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1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建设,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培训与开发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总体实施方案包括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构建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策划学习情境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工作过程 课程建设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在理工科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近年来在文科课程中也得到了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建设,笔者首先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头脑风暴,提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岗位群及工作分析表,接下来邀请学校专家分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行动及职业行动领域,再由企业专家进行验证确认,最后企业专家和学校专家一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更好适应企业文化,更快进入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

一、职业岗位调研

笔者通过对企业领导及HRM们了解到,我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培训与开发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求职者也越来越看重企业给予的培训机会。我国企业根据公司规模及发展战略,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可能有所不同,培训与开发工作可能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模块,具体的岗位可能是招聘开发助理、专员或者绩效培训助理、专员,也可能隶属于培训部,这样可能设置培训专员和培训主管,也可能隶属于培训中心(单独一级部门),这样设置的岗位就有培训专员、培训主管、培训经理三个级别,也可能隶属于企业大学建设初期(个别学院如零售学院),这时可能有培训大学院长、培训总监、培训经理到培训专员的级别划分,再到企业大学型组织,企业的培训与开发有自己的专职讲师团队,自己开发课程并授课,级别也更加完善,最后就可能成为智库(内部咨询公司)。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招聘培训助理或者专员。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企业培训与开发工作者有三个重要角色,企业变革助手、业务部门伙伴、员工成长顾问。作为企业变革助手,企业培训与开发工作者要了解行业动态,了解公司文化及发展战略,所有的培训与开发工作都要支撑公司发展战略,让企业看清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形势,有利于企业的变革发展。作为业务部门的伙伴,企业培训与开发工作者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要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走在业务部门的前面,及时解决他们在培训与开发方面的需求。作为员工成长顾问,企业培训与开发工作者要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员工身心灵的和谐。比如:根据战略做培训项目即战略终端为王,在一个连锁集团的培训工作中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全部店面5星级认证,其中量化指标要有1500名金牌顾问,因此推出需要4个培训项目来支撑他。第一个项目:红色风暴全国,培训总部出发去个个分部,2个月 34家分公司分3路进行培训;第二个项目:,通过培训与比赛决出前100名导购;第三个项目:终端教练班 40名,从前一百名的导购中选出40名终端教练员;第四个项目:以这40人(首批4星导购)为基点,扩散其他微小项目。由这个具体案例中可以得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者大体分为两类:培训师和培训管理者。

三、学习领域开发

参考文献

[1]陈倩媚.金融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2

【关键词】DCS技术;SAT方法;操纵人员培训

在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核电厂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因人员原因而引起的核电厂事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1】。人员的高素质是实现纵深防御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运行操纵人员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运行操纵人员,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是其中关键因素。本文介绍SAT方法开发高质量DCS技术下操纵人员培训课程应用。

一、SAT方法简介

SAT是合乎逻辑的可自我完善的一套办法。它上至确定培训任务和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能力,下至实施和评价为具备这些能力而进行的培训。就其本质而言,SAT是一种质量保证QA过程,用来确保核电厂人员取得全面工作能力,并帮助管理部门更有效地监督和改进培训政策和培训实践。SAT比传统的课程表式的培训方法具有明显优点。它对培训过程的安排前后一致,效率较高,便于管理。SAT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5个阶段的全过程。 SAT 各阶段的基本任务为:(1)岗位任务分析,通过培训需求分析,以及岗位和任务分析,确定执行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2)培训大纲设计,将执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变为培训目标,并以培训目标为基础,设计培训课程项目。(3)培训教材编制,根据培训课程项目准备培训教材,保证培训目标能有效地完成。(4)培训活动实施,应用已开发的教材进行人员培训,使学员达到培训目标的要求。(5)培训效果评价,根据在每一阶段收集到的信息,对培训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大纲、电厂的生产管理文件、电厂需改进的地方进行反馈和改进【2】。

二、依据SAT方法开发高质量DCS技术下操纵人员培训课程

依据《操纵人员培训与再培训大纲》大纲要求,根据SAT方法开发高质量的培训课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紧贴业界标准,结合机组实际需求,明确培训需求

根据WANO和INPO的标准,分析操纵人员能力和运行团队能力要素,在培训过程中教员根据WANO的CPO使用的方法(可以是简化版的方法)记录运行表现事实,获取各操纵人员能力和团队能力表现的数据,作为下一年度分析数据。

分析机组的技术特点,尤其是DCS技术下机组控制特点。

经验反馈。及时收集机组的经验反馈,进行分析。

在培训前,对相应的培训对象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管理层的培训期望、运行值的培训需求。

建立管理巡视制度,通过管理层的巡视报告提出培训改进项。

访谈操纵人员,建立操纵人员交流平台,获取第一手资料。

教员参与各电厂培训和运行交流,获取业绩良好实践,并应用于我厂的培训。

研究运行领域的状态偏差报告,收集偏差。

2 、明确培训需求后,根据机组的技术特点,开发目的明确的培训课程

针对业界对核电DCS界面影响分析,界面管理任务占用了操纵人员认知资源,影响操纵人员的效能,为此开发界面管理培训的相应内容,减少操纵人员的认知需求实,降低人因失误。针对福清核电技术特点,开发操纵人员培训课程和模拟机场景。在模拟机场景设计上,场景来源于机组的事件和机组控制的技术特点,突出风险分析和对人因失误预防,针对可能的人因失误环节,加大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加深操纵人员的体会。

在培训课程方面,依据《操纵人员培训与再培训大纲》大纲要求,开发操纵人员初训和复训的课程。初训课程注重于操纵人员基本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避免出现低级的知识型人因失误,培养操纵人员预防规则型和技能型人因失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复训课程,由以下三大大部分组成,覆盖人因失误的三种类型

技能标准化培训。研究利用DCS技术控制福清核电机组所需的各项操纵技能,分解各项操纵技能,使其标准化,使操纵人员各项技能水平逐步达到业界的高标准。为达到这个目的,拍摄标准化操作视频用于观摩、使用录像系统记录学员行为进行分析。

知识弱项专项培训。利用上面介绍手段以及教学评估手段,了解运行团队或者参训人员的弱项,针对这些弱项进行专项培训,做到培训的针对性,“因材施教”。

团队合作培训。合理的设计培训场景,为各个成员设计任务,这些任务要能够锻炼团队解决方案、团队沟通的有效性、团队的指挥和控制监督体系等能力。此外,挑选团队合作表现良好的小组作为学习对象,通过录像对本团队进行分析,是很好的团队合作培训方法。

3、建立评估机制,不断改进

评估机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培训过程中,教员评估和学员自我评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培训效果;(2)培训过程中,引入管理层巡视,并可以考虑引进团队间的互相观察指导;(3)培训结束后,评估实际的培训效果。每批次培训前,邀请运行处处长、值长、培训处处长、教员召开定期会议,了解管理层对于培训实际效果评价。(4)积极配合或者邀请同行评估、WANO的评估。

三、结束语

SAT 方法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各国核电厂推荐的一种培训方法。使用SAT 的方法进行操纵人员的培训,能充分贴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并不断进行反馈改进,对于提高核电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3

制度不健全,培训工作创新乏力制度的不健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体现,在宏观层面,尽管国家强调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办学主旨,同时要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功能,但至今尚未建立大职业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与体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校内学术教育和社会培训如何有效衔接合理分工的制度也没有建立。在微观层面,现在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尚无法利用学校的合力顺利开展,片面地依赖开展培训工作的个别部门单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使培训业务宣传拓展和培训实践操作都遇到相应的阻碍,从而限制了培训工作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使得培训工作无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无法在培训体系架构、培训内容设计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有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CDIO企业培训模式基本路径

2000年,瑞典皇家工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历经4年的研究探索实践,组成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创造性提出了CDIO教育模式,该模式因其拥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技术型应用人才。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操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将教育过程放到具体情境之中体验学习,实施“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教育和学习”。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系统调研、构思,设计开发出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企业培训存在的劣势以及酒店企业很难接受并认可高校为其提供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的现状。CDIO的企业培训模式的基本路径是:系统构思培训方案,以需求调研分析为前提展开培训——设计培训课程包、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组建专兼职培训团队、融入体验式培训——考核、评估培训效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该路径具体解析如下:

(一)构思阶段

CDIO企业培训模式,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现存的实际问题”,把握企业的“症状”,并系统化构思“培训要解决的实际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培训工作。

1.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组织专家培训团队对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及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诊断,并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2.提供定制培训的具体课程包。根据访谈和调研,诊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提供服务渠道。发挥旅游学院校政企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帮助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管理者或基层员工根据需求提供赴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挂职、顶岗研修以及赴旅游院校学习深造的渠道。

4.旅游企业学历提升项目。发挥教育机构的特长,与人力密集型的酒店行业开展大专学历提升项目,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工作,对于酒店招聘来的员工,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在酒店组织开展成人高考前培训,通过成人高考的员工,由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在酒店进行课程讲授,通过课程考试的员工将获得成人高考学历。

(二)设计阶段

设计是CDIO培训工作最重要的阶段,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

1.模式设计。通过调研发现酒店真正的需求,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出哪些是理念方面的问题,哪些是知识或技能的问题,哪些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区分是应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还是具体课程培训,是学习渠道的提供还是其他学历教育的实施,还是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继而有针对性的再调整培训工作目标,量体裁衣并分阶段地为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供具体培训课程为例,可设计开发以下课程包供选择:(1)旅游企业管理层领导能力提升课程包,包括情商塑造与管理、高效沟通策略、激励管理、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执行力提升等课程。(2)旅游企业一线员工基本服务技能培训包,包括酒店职业规范礼仪、点菜员点菜技巧(膳食营养搭配)、餐饮服务技巧、客房服务技巧等课程。

2.培训团队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及培训课程的选择,确保最大化实现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团队中既有高校教师、又有行业高手,高校教师具备完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行业高手掌握行业前沿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动态,如此打造的培训团队,确保能够对培训企业科学把脉,并有机融合授课内容,取得最优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设计。根据培训课程和企业培训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法,改变单纯的知识讲授,增加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等多种培训方式,融入体验式培训,学习者通过在拓展性游戏等真实或仿真环境中的个性化活动,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三)实施阶段

1.培训实施过程。(1)教师方。教师由过去的学习支配者,转变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中心地位,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除每次课的主讲教师外,全程设有培训助教,讲学员采用分组的方式,一个助教负责6-8位学员,辅助专职培训教师完成对该组学员的作业布置、资料积累以及对学员的观察跟踪等辅助培训工作。(2)学员方。CDID理念注重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学员进行协作学习、游戏体验和沟通交流,形成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进行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3)企业方。企业方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尤其企业高层或是人力资源管理层要亲自参与培训全过程,认识到“培训不是万能的”,“不能依赖培训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但是要通过培训培养起员工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在当次培训结束过程中和结束之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跟踪、落实和反馈机制。

2.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培训课程由校内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因此首先要注意围绕培训目标系统设计培训内容,围绕重点解决的问题实施培训;同时在培训内容前后衔接上,避免内容的重复,注重内容的前后层级性渐进提高和能力培养的逻辑上升。(2)培训过程的资料积累。企业培训往往不能连续大课时量进行,往往需要多次、长线完成,因此尤其要注意培训过程材料的搜集整理,譬如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发言、拓展游戏的参与、课后作业的提交,以及不同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均由专业培训助教通过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资料的获取和保存,同时根据这些资料完成对每个学员的培训效果的全过程评估和考核,发现其进步点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下一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四)操作阶段

CDIO培训模式在“操作”阶段主要是通过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对组织效率进行提升等,以及对员工实施优胜劣汰。因此建立了四层评估体系,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即在企业培训结束的时候通过调查来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了解其反应和感受;第二层是学习层的评估,即对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来了解学员对于知识和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三层是行为层的评估,即衡量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改变,来判断培训对于员工的具体影响;第四层是结果层面的评估,即检验培训是否对于员工的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等起到了具体的作用。

CDIO企业培训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系统化构思和设计提高了培训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

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大多数是现有的通用的教材或一些资料,没有针对性,往往是针对每个“点”的单纯课程讲授,提供的主要是短期讲座方式,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更不能和具体酒店企业的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CDIO企业培训模式植根于建构主义理论,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和实施,系统化构思与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实施培训课程,开创了一种通过设计创造个性化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情感、信仰和感受的体验式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教育者给学习者提供主动学习体验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与技能相关的抽象理论概念,改变枯燥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职业能力获得快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提升得到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协助学习者在建构个人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知识结构得以建构和完善;通过在培训中与学员充分互动,“做中教”,以解决酒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保障了培训效果的针对性。

(二)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弥补了以往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以往培训者本身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培训教师队伍,基于CO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团队的打造,师资既包括高校资深教授、有着丰厚的理论功底;又包括行业一线总监经理、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一支培训队伍互为补充,弥补了以往高校培训理论强、实践弱的状况,带来良好的培训效果,打造了培训团队的口碑与品牌。

(三)体验式培训方式的融入激活了学员潜能

基于CDIO理念的培训模式,强调建立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确保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目标的实现。体验式培训方法的运用在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协助学员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实践(企业的具体活动)”的过程,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做中学”,相对于传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侧重通过即时的感受,提高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注重观念、态度,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绪中通过体验来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内在潜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完善的评估和反馈体系改变了以往培训环节的缺失,保障了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4

1、水电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经过一系列实地调研和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水电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相关水电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提起充分重视。在一些错误思想的引领下,人们形成了一些错误观点,比如,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既耗费时间和精力,又耗费金钱,缺乏实际意义,不如直接通过招聘选取符合资历的人才。而且,相关人士可能会认为,员工通过接受培训增强自身技能,很可能会跳槽到条件更好的公司,公司不得不重新招聘,培养新员工,耗费各种成本,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这种错误的观念思想便阻碍了培训质量的提升,使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不能更顺利地开展。

其次,培训内容覆盖面尚不全面。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员工同企业以及所在岗位的契合程度,导致培训内容局限于水电企业的发展史、各种不同岗位的具体介绍、企业规章制度的展示,而对于员工个人的职业素质、工作技能、道德修养等方面涉及极少,不利于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在选择受训人员时,培训人员没有考虑到员工之间的差距,安排培训课程时不注重因材施教,致使一些员工没能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成本无形浪费,员工积极性受到挫伤,没有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加之一些企业所拥有的培训经费欠缺,无法开发出适合企业的培训课程和相关教材,培训内容仅仅依靠内部或外聘讲师,遇到培训师更换的情况,员工们很容易脱离课程方向,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从水电企业的情况来看,相关培训方法不科学,需求不明确。在培训方法上,相关水电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培训需求进行层次划分,没能根据员工的水平进行合理的培训。在实际培训内容设置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认真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不同岗位的需求,在适当的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方法,使培训真正科学有效,在设计培训项目内容时,许多水电企业缺乏成熟的体系,将课程内容割裂开,导致课程之间缺少合适的衔接,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而且,量化的有效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尚未形成,公司不能完成对培训效果的量化计算,结果员工不能真正将培训成果转化成公司的价值,切实实现员工培训的意义。

2、完善水电企业员工培训的策略

经过一系列探索研究,笔者针对以上水电企业的现状,结合一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运作成功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改善水电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促进水电企业良性发展、兴旺发达。

2.1 强化管理培训意识 健全培训工作体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取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水平,更注重包括企业领导者在内的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相关水电企业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于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都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腾飞的重要部分,但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积极动脑,制定出健全的培训工作体系,促进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在当前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培训是必备的经常性投资。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要积极阅读一些人力资源或员工培训的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等等,跟进时代主流,主动学习一些能够增强员工培训质量,并且提升员工归属感的途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员工培训新模式,真正助力企业各岗位员工提升知识和技能,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将员工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员工培训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精细化流程,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资源的开发、培训评估标准的确立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等具体环节设立和落实到位。为了防止员工跳槽,公司可以在员工入职时与员工签订协议书,规定员工的最低服务年限。而且,即使员工跳槽,也能够为水电行业继续发展做出贡献,员工培训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2.2 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合理利用开发资源

当前,一些水电企业的培训内容略显单调,涉及范围小,不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发展。相关培训员应当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合理开发培训资源。

例如,由于新员工生产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对企业环境比较陌生,他们在真正工作时可能遇见一些不会处理的问题。鉴此,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除了要讲解一些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外,还应让他们对水电设施的布置和设备工作原理进行了解,真正感受企业的实地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电力生产安全无小事的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积极融入水电大集体。此外,培训师要注重对在职老员工宣讲一些新近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给新员工分析一些安全事故案例,帮助他们多多了解一些安全生产常识、,引导他们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现场作业管理制度。此外,一些水电企业可以定期召开总结大会、安全讨论会和培训座谈会,届时可以邀请一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员工或者专业技师现场进行讲解演习,给企业在职员工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激发员工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鼓励员工们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热情投入生产,不懈努力,发光发热。

2.3 改善创新培训方法 明确员工培训需求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着力解决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化我市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努力提升学前教育培训质量,成为摆在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理清培训需求是实现高质量培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需求是培训的逻辑起点,适应需求是培训的航标,满足需求是培训的最终目的。培训需求可以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及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两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

 

1.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期望带来的培训需求

 

近几年,学前教育因国家重视、各级政府支持而摆上了重要的位置,正在快速地发展。在国家政策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后续又颁布了《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引导。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增加必然带来的培训需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2013年5月,教育部又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都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满足培训需求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培训实效。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获得了更多重视。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等已成为民众社会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不同层次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包括对高质量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需求,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职责之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也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2.幼儿园教师队伍扩增和专业发展愿望带来的培训需求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增加必然带来培训需求量的扩张,而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愿望日见高涨更带来培训需求品质的提升。以我市为例,伴随实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幼儿园得到大量新增和改扩建,幼儿园教师队伍和幼儿入园人数也不断增加。我市学前教育资源扩增,学前教育普及率得到提升,培训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在已发生的培训工作实际中,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教师研修工作室借助学前教育大发展契机,积极开展多层次培训。主要开展了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相关的培训学习和一些新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对于大力发展幼儿园教育的新时期培训要求,还仅是初级阶段。

 

二、凸显“幼儿园教师培训特点”是提升培训活动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我市学前教育实际情况:2013年全市幼儿园304所,其中公办园71所;在园幼儿数为20693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为8620;教职工数为1871人,其中公办教职工数为723人;专任教师数为1139人,其中公办专任教师数为480人。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园总量不够、办园条件落后、办园行为不规范、小学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突出、教师合格率低等,其中教师队伍问题特别突出。具体体现在幼儿园教师队伍成分复杂,有些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总体素质不高、能胜任保教工作的少。

 

幼儿园教师培训既要结合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幼儿园教师热情、积极、活泼、有创造性、有耐心、勤奋好学的职业性格特点。培训凸显幼儿园教师职业性格特点,能增强培训活动对教师的吸引力。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能更好地契合、展示、解读培训内容。了解幼儿园教师已有经验、知识基础、知识的全面性、才艺的综合性、保育与教育的统一性,可采取动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专项知识技能和学历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函授培训相结合、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和送教下乡等多种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活动影响力。

 

三、精心设计培训形式与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培训的根本途径

 

按照现代教师培训理念,培训是去引领、示范、影响、帮助、促进和推动。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培训活动中形式呆板、以说教灌输为主、单一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等弊端,以现代培训理念视角去思考、设计培训活动的整体思路和各项要素。

 

1.根据上级要求和教师需求确立培训主题与目标

 

“培训主题”是对培训主要内容进行准确而概栝的描述,涉及培训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活动内容。“培训主题”要与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效果逻辑相合,相辅相成。

 

2.根据具体培训需求选择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部分,再细划分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管理务实等专题。具体设计一项培训活动的课程时,在保证落实上级对培训主题、内容要求的前提下,培训组织者可以根据培训对象情况和需求,以及本地培训资源状况,对培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开发、重组、整合等处理,重塑形成更适合本地需要的课程。

 

3.培训场地的选择

 

培训场地是最基础的培训准备条件之一,场地的选择要按照五项标准:有代表性、示范性、体验性、互补性和融合性。不同的培训项目,选择有所侧重。根据培训的主题选择场地,培训可以选择培训基地、培训教室,作为项目实施的场所,是分享交流的空间,也是团队研修所在地和培训文化的载体。 4.组建高水平的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由专家组和管理组两部分人员组成。作为培训者团队,为了适应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培训形式的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保证培训效果,应该由异质人员组成。

 

5.引进创新培训方式与强化过程管理

 

引进与创新培训方式,使之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内容,能够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式培训、情景式培训、讨论式培训组合的培训方式,突出受训者参与互动、实践观摩、分享生成、动静交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培训方式的主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是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培训工作保持活力常做常新的生命线。

 

科学规范的培训流程必需通过精心细致的管理过程才能得以实现。新时期管理工作特征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能真正管好人。在培训管理中,要尊重成人学习规律,管理者要做到既严格又人文,充分调动学员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管理对培训的服务、保障作用。

 

四、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及培训后延伸活动是使培训效益扩大化的有效手段

 

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不但可以检测培训效果,总结培训经验,还可以发挥评估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受训者的后续发展。效果评估的内容应覆盖培训内容和可产生相应的成果,包括:知识技能性成果(教学能力)、过程方法性成果(反思方法)、研究物化性成果(行动设计)、发展延伸成果(教研或科研课题)、培训附加性成果(培训经验)等。效果评估方式应定性定量相结合,根据培训各模块的内容、培训方式、效果呈现方式等特点,通过书面或活动的形式进行考核。

 

当前,培训内容与方式中技能型成分占有较大比重,并且会继续增加。对于这种培训效果的评估,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受训者学习成果,也不符合技能学习的规律。应学习借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项目评估”方法,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由受训者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完成“指定任务”,以此呈现培训效果,接受评估。

 

开展培训后延伸活动可以消除以往培训活动容易产生的“学完即止、学完就忘”的问题,使一次培训活动可以较长时期地持续发挥作用。培训后延伸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如开设QQ群,建立联系、反馈机制,为受训者搭建咨询与交流的学习平台,开展课题合作研究活动,组织专家跟踪指导等。

 

认真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提炼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保持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是培训组织者常态化的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打造出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活动精品。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范文6

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培训系统的建立则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日本的有关资料统计,员工文化及专业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员工提出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收益。在我国,据苏州市一项调查,经过培训的员工同未经培训的员工相比,完成产量高出10.8%,产品合格率高出6%,工具损耗率低40%,创造净产值高90%。这些足可以说明,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对企业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培训系统?通过笔者对所在企业的培训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及参考一些其它企业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既是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笔者所在的企业,每年都会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企业技术工艺发展、市场供给、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训目标,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相关人员开展系列培训,确保企业用人需求,也为弥补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

2.建立培训评估系统,选择适宜培训方式

建立培训评估系统是培训管理工作必备的程序,是完善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培训过程和方法上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和更改,使下次培训做得更好。然而,由于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差别显而易见,培训项目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却很难通过一个公式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培训时机是否合适、培训目的是否准确、培训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培训方法是否有效等环节,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

企业培训的方式有多种选择,除了采用脱产学位培训外,在职培训、讲座、案例教学等方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所在的企业,除了一些专业的外训,每年也会开展多种多样的基于员工角色的培训,象班组长培训、计算机、GMP、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界定员工的工作角色,以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角色。

3.完善受训人员选拔机制,营造培训转化环境

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也是保证培训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组织选派员工参加培训项目,尤其是参加时间长、费用大的高层次培训项目,应除考核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外,还应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考察。

同时,培训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受训人员是否可以持续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即培训的转化程度。影响培训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内容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需求评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培训需求等。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企业应该为受训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的工作环境,包括有竞争性的薪资待遇;如果不能提供,就不应该支持其参加相应的学位课程培训项目。

4.建立违约处理机制,搭建心理契约,防止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