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1
针对西吉县各种农作物当家品种严重退化的现状,通过多年的引种筛选试验及示范推广,确定了青薯9号、冀张薯8号为西吉县马铃薯种植的主推品种;玉米早熟品种垦玉10号、中熟品种富农1号、中晚熟品种长城707为玉米种植主推品种;陇谷6号、10号等谷子品种,文图拉、加州王、圣地亚哥等西芹品种,七寸红胡萝卜品种,欧盾、满田,凯瑞等番茄品种,新秀西兰花,香菇808、黑抗501平菇等一系列种植品种为目前的主栽品种。
开展了农业基础数据调查及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用遥感卫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土地利用调查、土壤类型调查、种植结构调查、灌溉调查。共采集土样4800个,分析测试了土壤养分及理化性状,建立了西吉县土壤养分数据库,开展了耕地生产潜力评价、玉米适宜性评价。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现农作物科学合理施肥。同时,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对国家级的4种农作物,区级13种农作物准确的进行短、中、长期预警测报,有效指导农作物的统防统治。
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推进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四结合”培训,加强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即①农民思想观念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②实用技术培训与实施农业项目相结合;③树立先进致富典型与带动后进农民相结合;④室内培训与实地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就业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转变。近年来,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主动地扎根农村,投身于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了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建立了县、乡(镇)、村3级推广服务体系网络。县、乡(镇)有农技服务中心,村有科技示范户。全县有县、乡(镇)农技服务机构19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17个,技术人员143人,实行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拔款。在管理上实行行业、乡镇双重管理,县农技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从而有效地探索出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另外,为了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全面带动了西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先后引进的华林公司、佳力公司等,对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科技措施的采用及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西吉县马铃薯及西芹等特色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西吉县由此也成为了“中国马铃薯之乡”,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由此也形成。“十一五”期间的5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每年稳定在8万hm2以上,每年约占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26.67万hm2的30%,占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5.33万hm2的50%以上,平均单产21300kg/hm2,实现总产180万t,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870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西吉县农民稳定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2011年特色蔬菜西芹种植3466.67hm2,总产量30万t,产值5亿元,种植区农民人均收入达2000元。2010年农业提供农民纯收入达1360元。
“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1针对干旱少雨、丘陵坡地占耕地面积大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
西吉县十年九旱,三年两头旱,年降雨量的80%集中在7、8、9月,90%以上的耕地是分布于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地的旱地,是我国干旱区农业和雨养农业的过渡地带。为此,要在继续坚持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旱作节水农业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以秋覆膜为主的蓄水保墒新技术,走节水农业的路子。改革耕作制度,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舍饲养殖,种植绿肥,提升土壤有机质。走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提高农业的产出率。
2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技术体系
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马铃薯、西芹和种草养畜等是西吉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在提出了“三个一百”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即百万亩马铃薯提质增效工程、百公里葫芦河流域特色蔬菜产业带工程和百万只舍饲养牛养羊工程。所以,科技创新的任务要注重马铃薯、西芹、苜蓿种植、舍饲牛羊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科技推广和产业化项目要向特色产业倾斜投资,科技人员要紧扣特色产业提升服务水平,要为特色优势产业提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科技服务。
3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由此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劳动力平均年龄不断升高,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西吉县2010年向外转移劳动力达1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0万人的60%。同时,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农业技术服务形式要走多元化的路子,要在坚持服务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的同时,特别注重对这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体的技术服务,要对其关键生产环节予以高层次的技术支持,加强农业科技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
4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西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仍然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人员太少,专业技术人员占农技人员比例太低。据调查,近10年没有1名大中专农业技术人员进入,现有的农技人员跳槽、借调流失严重,年龄偏大,断层问题日渐突出,已跟不上日益发展的现代农业需要。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与更新工程,加快提升乡镇和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配套体系,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编制,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同时,还要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加快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与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努力把农业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5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农业技术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技术培训
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利用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因素。西吉县农业经济发展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差。为此,①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在生产中发挥积极带动作用。②要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集中专业化管理培训机构,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学水平高、受农民欢迎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各种典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④要加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以科技入户工程为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
6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强化科技服务意识
①加强农技110建设,建立农技110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各方面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农业政策、技术和信息咨询,开展“坐诊”、“出诊”方式,及时解决农民在农技方面的急难问题。②通过现场咨询、实地指导、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发放资料,为农民提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物资,为农业产业化提前、产中、产后服务。③继续推行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地把生产咨询行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干部的潜力和积极性,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且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结语
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困境;措施
一、农业技术培训现状
(一)镇上集中办大班如果范围较广的话,一般先通知到各个村,然后再由村通知到各社,由社长组织一些关系较好的人来凑个数,这些人一般都是敷衍了事,走个过程而已,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即使学到一点东西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往往造成真正想学知识的人根本不知道培训这件事,未能及时参与到学习中,造成了资源大大浪费。(二)村社办小班如果范围比较小的话,培训条件也相对比较差,真正想参与培训的人员大多数还是能参与的,培训出来的效果比大班要好。(三)上门指导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上能够学习到培训内容,但出于技术人员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所以真正接受培训指导的人员不多,不利于新技术的普及。
二、农业技术培训的优点
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把小班培训和入户指导相结合,突出二者的优点,将高深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简单的实践,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理解知识,并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农业技术培训的开设,使参加培训人员得到了非常大的收益。例如某镇一个培训班50名学员,全是水稻种植大户。在培训即将开始时,正好赶上了水稻育苗,此课程由当地的某水稻专家主讲,从水稻的生长期应注意的栽培、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入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还解答了农民朋友困扰多年的问题,农民朋友对这次培训非常认可,下课后大家到一名学员家里进行了水稻育苗的操作,专家亲自指导操作,学员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专家的及时解答。
三、农业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农业培训只走形式目前各个级别的农业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导致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做的培训,根本不重视效果,解决不了生产实际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陈旧目前农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而从事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而且这些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比较差,人员流动快,培训也缺少必要的经费,使得技术人员无法得到知识的更新,以至于农业生产和技术指导的脱节,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不能被技术指导所满足。(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当前,农业生产人员的年龄普遍都在40岁以上,其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差。而培训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接受培训的人员如果要理解这些内容比较困难,很难掌握全部培训的内容。
四、当前农业培训所面临的困境
(一)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培训中,教课的基本都是由部分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担任,或是一些农广校的老师。这些老师了解技术更新的途径与机会不是很多,授课的方式也普遍老化。然而,那些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他们虽然已经掌握新的农业技术,但他们欠缺授课的经验,授课的方式不是很合理,很难被农民朋友所接受,农业培训的成果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失衡的培训对象农民及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主要作为农业技术的培训对象,而当下却只面向农民,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被忽视,以至于这些人员的知识不断落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农业技术人员推广新技术的作用。截至目前,农村务农的人员基本都是一些妇女或者老弱病残,而这些人员是主要的培训主体,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培训效果差。(三)农业技术培训缺乏充足的经费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农业的支出投入不多。农业技术培训依赖项目经费的根本原因就是财政经费不足。以至于农业技术培训的培训设备严重老化,非常落后。还有就是严重不齐全的辅助培训教学工具,培训材料的印刷与发放也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四)学习的理论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应用部分单位在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时实践时间非常少,往往许多农民还没有搞明白新技术的真正含义,培训就结束了。授课的农技人员也还未来得及对农民进行深入讲解,对农技知识的普及增加了难度,导致忽视了技术实施条件。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仅没有学习到新的技术,还出现了许多问题。(五)调查的跟进力度不足当前,培训人员只重视培训中的内容,培训后的跟踪调查被忽视,没有真正了解与掌握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新技术是否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有没有解决农民实际遇到的问题,结果是否被农民朋友认可等。所以,没有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就没有办法及时完善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得不到及时的改变,过去落后的培训方式被不停地重复使用。
五、改善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保证农业推广、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各级政府应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农业技术培训的教学环境要继续改善,新生资源要及时补充,授课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及时优化,授课人员的知识水平要及时提升。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二)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培训对象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参加培训的人员尽量要求青壮年进行参加。培训时间应选择农闲季节,或在春节前后开设农业技术培训,让过年回家的农民工也能参加学习,这样可以让这些农民工有回家创业的想法,进而农村就有了新的生产力。(三)培训项目互惠互助,增加经费的投入农业技术培训的经费往往由多个部门提供,常常会出现经费不足问题。所以,把各种经费结合在一起,培训时和当地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实施时农业技术培训即可完成,这样使得培训的完成保质又保量。如此不但可以促进项目的实施,也做到了点面相结合,使村社的发展得到了推进。(四)建立实习示范基地主动争取经费是每个农技培训机构应当做的,而且要争取建成多个实习示范基地,培训内容在基地的建成后可以得到实践,同时也可以使其他项目实施获得借鉴,启发农民的农业生产,边示范、边参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学到新技术的精华。
六、对农业技术培训的展望
(一)把农业技术培训的形式常态化要巩固农业技术培训方式,让每一个技术人员在每个生产的季节都能进行一次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在技术人员的带动下掌握新技术,稳固实习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于农业技术培训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农业技术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得以保障,财政预算也要把培训的所需经费纳入进来。(三)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每年都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业务能力得以提高,服务意识得以加强,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四)建立考评机制把技术指导效果、农业技术培训结果与年终考评结合起来,如果给其安排的培训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年终不可给其评为优秀,本年度晋升更高一级职称的资格予以取消。
七、结语
我国的先进科技在不断更新,农业技术培训也应当不断更新,培训的范围与质量也应不断提高,要适应目前广大农民朋友对新型农业技术的需求,让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綦宗森.农业技术培训的新方式[J].吉林农业,2012(10):26.
[2]蒋先文,杨长柱.农业技术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0(7):8.
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培训需求;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05.009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绥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重视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开展多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但距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绥中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2014年秋,笔者深入全县12个乡,20个村进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调研,调查对象以种植业相对突出村为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从农村科技培训现状、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期望等方面对158名农民进行了深入了解调研,接受调查的人员中男性有110人,女性有48人,其中有24人担任过村干部。根据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培训现状作以下总结。
被调查农民的基本素质不齐:被调查的158名农民,30岁以下的8人,30~50岁的79人,50岁以上的71人;小学文化57人,初中文化86人,高中以上7人,不识字或识字少8人。
农民科技培训普及面较小:被调查的158名农民当中,上一年参加过农业培训的有8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3%,其中参训7天以下的短期培训有73人,7天以上的11人。从调查情况看,还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参加培训,被问及未参加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40%的农民认为培训时间和农业生产时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民培训次数相对较少,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三是农民自己认为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帮助不大或培训效果不明显。
培训部门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以农技推广部门和农广校为主,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很少有农业科技培训,来源于传统生产技术和邻里朋友方面的技术所占比重较大。
培训形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接受到的农业科技培训形式以田间技术指导和集中理论授课为主,其他培训形式不足5%,农民喜欢的培训形式是面对面授课、现场实习、电视、广播等多方式结合。
农民科技培训效果良好: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认为当时培训效果良好,少部分人认为培训作用不大。还有很多人认为,相关部门要针对培训制定配套扶持政策,让培训发挥更好的效果。
2农民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
培训目的的需求:根据调查情况分析,90%的农民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加收入,63%的农民的培训是为了提高技能,少部分人参加培训是为了得到政府政策扶持。
培训层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2%的农民都喜欢短期培训,绝大多数的农民喜欢一事一训,针对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培训,对当地主导产业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其他层次的培训则很少。
培训内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81%的农民希望参加种植业中的粮食、水果、蔬菜和棚室生产方面的培训,少部分农民想要参加一些非农的技术培训。
培训方式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有60%的农民喜欢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19%的农民喜欢广播电视、光盘的形式,少部分人希望能去外地参观学习。
培训地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1%的农民喜欢在本村接受培训,少部分人有去外地参加培训或参观学习的愿望。
培训时间的需求:80%的农民希望培训安排在农闲时间或者根据特定农时来安排培训,少部分人则认为随时都可以。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科技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民过低的基本素质亟待提升,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亟待改善;农民培训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非主导产业方面的培训活动更少,农民渴望技术,渴望增产增收;农民培训机构单一,力量薄弱。农村文化教育、科技推广、广播传媒相互关联环节薄弱,与农民培训的需求不适应;农民培训体系的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不但要求理论素质高,更要求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高;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与农民的生产需求有不对应的地方。
4当前农民培训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培训
继续加强“三进村”活动(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流动的课题”、“冬村大培训”等手段,深入乡村推广农业技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载体实施科技培训,扩大科技培训的覆盖面。政府和培训机构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民培训环境,稳步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4.2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培训意识
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较低,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很薄弱,政府和培训机构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竞争意识,用知识和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在当前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
现阶段无论是农业生产领域还是新农村的建设都需要农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基本文化能力和较高的技术素质。只有具备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各项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功底和技术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必须发挥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作用。
作者简介:邓立文,本科学历,绥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本文来自《作者:邓立文
摘要: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主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了解当前农民科技培训的情况,发现当前农民科技培训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明确当地的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途径。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培训需求;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05.009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绥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重视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开展多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但距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绥中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2014年秋,笔者深入全县12个乡,20个村进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调研,调查对象以种植业相对突出村为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从农村科技培训现状、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期望等方面对158名农民进行了深入了解调研,接受调查的人员中男性有110人,女性有48人,其中有24人担任过村干部。根据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培训现状作以下总结。
被调查农民的基本素质不齐:被调查的158名农民,30岁以下的8人,30~50岁的79人,50岁以上的71人;小学文化57人,初中文化86人,高中以上7人,不识字或识字少8人。
农民科技培训普及面较小:被调查的158名农民当中,上一年参加过农业培训的有8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3%,其中参训7天以下的短期培训有73人,7天以上的11人。从调查情况看,还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参加培训,被问及未参加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40%的农民认为培训时间和农业生产时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民培训次数相对较少,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三是农民自己认为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帮助不大或培训效果不明显。
培训部门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以农技推广部门和农广校为主,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很少有农业科技培训,来源于传统生产技术和邻里朋友方面的技术所占比重较大。
培训形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接受到的农业科技培训形式以田间技术指导和集中理论授课为主,其他培训形式不足5%,农民喜欢的培训形式是面对面授课、现场实习、电视、广播等多方式结合。
农民科技培训效果良好: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认为当时培训效果良好,少部分人认为培训作用不大。还有很多人认为,相关部门要针对培训制定配套扶持政策,让培训发挥更好的效果。
2农民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
培训目的的需求:根据调查情况分析,90%的农民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加收入,63%的农民的培训是为了提高技能,少部分人参加培训是为了得到政府政策扶持。
培训层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2%的农民都喜欢短期培训,绝大多数的农民喜欢一事一训,针对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培训,对当地主导产业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其他层次的培训则很少。
培训内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81%的农民希望参加种植业中的粮食、水果、蔬菜和棚室生产方面的培训,少部分农民想要参加一些非农的技术培训。
培训方式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有60%的农民喜欢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19%的农民喜欢广播电视、光盘的形式,少部分人希望能去外地参观学习。
培训地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1%的农民喜欢在本村接受培训,少部分人有去外地参加培训或参观学习的愿望。
培训时间的需求:80%的农民希望培训安排在农闲时间或者根据特定农时来安排培训,少部分人则认为随时都可以。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科技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民过低的基本素质亟待提升,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亟待改善;农民培训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非主导产业方面的培训活动更少,农民渴望技术,渴望增产增收;农民培训机构单一,力量薄弱。农村文化教育、科技推广、广播传媒相互关联环节薄弱,与农民培训的需求不适应;农民培训体系的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不但要求理论素质高,更要求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高;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与农民的生产需求有不对应的地方。
4当前农民培训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培训
继续加强“三进村”活动(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流动的课题”、“冬村大培训”等手段,深入乡村推广农业技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载体实施科技培训,扩大科技培训的覆盖面。政府和培训机构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民培训环境,稳步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4.2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培训意识
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较低,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很薄弱,政府和培训机构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竞争意识,用知识和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在当前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
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4
3月19日,舒兰市白旗镇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舒兰市“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的重头戏――农业科普大集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作为舒兰市的农业技术包保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门从站内主要业务科室、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市植保站、吉林市园艺特产站和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25家单位邀请近50名科技工作者,为农民送去丰富可口的“科技大餐”,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此次活动以“送科技下乡、紧锣密鼓备春耕”为主题,共分专家咨询区、科普光碟放映区、技术资料发放区、科普知识竞赛区、新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展示区五个板块。专家咨询区由省、市、县三级具有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推广、植保、土肥、园艺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设吉林省级专家咨询台、吉林市级专家咨询台和12582信息专家平台,主要是现场为农民答疑解惑,解决农民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科普光碟放映区利用多媒体放映超级稻栽培技术、玉米需肥特性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实用技术光碟,增加农民学习的趣味性;技术资料发放区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1年精心编印的“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挂图”“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用的农药名单”、“农药安全使用常识”等技术资料,共发放30000余册份;科普知识竞赛区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精心筛选的农业常用知识,有奖问答发放奖品,只见竞赛区人头攒动,争先恐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新型植保机械展示区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现场为农民介绍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这次科普大集更加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需求,将传统说教式的技术培训与群众互动式科普交流活动相结合,更加贴近农村生产生活,贴近农民实际需求。通过活动开展充分调动了每名技术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积极性,这次活动办出了特色、体现出了水平、取得了实效。(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供稿)
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5
现年38岁的他,1997年从退伍回乡,曾在化肥厂当过工人,摆摊卖过猪肉,开过农田作业的拖拉机,搞过粮食贩卖。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镇里正在组织一批农民去县农广校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职业农民培班训,他主动报名并参加了培训。这次系统的职业培训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2012年下半年他自主创办了如东县爱农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新添置了两台担架式弥雾机、一台插秧机,为周边500多亩水稻田提供全程农业专业化服务。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与摸索,他承包的全程农业专业化服务的5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在农业生产这条路上邵爱徐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他创业之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创办农场 以科技求发展
2012年的秋播是邵爱徐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步,在杨楝园村经济合作社的支持下,他成功流转了本村的240多亩耕地。2013年他又多方筹措资金,成功创办了526亩的家庭农场自主经营,并新成立了如东县杨楝园村为农服务社,为周边农户提供各类农业技术和农资供应服务,目前服务面积已累计达到3000多亩。通过这两年的土地流转种植经验积累和多次参加县镇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学习,他已经基本掌握了一整套农业生产新技术,种植亩均净效益正逐步提高。邵爱徐真正成了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虚心好学 注重农技知识积累
在参加县镇各级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时,邵爱徐总能积极认真地听课,详细做笔记,主动向讲课的专家老师请教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与其他学员交流植保统防统治、土地流转、高效农业等专业技术或国家政策,逐渐掌握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农业科技新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充分运用到了生产中。在生产过程中,邵爱徐坚持做好生产记录,把田间管理的情况都记录在农事操作的手册之中,及时整理好相关资料,为来年农业生产积累了第一手生产资料。2013年,他的农场里的526亩水稻亩均单产达722公斤,比一般农户亩均增产8%左右,节本10%以上,取得较高的种植效益。
学以致用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新型农业技术培训范文6
一、新型农业推广形势下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
如今,以全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推进普通话的生产,能够促使农民秉承着开放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民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农业思想视频。及时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通过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来达到推广和应用新型农机的根本目的。使新型农机技术中普通话的推广能够满足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各项要求。从其发展特性上看,新型农业推广形势下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1.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融合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发展阶段,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对弥补农技力量不足十分必要。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普通话作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产业基础,在其中进行标准的深厚和融合,能够使农业经营主体保持融洽的沟通和交流。事实上,很多农业大会在参与新型农机推广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经验的学习和信息的交互。掌握流畅、规范、清晰、标准的普通话,能够减少语言沟通中存在的误会,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眼界。
2.加快农业科技转化成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机行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需要克服在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各项弊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尽可能的提高单位投入产出率。这需要相关部门加速对农业科技的转化,借助于普通话的融合,农业科技才能够拥有一批专业化、精英化、优质化的专业热技术人才,从生产技术培训、机械设备开放等多方面,引导广大农户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集中的农业经营能够凝聚更高的发展效率,弥补农业技术存在的“语言技术交流断层”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对于标准农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普通话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3.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浪费新型农业技术经营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构建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投入生产,从而实现统一的耕种劳动、统一的服务和管理,以此实现对各种农业生产成本低的节约。熟练掌握普通话,就意味着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相关说明,从汉语口语、汉语文字等方面做起,减低生产资料的浪费,以普通话为沟通桥梁,实现对农业技术的科学使用和管理。
4.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路径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农民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理念,掌握健全的沟通、交流方法,使大批农民成为全面人才。让广大农户能够掌握普通话的交流技能,以多种培训增进百姓的精神面貌。例如,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户急需进行普通话培训,如果会说普通话,农民在新型技术管理岗位上,每月可增加两百到三百元的收入。于是该镇组织文化站结合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树立文化自信时机,把学说普通话作为新时代妇女文化素养提高的抓手,聘请当地高级教师担任讲师,开办普通话培训班,教授普通话。以此助力农业振兴。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路径,让农户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新型农业推广形势下普通话存在的问题
从新型农业推广的整体形式上看,农户对普通话的使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普通话的接受能力较差农民受地方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制约,无论是在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上,还是在对普通话的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制约性。一方面,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农业受自身因素的限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这也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扎实推进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解决新技术中蕴含的风险性,满足农民的各项需求。
2.普通话的实践机遇不多当前,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改革仍处于尝试阶段,因此存在着进程缓慢、差异明显的问题。在普通话的融入上,其农业技术的实践和推广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农民往往需要和各类农业资讯、农业设备打交道,并没有一个较好的语言推广路径,导致普通话的推广缺乏具体实践,没有构建轻松、愉悦、开放的推广态度,对一些农业新技术的实验和示范早醒了深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