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1
关键词:长输管线水锤调流设计优化监测
Abstrac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cases, for the water hammer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long-distance water supply pipeline,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water hammer, providing favor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ame kind of project.
Key words: long-distance pipeline; water hammer; flow adjusting; design optimization;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P641.75
1、前言
随着近几年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长途供水管线应运而生。在西北等山区丘陵地区的长距离重力式供水系统比较普遍,并积累了一定的实际运行经验,但随着全国范围类似工程项目的集中性、大规模的上马,表现出许多共性问题。许多输水项目投入运行后,运行工况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常出现许多爆管事件,给当地用户和供水企业均造成经济上和管理上的困扰。
尽管在供水系统管理中,我们形成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但仍不断地出现山区丘陵地区长距离重力式供水系统问题,这说明将此类理论与实践完全地优化成熟还需要许多的技术总结。这些项目具体工程特点又各有差异,相应的技术总结仍显苍白,远不具备指导性。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更多的工程实例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有效地指导供水系统项目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的目的。
本文旨在结合实际工程运行情况,通过初步分析供水管线安全运行的各类影响因素,提出针对管线不安全事故的重点预防及控制措施,为今后的类似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
2、某西北地区输水管线概况及存在问题
某西北地区输水管线主要为工业生产用水管线,工程等级为二级,配水能力为1000m3/h,年供水量为600万立方。该工程按地势环境复杂。全段长度为6.8公里,其中上段管线从净水厂至下段交接地点长度约8公里,设计压力1.0Mmpa,上段总高差约81米,最大差约93米,主要采用DN600球墨铸铁管;下段管线从交接地点到用水户,设计压力1.6Mmpa,下段相对净水厂清水池最大高差约150米,管线末端相对清水池高差约为130米,管线主要采用DN600*10螺旋缝焊接钢管。
其无限制流状况下的理论工况为:
该工程建成运行初期,曾出现多次不同程度的爆管现象,主要表现为多次弯道、坡道变化处排气、阀门、管件等爆管或减压阀前管线压力突增波及上游管线安全。针对该现象也曾组织专家及设备厂家进行过实地的调研,最终解决了爆管问题,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输水管道常见的事故是爆管,引起爆管的原因主要有:温度应力、管材质量、施工质量、地质构造和水锤等。而造成该工程故障频发的两个主要原因为:①工程设计存在缺陷,在原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在非稳定流状态下管线产生的沿程最大压力及其波动所产生的水锤影响,水锤是造成本工程频发故障的主要原因;②本工程减压阀是在静压状态可调的,而非在动态,所以在动态下调整可能产生阀前水锤,几次故障原因之一为减压阀突然关闭或调压失灵产生。
3、水锤产生成因
水锤的产生是因压力管道中流速剧烈变化,从而在管路中产生一系列急骤的压力交替变化的水力撞击现象称为水锤现象。此时液体显示出它的惯性和可压缩性。需要指明的是因流速的变化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其传递形式是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的。
机械波的特点:机械波的传递是需要质点作为媒介的。各质点仅在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在波动传播方向流动或继续前进。即波动是运动状态的传播过程而不是运动质点的流动。
水锤的约克夫斯基公式:∆H=∆V*C/g
其中:∆H表示压力升高。
∆V表示水流速度的变化率。
C表示水锤波的波速。
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上述公式基本上解释了水锤,即压力波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种,水流速度的突然变化以及水锤波的波速。
水流速度的突然变化,即是产生水锤的根本原因。只要水的流速发生变化,系统压力必然发生变化。
水锤的大小与水锤波的波速成正比。即水锤波速愈大,在同样水流速度变化的工况下,水锤就愈大,即压力变化也愈大。水锤波在系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理论的情况下,机械波(此时即压力波)在水中传递的速度为1450m/s。在实际当中,该波速要小于理论值,它与管道的弹性有关系,管道弹性越强波速则越小。在钢管中一般为800~1200m/s,在砼管中一般为600~800m/s,在塑料管中则为250~500m/s。管径越大,波速则越慢。管壁越厚,刚性越强,波速就越快,反之则波速越慢。根据上述的理论公式,我们可以简洁地得到如下的结论:
减缓水在系统中的流速变化,降低机械波的传递速度,系统中因事故工况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就会减弱,水锤就可以得到控制。其控制目标主要为:尽量让压力降低,使系统在较低的压力下工作;系统流量不超过设计流量。
系统中出水口流量变化情况、排气设施是否完备、阀门关闭速度、各类压力波预止阀等防护手段是否合理都将导致水锤的产生。
4、输水项目针对水锤方面的设计和运行环节存在问题
在实际工程当中,无论水泵流还是重力流,常常在设计和运行环节存在问题。未对水锤进行有效的防范。
(1)设计环节
相对于水泵长输供水,重力流供水相对传统,小规模工程较为普遍,主观上似有简易的错觉。因此在初期的工程当中,明显地感觉到“功课不足”。主要表现为:设计过程中对设计基础资料掌握不够,仅对单一设计流量下的工况进行了分析,缺乏对用户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水量变化的充分验算,为出现离奇突发爆管事件埋下了伏笔。
加之许多设计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对国内外各类安全阀和消能设施、经济流速等的选用缺乏系统深入的实践,理论理解教条单。受时间、投资与地形的限制,在设计当中习惯于水泵输水计算(阻力为主导因素,决定扬程),设计人员往往并不熟练掌握重力流水力计算(水头为主导因素,决定阻力与流量),在下坡段局部突起部分,可能会出现半管流、虹吸等不利工况,而在设计阶段并未被发现,使得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出现流量变化的随机性。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2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对策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指城市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城市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需求的日益提高,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各方共同寻找解决策略。
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国家的生产建设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城市交通问题严重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维持发展的必须条件,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经济范围的扩大、居民出行距离的延长,交通拥堵、承载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成为城市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长久以来,我国的发展所采取的是轻长期效益,重短期利益的发展模式,这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目前,城市政府通常很重视道路、供水、供电等具有短期效益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而不重视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直接导致生态环境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造成城市生态破坏,威胁居民生活。
1.3管理机制与运营机制不健全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作用及效率发挥的大小。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的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垄断经营及政府所有,这不仅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效率低、服务差,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因此无法满足城市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
2.1政府角色定位混乱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通常具有三重身份:生产者、社会管理者及市场监管者。政府通常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投资者,同时还担任经营管理者,这种多重角色造成城市基建管理的混乱、建设与管理脱节、资产浪费流失严重等现象。另外,政府通常会对企业干预很多,这严重阻碍了投资主体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的形成,从而影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2.2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管理机构是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我国的管理机构设置非常狭窄,缺乏全局性及综合性,例如,有关联性的行业通常被分割在互不相同的管理机构中,而管制权大多由产业管理机构及其他综合执法部门共同享用,这既加大了机构的执法成本,还扰乱了管制秩序。
2.3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固定资金的支持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国家预算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城市维护建设税及公用事业附加、市政公用事业经营性投入及外资、集资等方式。其中,唯一规范且固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项资金,而且由于税基不合理、税率低等原因,导致它的收入增长难以赶上社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的步伐。
2.4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极为普遍,没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国有资产管理还不完善、国有资本产权所有者未到位的现实情况下,国有资产浪费及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多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采用垄断或补贴价格,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从而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此外,这也容易导致效率低下、机构庞大等现象出现。
3解决策略
3.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执行者与管理者。首先,要增强城市基础设施行业的市场意识,明确政府应当承担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点,明确政企分工、科学监管的内涵,明确政府应是社会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生产者;其次,进一步明确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的有效竞争比例,在保持原有国有经济体制的前提下,适时引入民营化体系,真正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再次,政府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好协调、决策及指导等工作,真正做到政企分工、政事分开。
3.2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离,这也是政府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有效前提之一。在政企分离的体制下,企业才能够以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企业经营与管理,找到适合自己的营运机制;政府则可以转变为经营性及竞争性主体的组织者,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要改革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内部机制,让企业建立市场化的营运机制,并严格依据商业原则进行管理与经营,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3.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管理体系
首先,要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的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立法工作,令每项基础设施建设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实行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其适应的市场秩序及法律环境。其次,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及职责,根据当地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制定适合自身的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体系,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工作,制定合理的考核与指标体系,避免不作为行为。最后,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统一管理与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解决期间出现的问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4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
首先,要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合理利用债券融资,不断推进对预算法的修改工作,明确城市政府市政债券的法律作用及地位;大力发挥可转换型债券及企业债券的融资作用,不断扩大融资总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股票融资的作用。然后,要不断拓展民间的融资渠道,制定合理的竞争机制与策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并通过BOO、契约管理等方式直接参与。最后,引进资本,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等非常有限,基础设施产业自身的积累机制也非常缺乏,因此,应该加强与先进国家的合作,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
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国家的多项生产建设与人们的生活,不仅需要政府的正确指导,也需要企业的密切配合,要切实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雷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山西建筑[J].2011(1)[2]张振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经济师[J].2001(3)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3
关键词:路灯建设;管理;问题
Abstract: The basic purpose of the municipal work is to create a graceful and civilized city life environment for people. The street lamp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ts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need to rethink and positio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reet lamp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the street lamp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 J9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路灯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方面
1. 缺乏路灯设施的专项统一规划。
当前路灯设施是作为道路的附属设施进行建设的,没有专项规划。在建设时,往往由建设单位随同道路建设一路一定灯型,分年度实施的道路随灯具的发展和更新,灯型确定也不尽相同。专项规划的缺失还造成路灯设施随同道路的拓宽改造重复建设,严重浪费建设资金。
2. 建设市场混乱
路灯设施一直作为道路工程的配套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绝大部分建设项目的路灯配套建设都由项目总包单位自行组织设备采购及施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资质管理分类中没有路灯专项设计与施工企业资质标准。因此,存在着路灯设施建设市场的混乱,施工企业缺乏相应资质,普遍存在施工质量差、遗留隐患多等现象;另外,缺少专业部门的衔接,造成纳入专业部门管理困难。
(二)管理方面
由于各种产权的设施分头管理,缺少统一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路灯设施被盗窃、损毁现象严重,许多设施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社会反响强烈。
1.当前路灯设施多头管理的现状,造成百姓反映问题难、解决问题难。
2.设施的管理上存在空白区。
许多项目建成后未移交专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又缺乏力量进行管理,造成部分设施的损毁及不能正常运行;还有一些企业产小区路灯配套设施,因企业的消亡而年久失修,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3.设施的多头管理现状不利于政府部门监管。
不论从城市环境的发展角度,还是从改善人民生活的角度,政府部门都在尽心竭力地思考提高设施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延伸监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但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分布及权属现状,给政府的监管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4.设施管理不到位,给社会带来不安全、不和谐因素。
在经济发展新的上升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设施的增长幅度大、速度快。基于各种原因的设施管理不到位,都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
二、城市路灯建设与管理的解决措施
1. 理顺管理体制。
要把城市路灯管理摆上重要位置,集中精力理顺城市路灯管理体制,形成由市政路灯管理处牵头,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路灯管理系统。建议设立城市路灯管理委员会,建立城市路灯管理综合协调机制,促使城市路灯管理各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确保协调有序,形成管理合力。这样一来,在城市路灯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把城市路灯管理变过去由多家部门“独唱”为“一家领唱、大家合唱”,共同担负起城市路灯管理的责任和任务,切实提高管理成效。
2. 加强立法,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为路灯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技术保障。
一是实行定区域、定标准、定责任的“三定”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巡检检修记录和工作台帐,及时受理城建服务热线派单,对反应的路灯不亮问题,做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市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是建立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联动机制,对偷盗电缆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三是在加强治安管理的同时,还应积极从改变施工方式入手,对易盗电缆采用水泥固封的方式,从源头加强防范。
3. 制定并严格执行路灯设施统一规划,指导路灯设施建设与更新改造。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要进一步完善路灯建设管理工作规划配套,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聘请高资质规划单位,科学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编制。为实施城市照明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提供指导和依据。
4. 探讨城市建设新理念,倡导城市管理简单化,营造城市基础设施整体景观,便于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对于城市道路上的照明设施不应过分强调外观效果,应以简洁、统一为建设原则,突出其夜间照明功能。除风情区、大型广场、商业区等特殊区域外,尽可能推行设施简单化、统一化理念,使全市路灯设施具有整体性、一致性。
5. 推进路灯设施养护管理市场化进程,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设施养护管理水平。
一是建议按照管、建、养分离的原则,将城市照明设施养护、维修作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建议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采取“试点”的方式将城市某一区域照明设施维修养护工作推向市场。
二是加强运行维护成本控制。路灯灯泡、电器配件是路灯维修过程中常见的易损易耗品,日常消耗量大,为加强管理,降低维修经费,建议对路灯维修材料实行以旧换新制度,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使经费开支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4
关键词:城市建设;现状;对策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区环境得到政府与居民的重视,因此市政公用设施建筑质量也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市政府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美化城市建设环境,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把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作为管理目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运用其管理理念,完善其设施管理。
1 建设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公用设施的建筑质量控制,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为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建设与发展水平、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1.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完善了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场地建设,对于垃圾分类管理、按需处理,同时,开展医疗废弃物垃圾处理工作,防止医疗废弃物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污染或引来人员疾病。对于建筑垃圾、餐饮垃圾也进行规范管理,合理处理不同类型垃圾,解决了基本的环境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我市政府对于城市居民反应的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环境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市区内禁鸣高音喇叭、限制建筑施工时间、白天对于重型建筑车辆禁止通行等。为了节约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对于自来水取水口进行严格管理与保护,防止污染,对于影响水源的施工项目或餐饮经营活动要进行限制,避免其违规排放给赣江水资源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对于水源附近原有的工业企业,实行迁出或截污的政策,以保证水质,为居民生活提供安全饮用水,以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1.2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对于吉安市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建设是一项必要的也十分重要的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与政府的重视。我市政府对城市道路进行综合改造,对于人行道,采用青石板铺设,同时增设了文化板与专用盲道板,既方便了盲人行走,也为市民的行走提供了文化宣传内容;对于各道路工程路面均采用玄武岩和改性沥青材料,使得路面的性能更好,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对于各主要路段增加了交通监控设施,为交通监控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对于一些路段改造时,必要处建立了地下通道,方便了交通运输。总之,我市的各项道路施工措施的开展,解决了城市主干道路基础软化、路面破损、年年开挖、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为城市的建设与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1.3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丰富城市综合功能
我市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建设。中心城区突出拓展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发展壮大开发区三大重点,使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4 以绿化亮化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我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城市园林绿化迈上新水平,“森林城市”创建成功开启。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6%,稳居全省前列,全市到处青山绿水,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建设资金不足,需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
我市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单一,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财政收入限制使得资金投入不足,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资金的投入很难满足实际建设需要,致使城市建设工程难以开展,尤其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政府的资金投入没有办法满足使用需求,致使配套设施不全,规划得不到实施,绿化无从谈起。
2.2 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市的公用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对于城市居民反应的影响生活的质量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不能系统的安排,总是就事论事,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持,使得管理出现混乱状态。如,当城市灯具有损坏时,不能及时维修;当路面有破损时,不能很好的规划、修复,使得交通受阻,经常出现堵塞;对于城市街道的亮灯时间不能按季节更替规范管理或实施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来规范,从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2.3 完善共建共管模式
因为我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都比较复杂,使得百姓对意识和其他城市相比还相差很多。很多市民还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市政设施的建设,认为市政设施和自己无关,不去关心、不去爱护。只有充分的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广大市民积极的参与到市政设施的建设中来,并从中得到受益,再发动广大市民对公用设施进行监督、管理,这样我们的市政公用设施才能得到发展和保护,国家财产才能不会受到损失。我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才能得到改善。
3 对策与思考
3.1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监管
资金是市政建设的瓶颈,在依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增加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有钱办事、多办事、办好事”,提高设施的配套水平和质量,不断推进“百姓路”、“百姓灯”等各项工程的建设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市内部分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市内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城建投入效益。要把可以投入市场流动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收费道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公交线路等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逐步推向市场,或将某个市政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向民间投资者包括上市公司有偿转让,经营性地增加收入,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市政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对城建税、城市建设管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以及国债资金等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专项用于城市维护以及道路、污水垃圾处理、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杜绝非法挪用、占有或者用作他用的现象。
3.2 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能
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变城市管理由“城建独唱”为“城建领唱、大家合唱”。一是强化部门责任管理。切实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科学划分各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的管理目标、责任、权限,同时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纳入“门前四包”责任,由各责任单位负责,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社区、居委会负责次街、背街及各自辖区道路的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分解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压力,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职责到人,具体到“具体路段谁负责、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何种程度”等,都一一定性定量,切实提升管理效果。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5
关键词:排水系统 规划 体制
中图分类号:S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62-01
排水系统埋在地下,经常被人们忽视,但当大面积、大强度的暴雨来袭时,或者污水管道堵塞冒溢时,人们就会关注到它。排水系统可谓是城市的“地下动脉”。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但现阶段由于缺乏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及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这就是新时代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重新认真思考与解决面临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确保城市排水系统顺畅运行。
1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现状
简单来说,城市排水系统是由排水户、排水管道、排水提升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组成。我国在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问题上,一直侧重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与欣欣向荣的污水处理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水管网领域的科学技术日趋落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基建设施需求。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上不能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片面孤立化,生硬地向“分流制”靠拢。另一方面,我国在市政排水系统的污染规律、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排水系统管理政策法规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再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材料、生物、模拟、信息等专业技术在排水系统的运用越来越多,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无不渗入了这些专业。但是,由于墨守成规,也由于管理体制的僵化、系统工具的陈旧,使当今排水系统规划包括已建成的排水系统并不能适应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的排水系统规划方式方法、分析设计工具相对落后,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不够,过于短浅、急功近利。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协调能力差,不能因地制宜的分析区域特征,缺乏整体意识,从而使排水系统的建设资金庞大,人力物力消耗大,效率却低下。这些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我国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排水管理部门众多,责任分工不清
当前,很多地区的排水设施分别有环保局、城管署、集团公司、工业园区、街道镇政府等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没有统一、合理的养护管理机制,管理人员之间责任不清、专业性不强,并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缺乏科学依据和合理方法,很多新问题更是无法及时解决。
2.2 排水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
现阶段,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给排水设计担任配合的角色,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发展。常常出现道路需要快速建设,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或者编制依据不足的问题。还有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同步建设,或者由于别的专业规划需要做出调整让步,这些都导致排水规划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甚至造成系统不合理,为今后排水系统不畅埋下“定时炸弹”。
2.3 排水体制生搬硬套
目前,在新城区往往推崇使用完全分流制,理想化地想通过雨水、污水管道完全分开建设,雨污水分开排放,从而对河道的污染降至最小。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初期雨水的污染、雨污水管道混接、企业民众私自乱接乱排等情况多如牛毛,使分流制形如虚设,从一定意义上讲,甚至不如合流制奏效。另外,不同区域有各自的区域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经济模式、人文习惯,这些在排水体制选择时都应该予以考虑,不能生硬地把分流制拿来就用。分流制不是万能膏药,排水体制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科学理性。
3 健全完善排水系统的建议
3.1 排水规划要科学合理
排水规划前期要进行严密认真的调查研究,规划内容要与当地条件相匹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专业诸如河道水系、交通、绿化、给水、防洪等规划的相协调。要把规划的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全面性相结合,避免孤立片面的以某个因素影响全局。另外,排水系统规划要考虑特定城市内的水源、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他诸多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局的统筹布置、管理实施。再者,排水规划的编制要有前瞻性,为以后更改或扩建留有充分余地和论证,要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城市排水系统从属于城市系统,是区域水资源的子系统,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要能够辅助区域水资源系统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2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在选择排水体制时,不要照本宣科,盲目按照分流制来设计规划,要冷静客观分析,充分分析当地条件,合理利用资源,从科学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进行规划研究。譬如当地的气候特征、降雨量、水文地质特征等。对这些要素要进行综合、长期地跟踪调研、评估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经济的排水体制。通过这样确定的体制才是最适合该地区的总而言之,一定要结合区域的综合情况,因地制宜,才能制定出匹配的排水体制。
3.3 归并梳理排水管理职能,管理专业化、精细化
对于排水管理单位繁多,管理头绪不清的问题要仔细梳理。能归并的要归并管理,不能归并的,各相关排水设施管理单位要形成统一的管理方式方法,并且上一层面相关机构有严格的监管、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尽快建立全覆盖式的在线排水管网设施信息数据库,并定期更正、更新,使排水管理专业化、精细化。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011年至2012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揭示了排水工作的重要性。排水系统建设是市政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进行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必将能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范文6
关键词:城市照明;管理;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照明指的是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包括照明城市规划区内的道路、住宅区、广场、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等范围。城市照明管理与维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制,才能满足社会的照明需求、提高照明质量。此外,城市照明的管理与维护活动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城市照明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
1.1 城市照明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路灯创造了人工的照明环境,满足了市民活动的需要,使城市的夜晚活跃起来。不但增加了人们夜晚的能见度,提高安全感,而且创造了夜晚舒适怡人的社会活动及交往空间。城市照明的塑造离不开灯光,特别是夜晚道路照明和夜景照明。
1.2 城市照明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水平
路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人民生活和市容风貌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志着城市实力和成熟的程度,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道路照明能明晰城市结构,将城市亮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勾勒出晚间城市的轮廓线,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1.3 城市照明有利于有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城市照明使城市经济活动时间增长,促进旅游与消费。例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广州上下九等商业街,都是照明为城市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典型例子。由此可知,城市照明不仅能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增添娱乐性,更能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可见,城市照明不仅能为城市的美观增加筹码,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因此,提高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能力极其重要。
2 城市照明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西省桂林市的照明设施进行调查,发现了当前桂林市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着如下三大问题,并对照明设施的正常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2.1照明管理与维护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当前还未制定关于城市照明管理与维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每个城市制定的照明管理办法互不统一,使得很多城市,例如桂林市的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开展。另外,我国的照明光源电器,包括LED等新光源的能效标准与质量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法律约束力较低使得桂林市的管理、维护办法杂乱无序。
2.2 管理与维护的机制不够完善,职责不明确
照明管理与维护的主管部门主要为各地城市隶属的市政、规划、建设、市容、电力等各个部门。然而,桂林市的各个部门管理分为直接管理与宏观管理、分级管理,各个管理部门互不统一,加上缺乏相关的明文规定与法规制度,各个部门参与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的职责过于模糊,并未有明确的职责分立。
2.3重建设轻管理
2.3.1照明设施缺少维护易损坏
当前桂林市的道路照明工程建设中的维护与管理问题较多,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尤其明显,施工单位只注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标准及建设工作,却忽视了在完工后的照明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导致很多照明设施使用寿命不长。
2.3.2 照明设施缺少维护易产生故障
只注重建设而忽视管理也使得很多照明设施因尘土污染、缺少维护而失效,加大了桂林市照明设施单位的维修等经济负担及工作负担。
2.3.3 照明设施管理难度较大
照明设施遭受人为破坏、偷盗事故较多,严重影响了照明设施的正常工作秩序。加上照明设施的基础资料不完整,加大了桂林照明管理、维护单位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难度,使得管理与维护工作难以开展,降低了整体的维护工作效率。
3 城市照明管理与维护的有效措施
桂林市政府部门对于照明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研究与分析,为了保障绿色照明工程的进展,可以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对桂林市的照明设施进行管理与维护。
3.1 制定管理与维护的相关法规
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导向,加快对照明管理与维护工作的立法,制定相关照明活动的管理与维护法规。通过建立健全的桂林市照明法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桂林市照明工程的功能作用,建立绿色的照明工程项目。桂林市照明管理与维护的法规主要包含:照明管理与维护的目的、法规、规章制度依据、适应类型、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的具体职责、照明规划、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通过制定管理与维护法规,对照明活动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规范照明的管理与维护,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统筹、规划桂林市照明,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政府的统筹功效,建立有效、全面的管理体制,使得城市照明规划管理与维护更规范、更合理。
3.2 确定管理维护人员的职责
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人员包括:照明设施的管理负责人员、照明设施的维护人员等。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如下所述:
3.2.1 确定照明管理人员的职责
(1)整理、归纳关于城市照明方面的规划设计、管理、实施以及电力部门等管理及相关部门规章、法规,严格按照法规执行;
(2)确保电力的安全运用;
(3)保证桂林市照明设施工作环境的有效性;
(4)负责制定桂林市照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计划;
(5)整理、分析、归纳桂林市照明设施的使用情况;
(6)分析、整理关于桂林市照明设施的技术资料与相关信息。
3.2.2 确定桂林市照明维护人员的职责
(1)负责实施桂林市照明设施的维护计划;
(2)负责检查及维修相关桂林市照明设施;
(3)负责分析桂林市照明设施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4)负责对桂林市照明的维护工作方案设计;
(5)负责检测桂林市照明工作中个产品技术参数;
(6)负责对桂林市照明工作环境的照明情况检查。
3.3 加强桂林市照明管理与维护工作
首先,制定桂林市照明管理与维护计划。通过对桂林市的建设与改造设置城市照明设施,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方式,按规划建设。同时坚持经济适用、保护环境、绿色照明工程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以安全法规标准、依法管理为保障,制定合理、有效的照明管理与维护计划。定期清扫和擦洗城市照明设施的表面及反射面,加强对桂林市路灯的整改,更换损坏的设备,切实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实际问题。
其次,落实桂林市照明管理与维护方案。通过实施桂林市照明建设规划与方案,根据相关法规及标准规范,将管理与维护方案的设计意图实施到照明工程建设工作中来。加强对照明建设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及照明检测效果,对验收、检测后不符合相关照明工程质量标准的照明工程实施严格控制,责令其整改,必须保证照明工程的质量。另外,对于从事照明建设工程的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要求与法规,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
再次,注重防洪防汛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安全发展主题。在生产路灯维护工作中提倡安全作业,规范操作。抓落实,抓管理,全体工作人员上下一条心,确保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另外,为确保在发生洪水等灾害时路灯设施的安全运行,应当制作紧急声报装置,根据水位及时关闭相应路段的路灯电源表位。在防洪防汛中方案中,应当认真做好防洪物资的准备工作,加强发电机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在发生洪水灾害时的发电设备能安全、顺利使用。同时,在洪水退后及时组织班组和有关人员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路灯的恢复工作,降低对桂林市民造成的困扰与危害。
最后,在桂林市照明管理与维护工作中,一方面,应当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以及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和廉政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事例素质和综合能力,完成路灯维修工作。另一方面,还应根据路灯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车辆,人力资源,提高管理和工作效能,搞好路灯政党维护与管理,确保路灯的正常运做。
3.4 完善桂林市照明管理与维护体系
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引导下,通过积极引导、规范照明市场的发展与运行,建立健全能效标准、能效标识、节能认证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城市照明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验收、安全等方面相关规定、标准,配套完善设施细则与质量保证体系,以便进行规范城市照明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另外,通过整理归纳对于桂林市照明维护与管理工作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桂林市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体系,制定本单位的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计划、主要工作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桂林市绿色照明建设工程的设计、建设、管理属于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环节,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应当坚持对照明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并重,力求将桂林市照明建设做到管理与维护相统一。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旧城改造如火如荼,城市路灯建设也走上快车道。通过制定城市照明管理与维护规划、方案,并加强对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完善我国各大城市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体系,不仅可以节省照明设施的维修费用,加长照明设施使用的寿命,而且更有助于丰富我国城市文化,美化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
参考文献:
[1] 肖辉乾.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指南[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