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教育的所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最终都要归结到美育教育的范畴。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性质特征与目标任务是在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实现美育教育所赋予的育人功能。[1]而现代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智力开发的功能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其自身的触觉、视觉与听觉等多方面的机能。与此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开发。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各类音乐实践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他们原有的巨大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双手的触觉能力,也能锻炼听觉与视觉能力。不单是乐器奏出的旋律可以刺激大脑的灵活运转,同时双手的配合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大脑得到锻炼,提高大脑的思考能力。所以,这也是很多喜爱音乐、学习器乐的孩子聪明的道理。而我们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过程,进行音乐教育的学习,能够打开学生思维创造的大门,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左右脑的平衡,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创造力等多种益处。
2帮助学生人格完善的功能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越来越被得到关注与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家庭、学校的反复认识甚至社会反复再认识的过程。音乐艺术的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的全方面和谐发展、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等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方欧洲被称为“乐圣”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固执却执着,坚强且有毅力。在他的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并且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还完全丧失了音乐家最重要的听觉,但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造了音乐的“奇迹”。他的音乐作品形象鲜明有力,曲调线条清晰紧凑,多数以反抗命运,具有鲜明的英雄性与戏剧性,富于动力的谐谑曲,以坚强为主旋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挑战。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痛苦中顽强地创作命运交响曲,苦难变成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无法听到的音乐是他活下去最大的精神支柱。是音乐造就了他的这种性格,是音乐让后人记住了这个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英雄。音乐教育是一门听觉艺术的教育,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听觉生理也随之成长,经过音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长期渗透,人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提升了人整体的人格魅力都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效果。
3塑造学生发展和谐心境的功能
塑造和谐的心境是音乐教育从美育的功能出发的特殊功能,推衍扩之,个人的和谐心境是实现家庭、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鄱阳湖畔,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叫声直到衡阳之浦才消失。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源于此境,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为何现在的人常在茶馆、餐馆等一些公众场合听到此曲?在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下,人们通过这样的轻音乐可以减缓压力,产生共鸣。若不能将这种堆积如山的工作压力减轻,人们的性格和情绪将会受到影响,变得急躁烦闷。正是因为有音乐的共鸣,人们才可以塑造良好和谐的心境。所谓孔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学和顺,比物饰节。”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引用孔子的这段话道出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
4提高学生升华精神的功能
音乐艺术是音响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表演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几大部分,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功效。音乐可以打动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其不仅对自身,而且对他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关注,为他人的幸福而欢欣鼓舞,为他人的灾难痛苦扼腕叹息。一些音乐作品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直接触动人的情感中枢、震撼人的心灵对人进行影响,这种影响扩大到一定的范围,持续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影响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对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发生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好声音》这是一档非常火的选秀节目,在这个舞台上,对梦想追求的声音真诚地打动着每一个人,每个歌声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不管他们的经历或假或真,他们一定是经历了不同的磨难与鲜为人知的努力才站在了如今的舞台之上勇敢地展现自己。在他们的道路上充满了对音乐梦想与人生的执着追求,音乐可以打动人,蕴藏在音乐中的苦难、经历与情感更是音乐之魂,每个人演唱的音乐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些故事太过于直白地表达会使人感到十分伤感,通过音乐却可以更好地进行诠释。音乐是追梦者的精神支撑,能带给他们满满的正能量,使能他们勇敢地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同样,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四位专业的梦想导师,追梦者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来证实自己,使自己接受更加专业的指导,因为需要导师引导正确的方向,或喜或悲,终究是音乐带给他们的精神力量。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证明音乐教育具有使精神得到升华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开发智力、完善人格、和谐发展、升华精神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这是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传授。因此,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促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升华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人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的作用。
作者:关筱 夏诣超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2
音乐“美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一、音乐美育教育的价值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不同的感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引起听者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发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然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
3.杰出的音乐人物代表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实力。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最准确又最深刻反映音乐无形形象的作曲家聂耳,直到现在他创作的作品仍然不失深刻感人的魅力。有人将聂耳的音乐作品比做“精神原子弹”,他的歌曲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抗日斗争热情和人们必胜的信心,给当时各阶层爱国群众以极大鼓舞。
二、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
1.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获得的。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听了振奋人心,唤起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冼星海谱写出了人们的心声,成了时代的强音。有的课是需要背记乐曲的主题和旋律,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与和声效果,听出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学生欣赏作品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提高综合素质,审美经验就会更丰富。
2.音乐审美经验从学生二次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得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环节是需要学生自己编创完成的,亲身实践,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到生活中。音乐是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歌唱和演奏才能产生真正的音乐,在这些音乐表现过程中,不仅自身可以体验感悟到音乐的美感和内涵,而且可以为他人提供审美对象。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不仅长期将歌唱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演奏教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天地。音乐表现能力具有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但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歌唱和简易演奏技能基础上,能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演,能够正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和内容。
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进入更高境界主观能动性的施展和发挥,也是想象心理活动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作曲、歌唱、演奏、欣赏都有音乐创造能力的体现。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等途径,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方法。
三、音乐“美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古人早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移风易俗”就是“精神上的升华”。音乐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审美教育。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时代美育的健康发展,都是同追求美的社会理想这一审美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的。
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美育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4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德育和美育的区别主要在:前者是一种规范教育,注重培养个体对社会的服从;后者是一种解放教育,注重发展个性。前者主要通过说教、灌输实施,后者主要通过诱发、引导实施,但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把美学和伦理学用之于教育实践的德育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效果。德育与美育只能结合,不能分离,也不能互相代替。
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德育上的优势
1.有利于塑造学生心灵的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精神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通过一个儿童的口吻,叙述了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过,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饱经忧患、血泪交融的历史,然而正是这段历史中的艺术作品却最具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欣赏或讲解这一历史时期艺术作品的时候,应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方面的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有利于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如音乐课上的合唱、合奏、音乐游戏及课外的歌咏比赛。这些活动都能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过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把音乐活动当成培养新一代社会规范的早期教育来研究,并在教育中给予非常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通过其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形象,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有感情和思想结合起来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激发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美育上的优势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其最大功用在于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并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从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学生是孩子,有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美,但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创造美,也就是不一定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灵等美丽起来。这就好像鱼是美的,但你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还应教给他们捕鱼的技术,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美的东西,这就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培养、陶冶、实践。四、坚持“德美结合,以美辅德’的教学改革思路,努力使德育与美育结合
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教育渗透
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科目。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能够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和美育的含义不同,但二者互相渗透。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教育的含义
音乐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发点在于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识别力、鉴赏力以及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
(二)美育的含义
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中的美的能力。美育的途径是丰富多样的,形式是变化万千的,美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各种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还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各种美的事物。
(三)音乐教育和美育的关联
音乐教育和美育是互为关联的,美育是开展音乐教育的自然延伸。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和完善人格,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是科学的、合理的、容易的。开展音乐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通过音乐艺术让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抒发感情。教师应利用中学音乐课本中蕴含的美,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音乐中有优美的文字、动听的曲调、感人的情境,音乐中蕴含美的元素,音乐易给人听觉上美的享受,也易影响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性格,因此,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是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注重一言一行,言传身教
美育通过美的形象来撼动人的内心,使人的内心与美相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旋律等方面来传递美的形象,进而打动人的心灵的。音乐教育和美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补充的。教师是学校美育的实施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优秀的教师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课堂上,教师美的语言、美的举止都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带动学习气氛,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教师的言传身教恰当,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美育引入音乐教育之中,这能够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旋律之美,享受音乐的内涵之美的同时得到适当的美的教育。在长期美的艺术的熏陶下,学生自身的情感、素质、个人气质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就能积极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充分利用音乐美,打造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平台,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方面。优美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美育的实施,提高美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可以利用音乐的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在学生进入校园时播放《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课间休息的时播放流行歌曲,如SeeYouAgain,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考试休息期间,播放励志歌曲,如《相信自己》,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对校园美化提出意见,几人一组合作完成对校园美化的实用性策划案,让学生在优雅的动听的旋律中感受美、创造美。
(三)丰富教学形式,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美
音乐是思想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和共鸣性比较强的艺术,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活动,使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是教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手段。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优秀的电影原创歌曲,让学生欣赏、分析。有的学生可能在听的过程中能猜出电影的名称,有的学生可能对电影原创音乐缺少关注,而不能欣赏音乐。教师播放原创音乐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描绘听到音乐后脑海里形成的影像,然后教师可以讲解原创音乐的故事情节,引领学生理解、感悟作品,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中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强烈地冲击了学生的听觉感官,而且还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了音乐作品中的美,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
(四)丰富审美教育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情感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旋律等形式来体现感彩的,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人类的精神品质、思想追求和情感意识。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官,能迅速使人的情绪、情感产生波动。因此,音乐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与热爱,还能让学生对音乐抒发的情感产生兴趣,这种情感与美的结合是美育的必经阶段。
(五)丰富美和创造美的音乐作业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不会留课后作业,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课不够重视。课后作业是学生温故知新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老师应该注重作业环节。学生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后,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行创作歌词,以体现现实生活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完成歌词创作作业,鼓励学生创作。如果有学生创作的歌词很有意义,教师可以配合学生,给歌词谱曲,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歌曲,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还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达到音乐美育的目的。
(六)组织活动创造美
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创造力、审美力,从而实现美育的目标。以《智取威虎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乐曲的含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乐曲中的人物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通过与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乐曲的寓意阐述作品的含义。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演话剧。各组长在教师的指挥下,给组员安排角色。在演出中有的学生演雕,有的学生演人物,有的学生演山,演雕和演山的学生容易使观看的学生开怀大笑,观看过后学生还会提出一些表演建议。表演不但拉近了音乐和学生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享受生活和快乐的同时也享受和感悟了美。
(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举止。首先,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个人魅力和修养的提高,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言传身教的方式方法,具备让学生称赞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教师要注重上述七个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坚持音乐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原则,保证音乐教育和美育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廖家骅.审美教育过时了吗———多元音乐教育哲学思潮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11(6).
[2]尹丽.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策略[J].文教资料,2011(24).
美育与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教育 作用 途径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加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使基础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促使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获得了进步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从业者越来越多,音乐教学环境和教学器材也不断的得到补充和完善,音乐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审美教育功能。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每个环节转化为审美对象,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获取对美的欣赏和陶醉,从而在身心愉悦中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美的感染[1]。
二 、音乐审美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是人类的一种永恒追求,对美的鉴赏和品位的追求是需要培养的。音乐审美教育使孩子通过视觉感知能力接受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孩子在不断聆听美妙音乐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后,这些能力会通过迁移扩散到其它领域,比如这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必然导致孩子对功课做到完美、对字体追求美、对人生追求更高的纯净的美的境界,可以看出音乐审美教育对孩子一生受用。
2.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音乐审美教育中能培养孩子在美的幻境中驰骋,想象着海的辽阔、山的雄伟、天空的纯净等,这个过程中正是孩子们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中,充分发挥的想象能力,当孩子为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会迸发无穷的创造性。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当孩子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勾起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为创造力提供条件[2]。
3.优美的音乐能调节孩子的情感
无论大人孩子,都有心情不畅的时候,排解心理压抑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运动、谈心、睡觉等都是有效的方式,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聆听优美的音乐,科学和试验充分证明听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平静和暂时忘却烦恼,因此当适合的音乐通过听觉传递到人的大脑后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3]。
三 、提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1.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从音乐的教育价值去考虑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能力和品味,进而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高尚情操,这种良好的品质会影响其一生。因此只有教师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音乐教育中自觉的改变教育方法,找到培育孩子较强审美力的有效方法。
2.教学活动应适合音乐课程特点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音乐艺术课的独特性。音乐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侧重内心感受的教育形式,它的这种特点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利用大量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也不能进行逻辑的演绎和推理。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同时教师也可以把相关的情感融入作品,借此再度提升学生情感的丰厚度。
3.多途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对孩子进行音乐熏陶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唱歌比赛、小歌手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演唱达到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和升华;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适合孩子的优美歌曲也能达到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要求;也可以让孩子利用作文或周记对某一首歌的情感写下来借此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且通过老师的查阅能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这样通过多途径,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音乐知识面增广了,鉴赏音乐的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4]
四 、结语:
总之,“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师要侧重于音乐教育过程中的美育作用,认真领会其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并将这一指导思想应用到自己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课堂和课下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华.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2] 王姝蓉.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天津音乐学院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