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家长 教师 沟通 理解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25-01

与人交流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更是一门需要用心的学问。家长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儿童的合作伙伴,在培育幼儿的过程中承担着“主育”角色,争取“家长参与”已是各幼儿园加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素质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塑造一个新时代家长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种默契,一种最有效的育人合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

1 理解沟通定义,合理有效进行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完美的沟通,如果其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良好的沟通与意见一致混为一谈。因为人们常常把良好的沟通错误地解释为双方达成协议,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2 发挥语言魅力,巧妙运用表扬

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未实现的理想的继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最优秀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通过孩子的出色表现来增加父母的荣耀。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也就有了俗话中的“癞痢头的儿子自家的好”。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

在与家长交谈中,教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讲究说话的艺术会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会感到教师是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孩子的,都期盼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就会愿意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会对教师不服气,不信任。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侍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小雨的妈妈得知小雨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而教师先不渲染小雨“错误”,而是谈一些其它的话题,让小雨妈减少了心理顾虑,然后再与其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保持沟通平等,争取家长支持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这也就说明尊重家长,理解家长,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应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这样家长乐意与老师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比如有一次我在跟薇薇的爸爸谈话时,我就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爸爸是一家石材厂的老总,十分健谈,我们首先是聊孩子的情况,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的事业,他把他的发家史以及他是如何管理他的员工等事情一股脑儿地说出来了,尽管我对于石材的事情一无所知,但我还是非常耐心地听他讲述着每一件事,并时不时地点头、微笑。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又抱着一种很负责的态度,跟我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地管理小一班,我听了后受益匪浅。其实,有许多家长素质都是很高的,他们见多识广,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而耐心地倾听也会让家长觉得你很尊重他,自然而然他以后也会尊重你。

4 丰富沟通方式,达到多效沟通

除了接送时交流、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等常用的交流形式外,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例如:

对于由祖辈接送的幼儿,便条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它的内容自然真诚而有意义,虽然只有教师的寥寥数语,却可以把孩子的情况传达给家长。如XX小朋友今天很能干,能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而且吃饭吃得很好等都可以成为便条的内容。这样的好处在于有些祖辈相对年龄较大,有的不识字,有时表达不清楚,这样可以避免交流内容的不正确性和不及时。

组织家长开放活动,如运动会、亲子游戏、生日会等。在活动中,一方面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另一方面也促进家园之间的配合、协作,彼此学习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家长,我们还可以通过信箱、班级QQ群、校信通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好处是不受时间约束,可以在下班时间交流,交流的时间空间比较大。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交流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重任。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家园合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莉.与家长沟通的艺术[EB/OL].2005,12.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2

爱劳动,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善良正直。坚韧不屈,行为规范。

尊重、理解、信任

尊重孩子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儿童亦不例外。它是儿童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绪和情感,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和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俄罗斯著名儿童教育家纳西列科夫

俄罗斯家长十分尊重孩子选择伙伴进行活动的权利,并教给孩子交往的基本常识和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他们并不以孩子还小、等长大了有的是时间和同伴交往为理由,而减少孩子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把孩子圈在屋子里使其成为“笼中鸟”;也不担心孩子在外面和同伴玩耍会习得不良习惯以及被别的孩子欺负等为借口,粗暴防范。横加干涉孩子们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认为,交往能使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孤独感,增强独立性。特别是和同龄人的交往是增长孩子见识的极好契机,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机。

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必然阶段,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点。因此,纳西列科夫告诫俄罗斯的父母们:“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只有尊重他们的年龄特征,教育才是有效的。”为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俄罗斯父母们很注意“充电”。他们经常出入儿童教育书店,买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空闲之时细心阅读,以了解儿童身心生长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按照适合儿童的方式去教养他们。如不过高地估计孩子的发展,不给孩子提出超前的教育要求,不逼孩子去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等等。

理解孩子

理解是一种心理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理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只有理解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理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民主的教育,才是伟大的教育。

――俄罗斯心理学研究成果

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关注孩子的需要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俄罗斯人并不认为孩子年幼,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而强迫孩子听话,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活动状态,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俄罗斯,经常会看到小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拆开,但想要重新安装时,由于缺少基本经验和技能未能如愿以偿而急得号啕大哭;还有小孩子自己想系鞋带,但不会系又不肯让父母帮忙而大发脾气的情景。但俄罗斯人并不是马上去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很少随便干涉孩子的自主行为,也不强迫孩子立刻改变自己尚未认识到的行为,而是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和“过失行为”,甚至放开手,允许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的争吵。对此,俄罗斯人的解释是这样的:“让他们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吧,犯些错误,这对他们成长有好处”“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始,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吧!”“之所以不去干涉他们,是为了避免扼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信任孩子

要相信孩子,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真理。他反复强调,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信孩子的心灵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谈子的信任,才能更有效地影响孩子。相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孩子犯一些错误,做一些错事,如撒谎、说脏话、骂人、打架以及不守纪律等,也是极为常见的。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俄罗斯人并不是横眉冷眼,施以拳打脚踢,以使孩子“改邪归正”。此时,我们听到的常是这样的话语:“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很出色的,今后一定会努力向上的”“妈妈相信你有改正缺点的勇气和能力”等等。因为她们相信:只有你信任孩子,才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事实亦如此,面对妈妈的帮助、鼓励与信任,不少俄罗斯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感到内疚、自责和羞愧,为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孩子们不再一蹶不振或破罐破摔,逐步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变成了懂礼貌、守纪律、求上进的好孩子。

尊敬长辈,热爱劳动

敬老教育从小开始

当孩子3岁时,俄罗斯的父母就要求他牢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4岁则要能报出老人的正确年龄。5岁的维佳透露,他学下棋就是为了让爷爷“高兴高兴”。如果没跟老人住在一起,俄罗斯父母再忙也不忘定期携带孩子去看望老人,让孩子为老人提供帮助。当知道奶奶“眼神不好”难以看书时,小安娜就把书中的故事朗读给老人听。

俄罗斯父母鼓励稍大些的孩子跟长辈以外的更大范围的老人接触,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教育孩子对来访的陌生的老年朋友,应如同自己的老年长辈一样尊重和尊敬。

爱劳动爱父母

俄罗斯人把热爱劳动尊敬父母摆在家教的重要位置。瓦利亚7岁时开始打扫房间,至今已有4年。他还承担了遛狗、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祖母60大寿宴庆上,他代表晚辈祝辞:“我们保证勤奋学习,认真劳动,感谢祖父母的爱戴,用行动减轻长辈的劳累,以爱心解除祖母的忧愁,祝祖母永远欢乐,永远美丽……”11年前的这一天,是娜塔莎的受难日,经过妈妈痛苦的分娩,瓦利亚的小生命才来到世上,有了妈妈的精心养育,瓦利亚才得以健康长大……亲人们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热爱妈妈,尊敬长辈。

儿童家庭艺术教育

在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3

1、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6、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7、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1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1、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2、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15、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16、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20、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1、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2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2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24、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25、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7、对小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超乎批评。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4

――(美)丹尼尔・平克

由于长期受到偏科学、技术、语言、理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右脑技能”可以说是大多数中国成年人的短板,所以家长们常常会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带孩子接触艺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身为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我很能体谅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面对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的那种彷徨,所以给大家准备3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艺术、启发美感、开发右脑技能的方式,这也是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共同编织起来的美感生活记忆。

“艺术感的日常”:让孩子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

提到“艺术”,大家就会联想到绘画、书法、钢琴、小提琴、芭蕾舞等艺术类型的活动。我要说的是,“艺术感”才是所有艺术类型背后共通的感知法则,那是“艺术”之所以是右脑技能的关键所在!所以,学艺术项目不等于培养艺术感!送孩子去上艺术课之前,你必须要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不要用成果评价孩子!不要用功利心来对待孩子的任何创作!

3~7岁各阶段艺术创作特点:

3~4岁:

孩子还在涂鸦期,如果你用自己以为看得懂的符号来理解孩子的画,他会以为这就是你对他的期待,最后他就只会复制你的逻辑。我常常听到一些爸妈(特别是爸爸)看孩子画的时候会说:“你在画什么呀?我怎么都看不懂啊……”

这个世界的图像表达,应该有无限的可能性。身为照顾者,你的态度很容易会成为阻挡孩子创意的障碍。试问,如果你看得懂的都是“左上角的太阳和一棵貌似棒棒糖的树木”那样的画,而可能你画出来的图形也都是这样,怎么可能会开启孩子的创意?!

5~6岁:

孩子有了更好的逻辑组织和手部控制能力,会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奇幻想象,而且开始能把那些脑海里的想象做出来,可以说到了“创意无限爆发”的时期。

你如果给他基本的材料,而不是设定好有固定功能的玩具,他的世界将有各种各样神奇的事情发生。

6~7岁:

孩子开始上小学了,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变化期,习得各种知识的同时,有时候反而显得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如从前了!这时候,你必须要帮他保持对世界的开放态度,这是学校教育最难达到的部分。因为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压力会让孩子习惯或者依赖采取相似的回答模式。另外,学校必须用考核来评量孩子的学习成果,这是群体教育的必然导向,如果连父母都无法提供有创造力的开放学习空间,他们很快就社会化,并且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勇气。

可以这样实施――

买大型家电拆下来的纸箱、饮用水喝完后的水桶、卫生纸用完以后的卷筒、鞋盒……日常生活很容易累积这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果你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周末选定一段时间,用胶带、剪刀把这些“干净的垃圾”进行组装,孩子就能慢慢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

我的实操案例――

选定一个主题,最好与你们最近共享的特殊经验有关。我儿子刚满3岁的时候,我带他去旅行。回来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度假村吧!度假村有什么特点呢?”儿子说:“有又大又舒服的浴缸;有弹性很好、可以滚来滚去的床;房间的小冰箱里,放了很多好吃好喝的……”然后我们一起用纸箱、水桶、盒子、瓶瓶罐罐把度假村的回忆做了出来,旅行的记忆突然就变成了创作,日常就变得非常有艺术感了!

这种做法形成习惯以后,等孩子再大一点,你已经不需要亲自跟他一起做了,他自己会在这些日常垃圾中寻找到乐趣,甚至再创作出可以解决他收纳问题的小手工。你也不见得一定要好好保留这些东西,因为那些本来就是垃圾,就算玩腻了丢掉了也不可惜。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可以以一种很放松的心态把这些创作当作游戏,这比画一张所谓“漂亮的画”更有创造的潜力,更能发挥艺术感!

“艺术感的陪伴”:让孩子感受人与人的交往充满了故事

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陪伴”。在漫长的陪伴时间中,你都在做什么呢?

可以这样实施――

强烈建议用一些“故事”来丰富这些陪伴的时间。

我常鼓励父母们,要多练习如何对孩子讲故事,并且用故事和戏剧来解决你们之间的情绪问题。我说的“讲故事”,并不是指拿一本故事书念给孩子听,而是时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故事感的经验。

我的实操案例――

我喜欢和儿子一起去公园走走,采集植物标本、感受四季的变化。儿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出题目让妈妈讲故事。他会说:妈妈你讲一朵白色小花的故事吧!讲一个落叶的故事吧!讲一个云朵的故事吧……随处看到什么他就要我说什么。接到题目的我,必须要马上即兴发挥故事的内容。我说故事常用的方法是把孩子出的题目拟人化,然后给故事主人公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故事的发展,就是主人公如何解决他心中的难题的过程。例如:白色的小花羡慕其他颜色鲜艳的花朵,它怎么看待自己天生的颜色呢?一片落叶在想为什么他会掉下来,如何才能再回到树上呢?天上的云朵是怎么变成的――原来是起因于一个小水滴的旅程……随着孩子的出题和发问,我可以把我想要让他知道的世界,慢慢讲给他听。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出题的主动权,就会养成求知的欲望,并拥有能创造世界的信心。

“艺术感的穿搭”:让孩子对美感的世界充满编码的想象

时尚与艺术的亲近关系,已经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美感经济的生产模式。其实,2岁左右的孩子就可能开始对妈妈给他穿的衣服有自己的意见,我儿子3岁开始就会表示对我的穿着的看法。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关于“美感”的重点,并不是你从别人那里学会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的判断标准,而是你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自主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当发现孩子开始判断和选择,不要总是为了赶时间随便忽视孩子对选择的兴趣。

可以这样实施――

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判断和选择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更多与穿着搭配有关的艺术故事。比如,为什么村上龙、草间弥生等这些前卫派的艺术家们总能在时尚领域里掀起一波波的风潮?因为艺术是一种编码(coding),所以能让简单的服装形式通过不同的编码得到一种有故事的神秘感。因此,有艺术感的人,并不是在学习技术,而是在养成一种“解码”(decoding)的能力。反过来说,具有“解码”能力的人,才可能有朝一日成为有“编码”能力的人。从很多知名设计师的人生故事里不难总结出来:能够自由穿梭于艺术与日常穿搭之间的编码活动,肯定是父母能为孩子铺垫的最好基础。

我的实操案例――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5

(一)施加压力,方式粗暴

幼儿时期正是最体现心性的时候,小孩子往往表现得很活跃很调皮,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总是归结于捣蛋破坏,总是认为好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做法的,因此用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创造力搁浅。

(二)重视知识,忽略其他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时期是为入学提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认字、学习拼音、英语、算数等知识技能的重视多于其他方面,往往阻碍了孩子在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提升,而且因为太过于重视学习,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二、学校教育

(一)重视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顾名思义,年龄是很小的,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也让孩子渐渐成长起来。

(二)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其他能力提高共重

在幼儿教师的认知中,并不仅仅关注幼儿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许多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外教教授英语,为以后的入学提前准备和培养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劳逸结合,能够使幼儿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教育学科方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了音乐、舞蹈、创新制作和其他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如创造活动方面幼儿主要表现在游戏和艺术活动中,从这些学科上可以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通过以上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分析,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让幼儿得到最好的教育,还是要家长和教师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增进感情,以此获取双赢的结局。下面针对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提出下面几点方式方法,以便让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

三、家园共育

(一)开设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制度

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心理是不正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根本不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互相交心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有跟幼儿具有有效的沟通时,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在面对幼儿时应该进行心的交流,这样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制度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农村 初中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求学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阶段,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初中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班级对每一个学生的心身健康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特别是农村的班主任,他们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下面,笔者针对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

人世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角色,从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上天就注定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下无双,谁都无可替代。在人生的画卷中,正因为每个人的涂抹和落款不尽相同,所以,呈现出的画面才会多姿多彩,韵味无穷。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是不可复制,不能重复的。学生也是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说,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并且要研究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特色特长、品质特征,家庭环境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处理问题和日常工作提供依据,遇到了问题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各项工作。

二、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

一个班级的奋斗目标,是整个班级的指航灯和风向标。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目标,同学们就不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一定要有凝聚力。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要有能力制定出一个合乎班级实际的奋斗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感还有责任感。我们在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的时候可以以提高成绩为奋斗目标,也可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就比如,班主任就可以把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作为一个班级的奋斗目标,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以及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等等。

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都知道身心健康是儿童、少年成长的重要条件。只有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学生,才算一个健康孩子,才算一个有希望的人才,才能更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挑战。先从身体健康说起,我们知道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都与城市相差很多,而学生的父母因为受教育水平很低,并不注重卫生条件安全与否,所以,农村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同时,更值得农村班主任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严重的态势, 教育界与社会舆论都在呼吁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他们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等等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儿童都很多,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儿童,同时,学习的负担日益加重,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都在加剧,学习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地累积,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许多中学生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农村班主任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进行疏解,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四、和学生父母多多沟通

很多人都会认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教育时间最长、教育内容最广的老师。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抚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所起的作用。不然,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学,不同的同学之间还是会有天壤之别呢?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不在自己身边,老师在面对这些孩子心理起伏和变化较大时,应及时和父母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相信经过老师和家长的互相配合和一起努力之后,学生一定又可以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希望孩子的父母能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照耀滋养着孩子,让孩子渐渐地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五、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我们知道,因为地域差异,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以及各方面的设施不是特别好,也没有大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也就导致农村学生生活单调,视野狭隘,所以,班主任就在扩大孩子视野,增加孩子课余生活趣味性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理解对方和学会配合团结一致,同时,也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当然可以开展的活动也有很多种,比如书法比赛、朗读比赛、小品比赛,猜谜比赛、脑筋急转弯比赛等等,这些比赛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好处却不言而喻,就如脑筋急转弯比赛,好处就有很多,比如可以尽量避免学生们的思维僵化,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的活跃性,开发学生们发散思维等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每次只选一种进行比赛,也可以多种多组同时进行,班主任根据实际情来决定即可。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转化为班主任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特别是农村的班主任,更是任务多,负担重。他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也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尽管农村班主任面对的问题如此之多,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对孩子有一颗爱护的心,长此以往,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勇杰.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