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1

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多样化学习方法、增强传统文学的学习、拓宽传统文学学习途径等多种策略来加强传统文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快速背诵;课外阅读

1引言

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延绵了五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流传到现代社会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璀璨的明珠继续传承下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从孩子抓起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通过对孩子实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实现我国各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初中语文的内容大都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使传统文学渗透与对学生的熏陶成为可能。所以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学修为、端正三观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建议

2.1提高教师文学修养:

在初中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一般来说,一个初中生喜欢一个老师,将会对老师担任的科目学习非常用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老师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来在教学过程中,引经据典地分享一些内容或者优秀的诗篇,或者学分五车地谈古论今,从而吸引学生们对老师的好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和敬佩之情,在潜移默化之后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激励学生努力地接受更多的传统文学知识,最终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还能够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内容,积累文学知识,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2.2多样化学习方法:

通过多样化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学。例如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读书角,通过对各种包含传统经典文学书籍在内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学习途径,而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对班级进行评比,评出书香班级、文学家园的优秀班级,推动以班级为单位的经典文学阅读的深化发展。同时,为了促进班级内的优秀文化的阅读,以定期组织班级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来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每一次交流会找一到两个主讲人,通过将自己阅读传统文学的时候,感受的情感,亦或是比较优美的意境段落分享给大家,从而有效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来鼓舞大家对传统文学的爱好,也通过读书交流会的优秀平台,让学生们更加珍惜机会,把握时机地让自己的平时读书生活更加充实。最后,老师可以在晨读的时候,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每天让一个学生课下认真搜索和整理传统文学的优秀小短篇,通过老师的审查之后,在预留的时间内在班级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并且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记忆和背诵,从而不断地扩展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通过每天的背诵和记忆也能够促进初中语文的学习。此外,老师也可以定期地组织经典阅读知识比赛,以小组的形式来积极准备并且完成比赛,或者对于经典文化以话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各种文学的喜爱,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渗透和应用。

2.3增强传统文学的学习:

初中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学来说整体力度还很欠缺,阅读量还远远不够,所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扩大对传统文化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各种阅读形式和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老师可以为学生列出《论语》、《唐诗三百首》、《史记》、《古文观止》等古文书目,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购买,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完成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学期间,在对内容的简单理解上进行背诵,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而通过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学的学习来加强学生的文学知识的沉淀,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而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此外,有很多当代作者对我国传统文学进行阐述,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严凌君的《青春读书系列》,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接触传统文学的过渡,让初中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更加轻松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学知识,从而激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促进其对我国文学知识的学习。

2.4拓展传统文学学习途径

阅读是初中生获取传统文学的一种途径,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多媒体教学大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拓宽传统文学学习的途径。例如,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班会,主题就是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孝道。在班会上,首先播放视频《活着》,来阐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让学生充分了解母爱的感人,并且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学会“父母在不远游”的尽孝在当前的道理。而后以母爱为切入点,通过收集每一位学生母亲的照片,在班会上组织学生发言,来讲解现实生活中展示自己母爱的平凡故事。通过班会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父母的不易,知道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的一切,从而培养学生孝顺、尊师重道的传统优秀文化,从根本上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传统文学的学习途径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扩大孩子们的学习形式,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多感官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学的感受,从而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3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通过提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来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通过多样化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增强传统文化学习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学的阅读量,通过拓宽传统文学学习途径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作者:何军惠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石峡镇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郝亚莉.初中语文课本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1).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2

关键词:高校;传统文化;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22-1

1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有关机构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的调研,形成了以下的结论:

首先,在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上,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其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可以互补、互融。

其次,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上,大多数大学生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就目前来看,学校教育是自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他们呼吁,大学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第三,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认识到了自己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2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的调查,我们看到,虽然大学生能够较为正确的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看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但在实践当中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存在,使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不得不进行更多的思考。

2.1 大学生当中“西化”现象严重,严重背离文化传统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从开始到“”,国人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西化之风渐进。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而对传统文化教育却不予重视。导致现在的青年学生思想当中充满了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想,但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例如有的大学生对影视明星,乃至许多好莱坞和西方体育明星如数家珍,但对于孔子、老子究竟何许人也,竟然一头雾水。

2.2 传统的道德观念非常淡薄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开始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从小受到大量西方文化的熏陶,导致他们在成年之后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团队精神意识淡薄,而传统的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更是严重缺失。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大学生由于成长过程中就没有形成很好的责任意识,所以就无法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二是艰苦奋斗美德遭到抛弃。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家境富裕者出手阔绰,家境较差者也讲虚荣、摆阔气,与人攀比。三是公德意识缺失。现在在不少大学生身上,基本的公德意识全无:成群结队闯红灯、上车不排队、不给老人让座、随意丢弃剩饭剩菜、上课不关手机、恋人当众亲热等现象比比皆是。四是缺乏诚信。最具典型的就是高校助学贷款的恶意拖欠问题。

3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途径

3.1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1 必须坚持理论的指导地位 综上我们能够看到,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要走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指导思想是原理。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坚持理论的指导地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要与时俱进,批判的继承。

3.1.2 必须实事求是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宣讲 当今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日趋多元化,一些人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实现其经济利益要求,在宣传传统文化时故意曲解(当然其中也不乏能力原因,对于传统文化不能正确理解)。这种宣传教育从某个角度来讲还不如不宣传。

3.1.3 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时代总在发展进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思想内核,同时也要看到这种文化与当今时代的时空差距。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精神,体现时代要求。

3.2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3.2.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传统文化教学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要增设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必修课,同时增设与各学科相关的选修课,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举办各种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增加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

3.2.2 改革教学方法 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科学高效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元素。传统文化为什么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和其表象形式有关。为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多多思考教学方法的改革,千方百计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教育平台,尽可能的把它们吸引到传统文化上来,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2.3 要对师资队伍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训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开展得好,师资队伍是关键。而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一是数量少,二是素质低:因为现在的中青年教师同样也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之前,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推动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应是作为华夏子孙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大量外来文化的侵袭,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正被一点一点侵蚀,传统文化的教化意义正逐渐减弱。不少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是极其有限,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师更多地注重的是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多只是一带而过。实则这是我们思想上的一大误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必要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发展,体会历代诸贤的思想精髓,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二者妥善结合,并恰当地运用于日常教学当中。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各学科就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相应地做出了一些调整。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不再单纯地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课文篇章的理解,而是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涵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实际的教学成果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从中华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底蕴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对于学生良好的素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来看,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塑造意义深远

不少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当中,都充斥着作者浓厚的爱国热情或是真挚的朋友情谊,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必然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意义深远的传统爱国思想或是道义的灌输,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人格缺陷,积极改善,逐渐形成自身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优秀的爱国主义篇章除了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道德情感之外,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感悟传统的中华民族劳动者的智慧和成就,感叹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我们必将更加尊敬和热爱我们的国家,感受到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扩展学生的课程结构,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发展精髓,以及提升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和发现的领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分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更是底蕴深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拜读,并在自身的品德修养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发现其中的精髓与奥秘。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极为深远的。至于如何更为妥善和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入,应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恰当使用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现有的课内教学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并积极运用校内的文化获取途径,如学校图书馆或是电子阅览室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阅读,有效掌握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和教育意义,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与所学的课内教学内容相联系。

(二)突出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必须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意识培养。只有自身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科学合理且有效地进行课程学习与探索。语文课程也是如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时必须充分做到让学生自己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自身的角度其分析和体会这一传统思想的精髓。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应做到传统文化与现论的完美融合

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固然是发人深省,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也不可完全忽视现论的教育意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义妥善结合,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策。

(四)不可忽视文学名著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我国优秀的文学著作,多不胜数,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名家著作的集体赏析,感受众多文学专著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教义,更好地促进自身语文课程的学习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更加合理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4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应有的学习态度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五千年,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发明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方方面面,包含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修养、发明创造、科技手段、文化理念等各种特色内容。传统的中华文化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国家前进发展的力量。它能够塑造我们的品德,造就我们的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发展的骄傲成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独特,值得我们这些中华儿女继承发扬,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们时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必须肩负的职责。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发展的源泉。我们应该尊重祖先的智慧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不再是梦想,而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一趋势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推向风口浪尖,西方文化入侵,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使人们迷失文化学习的方向。当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那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重视本土文化的学习,学习外来文化中的优点,不断深化本国文化的学习。我们的学校也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要让我们的文化流失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在国际范围内中提高中国文化的地位,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内容,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它不断发展,在国际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以供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二、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孩子崇高的思想道德和优良的高尚情操,对孩子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核心,其中蕴涵中许多知识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处处可见,人们都忽视了对道德思想的重视,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学校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思想的教育。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思想道德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想融合,有利于我们从小培养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学会感恩与回报。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计划生育这一改革政策,从此缓解的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但随着改革的实施,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独生子女被祖辈、父辈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失去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忠孝礼仪,正是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将传统文化植入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学会尊重和感恩他人。让他们在学习和倾听前人的故事中学会效仿,做一个态度谦和,行为规范的优秀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学习借鉴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自身的文化基础。如今,由于知识经济多元化,外来文化也开始不断引入发展,出现了各种英语教学机构。英语热的流行,对我们的国学产生了挑战和冲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孩子的心底。教育部门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相结合,有利于孩子在传统国学中丰富自己的学识内涵,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文化的奥秘,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孩子高雅的生活学习情趣。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认识自己的祖国,不会让学生在未来的知识多元化中迷失方向。孩子天生好奇心很强,对新颖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当传统文化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便会产生兴趣,去了解新的事物,当学校开设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就会吸引孩子的目光,当孩子开始学习毛笔字,走进毛笔书法学习的课堂,他们会好奇地学习和了解毛笔字的正确书写方式,好奇地研究书法文化。当他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名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会为名人的事迹所惊叹和折服,并认真模仿;当见到音乐室古典的传统乐器,他们带着好奇去探索音乐的魅力。孩子的世界五彩斑斓,他们对新事物不断迸发着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祖国拥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会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化发展中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三、把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

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引入小学语文教材中,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到国学知识。小学生的思想单一,认定学习课本文化知识是增长见识的唯一途径。将传统的知识文化引入语文教材中,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的学习意识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在教材中引入传统文化,他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就会有意识地熟悉文章内容,在老师提出的预习内容中,他们会预习本节语文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思考。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应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材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职业水平,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到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路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因此,教师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这是培养孩子文化素养的前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一些传统知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讲一些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让孩子在课堂故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浓郁的课堂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吸引他们去探索和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植入传统国学,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成长。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天地,学校的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学校可以举行一些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组织相关的团日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节猜谜语、知识竞赛、小品相声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例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看着节目里一个个优秀的孩子将我们的汉字熟记,真的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我们学校也应该效仿这些节目,创新一些教学模式和手段,去加强孩子的传统文化理念。在一些传统节假日中举行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孩子天性喜欢玩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在中国众多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在学校组织孩子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了解节日的寓意内涵,在活动中学习浩瀚博大的中华文化。例如,在端午节举行包粽子等活动,让他们了解端午节的来源、粽子的涵义,讲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屈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屈原的故事,从中学习屈原身上的优秀品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国庆节等节日期间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在五四青年节举行体操比赛等,让孩子在节日的气氛里熟悉节日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有关中华文化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在课外的语文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孩子的学习有三个阶段,课后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在家庭作业的内容中,教师应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做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写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日记和作文。看一些相关书籍,写写心得体会,周末看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电影,以此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课堂传承 课外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5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观念,产生对国学的美感,产生愉悦之情。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特点是它的文化性,语文教育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从中体悟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弥散开来的浓浓的文化意味。这种文化,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语文入手,可以很好地传递传统文化。

小学,是传统文化存在最为明显的阶段,你可以听到学生读国学经典的朗朗书声,可以看到学生抄写国学字句的浓浓兴趣,可以看到校园到处张贴的、书写的传统经典语句,还可以看到老师的精彩课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传递传统文化,我认为从这些方面下手:从低年级开始,给学生种下国学的根基;在课堂上传承国学,课后布置加强传统文化形成的作业;开展传统文化系列的活动,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组织学生读书,读国学经典;学习课外知识,扩充传统文化的多元智慧。

一、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开始

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合时宜。有科学家研究,1~13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我认为,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是儿童初始接触并学习国学的最好工具书。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贯穿在一至六年级的教科书里,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份,教师要对语文教材中民族语言、民族历史、人文传统等相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设计、找准结合点和渗透点,得到民族文化教育的规律。

这样一来,在孩子萌芽时期种下国学基础的种子,然后慢慢培养,慢慢成长,最后真正地明白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或许这样,会收获到出人意料的成果。

二、在课堂上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着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中也纳入教学内容。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努力走向国学堂,吸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可以根据这些方法具体施行: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总之,向着国学的方向就对了,毕竟学习是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

还可以这样:语文教学与成语结合。成语经历了几千年的筛选,大多数承载着历史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许多成语还保留了文言意义,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传统的成语,既学习字形,运用成语,又增加作文文采,还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知道一些文学典故,更能带动名句名篇的背诵。教学中,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数字叠塔,师生姓名镶嵌,历史故事串联等,收效会颇为丰富。

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读出传统文化的味道

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的国学系列的活动,如:搜集和积累各种丰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艺品,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演课本剧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举行各种文化比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身边的文化传统。目的在于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活跃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上学,也称“读书”,这是个通俗叫法。可以见得读书与学习的关系之深,联系之大,从读书入手,大有所获。就诵读的方法而言,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四、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内容丰富,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工作,选好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古典文诗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舞蹈教学;传统文化;舞蹈教学;文化融合

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有深远影响

(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基石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技能的周期缩短,步伐加快,很多教育甚至已经演变成竞速教育。高效成为很多学习者的追求目标,教育的方法技巧已经有取代教育实际内涵的嫌疑。高校舞蹈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时期,学生已经离开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了更加自主的专业教学阶段。学生更加崇尚自由、自主思考。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进行舞蹈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将有助于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目标,真正习得舞蹈真谛,而不是单纯停留于动作、形式。

(二)传统文化是学生理解舞蹈内涵的基础

与音乐相同,舞蹈亦有其发源地、发源背景、文化背景,这些背景或多或少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在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时候,舞蹈的背景介绍将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动作所抒发的心情,为学生的舞蹈注入灵魂,使其不仅具有专业的动作,更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内涵学习是在进行扎实的基本功学习之后最应该重视的部分,一位学生对于其学习舞蹈内涵的理解决定了其能够演绎的高度。

二、高校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从思想入手,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对“古风”有肤浅的了解,对于传统文化是什么,包含什么,有什么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强调并不到位,学生不能从思想层面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自己学习舞蹈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传统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实现有效融合,就必须在思想上让学生与教师摆正传统文化的地位,为其讲解、传授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程度方面的影响,更多的其实是对于自己学习态度、心境等方面的微妙的影响。这些作用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一旦形成习惯,必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究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学习的影响

仅仅是思想层面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每一种理论都需要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发现与自己情况相适应与不相适应的点,去粗取精为自己所用,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不仅仅要从思想角度让学生和教师摆正位置,更要鼓励开展各项活动,督促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真正体会传统文化对于舞蹈的影响,进而自发的探寻传统文化与舞蹈的融合途径。首先,可以在高校设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窗、广播节目等。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为学校营造一种蕴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进行相关的比赛、活动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举行传统乐曲编舞大会、民族舞蹈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督促学生自发地进行研究,研究传统文化如何与自己学习的舞蹈知识完美融合。只有学生真正开始思考传统文化与舞蹈的联系并将其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才算真正绽放光芒。

(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

各种活动终归只是进行文化熏陶的手段,真正的传统文化课堂才是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思辨、提升的最佳途径。高校在惊醒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穿插传统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是与学生本身学的内容相关的,比如,学生在进行民族舞蹈学习的时候,可以穿插与该民族有关的课程内容;学生在进行外国舞蹈学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诸子百家的观点去探究这些舞蹈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必要时,可以申请专业教师进行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