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1

关键词:无线扩频 通信技术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2-0014-01

1、引言

扩频通信技术是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简称,这一技术最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提出,并在军事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无线通信被广泛应用,无线通信频道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通信的需要,干扰日益严重。为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划了ISM波段并批准其使用扩频通信。由于扩频通信拥有信号质量高、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系统容量大等优点,迅速在民用通信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建设与社会民生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2、无线扩频通信常用技术

常规无线通信载波频谱较窄,扩频通信技术通过专门的数字调制技术,可以将信息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进行传输。常用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跳频扩频技术、跳时扩频技术、线性调频扩频技术几种,在具体应用中还可以将这几种技术组合在一起应用。不同的扩频方式有着不同的抗干扰原理,也有着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很难说什么扩频方式更为优秀,仅能根据实践条件来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扩频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扩频方式有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和跳频扩频方式两种。相对来说,跳频通信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多应用于军事领域,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所采用的就是跳频通信技术。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则拥有较长的通信距离。实际上,现代通信领域的室内无线通信、CDMA移动通信、蓝牙、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等都是基于扩频通信技术的通信方式。

3、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扩频技术,包括如美国国防卫星通信、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航天飞机通信跟踪系统等所采用的都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是在发送端将需要发送的信息利用伪随机序列扩展至一个较宽的频带上,接收端将信号接收后进行相关处理恢复成原有信号。由于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号同伪随机序列没有关系,因此能有效的降低干扰信号功率,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应用中,伪随机序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输需要伪随机序列来进行扩展,信息的接收则需要伪随机序列来解调,同时扩散干扰信号的功率。可以说,扩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受伪随机序列的影响。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列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列车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要求:根据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以及列车无线通信的需要,列车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信号传输安全性要高,传输速度要高于GSM-R系统,并且还必须具备多址能力。根据列车实际通信需求,扩频增易必须大于15dB才能获得需要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传输速度应当大于10kb/S。同时,系统硬件分为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两个部分。

(2)列车无线通信车载系统发射端:列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车载系统部分主要起发射信号的作用,因此车载的硬线主要为发射电路。根据列车无线通信系统的需要,要提高扩频增益,必须使用较长的伪码,这样才能获得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使用较长的伪码势必造成较长的信号捕获时间,会给传输速率造成影响。根据实践研究,扩频序列选取周期127的m序列,能获得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速率。在设计时,发射段先将采集到的机车信息调制成扩频所使用的二进制信息源,进行信号调制处理,再通过m序列产生多路序列信号,最后产生扩频信号。在发射段的调制中,为了节省发射功率,同时提高发射机工作效率,通常采用双相平衡调制方式来抑制载波。

(3)列车无线通信地面系统接收端:列车无线通信系统中,地面系统主要起接收信息的作用,其电路主要是接收电路。接收信号的过程一般分为两步,分别为解扩和解调,解扩和解调直接影响着系统性能的好坏。解扩过程是伪随机码同步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增益,从而改善系统误码性能。解扩后,再对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恢复为原有信号。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同步包括伪随机码的同步、位同步、帧同步、载波同步几种,其中最关键的是伪随机码的同步,伪随机码的同步直接关系着信号的解扩,一般分为初始同步和精同步两步,初始同步是捕获伪随机码,精同步则是在初始同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伪随机码的码相位误差。

4、结语

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强、移动性能好、组网灵活等优点,能提供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同的扩频系统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具体需要,从抗干扰能力、抗衰落能力、抗多径干扰能力、组网能力、窄带系统的兼容能力、传输距离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为适合的无线扩频技术,这样才能满足实际无线通信的需要,提供更好的通信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江,王春岭,沈刘平.扩频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中国无线电,2010(03).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2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通信系统 相关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无线电局域网技术、城域网、无线个人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当前无线普频非常拥堵。尤其是在3GHz一下的频段传输,其频率的选择性很小、传输的损耗也非常小,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方面与营运逐步转向了无线频普资源上的争夺。认知无线电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频谱资源的缺乏,为其开辟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为未来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由于认知无线电具有高效、灵活、实时感知以及可靠的利用普频资源等特点,使得目前的智能化下空洞频谱不会再受到授权用户的制约。文中主要针对认知无线电的一些常见的关键性技术进行论述,并且实现了部分技术研究的实现。

1认知无线电技术介绍

1.1 CR技术

所谓CR技术其主要是进行频谱的共享,并最终实现不会受到授权用户干扰,根据感知功能以及重置来提升通信的质量、可用频段的可靠性。因此根据CR原理来看,CR技术可以分三个主要技术层面:频谱共享层面、频谱感知层面、频谱管理层面。

(1)频谱感知层面介绍

所谓的频谱感知主要是认知工作的第一步,主要开展频谱检测。它属于认知无线电系统应用的先决条件,并对无线电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认知无线电技术主要是通过频谱感知获得了周围无线环境用户的频谱质量以及频谱空洞等信息。然后再调整其传输频率、传输功率和调制模式,以此来达到频谱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频谱共享层面介绍

频谱共享主要是采用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在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一个频段的通信,在空间、时间上对频带进行调度,进而使得频谱的效率最大化。认知无线电系统存在的前提是认知用户不能够对授权的用户和其他用户进行正常的通信干扰。目前的OFDM技术以其出色抗多径衰落、传输速率、子载波配置方式受到很大的关注。

(3)频谱管理

频谱管理涉及的认知环节很广,其主要包含了频谱决策、频谱感知、频谱迁移以及频谱共享。其中频谱决策主要是通过频谱感知、频谱特征等基础上进行分析,不断通过自适应调整传输参数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信号频段。

1.2基于NC-OFDM认知无线电系统

NC-OFDM的动态频谱以NC-OFDM作为物理层,并实现动态频谱共享系统。OFDM是一种多载波的调制技术,而且也是一种频分复用技术,NC-OFDM是OFDM的扩展。针对OFDM进行调制,可以通过IFFT来实现,其具有灵活的子载波配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关闭授权频段的子载波。因此NC-OFDM技术适合认知无线电物理层技术的频谱共享,该系统具有两大优点,首先则是子载波的非连续性为频谱使用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且通过OFDM子载波的正交性可实现信道充分利用。

2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2.1 FFT的基本原理介绍

DF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字信号处理手段,其中OFDM在进行调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DFT来实现。随着DFT运算的日益简单,目前在科学计算领域对于FFT的使用将大幅度的推动近年来的信号处理技术进展。设:长度为N的有限序列x(n)的DFT,则可以得出:

X(k)=DFT[x(n)]= 其中k=0,1,2,…,N-1

经DFT转化之后可得出(IDFT):

x(n)=IDFT[x(k)]= 其中n=0,1,2,3,…,N-1。

FFT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将DFT的序列不断进行分断,分为几个小序列的组合,并且利用WnkN的对称性和周期性,以此来减少对DFT的运算次数。

2.2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实现

经过对FFT的算法以及结构进行研究,针对FPGA的资源进行分析之后,采用递归结构方法可以实现认知无线电技术系统构建,从结构中可以看出蝶形单元为运算单元,每个蝶形运算单元根据递归方式进行计算,使得蝶形单元会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控制单元为其他模块产生控制信号,可以确保系统正确的工作。其中双RAM用于同址运算口,可以有效地节约空储存的空间。

3结束语

随着对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开辟新的无线技术检测方法,实现了对频谱传输速度的提升,为实现频谱共享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针对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研究,从认知技术通信进行技术介绍、然后对认知无线电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在实现阶段完成了在计算上实现对FFT与DFT之间的换算,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认知无线电系统通信相关研究者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褚红发.多天线移动通信系统预编码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李绍胜.军用认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3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通信方法;创新

引言

当前,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无线电技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种。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直以来,人们对此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绩。相比于有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不需要传输设备,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传输十分灵活,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无线电技术在当前市场上倍受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无线电技术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传输的结果失真,较易被人截获。因此,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新方法十分有必要,文章即是对此展开论述。

1 无线电通信技术概述

1885年,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论述了发明无线电接收机的过程。这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论文成为无线电技术研究起点的标志,并且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就将5月7作为无线电的发明日期。波波夫的研究延长了无线通信的距离,他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入了新的篇章。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1898年进行了海上通信实验,这次实验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真正实现。马可尼通信实验将无线电信号的距离又进一步的延长,并在1901年在相距将近三千多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了通信。马可尼通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时代,从此以后各式多样的通信发明也相继诞生[1]。1946年,科学家八本、威玛、罗斯等用电视机进行天线信号的接收,他们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无线电技术的真正普及。在当今信息社会,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对通信技术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信息社会就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开发各种通信应用软件,更好的为民众的通信作好基础。作为信息化服务的一大标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不仅在民众通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军事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当今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不足,怎样研究出更好的通信方法以完善通信质量,满足民众生活、军事用途上高质量的通信要求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2]。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所以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是因为其在通信上具有很明显的通信优势。无线电通信能够不受空间、时空的限制,通信自由,同时能够更加完善通信中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等,并且能够使信息更加高质量化,即不仅能够传递,还能够进行深入加工。在通信设备上,无线电通信技术设备具有智能化、小巧化的特点,传输数据信息容量大等这些特点就注定了无线通信技术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通信的可靠性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灾害上的抵抗性。在水涝、泥石流等天气下,无线电通信依然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传输的可靠性,时空上的自由性等优点,但是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无线电通信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信号的干扰,信息容易被外界窃取。因此,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国军事信息研究的重点。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有用信息被敌方获取对国家、企业、军事机构等造成的危害都是致命的。因此,做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3]。

3 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在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解决无线电通信技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必要。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并切实满足民用通信、军事通信上的各种需求成为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进行创新研究[4]。

3.1 提高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各种设备如果没有较好的安装、配置与部署,那么无线电通信网络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在无线电通信的整个网络布局上,我们必须保证网络的设备性能,优化各种设备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用来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3.2 采用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界的干扰,保证通信的质量。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要保持系统信号的稳定、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增加系统通信上的质量,就必须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确保提高通信质量。

3.3 改进接入网络的方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融合,无线通信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市场发展中,无线传统网络与新兴网络接入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快速地推动了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等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通信上的各种需求。

3.4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宽带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发展对于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年,光纤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我国无线通信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逐步演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宽带化成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方向。

3.5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推广。在无线电通信侦察方面,软件无线电具有重要的应用。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运用,如果能够推广到大众生活市场,那么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也将是重大创新。

3.6 个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个人信息化通信在全球上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在通信上,个人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通信传输路线的信息量,提高无线通信的传播速度。

3.7 电路交换网络的过渡。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都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在数据的处理能力上,电路交换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无线通信信号易受到干扰的难题[5]。

4 结束语

文章简要回顾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的优缺点。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上,传输的路线、信号稳定性、传输距离、保密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我国上亿人通信的要求,在无线电通信的网络规模与通信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满足用户多方位、多层次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创新的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快速地推进无线通信方法技术的研究,为民众生活、国家军防等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

参考文献

[1]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 W.Couch[M].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雄伟,赵彦然.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及其攻击方法研究[J].2005.

[3]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4

关键词:无线通信;干扰;抗干扰技术

一、无线通信中较常见的抗干扰技术

1.调频技术。调频技术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它主要是用民用的。民用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都比较大,因此也要求有相应的稳定的抗干扰技术作为支撑。调频技术的一个核心就是根据相应的规律来回跳变来实现抗干扰的,它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通常来讲无线通信系统工作性能的好与坏完全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它的调速来判断。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越好越强,则调速也就越快。通信抗干扰能力越弱,则调速也就越慢。2.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无线通信中发射和接受的信号以一种隐藏的形式附加在噪声中。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应用是扩频技术在实际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把干扰降到最低或者完全消除,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通信体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备受好评,被人们广泛采纳和使用。3.混合技术。混合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抗干扰技术的混合,它利用多种抗干扰技术,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充分利用各技术的优点,抛弃各技术的缺点来组成各种混合技术。虽然采用混合技术会比单独采用单一的抗干扰技术复杂、成本高,但将不同的抗干扰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将会对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抗干扰性有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在通信的质量方面还是在对抗外界各种不确定的干扰因素上。虽然采用混合抗干扰技术在短期内会增加设备成本以及各种管理、人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混合技术的分摊成本会较低,同时也较为经济。

二、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繁荣增长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普及并且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到了离不开无线通信的地步了。因此对相应的通信抗干扰系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两点: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对原有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因此在尽量减少科研成本投入和避免技术浪费的基础上,增加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种类和数量,使其技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二是以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为依托探索研究新的抗干扰技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验找出新的技术方法来增强抗干扰技术的抗干扰性能,以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的需求。同时也要对现有的抗干扰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在实践中检验抗干扰技术的性能,并且依据实践中检验出现的问题来针对性的改进抗干扰技术,促使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断地改进,在满足用户体验的同时并且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三、总结

虽然如今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抗干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无线通信技术在抗干扰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要不断的通过实践的检验来发展。在如今已经较为成熟的抗干扰技术下持续优化改进,并且不断创新研究出更能适合复杂外界干扰环境的抗干扰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有它自身独特的优点,它所拥有的方便性、可移动性是不可替代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所有信息传输模式中呈现执牛耳的地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种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异军突起,这都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无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将会得到提高和完善。H

参考文献

[1]田桂花.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0,22:151-152.

[2]熊卿青,邓媛嫄.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31.

[3]刁彩萍.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J].电子制作,2015,01:161.

[4]韩宝安.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4,02:164.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5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发展

文章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运行的现状分析入手,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随着经济的进步逐渐实现了结构和运行框架的更新,特别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较传统技术模型具有较大的项目优势,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实际应用效果,都产生了变化。要想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就要集中整合技术结构的整体运行参数和运行系统[1]。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无线通信技术也会出现不同地变化。首先,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高峰期,技术运行结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军事需求,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等项目的实际价值和水平并不高,就导致无线通信技术的运行参数和项目发展框架在建立过程中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整体技术传输结构也比较缓慢,相应的传输速度出现了滞后。其次,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移动环境专用系统运行机制中,无线通信设备和项目运行结构之间有很重要的联系,这也是整体无线技术运行结构运行的中技术结构实现小突破的阶段,半导体器件技术的发展结构在不断更新,整体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呈现高度发展的态势,移动电话和公用电话的产生对于整体运行结构产生了强化的作用。

2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类型分析

在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相关类型结构能在实际运行结构中发挥实效性价值。在无限用性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保证技术结构和运行层级之间的互动性和连通性,才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技术的运行维度和管控操作流程,确保技术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需求。在对其进行综合分类的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几种模式进行。第一,要按照无线通信技术运行项目的传输距离进行集中划分和综合分析,一般会将系统分为无线个域网结构、局域网结构以及城域网结构,或者是广域网结构,能发挥不同域网的能力和运行优势,确保相互之间的互通和集中处理。若是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接入项目运行机制较短时,需要借助LAN或者是UWBW等技术,而若是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接入项目运行机制较长时,则需要借助4G或者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GSM等技术,能保证技术结构贴合实际需求。第二,若是按照无线通信技术运行过程中的移动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则需要对固定结构和移动结构进行不同接入方式的探讨,并且保证相应技术结构运行参数的稳定性,确保控制模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发挥整体框架结构的实效性。目前,应用机制较为系统的就是LMDS以及MMDS技术,能对固定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处理,相对应的,就是WIMAX以及WWAN和WPAN等技术,主要是对无线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化梳理。

3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运行结构在不断发展,要想实现整体技术结构的运行效果优化,集中升级相关技术的运行参数和系统完整度,不仅能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良性发展目标,也能保证技术结构和运行模式的贴合程度。

3.1实现无线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有机融合

在对无线网络结构和通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化对比的过程中,要保证对技术参数和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是对铜线技术的发展模型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化处理,由于不同应用场合的个性化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就需要运用不同的接入网络,这就必会导致整体运行地使用范围出现差异,相关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要保证不同研究机制和研究范围之间能建立有效的互补机制和互补措施,从而提升整体控制结构的时序性,实现整体规模化运行结构的综合升级和集中管控。另外,在对相关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也要对用户通信机制和用户干扰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干扰程度的缩减,只有实现现代通信技术的再一次集中优化,才能保证整体技术结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符合技术运行的基本要求。无线网络技术模型和现代通信技术之间有机结合能一定程度上行保证整体技术措施和运行参数的最优化,并且升级整体技术的运行效果。其中,对不同协议结构的整体网络寿命进行对比分析,能有效了解无线网络结构和通信技术融合后,能在均衡能耗的基础上,在利用跨层级设计实现网络结构和网络寿命的延长,真正从能量计层间操作项目分析入手,确保WSN网络寿命得到有效延长,也一定程度上保证现代通讯项目的优化升级。

3.2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互补作用

在技术结构和项目参数进行充分融合以及系统化升级的过程中,能保证技术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得到有效升级和集中处理。针对不同差异性,要保证通信技术接入方式的有效性,也要集中升级其运行结构的使用范围和综合覆盖面,确保整体运行速度和框架结构完整度贴合实际需求,在对不同运行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以WLAN和4G进行对比,WLAN技术在数据传输和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对距离中的高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集中解决相关问题,能保证运行模型和运行层级贴合实际需求,也能完整整体管理结构和管控层级之间的互动价值。而对于4G来说,是目前运行结构中较为常见的项目,能对漫游体系中不同的数据需求进行中解构,也能提升数据传递的效率和层级有效性。建立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互补,能一定程度上强化整体技术层级结构的升级,确保其符合多样化特征,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技术的运行模型和运行层级结构,真正实现技术结构的互补。

3.3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扩展

要想提升整体技术结构和运行系统化,就要建构更加有效的技术运行模型和运行环境,利用有效的管控措施对其应用扩展结构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处理。要想达到扩展目标,就要保证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协调性,并且升级整体管理项目的运行层级完整度,确保无线通信技术能获得更多的青睐,也一定程度上保证技术结构和技术要求贴合实际发展模型。在推动无线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要针对具体参数结构和运行情况积极研发多元化项目分析系统,,从而结合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确保技术跨层级结构后能实行有效保留和系统化分析,从而综合提升整体项目的运行基准。在对基础要求和技术统筹分析结构方向进行分析时,要对系统的操作流程和运行模式进行系统化处理和综合整合。例如,有的计算机研究人员就利用相关研究机制对技术进行仿真平台的综合处理,主要是为了验证实验模型中不同运行环境以及协议运行操作流程之间的完整度,确保软件参数和硬件参数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对比结构。

3.4实现现代通信技术个体化发展

管理人员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技术升级,确保管控结构能符合多元化发展机制,真正落实网络技术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技术运行模型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升级整体控制层级和控制模型之间的时序性,确保技术框架能符合通信技术背景和发展诉求。只有推进通信技术的个性化发展和运行进程,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体控制模型和管理需求得到有效落实和管控[2]。综上所述,在对技术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化处理时,也要对不同通信技术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控制模型和控制管理层级结构能贴合实际需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技术参数和运行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保障技术运行核心的稳定性和系统化,也要对无线通信技术项目和运行维度进行系统化处理,一定程度上为无线通信技术综合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致远,宋洋洋,袁研根等.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线路中的适应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5(8):113-118.

[2]刘士光,沈春宝,包长春等.无线通信技术在温室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6,22(12):155-158.

[3]李瑾.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6):94.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范文6

关键词:3G;无线通信;应用;GPRS

中图分类号:TN929.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3G无线通信技术也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的通信水平。3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专家的高度重视,成为通信技术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对于3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3G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3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频谱的高效利用,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容量,提高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具有良好的核心网络IP控制和交换技术,能够高质量的实现移动无线Internet访问、实时电话语音视频、多媒体系统以及相关业务。

按照国际电联的相关技术要求规定,3G无线通信技术通常情况下分为无线接地入网以及核心网络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按照IMT2000中定义,对于无线接入网络的实现技术而言,具有很多种不同的实现的技术支持和不同的技术方法,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单载波TDMAEDGE、多载波CDMA 2000以及DS-WCDMA等技术,但是这些不同的技术在实现无线接入网络过程中是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兼容的。所以说,在进行建设3G通信网络的过程中,移动运营商就必须要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现有的通信资源,充分选考虑现有的网络制式,从而制定合理的无线网络接入方式。

移动运营商在制定了合理的无线网络技术方式以后,所有的无线网络接入方式的相关的技术准则多必须能够与CN实现相互兼容的使用,而且核心网络技术必须要满足多媒体、语音以及数据等业务的发展情况,这些业务的发展都是基于IP的技术,终端之间的连接以及通信技术以及无线接入技术RAN和CN设备组网之间的业务传送也都是基于IP的。因此,针对这些业务的不同类型以及相关技术的使用情况来分析,我们能够定义3G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IP技术的一种多媒体的应用系统,其使用了高速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端到端的接入形式实现功能。

2 3G无线通信技术关键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通信技术的层面去进行理解,3G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核心网络、无线接入网络以及3G终端设备三个部分。而根据实际的3G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以及运营商的商业使用角度定义,3G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无线接入网络及终端、3G电路域分组域核心网络、3G的RAN/CN网络的分组传送网络以及3G的系统应用及支撑平台。

2.1 无线分组网关设备(GGSN/PDSN)

无线分组网关设备(GGSN/PDSN)其主要的应用时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数据网络服务,保证移动运营商能够满足市场上不通用户的不同需求,这种解决方案是由Cisco公司研究而来的一种服务技术。这种网关设备主要能够实现的功能是GGSN/PDSN,通过使用硬件平台结合软件技术集成工作,这种情况下除了能够实现GGSN/PDSN的功能之外,还能够为行业提供Cisco IOS增值的软件功能,比如Security、MPLS VPN以及MPLS等。无线分组网关设备具有良好的路由功能,因此,GGSN/PDSN此种解决方案能够为电信网络以及数据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十分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2 无线接入网络RAN的分组传输网络

无线接入网络RAN的分组传输网络通常情况下具体指的是把在BSCs(或RNCs)之间的信息流,BTS(或Node B)的信息流送到汇聚节点和BSCs(或RNCs)之间,除此之外还包括MSC之间的信息流传输组成部分。无线接入网络RAN的分组传输网络包括从把在关于UMTS的主要的传输前进中,具有能够实现兼容性的能够实现多功能的网络阶段,比如R99/R4/R5,从而能够对于网络的传送方案进行多目标的分组优化,能够为RAN网络转化为IP/MPLS的网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在CDMA中通过无线接入网络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充分的考虑其主要的传输的途径和方式,从1xRTT阶段到1xEV-DO阶段最后传输到1xEV-DV阶段,这种传输的途径是基于IP交换路由的无线接入网络传输系统的主要工作步骤。为了更好的满足运营商对于无线接入网络传输网络可靠性以及高质量的要求,在开始进行无线接入网络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设备性能的考虑,进行设备可靠性传输性能验证,进行网络级传输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实验验证,必须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运营商对于设备经济性能的要求,在进行无线接入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运营商所有的运行网络的资源,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设计,选择相应合理的技术提高无线接入网络分组传输网络的经济性能和网络宽带性能。

2.3 3G核心网络及IP传送网络

无论是3GPP还是3GPP2,它们所定义的核心网络最终必将是全分布式的、全IP多媒体网络体系结构。这种核心网络方案将具备标签交换MPLS,服务质量,流量管理TM,流量工程TE以及虚拟专用网VPN的功能,以便在同一网络平台上为3G网络的不同业务子网(如语音、数据、多媒体、信令子网等等)、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级别。在网元级、网络级分别实现控制界面、数据界面的不间断转发(SSO/NSF)机制,以充分保证IP网络的高可靠可用性要求。

2.4 面向3G的信令传输解决方案(SIGTRAN)

信令网络主要的功能是为语音网络以及通讯终端网络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网络,通常情况下用在SS7网络组件之间实现数据消息、网络控制以及传送、呼叫信令的相关功能。

随着移动3G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TCAP技术正在逐渐被应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例如实现网络流量的计量,短信流量的计算等,这和现在正在使用普通的电路交换信号的无线接入网络明显不能满足现在用户的需求,并且网络的传输信号的效率比普通的较低,在使用的过程中的价格要比较高,并且不能够使用较为变化的情况。但是如果运用信令网关ITP就能够的发挥以及利用IP传输的高质量以及良好的扩展性能,能够为信令网络提供SS7oIP的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在这种SS7oIP的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模式下,信令网关通常情况下主要依据IETF的相关的技术进行使用,并且能够支持新一代的信令网络,能够实现混合网络的使用,确保运营商网络的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发展。

3 结束语

3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场规模及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因此,在今后3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做到通信技术的创新,探究新的通信技术方法,提高3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程度,为3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慧妍.浅谈3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2]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16).

[3]刘国平.网络时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08(36).

[4]陈晓云.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资讯,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