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1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向课外书籍汲取知识,实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他把这一教育思想概括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揭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课外阅读,积累知识。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其途径是听和读,其中主要是依赖于读;语文学习的"发" 就是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就是"发"的理想境界。先有"积"而后有"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积累就不能让学生两耳仅听老师说,一心只读语文书,而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走出课堂,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作为语文教师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1、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虽然丰富,但所含知识毕竟有限: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再怎么到位,学生得到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教学时老师应适当扩充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目。小学课本中有好几篇描写的,如学了《一夜的工作》等几篇文章后,学生对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教师可推荐学生在课外继续读《大地的儿子》《伟人》等书,从而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敬爱的。这就是应用,把课内所学到的方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之中。

2、用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内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取知识,但这些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比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是那么遥远,实在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在教这首诗之前老师先搜集有关唐代的史实和李白写这首诗的传说。

传说汪伦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听说李白被贬官后周游到湖北一带,很想认识这位诗人。他知道李白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赏花,而是喝酒。于是他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泾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希望他到泾县畅游。李白接到信后兴致勃勃地来到泾县,奇怪的是到达之后却不见一朵桃花,只见几家酒店,与信中所说大不相同,心中感到疑惑。看着李白迟疑不解的神情,汪伦开心地笑了。他说:我们这里酒店的主人姓万,人们便以万家酒店相称了。我何尝骗你呢?

李白听了之后,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汪伦的热情与智慧所感动,几天之后便写了这首《赠汪伦》的诗。

老师把这段传说打印出来让学生去阅读,学生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对李白与好朋友汪伦之间的情感就容易体会了,也更能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的含义了。

3、克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口味"的课外读物。如老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文章时,老师先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的史实,以弄清为什么,再怎样的情况下等问题。这样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可大大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2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挥名人效应,让学生想读。教师可根据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比如我国古代孙敬和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国当代名人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认真读书的故事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名人读书故事,无不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很好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2.留下故事结局,让学生去读。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儿童的课外阅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教师可以选一些经典的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给学生听,讲到故事的时可以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故事的结局。

3.以课文为引子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故事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欲望。如学习《海伦·凯勒》后,介绍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故事……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感受名著魅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读。学生的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诗文朗诵比赛、故事会、辩论会、阅读沙龙等,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以保持他们长久的阅读兴趣。

二、体现课外阅读指导的多样性

1.指导选择的课外读物要多样化。

(1)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2)结合学生的阅读特点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选择受学段、城乡、性别、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多喜欢科幻、卡通、童话寓言读物,而中学生多喜欢历史知识、侦探小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情趣类书籍成为高中学生的首选。正确把握我们所教学生的课外阅读特点,有的放矢地给他们推荐课外读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时事和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尽管现在很多学生都舍得花钱买书,但有独立阅读个性选择的却很少,大部分学生是跟随潮流选择课外读物。如近期易中天教授很火,很多中学生就纷纷购买《易中天品三国》来读;《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带着黑框眼镜的长发小男孩便成为众多孩子的偶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时事和大型活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喜闻乐见,效果很好。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要多样化。

(1)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我在教学了《范进中举》一文后,让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个性化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具体分析鲁提辖的性格特点。同学们通过读书、小组讨论交流将鲁提辖的性格归结为“粗鲁爽直、仗义疏财、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显得更加鲜明、丰满。

(2)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天拿出一小时阅读课外读物,同时在班上让学生自愿结合组成了8个课外阅读小组,每周拿出一节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组读书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评比。我在教学完九年级第三单元“青春随想”时,就向学生推荐了《生命因磨炼而美丽》、《看清自己,提升自己》、《开拓者》、《献给怀有梦想的九零后孩子们》、《写给初三的同学们》等一组关于“青春励志”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小组探究性阅读。

(3)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对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泛读浏览的方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激励方式要多样化。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3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并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4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发兴趣;阅读方法;定性评价

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而小学语文中年级新课标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可见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还是会忽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造成语文的水平老是提不高。因此老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a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阅读材料应进行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中外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讲故事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设专门的阅读课,根据学生特点,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在文中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读后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选择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做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快乐的六一》、《科技博览》、《在诗歌的月下漫步》、《国庆有感》、《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四、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推荐读物 指导阅读 了解情况

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各种实用型人才的学校。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专业科课时相对较多,文化基础课时相对较少。因而,学生的课外阅读便显得重要且必不可少。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最佳补充方式,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多高,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效。语文教学的实践一再证明,凡是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效就大。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实践也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说,只注意课内而忽略课外,工夫只是用了一半。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笔者总结出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

当前,各种报刊、杂志很多且很杂,因而在推荐读物时还应考虑到如下几点:

(1)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楷模。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文中主人公保尔那种钢铁般的意志激励曾受过挫折而自暴自弃的学生,以他那顽强的毅力唤起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让保尔的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精神偶像。

(2)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结,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赤壁之战》等古典名著时,为了配合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笔者就提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这里,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为了进一步理解林黛玉那种[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的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多疑的人物性格,那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就侧重让学生了解林黛玉的人生经历,贾府当时的显赫地位等历史背景。这样,在上整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只需稍加归纳小结即可。通过这种方法检阅阅读带来的知识收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主动、自觉。

正如教育家张横渠所说:“对目标,要有追求的兴味,对某种学问羡慕不已,相信内中有极富美的宝贝,非获得不可,如未见都市之繁华,非往见不可。”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才能使阅读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3)读物的类型要尽可能多样化,政论读物、科学读物、文学读物、现代读物均可涉及。通过阅读多种读物,扩大阅读领域,发展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包身工》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报告文学,并让学生归纳出报告文学的特点,这样比教师单纯的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三部短篇小说集。这样,既对鲁迅的小说有个大概了解,又认识到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代表着当时千千万万个受迫害、受摧残的劳动妇女的悲剧。

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中学生。

第二步,有针对地指导阅读。

(1)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简介读物内容,阐明阅读目的,指导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笔者指导学生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林黛玉她是林姑妈的女儿,宝玉的表妹;她不是一个丑陋的、健壮的、愚笨的姑娘,而是一个美丽的、聪慧的、纤弱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但是林黛玉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相貌,怎样的气质神韵,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什么是“似蹙非蹙涓烟眉”,“什么是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是何种“愁”,“娇袭一身之病”的娇态是什么样儿的,“姣花照水”是怎样的风情,“弱柳扶风”又是怎样的神韵,“心较比干多一窍”要聪明到什么程度,“病如西子胜三分”要美丽到什么地步,等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想象去推测、去补充、去创造,这种阅读效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学生交谈,了解阅读进展情况,交换对读物的看法,解答学生的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诸葛亮无疑就是学生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可能有什么重大闪失,但是,学生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如此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会失误。而且有的还是重大失误,如“大意失街亭”,当年刘备曾告诉过诸葛亮说马谡“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意见,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地点,关键的战役上,不顾众人的反对,错用马谡,街亭失守,致使蜀军受到重大损失,付出惨重的代价。不能不说,这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的失误造成的。在与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懂得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即使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并非完人,他们同样也存在人性中的弱点,甚至有些弱点是致命的。这样指导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扬长避短,不断地自我完善。

(3)指导记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抄录词句或摘录要点,写读后感或写书评,内容全面的读书笔记,应记入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书时间、内容提要、要点摘录和简单的认识与感想等。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钱钟书的《围城》时,书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优美词句,[2]“候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着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声说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笔者让学生把这些词句抄在读书笔记上,并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

第三步,要及时地了解和研究课外阅读情况,了解的方式有:

(1)编制课外阅读登记表,对每个学生的阅读书刊名称、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进行统计。

(2)抽阅或展览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

(3)召开课外阅读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

(4)向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调查等。

经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仅能继续课外阅读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而且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写作内容,古人不是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切身体会吗?学生书读多了,思路就开阔,写起来就比较顺手,否则,职校生毕业后,虽有一技之长,却不能提笔成文,就会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样的“加餐”形式,既能弥补“正餐的供应不足”——文化基础科课时较少,又能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对知识的求知欲,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能陶冶情操,培育品德。课外阅读能够减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接触有损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刊、黄色录像、电子游戏等。当前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他们不仅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上也逐渐成熟,而且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处于逐步成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生的求知欲相当旺盛,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辨别力和免疫力都还不是很强。如果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将很容易迷上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刊物。甚至为了打发课余时间,而与社会上一些无业游民混在一起,耳濡目染,最终,不知不觉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如古人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如果有老师正确地指导阅读,用足够数量的有益读物满足他们这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就能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范文6

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内在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为此,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2.构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环境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同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注意: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他们喜好的读物;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他们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2.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