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音乐 科学 音乐治疗 音乐教育
科学思维常常被认为是抽象思维,代表着严谨、逻辑、合理等特点的有规则的锯齿形、几何形等。音乐艺术思维则被认为是形象思维,流动变幻的云或轻快飘逸的曲线等极富想象力。随着社会科学发展,科学与音乐艺术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二者极具互补性,并呈现出重新汇合之趋势,其发展前景之研究将极大地促进科学与音乐的繁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与繁荣。
一、科学技术促进音乐发展
科学技术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离开了科学技术,音乐家无法创造出今天如此多样化、丰富的音响世界,音乐也不会得到今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伴随着磨制工具、冶金技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的出现,石磬、编钟、乐谱才得以广泛流传。现代技术革命又从根本上改进了人类音乐生活:首先,电子音乐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思维和音乐理念,它横跨“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技术时代,从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磁带音乐(Tape Music)到计算机音乐(Computer Music),不同的发展阶段给音乐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次,乐器的发展始终推动音乐自身发展,纷纷涌现的特色电乐器如电吉他、电贝司、电子打击乐、电子小提琴等等深受广大乐迷青睐。再次,这种改进还突出体现在层出不穷的音乐欣赏形式当中,如磁带到CD唱片,再到mp3下载等。同时,也不断改进了舞台表演的创新与发展,舞台设计新颖化,灯光色彩神奇话,音响效果逼真化……处处洋溢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精神享受!
科学技术发展还带来音乐教学革命。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所持的“纸上谈兵”教学法已呈弱化趋势。先进的教学硬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音乐软件在电脑上进行讲解、建立数码钢琴教室等可称之为“富裕教育”的盛行;远程教育更使教育资源的享用社会化,使其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促使音乐艺术达到实质性的进步。
二、音乐促进科学研究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音乐发展,音乐也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音乐在科学研究中占着特殊的地位。
第一,音乐对科学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科学家科研活动的深远影响。
科学家们不仅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同时拥有精深的音乐修养。西欧科学家始终深信古典音乐与现代科学有共通之处:大数学家拉格朗日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是在都灵圣保教堂聆听圣乐时而萌发;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成功完成原子跃迁基频与次频的实验则源于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频率是基音振动整倍数的启发;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创造出“八音律”是受音阶的启示;物理学巨擘“相对论”开创者爱因斯坦不仅酷爱音乐且造诣很深,心爱的小提琴陪伴着他的整个科学生涯,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一个严密、完美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人脑左右两个半球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音乐与科学的结合正是身、脑同步运行的最佳境界。一串串闪烁跳跃的音符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唤起了他们无穷无尽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科学道路的大门。
第二,音乐对科研的作用体现在音乐治疗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方面,音乐治疗方兴未艾。它掀开医疗史的新篇章,摆脱只靠药片和手术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案,病人在无痛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即可获得康复。目前应用有效的音乐治疗法主要有GIM和MEDR疗法。GIM也称音乐引导想象疗法,首先利用半小时对病情进行谈话讨论,后进行催眠并播放音乐,治疗师引导病人自由联想。MEDR也称音乐同步脱敏与再加工技术,治疗师通过了解病人生活经历及具体创伤事件后进行治疗。国外,音乐治疗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疾病、老年病人、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等领域的治疗。国内,音乐治疗也不断得到重视,97年创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培养音乐治疗高素质人才。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测音乐治疗师将成为庞大的职业群体。
另一方面,音乐在农业生产上起着特殊作用。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正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无害、高效的科学技术在21世纪的农业中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植物声控技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草木知音”的科学原理精确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频率,大大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音乐农学”、“音乐畜牧学”、“音乐园艺学”等新兴学科的涌现将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第三,音乐在科学基础教育方面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
音乐促进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培养人类的美育。随着教育制度现代化、科学化, 音乐教育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学教授劳伦斯•帕森斯博士发表了《音乐与人脑的发展》专题演讲,以严谨的科学实验结果向人们展示出音乐对各国政府制定音乐教育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朱迪思•杰利森博士以《音乐与特殊儿童教育》为题,用大量感人至深的实例证明音乐对特殊儿童完善人格与改善心理健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音乐教育致力于内在的人化,塑造主体自身,塑造全面和谐的人。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音乐活动就是主体通过音乐美的感知、想象、理解实现自我优化与完善的过程。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张前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对美的形态的审美能力,造就全社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大队伍。”教育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即实现两个层次:做人与成才。
传统教学观过分强调认知,忽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架中。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使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割裂,变成孤立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恐惧、苦恼,丧失学习兴趣。音乐却使许多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在轻松快乐中印刻于人的大脑,为教育实践提供良好途径,这显然是更有效率的教育方法。
三、音乐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困境 提高就业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音乐教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最终目标,以向社会输送合格师资为主要职能。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职业的选择相对集中,就业的方向相对单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据最新统计表明,全国现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院系或艺术专业,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艺术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有效地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就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已毕业的2009届和2010届学生为例,毕业学生共计11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1人。以下为毕业生基本统计资料。
表一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比较稳定,但签约率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上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吻合。前些年,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而近两年,本科学历毕业生已经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就业,甚至进入中小学校就业都比较难。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与现实。
表二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表三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统计
表二表明,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被迫做出更多的分流,专业对口的职业选择比例在下降,不能进入教师行业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具体而言,116名毕业生的总就业率是92.24%,其中12.93%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幼儿教育工作,18.10%从事各种音乐、舞蹈培训工作,6.9%选择继续学习来缓解就业压力,16.38%进入企事业单位,23.28%选择自主创业,14.66%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如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社会工作者等),从统计结果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培养合格师资的职能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表三是对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离职、薪资方面。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越高,体现出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得到的市场价值实现越高;离职率低,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说明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薪资的高低,也反映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在市场价值中的高低。表中显示,我院的专业对口率呈平稳发展趋势,近两年平均专业对口率为71.53%,与74%的省音乐教育专业对口率较为接近,这也表明我院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虽然略有成效,但我注意到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长期存在“重专业训练,轻理论学习”的观念,并且在说课、试讲能力和面试技巧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专业对口率平稳不走高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社会舆论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音乐类专业扩招政策降低了大学的门槛。尤其是音乐教育专业填报的“高烧不退”,虽然增加了全民教育普及率,提高了人民综合素质,但在发烫的“艺考热”背后,严重的就业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总量的阶段性猛增,的确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自然增长形成了一定冲击,总量性的矛盾有所表现,但这并非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根源。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学校乃至大学生自身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一)扩大招生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扩招,一边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门路狭窄是大家一致的观点,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不受重视,音乐老师趋于饱和的现状使毕业生们忧心忡忡。在目前应试教育气息浓郁的氛围中,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块鸡肋,除少数重点中小学比较重视音乐教育外,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做做样子,一个学校有个两三名音乐老师足以应付全校的音乐课。在这种大气候下学校提供招聘音乐老师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与高校培养符合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合格师资这一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目前高校教育体制僵化、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技能不足,仅仅会一两项音乐表演技能,与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三)毕业生择业设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目前导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就业不难、择业难”的局面。许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其艺术素养,买器材、请老师,参加各类等级考试,投入比一般学生要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可以说,音乐生除了学校正常科目的学习外,学生和家长在时间和金钱上都付出了更多。所以,在找个专业对口单位很难的情况下,“有业不就”的现象就较突出了。
三、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在当前这种就业困境大环境下,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和正确择业的观念。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格局。绝大部分毕业生一方面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使得用人单位连连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往往只看重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前要引导他们明确目标,平和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要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另外,毕业生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值,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只要是能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都可以尝试考虑。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开阔就业视野,“先就业,后择业”。一些“非学校不进,非教师不当”、“只考公办学校,不进民办学校”的陈旧观念只会让自己陷入就业迷局,错失良机。
(二)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因为中小学校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比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逊色许多。
为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必须教育学生摒弃专业上的“主项”意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之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精通一种音乐技巧,掌握多种音乐技能,并且拥有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一专”,即专长钢琴、声乐或器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使得毕业生能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出“新”,开设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要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实现“通才”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就业导向作用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相对单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无须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专业 课程设置 改革
一、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现状
当今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中音乐课程的开设与设置要合理化、先进化、科学化,要与社会接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音乐课程的设置仍然比较守旧、传统,课程设置单一,这就严重阻碍了那些渴望全面提升音乐学习的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让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并学以致用,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比较单一、片面,与社会需求脱轨。
2001年,针对传统教育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弊端,我国展开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传统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基础上,这种直接的移植和嫁接显然过于单纯和理想化,造成了学生重专业技能、一味追求舞台表演艺术,而整体素质不强、综合能力差的局面。为此,我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03年起,召集各级各部有关专家着手研制高等院校音乐学的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工作,2005年,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同时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7年5月,教育部确定了44所高校作为实施《课程指导方案》和《纲要》的试点学校。
近年来,一些高校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地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在加强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增设了适应中学教学要求所必需的选修课程,技巧课也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形式转为小组课或集体课。虽然这种课程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但这些有益的尝试,必将有力地推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
二、当前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若干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环节。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引导方向上基本沿用的是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把即将毕业的学生导向了两个方面:一、自以为本人在某专业上很优越而不愿从教,于是改行到了其他演职单位;二、到了中小学从教后才发现,由于原来在高师院校学得太专一,故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衔接
音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学习,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目前,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当今社会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接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学生只有具备包括科学文化在内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音乐人”。
3.所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重技不重艺,缺少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课程
艺术教育不应只重技术,应更加注重人文内涵。艺术教育首先是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要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应带有功利色彩。一定要注重其人文内涵,要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美育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单纯地学技术,这样的培养就不是艺术教育,更不是美育。音乐学是一门研究性学科,更是一门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学科。音乐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目前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缺乏能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课程。
三、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策略
1.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与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是不同的,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专业音乐人才,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音乐专业教学体制,加强学生的音乐综合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必须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教师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
2.合理调整课时结构与比重,适当开设具有地方音乐特色的选修课
课程结构的调整可通过替补、合并、增设三个途径去建立,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减少课时,进而合理分配课时和增加选修课。如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替代钢琴基础课教学,合并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基础和声与曲式与作品分析合二为一,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三合二,增设器乐选修课等。此外,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适当开设一些本地区的特色音乐课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拓宽专业渠道,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音乐学专业下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流,拓宽人才培养的模式,使之更符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应该围绕培养高素质、全面型、应用性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赖以生存。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究还处在相对不成熟的阶段,亟须大量的实践探索,更需要理论上的系统研究。普通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健全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音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修荣.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突出师范性特色[J].音乐研究(增刊),1996.
[2]钟晓玲.20世纪中国高师声乐教材的发展历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2).
[3]姜文锋,梁莉.论当前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紧密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4]王路.试析高师音乐教育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5]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 高师声乐教学 实践 对接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一任务的明确,对我国中小学歌唱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师声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艺术实践吹响了改革的号角。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音乐课程标准下,如何进一步加大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改革力度,使高师声乐教学更加适应新世纪的需要,这是每位高师声乐教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审美”作为了音乐教育的核心,而高师声乐教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沿用老音乐大纲(1981年),各校在声乐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中基本上突出的还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一般的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和弹奏能力,忽视整个声乐教育在审美层面上的开发。正由于这一点,高师教育的声乐学生往往还停留在对声音操作与技巧的追求阶段,甚至有的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拐杖,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因此,响应新“课程标准”,构建高师声乐教学同中小学歌唱教学的对接势在必行。
一、改变观念与重建教学方式
高师声乐教学应对新“课程标准”就要改变观念,还要有教学创新意识、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体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变换与更新,要按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重建。引导学生要以审美素质培养为核心,突出音乐人文学科属性,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式的歌唱教学,并针对教学提出的新思维、新方法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定期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或者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认识和体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认真研习中小学音乐教材,正如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音乐教学过程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声乐教学不能单纯依靠讲授,也不能以他人的感受取代个人感受,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式的歌唱教学十分有必要。
二、更新教学内容
新音乐课程标准将传统的课程内容做了新的整合和拓展,划分为以下几个学习领域:1.感受与鉴赏。2.音乐表现内容。3.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包含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四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学的内容除了要考虑音乐文化的传承,更要创新,既能够掌握童声及变声期歌唱教学训练的基本方法,又要考虑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形成可持续发展趋势,才能较好地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工作。①
除此之外,还要审时度势:当下青少年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因为其情感表达直接,易于接受和传播。好的通俗歌曲既具娱乐功能,又陶冶人的情操,如《青藏高原》《天路》《远情》《国家》等优秀流行抒情歌曲不妨走进高师声乐课堂,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适应了高师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
三、强化教学中五种能力的培养
1.演唱能力的培养
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实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学习锻炼,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纠正学生的声音、歌唱姿势等各方面的缺点错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巧。但这并不是说应该把学生关在课堂里“面壁十年”,等雕塑成器才同观众见面。相反,应在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后,让他们到不同的场所去实践。②比如,星期音乐会演唱实践,期中、期末声乐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社会演唱活动都要参加,积累演出经验,如鱼儿不能离开水、排球运动员必须在排球场上锻炼一样。作为演奏者的学生要与观众见面,在现场歌唱的感觉与在课堂不一样,课堂上懂得和获取的技巧到了舞台上未必能兑现,而在观众面前,学生又会得到课堂里感受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与观众的交流,那是课堂里无论如何得不到的。教师可通过学生在观众面前的演唱,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做到教、学相长。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实践,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演唱实践的目的。虽然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的目标不是使他(她)们成为独唱演员,但在新时期,演唱能力也是高师声乐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是弥补高师声乐教学实践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2.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重点,一定培养学生打破三种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的界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面对中小学的非声乐专业学生,使他(她)们掌握基本歌唱技能,为适应中小学歌唱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伴奏能力的培养
这一话题像是“旧话重谈”,但即兴伴奏在中小学很适用,它省时间、见效快,声乐教育家俞子正曾经这样描述,“即兴伴奏可以烘托歌曲气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处理作品丰富歌唱、完善艺术表现。从和声、情绪、色彩和意境方面加以渲染,从音准、节奏、风格等方面要求学生,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提高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声乐教学质量”。③因此,即兴伴奏在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应用是不可缺少的。
4.组织活动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歌唱、器乐、音乐欣赏、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外,组织校内、外活动则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美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庆“五一”“六一”、教师节等活动,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相应安排教学内容,使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养
当下,音乐课程教学,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特别是针对于声乐课程的教学,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效果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唱心理,让学生获得情感愉悦、知识兴趣、创作冲动和审美体验,适应学生向善求美的需求,获得理想憧憬等方面的满足,这是师范声乐教育必备的理念。
上文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理念、声乐知识结构、声乐教学手段、声乐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学思路的分析,希望引起高师学校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把高师声乐教学同中小学歌唱教学对接起来,实现高师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结语
随着“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育,在此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师声乐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授学生演唱几首歌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声乐教学中五种能力的培养,实现从课堂—舞台—讲台的质的转变。同时,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认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有机结合,加强声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使高师声乐教学有一个良性、持续发展的前景。
(注:本文为《数字化模式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项目编号:7837)
注释:
①②高师《声乐基础教程》教材编写组.声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3—64.
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音乐制作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100-01
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专业,在高职专业申报目录中划属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学院在2011年本着顺应地方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和“科尔沁文化大市”的需求,决定申报此专业。笔者在主持申报过程中,对此专业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 专业设立的意义
首先,建立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从事电脑音乐制作的专门人才。这是一种集音乐创作、演奏、制作为一身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十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不仅可以创作电脑音乐特有风格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为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和电脑多媒体等传播媒体创作或制作音乐。从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一名电脑音乐制作人可以独立操作一套设备完成作曲、配器、演奏、录音合成的全过程,可以大大缩短了音乐创作的周期,节约音乐制作的成本,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电脑音乐制作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使大量商业音乐的制作都选择这一方式,甚至以管弦乐乐队形式创作为主的传统好莱坞(Hollywood)电影音乐、迪士尼(Disney)动画音乐都大量采用电脑音乐制作来完成。 另一方面,电脑音乐制作的学习过程和电脑音乐的制作过程是对音乐完整、全面和多元的认识和体验过程。这样的音乐人才不同于过去的音乐人才。过去的音乐人才是单一的音乐人才,电脑音乐制作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从使用的器材看,由于电脑音乐制作中主要使用电脑和数码乐器、数码录音设备,一方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及小型化的设备,高质量地完成复杂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另一方面也对专业的电脑音乐制作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我院地处内蒙古东部,从对内蒙古的调研来看,目前尚无院校筹建此专业,因此,在我院申报筹建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绝不仅仅是培养少数的高、精、尖的电脑音乐制作人才,填补专业空白这么简单。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专业在我们学院的建立,促进有关这一专业学科的课程与内蒙古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探讨电脑音乐制作在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体系,对其他传统音乐教育起到辅助和扩展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数字音乐教育的蒙古族地区普及、发展以及水平的提高。
2 设立此专业的软硬件条件
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属于音乐表演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两学科交叉相容的的学科,建立这个专业必须在学校有相关教师储备。我们学院具备这方面的优势。首先,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是精品专业,拥有大量高水平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我院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大量年轻的计算机人才。因此我们在这一方面只需要进行校内教师资源重新整合,就可以开设此专业。其次,我院教学硬件充足,学生可以拥有很多的实践操作时间。硬件方面,经过对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调研,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要求必须有录音棚,多媒体实验室作为师生实习实训场所。我们出资筹建了一个多媒体实验室。其中多媒体实验室有电脑40台,并配备专业音频卡、midi键盘、延音踏板、专业监听音箱、大屏幕投影仪以及多种配件和线材,用来满足计算机音乐制作教学需要。我院原有小型录音棚一个,其配套设备有:调音台、采样器,数模转换器、话筒放大器、电容话筒、数码录音器、刻录机、录音卡座、延音踏板、专业监听音响等设施,可以满足音乐制作专业师生基本实习实践需求。
3 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3.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电脑音乐音乐创作、演奏、制作的专门人才。
3.2 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素质要求。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②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音乐制作相关的专业理论。③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能够阅读常见屏幕英文和技术说明书。④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务实进取的精神。
(2)业务要求。
①独立的创作能力。②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③良好的理论技术水平。④丰富的音乐修养。
3.3 主干课程
计算机多媒体相关课程:数码音乐制作理论与MIDI技术基础(Cubase5、Nuendo v4.3、waves 7实战技巧操作)、实用音乐作曲与编配、采样器虚拟乐队的制作、乐谱制作与排版、数码音乐后期制作(混缩)。
传统音乐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进阶西方现代和声理论、复调与配器、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世界音乐、现代键盘演奏与即兴演奏、艺术概论、艺术实践。
我们的课程设置,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融合中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的特点,结合系统的电子音乐制作知识,创作出专业的电子音乐作品。
4 结语
音乐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西洋打击乐 民族打击乐 异同 融合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打击乐的发展都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这项非常伟大的音乐乐器种类多样,作品繁多,发展潜力巨大,是被广泛接受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我国的民族打击乐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西洋打击乐虽然传入我国较晚,但其发展较为迅速,在国外打击乐传入我国后被人们逐渐熟知,本文从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自身的特点入手,探究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并就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问题做出分析与展望。
一、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
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应该就是打击乐器,打击乐是一个音乐名词,乐器分类名称之一;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具有非常长的发展历史。
(一)西洋打击乐
常见的西洋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钹、架子鼓、三角铁、沙槌、钟琴、木琴、排钟等,它们特点各异,历史悠久,共同组成了西洋打击乐器,灵动和乐器之间的兼容性是西洋打击乐的典型特点。
(二)民族打击乐
我国的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其中民族打击乐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常见的一些民族打击乐器有鼓、手鼓、梆子、锣、云锣、钹、铙、木鱼、碰铃、响板、响筒、板鼓、铃鼓、钟 、方响、编钟、编磬、锸等等,民族打击乐的鲜明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二、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
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虽都同属打击乐,具有同一性,二者之间联系也较为密切,但二者之间的风格却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同一性
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同一性表现在二者的构造原理基本相同,多以膜鸣乐器和自鸣乐为主;自鸣乐指自己就可以发声,又叫体鸣乐器,如钢片琴、编钟等等;膜鸣乐器指在乐器上盖上一层膜,靠击打膜来发出声音,演奏方式和演奏乐器构造原理的相同和相似说明二者是具有同一性的,二者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另外一些打击乐器在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二者之间是通用的,二者的界定非常模糊,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区分,如常见的定音鼓、小军鼓等等。除了在乐器上的同一性外,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都有同样的旋律性乐器,二者虽然是不同的乐种,但二者的乐器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打击乐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传到西方后在本土发展形成了西洋打击乐,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二者的联系非常密切。
(二)差异性
虽然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二者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但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乐种,其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中西打击乐的发展受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民风、民俗等影响,所以二者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在乐器的构造与制作上,虽原理相似,但差异很大,以鼓为例,西式的定音鼓与中国的大鼓早期同为战鼓,但其发展历史和制作发展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次在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上,二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音响效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律动和节奏上,比如民族打击乐器强调突出乐器的个性,在戏曲里每一个打击乐器都有可能代表着一种特点的符号,而西洋打击乐则恰恰相反,西洋打击乐器整体的包容性与融合性要比民族打击乐强很多;最好在打击乐的演奏上,二者也存在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如敲击方法、敲击力度、敲击的速度与节奏上,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仔细观察研究,会发现更多这样的不同。
三、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
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同属于打击乐的范畴,在这个大前提下,二者的融合工作是可行且可操作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但结合当前打击乐的发展情况来看,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将是打击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且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在一些打击乐演奏的实践操作中,已经有将西洋打击乐融入到民族打击乐的演奏当中,也有西洋打击乐融入民族打击乐的例子,在保持本民族打击乐特点的情况下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演奏效果,这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提倡且是必然的发展的趋势。
在未来的打击乐发展中,要加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性演奏,目前的中西打击乐的交融还不够深入,存在很多局限性,仅仅停留在一种或两种乐器融合,乐器配置不足且可演奏的曲目较少,两种打击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交流更是明显不够,所以加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交流实践,从实践中找寻融合点,需要有更大的打击乐者共同努力来完成。
四、结语
西洋打击乐同民族打击乐同属打击乐范畴里的两种文化,然而在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是在这些相同点上的求同,在这些不同点上的求异,促成了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趋势,在如今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下,文化领域里的音乐交流更是让二者间的交流活动更为频繁,在保持本民族打击乐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在交融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共同进步繁荣。
参考文献:
[1]徐.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同一性、相异性与相融性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