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文化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文化常识

古典文化常识范文1

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开封

历史文化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红色旅游,它是以各地区所保留的历史文化遗迹、文物等为主要参观、游览对象,吸引、组织广大游客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形成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些众多古城中,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除了如北京、西安等个别大城市外,大部分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中小城市。在这些中小历史文化名城中,由于条件有限,旅游业的发展缓慢,与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极不相称。针对于此,我们以开封为例,分析中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封的旅游环境

开封古称汴梁,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目前,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其中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铁塔、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繁塔、焦裕禄烈士陵园7处文物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25处,国家4A级旅游点4处。龙亭湖风景区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包公湖景区被命名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这一切都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分析

开封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旅游市场,但市场的大小和规模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1.游客停留时间过短,呈现出“一日游”模式

旅游者在开封的旅游活动通常只有一天或大半天时间,很少在开封过夜停留,呈现出典型的“一日游”模式。这使得开封旅游经济成为景点经济,旅游产业结构发育不完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归咎为以下几个方面:⑴.开封的地理位置特征。河南地接旅游的基本框架是郑、汴、洛“三点一线”,自东向西构成了三个基本旅游目的地。实际上,由于郑州处于中点的区位优势,加之河南省会政治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使得郑州自然而然地成为旅游者停留的中转站。而开封地处延长线东端,与洛阳有相当长的距离,地理位置与郑州相比非常不利。⑵.开封景点过于集中,景点之间距离接近,大大缩短了游客的行程。各景点大多属于人工再造的观光园林和建筑景观,景点类型的单调使游客在参观两三个景点后就失去了继续参观的兴趣。⑶.开封旅行社行业的状况。郑州是一个大的客源地,旅行社以出团为主,接团为辅;开封主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行社以接团为主,出团为辅。这种差异导致外地旅行社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往往把团队交给郑州或洛阳的合作伙伴。开封旅行社接到的大多是从郑州或洛阳转来的二手团,它们无权对行程进行控制,当然难以控制游客的住宿。

2.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

瑞典的旅游业是仅次于本国林业的第二大产业,其振兴旅游业的首要秘诀就是“扩大对公众的宣传”。实践证明,明确、鲜活、生动、富于煽动性的宣传是引领旅游产品从感情上进人大众心坎的红线。由于受观念、经费投入和专业操作水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开封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平淡,一些单位和企业对宣传促销的作用还认识不足,对外宣传促销尚未形成合力。例如,公众关于开封形象认知的调查表明:人们对开封的认识集中于古朴、安逸、休闲等词汇,代表事物主要集中于龙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等景点。这说明开封在人们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不鲜明。同时清明上河园对来汴游客的调查结果显示,来开封的游客中一级客源市场(如郑州)占绝对优势,而二、三级客源市场的游客比例很少。这说明开封在一级客源市场上的宣传促销做得很到位,二、三级客源市场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3.开发力度不足,品位不高,特色不浓

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历史传统,但是,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发,使得潜在资源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许多年来,开封的旅游商品存在着包装粗、品位低、花样少、品种单一等问题,如花生糕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老一套粗劣的包装方式,作为旅游商品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就降低了。再如,“开封甲天下”,一年一度的会展极大地提升了开封的旅游形象,但是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应该仅仅把办成一个展览,而应该把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比如围绕这一主题,开发一些茶(杭州已开发了这一产品)、酒、宴等系列餐饮。让来开封的游客能喝上茶,饮上酒,吃上宴。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开封特色,又能消化开封的资源。

三、旅游市场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旅游市场开发的原则和规律,针对上述典型问题,笔者从开封旅游业的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开发对策:

1.大力发展开封经济,优化旅游整体大环境

旅游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一个好的经济基础格外重要。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培育更好的旅游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然而,这么多年以来开封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增长速度缓慢,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开封目前只是河南地接旅游的东部端点城市,在河南整体地接旅游经济中的区位劣势比较显著。于是,开封应通过发展经济,着眼于使自身成为河南地接旅游的中心城市,力争形成以开封为圆心,以开封-洛阳一线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使之成为旅游流指向的中心城市。当然,这是开封旅游的长期目标。

2.以政府为主导、旅行社为龙头的方式进行营销

开封旅行社弱小的状况不改变,“一日游”模式问题就难以解决。旅游管理部门应考虑在部门联动的基础上,给予开封旅行社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开封的旅行社有能力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招徕第一手的旅游团,取得了团队的操作权,才能控制团队的停留点。首先,强化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树立大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统一指挥与协调各旅游相关部门。其次,努力培育几个大的旅游企业,使之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通过这些旅游企业的牵线搭桥,把开封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游客,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开封形象

宣传促销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开封旅游以什么样的形象推介出去,对开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定位口号要能真正代表开封旅游业的内涵,能够为旅游者喜闻乐见,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封市旅游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个定位口号征集活动,从而收到一箭两雕的效果。例如,曾经有人提出用”一本书——、一个人——包拯、一幅画——”来概括开封,作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着眼点。或者是”一城——古城墙、一画——、一官——包拯、一将——杨家将、一精神——焦裕禄”的口号。无论如何,以上这些文化遗产都是让开封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开封的核心和亮点。合理组合以上这些因素,加上必要的资金投入,就能在国内外游客中重塑开封良好的旅游形象。

4.丰富景点类型,提高景点文化品位,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旅游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趋于精确和个性化,这使传统的产品市场受到影响。开发新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一项重要措施。重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是获得稳定市场、减少季节波动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即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虽然景点问题并不是影响开封旅游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但从长远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开封旅游景点的发展也将对开封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开封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开封黄河游览区也完成了规划阶段的工作;开封“城摞城”奇观的开发和开封宋文化的深入挖掘也引起了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切都将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七朝古都开封作为中小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我们详细分析了它在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相信如果开封能按市场规律来操作,要从定位上把握、形象上塑造、宣传上带动,不断开辟新的“靓”点,树立新的形象,凭借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旅游市场一定能够形成良性的快速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永文.开封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0

古典文化常识范文2

一、 随文解读,帮助积累

随文解说,逐一模块整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掌握历史人文的精华。如《孔雀东南飞》涉及鸡鸣、黄昏、人定等纪时名词;《迢迢牵牛星》中涉及星象星宿等;《过秦论》中的“宇内、四海、八荒”和“六合”“八州”等,都与“天下”意思一样,涉及古人对时间空间地理方位等的认知。古人认为中国(中原)多面环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古代“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内”就是天下,是整个世界,即中国疆域之内。“八荒”指四面八个方向的遥远荒僻之处,“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六处,泛指天下。“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秦居雍,加上秦以外的各地八州即九州。“序八州而朝同列”即其他八州均被秦统一。显然,对这些天文地理常识有正确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梳理和领悟文本的具体内容、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历史背景等。

另外,粤版教材中的《楚辞》《短歌行》《扬州慢》《项脊轩志》《过秦论》《师说》《赤壁赋》《与妻书》《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这些篇目的最后一个字都各自代表着一种古代文体格式,这也可以随文简介。

还有称谓上的表述、避讳、专指等等,均可随文介绍。如古今义词,“山东”指崤山以东,而今指山东省。“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至于礼仪习俗上的年龄特指,谦称、特称等,均可随文介绍。到每一模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这对学生学会积累知识有帮助。

二、专题选修,延伸拓展

专题讲座,是就某一传统文化专题进行深入探讨,能较系统完整地给学生介绍某一特定知识。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专题小结,如“古代诗歌意象选择与人性关怀”“古典哲理诗词名句赏析”“古代诗词意向选择的文化意蕴”“古典诗词言愁现象的探析”“古代诗词抒情技巧谈”“古诗文阅读思维与方法”“中国古代名著传统文化思想与审美表现”等等,帮助学生提升古典作品的鉴赏能力。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本身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也是教学相长的践行。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开设《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相关诗词鉴赏》校本选修课,承袭“节日灯谜”活动,开展制谜猜谜活动;在“乞巧节”展现“女红”精巧技艺,让学生既获得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知识,拓宽视界,又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同时,这也能扩充必修教材古诗词教学,为语文课本学习与课外传统文化教育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样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三、研学活动,提升能力

古典文化常识范文3

自从有了经济学往后,对出产要素问题的研究不胜列举。各派经济学者对出产要素的用语纷歧,且概念的表述各类各样,但它是切磋经济学和商业理论的前提。

古典经济学年夜多没有清楚的出产要素的概念,甚至于没有明晰的出产要素用语。威廉·配第认为“所有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元—即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说一艘船或一件上衣值若干面积的土地和若干数目的劳动。理由是,船和上衣都是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劳动所缔造的。”“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厥后,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提出“土地是所有财富由以发生的源泉或材料。人的劳动是它的形式”。据此可以揣度,配第和坎蒂隆虽然没有明晰提出出产要素的概念,但两人都认为出产要素搜罗土地和劳动,这就是所谓的出产要素二元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将出产要素理论推进了一步,明晰使用了出产要素用语,提出了出产要素三元论,认为“产物是由人类所能把握的出产手段缔造出来的,即由人的劳动、成本和自然力缔造出来。”效用是经由过程出产要素的协同勾当和合力浸染出产出来的。无论何时何地出产都不能贫窭这三个要素。西尼尔原则上赞成萨伊关于出产要素分类的不雅概念,但与萨伊分歧,他用“节欲”庖代了成本。约翰·穆勒追随萨伊,把成本主义出产前提归结为出产的三要素,即劳动、成本、自然要素(土地)。与萨伊分歧的是,他认为惟一的出产力是劳动出产力,并现实上把成本出产力归结为特定出产体例下的劳动出产力。

与古典经济学分歧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有了清楚的出产要素概念,对出产要素的分类也更为切确。对出产要素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当推马歇尔,他用几乎一本书的篇幅专门阐述出产要素,认为“出产要素凡是分为土地、劳动和成本三类。土地是指年夜自然为了赐赉人类的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的物质及力量。劳动是指人类的经济工作,非论是体力方面的仍是脑力方面的。成本是指为了出产物质产物以及为了获得凡是被行为算作一部门收入的益处而储蓄的一切资本。”在此基本上,马歇尔认为成本年夜部门是由常识和组织组成的,主张把组织从成本要素中自力出来算作第四出产要素。由此可,马歇尔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年夜成者,现实上提出了出产四要素论,进一步成长了出产要素理论,丰硕了出产要素理论的内容。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对出产要素理论的剖析始终局限于出产要素概念的内在、分类、性质及其在出产勾当中的地位和浸染的考查。现代经济学关于出产要素理论的研究呈现了一个年夜的视角转换,把出产要素与国际分工、国际商业联系起来,考查了一国要素禀赋状况与一国介入国际分工体例的选择和商业模式的抉择二者之间的关系,斥地了出产要素理论研究的新标的目的。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奥林出书《地域间商业和国际商业》,提出了其国际商业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一地域在出产某些产物上具有优势,即该产物含有该地域拥有充盈而廉价的相昔时夜量的出产要素。”现代国际经济学的教科书把它叫做H-O定理,即一国理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没有脱离斗劲优势理论的根基框架,只不外将劳动成本斗劲优势酿成了出产要素上的斗劲优势而已。正是以,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书《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闻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其打造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系统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出产要素,波特将出产要素分为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常识资本、成本资本和基本行动措施五类,并将这些要素分成初级出产要素和高级出产要素两年夜类。与奥林分歧的是,波特关于出产要素与国际商业、国际竞争的剖析已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动态性质。

二、主导出产要素的涵义

综不美观出产要素理论的成长过程,关于出产要素的剖析尤其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剖析存在两年夜问题:一是没有阐述出产要素的主次、口角问题。二是对出产要素的剖析根基都是静态的,现实上出产要素形式是成长转变的且成一个序列。这两个问题恰是本文提出国际商业的主导出产要素概念的根基起点。

所谓国际商业中的主导出产要素是指整体经济勾当和商业商品出产中所必需的并在出产要素序列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外商业中具有斗劲优势的物质或非物质要素。首先,商品出产中包含的出产要素多种多样,且成一个序列,跟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竭成长,出产要素序列也在不竭延迟,到今朝为止,这个出产要素序列为土地(或自然要素)-劳动-成本-手艺―打点―常识。

其次,一国出产要素序列中的出产要素有主次之分,本文区分为主导要素和非主导要素。顾功臣提出出产力主导性要素,并阐述了出产力主导性要素与制造模式分工成长之间的彼此联系关系。刘国武、李卫星提出常识企业的主导出产要素就是常识成本,并基于“概念格”理论进行了数学推论。但这些都不是本文基于国际商业剖析所提出的主导出产要素概念。就出产要素与国际商业之间的关系而言,波特将出产要素分为初级出产要素和高级出产要素,他已不雅察看到并阐述了分歧形式的出产要素在商品出产和财富竞争力形成中的分歧浸染,但划分过于粗犷,没有提炼出最主要的主导出产要素。国内经济学者洪银兴认为我国纯挚按照资本禀赋确定国际商业结构,狡计以劳动密集型产物作为出口导向,可能跌入“斗劲优势陷阱”。显然,这已充实熟悉到以分歧出产要素为主导的经济之间的重年夜区别。

每个国家在出产力成长的必然阶段,都有一个出产要素序列,这个序列中都有一个最多两个主导出产要素。美国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和常识经济社会,其主导出产要素是手艺和常识;日本虽然没有美国的领先优势,但其工业化水平远在其他发家国家之上,其主导出产要素是成本和手艺;中国经由三十年的更始开放,成本和手艺在经济增添中的浸染和地位日益凸起,但在此刻和此后相当长的时刻内,主导出产要素依然是劳动。

再次,从世界规模来看,一国出产要素序列中的主导出产要素应是该国对外商业中具有斗劲优势的出产要素。主导出产要素可以区分为国家主导出产要素和世界主导出产要素,国家主导出产要素必需是一国要素序列中要素密集度最高且在对外商业中具有斗劲优势的出产要素,但不必然是世界主导出产要素,世界主导出产要素代表了世界出产要素序列成长的最高或次高阶段。我们经由过程国际分工和国际商业的剖析会发现,每个国家都是以其主导出产要素介入国际分工和国际商业。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老是把其理论剖析严酷限制在两个国家之间,它剖析两国之间的商业基本是有用的,但在多国模子中要确定一国事实以何种模式参国际分工和国际商业却变得十分困难。若是以主导出产要素确定一国在多国模子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商业中的位置将变得十分轻易。

最后,一国出产要素序列中的出产要素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类,与之相对应,主导出产要素也有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之分。叶文虎等认为,社会经济成长要素分为物质和非物质的元素,但哪些是物质元素,哪些又长短物质元素没有声名。于刃刚、戴宏伟将出产要素分为传统性出产要素和常识性出产要素。本文将出产要素分为物质要素或实体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首要搜罗土地、劳动和成本。而非物质要素首要搜罗手艺、打点和常识。从人类社会经济成长的历史过程考查,无论是物质要素还非物质要素,都曾经充任过主导出产要素。

三、世界主导出产要素演进的历史考查

主导出产要素的历史演进要以地舆年夜发现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商业的起头作为时刻起点,本文将这一时刻起点定为1700年。从1700年至今,首要成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成长可以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时代。各个时代的主导出产要素是分歧的,但它依世界出产要素转变的序列进行历史演进。

(1)农业社会(1700-1850年)是指以农业、矿业、渔业、林业为财富的社会。这些经济部门,以耗损自然资本为主,可将其归类为第一财富,很较着这些财富受自然情形的影响;例如天色转变、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资本与矿山资本采伐、挖掘过多而储量削减等等对第一财富城市发生影响。丹尼尔·贝尔将其称为“对自然的博奕”。这一时代对应的是农业手艺,人类已完全进入农业文明,虽然从18世纪中叶英国起头了工业革命,但此时的工业革命仅限于英国,其影响还未波及到全世界。是以,这一阶段的主导出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一国在对外商业中之所能取得对别国的斗劲优势,在于该国拥有较多的土地财富和劳动要素,增添土地和劳动要素的投入成为产出增添的动力机制。

(2)工业社会(1850-1950年)是指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部门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依靠机械多量量出产产物的社会。与农业社会对比,工业社会对应的是物理手艺,占有的地域较少。例如,欧洲与北美洲、前苏联、日本等国家已经履历过工业社会这一成长阶段。工业社会的工作主若是设计“人对于人造自然的策略”,工业社会人被机械牵着鼻子走,劳动高度严重,注重力需要高度集中。这一时代,从英国起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波及欧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机械年夜工业彻底占领了成本主义世界。“在工业经济的国家里,成长经济的方针是出产商品,其制约身分往往是成本。”是以,这一阶段的主导出产要素是成本,一国在对外商业中之所以能取得对别国的斗劲优势,在于该国拥有丰裕的成本要素,出产越来越多的成本设备。

(3)后工业社会(1950年至今)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不是此刻西方社会延迟线上的工具,而是在社会、手艺组织及糊口体例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原则的一种社会成长阶段。W.E.哈拉尔认为,后工业时代搜罗两个接踵呈现的、与社会手艺和信息手艺的前进相顺应的阶段。这两个阶段长短常怪异的,所以每一个阶段又发生一个“处事社会”和一个“常识社会”。

古典文化常识范文4

关键词:开展活动;古典诗词教学;兴趣

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书,人教版选修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三个单元全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篇目。唐诗宋词就是我国文学上的瑰宝,选进教材的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但即使再美的诗词,在连续的为备考进行的教学中学生不免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觉得乏味。而课程标准关于诗歌“课程目标”第一点就提到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该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诗词的勃勃兴致呢?本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认为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常态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诗词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多层面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浓厚兴趣。下面以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下面简称“粤选1”)为例谈谈古典诗词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想与实施。

一、“命名取号”酝酿蓄趣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课程目标”的阐述要求学生尝试组织文学社团,其实在班上也可组织成立缩微的“文学社团”,如某个专题方面的学习小组等。所以,在正式进入诗词教学前可发动组织学生成立“诗词学习小组”。即在班级要求全体同学以4~6人组合成立一个诗词学习小组,所有同学均要参加,组员尽量包含“各有专长”的同学,如语文综合素养较高、会绘画或唱歌、能制作课件等。选好组长,并取一个有诗意的组名。同时,建议每个组员各取一个有个性的字或号以显“诗意人生”。在整个过程中,诗词学习小组不能任意变换组员,以保证后续开展活动时诗词学习小组的整体合作及统一。

一般来说学生在分组后为小组取名的时候都很积极,许多小组成员常常为一个字展开激烈的讨论,就怕自己组的名没有其他组的有意蕴。同学们最后定的组名,有些取自古诗词名句,有些融进组员的名字,有些结合组员的兴趣爱好等,每次总能出现许多“出彩”的富有诗意的组名,如“疏星淡月”“鸿雁单秋”“梦圆唐朝”等。而在给自己取字号的时候,如果出现不够积极的情况我就借机渗透古代文化常识,借力激趣。我在简单介绍古人取字与号的基本知识时,就特别向学生强调:字,也叫“表字”,古时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并非所有成年人都有字,是有一定学识、身份、地位的成年人才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为地位的象征;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这个时候学生就积极起来了,全班出现一股势不可挡的“查词典,定雅字,取美号”的热潮。

而@些都为接下来的诗词学习铺设道路,酝酿蓄趣,营造学习氛围。

二、“古代诗歌我来讲”自主鉴赏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阐述中提到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诗文。还指出:选修课程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古代诗歌我来讲”自主鉴赏活动就是指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下,学生自主鉴赏诗词,然后选择自己喜欢又感觉理解最透彻的诗作给同学们讲授,学生每人都有一次走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机会。

粤选1将唐诗宋词元曲中大家们的作品编为基本阅读课,其他名家的作品按题材内容分类编排为拓展阅读课,这样的框架有利于突出重点。教师先把不同题材的作品与名家典型代表作列为自己示范重点讲授的专题课与名家学习课。专题授课讲明诗词常识,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的分类鉴赏。名家学习课精讲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篇。除了这些,其它的篇目则可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学生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轮流穿行。如杜甫诗五首,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高度成熟的诗歌艺术技艺。教师可只讲《月夜》,而其余四首诗让学生自主鉴赏。

三、“寻觅收集”深入研究

新课标指出,诗歌课程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即鉴赏研读是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的。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势必要找到相应的契机,给予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阅读鉴赏。

(一)收集意象典故活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常用修辞手法,不知道诗歌中所用的典故,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归纳掌握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或典故,可以让学生构建诗歌的知识网络,积累较为丰富的鉴赏知识。布置学生搜集的时机应以教学进度为准,搜集的内容可以有四种:1.单个典型意象涵义的搜集。如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中三首有“月”的意象,所以可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带有“月”意象的诗句,探讨这个意象的寓意。2相同题材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学了第1课王维的边塞诗《观猎》及第6课的边塞战争诗之后,可以让学生收集边塞诗常见意象或典故的有关诗句,然后解说意象寓意和典故内容及含义。3.表现相同思想内容的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如学了第19课言情词三首后让学生搜集整理代表爱情的常用意象。4.名家常用的意象搜集整理。

学生自己搜集归纳比教师直接给资料会有更深印象,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寻觅“唐词宋诗”活动

尽可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唐宋诗词的风貌,是《唐诗宋词选读》学习的预设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唐词和宋诗。教材中属于唐代的词人有温庭筠,执教唐诗最后一课咏史诗介绍温庭筠时,我重点强调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诗人、词人,他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惊诧于竟有“唐词”时让学生每人找一首唐词和一首宋诗。一些学生搜集到苏轼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时,激动地说“这出自苏轼的诗,而不是词!我可从来没意识到这是宋诗!”“我几乎是又惊又喜了”。

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等工具去查寻有点被教材“忽略”的唐词、宋诗。学生在有点意外号晾喜中,增加了阅读量,既有助于全面了解唐宋诗词的全貌,也为后面宋词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寻觅节日诗情”活动

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都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教材中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都是有关元宵节的词。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写七夕的。在学习这些篇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出现其它的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查找内容包括相关节日诗词,节日诗词相关的作家、年代以及背景等资料。学生通过自己制作课件汇报展示搜集结果。

学生在寻觅搜集有关节日诗歌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本身是很具吸引力的,同时又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一脉相承,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广泛阅读的时候,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阅读鉴赏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升。

四、“尝试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唐诗与宋词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创作,以期能深入理解诗歌。可采取下列多种形式,如改写诗词:可在学过的古典诗词中选择一首诗或词进行改写,可以把诗改为词,也可以把词改为诗;填词:老师简单介绍填词的基本知识,然后要求每位同学试填一首词。可以给定主题:如以“校园生活”“艺术节”“学语文”为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创诗词。

创作活动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写歌词:先让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首有关古典诗词的民乐、歌曲让同学们欣赏,之后要求学生以某一古典诗词为原型,改写成一首歌词。老师可以先教给学生简单的方法,如:挑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曲,确定韵脚(与原韵可同也可不同);灵活变换句式,选用原诗中的意象,自由打散重组,设置一个具有现代意味的场景或背景故事,抒发现代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构成一首具有古典韵味又具有现代特色的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整理出版班级诗集。学生认真进行创作的风气不知不觉也渗透到平时的作文中去了。

五、“展演评比”提高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关于诗歌提到要让学生“L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课程标准关于诗歌与散文的教学建议提到“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鼓励学生创办文学刊物。以上活动内容学生本来就有兴趣,如果再加上评比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了。

(一)笔记展评

在开始诗词学习时即布置整理归纳笔记任务要求,同时预报在适当时候进行展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后以“内容丰富,有助于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而且做到图文并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为标准评选最受欢迎的笔记。例如一个同学在积累本上整理归纳历史上一系列的壮志难酬的英雄、士大夫有关诗句时,旁边画了一个仰天长啸的人并在旁边用艺术字写着“爱国忠君如是也”。在同学们整理出来的笔记中大都能包含“文学文化常识”“分类知识”“诗歌鉴赏术语例举”“鉴赏步骤方法”“传统意象集锦”这些内容,而这正是鉴赏诗歌所必备的知识。同学们笔记的内容各异,生动形象又活泼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学了不少的诗词知识。

(二)专题朗诵表演

“专题朗诵表演”活动流程大概为:把粤选1作为范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并确定朗诵主题。按此专题搜集、整理相关诗歌,制作成课件,然后进行专题朗诵表演。学生在欣赏同学们表演时要作出准确的评价,小组同学人人参与,组与组同学互相观摩,互相评议。

学生最后确定的专题通常有“远游怀人”“军旅战争”“爱国情怀”“登临感悟”“爱的诗篇”“友谊如酒”“珍惜亲情”等等。各专题涉及面很广,准备过程可以说已达到了初步全面复习的目的。另外,当欣赏同学们的“倾情展演”时,也相当于把全书的内容分专题又复习了一遍,学生的分类鉴赏能力又得到一次长足的发展。

(三)手抄报、语文电子杂志评比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中一路走来,点点滴滴,感悟与体验,进步与提高,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展示学习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展示方式主要有制作展示手抄报、编辑展演语文电子杂志活动。

活动还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选择展开对某一位作家或者某一题材、主题的诗歌进行阅读探究,每个学生把研究收获、心得写成文章。接着小组长组织有专长的组员把本组的文章整合制成“手抄报”或编辑成语文电子杂志。当“手抄报”全部制作完成时就在班上张贴展示,编辑制作成的语文电子杂志则在网上让同学们点击观看。

古典文化常识范文5

一、明确考点要求

最新的《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的意象。“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风格及艺术魅力,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等。把握作品内容,特别要注意传统文化底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命题趋势

从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文化意象的寓意及其在诗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2004年全国卷从诗中的细节着手,考查作者的情感;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着重考查诗歌的炼句及“景”与“情”的关系;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考查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201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考查了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2012年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考查了人物形象与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复习策略

1.积累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归类。如

①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②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等。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等。

③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等。一些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互文、用典、叠用等。

④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个诗人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

⑤文化意象常识。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了解这些意象往往是我们解读有关诗歌的关键。例如:柳与送别,菊与高洁、傲视,落叶与悲秋、失意,柳絮与愁绪或飘零等等。

⑥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详略得当、有总有分、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2.明确诗歌复习的重点

古典诗歌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高中生古典诗歌的学习并不很多,掌握的相关知识有限,因此考试难度不会太大,因而复习中必须明确重点,古典诗歌复习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形象特点及其意义的把握。诗歌的形象也就是诗歌的意象,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是解读诗歌的关键。把握形象,主要把握诗人所关注的形象特点和表现这一特点的意义。

②情与景的关系。古典诗歌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情与景或曰意与象的关系,这是诗歌鉴赏最主要的突破口。

③常见的古典诗歌表现手法、技巧及诗歌语言的品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古典文化常识范文6

根据2012年8月1日《益寿文摘》报转自《福建老年报》的《五花八门作何解》(作者:林坚)这篇文章:“现在‘五花八门’用来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在古时候,‘五花八门’最早指:金——比喻卖花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楼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土中花——比喻挑夫。一门巾——算命占卦的人;二门皮——卖草药的人;三门彩——江湖卖艺人;四门挂——说书评弹的人;五门平——街头卖唱的人;六门团——变戏法的人;七门调——搭篷扎纸的人;八门聊——高台唱戏的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新编成语小词典》中的解释:五花八门“原指古代战术富于变化的两种阵式‘五行阵’、‘八门阵’。后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我又查了爸爸最近给我卖的一本新书——《青少年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这本书上说:“事情变化多、花样多,是成语‘五花八门’的含义。其实‘五花八门’原是中国古代战术中的阵式:‘五花’是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五行系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即是五行。加之五行又代表白、青、黑、红、黄五种色素,它们混在一起还可变为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

我问爸爸,这些资料上对五花八门的解释咋就不同,究竟那哪种解释法正确?爸爸说:“我们的国家富源辽阔,历史悠久,由于受地域、历史、文化和传播因素的影响,古典文化传承中出现差异也是正常现象。报纸上林坚先生在‘金’、‘木棉花’、‘水仙花’、‘火棘花’、‘土中花’里隐藏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他用这五行和‘巾’、‘皮’、‘彩’、‘挂’、‘平’、‘团’、‘调’、‘聊’八门分别比喻和代表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我们虽然没法考证他这种说法的依据,但他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说法是丰富了中国文化。《新编成语小词典》、《青少年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和报纸中的作者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他们都认为‘五花八门’现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不过《新编成语小词典》和《青少年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中认为五花八门原指古代战术富于变化的两种阵式‘五行阵’、‘八门阵’,其实如果要说‘五行’、‘八卦’,应当把‘五行’、‘八卦’、‘洛书’、‘八门’、‘九星’这些概念(因子)综合起来才能真正反映其变化无穷,更确切地理解‘五花八门’的含意。根据我们刚才查证的这些易学方面的书,把‘五行’、‘八卦’、‘洛书’、‘八门’、‘九星’这些概念配置在‘后天八卦图’中,这就是北方:八卦——坎卦,八门——休门,五行——属水,洛书及九星——1白;南方:八卦——离卦,八门——景门,五行——属火,洛书及九星——9紫;东方:八卦——震卦,八门——伤门,五行——属木,洛书及九星——3碧;西方:八卦——兑卦,八门——惊门,五行——属金,洛书及九星——7赤;西南方:八卦——坤卦,八门——死门,五行——属土,洛书及九星——2黑;东北方:八卦——艮卦,八门——生门,五行——属土,洛书及九星——8白;东南方:八卦——巽卦,八门——杜门,五行——属木,洛书及九星——4绿;西北方:八卦——乾卦,八门——开门,五行——属金,洛书及九星——6白。中央:五行——属土,洛书及九星——5黄(至尊位)。‘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不断推演,变换无穷。古人为了揭示自然界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从和不断变化的规律,把这些理论在具体实践中运用的时候就是把‘五行’、‘八卦’、‘洛书’、‘八门’、‘九星’这些概念(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的,再说它们之间本来也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地把‘五花八门’理解成‘五行阵’和‘八卦阵’。我们现在也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更确切地理解五花八门在中国古代的真正含意”。

因为爸爸把这五六本书摆在桌子上指着图给我讲解,所以我觉得不难理解这其中的道理。不过我还真没想到这“五花八门”中还有这么多的道理,“五花八门”含义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

甘肃陇南康县康县城关一小三(1)班三年级:姜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