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和谐理念;人本主义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无论企业管理方式如何复杂和多样化,人都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整理支柱。这就要求人们在现代管理中注重于人的智力、体力和潜力的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在管理中实现人本化。

任何科学有效地管理离不开深厚的民族文化思想。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许多相融之处。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以及“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社会治理思想对于当今的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所以我们从人力管理的角度去研究儒家思想,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简单来说,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儒家整体和谐理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儒家思想的思维方式主要特点是整体思维,这种整体思维的特点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一种整体管理,也就是系统化管理;而西方思想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分解,无统揽照顾整个局面。从这方面来看,儒家文化的整体思维有利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系统整体理念出发,一向讲究于“和”。如创始人孔子就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都反映了对人际关系和睦的强调。由此可见儒家思想重视人际关系协调和群体和谐,注重个人对集体的贡献。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就非常注重于团队合作,只有合作才是一切企业和组织成长之本。一个企业发展和在市场竞争的成功有赖于所属员工的团结合作,而相互冲突和斗争能毫不含糊地毁掉一个企业。如知名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就凭着职工的团结协作,终于能发展为全国的知名企业。

儒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中庸理念,其中庸的观点是“过犹不及”,也就是主张执中来求和,矛盾的双方实现和谐与统一。儒家思想把中庸的观念看作是人们不容易达到但又不可缺、至善至美的道德理念。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中庸思想具体表现在对员工的选拨、管理以及激励等方面。领导在对员工的管理中,要适度中庸的观念,否则就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以及激起员工的抵触对抗情绪;在对人才使用上,对人才的埋没、小材大用或者大材小用都会造成人才资源上的耗费。

在这方面,美国著名的“彼得原理”与中庸之道就有相似之处。人力管理工作关键就是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在这过程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压抑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讲究制度管理与人力管理的相结合,制度是硬,人力是软,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做到最佳管理,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二、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儒家思想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力资源这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例如儒家思想的“人和”作为一种要求企业员工遵守的伦理规范,能倡导企业建立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员工们和谐的团队精神。如果“人和”思想运用在企业外部环境,则表现在企业关注和气生财与公平的良性竞争、企业与政府和公众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管理思想有相似之处。如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爱民”、“惠民”、“裕民”,在领导对人的管理上,则主张“仁”“爱”理念。用在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上,则是领导要以礼待员工、并且员工之间以礼相待,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互相信用与尊重,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的人本思想用在企业管理上,也就是领导上级对下属员工谦和宽厚,下属对领导忠于职守,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如能把员工看作是“社会人”,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发展员工的潜能,将企业的实现目标与员工的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与员工感情交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三、儒家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儒家思想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仁者爱人”,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突出强调员工的仁爱之心,用规章奖惩制度号召员工团结友爱,使企业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仁”的具体做法是忠恕之道,作为人力资源的领导者,就要以身作则来带动公司的其他员工;在对待别人上,就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团结公司的人员,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点是儒家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导向力的最好说明。

儒家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也有利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如孔子对义与利关系的看法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义与利的抉择上调整好心态,在公私利益冲突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2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政治伦理道德的教化学说,长期占据着支配的地位。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儒学对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仁”,“仁爱”,即“爱人”。儒家思想以“人”为本,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同类性,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同情人,关怀人。

“忠恕”是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忠”和“恕”是“仁”的具体表现。“忠”的本义为诚心竭力,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忠厚诚恳,以及对事业的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恕”包含有宽恕、容人的意思,体现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想,构造了一种忠诚、宽恕、兼容、博爱的精神体系。“诚信”,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取义”,“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和“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是儒家提倡的道义原则,强调了道义在人的行为中处于第一的伦理位置,为本末之本,体用之体。

二、儒家思想与医德教育的内在联系

道德品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而逐渐形成的,并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意图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综合体。医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医德要求,对医务人员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影响,培养和塑造其医德情感,训练其医德行为,强化其医德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时良好的医德修养和合格的心理品质也是医者本身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取得丰富医学知识和精湛医学技术的关键。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就一直指导着医学界的道德行为。孔子认为“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论语.子路》),孟子强调“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儒倡仁义,医知博济,医与儒有相对之益,医当以仁爱之心,行精诚之术,此乃医通儒之精髓,亦儒与医相综合之必然。

三、儒家思想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1.以儒学核心思想为根本,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儒家的道德思想就是“仁”,即“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它在医学上的表现就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在医德教育中的表现就是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我国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准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强调不仅要关心人,尊重人,更重要的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提供人性化服务,做到“以人为本”的终极人文关怀,这与儒家强调的“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一致的。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儒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将仁爱精神推广到宇宙万物,推己及人,尽己为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正是医务工作者天职的体现。

2.以儒家基本思想为拓展,发扬爱岗爱业精神,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儒家以“仁”为其核心思想,并在“忠”、“义”、“信”、“礼”等方面找到了支撑点,完善了其基本思想,丰富了哲学内涵,构建了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忠”,在人与人交往中表现为对人忠诚老实,在工作中表现为对工作敬业;“义”,是与“利”相对的道德范畴,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信”,强调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礼”,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表达方式,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儒家思想把人生的社会责任感看作道义和志向,把“道”看作是最宝贵的,超过了人的生命价值。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儒家的这些基本思想均能做为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行为准则:强调医务工作者为人处事要忠厚,对待自己事业要忠诚,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增强自己对事业和职业的认同感,以解除患者病痛,维护人类健康为己任,追求精湛的医疗技术,增强职业规范意识;强调在义与利面前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铭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强调医务工作者与患者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勇于承担责任,改善紧张不谐和的医患关系;强调医务工作者举止端庄,语言和蔼,以礼待人,热情大方,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安全感,创造一个和谐、和蔼、和睦的人文环境。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儒家美学;思想;价值

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想在世界上占有更高的地位,如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必须要有我国的艺术设计特色,而我国特色的核心之一就是儒家美学思想。儒家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人们对造物的价值观念形成,使得造物成为中国伦理哲学的物化表现。诞生于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始终与我国社会共存共兴。时至今日,没有被时代淘汰,主要是其吸优吐劣的自我升级能力。深刻了解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挖掘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精华及其哲学根源,让儒家美学思想更好的为当代代环境艺术设计服务。

一、设计理论价值

1、“仁”是基础

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实质是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现代社会,“仁”是在思想上积极催人向善的因素。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爱人”就是以人为本的有力支撑。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首先是在功能性、艺术性上要以人为基础,要服务于人。反之,设计师也无从谈起合理的设计理念。

2、“礼”是标准

儒家美学思想中的“礼”是维系封建社会秩序、共生和谐的道德规范与保障。“礼”的最终实质就是规矩、秩序和遵循的代名词。在我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中,“礼”以固有的数字、颜色、纹理、式样、陈设等形式展示在各个角落,维护着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和宗法。“礼”作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设计理念由过去服务于封建法统的角度,而演变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设计中的材质、数理、装饰样式等元素,达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作用。

3、“天人合一”是设计理念

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它不是哪一个固有思想流派的专利,但却是每一个思想流派不可回避理念。孔子提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为完善,最为科学、最为合理、最具智慧的中国哲学思想。追求环保理念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遵循的理念,而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理念正是讨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存在着对人本身和看待自然两个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实践价值

无论是中国古典风格、还是当代的新中式风格,都是利用中国元素中的图腾、花纹、色彩、陈设等外观装饰形式来营造环境艺术设计的外观表现。

1、“和”为贵

“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和”为贵是儒家美学思想最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的平衡观念和内敛性格。儒家思想看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内容实质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世间万物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一直伴随民族发展至今,一直全方位影响着社会。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呈现出折中、平衡、内敛的主体趋势,这一趋势也应成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

2、“天地人相参”

“天地人相参”集中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观念,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同时,倡导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应对态度。儒家美学思想中人化自然的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长期存在,不仅在过去有其辉煌的历史,也会在未来散发出吸引人的光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立在人生存活动的自然环境当中,应利用自然的同时顺应自然规律,这以理念不论在当代还是未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内圣外王”

儒家思想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内圣外王”,这是儒家思想中提倡强大自身,影响外界的方式,是对“修齐治平”思想的延伸和设想。然而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是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设计教育价值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源伟人,更是一个影响世界的教育祖师。所以儒家美学思想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各个时期,对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影响尤为重要。

1、克制“急功近利”

对环境艺术设计从业人员思想教育,应该符合儒家思想提出的“厚积薄发”的循序渐进理念,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和其他科学一样,不能速成与复制,需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

2、消除“见利忘义”

儒家思想至高的道德、礼教、政权要求就是两个字:“忠”和“义”。在商品社会中,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创造科学、艺术、合理的环境,来获得劳动报酬。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专业技术上应具备相应的高度,同时在职业操守上更要保持高要求。

3、塑造“职业精神”

儒家美学思想创造出中国的儒雅高尚“士”阶层、日本的忠勇忍义“武士”阶层、韩国的“贤人”阶层。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教育中,儒家思想强调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思想上要有独立的人格、踏实的作风、诚信的态度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四、结论

儒家美学思想是我国历史、民族心理的重要投影和重要潜流。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对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对外影响和传播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等体现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者:颜文明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志刚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C].见:朱贻庭主编.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

[2]姜林祥薛君度儒学与社会现代化[C].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汤常鸣儒家文化对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梁思成建筑文萃[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4

关键词:儒家;孔子;教育意义;思想影响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103-01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剧烈动荡时期,孔子希望恢复周朝以礼为准则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实现“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才能实现仁。随后,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主张“制民之产”,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重义轻利。其后,荀子发展了孔孟的儒学思想,在他看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后天学习,凡人皆可成为圣贤……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主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此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从此经学成为显学,儒学成为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其后各个朝代,儒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一、儒家思想的教育意义

孔子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他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下面选取三方面来谈儒家文化对后世的教育意义。

1、“有教无类”。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学生都可不必顾虑家世出身。有志于学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知识,从而为君主服务。我们可从《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略窥孔子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平素如何教诲弟子。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很多家境贫寒但学问富足的弟子。

2、因材施教。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孔子做到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教育,子曰:“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师也过,商也不及”、“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孔子能做到对三千弟子的情况熟悉了解并施以教育,实在令后人钦佩。

3、启发式教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论语》中可见,他对学生谦恭和善,善于由浅及深地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易于明理,受益匪浅。

二、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影响

1、“中庸文化”。“中庸”主要是强调“善”。“中”乃适合,“庸”乃按照适宜方式做事。“中庸精神”指的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强调“知行”结合,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孔子要求人们应“言行一致”,强调“力行”,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子曰:“君子学以致其道”,“行以达其道”,“力行近乎仁”。朱熹也十分重视“力行”,朱子曰:“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他所说的力行就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

3、“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学者强调正确的“义利”观。当生命和道义二者之间不可兼得的时候,儒家选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闻道”、“行道”。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儒家学者认为闻道、行道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儒家学者是把“仁”和“礼”作为了道德行为的最基本范围和最高准则成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目标。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不要求仁人志士“闻道”“行道”,实现自身的价值。

5、“忠孝”。孝于父母,忠于朝廷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儒家要求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孔子强调“孝悌”是“仁”的根本。提倡大家“入则孝,出则悌”,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长幼有序。以“孝悌”的原则推广至国家,便是要忠君爱国。同时,对待周围的人事要“忠恕”,这便是为“仁”之道。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不器”。子曰:“君子不器。”这指的是君子不能像器物那样,隅于一技一能,只能发挥一种作用。儒家认为,君子应该追求大道,而不能拘泥于一技一能之“小道”。小道虽有可观者,然君子所不为也。“君子不器”是要求人们要“游于艺”、“通于艺”,由“器”上升到“不器”,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道。

7、“慎独”、诚信。“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郑玄的解释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其实,“慎独”即谨慎自己在独居、独处时的言论和行为,始终保持道德的操守,独善其身。荀子则将“慎独”与“诚”联系起来。不诚则不独。这便提出诚信的要求。诚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也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纽带,儒家的“诚信”观不仅是立人之本,也是立国之本。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确我是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今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为了创建适合于新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应当总结工业文明时代教训,而且应当从古典的农业文明中去吸取人类生存的智慧。儒家思想固然有局限性,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在当今社会合理运用,发挥其合理的教育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郭婷婷,女,1981年出生,山西沁源人,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12.2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10.1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5

一、形成背景

例1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① 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②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 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战国时期出现大一统思想源于该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变化的需求。结合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可知,思想大一统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社会稳定的需要,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

答案 D

点拨 这道题是组合式选择题,此类型选择题的备选项中包含一个以上的项目,要求找出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组。此类试题考查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运用把握的能力,较好地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考查审题能力、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解题策略:找出选项中最有把握的一个(或两个),确定该选项是对的或是错的;在四个备选项中,排除包含错误答案和不包含正确答案的;或还剩下两个或三个备选项,将剩余的进行比较、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

例2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人定胜天 D.实行“仁政”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清楚儒家学说在汉代是怎样发展的,其代表人物是谁,有哪些主张。汉“独尊”既是主张,更是赋予“新”之后的结果。“仁政”思想是继承先秦儒家思想,“人定胜天”是荀子的观点。

答案 A

点拨 这道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突出考查对概念的再认和理解阐释能力。这种题目往往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备选项是对题干中所提及概念的阐释,命题者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或因果倒置。它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要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真正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三、董仲舒提出新儒学的目的

例3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不正确,汉武帝接受儒家思想,但是并没有彻底抛弃法家思想,如法家主张的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等思想,都被他纳入统治思想并实行。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目的,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答案 B

点拨 这是一道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题干中的导语一般有“为此”“因此”“之所以”“结果是”等字眼,该题型最能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有较大的难度。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认请题干和题肢能否构成因果关系;二是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因”还是“果”,防止倒果为因。

四、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例4 下列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正确的表述是( )

A.完全抛弃先秦儒学

B.只吸取了法家思想内容

C.宣扬“君权神授”

D.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B项叙述不完整;C项是新儒学的内容而非特点。

答案 D

点拨 这道题是判断型选择题,一般要求选择正确或错误的选项,题干中往往出现“正确”、“不正确”、“错误”、“可信”等字眼。正误型选择题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大家需要对四个备选项逐个做出判断,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错,同学们的识记、理解、分析、判别等能力都可以在此得到很好的检测。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一般采取如下方法:①排除法;②反证法(也称为逆向思维分析法),主要用在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后,针对不确定的选项进行推理,可以先假设该选项正确,然后把结论当做已知条件,一步步推导到起始的隐含的已知条件中,验证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和逻辑,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③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五、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例5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理解,其中③表述错误,中国古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广泛盛行。

答案 D

六、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和认识

例6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焚书坑儒”的做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可以排除A、B两项。“大一统”很好地体现了统治者的利益,但也束缚了人们的头脑,形成了封闭、保守、落后等民族性格。D项是秦始皇所为。

答案 C

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它的特点是在题干引入新材料(文字、图表)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然后设计出各个选项。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理解和解释。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具备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仔细阅读材料,审清题目要求;其次是认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选项,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在董仲舒的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大一统”

D.“三纲五常”

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4.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

① 察举制 ② 重用文学儒者 ③ 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 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范文6

1.. 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必要性是由自

身的特点决定的。年轻的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思想道

德素质是否过硬,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产生重

大影响。辅导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

德素质、人文自然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作

风素质等几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诸多素质中

起着主导作用,是首要的素质[1]。儒家思想体现为

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切地讲,在古

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直

至当今中国,儒家思想仍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普遍运用于我们的工

作与生活。

2.. 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是由儒

家思想本身决定的。第一,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看来,世事要以“治人”为中心,而高校辅导员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指导,作为辅导员,

首先,应明确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学生管

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关心和尊重

每一位学生个体差异及所带来的价值理念; 鼓励每

一位学生的尝试和努力; 承认每一位学生的成就; 增

强每一位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认同感。这也体现了

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以创新为导向的理

念[2]。

第二,孔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在孔子看来,管理者

要讲德行,有德行的话,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

果。作为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工作对学生的吸

引力和亲和力,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

工作和生活,促进他们道德自觉自律意识的养成,最

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辅导员的品质是其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3]。

辅导员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有生活热情,要自觉树

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满腔的热情、乐观的人生态度

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自身工作,勤勤恳恳,兢兢

业业,身体力行,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才智奉献给高

等教育事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榜

样,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第三,孔子曰: “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辅导

员,要成为“诚信”楷模,说话不失言,调查不失实,

办事不失信。当代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 后”,他们

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有自己坚持的理念。离开父母

的大学生们特别需要在短时间内树立一个人格的精

神偶像,所以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与学生朝夕相处

的优势开展诚信宣传,使大学生建立起诚信理念。

同时,应该坚持诚信教育师者先行,时时事事讲诚

信,自觉接受学生监督,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在学

校营造起“人人重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诚信

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

第四,孔子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先秦儒家认为,人格高尚

者必然具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在高校德

育中,融入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取先秦儒家人学思

想之精华,充实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之内涵,促使两

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德育之目标便水到渠成。

二、辩证运用儒家思想,创新辅导员工作新理念

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

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摈弃一些成分。知识经济时

代最重要的是在辩证中开拓创新,旧知识对任何人

都是平等的,只有掌握、创造了新的知识,才能为社

会的前进作贡献。创新成果要靠创新思维,因此创

新思维是这个时代教育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

1. 因材施教

孔子最早提倡因材施教,其进行教育活动的特

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智力水平

差异有针对性地教学。“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所安”,“听其言而观其行”。马克思在他的《资本

论》一书中也曾说道: “天赋的特殊性,是分工产生

的基础”。马克思也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异性的。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

特点,才能有效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矛盾的对立统

一点,因势利导,有效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

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增

强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其不

足,从而实现大学生个人最大程度的发展[4]。

2. 启发式教学

孔子反对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提倡独立思考,只

有当学生深入思考仍不得解时,才给予提示,以此来

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扩大思维的广度。如果学

生只是一味地吸收老师提供的知识,只知其然却不

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缺乏深度思考,思维被禁锢在

狭小的空间内,无法发散,更别说是创新思维了。孔

子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可见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

导,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尊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和锻炼学

生的自学能力。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

得之也。”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在面对国际国内问

题或者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作为

辅导员,不要一味地把书本或自己的所谓正确的世

界观和价值观立刻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注意引导学

生思考,辩证地分析,学生只有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独立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3.. 回归人文主义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立足

点最终归于人本思想。高校的道德教育

从科教兴国这一实际出发,融合了儒家思想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最后的落脚点是否也应该回归到人本

主义呢? 答案是肯定的。20 世纪初杜威区分了传

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儿童中心”的理论使人重新成

为教育活动的中心。现代教育所提倡和造就的,是

一种民主的、鲜活的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旨在培养

人格健全、个性发展、精神自由和具有相应职业能力

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教育不仅作为经济的催化剂,还必须成为社会

思想、文化、精神、道德建设的源泉,为人类精神的提

升和社会发展导航。那么,新世纪教育的目标就不

仅仅是发展科技和培养创造性,而是对教育的人文

主义传统的尊重、回归以及继承。形象地说,在新的

世纪里,教育将起到更为主动和关键的作用,未来竞

争的本质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建立以培养创造力

为目标的教学,在深度上实现教育内涵化的理想; 最

后恢复和保持教育的人文价值,建立人在教育中的

立体性和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实现教育人文化

的理想。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该把这种人本主义的

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以大学

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从大学生

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彻

底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适应时展需

要、不适应学生成长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需要的方式、方法,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

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

力、感染力[5]。这一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是

有共通之处的。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

“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可以

做出科学的回答———“以学生为本”。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辅导员的工

作任务日益繁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

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

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学生是内在因

素,而管理则是外在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

辅导员工作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运用儒家思想的

经典渗透于管理工作,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