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思想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学的思想核心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1

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就要求思品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时代化、生活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使学生渐渐明确思品课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对个人的价值,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例如,针对目前中学生喜欢追“星”的现状,结合课本的活动要求,设计《透视“明星”现象》活动课,选择学生熟知的明星,以播放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追“星”的利与弊,从而正确对待追“星”现象。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如网吧、不良的图片、暴力的动画、巫术娃娃等,特别是新兴的、隐性的不良诱惑。在学习“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时,可以运用个别学生为了上网,从骗家长、偷东西到抢劫行为发生的变化的真实案例。在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以说一说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

二、要突出学科的时代特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思品课的重要特点,与时俱进、热点引领也就成了思品课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新闻,选择那些近期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有一定社会反响的重大时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从搜集的新闻中对学生及时展开品德教育。总之,“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彰显政治课堂的时代感召力,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思品课之所以不能走进学生心灵,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新课改后,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中那些能够用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的部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活动,利用漫画、案例、录像、歌曲、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等多种形式创设各种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来讨论、研究、体会。要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说法、做法,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满足他们渴望独立和表现的欲望,让课堂有掌声、有辩论、有思维的碰撞。只有让蕴涵着丰富思想的思品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快乐起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当然,我们既要注重教学活动形式的艺术性,也要注重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堂活动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学活动必须有实质内容。

四、要实施体验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政治理论与知识,它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内化上升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的有机统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忘品德的教学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教学内容、活动延伸到社会实践上。根据课堂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但能丰富教材知识体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的讲授前,让学生搜集省人大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调查了解所在地环境污染的情况、观察自己的小区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去收获知识与能力。

五、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文、交互等功能于一体,以其信息量大、效果直观的优势,更能激起学生兴趣,因此,用好多媒体,是思品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之一。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2

一、转变教育理念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双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包容的教学情境,而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升学率的手段。要相信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强化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都会成才的观念。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

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助的新型关系,一种有着共同教育教学任务目标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应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讨论问题的参与者,学生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为“裁判员“,而学生才是“运动员”。在教学重点方面,教师应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二、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哪怕是最优秀的思想品德老师来教,学生也学不好思想品德,更谈不上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而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好好下一番功夫。学生往往不喜欢古板严肃的思想品德教师,所以教师在上课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幽默性,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这样,课堂气氛才会变得轻松自然,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才会大增。另外,思想品德往往与时事密切联系,而教材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要时时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紧密结合国内外大事,从而使教学理论更加贴近现实,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吸引力。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理论观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还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三、注重讲练结合

光讲不练和只练不讲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讲练结合,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厌烦。同样,如果教师只一味让学生做习题而不讲评,学生也会觉得无聊。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精讲精练,注重讲练结合。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理解的东西可以少说少讲不讲,学生难以理解的东西要多讲精讲深讲。学生可以懂得的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思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在讲课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练习的量和难度要适度,否则教学目标就很难完成。练习的量多了,教学要点讲不完,没时间讲评;难度大了,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不足,得不偿失。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精”字,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去思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传统教学中,多数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把学生当作“木头”,当作“傻子”。教师只负责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个性、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这种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师往往以教学生学会为目的,而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方面的指导,导致许多学生缺乏获取新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3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思想品德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传统的“以课本加粉笔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向“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历史必然。在这里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的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可见,现代信息科技因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和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效率、有生命力必须要围绕社会生活的时政热点问题展开,即实现教学内容时效性。教学内容越具时效性,不但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越能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行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关注时事新闻,从中甄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的信息。传统的新闻媒体,譬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虽然能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但它们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如报纸和杂志的时效性较弱,而广播和电视虽然时效性强,但信息捕捉及应用难度大。怎样才能快捷的获取能够在教学中方便应用的时政新闻?这个问题成了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内容时效化的拦路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网络电子媒体迅速崛起,上述难题冰消雾散。现在有很多的网址导航,其中就有“新闻”的条目,从中通过链接可以登陆各大新闻网,了解各方面的时政新闻。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电子媒体由于其瞬时传播的特点,能对一些动态性极强的时政新闻的报道采用“滚动”式,在播报突发性时政事件的信息中优势尤其凸显。

教师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向学生传递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更可以结合这些资料,进一步讲解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用教材的知识点去分析国家的这些政策,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步骤,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对碰到的困难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解决,使学生真正自主性地学习。

四、多媒体运用的不足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4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使命,思品的学科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尤其是哲学常识:它波及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那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向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发现真理。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当然这样的教育氛围要靠教师来创设。

教师平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与学生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一致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他们的性格、气质、愿望、兴趣、要求和认识方式各不相同,他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见解可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种种异想天开、幼稚的发明、某些愚蠢的表现,乃至令人尴尬的做法持宽容的态度。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盲从,不迷信,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二、激发求知欲望,培养认识兴趣

思品课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不少学生感到难懂、枯燥、乏味,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改变那种教条条、背条条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1.以言激趣。政治课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来自于教师语言的风采,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或诗词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则能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如在讲授“现象与本质关系”时,我引用了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要求学生在欣赏诗句的艺术魅力的同时,要更深刻地把握诗句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本质。

2.以喻激趣。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作“八宝饭”,八宝饭里面糯米是主要成分,但还有红枣和莲子等其它成分。这里的“糯米”就是“公有制经济”,“红枣”和“莲子”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这样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

当然,激趣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多动脑筋,政治课堂便能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三、巧设疑问,以疑促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考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创造性活动源于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无从谈起。

然而当前我国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许多学生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让学生明白“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释疑解难,还要主动设疑,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设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教师在设疑时要注意以下原则:第一,要生动有趣,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之乐于思考;第二,要由浅入深,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第三,要联系实际,才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问题,既是时政热点,又是高一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复习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置一系列问题,问题立意新、有理论深度,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思品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离开了丰富多彩的客观实际,剩下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思品课难免枯燥无味。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联系客观实际,如家庭实际、学校实际、社区的实际,以至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实际等。教师要启迪学生认真解读生活这本大书,须知创造性思维的最后源泉不在课本中,而在生活实践中。

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封闭式教育所形成的胆怯心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创造潜能得到开发。社会调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调查,也可以是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回家乡调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进行安排。如放暑假前,家住农村和城镇的高一学生分别布置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5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宜地进行指导,会使学生的学体现出生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中学;创新精神;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宜地进行指导,会使学生的学体现出生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如何在日常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想品德教学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因此,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乐讲、敢讲、有话讲,不应囿于课本条框,应鼓励学生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利导、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将得到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认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信息交流的有效度与师生情感成正比;在良好的氛围里,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决不能断然否定,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多听听身边同学的意见,在研讨中自悟,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创新火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是创新的导火索。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心存疑惑,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导学生步入“心求通而未得立,口欲言而未得亡”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发表见解,拓展了研究问题的途径,开拓了思维。

四、开展合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掀起合作学习的研究热潮,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我们既要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也要引导学生合作实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合作实践中实现生生互动,互相对照,共同体验,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近年来,我们附近的农田、山川、河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怎样有效阻止这些行为的发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自己策划,自订方案,开展活动,形成报告。结果,许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建议,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与创新思维最密切的是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束缚,善于标新立异,敢于对质疑,大胆创新。同时,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运用联想与类比,进行直觉思维,捕捉灵感,培养高度的想象力、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不断创新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创新的载体、成长的阵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吸取丰富的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养、高尚的情操。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行为、道德、伦理层面的教育,用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实现一种首要的德育教育。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反思自我,进行深刻地自我关照,进而找到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元化的,也是当代社会所必需的,一个人要想在今后的成长和工作中有所建树就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现实中,实现人生的飞跃。

2.实现心灵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教育。越来越浮躁的社会,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诱惑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学生的心灵,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作用,给予学生向上和前进的勇气,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追求真善美,远离粗俗、物质化,实现个体的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大学生以一种高尚的眼光去追寻真正的自我,不人云亦云,勇敢地在人生的旅途中奋斗拼搏,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心灵层面的教育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

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还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定位和社会发展预测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几乎囊括了各方各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完整意义的个体必将是德才兼备、富有立体感的人才,他们富于创造和探索,而不是单维度的、片面化的个体。这正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以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和人格为根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思想作为出发点。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人格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那么在今后的处事中容易走极端,对于客观事物的评价无法做到辩证地看待,这就会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行为心态等各方面有着很大阻碍作用。

2.让思想政治教育上升为实践性的指导学科。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当代大学生既面临一些思想问题,又面临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能为解决思想问题创造条件,甚至一些“思想问题”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困惑和烦恼,积极地为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更有效地指导他们更好地前行,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知识和理论化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更加具备现实意义,从而产生更大的作用和意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和价值。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过于片面。很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认识过于片面,认为思想政治的学习属于中学生学习的范畴,大学生学不学没多少影响,这本是人之常情,人人皆懂,学与不学无所谓,轻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意义。这种心态上的轻浮容易让他们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并非如此,大学生虽然已经年满十八周岁,但是由于他们长期的生活环境是在学校,他们没有真正地了解社会,也就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及时地纠正大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扭转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进而提高自我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2.教学活动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本质的探索。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对于思想本质的认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肤浅,例如教学活动内容浅显、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不能与时俱进,这样就很难广泛地开发学生的心智,不容易让他们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本质的认识过于表面化,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的本质内涵,缺乏对于思想政治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仅仅是简单的做人、做事等几乎等同于礼仪化的教学内容,没有将其上升为一种哲学化的教学。不会将思想的教学与人生观的梳理结合起来。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更应该传达一种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教育。如何让大学生在如此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份淡定和沉稳?如何让他们在功利时代实现宽容、谦让和友好?怎样坚守自己的理想,丰富自己的心灵生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关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

3.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丧失。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展开的重要原因,在课上学生没有学习热情,不主动配合老师,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动力,这样学生就更不愿意好好学习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课效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说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首先要实现一种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恢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关键的,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大家彼此其乐融融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教育,健全他们的人格和思想,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1.深入教学、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首先从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分析。深入教学,改革教学的内容,实现横向的包罗万象和纵向的追根溯源。横向上,要涉及到日常的行为规范、外在的言行举止、理想的追求和坚守、人格的培养、美德的发扬、精神境界的提高、心灵的完善和净化等等,让大学生的思想从丰富的课程内容中受到启发。纵向上讲,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例和特色的不同,为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地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进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案例,进行深入地剖析,力求能够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

2.采取多种形式的特色化教学。实现多种形式的特色化教学,其实就是要通过改变内容的形式来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进去。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视频、图像等,让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变得多样,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可以与学生自由对话,就某一热点话题进行观点的阐述,这个过程既能够让学生的心声得到释放,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该变得更加灵活,不能仅仅以课本和教材作为参考,而是要实现灵活化的教学,比如就德育的话题展开一场辩论赛或者演讲等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活动的僵化,让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实现知识的自主学习,改变灌输式的学习,使之向着启发式教学方式迈进。

3.增强师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师生的交流,要不断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师生互相理解的过程,它强调的不再是知识的教学,而是一种心灵、德育的沟通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袒露自己的心声,让自己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所以要想增进师生的交流,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只有不断地去了解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才能够找到交流和沟通的话题,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授课中才有更多的突破口。不断地拉近师生的关系,让他们彼此有更多的了解,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4.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像以往那样单纯灌输理想、信念,而要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尊重人、理解人、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满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主体意识的养成,使大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要依靠老师的推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点拨和引导的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建立平等、有爱、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现学生思想、德育、精神境界的提高,完善自我,发掘个人的潜质,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勇敢地走好今后的人生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