,重测信度系数0.850-0.950,评定者之间信度系数为0.950-1.000,敏感度为80%~90%,特异性70%~80%[6]。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进食、穿衣、洗澡等10项日常自理活动,根据不同等级分为5级,总共100分。分数≥60分表示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40~60分表示患者生活部分需要帮助;20~39分表示患者生活大多需要帮助;20分以下表示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7]。
1.3.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包括意识、言语及肌力等8项功能的评定,分数0~45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中30~45分为表示重度缺损;15~30分表示中度缺损,0~15分表示轻度缺损。重测信度系数0.900-0.970,施测者之间的信度系数为0.980-1.000[8-9]。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MMSE、MBI、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3个月观察组MMSE、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3个月的评分明显高于第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突然昏倒,伴发口角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又叫脑中风,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动脉出现狭窄,闭塞甚至破裂,从而导致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同时有失语,严重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9-10]。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研究发现,发生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达到50%以上,需要及时的科学化的治疗及团队康复训练,否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影响[11]。董丽娟等[12]研究显示,通过早期的认知功能评估能够很好的预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因此,认知功能训练对于社区脑卒中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认知功能是大脑关于学习、记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表现,是人对外界所有事物的全面感知。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MMES、MBI及CSS评分很低,基本所有患者均完全依靠家属的精心照顾,而且患者的反应慢,无法准确回答医务人员的问题,由此说明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认知能力训练是通过刺激兴奋患者机体运动的通路神经元,加速了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利用了大脑的可塑性及大脑功能的重组性,因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出现的损伤反应其实是大脑功能中的一种固有的重塑和修复能力[13]。而实际上出现的脑功能重组却是有限的,因此要促进患者的大脑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康复训练便起到重要的作用。康复训练是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的过程,为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需要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才能改善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发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执行命令的能力降低,而认知能力训练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这些能力,从而整体的康复训练效果也将取得更明显的效果[14]。本研究从定向力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协调力训练、计算力训练及语言交流训练6方面着手,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侧重点训练。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前两组患者的MMSE、MBI、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3个月观察组MMSE、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3个月的评分明显高于第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社区脑卒中团体康复训练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晓霞,冯洪,何俊利,等.注意力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12-214.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督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9(6):379-380.
[3]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1-203.
[4]黄海英,刘春梅,杲晓燕.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9):261-262.
[5]禚传君,黄悦勤,刘肇瑞,等.北京城乡两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54-760.
[6] Van Peppen R P S,Hendriks H J M,Van Meeteren N L U,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 practice stroke guideline for physiotherapists in The Netherlands:a systematic review of available evidence[J].Disabil Rehabil,2007,29(10):767-783.
[7]高晓艳,陈钢,周萍萍,等.强化集体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37-239.
[8]张继华,王强,谢家兴,等.强化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沦与实践,2012,18(8):778-780.
[9]孟亚,周新明,王培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功能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34):2529-2530.
[10]曲茂兴,于健.脑卒中后继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1):1684-1685.
[11]王玉中,王秀霞.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957-960.
[12]董丽娟,郭小妹,陈新兰.认知功能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11):46-49.
[13]于靖,于洋,都福春,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21-223.
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脑卒中;意识障碍;康复训练;格拉斯哥评分
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应尽早促进意识恢复。康复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中已有证明[1],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发病48h内,格拉斯哥评分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脑梗塞、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后48h,开始早期康复促醒训练,每天2次,每10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1 康复促醒训练方法
1.2.1.1 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2]①把患者视为清醒者对待,在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均呼唤病人的姓名,并用鼓励、询问的语言与病人主动交谈;②充分调动家属或陪护参与,指导家属或陪护对病人谈及其熟悉的人和事、感兴趣的话题等,每天至少2次,每次15~30min;③给患者佩戴音质良好的耳机播放音乐,音量控制在40分贝左右,每天2次,每次15~30min。
1.2.1.2 良肢位摆放及被动翻身拍背训练每2h翻身拍背变换1次,由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禁止牵拉上肢, 防止因过度牵拉造成肩带损伤, 加重肩关节半脱位。
1.2.1.3 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采用KJ3000A1型脑循环治疗仪(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本组病人采用模式3 ,强度45 %~110 %(以患者对电刺激敏感程度和耐受性为度) 、频率120 %~190 % ,时间30 min ,2 次/ d 。10d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1.4 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从近端到远端,每次45min,2次/d,以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具体做法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被动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做肩关节活动时扶助肘、指关节保持伸直位,掌心朝上,活动时避免暴力,肩关节前屈超过90o应伴外旋,同时从肘部使力往肩关节稍微挤压,防止活动时损伤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或僵硬肩
1.2.1.5 早期负重训练①下肢负重训练。利用电动起立床和站立架被动负重 。首先给患者在电动起立床上固定双脚站立,逐渐调高起立角度,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观察面色,防止性低血压,时间为20~40min;能在电动起立床站立90o且无性低血压者,可转到站立架用双脚站立,帮助病人把重心偏向患侧,然后慢慢过渡到单脚站立;单脚站立是依靠站立架用患腿站立,健腿用小凳托起;每次45~60min,2次/d。②脊柱负重训练。扶患者在治疗床取端坐位,患者双膝摆放端正,双手平放膝上,双足踏地,训练者跪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扶住其双肩内侧,手掌给脊柱匀速加压施力,施加适当的压力后放松,如此反复,每天2次,每次20~30min;或取端坐位,用自制的背心式布袋(前后均有口袋),口袋里装砂袋,给患者背上,使脊柱持续负重,每次负重约10~15Kg,每次20~30分钟,2次/d。
1.2.1.6 其他综合训练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出现好转时, 要及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负重训练和减重步态训练, 训练方案应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领域, 结合听觉、视觉刺激, 训练患者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感觉与知觉能力, 从简到难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训练。
1.2.2 疗效评估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0d,20d 进行格拉斯哥评分,格拉斯哥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改善(清醒),分别统计两组清醒的患者例数。
1.2.3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治疗10d,治疗20d时意识障碍的格拉斯哥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10d,20d时的意识障碍好转率。
1.2.4 统计学分析由第一作者应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两组患者共11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0d,20d疗效评估结果表明:①治疗10天后,康复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7,P
X2=4.17,4.67,P
结果表明:治疗10d,20d 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改善情况,康复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意识障碍在临床并不少见,无论是缺血性病灶还是出血性病灶,或是由此引发的脑水肿,对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均可导致意识障碍,而有否意识障碍决定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使这类患者尽快苏醒,早日恢复健康,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促醒的干预治疗窗已主张前移至重症监护阶段[3]。
康复理论认为,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 [4]。其促醒干预机制可能为:①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是利用声乐、光电以及各种感觉刺激等,使处于抑制的神经细胞解除抑制, 使兴奋性低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 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解除抑制、恢复功能, 从而使大脑半球与外界产生应答, 加快醒觉和促进意识恢复[5]。②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是利用小脑顶核受刺激后,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影响到大脑皮质的血管舒张中枢,引起脑血管扩张,增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颅脑血液循环;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能促进乙酰胆碱能递质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钙内流等方式,增加神经元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6]。③良肢位摆放、被动翻身拍背训练以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能防止关节和肌肉的萎缩,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④早期负重训练可激发智力的机灵性,使病人得到认知的刺激[7]。下肢负重是重获控制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可以使患者重获垂直方向的感觉,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控,改善立位平衡,克服性低血压[8],为日后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打下基础;脊柱负重,刺激脊柱的压力感受器,使患者反射性的与挤压、负重的力量对抗,腰臀部的肌群收缩,以增加腰臀部的肌力控制,并能使患者感觉到空间的位置、姿势、运动变化,促进骨盆的控制及坐位平衡恢复。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对于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应早期进行系统有效的促醒治疗,在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尽早配合康复训练,发挥协同作用;注意积极促醒与防治功能障碍并重,在促醒的同时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有利于醒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止废用综合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宁华,黄永禧,黄真,主译.脑卒中康复―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与训练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
2葛海娇,蓝醒琼,周振苇,等.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6
3江基尧,高国一.颅脑损伤性昏迷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2):50
4袁丽娟.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8,9(7):122
5张丽华.早期促醒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77
6刘运娣,何华英,王芸,等.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1(24):44
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52-02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和病残率相当高。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20~150万,50.00%以上为老年人,存活患者中约75.00%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00%[1]。约3/4的幸存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治疗,对减少肢体功能残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脑卒中后4~10 d就开始康复介入最为有利[2]。本文从2010年起探索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社区新发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45人,病程均在1周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其中康复组21人,其中男14人,女7人;年龄最大86岁,最小50岁;缺血型卒中13人,出血型卒中8人。对照组24人,其中男17人,女7人;年龄最大83岁,最小58岁;缺血型卒中16人,出血型卒中8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干预组于偏瘫1周内开始社区综合康复训练①运动疗法 卧位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②作业疗法 手功能训练。③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脑循环、电脑中频、四肢循环治疗仪等。每个疗程为30 d,共6个疗程。
对照组采取门诊药物治疗,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锻炼。
康复1、2、3、6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将日常生活能力分为5个等级,每次评估较上次提高1个等级为改善,无变化为无改善。
1.3 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 数据库,采用双人平行录入,资料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7人(80.95%),对照组改善3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后期的效果较初期差(表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在于建立随意和协调的正确运动模式。现代康复医学证明,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后即可开展康复训练,以尽早改善患者功能,防止并发症[4]。本组在症状稳定1周后即开展康复训练的患者有效率达100.00%以上,早期康复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较晚期康复更佳。
在我国,目前只有部分脑卒中患者得到了早期康复训练,但大多数患者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一旦错过了最佳的康复训练时机,患者肢体受到痉挛和原始反射的影响,导致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障碍。许多脑卒中的患者不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对于脑卒中康复知识也知之甚少,甚至部分专科医生也缺乏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造成多数患者不能得到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导致遗留功能障碍的患者增加,残疾程度加重。
从2000年起,我国城市已经建立了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网络,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都设立了社区康复站(室),配备了基本的康复训练器材,基本满足了部分残疾人的社区康复训练需求。且目前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社区康复员(助残员),这为脑卒中早期社区康复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社区助残员的康复知识、提高其操作技能,是让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 窦祖林. 实用偏瘫康复[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97-398.
[2] 王玉芬, 蒋丽君, 申玲, 等. 脑梗死功能训练时机与疗效关系探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4): 223-225.
[3] 李秀霞.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J]. 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15): 79.
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5-01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由于其致残和病死率较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给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07年1月开始我们对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靖西县中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6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发病;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醒;无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44~73(53.29±8.26)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53.97±7.64)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待病情稳定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主要内容:(1)维持肢体功能位:①仰卧位:患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上肢放在一高度合适的软枕上。在患侧臀下放一软枕,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使骨盆前伸,以免骨盆回缩、髋关节后突,防止下肢外旋(但不要超过中间位),以免造成内旋。②健侧卧位:胸前放一软枕,使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屈曲向前放在另一枕上,髋、膝自然放置。③患侧卧位:患臂小心轻轻拉出避免受压,放在前伸位,前臂外旋,手指拉开,掌心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枕上,患腿在后微屈。(2)患侧肢体训练:①端正足:仰卧时病人足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0,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不向外倾斜。用枕头支撑足底和患侧下肢外侧,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②抬高患侧手足:脑卒中病人患侧手和足常出现水肿,用枕头垫于手掌和足跟下,以抬高手部和足部,缓解水肿。③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逐步关节活动,活动范围以正常人的关节活动度为依据,每次30min,每天2次。④主动运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训练床上自行翻身转换训练、桥式运动、负重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训练时注意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于入院时、干预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ADL和肌力恢复情况。ADL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2]。ADL正常为100分,20分以下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5~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50~7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75~9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肌力评定[3]:参考Brunnstrom。显效:30d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30d肌力提高1级者;无效:30d肌力无变化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预防或控制继发的发生和发展,尽早进行改善功能的训练,使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资料显示[4],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1~3个月恢复最快,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因此康复训练应该尽早开始。在康复过程中,通过主、被动训练可以刺激肌体,反射性地改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起到活血化瘀作用,使神经功能发生代偿和转移,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脑功能恢复。早期康复训练,还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压疮、骨质疏松、关节半脱位、足内翻等脑血管病的继发障碍[5]。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肢体肌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肌力恢复,提高ADL。临床观察发现,只要操作正规,脑卒中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安全的,而且通过患者的参与,可以使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刺激神经功能,防止正常脑功能的废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25.
[3] 段秀珍,黄疗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8.
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5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88-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脑卒中发病急、快、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现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已成为共识。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的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为了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我们对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了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64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性60例,女性4例;年龄53~78岁,平均67.5岁;其中脑梗死有40例,脑出血有22例。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后的诊断标准,并经过了CT和(或)MRI来确诊。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做对比观察,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观察组患者于病情稳定后2~10 d内即开始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而对照组则按照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方法: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于病情稳定后3周给予康复指导并进行康复训练。具体的康复方法如下:
1.2.1 正确和转换训练正确是能防止或对抗痉挛的良好肢位。无论采取何种,都应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即患肢关节处于背屈位。转换前应先对患肢进行按摩,活动各关节、各部位,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运动,即先做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健侧与患侧的翻身技巧,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在运动时联想肢体运动,患侧卧位以增加对患肢的知觉刺激输入。待患者能进行熟练翻身后,训练由患侧卧位靠健肢来带动患肢起、坐,坐姿持续时间逐步增加,待可以坐稳到30min以上后,开始训练站立。
1.2.2 手的功能恢复训练手的功能恢复较困难者,需要坚持强化训练,做屈伸动作,拇指对掌运动,鼓励患者完成更衣、解扭扣、持杯饮水等动作协调性。疼痛刺激性,用大头针适当力度刺激瘫肢,并嘱其意念随想象患肢的运动;温度刺激法,用冷热毛巾擦敷。瘫痪肌肉的按摩,活跃患肢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灸疗法。
1.2.3 移步训练移步前准备活动:让患者连续起坐3~5次,然后测量其脉搏,如果脉搏增加的次数不超过安静状态下的30%,而且无脉搏不齐,才可以进行步态训练。准备好椅子,可以随时让患者坐下,不强求时间。倘若患肢抬腿无力,则可以用一绳系在患脚的中部,由他人协助来提脚。逐步进行步行、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同时应注意校正患侧踝关节的内屈,以避免影响进行下一步功能康复。
1.2.4 ADL的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穿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ADL)的训练:①在患者可以取坐位时给予其坐位进食、洗漱、穿衣脱衣等训练。②能坐位转移、站立时即可进行入厕和简单家务训练。③在动作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连续给予语言、认知能力的康复训练,多与他讲话并鼓励其用言语来表达意愿,自单音节词汇如“吃”、“睡”、“走”开始,到“洗脸”、“喝水”、“吃药”等语汇,逐步扩大词汇量。④在训练偏瘫侧的手功能时,同时训练患者使用健手完成一些ADL的技能。当患侧手功能部分恢复时督促他使用患侧手协助完成ADL。⑤通过练字、绘画等训练,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通过排数字、物品分类等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按照这样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不仅可以对训练进展进行直观的观察,而且还可通过患者肢体的逐步恢复,来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1.2.5 心理护理建立温馨病房,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疾病知识的宣传、沟通,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专业护士应根据心理测评结果,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护士要学会积极暗示治疗,避免一切消极暗示,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的强大暗示效果,使他们在良好的情绪中配合训练,完成制定康复计划家庭成员培训:有部分家庭由于住院时间长,增加住院费用,经济条件不允许,因此应让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计划,掌握简单的护理技巧,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配合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
1.2.6 针灸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肤针背部循经叩刺,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脊柱正中督脉及膀胱经的两侧,使其皮肤隐隐出血,时间10min左右。
1.3 评定标准两组均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进行FIN量表评定,其中躯体功能13项,语言功能2项,社会功能12项,认知功能2项。功能独立为126~108分;轻度依赖为107~90分;重度依赖为89~54分;
2、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FIM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康复治疗2个月时,观察组62.5%功能独立,对照组仅15.6%。留有重度偏瘫、生活完全依赖、FIM
3、讨论
大家都知道,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现在威胁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压疮、偏瘫等不良后果,减少并发症。不同程度偏瘫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使老年人产生严重焦虑心理而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所以,对生命体征平稳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精神乐观,使其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本组结果显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稳定心理、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中医学将脑梗死列入中风病范畴,病由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针灸疗法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尤其是脊柱正中的督脉和其侧旁的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纲,其气与任、冲两脉相通,五脏六腑之俞皆在背部,运用皮肤针叩刺这些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从而有利于脑梗死后遗症的恢复。西医学认为,司控躯体中轴部的感觉和运动神经有一定重叠双侧的支配特性,因此选择位于中轴部或附近的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循行部位进行皮肤针叩刺,可以通过双侧神经司控的特性,促进脑功能的代偿和重组作用,促进竖脊肌运动,并改善机体内脏的运动功能,有利于偏瘫的早期康复。因此在本临床观察中,治疗组因为配合使用了皮肤针背部循经叩刺疗法,故而取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提高,现代康复医学强调了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改变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的错误观点,使患者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指导和综合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卒中的康复训练范文6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之一,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为探讨人文护理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对社区脑卒中患者126例实施了人文护理与康复训练,并进行了对照研究,收到了满意的康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选择从医院回到社区的252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的诊断依据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患者男71例,女55例,年龄47~82岁,平均(60.8±4.8)岁,其中脑出血67例,脑梗死59例;对照组患者男68例,女58例,年龄50~80岁,平均(61.7±5.1)岁。其中脑出血62例,脑梗死6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病变性质、疾病恢复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家庭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除常规的家庭护理外,实施人文护理与康复训练。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取P
2 康复训练与人文护理
2.1 功能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功能恢复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每日训练的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日2~4次,每次30~40min。
2.2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吹气、鼓腮、缩唇、微笑、吸吮等动作,训练舌肌、唇肌等吞咽肌的功能;吞咽功能恢复较好者,进行摄食训练,进食时半卧位或健侧位,食物性质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嘱患者每次进食后反复做空吞咽的运动,促进吞咽力度,进行咽下训练。
2.3 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①视觉成形术:向患者讲述系列图片、让其复述;②数字记忆:将较长一串数字先分段记忆,然后连续记忆,反复练习,逐渐增加内容;③贴字条:将室内各种物品贴上名称,经常阅读,帮助记忆;④拼图、搭积木、绘画练习;⑤健手越过中线做拿取忽视侧物品练习。
2.4 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①指导患者撅嘴、鼓眼、吡牙、卷舌、弹舌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练习5~10次,练习舌和口腔的协调运动,以促进发音;②教患者学习发音(pa,ta,ma),先单个再连音重复,当患者能准确发音后,将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发音训练先从单音节,双音节逐渐过渡到句子;③教患者逐字逐句练习,每天坚持跟随录音慢读、学说字、词、短语等。
2.5 肢体障碍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功能位摆放、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控制能力训练、坐位姿势矫正、下肢的负重支撑训练等。指导主要照顾者掌握按、摩、揉、捏4种方法,力量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顺序由远心到近心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防止肌肉挛缩:①肢体功能位的摆放:仰卧位时,患侧肢体手臂保持外旋外展位,手腕伸展,防止下肢外旋,足部用小软枕垫起,使足部与床面垂直,保持良好的关节功能位,预防肌肉挛缩;侧卧位时避免患肢长期受压,注意端正足的位置,不可外斜,以防足外翻、内翻、足下垂等;②平衡训练:开始时患者坐在床上,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10~15min;然后练习家属辅助站立,扶杖站立,坐椅站立;最后步行训练,强度,次数逐渐增加;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有意识地用患肢完成各种日常活动,如:用患手拿勺或筷子吃饭,穿衣,穿鞋,做家务等。
2.6 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①提供温馨的休养环境:居室摆放美观、温馨的鲜花,地面、门窗、桌椅、床铺干净整洁;护士及家属做到仪表整洁,态度和蔼、举止文雅,服务与照顾耐心周到,言谈举止适当,努力营造一种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休养环境,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馨及亲人的关爱。②适合的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及预防复发的措施等。改变他们对脑卒中疾病知识的错误及片面认识,满足他们的疾病知识需求;同时,适宜地给他们讲解一些人文知识,改变他们对脑卒中的不良认知。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训练,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③亲情支持与心理护理: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教给他们沟通交流技巧;教育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多给患者安慰、理解和同情等心理上的支持,予以温暖、提供更多情感支持。要使患者认识到稳定的心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消除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孤独、无助感,降低抑郁发生率,增加安全感与自信心,帮助患者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
2.7 生活护理与人文关怀。①居室播放轻柔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②保持居室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环境清洁、宽敞。③根据患者的需要随时更换内衣裤及床单等,保持床单清洁、平整、美观。④加强皮肤护理,给予患者舒适的卧位。长期卧床者2h翻身按摩一次,保持床铺柔软、干燥、避免褥疮的发生。⑤对沟通有障碍的患者采用图片、写字板、手势等进行沟通交流。⑥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细致的照顾,鼓励患者利用健肢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梳头、洗脸、刷牙、进食、穿衣等。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发生便秘,排便困难等,防止颅内压升高增加复发的危险。⑧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为原则,多食水果、蔬菜、豆类、汤类、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提倡荤素搭配,保证无机盐、微量元素的摄入。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入组研究时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入组研究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
3.2 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比较。通过实施人文护理与康复训练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均较入组研究时评分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 家庭功能康复训练提高了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目前经济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患者在渡过急性期后会重返家庭、社会,患者需要大量的维持性训练,否则可能使已取得的疗效衰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社会、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患者康复期不可能在医院内完成。
4.2 人文护理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护理学被认为是具有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强调护士必须在掌握一定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心理社会和关怀行为两个方面给予患者人性化的照顾。人文护理就是关注人、并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人文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本研究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提供温馨的休养环境,实施亲情支持与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心理舒适程度,使患者得到了家庭的重视,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