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变化所导致的,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疾病最为常见,临床多表现出颈肩疼痛、麻木等症状,伴随着颈后压痛感[1]。本文分析了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男女比例21∶24,年龄43~68岁,平均(52.41±1.03)岁,病程1~2年,平均(1.05±0.22)年;研究组55例患者,男女比例23∶32,年龄44~68岁,平均(52.53±1.04)岁,病程1~2.5年,平均(1.10±0.14)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每日监督患者服药,对其麻痛部位予以按摩、热敷,叮嘱患者多做颈椎相关康复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研究组:①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姿势与习惯,提醒其对颈肩部予以保暖,在康复指导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还需调整睡姿,枕头的高度需保持在头部以下,与拳头高度相等位置,以10~15 cm为最佳,行仰卧位,避免长时间的弯腰、低头等动作。②中医护理:护士应每日对患者进行中药熏蒸,使用羌独活、透骨草、红花、赤芍等作为主要药材,40 min/次。同时对患者颈部予以保暖,随天气转变增减衣物,多食祛风胜湿通络之品,忌生冷,鼓励其多饮水,忌辛热、肥腻。多食用蔬菜、水果。③针刺护理:采用经穴治疗仪对天柱、风池、内外关等穴位进行针灸,与艾灸相配合,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推拿,使其肌肉放松。④生活干预:要求患者每日做1 h有氧运动,如体操训练等。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住院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8 w后进行效果评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检查无阳性体征;有效:症状减轻,但对工作有一定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住院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8.24±3.29)、住院费用(0.35±0.12)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2.72%显著高于对照组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因为单侧或双侧脊椎神经根受外界刺激及压迫所致,常出现反射[3]。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住院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分析可能由于中医护理的恰当使用,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风寒湿冷型病症,护理时应以祛风散寒等方法为主,起到除湿的作用。护士每日对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所使用的羌独活、透骨草、红花、赤芍等主要药材,均为去淤活络的良药,对风寒湿冷型病症具积极作用[4-5]。同时还对患者颈部予以保暖等措施,叮嘱其随天气转变增减衣物,多食祛风胜湿通络之品,忌生冷,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减少住院费用[6]。

此外,通过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2.72%显著高于对照组55.56%,表明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影响显著。可通过调整睡姿和枕头的高度,有效避免颈椎的再次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加之针刺护理的使用,对天柱、风池、内外关等穴位得针灸与艾灸,可最大限度的将患者肌肉予以放松,提高护理效果[7-8]。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利于改善住院相关指标,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储兰芳.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522-3524.

[2]黄飞燕.康复护理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107.

[3]徐宗琼.神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康复护理配合[J].吉林医学,2014,35(9):2011.

[4]张旭兰.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52-153.

[5]王思茹,刘雪庆,赵建深,等.中药熏蒸配合颈椎9步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1-1533.

[6]林雪霞,杨益,李巧菊.中药药熨配合颈椎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护理的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5):82-83.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2

[关键词] 康复期;颈椎病;舒适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38-02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功能锻炼,这样可以让脊髓功能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颈椎病的常见临床反应为恶心、手臂麻木、多汗、头痛、头昏、颈肩背痛、运动反射障碍、交感神经刺激、颈项僵硬等。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是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的颈椎病患者有着很好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在对其进行舒适护理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3~69岁,住院时间9~47 d。其中,3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14例患者进行了非手术治疗;41例患者部分感觉运动功能减退,9例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全部丧失。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21~67岁,住院时间10~46 d;其中, 3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12例患者进行了非手术治疗;39例患者部分运动感觉功能减退,11例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全部丧失。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舒适护理 患者在进入康复期以后,最关心的就是前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前期治疗效果很好,祝贺患者即将康复,从而减轻患者担心、忧虑心理。在对特殊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除了要为患者介绍前期的治疗情况,还要和患者的主管医生进行沟通,避免因为告知情况不一致而引起患者误会[1-3]。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引导患者讲出自己的感受,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在康复期,患者家属的爱护、关心、关爱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限制看望的时间、人数,以免影响到患者康复、休息,同时也要将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的家属。

1.2.2 生理舒适护理 颈椎病患者有着自身特殊性,因此在搬运患者的时候要正确地保持患者颈部位置,而且搬运动作要保证一致,要让患者颈部处于中立位,让患者取平卧,要垫棉垫、去枕,使用砂袋固定,每6小时为患者翻1次身,在翻身过程中不要过度扭曲患者躯体,要为患者调整成舒适。对患者也要加强进行日常护理,比如指甲、头发、口腔护理等,要让患者有舒适感,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让患者能够更好地休息,在夜间护理的时候操作要轻、说话要轻、走路要轻[4-6]。

1.2.3 病情监测舒适护理 在进行病情监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引流需要,为患者调整舒适,避免扭曲、牵拉,从而避免刺激伤口。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避免喉头水肿,指导患者有效咳痰。观察患者运动情况、四肢感觉,同时也要预防并发症,如对皮损、压疮、感染的护理、治疗、预防[7]。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好转:患者症状有明显的好转,疼痛有明显的减轻。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是有所加重。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以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0%(41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0%(49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不管颈椎病患者进行的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尽早地开展康复治疗,其适合各种类型的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治疗后的社会活动、职业训练、家庭生活训练等安排。颈椎病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候,多数要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但是有些患者的家属对功能锻炼认识不够,认为要让患者绝对地卧床休息,不让患者进行任何的功能锻炼,这就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所以有计划、系统、有针对、有目的的功能锻炼是很重要的。在康复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比如说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从而增加肺通气功能[8]。在为患者选择颈托的时候,要选择稳定性好的颈托,因为良好的颈托能够减轻患者压力,从而让患者尽快康复。在手术以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足趾、手指、踝关节、腕部活动训练,在手术1 d以后可以进行屈髋、抬高肢体、屈膝、抬臀等运动,但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运动类型,每次不能超过30 min,每天进行3~4次。在牵引时嘱咐患者不要看书、打喷嚏、交谈、咳嗽,从而避免拉伤机头,在牵引头部的时候不要旋转,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心慌、头昏等症状,如果有要立即停止牵引。总之,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很好,能够让患者身心处在最佳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康复信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广华,王伟红.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C]//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G]. 2008,17(5):260-265.

[2] 李晓兰,张亚美. 李晓峰. 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功能状态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9,11(6):187-193.

[3] 慧,董洪英. 中医药外治法康复治疗颈椎病的应用研究概况[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G],2009,8(15):201-206.

[4] 李茹,徐瑞瑞,施云清,等. 理干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0,4(8):154-156.

[5] 刘辉,田淑玲. 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7(19):174-176.

[6] 覃杏香. 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牵引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 西南军医,2010,12(6):151-156.

[7] 季鸿燕. 舒适护理在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牵引术后的应用[J]. 甘肃中医,2010,6(7):84-86.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3

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被选入研究的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Frankle分级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论:对下颈椎损伤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9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38-01

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交通意外、工业以及建筑业事故也随之增多,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复杂颈部创伤疾病也逐渐增多。严重的下颈椎损伤是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一般是由高能量的暴力造成颈椎椎体的破碎,从而椎间盘突出,损伤脊髓后产生神经症状,通常患者的伤势较严重,病情比较复杂,伤残率高。下段颈椎 [1]是指第三颈椎以下的脊椎骨折脱位,其结构以及排列的特点,使得下段颈椎容易发生损伤,但是下颈损伤又常常伴有脊柱以及神经的损伤,因此,康复护理对于颈椎损伤患者的康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下颈椎损伤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下颈椎损伤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的为21岁,年龄最大的为62岁,平均年龄为32.6岁。导致下颈椎损伤的原因为:建筑事故的有29例,车祸的有26例,重物打击的有5例。屈曲损伤的有39例,过伸损伤的有11例,旋转损伤的有4例,垂直损伤的有6例。按照脊髓损伤后的Frankle分级,A级有13例,B级有22例,C级有19例,D级有16例。

1.2 研究方法。对选入研究的患者的实施康复护理,其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的安置与护理、切口引流管护理、髂骨取骨区的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等。观察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

2 结果

被选入研究的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Frankle分级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手术后的住院期间没有发生褥疮,有7例患者发生轻度肺炎,后使用敏感抗生素以及吸痰后得到了控制。手术后气管切开9例,其中8例患者顺利堵管拔管。另外两例患者呼吸道分泌较多,经气管内滴入阿托品后分泌物减少,两周后顺利拔管。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被选入研究的患者均为下颈椎损伤的患者,病情比较急,伤势比较重。加之患者多数是由于意外瞬间遭受了巨大的损伤,失去了感觉以及运动功能,造成其强烈的心理应激。患者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未来的预后,但是又由于对颈椎手术的不了解,存在一定的恐惧情绪,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躁心理。医护人员就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述下颈椎损伤的相关情况,使其对该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想患者说明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更好地恢复健康。

3.2 观察生命体征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持续24-48h的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的动态变化,给予持续的流量为2-3L/min的氧气吸入,时刻观察患者的意识、皮肤黏膜色泽以及有无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现象,例如面色的改变、打哈欠、烦躁、头晕等。每15分钟进行一次巡视,在手术后6小时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加强翻身,协助叩拍患者的胸背部,鼓励患者咳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对于无力咳出痰液的患者者,给予4000单位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以及4万单位的庆大霉素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天两次 [4]。被选入研究的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出现血容量不足的征象。

3.3 切口引流管护理。被选入研究的患者在手术后都置切口负压引流管,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如果发现有血液外渗应该及时进行更换。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数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折叠,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在颈椎手术之后负压装置给负压应当适宜,如果装置过小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过大就可能会引起脑脊液的渗漏。一般在术后当天引流液多为红色的血性液,大于100毫升属于正常情况。两至三天引流量会逐渐变少,当引流液少于30-50毫升的时候为手术后拔管的指征 [5]。如果引流液多且呈淡黄色,有可能为脑脊液漏,应该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被选入研究的患者都没有发生切口的感染,但是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之后,给予伤口处盐袋加压进行止血,定时地换药,一周后病情有所好转。

3.4 密切观察患者四肢运动情况。每天对患者的四肢运动情况进行检查,上下午各一次,检查后与前一天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检查方法为:从颈部开始触摸患者的身体,对其感知情况进行询问;触摸患者的四肢,让其进行双手双脚的活动。检查膀胱是否有感觉,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感觉以及运动的障碍,应当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治疗。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护理;体会

脊柱脊髓损伤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共8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3例,男57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8.9岁。其中腰椎骨折61例,胸椎骨折11例,颈椎骨折10例,尾椎骨折1例,脊髓损伤伴截瘫5例,住院天数5~112 d,平均34.4 d。

2 护理方法

2.1 卧位 患者住院后必须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进一步损伤,并向患者详细讲解平卧硬板床的原因和重要性,以取得合作。如为颈髓损伤者,保持头颈中立位、平直位或10°~15°略屈位,行头颅牵引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倾斜角15°[1],未行颈椎内固定术前,由于颈椎不稳定,绝对禁止头侧位,术后以平卧位、左右侧卧交替,2h/次。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腰下垫5 cm以下薄枕以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弧度,使之不过伸或过屈,防止发生畸形及进一步加重骨折移位和脊髓损伤。 2.2 翻身 翻身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翻身应遵循的原则是保持局部固定,不弯腰、不扭转,护士用手托住患者肩部、臂部,使肩部、腰部、臀部三点一条直线。翻身后注意摆正患者肢体的功能位,双足垫砂袋保持踝关节90°,预防足下垂、关节畸形,白天1~2 h翻身1次,夜晚可适当延长时间,以保证患者睡眠。减少不必要的翻身,为患者擦浴、换药、注射等尽量与翻身同时进行。

2.3 尿路管理 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早期和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反复尿路感染所致的慢性肾衰竭又是后期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脊柱损伤而致尿潴留,可采用留置导尿,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为了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应避免导管和收集管扭曲打结,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应在膀胱水平以下,随时倾倒尿袋中的积尿[2]。加强会护理,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用0.1%新洁尔灭棉球,从尿道口开始向外擦洗, 2次/d,每周更换尿管1次,并查尿常规,进行中段尿培养。

2.4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脊柱损伤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不能随意改变,骨突部的皮肤、皮下组织受压容易发生坏死,形成褥疮。一旦发生褥疮,由于支配皮肤的神经营养差,再加之发热、低蛋白症等因素,褥疮不易愈合。所以脊柱损伤患者预防应在首位,患者受伤后,骨突部用棉垫保护,也可用气垫床,每2 h翻身拍背,并用酒精按摩1次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任何褶皱都将增加局部压力,每日早晚护理时用温水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

2.5 呼吸道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因为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颈髓损伤患者,因呼吸肌全部麻痹,造成的肺泡低通气、咳嗽反射障碍,分泌物在肺内沉积引起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利用各种方法促进痰液排出,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有效方法。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协助并鼓励患者咳嗽、咯痰,每2 h或有痰时轻叩患者背部,以利分泌物排除,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各1支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可稀释痰液排除。

2.6 消化道功能紊乱护理 脊髓损伤后,躯体内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患者常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或减弱,应进禁食3~5 d,必要时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或低压灌肠。多食富含纤维类的水果、蔬菜,多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3 d以上未排便者,应给予开塞露,必要时用肥皂水灌肠,大便失禁时可清洁灌肠,连续灌肠1~2次使大便一次排净。

2.7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损伤重,不能随意翻身,产生悲观情绪。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如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活动,满足其心理需要,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向患者说明病情及最好转归,认真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意义和效果,使患者树立康复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3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需卧床,故早期康复护理是必要的。脊髓损伤后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适宜的可积极预防皮肤的褥疮发生,防止由痉挛性瘫痪引起关节挛缩畸形;适度的被动活动可有效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肌腱挛缩和关节僵硬[3]。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心理指导也非常重要,脊髓损伤患者的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之间,损伤使他们致残对其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通过适合的心理指导,可使患者战胜疾病,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功能训练,大大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为尽快进入下一步康复治疗,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胡志英.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护理.黑龙江护理杂志,2004,4(12):42.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慢性软组织; 疼痛评估; 康复护理; 体会

doi:10.14033/ki.cfmr.2017.7.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73-03

慢性组织损伤是临床多发病,常见部位有四肢、腰背部、颈部、肩部等,如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变等[1]。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损伤,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经济花费较大,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等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慢性软组织损伤进行合理疼痛评估及康复护理有助于病变的恢复[2]。为了进一步探究总结临床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体会,本文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16例,其中男109例,女107例,年龄28~75岁,平均(46.85±11.56)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5.6±3.4)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2)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史的患者;(2)排除具有重心、脑、肺、肝、肾等严重原发病的患者;(3)排除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与常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并予以针对性解决。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主要有以下方面:(1)心理护理。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长时间不愈或反复发作,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情绪,影响治疗的配合度和临床疗效[3]。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就对患者详细讲解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及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等,讲解好的心理状态及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2)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看电视、读书、聊天、听音乐等,也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状态,放松心情,调整呼吸等缓解疼痛。指导患者正确应用止痛药,按医嘱服用,不宜自行加减应用。(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适时更换,避免长时间对局部压迫,适当运动,对不同慢性软组织损伤给予不同的活动指导,增加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肉废而不用,出现萎缩,但运动量不易过大,避免造成新的损伤[4]。生活中戒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个人卫生等,加快病情的恢复。(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病情变化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5)治疗后护理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讲解清楚相关的生活、运动、工作的注意事项,并定时回访,了解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评估:对所有的研究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2、4、6、8周等时间点应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疼痛程度用数字0~10表示,每个数字都表示着不同的疼痛度,数值越高,表示疼痛的越厉害,0表示不痛,≤3表示轻度疼痛,4~7表示重度疼痛,数字10表示疼痛最剧烈[5]。疗效评估:患者在护理后疗效评价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种情况,无效是指患者的疼痛缓解不明显,仍>7分;有效是指患者的疼痛有所缓解,但仍在4~7分;显效是指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3分[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及护理后2、4周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8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

在接受康复护理后8周,对患者康复护理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通常是由急性软组织损伤或慢性劳损迁延不愈发展而致,由于局部组织的渗出、充血、黏连、肥厚等,导致受损部位出现细胞变性、代谢障碍、挛缩、钙化等变化,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皮下常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7]。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损伤,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经济花费较大,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工程的细致分化,流水线模式的应用,慢性软组织损伤与劳动强度高、重复、长期性的特点相关性较大,长期高强度的重复某一工作姿势,使某一部位负担较重,而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8]。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常见部位有四肢、腰背部、颈部、肩部等,如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变等。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导致慢性疼痛的常见病因,对该疾病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完善的康复护理,对该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显示,在护理后6、8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康小可,李慧清.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J].新疆中医药,2015,33(2):39-40.

[2]谢贻丽,邹学敏,罗平,等.不同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痛证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23):2876-2878.

[3]徐城,刘丹彦.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疗效及远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48-1252.

[4]徐城,刘丹彦.低强度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7):815-818.

[5] O'Hagan F T,Coutu M F,Baril R,et al.A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The role of injury representations in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3,35(18):1552-1563.

[6]侯m香,宋艳君.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364-365.

[7] Pietil? H E,Fahlstr?m M,Nordstr?m A.The effe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m assessment and a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2(1):77-83.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48-03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虽说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年来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从而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临实表明,由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特殊性,比如高致残率、护理困难、病况复杂等,无不给患者的预后康复带来极大的阻碍。鉴于此,我院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进行预后恢复指导,旨在为此症的治疗提高些许的参考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例资料中,抽样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的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且排除了部分不适合进行研究的特例),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3~69岁,平均(50.3±9.6)岁。而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1岁,平均(50.1±9.9)岁。两组患者的其他资料,如治疗方法、症状程度、病情进展以及文化差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以后,根据患者个人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比如脑出血患者予以脱水、神经营养治疗等;脑梗死患者予以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治疗等。治疗过程中,再给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辅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具体过程为:(1)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的心理状况,再对症进行疏导;(2)肢体康复护理:被动康复锻炼(由护理工作人员或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科学的按摩和一定程度的肢体活

动,如肩手抬举及关节活动等),主动康复锻炼(当患者有一定的自主活动的能力时,由我院专业医师或护士帮助和鼓励患者自己进行简单的一些肢体活动,如举手、伸腿等,并且还要注意纠正其错误);(3)对症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科学选取的,若患者感觉肩部疼痛难耐可进行适当的药物注射,还可据情况予以适当的向心性缠绕手指或手臂,若有条件还可给予患者进行冰疗或超短波治疗;(4)日常康复护理:一定时间后,可鼓励并指导患者自己完成日常的活动,如进食、刷牙、梳头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判断指标

1.3.1 上肢功能判定 采用Fugl-Meyer量表[1-2]来判定患者上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及运动能力,评分与康复状态成正比。再采用VAS量表来评定患者上肢的疼痛及水肿程度,评分与康复状态成反比。

1.3.2 护理满意率 由我院自制调查对本次综合康复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患者不便,可由家属),满意率主要是针对护理质量、医护态度、专业操作、健康教育、及治疗效果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百分比判定:非常满意(100~80分)、满意(80~60分)、不满意(60~40分)、非常不满意(低于4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t和x2检验进行统计,P

2 结果

2.1 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情况分析

2.2 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率分析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RSD)又名反射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其可能是原发的,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目前,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认为无论此病病因为何,均影响自律交感神经,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潜在的其他因素包括伴发关节退行性变、肩关节微小损伤、长期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从而造成血管神经反射异常。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有:脑卒中、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病症等。而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引起,肩手综合征是患者脑卒中后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并且肩手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3-4]。而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原因多与脏腑虚损有关[5-6]。脑卒中病症实质其实是人体大脑的血症,导致癖阻清窍、生火化风、脑元损耗致使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功能受损、行动不便,其多与中老年人群积劳成疾、机能衰退等以至止气不足有关[7-9]。然而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康复护理,其护理治疗的原则是缓解患者水肿及疼痛程度,尽可能提高患者手、肩、腕等部位的活动度及功能。

本文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实施综合康复护理[10-1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人员要详细的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好处,最好是能够通过一些比较成功康复的案例来为患者建立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自行配合进行康复锻炼;(2)肢体康复护理,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训练通常分为被动及主动康复锻炼两种[13-14];(3)对症护理,其实质就是根据不同患者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特殊的个体化护理服务,从而最大化的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4)日常康复护理:此阶段基本上可以算患者的后期生活护理,为患者的预后康复奠定基础。由表1可知,经过相关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康复情况,如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运动能力、腕手关节运动能力、疼痛及水肿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患者的疗效,更好地改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晓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影响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24-2126.

[2] 郑真,陈爱,吴慧,等.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297-299.

[3] 罗永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14-1916.

[4] 耿昌.中医药综合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5] 王雪梅,宋粉玲.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51-2952.

[6] 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41-42.

[7] 杨亚娟,周立,赵金娣,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护理杂志,2003,20(9):13-14.

[8] 王增凤,刘玲,欧阳泽亮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1-32.

[9] 余晗,朱文宗,吴义方,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72-73,149.

[10] 范春艳,耿韫.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51-52.

[11] 罗彩花,贺青涛,王慧,等.药熨结合康复训练护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23(7):21-23.

[12] 吴文平.脑卒中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57,159.

[13] 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等.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6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