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区运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区运营管理范文1
煤炭综合物流园区平台盈利点分析:煤炭综合物流园区通过平台运营,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十大方面实现盈利:淤租赁费。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内提供的设备设施,办公场所,通信交通等,向在园区内从事煤炭加工、物流服务、餐饮居所等服务行业的第三方租赁,实现租赁收入。于利息差。通过煤炭园区进驻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及其它金融公司提供园区煤炭物流金融服务,信托服务所产生的合法利差产生金融利息差收入。
盂价格差。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平台集中采购买得的低价格煤炭,经过混配售出,产生的价格差取得收益。榆运费差。煤炭物流园区自有车辆运输可以取得运费收入,也可以通过与第三方运输企业用户签约取得运费差收入。虞服务费。通过向大量的上下游用户及园区第三方物流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劳务服务等收入服务费。愚担保费。通过煤炭园区固定资产和信用资产为用户提供资金需求担保,收入担保费。舆技术服务费。通过对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输出,质检等收取技术服务费。余土地增值费。通过对园区土地的一次开发与规划建设,土地本身增值,获取增值收入。俞房产增值费。在园区内开发建设的房屋及产房车间等,具有增值潜力,获得增值收入。逾煤炭混配与加工。通过对煤炭洗洗、混配及其它加工,获得加工费收入。
二、煤炭综合物流园区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
煤炭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有互联网商务信息网站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各个核心竞争力的综合集成。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把分散的市场信息、煤炭指标数据、服务项目、应用工具等大量的综合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排序集成在商务平台上,通过程序开发实现市场用户的便捷检索、下载、上传、实时交易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商务平台建设上游煤炭采购网络、中游物流服务网络、下游销售服务网络,优化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广标准化配煤,整合金融资,提高物流效率,提供煤炭物流竞争力,提升煤炭物流园区的整体核心价值。煤炭物流核心价值在于发挥组织和人才优势,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行业经验、挖掘供应链用户基础、创新发展战略,在引领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上,以信息化手段整合与优化配置供应链上所有资源,嵌入供应链金融来推动现代大宗商品交易的安全、便捷、高效率、低成本运行,在铁路主导的物流升级基础上,提供全渠道供应链解决方案,最终以平台的成功创造网站的品牌核心价值。线上平台以信息高效检索、大数据处理、智慧配置资源为基本思维,以交易的渠道化、信息化、智慧化为手段,着眼于安全、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操作模式。线下将以煤炭物流园区实际业务为立足点,以交通枢纽点的煤炭集配中心为业务支撑点,建立线下无缝对接线上交易的完整链条,形成多点位、全覆盖的信息化引导实体交易解决方案。通过煤炭选配、仓储运销、信息化交易及实体交割等环节的工具优化增值服务,引入供应链金融及物流、保险、质检等第三方服务支持来完善电商资源配置功能。
煤炭物流园区有大量的上下游用户,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平台服务包括:淤提供金融服务功能。为了配合金达能源电子商品平台业务,金达能源集团在天津保税区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联合银行、基金等金融企业,融合“资金池”支撑的煤炭供应链业务体系。通过各种形式为煤矿、贸易商、物流企业、广大用户提供网上便捷的金融服务。于建立海量的客户资源库。互联网的最大盈利特征是提供便捷海量的市场所需求的信息,对于垂直电子商务网,大量的客户资源信息尤其重要,通过信息,为可以提供与线下实体业务无缝连接信息,实现网络品牌价值。盂网上交易功能。现代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仓单交易,从市场用户信息获取、邀约谈判、合同生成与提交、成交与支付、结算与封档等流程,快速、便捷、安全、高效。榆开发工具包服务平台。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用户对互联网平台实用性工具具有强烈的需求,如煤矿成本分析工具、洗煤厂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煤炭混配基地多种煤炭混配后效益分析工具、电厂采购成本的经济性分析工具、GPS物流定位功能扩展等。金达能源煤炭物流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开发市场用户需求的实用性计算工具,实现网上服务用户的目的,打造网站核心竞争力。虞创立服务新标准。煤炭行业交易的“麻烦”是产品的非标准化,为此,金达能源煤炭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倡导并打造“三化”绿色供应链标准化方案,即产品定制化、质量标准化、集配洁净化。愚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煤炭价格、运输车辆、煤源信息、用户需求、政策信息等服务大量用户的信息,极大地提供煤炭物流园区的运行效率。
三、结束语
园区运营管理范文2
湖北省十堰艺术学校
【摘 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同时,许多旅游景点尚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无法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相匹配。因此旅游景点需转变经营模式及管理方式,挖掘景点内涵,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核心竞争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实现景点品牌化经营。
本论文以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对象,结合该景区的实际情况,对其品牌营销及管理进行优化,并提出了完善方案。
【关键词】品牌提炼;模式创新;配套完善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东距郧阳区17千米,南距十堰市区28千米,交通便利。核心区主要有:地质科普广场、恐龙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恐龙仿真园心四部分,景区是集观光、休闲、游乐、科普、科考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的综合公园。
该地质公园外观酷似一个巨型的恐龙蛋,分为上下两个展厅,一层为恐龙厅,由同时能容纳50人的4D影院演示厅和景观厅组成;二层为展示厅、地质厅、办公室。一层恐龙厅内展示有郧县各景点风光片电子文档、画册介绍,6具化石含量在80%以上的完整的恐龙骨架,二层的郧县龙、鸭嘴龙、禽龙等模型,游客走入其中,仿佛时空倒转,置身于6500万年前,加上栩栩如生的恐龙造型,逼真的灯光和音效,游客的身心得到极大刺激和满足。2016年,青龙山地质公园内恐龙蛋遗迹博物馆入选全球十佳公共建筑,系中国唯一入选作品。笔者作为旅游工作者,为家乡拥有规模如此大,品质如此高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深感自豪。经过深入的旅游统计与调查,也发现了地质公园有着知名度低、接待游客数量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进入性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地质公园发展的局限。旅游景区经营要面向市场 ,而市场如战场 ,须改善不足,优化竞争力以吸引更多游客。笔者认为景区在管理和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 、树立地质公园形象及品牌
旅游景区形象是景区内外对它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景区状况的综合反映,其目的是借以辨认该区的资源、专长服务或其他特点,同竞争对手的其他旅游企业的服务和特点区别开来。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恐龙为主题形象,以此为主题的还有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新疆昌吉恐龙博物馆、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核心吸引力相似却又有不同。形象树立的最后结果不仅是对景区市场的推广销售取到关键作用,同时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品牌建立。因此,品牌的提炼与打造是营销的前提。品牌提炼,必须围绕核心吸引进行,使游客神往,产生旅游的冲动,从而引至旅游产品的购买。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在接待国际客源上势必要与其他以此为主题的旅游景区竞争,在接待国内客源上还要与周边的生态、文化、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竞争,树立一个鲜明的景区形象和独特的旅游品牌对郧县国家地质公园尤为重要。
二、地质公园营销策略及模式的创新
(一)实施主副品牌I销策略
主副品牌策略又称“母子”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给其产品冠以统一名称的同时,再根据每种产品的不同特征给其设定一个次级品牌。赛武当景区就是十堰市成功运用主副品牌战略的典范,目前该景区日接待能力1000余人,成功的借助武当山的国际知名度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主副品牌既发挥了旅游景区现有成功品牌的优势作用,又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副品牌的个性化作用,还可以通过副品牌营销对主品牌形成“叠加效应”。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亦可以在以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为拳头产品的同时,推出子品牌,比如开发和保护梅铺恐龙化石群,二者遥相呼应,形成支撑,同时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
(二)对地质公园卖点进行多层次包装
一个好的产品为了让顾客更好的接受,我们应该从外在的方面对其进行包装,景区旅游资源的卖点也一样。郧阳青龙山地质公园的卖点更多的时候是博物馆内实体陈列、文字图片、声光特效和化石遗址,如何来包装这样的卖点,那就必须要挖掘其文化内涵了。其中在传说、表现形式方面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体现,也有国外科学知识的普及;在经济方面不仅有门票收入,也应有舞蹈文化表演、恐龙纪念品等旅游收入;这些卖点的融合在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融合应采取“外”和“内”两种方式,对外是粗像宣传,对内是精确讲解及加上丰富的传说及名人轶事。这样的文化内涵的包装体现,更深层次的体现了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深厚。
(三)地质公园目标客户细分
任何产品的销售都有特定的消费人群。由于资源的特殊性,故有特殊的消费人群。基本上从年龄、收入、文化层次、交通距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客户细分人群。
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市场营销工作中根据其资源及文化的表现形式,对客户细分的定位从年龄上来说主要是在青少年;从文化层次上来都是在较有文化水平的人群。
(四)建设网站与广告宣传
建议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做广告和销售同步进行,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前应该在其市场里和相关旅行社、中间企业沟通好如何一起收游客,并送至景区。同时景区到底怎么去,有什么玩的,景区特色是什么,这时候没有报纸软文、网络文章、杂志介绍的配合就不行。完善好自身网站建设,投放广告与参加大型推介会,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亦能成为焦点。
三 、管理及导游人员素质提高培训
园区运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运营;主体;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3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并不在于园区文化企业的数量,而在于园区质量的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其一,文化产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无论是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企业管理的园区,即使不通过园区盈利,也需要为园区日常运作的所需人力、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其二,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企业享受完优惠政策就迁走的“候鸟化”问题以及随之带来的园区“空壳化”问题。这两个问题的症结都在于文化产业园区缺乏一个专业的运营服务团队。如果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文化地产开发和物业经营之路,文化与地产就能够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方式
文化产业门类众多,生产方式多样,加之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投资主体多元、运营模式多样。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企业主导的,有的是企业、政府、社会团体联合主导的,但就园区建成后的运营主体来说,无外乎是这样几方:政府、园区开发商和园区运营商。
有的园区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管理,政府兼具开发和运营。例如,我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曲江新区,其前身就是1993年国家批准设立的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有的园区则是由开发商兼具开发和运营的双重职能,比如北京尚8文化集团,就是一个集园区开发、运营和管理于一身的典型代表。有的园区则是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园区运营。
但是不管哪一方承担了相应的主体职责,哪一方就要知道自己该职责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政府的职责多在于参与园区的策划、规划、政策支持等,园区开发商重在园区的建设环节,而后期的运营管理环节应当由运营商来完成。下面,我们对园区这几个主体的职责做一具体阐述。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主体
(一)政府:无论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是自上而下政府推动出现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认识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希望政府过多的干预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而是了解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中应该做一些什么,以利于文化产业园区更好的发展。
1、战略规划:从不同国家及地区出现的文化产业园区来看,很多都是由不同级别政府的战略决策启动的。特别是在一些资源和要素短缺的地方,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赶超和关键性产业群的发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决策有意识地引导文化产业的地理集中,培育文化产业园区,从而在文化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政府在园区的规划中也发挥着作用,具有前瞻性、层次较高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直接影响着未来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前景。
2、审批及参谋作用:政府相关职能要建立起文化产业园区论证、审批机制,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体布局要求,对于园区设置与企业入驻进行科学论证,积极促成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指标参照体系,明确园区产值、创新要素等层级界定要素,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不同的发展层级予以不同的扶持措施,建立园区服务内容、服务绩效考核的指导性意见目标,更好地促进园区规划建设。
3、提供政策支持:政府从政策上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扶持,有利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建设。主要是在金融和税收,外贸、物价、关税、鼓励中小型文化企业集聚政策,特殊的人才流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要设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设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予以重点扶持。要出台文化产业园区金融信贷、工商、税收等优惠政策,尝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园区建设和运行,加强园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对接,帮助入园企业申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和绩效奖励以及提供担保服务等,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平台等,尤其是对发展潜力较好、创新能力强、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予以重点孵化与支持。
4、促进园区环境建设: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的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方面都可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在服务环境方面,中小文化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有限,自己的职能部门不可能完整发育,而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是中小文化企业集群的重要条件,因而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建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政府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5、组建园区管理公司负责园区运营:当前,组建政府牵头的管理公司是构建产业园新型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有效方式。管理公司的组建,规避了园区管委会作为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单纯行政管理色彩,规避了过去规则制定、执行与考核一体化的模式,淡化了传统的“管理―执行”的治理架构。
(二)园区开发商:单纯的园区开发商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对园区发展运营阶段的物业经营。其中,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道路修建、市政建设、电力电信配套设施等。当然,很多园区的开发商只是在建设初期是开发商身份,到了园区运营阶段就变成运营商的身份了。
(三)园区运营商
1、园区运营公司的模式: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公司的模式大概有三种:第一种运营模式是园区的开发商就是后期的运营商,因为园区的管理者本身就是投资人,北京尚8就是这样的模式。第二种运营模式是园区委托专门的运营管理公司来运营和管理。第三种运营模式是园区专门设立一家公司做园区里面的业务的整合工作。比如,这个地方是一个工艺美术城,可能所有的公司共同缺少的便是一家网上商城,这个网上商城可能就是园区运营中心需要做的。即使园区运营者让园区的企业交钱也好,也必须把它做起来,当然更好的方式是园区能从中找到一种商业机会。
2、运营商的职责:运营商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入园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专业能力、提供完善的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避免园区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从以上六种角度实现园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功能提升。
(1)资源整合的提升、所谓资源整合就是为了实现园区发展而必须引入某个优质资源,能把它引进来,而不是把这个公司从那边搬到这儿来,那叫凑数的,并没有进行资源整合。举例而言,如果深圳要做古玩艺术品收藏,必须要有实力强的拍卖公司,把这个资源引进来,深圳的艺术品拍卖才能达到项级的水平,最少要一家,当然越多越好,这就是需要的资源。如果没有资源引进来,怎么知道谁拍卖、谁手里藏的东西到底好不好、怎么交易、怎么促进它、盘活它?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个拍卖公司,没什么了不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一盘棋里的: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这就是资源整合。
(2)专业能力的提升:比如品牌策划的提升,或者判断产业,或者分析市场,或者架构战略,总之是专业能力要提升。例如珠宝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没品牌。专业能力不仅指技术能力,更是指经营珠宝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3)服务平台的提升:如果能够在深圳搞一个设计产业园,把设计产业园打造成品牌,那就有更大的提升。当然这只是一种品牌的提升,服务平台可以做很多事情。
(4)产业链条的提升:换句话说,变成企业相互之间不是恶性竞争而是互相促进。比如你做收藏,我做拍卖,就相互促进。或者你做原汁原味的,我做仿制,一起卖,也是产业链。
(5)创业成长的提升:当然这个不是标准,这个是目标,想办法做得更好。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这个园区一定要与入园的企业共同成长,如果不想跟其他企业共同成长,便需要想办法把它清除出去,只要在园区留下来的企业,一定要看好它的成长性,或者是一定不要什么人都进来。现在很多园区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只要有人便准入,一开始很多人就进来了,等到知名公司要进来时,发现产业环境太差,便取消了入驻的战略。其实园区都是在企业入驻时才刚刚开始运作,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了解园区的需求,反过来也希望对园区的企业有一定的引导性,让他们更多地突出自己的特点,形成一个整体。
(6)互补性提升: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入园的企业陷入同质化的竞争,特别是那种交易型的平台,有很多产品是同质化竞争。如很多园区的高端与低端往往都分不清楚,其实分开就可以。如果这个地方要经营水晶,只需要选择一家企业进来而不要选那么多企业。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工艺美术,一个品类选一家企业,便可以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而且还可能做到互补性的提升。
三、园区运营企业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园区定位:文化产业园的定位要清晰,需要从内在优势和外在优势两个角度来分析,尤其是需要找到核,小的价值元素,也就是说,需要围绕某种类型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比如某动漫产业园,是否应该先考虑动漫电视还是动漫电影、抑或者动漫图书呢?动漫电影是最高层次的文化产业,需要很多的经验积累和发展经验才能创造出一部好的动漫电影,那么,是否可以先从动漫图书入手、然后进入到动漫电视剧、其次进入动漫电影、最后进入跨行业呢?再比如,很多城市提出的旅游发展规划,能不能先对某种活动进行品牌化的创作和运作呢?
1、园区的策划过程:很多文化产业园区之所以没有做好,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缺乏一个好的策划。如果能够从反向思考和回归原点思考的角度做一个模拟策划,就可以对已有产业园的提升找到一个可行的路径。
(1)核心资源的确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创意最重要,同样在文化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之初,其定位和发展模式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策划者在策划一个园区的定位时,最先明确的应该是这个地方的核心资源是什么?一个园区的核心资源是保证产业园稳定发展,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从而打造统一产业链的关键所在,最好的是核心资源本身就能够带来亮点和吸引力。每一个领域里面的核心资源都不一样。如果要做一个影视公司,核心资源就是院线和电视台;如果做影视产业集聚园,最大的核心资源就是电视台的采购商和院线的经营商,这是最核心的资源,因为园区只要有这两种资源,便能够吸引明星的到来,因为明星是跟着核心资源走的,明星是次级核心资源。核心资源的定位和获取,是保证园区成长性的前提。
(2)园区的二次规划:任何一个园区的规划都应该有2次规划。第一次规划的时候,它主要是规划定位和发展模式,但是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可能还要新的策划。比如这个地方是一个园区,当然可以在策划的时候讲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但是这个服务怎么做是在一次规划的时候没有的,假设园区应该有一个公共的平台,这个公共平台应该有什么、怎么实现哪些环节,很多必须跟具体的技术环节相结合才能够落实到位。一次规划就相当于从宏观基础性资源,就是支撑这个园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比如,在成都搞音乐主题公园或者叫东区音乐公园可以,但在深圳搞可能就搞不动,因为深圳没有这个基础资源,但是深圳搞艺术品产业集聚区说不定是一个好的做法,除了北京之外,说不定深圳有可能成为一个选择的地方。这就是基础资源。
(3)策划方案的反向思考:要从执行的角度反向思考和关注策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应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先把商业模式规划清楚了,这就是可操作性。第二部分是把里面的重要项目规划细致,这是一个可操作性。把商业模式规定清楚了是园区一次规划所要做的,把里面的重要项目规划清楚了是二次规划需要做的事情。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要找到一种方法。
(4)策划与运作结合的策划程序:任何一个好的策划,如果执行团队不理解策划人的意愿和想法,只是按照方案实施,那将来建设成的园区一定不会令人满意。所以,让执行团队充分、全面的了解策划者的意图,就需要对执行团队进行培训,甚至在策划之初,就邀请执行团队的人一起参与策划。这种操作模式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就得到了实践。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案例为策划程序开辟了一个新的模式,那就是让东区音乐园的策划人之一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担任课题组长,而公园里运作的所有的经营班子做副组长,自开始策划,这些经营班子就变成策划团队的一员,在策划整个过程中相当于对他们所有经营班子的成员进行了一个培训。这种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为现在策划跟执行都是两套完全互相独立的体系,结果策划人想的东西,执行的人都不懂。如果在策划过程中就让这些执行人参与策划,那么当策划完成时就可以直接进入执行程序,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策划程序。
(二)园区的品牌运作: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与园区的品牌运作相结合。园区品牌运作至少要持续一年,一年365天,天天宣传或者天天搞活动,只要坚持一年,保证资源度非常大。园区的品牌运作就是带给入园的企业的一个最大的礼品。所以园区一定要做响亮的品牌,比如,大家都熟知的798这个品牌很响亮。园区的品牌效应可以让园区的招商变成一种选商,因为园区运营方案的合理传播和推介可以创造更多的企业有入驻园区的需求,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通过创新性产品的供给来创造一种需求,这样园区运营商就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品质好、能形成产业链的企业群体入驻园区。当然,园区品牌的打造一定要在专业运营团队的基础上,同时拥有较好的园区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果,不然,就像一个残次品怎么宣传也会被退货。
当然品牌响亮了以后有一个问题,对园区的主人很好,因为可以提升租金,但是对园区的企业不一定很好。对于入园企业而言,一定要想办法跟园区签订长期的合同;对于园区而言,尽可能不跟入园企业签订长期的合同,因为这是有利益冲突的。
(三)园区生态产业链的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其发展的核心并不在于园区文化企业的数量,而在于园区企业之间是否具有链式关联。对进入园区的文化企业,应该预先考虑到相关企业的内在价值链的衔接程度,不能滥竽充数式引进相关企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是由“技术投入”与“消费需求”共同推动下形成的综合联动型产业链,这就要求园区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必须强化上、中、下游企业间的联动效应。比如,上海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其基地管委会定位于打造文化产业链,将基地内曾经零星分布的文化信息企业逐渐聚合,形成了包括中国移动手机视频基地、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大唐电信上海产业园(联芯科技)3家龙头企业,人民视讯、中投视讯、新华视讯等多家拥有手机视频内容牌照商的网络视频内容商,以及网达软件等多家新媒体技术提供商在内的完整的网络视频产业链,实现了上游供货商、中间技术服务公司、下游客户的无缝衔接,突破了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孤岛效应。
此外,在选择入驻企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园区在策划产业时一定要考虑它的未来性,就是未来的成长空间到底有多大,不一定只考虑现在。比如,如果要成为动漫产业基地,建议不要去考虑现在动漫产业有多大的收入,而是去找哪几家今后有成长性的企业,有时候必须舍弃关注它现在的规模而更多去关注它的未来性。
(四)园区管理人才和文化企业管理人才的建设:要想解决文化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解决文化产业园管理人才的缺失问题,也就是说,需要能够对创意进行产业化的管理人才,一方面是产业园的管理人才的建设,另一方面是文化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建设,没有这些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很难说,文化产业园能够找准自身的定位以及进行产业化的集聚。当然在规划文化产业集聚园时,也需要考虑到对本地的创意人才和服务人员的培养,建立良好的职业培养体系,同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等。
(五)避免文化产业园区的同质化: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突出问题。随着北京798的成功,很多地区出现了“本土版798”:武汉的“汉阳造”、重庆的“黄桷坪”、上海的“M50”、广州的“红砖厂”、长沙的“曙光798城市体验馆”、济南的“西街工坊”,都号称打造当地的798。很多地方都想将上世纪遗留的老厂房改造成“798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然而,这些“山寨798”并没有太多成功案例。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出,798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那片旧厂房,而在于北京得天独厚的艺术家群落和艺术品市场,在缺乏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简单复制,难有成效。
园区运营管理范文4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市场规模
1物流园区的定义
物流园区建设始于日本,随后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物流术语》(GB/T18354)中对其解释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
物流园区是一个涵盖了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结点的大规模集成型物流结点,是各种物流设施和大型物流企业聚集的场所。通过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辟出专业用地来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地聚集,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实现物流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保持产业凝聚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减轻产业对环境压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2河北省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的重要战略意义
(1)发挥产业集聚功能,整合优化省内产业结构。
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企业群体在地理上的集中,它既包括同一类企业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支持行业的集聚。产业集群这一系统不仅存在着资源和产品的“大进大出”,还需要系统内部不同企业物流的协调一致。物流系统的服务效率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特别是针对产业集群特点的增值物流服务的支持。可使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本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物流园区是有多家物流企业和相关单位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具有多功能、高层次、强集散、广辐射等特点,物流园区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以交通运输枢纽设施(如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公路枢纽等)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通过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充分发挥其整合资源的优势,将产业发展链条中的采购、供应、会展、销售、客户服务以及交易结算、物流、信息反馈等各项功能集中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单独的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最终使各个产业链条在产业集聚过程当中得以整合和优化。
目前河北省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有了较快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2004年底,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各类产业集群139个,其中,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90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25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7个。2004年,全省5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977.2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营业收入总量的40.3%;完成增加值1588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的39.9%;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44亿元,实现利润414亿元,上交税金91.2亿元,分别占全省民营经济出口产品交货值、实现利润、上交税金的46.4%、36.8%和28.6%。因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园区,未来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众所周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和航运中心。但是,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淡薄,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整体竞争力。并且北京的发展日益受到水土资源和能源的制约,人口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却难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河北作为京津的腹地,在全国范围内看,算不上经济强省,经济尤需大力发展。而两市一省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互补,各方面联系密切。因此,加强两市一省的物流交流与合作,实行区域物流的一体化,构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网络,发挥京津冀物流枢纽优势,必将大大提高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能力。
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新型物流服务的开发,可以将分散的物流资源整合在园区内,采用统一发展的模式,有效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同时唤起中小工业、加工企业潜在的物流需求,有利于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形成。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充分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河北省在环京津、环渤海区域的集散和辐射功能,顺利实现和北京、天津经济的对接,最终形成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3河北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问题
3.1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从日本物流园区建设的经验来看,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由政府牵头来确定市政规划;给予优惠的土地使用和政府投资政策;提供良好的市政设施配套及投资环境,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基础。我省的物流园区建设也应由政府牵头,制定政策法规,为园区建设营造大的政策扶持环境,具体在基础设施、金融、信息平台建设、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给予较大范围的政策税收优惠。另外,在实际建设当中,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监督监管职能,避免在物流园区建成后,由于对园区招商、运营管理经验缺乏,导致建成后的物流园区硬件设施优越,而软件却不是很理想,影响了物流园区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物流需求的满足。
另外,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活动范围广阔,流程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其规划的成败关键在于体制。我国偏重于铁路网或是公路网等物流线路的建设,而往往忽视物流园区这样的节点工程,导致在干线物流和城市物流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交接环节。所以,我省物流物流园区设计建设中要协同各方,才能有效提高物流园区的效益和效能发挥。
3.2选址问题
(1)关于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由于物流园区的主体及在各自的区域范围进行建设和发展不同,服务对象和所在区域物流组织特点不同,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主要分为区域物流组织型园区、商贸型物流园区、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综合型物流园区四种类型。明确功能之后,才能定出相应的物流设施规划方案和辅助设施规划方案两部分。并依据主要设备、设施选型、运作流程和停车场规划的理论和原则,来确定功能中各个要素的数量、容量等特征。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最终实现物流园区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和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可见,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对园区的成功规划建设至关重要。
(2)选址条件。
物流园区的功能能否有效地发挥首先取决于其选址的科学性。迄今为止我们对物流园区的选址并没有相
关规定。综合考察物流园区建设比较成功的日德国家的选址经验。我省物流园区建设的选址也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是依托枢纽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城、公路运输主枢纽进行布局。物流园区通常位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衔接处或者一种交通方式几条千线交叉口附近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组织枢纽在货源集中和运输便利上的优势减少装卸和搬运作业环节、降低费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二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产业集中地的内部或其附近进行布局以便为其内部企业及时提供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服务。
三是依托商贸市场或专业市场进行布局。物流园区可以获得大货源,并给这些货物集散地的商贸相关方提供配送、仓储等物流服务。此类物流园区大多数是先有商贸市场或专业市场后进行有序规划如深圳笋岗一清水源物流园区,但也有个别的物流园区是与商贸市场专业市场同步规划,后者的政府导向性痕迹明显。
3.3运营管理
在运营管理方面,日本政府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宏观上统筹调控,微观上自由放开,物流团地用地由政府收购,以低价转让给物流协会或类似的中间团体,组成管理委员会进行经营管理、改造更新。其中,涉及国民生活的食品类团地,则由农林省委派专人或地方政府长官担任管理机构董事长。目前我国已有的物流园区运营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没有真正掌握实权的职能部门把关,园区的用地审批,在地方政府出于拉动政绩的考虑下,现在许多地方搞所谓的物流园区其实是借物流之名圈地。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干物流的物流园区。在我省的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上,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应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可以成立物流园区管理公司,该公司必须是物流园区企业认可的且运作状况良好,其性质是一个中立机构,在政府公共事业部门与企业、私人之间起到了协调沟通的作用。其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一是物流园区的总体管理,负责物流园区从筹建到运营全过程的指导;二是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三是负责物流园区的营销、推广工作;四是为迁入园区的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其次,采取市场化运作,保证入园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物流园区是一个交易平台,是管理服务的场所,应该是一个打破部门分割,面向社会的产业形式。它的生命力在于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完善服务功能,吸引和积聚各种物流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物流服务。
4结语
另外,人才也是制约我省物流园区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现阶段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物流园区的管理人才。应加大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和外来先进物流园区管理人才的积极引进。随着各类物流园区的兴建,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得以体现。通过信息化连接物流企业、社会车辆、物流资源,集聚各类物流信息和资源,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因此,无论是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还是实际运营的物流园区,都应该高度关注信息化的实际运作,真正发挥信息化的整合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小平.谈城市物流园区及其聚集经济特征[J].商业时代,2008,(18).
[2]傅岚.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7).
园区运营管理范文5
一般情况下,园区占地大、设施多、使用者也很多,如何有效的对园区进行统一管理成为了重要的问题。智慧园区系统综合使用楼宇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可以为园区管理提供高效的辅助手段。
本文从智慧园区系统涉及的内容开始,分别对关键技术、建设步骤、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智慧园区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智慧园区 系统监看 服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 A
一、系统内容
根据定义,园区指“统一规划制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通常而言,园区规模比较大,涉及的服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多。这就直接造成了园区管理者的管理半径和管理纵深大,做出决策的难度大,同时园区使用者获取园区服务的难度也很大。建设智慧园区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这些管理和服务的难题。
智慧园区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的定义,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参考此定义,智慧园区系统可以定义为综合使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园区服务和管理的系统。
本文认为,智慧园区系统应该主要包括系统监看、设备设施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三方面的内容。
1.系统监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水平要求的提高,通常园区涉及很多机电和弱电系统。机电系统包括热站、空调、送排风、照明、供配电、电梯等系统。弱电系统包括通信、网络、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火灾报警、广播、有线电视、一卡通等系统。这些系统分别有各自的管理软件,能够监管各自系统。但就整个园区而言,各系统的运行数据是零散存在的。园区管理者需要分别查看各个系统运行数据并加以统计分析,才能掌握整个园区的运行状态。智慧园区系统应该包括对各系统运行状态数据的集中监看和分析功能,为管理者提供方便直观的查看条件,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设备设施的管理
1)设备管理
园区中各系统很多,相关系统设备更多,各种设备的查询、维修工作繁杂。智慧园区系统记录设备的采购、维修、移动、处置等各阶段情况,建立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履历,可以实时跟踪设备的使用状态。通过对设备使用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前确定维修、更换计划,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通过对设备备件的管理,可以在设备突发故障的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替换设备,减少设备更换时间,同时也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和备件需要及时采购备件,避免无件可用的情况发生。
2)设施管理
园区的设施包括道路、公共空间、绿地、停车位等。智慧园区系统对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损坏情况和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通过对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设施的使用率和使用规律,合理安排设施的分配。通过对损坏情况和维修情况的分析,可以从园区全局的角度出发统一制定维养计划,协调设施设备的维养时间,避免出现大量设施同时维养的情况,减少对公共资源如电梯、通道等的占用。
3.服务的信息化
园区内通常涉及很多服务,如购物、餐饮、健身、医疗、保洁、邮政等。如果没有统一的服务信息平台,园区使用者无法方便的知道有哪些服务、服务的具体内容以及申请方式等。智慧园区系统面向园区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园区使用者可以方面的获取服务信息,并对服务提出反馈意见,促进服务提供方和使用者的互动和谅解。通过对服务的接收、分派、执行、反馈等各阶段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建立起服务档案,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加园区使用者的满意度。
二、关键技术
1.软件接口技术
智慧园区系统与其他机电、弱电系统之间建立通讯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可以通过硬件接口设备或软件接口实现。硬件接口设备由于开发复杂、成本较高而较少使用,软件接口则因为的开发则相对简单、成本较低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软件接口技术进行数据通讯,要求通讯的两个系统都可以提供对外的通讯接口。按照通讯接口定义的规格和格式,智慧园区系统定时查询其他系统的运行数据,或者由其他系统主动将运行数据提供给智慧园区系统。目前常用的软件接口标准有OPC、TCP/IP、ODBC、WebService等。
2.移动技术
智慧园区系统应该支持在园区内任意空间使用,这就需要移动技术的支持。依靠3G、WIFI等无线方式,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园区使用者可以随时查询服务信息和申请服务,园区管理者也可以随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接收故障报警信息等。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通过射频信号、红外感应器、扫描器、定位系统等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定位、追踪和管理。通过在备件上贴智能标签并扫描入库,可以实现对备件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三、建设步骤
智慧园区系统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也比较多,需要分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现状分析、需求分析和功能确定。
1)现状分析
对现状的分析主要包括现有子系统情况分析、设备设施管理流程分析以及服务提供情况分析等。
现有子系统的情况分析包括子系统的建设运行情况、可以提供的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可以提供的状态参数等。
设备设施管理流程分析包括目前设备的采购、申请、维修等流程,以及设施的预约、维护等流程。
服务提供情况分析则包括园区可以提供的服务种类,以及各服务的具体内容、位置、时间等信息。
2)需求分析
首先要明确智慧园区系统包括哪些子系统。一般而言园区内涉及运营的各机电和弱电系统都应该包括在智慧园区系统内。
其次要明确对子系统的控制原则,是只监不控还是又监又控。监看子系统是必须的,是否控制子系统则因各项目需求而定。如果需要控制子系统,则要明确是智慧园区系统和子系统同时控制,还是不用子系统的控制功能,只用智慧园区系统控制。
最后对子系统的监看需求则应明确具体监看哪些参数、底层设备数据发生更新到智慧园区系统界面数据发生变化的最大时间间隔等具体要求。
3)功能确定
根据需求分析和现状分析的结果,可以明确智慧园区系统的功能。系统功能除包括对子系统参数的具体要求、管理服务的流程要求外,还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控制功能和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关系等。
2.设计阶段
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和实施。
1)技术选型
技术选型包括对系统的选型和关键技术的选型。
智慧园区系统可以以成品软件为框架进行二次开发,也可以完全重新开发。目前有很多公司都推出了与智慧园区或智能楼宇相关的系统。这些系统是根据各公司项目实施经验不断开发、改善而成,具有比较好的借鉴意义。如果有成品软件基本满足项目需求,就可以选择二次开发的建设方式。完全重新开发的方式相对而言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系统功能存在缺陷的风险也比较大。
关键技术选型包括操作系统选择、数据库的选择、接口协议的选择、移动技术的选择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选择等。
2)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园区系统架构设计要明确系统的总体组织结构和控制结构、硬件选择、网络设计、通信和数据访问协议、功能分配、功能模块的划分、子系统物理分布以及性能设计等。系统的架构直接决定了系统是否稳定,系统能否高效的运行。
3.实施阶段
智慧园区系统实施阶段除了编码工作外,遇到最多问题的通常是与各子系统的通讯。首先智慧园区系统包括的子系统很多,需要配合的厂商很多,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其次由于很多子系统没有严格按照接口标准进行设计,即使之前明确了接口标准和数据格式,其提供的接口数据往往也读不出来或者读出的数据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了调试的工作量很大。
四、系统功能
1.数据分析和展现
智慧园区系统涉及的各种数据都可以被分析并展现出来。由于系统用户包括专业的子系统运行人员和园区管理人员,他们需要获取的数据种类、深度要求不同,各种数据的展现应该包括不同层级的内容。子系统运行人员需要其所管理的子系统的全面数据,力求数据罗列详细。而园区管理人员则需要全面掌握各子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和服务、设备设施情况,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图形化形式直观的展现。
1)子系统运行数据
包括各子系统主要设备的名称、技术指标、实时状态、故障记录、维护/更换记录等,以及整个园区或分区域的能耗统计、费用计算等。
2)设备设施数据
包括设备的名称、数量、单价、技术参数、使用位置、库存情况、采购合同情况等,以及设施的名称、数量、面积、位置、使用状态、预约状态等。
3)服务数据
包括服务的申请人、申请时间、受理时间、提供人、提供情况,以及服务的反馈、建议等。
2.报警
智慧园区系统应该支持主动报警功能。当有警报产生时,系统应明显的弹出报警信息框,并在终端上发出报警声音。报警信息框应包括报警时间的详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位置、报警事项等。为保证个性化应用,报警事项除可以在系统中预先设定外,也应该支持不同用户可以自行添加报警事项,但预定报警设定不能删除。
报警终端应不仅限于计算机等固定终端,可以综合采用移动技术,把报警信息以手机短信或手机应用程序等形式发送给特定人员,使特定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报警事项。
3.历史数据报表
智慧园区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对系统运行状态、参数、报警和服务记录数据等的报表功能。这种报表可以是系统使用者主动查询的,也可以是系统预算设定某一周期内的自动报表生成,并通过邮件等形式发送给相关管理者。
五、系统架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智慧园区系统架构如下。
图1 智慧园区系统架构图
智慧园区系统通过相应的接口协议与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各子系统进行连接,主要监看各系统的运行状况。同时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系统使用者可以设定不同层面、深度的参数查看、状态提示等,满足园区运营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使用需求。
智慧园区系统通过软件模块和相应的流程设计,完成备件管理、维护保养管理等设备管理功能和各设施管理功能。
智慧园区系统通过相应的界面和服务台,完成对园区相关服务的信息展示、申请、实施、跟踪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智慧园区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将系统运行状态、设备设施管理和服务管理三方面的数据以查询或报表的形式提供给管理层,支持园区运营的管理决策。
六、结语
园区的管理涉及内容多、涵盖范围广,管理难度很大。智慧园区系统集合了系统监看、设备设施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等与园区运营管理相关的三大主要功能,综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园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管理模式,为园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服务查询和服务受理接口。通过建设和使用智慧园区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增加园区使用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邹超群、徐珍喜,智能建筑软件接口技术综述[J].智能建筑,2007年1月,总第77期
园区运营管理范文6
【关键词】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物流园区管理;物流园区存在问题
一、研究背景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被普遍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物流基础实施落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园区不仅在规模、设施建设等硬件实力方面上落后,在运作模式这一软实力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了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必须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才能使我国物流行业得到整体提升。
二、物流园区的含义
简单而言,物流园区是以货运枢纽为核心的几种运输方式衔接物流节点活动形成的空间聚集体,现代的物流园区又兼具了金融、交通、物流企业于一体专业化组织物流服务,具有综合性。在当前的条件下,没有任何一家物流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的全程服务,因此企业自建的物流园区数量很少,规模小且大多绩效不佳。我国目前的物流园区大多是在政府规划下建立的集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于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服务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可以实现园区内货物的分拣、接运、仓储和单证交接,统筹安排货物的起运工作,即可实现不同货物同一方向的统一,同一货物不同流向的配送,亦可以是同一货主不同流向的运输,不同货主同一方向的起运,这样做无疑减少了货物无效转运、装卸、搬倒,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三、我国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
(一)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出于对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目前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各部门根据拟建的物流园区的功能、性质、建设主体等具体条件,采用了不同的建设开发模式,常见的有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园区内基础设施的,有以物流企业为主开发建设的,也有当地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发建设的,除此之外还有政府规划物流企业共同开发模式、物流(或工业)地产商模式等其他模式。我国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大多数是以政府为主要引导者,负责园区的规划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开发,但是这种模式开发成功的案例很少,其他形式的建设模式也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尤其是政府对其资金和建设用地的支持,由此可见,政府对于物流园区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
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上,从我国目前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来看,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管理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导的建设管理模式。前者在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中较为普遍,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空港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园区,南京龙潭物流园区等。后者是一些在行业中较具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或独立或相互联盟来开发建设物流园区,通过集聚的形式把众多分散的物流资源在园区内进行有效整合,充当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的角色。目前,这种企业主导的建设管理模式在国内尚不多见。
四、我国物流园区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行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核心的经济增长点,但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物流行业载体的物流园区的发展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其发展和建设得到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物流园区的数字有增无减;忧的是已建成的很多物流园区没有多少物流企业入驻,空置率比较高,盈利少,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我国物流园区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运营管理体制混乱,协调能力不足
如前文所述,我国的物流园区大多数是由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产业开发项目、土地资源使用、招商政策、园区管理等关键环节均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地位上存在的不平等,使的园区内企业与政府间争夺管理权,协调问题突出,有违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物流园区设施建设不完善
企业是园区内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在物流园区内的各型经济活动都要靠园区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来实现,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企业服务是园区内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物流园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物流园区配套设施和国外相比显得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周边配套的缺乏和内部配套的不完善,无法提供物流信息、物流金融、证件办理、休闲娱乐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项目,制约了我国物流园区的现代化进程。
(三)业务相似,整合能力差
从现有物流园区的业务范围来看,所建成的物流园区中除少数的几个物流园区特色比较明显外,绝大多数物流园区都是大同小异,重复建设现象颇为严重。入园企业的选择缺乏供应链的整体思想的指导,大量经营相同业务的企业涌入园区,大都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资源共享,致使园区业务单一,缺乏物流供应链整体服务能力,给同行间的恶意竞争埋下了隐患。
(四)盈利水平低
从入住园区的物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物流园区的盈利方式主要停留在设施、设备的租用、仓储、运输等物流基本功能的服务上,而这些经营活动的利润较低,盈利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增值服务比较薄弱。
五、提升我国物流园区的运作的几点建议
(一)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建设作用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运作模式
纵观国内外成功物流园区的建设,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开发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物流企业小而分散,经济实力弱,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事实证明:单一的开发模式难达推进物流园区建设顺利进行,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多种模式。
(二)采用灵活的招标方式
进驻园区的企业选择方式要灵活多样,物流园区实体建设成功后最重要的就是相关企业的进驻,以期实现发挥整体功能最大的目的,选取的企业既要有规模小但实力强的小企业,也要有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既要有生产加工企业又要有涉及产品运输过程的分拣、加工、包装、运输企业,实现供应链上的一体化选择,力求物流园区内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
面对我国物流园区设施落后的局面,必须做好园区内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在软、硬件方面想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园区看齐,从而吸引企业入驻。此外要从更本上改变“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职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双方的活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企业也要努力自救,从单一的依赖设施出租,仓储、运输等劳动密集型业务向附加值高的信息服务,查询、订单跟踪等其他增殖转变,提升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l]张道臣.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研究[D].中国储运,2003,06:21.
[2]陶经辉,物流园区规划与布局[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01:5.
[3]赵成锋,陈义虎.中国物流嗣区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