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启蒙;氛围;合力

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古人的家庭教育观留给我们很多启示:爱孩子,就要好好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它对一个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有深远影响。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可见,父母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基石。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但没有让家庭教育得心应手,相反,我们总会听到、看到现今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实践锻炼,以致很多孩子自私自利、散漫悲观、体质孱弱、自卑封闭……

那么,是什么导致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快乐阳光、自信友善、健康活力呢?

一、大的社会环境

“我的孩子就要成为最优秀的人。”我想,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期盼,孩子优秀与否,关系着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家长不由得和“别人家”的孩子不断对比,很多时候,家长“拼孩子”的心理占据了很大空间,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富裕的物质生活潜移默化地成为滋养孩子娇惯、慵懒、奢侈、浪费的“温床”,很多家长试图用物质激励孩子,久而久之,缺乏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二、重要的家庭环境

1.家庭关系不和谐

人们常说:“在谩骂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就是粗野和自卑。”当教师十余年,发现那些自卑胆怯、性格怪异、行为粗暴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和谐的家庭,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父母经常大吵大闹,要么就是父母经常采用暴力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就是恐慌和压抑,他会厌倦家庭、仇恨社会。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的教育方法如同阳光雨露温暖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教育方法得当了,如幼苗一般的孩子会向着阳光积极健康地茁壮成长;教育方法不当时,幼苗就会萎缩、会干枯、会杂乱无章,更为甚者,失去生命。

3.父母没有树立榜样

正所谓“言传身教”,作为孩子重要的启蒙者,父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试想一下,在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父母身上孩子会学到奋发向上吗?在怨天尤人、牢骚不断的父母身上孩子会学到积极乐观吗?相反,倘若父母诚信谦卑,孩子一定谦和守信;倘若父母彬彬有礼,孩子一定礼让他人。

三、抓好当前家庭教育的思考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更为重要的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1.博采众长修内力

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灵魂力量,父母要不断学习成功的育儿理念,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自我,更新教育方式,再用思想指导行动。正确、科学的爱的方式多么重要。除了更新教育方式,父母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紧跟时代步伐,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影响孩子,让孩子也成为时代的宠儿。

2.和谐氛围齐创建

温馨、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父母要有一双“慧眼”,要有一颗“童心”,及时发现孩子的“正”需求,给予他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让他在以爱育爱的氛围中懂得爱是相互的。

3.教育合力不小觑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2

第一,启蒙性。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引路人。子女在家庭中,接受家长根据社会生活的共同准则所施加的直接教育,从家长对周围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中,间接地了解生活、认识社会;从家长的举止言行中的种种表现里,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终身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父母和长辈从小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施以的影响,孩子终身受用;二是一个人从小所形成的身体、心理等素质,将影响终身。

第三,针对性。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最了解孩子的思想脉搏及个性特点,更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

第四,渗透性。通过耳濡目染,把是非、美丑、苦乐观念渗透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第五,权威性。即经济和伦理关系上的依附,以及父母和其他长者对孩子的长期道德熏陶、行为影响,父爱母爱的感化作用,都不是学校教育所取代的。无论是孩子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还是智力的早期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均有赖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

从以上分析可见,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实际就是进行的早期素质教育,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奠基作用。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3

[关键词] 家园互动 科学教育资源 幼儿科学启蒙活动 家长教育资源

一、问题

1.必要性

本研究我们以幼儿园科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类科学活动,指导家长在开展家庭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好奇心、探究热情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促进家长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重要性

通过对全园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有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但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缺乏相应的科学启蒙方法,因此不知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指导。根据我们多方面的调研与探讨分析,我们试图尝试:让科学教育活动走进家庭,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教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使幼儿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二、研究目标

首先,以科学教育活动为媒介,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方式,增进教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达到教师、幼儿、家长三方互动和谐。

其次,通过各年龄段家长参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家长获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由自然型家长转化为教育型家长。

最后,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探索欲望,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三、家园互动式科学启蒙活动的实施

1.教师、幼儿、家长科学启蒙活动互动模式

教师、幼儿、家长科学启蒙活动三位一体互动图解

2.科学有效地家长教育课程

(1)进行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家长不同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幼儿科学启蒙活动的教育理念、内容及方法,从而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

(2)召开家长说明会。通过专题讲座,从科学教育的意义、教育方法等方面给予家长以科学的指导。邀请家长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3)提供家园互动平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将一些适宜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家庭中,作为系列家庭教育活动。随时向家长介绍班内科学活动开展的新动态。家长提供家庭活动情况反馈给教师,密切家园互通的有效途径。

(4)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幼儿园、班级定期组织家长来园观摩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与指导的策略,以便在家庭活动时借鉴。

(5)选举“核心家长”。“核心家长”由年级家长自愿承担,他们有极高的热情,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6)创设家庭分享机会。在家庭分享交流会中,教师、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相互介绍活动中的操作记录、教养心得与成功之处;教师重视家长的反馈,定期收集家庭教育活动、科技小制作与小实验,加入到教学课程中,并在墙饰体现分享,家长幼儿享受到成功,教师、家长从多种角度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四、结果分析

1.家长教育能力迅速增长

(1)追随探索的兴趣。指导家长追随幼儿兴趣,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理解自然现象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抓住教育的契机。一些随机发生的自然现象、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最容易了解的。这就需要成人有一双慧眼,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探索、尝试,寻求答案。

(3)满足探索的需要。提供操作材料和制作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索和发现活动的需要。幼儿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还能够有所发现,强化了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科学的动力。

2.教师与家庭教育成果分享

(1)教育方法分享

①演示法。幼儿演示家庭中的实验活动,将探索的结果与大家分享。②展示法。幼儿展示自己在家中的实验记录结果,放在墙饰栏中随时向同伴介绍。③提升法。教师根据幼儿家庭实验成果的交流,拓展幼儿的认识,提出新的探索方向,引起幼儿更深入的探究。

(2)家园共育活动分享

①亲子活动。定期开展“亲子制作展览”、“亲子实验课堂”大型集体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开展丰富的幼儿科学实验活动,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科技玩教具,幼儿在操作中了解一些科学道理,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快乐并且顺利地开展活动。②主题活动。在班级中,各年龄班根据主题活动开展亲子活动,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的设计,创设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五、启示

1.家长的转变

家长在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习惯,及操作的能力都有较深的认识,家长理解“凡是孩子能想的让孩子想,凡是孩子能做的让孩子做”,学会适时地参与、支持和帮助,教育水平有较强的提升。

2.教师的成长

实现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扮演引导者及辅助家长、幼儿的角色。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得到乐趣,家长学习到科学的育儿方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3.幼儿的进步

丰富的操作材料,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自信心、个性以及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得到发展。

4.家长的知识、智慧+教师的经验、方法=孩子的进步

家园互动式科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家长教育水平,而且丰富了教师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了教师学习与钻研的能力,幼儿的进步呈现出“1+1>2”的成效。

幼儿园与家长多方面的活动开展,不仅强化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情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全园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热情,更愿意为幼儿教育无偿服务,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4

【关键词】家庭 德育教育 奖励 误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5-02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出色的教育造就出色的孩子,出色的父母是孩子成才的最重要的老师。然而,在现实中,面对"家庭教育"这个题目,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父母如愿以偿,而有的父母则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致使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期望过高

现在,一些家长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唯一的出路,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有饭碗了,否则就没有生存之路。他们认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认为 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即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不要紧,认为懒只能使他变成"虫",而学习好就能成"龙"。家长的这种思想对孩子是极为有害的。有的家长所期望过高,往往"拔苗助长",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成绩再不如意就对孩子恶语相加,如"你怎么象个弱智?""我怎么生出你这个傻瓜!"等等。长此下去,结果只能是使孩子形成不良品德:与父母关系逐渐疏远、对立,直至消极抵抗。这种现象说明:做家长的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缺乏对孩子认知领域的理解,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误区二:过分溺爱

如今,每个家庭的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接受着来自父母、亲朋等各方面的爱,可以说他们是生活在爱的"海洋"里。诚然,这些爱都是极正常的。但是,爱要有一定的尺度,如果超过这个尺度,就变成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不良品德。

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经商,家庭条件很优越。但是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得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当然视他为"掌上明珠",对他宠爱有加,再加上父母源源不断的以金钱的方式付出的爱,使他从小就娇生惯养。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总是能有求必应。这样就使他逐渐养成了任性、霸道的性格。上学时他为了讲"哥们"义气,常常找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大肆挥霍,父母也从不过问。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网吧,常常几天不回家。这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使用"暴力"让孩子学好。但是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孩子离家出走。他的父母痛苦不堪,不得不承认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不良品德就在这种溺爱中形成了。即使周围有温暖的感情,也很难再学好。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亲情的可贵。

误区三:交换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往往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交换条件。如:"成绩提高了就给你买电脑","期末考好了就带你去某地玩"等等。渐渐的,这种方法教育出的孩子,逐渐会变成没好处的事情绝对不干的功利型儿童,缺乏奉献牺牲精神。当父母没有遵守约定时,他们会强烈地反抗,孩子的不良品德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形成了。要想培养自觉性强的孩子,就不应该随便开出交换条件。

误区四:不断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上进心,成绩一落千丈,最终破罐子破摔,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与他的表妹同在一个班级上学。因此两个家庭常在一起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可避免的进行比较。男孩的家长常说:"瞧妹妹多聪明,这次考试又得了100分,你怎么才得99分?""妹妹英语学得真好,你怎么这样不开窍?""你怎么这么笨,作文还没有妹妹写的写的好!"本来两个孩子的成绩不分高下,但在男孩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比较下,男孩失去了自信心,并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不仅对父母感到厌烦,还对表妹感到讨厌,经常以仇视的眼光对待她。这使双方家长都感到很尴尬。这种不良品德的形成完全是由家长造成的。

因此,家长应避免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应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使孩子在今后的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家庭教育相当重要。这就要求家长具有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走出家庭德育教育的误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2]刘研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郑保华.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84.

[4]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6-52,100.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5

关键词: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 实践教育

【分类号】G78;G631

劳动教育是向孩子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培养孩子从小自主自立良好道德品质、开发孩子潜在的智能和增长孩子积极主动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其教育的目标就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和自主自立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应从孩子所诞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抓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有效实施家庭的劳动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和必要的途径。

一、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是育人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的父母及其长辈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是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做事的过程,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正是这一过程的起点。

(1)发挥家庭劳动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而这种早期性教育是学校及社会所不能替带的。孩子出生后逐渐进入幼儿期到学龄前期,而学龄前期正是孩子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这个时期是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进入学龄前,便积极引导孩子完成属于自己应独立做到的自己吃饭、洗脸刷牙、洗衣服等及更难的事情。这样,充分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早期性作用,使孩子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逐渐获得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孩子未来健康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2)发挥家庭劳动教育及时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幼儿园)教育要及时。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为此,家长一定要抓住家庭教育及时性的有利契机,及时地帮助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家庭生活劳动知识和技能,为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发挥家庭劳动教育感染性的作用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关系,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举止言谈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的教育影响着孩子,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伴随着孩子成长的一生。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始终能够保持着家务劳动等活动中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就很容易引起共鸣,并融入到学习和参加家务劳动的快乐生活中,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就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有效实施家庭劳动教育是育人的必要途径

孩子从生命诞生那天起,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终将由家庭的小环境中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以外的社会大世界,如何适应社会大环境的成长需要,这就需要家长及时的早期启蒙教育,有针对性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指导,让孩子在家庭中就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作出积极努力。为此,有效的实施家庭劳动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

三、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好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措施保证

学校(幼儿园)要承担起良好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组织机构,将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及方法传授给每一位家长,使家长在生活中,能够加入到如何伴随孩子成长这一课中,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和质量,并明确以下职责。

(1)为孩子创设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创设民主和谐型的家庭,能使孩子每天生活都在和谐、愉乐中渡过,使孩子每天都有幸福感和欢乐感,忧虑少、紧张少、烦恼少,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2)培养孩子自主、自立

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石。家长应减少孩子对成人的依赖,要培养孩子自主自强,让孩子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铺床叠被,学会洗脸刷牙,学会从简单的洗手帕、袜子等劳动,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自主、自立意识。

(3)培养孩子有孝心

培养孩子的孝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劳动

教育的落脚点。从小就让孩子懂得,讲礼貌、懂廉让、知感恩,;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以情育情,孝心的种子才会培育到孩子的心田。

(4)培树孩子有自信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进而形成一种压力而失去信心。这就需要家L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培树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自信心越大越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排除一切障碍去实施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家教中,要经常鼓励孩子:“你能行,你一定能行!”;其次,当孩子做事遇到失败时,要帮助其分析和纠正问题,鼓励孩子继续前进。

(5)与学校常沟通、配合

家庭教育要积极主动与学校配合,及时与老师经常沟通情况,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总之,劳动教育在家庭中抓起,是抓住了孩子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早期性、及时性的教育方法,是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是积极主动地促进孩子自主的全面发展,为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高中生劳动观教育探析[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范文6

关键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了解孩子信任孩子避免惩罚

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极需我们值得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那么将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 ,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 、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到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