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传统工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传统工艺范文1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又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藏族传统工艺在藏族人民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形成和发展,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与藏族的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并成为藏族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成为带动藏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现代社会日益科技化,民间传统工艺正遭受严重的重创,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出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藏族;民间传统工艺;保护
对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已经得到重视,像政府制定相应任务保证措施顺利进行,2015年2月,文化部部长在与“两会”代表座谈《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别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非遗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的发展中心就是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民间传统工艺因其自身是倾向于文化层面,不具备全方面服务经济,因此,从中就有矛盾产生。如何进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使其符合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专属传统工艺部门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受音乐、文化、宗教和风俗等因素影响,藏族的传统手工艺是藏族文化产业和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收藏性,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并且表现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独创性。现如今分为5大主行业,其余还有30多个小行业。可见藏族民间传统工艺用途广泛,其中一些产品像唐卡、藏毯、藏香等藏族传统工艺在国外市场知名度提升,能对藏族经济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正面临尴尬的境地,就是没有很好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从而使这么多行业出产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从这个方面出发,建立归属于传统工艺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方针和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
二、通过教育机构传承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工艺技术无法传承下去,藏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充分体现着藏族地区文化的民俗风情,像藏族人民使用的切玛盒和孜卓意味深刻,造型精巧,还有挂在牧民妇女腰间的银吊牌等装饰品,都是很有文化价值的工艺品,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品如此独特,消失实在是太可惜。因此,对于如何传承和保护藏族传统工艺技艺的做法,可以通过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首先通过学校这一场所进行工艺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其次,民间传统工艺高手通常都来自平常人家,而且妇女是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通过党群部门像妇联部等来组织民间手工艺交流大会及培训活动,使相互之间借鉴经验。最后开展手工艺制造厂,增加就业人员,使民间传统工艺传承更广。
三、旅游推动工艺品市场需求
是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的推动带来大量游客,也就带来市场,增加对手工艺品的需求。而且旅游人员到旅游买回去的工艺品还能促进宣传作用,加大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要想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就是进行文化创新,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由于藏族地区文化丰富,因而上升空间仍然巨大,由于藏族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使之藏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藏族的歌舞演艺、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手工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其中民族手工业中的藏香唐卡最为显著。因此,结合各方面进行文化创新,使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赋予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藏族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的办法就是要合理解决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不能过度地开发,又不能盲目地保护,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藏族民间手工艺往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崇凯.地方经济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民间传统工艺范文2
【关键词】民间工艺;传统;现代艺术;因地制宜;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81-02
艺术进入当代,一批有思想的艺术家们着迷于传统生活、生产中的材料、工艺,着力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形态向现代艺术形态的转换。在剪纸、陶艺、木雕、染织以及各类材料中,都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出现。艺术家们立足民间,立足本土,把这类艺术现象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他们用现代艺术观念展现民间和地方的特有材料并运用其传统工艺,把材料的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1 从传统工艺向现代艺术形态的转换,原始材料和现代观念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在此类当代艺术作品中,原始材料的材质特性,是激发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初始媒介。而对原始材料特有的材质物性的发挥运用,特有的物性转换为艺术家灵性的载体,则既体现出艺术家的智慧与能力,也体现出原始材料物性的自然魅力。
依据民间工艺以材料分类,通常分为剪纸、刺绣、布玩具、面塑、泥塑、木雕、木版画、皮影、陶瓷、染织、编织等。这种材料分类法与其艺术精神内涵没有必然联系,但与艺术的造型、风格有着太多的关联。因此,它对其艺术外在的形态有着其直接的规定性。如剪纸中刀具与纸张的关系;刺绣中针线与布面的关系;面塑的柔韧可塑性及木雕的刀工木质等等关系。
无论东方西方,艺术发展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材料自身的变革,在某些情境下材料的变革甚至成为某种艺术潮流、风格演变的先声。而当代艺术家们对于民间传统材料的认识在于充分地使用材料本身,在于使每一种材料都能达到最恰当、最理想的表现。
中央美术学院号称"中国第一剪"的吕胜中教授自幼生活农村,其母即为民间剪纸能手,从小耳濡目染,使其直接从传统民间剪纸中获取灵感注入自己的剪纸作品。在他的剪纸作品中,将剪纸平面形象立体化后运用装置手段,结合某些材料如水、土、草、火、石头、材木等完成其整个创作。在他的《招魂》、《灵魂之碑》、《急救中心》等作品里,他把民间原生态中极为丰富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通过大大小小不断的重复、重叠,进行了一场极具广度、深度的剪纸革命,使我们耳目一新。
现代棕编艺术家朱光萍先生则始终以棕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在他的家乡里,那些满山遍野的棕树,以及邻里百年老字号棕铺中那些世代相传下来的棕编器物,从小就在朱光萍心中积淀为质材的艺术原动力。在他的作品制作中不仅继承了传统民间的基本编织手段,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又做了新的尝试。从原有的工匠化,实用化型制中超越出来,大胆地运用新的工艺手段,如经纬线、斜线的交错、棕片的包裹以及原材料的直接组合等。充分呈现出棕材自身所蕴含着的表现力,使材质上的原始性,粗野感更贴近自己作品的思想,使棕编从长期的实用所赋予的形式中挣脱出来,获得完全属于精神范畴的、新的棕编形式。
现代土陶艺术家何跃先生的现代陶艺,运用传统的陶艺手段,通过不同的造型和强化组合、赋予土陶艺术以丰富的想象和新的审美趣味,将原有的司空见惯的实用土陶,转化为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品飨以社会,使受众获得特别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唤起心灵的回归。
现代社会的当代艺术家中,还有很多以上类似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以上艺术家艺术作品相同的魅力。作品是否具有现代意味,主要不在材料材质本身、不在制作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找到材料、技术手段表现现代的审美观念,在于原始材料材质对于现代审美意识的完全宣泄。其魅力既来自材料材质自身,更来自艺术家全新的观念。
2 结合原始材料转换传统工艺为现代艺术可以促进农村儿童素质教育
既然艺术家们能通过现代的观念将原始材料特定材质再造发挥后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艺术,作为现代的农村儿童素质教育,原始材料传统工艺也完全可能、也完全应该进入农村甚至包括城市的儿童素质教育体系。
农村儿童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儿童,其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贫乏,无力支撑较为奢侈的有关学习材料。
原始材料如泥土、棕片、麦秆甚至树叶、茅草等原始材料在任何农村田野俯首可拾,不费一分一毛。
农村儿童对于这些身边的原始材料非常熟悉,其亲和力会使儿童们手工制作期间感觉良好。从而焕发其自然而然的原始感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农村儿童占有祖国未来的很大比重。对于他们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必须落在实实在在的措施上面。在广大农村相对贫困的今天,如果我们在他们的素质教育方面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加以行之有效的补救,我们的未来就可以较为完整的美好。
在国家日益富强的今天,拨出一定的经费致力于农村素质教育,落实在多媒体电化教学方面,结合原始材料传统工艺以及其与现代艺术的转换实例启迪农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在游戏中感知艺术、感知艺术创造,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同时,更促使儿童认知自己的创造能力。
利用原始材料材质的特点就地取材实施农村儿童的素质教育,在我市的一些学校有着实验、实践。但,一是不够普及,二是仅限于学校领导重视和教师的个人能力。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结合传统工艺、原始材料材质在现代艺术中转换的结果进行教学、教育,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现代艺术同样是属于人民的。让现代艺术为我们的社会服务,让现代艺术为我们的未来服务,是现代艺术的最大功效。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丢弃传统的文化包括传统工艺的传承,但对于我们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多的是将就现有的文明包括现代艺术的种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种植于孩子们的心田,明天、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民间传统工艺范文3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保护 民间力量 参与
[Abstract] Aimed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 positio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China is facing,the paper proposes that folk force is the greatest power and resources to propel traditional handicraft conservation.Through the successful case of Hydrangea kwangsiensis in Jingxi County,GuangX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 ,form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folk foce taking part i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and puts forward more conducive to the civilian power participate in traditional handicraft protection strategy.
[Key words]Traditional handicraft,Protect,Folk force ,Participation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传统手工艺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饱含浓郁历史传统意味的手工艺被忽视甚至被遗忘,于是越来越多的具有价值的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很多传统手工艺得到的重视多了,但在使传统手工艺能够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却愈发难以解决。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保护的传统手工艺数量非常庞大,其保护经费已经非仅靠财政补助能够解决的。长期以来,许多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几乎由政府部门全权包办,并且单纯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让公众见识到有某种传统手工艺存在,这样丝毫没有缓解传统手工艺保护资金和人力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非赢利性机构、民间组织甚至个人已经开始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而且这种公共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再创造利用的方式已经收到一定的积极成效。公共参与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方向,是社会民主的象征。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应为全社会共享,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管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迫切需要融入公共参与的理念。
一、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民间力量的现状和从事的活动
目前在我国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民间力量包括个人、民间盈利资本、民间非盈利组织和学术机构,其中最为活跃、也最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和个人,他们与政府达成协议,以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作为一种投资而得到相应的开发权或收益。虽然这种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和获利,但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民间资本的确给保护那些亟待抢救的传统手工艺带来了希望。学术机构长久以来一直是呼吁传统手工艺保护的主力军,但限于社会角色的制约,却只能停留在宣传和呼吁的层面上,很难进行实际的干预或实施。在传统手工艺保护方面,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属于国家或集体,民间力量无论从法律上还是财力上都显得落后。
目前我国民间力量从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活动主要有以下方面:宣传和呼吁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参与制定传统手工艺的技术规范和制作流程;从事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教育活动;盈利性开发和再利用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及衍生品;非盈利性利用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及衍生品等。
二、广西靖西县旧州街绣球的成功经验
绣球原本是作为壮族青年男女求爱定情的信物,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当地未婚男女已经不再通过唱山歌丢绣球的方式来选择配偶,因此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懂得做绣球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当地政府及热爱绣球的手工艺技师等民间力量的努力下,绣球这种传统手工艺在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目前旧州已经成为全国甚至全球享誉盛名的绣球之乡,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同时,旧州街的绣球作为工艺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旧州街及其附近的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闲时当地居民都会制作绣球和绣品。广西靖西县旧州街绣球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地政府在保护绣球手工艺上提供的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当地政府积极推广绣球及绣品作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在各种各样的媒体、特产展销中进行重点展销,在馈赠各地友人的当地特色礼品中作为首选。当地政府在靖西县旧州街专门建了一栋壮族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大量的绣球作品。另外,当地政府通过城乡规划定位旧州街为靖西重要的旅游地之一,对旧州街的房屋、道路、绿化及附属设施进行统一的旅游规划,投资数千万开发挖掘旧州街的旅游元素,鼓励当地居民从事有关绣球的各项活动。
二是民间力量对保护绣球手工艺的贡献。靖西县旧州街及其附近的村庄居民在以“绣球王”和“中华巧女”为首的引导下,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下到六七岁的小女孩,差不多都会制作绣球。当地居民成立了由“绣球王”为会长的靖西县刺绣技术协会,协会根据具体需要对绣球的大小、工艺和图案进行改良,并且能够根据订单的图案和大小量身定做绣球。旧州街大部分的居民都从事绣球有关的活动,家门口都会摆放绣球,游客能够随处看见绣球和当地居民正在制作绣球的情景。
三、目前我国民间力量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面临的困境
1.我国的社会慈善程度不高
我国的慈善事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没有纯民间的非盈利性组织,在慈善事业上的社会认同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民间力量对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热情。
2.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对于那些进行传统手工艺开发利用的盈利性民间资本来说,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作为投资的保障和约束。传统手工艺的开发往往需要长期投资,法规的健全可以规范开发建设,避免对传统手工艺的破坏,使得传统手工艺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可靠的投资保障;对于那些想要参与传统手工艺的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或个人来说,法规的不健全使他们无法找通过合理的渠道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开发活动,也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
3.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民间监督制度的空白
长久以来,传统手工艺多由政府全权管理,尚未开辟专门的渠道或赋予任何权力给民间团体以监督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
4.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税收政策的限制
面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的补贴、资助或免税政策。
5.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民间组织自身管理和运作状况不佳
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大多数比较困难,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认同度和尊重度较低;二是缺乏人才;三是资金有限;四是没有外部的智力资源帮助其扩大规模、提高项目开发和运作能力。
四、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机制建立的策略
通过以上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民间参与现状和背景的分析,并结合靖西县旧州街绣球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有益于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机制建立的策略。
一是完善传统技艺保护多层面责任体系,以立法的手段将传统技艺保护的责任切实分散到社会各阶层,最大可能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实践中;二是健全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机制,发动群众参与身边的传统手工艺保护,举办免费讲座等市民活动宣传传统手工艺保护的观念、政策和方法;三是建立有助于民间资金介入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经济和税收制度,鼓励建立保护基金会,实行对民间自筹资金进行传统手工艺利用开发的税收减免和贷款政策等;四是建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团体网络,协助政府开展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五是建立城市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民间监督机制,为监督传统手工艺的管理和开发提供有效便捷的渠道;六是建立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市场机制,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社会文化性和积极外部效应,形成相应的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市场,吸引盈利性资本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整合开发等项目的投入,同时实行严格的开放控制,以避免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尽管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但现在我国公众对传统手工艺保护的认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对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的认同与理解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将投入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它们的操作模式也会更加规范。同时,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在承受着艰难的历练,全社会的捐赠意识和自主行为能力都需要提高,对于从事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民间组织,如何找到更适合这一领域特色的工作方法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民间传统工艺范文4
灯笼,叉名花灯、彩灯等,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灯笼主要用于照明,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照明工具之一。灯笼造型之丰富,花纹之精美,做工之细致,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河南开封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是一座七朝古都,其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国内。北宋时期,汴梁开封的元宵节灯会就名扬天下,汴梁花灯以其手工制作精美而流传至今。手工制作的传统花灯是汴梁花灯的一大特色。“汴梁灯笼张”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当前,传统的汴梁花灯艺术正在被青年一代渐渐忽视,如何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花灯文化回归现实?这是现在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分三个部分,运用文献、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从汴梁花灯的发展历史、工艺美学及其制作、保护与传承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希望大家对传统手工艺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共同保护我们共有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
手工艺品 花灯 汴梁
中图分类号:F7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96-02
一 汴梁花灯的发展历史
花灯自从出现之日起,就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中独具代表性的一种流传至今,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质。从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花灯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符号。宋朝至今,开封就是一座休闲娱乐的城市,归根原因与皇家的提倡密切相关。像我们熟悉的上元灯会,就被称作古代的狂欢节。张灯祭神,开始于西汉,在北宋达到鼎盛时期。因此,上元节观灯,就成为当时的人民庆祝的节日。自那时起,就出现了一大批制灯的民间作坊并逐步得到发展,直到今天在休闲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汴梁花灯闻名中外,“汴梁灯笼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汴梁灯笼张”世居开封,前后历经七代相传,共有200余年历史,是著名的花灯世家。因其制灯作坊名为“敬文斋”,故又称“敬文斋灯笼张”。
清代晚期,开封出现了一家以制作宣纸花灯及宋式木版画灯为主的“灯笼张”,制作之精美,让人们赞叹不已。张太全,汴梁灯笼张的创始人。他对宋代花灯有自己的想法,并善于制作花灯,画、刻、印、扎糊彩绘样样精通,在传统花灯的制作上进行创新,很快声名远扬。他制作花灯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制作形式的丰富,还在于花灯制作内容的创新。在画面设计方面,他擅长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戏曲中选择题材,整个画面设计得活泼生动,活灵活现。“汴梁灯笼张”的第二代传人张艺广在张太全的基础上认真钻研,他精通花灯纹样的雕刻。他运用走马灯原理,制作出了风靡一时的鲤鱼跃龙门花灯,随着不断旋转所产生的影子,从而产生龙出鱼进的视觉感受,鲤鱼跃门灯之所以成为当时花灯中的佼佼者,还在于灯体下方的纹样雕刻,水纹纹样的木板雕刻又使花灯具有皮影戏的艺术气息。张精业是其第三代传人,在前两代传人的基础上,张精业设计的花灯增加了技术含量,在选材方面,以休闲游乐题材为主,其滚地灯,能沿地滚动,迎风转动,灿若流星。但灯内蜡烛并不会因为转动速度快而出现倾斜的现象,在重力作用下,彩灯的发光效果并无任何影响。第四代传人张弘,以善于宣纸竹篾彩灯制作而闻名。清光绪二十七年,张弘及其三个儿子参与装缮了开封行宫。行宫陈设壮丽,俨然有内廷气象,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观赏期间,甚是喜欢。“敬文斋灯笼张”就此成为汴梁花灯的代表品牌。第五代传人名叫张嘉义,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花灯进行创新,把民间玩具和彩灯相结合,创新出几十种新花灯产品,由于便于携带,操作方法简单方便,颇受民间大众的欢迎。第六代传人是张金汉,他八岁起就开始随父学习制作花灯,掌握多种技艺,在花灯研制开发上面认真钻研,知难而进,将中原彩灯文化大放传承下来,大放异彩。其代表作品有“汴京八景无骨花灯”、“干手观音干手干灯”等。第七代传人张俊涛,从小研究花灯,现在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制作花灯的技艺,他已经攻读完硕士,准备攻读民俗博士。他认为,花灯研究在我国学术领域中还是一块空白,他将在这一块领域中做出自己的努力,让花灯艺术继续绽放光芒。
二 汴梁花灯的工艺美学及制作
1.汴梁花灯的工艺美学
汴梁花灯在题材选取上非常讲究,最常见的是以民间代代流传的神话故事为题材,比如猪八戒吃西瓜灯、齐天大圣孙悟空灯、鲤鱼跃龙门灯、龙王祝福灯等,这些花灯造型丰富,还原度高,制作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深受大家的喜爱。还有的以佛像为花灯题材选取的来源,比如最著名的“干手观音干手干眼灯”,该灯的题材选取灵感来自于开封市著名的大相国寺内的干手干眼观音佛像,该灯与原物相差无几,真实再现了佛像,佛像体内有大灯,每只佛像手上还有小灯,下面的莲花宝座也是绽放的荷花灯,璀璨夺目,吸引了很多花灯爱好者的眼球。汴梁花灯之所以有这样高的艺术价值,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吸收并融合了宋代工艺美学。由于受到经济、民俗,技术、环境等若干因素的影响,宋代工艺既体现了文艺思想的一系列变化,同时又反映了了人文精神。朴素、典雅、质朴、简洁的艺术风格,造型上去除了复杂累赘的修饰,给人清新脱俗,回归自然的感觉。
以美学视角来看,汴梁花灯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典雅的。理、高雅、简洁、质朴、清新、严谨,既是工艺美学品质所强调的内容,也是宋代文化思想在不同阶段的美学乐趣。其中理则是传承了宋学思想。艺术是审美主体情感驱使的产物,宋代的工艺美学趣味则是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宋代文人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也有着与理学相当不同的见解。他们各从自己对生活日用的感悟出发,对人与物的关系,对物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内容甚至与现代设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对于物的正确认识,深刻地影响了宋代工艺美术领域的造物活动。
2.汴梁花灯的工艺制作
“汴梁灯笼张”的种类非常丰富。张金汉已经复原了无骨灯、有骨灯、彩扎灯、宣纸竹篾灯、走马灯、珠灯、荷花灯、万眼罗灯、吉利灯、木版画灯等十几个品种,几十个花色的古灯。其中木版画灯是“汴梁灯笼张”独有的。在制作工艺方面,汴梁花灯对技法要求非常严谨,花灯出现并发展于民间,不但表达了民间手工艺人的心思灵敏,手艺巧妙,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汴梁花灯的工艺制作主要分为扎制工艺、着色绘图工艺、合褶造型工艺三种。
1.扎制工艺:使用材料主要包括竹篾、芦苇、秸秆、棉线、浆糊等。使用工具主要有竹刀、尺、笔、锉刀、刮刀、剪刀、铲刀等。制作的基本步骤是:首先画出作品的图案轮廓,反复修改后放大到实际尺寸,勾出骨架线。其次将劈篾、平节、打磨后的竹篾依照设计开始捆扎,用棉线和纸捻涂浆糊作十字捆扎,捆扎过程中,如果需要弯曲的地方要进行加热处理,最后一步是做整体的调整。
2.着色绘图工艺:在这方面“汴梁灯笼张“有两大特色,一是木版灯画印版,二是浸染技术。木版灯画印版现存100余块,分为单色版和套色版,既有人物戏出,又有花乌虫鱼。浸染技术是通过特制的工具在一张纸上同时染出各种色彩,鲜艳柔和,过渡自然。使用工具主要有灯画印版,排笔、晾纸杆、晾纸架、趟子、刷子等。使用材料主要是各种染色、蒉褶后的绵纸。主要制作步骤是:先将蒉褶后的绵纸用棉线捆扎成把,放入染色格子中用牛筋固定,再用排笔、毛刷点蘸染料分层次着色,置于避光处阴干,人物、动物等便栩栩如生地显现出来。
3.合褶造型工艺:使用材料主要有宣纸、绵纸、有光纸、细铁丝、棉线和浆糊。使用的主要工具为蒉、轧纹工具,花瓣烙子,勒花工具等。在制作喊将剪裁整齐的纸张做轧纹处理,百折纸用蒉合成为各种形状。
三 汴梁花灯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随之改变着。当民间老一辈的手工艺人把花灯重现时,老年人都感慨万分,那是曾经伴随几辈人走过欢乐童年的回忆,老年人对于花灯的情感是深厚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新的文化模式所替代。随着社会的变革,青年一代的思想也在慢慢变化,传统的汴梁花灯艺术正在被青年一代渐渐忽视,这是我们不愿意去承认的现状,但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应该忽视传统的艺术品。汴梁花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也见证着一个勤劳勇敢民族的壮大,如何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花灯文化回归现实7这是现在面临的一道难题。笔者建议对汴梁花灯的保护与传承从以下两点考虑:
1.市场是传统花灯得以重生的平台
首先得把花灯市场做起来,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汴梁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认为,只有进入市场,传统花灯才会有生命力,只有通过市场,传统花灯的制作技艺才不致于流失,传统花灯的传承才有可能持续。
目前,花灯市场的现状是不令人乐观的,如今的市场已经很难找到传统花灯的身影。虽然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和传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传统的东西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电的发现与使用,使传统花灯的照明功能被电灯所替代,同时,越来越多兼具审美与装饰功能的电灯应运而生,花灯几乎被电灯所取代。
如今,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都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不收任何费用,只求能把它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花灯走得既远又稳,笔者以为,对传统花灯进行创新让其走进市场,才会使花灯得以重生。只有根植于市场这片沃土,传统花灯才能扎根结果,才能得以传承。
2.增强花灯文化传承意识,保护共有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拥有深厚的文化血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以花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如今“汴梁灯笼张”已走过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在越来越多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当下,以“汴梁灯笼张”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们,对于老行当的坚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毅力和精神着实令人佩服,青年一代必须加以保护并且传承下去。
民间传统工艺范文5
关键词:创意产业;民间传统工艺;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87—01
一、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意义
我国政府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路,希望通过竞争模式的改变将创意产业打造成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都市型产业。但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由文化理念、情感投入、创新设计等多种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产业形式,要想有长远和稳定的发展前景,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质,从世界各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实践看,他们都十分注重从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挖掘内容,通过各种保护和生产方式,将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通过对多样性、高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不断的以特色开拓本国乃至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在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以及对本民族文化沿袭弘扬的带动作用。
二、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思路
(一)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方式进行有效开发
民间传统工艺植根生长于传统农业社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民间传统工艺正逐渐随着旧有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消失而越来越举步维艰。尽管近几年来民间传统工艺由于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努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对其展开的工作大多还停留在静态保护、单方面投入的层面上,未能真正提高其自身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因此,如果能以民间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为基础,进现代产业化开发,在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间形成有效沟通,既可以使民间传统工艺借助新的载体传承延续,又能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项目。
(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设计创新进行有效探索
目前国内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工艺、材料选择、外观样貌大多仍然停留在古老传统的原始传承状态,并没有沿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进或是变化,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民间传统工艺小众式、少量化的生产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社会规模化、批量化的产品开发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思想的变化,给民间传统工艺提出了新要求——既要体现本土元素,将传统理念、民俗文化和人文情感融入其中,又不能忽视时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因此,要对民间工艺进行行之有效的开发,就需要特别注重在材料选择、工艺开发和外观设计上进行再在思考,将民间工艺的传统样式和现代产品的设计理念结合,积极开发出适合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的新产品。
(三)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市场化实践进行有效探索
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具有强大创新资源和创新动力的现代产业模式,对市场资源、文化理念、工艺技术等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将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纳入到创意产业的发展体系中,使其成为一种可以批量生产的文化实践,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促使其在设计创新、生产管理、销售推广等方式进行变革,民间传统工艺才有被市场和艺术创作重拾的可能,也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延续再生的价值。
目前虽然已有不少民间工艺品已经进入了市场,但是大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业机制。一方面,进入市场的产品大多较为盲目并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民间传统工艺在从单纯的民俗文化向市场资本的转化中,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个难于把握的平衡——过度追求经济价值容易使其文化扭曲变质;而只注重保护不注重开发又容易使其偏离民众生活,所以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探索非常重要。
三、结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使得人们对精神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倾向。将民间传统工艺作为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媒介载体,也作为一种在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特色的生产力参与到创意产业中加以发展,才会使我国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创意产业中保持鲜明的个性,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传承民族艺术,传播繁荣民族文化,塑造发展民族品牌。
本文章来源于2011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意产业开发研究——以青阳腔为例”课题编号 :YG2011037
参考文献:
民间传统工艺范文6
关键词:民间工艺;赣南客家;传承与发展
通俗来说,民间工艺指的是某一地区的劳动人民为了适应和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审美要素的工艺,往往就地取材且以手工制作的方式为主。本文讨论的客家传统民间工艺就是赣南地区客家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朴素而自由的创造行为,它广泛存在于客家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各个生活层面。显而易见,客家文化的基本标识和发展源头离不开传统工艺的贡献,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伴随着农耕文明的更替、发展,承载了民族悠久的文化。然而,人们审美和需求的主观改变不可避免了引发了现代工艺对于客家工艺美术生存空间的蚕食,为了使这些传统工艺能够在新时期延续并焕发出生机,我们必须要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
一、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
总的来说,客家传统民间工艺既保持了客家的乡土风情,又时时刻刻体现着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感染力,赣南客家先辈们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凭借着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源源不断的智慧想象,创造出了无数独具客家风格的工艺品,如刺绣、木雕、剪纸艺术等多达300余项。赣南客家人的民间工艺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鲜有浮夸,涉猎极广,就用途分类,可分为日程用品如穿戴饰品、农作用具,纺织染料、交通工具等;节日用品,如剪纸、石塑、龙舟、祭祀物品等;以及增加情感表达的工艺制品,如荷包、香包、绣球等。客家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意味着客家人悠久的历史,同时还真实的反映了赣南地区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这就是客家工艺美术题材上经常会表现出相似性和地域性、流传方式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异特征的缘由所在。
二、赣南客家工艺美术的传承迫在眉睫
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多元化和不可预知性,人们的审美体验和需求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改变,眼下,传统工艺正受到现代工艺迅猛发展带来的波及,其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减小,但是考虑到民间工艺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我们不得不做出补救,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使现代人能够不迷失于纷扰的世界,而忘却了最美好的纯真。以赣南客家传统工艺美术为例,其传承主要依托于客家文化的弘扬、客家精神的光大以及客家经济的推进三个主题。近些年来,赣州群众和政府为了抢救客家工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首先赣州宣传部门组织了大批对赣南历史尤其是客家文化熟知的人员,编印文化期刊和录制宣传视频,在赣州举办的一系列大会上进行宣发工作,起到了弘扬客家文化的作用;其次,主动出席参加各种与客家文化相关的会议,如香港梅州联合总会、河洛文化总会、客属第二十一届恳亲大会等,无形中加强了客家文化与其他相似文化间的交流;最后在多项赛事中积极展现客家元素,如赣州举办的旅游博览会上,客家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刺绣、剪纸等手工工艺就受到了观赏者的一致好评,游客们在客家景区也经常会购买许多客家相关的纪念品,可见客家文化的市场化还是大有前途的。
三、新时期赣南客家工艺美术的发展
客家工艺美术与客家文化密不可分,所以积极地应用客家文化元素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有了很多个人和企业做出了成功了示范。比如,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审美体验,现代工艺不缺乏技术,表现出时间短、成型快的特点,但是大量雷同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设计师们头疼的问题,这时创新型开发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创新型开发建立在保护客家文化的前提下,运用创新的技术开发将其逐步推向市场,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形成对比,最终赢得审美优势。当然,创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开发,对客家文化过度、不当地消遣只会适得其反,自然无法产生充分的经济效益,纵观市场上的优秀范例,大都表现出对客家文化、客家传统工艺的尊重,在之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使客家文化活力十足,商家也能借此盈利,加大市场对客家工艺美术的需求。与此同时,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现代设计也息息相关,不论是旅游产品还是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客家传统工艺美术,从赣南地区的众多产品包装设计中就可以窥得一二。目前一种良性的趋势是许多院校将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纳入了学科范围,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模仿,这么一来,赣南地区客家工艺就能获得更加规范的传承,对于设计行业和客家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而言都是一次机遇。
四、结语
客家工艺美术是赣南客家先辈们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将之抛弃,尽管现代工艺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秉持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客家经济的精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传承、发展客家民间工艺,就一定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