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法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问答法教学案例

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工商类教学案例;选择;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我们凡谈及案例教学便联想到了大公司大企业的运作、策略等。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作为一名商科课程的科任教师,近年来本人在现实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尝试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来替代或与大的经典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用小案例引证大道理。

一、小案例作为教学案例的做法由来已久

有研究表明,正式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课堂的是始于1870年的哈佛大学法学院,而非哈佛商学院。而追究这一教学方法的历史渊源,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1]。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运用“问答法”教学,后经其学生柏拉图编辑成册,其实质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些大道理。而这种方法最终为时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尔所接受,并定义为“判例教学法”,开启了案例教学的先河,正式将这一方法引入到大学的课堂。此后,哈佛商学院才得以借鉴并发扬光大。这些研究表明,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原本起源于“百姓故事”,而非企业或商场的运作。

二、尝试运用小案例引证大道理的实践与探索

(一)实践案例

讲授课程:《国际贸易》

具体章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选用案例:波音787的制造与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组织与安排:

第一步,展示标有波音787图片、波音公司背景资料和有关波音787制造简介的PPT投影页面,让学生先自行观看与阅读;

第二步,待学生基本浏览完给定的资料后提问“有否湖北黄梅的同学?”,导引出黄梅戏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三步,结合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导引出核心问题,即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第四步,将古今中外、一工一农、一“大”一“小”两个案例相结合作简要介绍与评述,引导出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社会分工、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等。随后再逐一开始各个知识点的讨论与讲授。

(二)案例评析

多年来,在讲授上述课程内容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后也尝试借用了不同的大小案例。通过反复实践与研究,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及实际教学效果,最终认定并采用了以上大小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方式。其中,关于波音787的案例采取了让学生自行浏览,只作为一个提示或参照方法,有效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撞车”现象;而将课堂讲述的重点放在小案例上。

在此教学环节中,小案例发挥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小案例中的大理论

几乎家喻户晓并一度传唱于大江南北、大街小巷的一曲,描写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幸福家庭生活;揭示出了千百年来文明古国的人民对美好生活及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然而,当“断章取义”,将其中几句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思考后,却提炼出了“分工协作”的大理论;同时,歌词所述是我国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写照,也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分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将教科书中运用大量篇幅论述的过程简化、浓缩。课堂上安排的两个方面问题: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用这样一段通俗的戏曲歌词作了铺垫。

2、小案例反衬大案例

与《国际贸易》一样,许多工商类课程需要借用知名企业的事例来说明一些原理。然而,如果一味运用这些大公司大企业的案例,一是客观上会让学生有腻烦情绪,同时,因这些事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遥远,也会让学生将原本活生生的案例等同于枯燥的理论与公式,并逐步失去学习兴趣。结合一些更具体,更贴近于现实生活的小事例后,能够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案例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如在上述案例中,全球著名的飞机制造商将神秘的飞机制造工作拆分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原理无异于千百年来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分工,将遥远、高深的企业运作与学生拉近并简单化,让学生体会到大案例并不大;反过来,通过对小案例的剖析,也让学生明白了小案例也并不小:看似简单的现实生活中也蕴含着课堂中的大理论、大道理。

3、小案例与理论讲授枯燥的化解

多数经管类课程都需要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借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然而,如前所述,如果一味只选用大案例,其效果也会被打折扣。小案例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当第一步,展示了标有波音787图片、波音公司背景资料和有关波音787制造简介的PPT投影页面,让学生先自行观看与阅读时,学生的注意力虽比较集中,但仍属于常规听取讲述的注意程度;而当第二步开始提问,并且所提问题似乎与PPT演示的待讲授内容及大案例相去甚远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升到全神贯注的程度,并且随着案例的进程,学生的表情逐步放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与理论讲授得到了有机结合。

三、运用小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案例之所以谓之小,缘于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高深的理解难度以及为学生普遍熟悉是它的主要特性。基于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小见大的提炼

小案例来源于熟悉的现实生活,如何从中总结、提炼出切合教学内容的要点,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点,也是案例挑选的标准。这就需要在备课工作中认真分析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将小案例提炼并上升到符合要求的理论高度。

2、小案例“小”的程度

小案例虽多源自于现实生活,但究竟“小”到什么程度,也是在案例挑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人近年来先后历经了小中专、本科及高职高专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经历,在这方面有过探索与思考,也有过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学习对象,“投其所好”,挑选符合学生文化程度、志趣与爱好的案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 实训演练 教学模式

一、高职高专传统“理论灌输”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中国受教育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大部分是“理论灌输”教学。似乎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老师所讲授的基本方法,就找到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事实上,很多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就会发现,在学校所获得的“灵丹妙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包治百病,甚至派不上用场。事实表明,许多在校时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却表现平平,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

是这些公式、原理有错吗?当然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基本公式、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使用有很严格的前提假设。而实际的工作环境却很复杂,已知的信息、资料往往不真实、不完整,很难完全获得如书中所假设的条件。若学生们在学校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和老师们灌输的公式、原理和方法,到实际工作生活中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这些公式、原理进行灵活地变通运用,就会产生“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无用”的想法。这种现象虽然与经验的积累有关,但也暴露出高职高专传统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传统的重概念意义,轻方法策略;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演练;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现,应该寻找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高职高专《工程经济学》开展案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法”。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有效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运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由于本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的理论阐述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解读变成集思广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全方位思考、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广泛运用于教育、医学、法学、经济、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实践。

2、《工程经济学》开展案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以工程为依托、以经济基本理论为基础,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让学生会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基本经济判断,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在各种经济政策环境下的经济评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课程,若没有学生的“躬行”,教师课讲得再生动有趣,学生脑中理论灌输得再多,到实际工作生活中还是无计可施。以往的工程经济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理论教学结束以后通常没有专门设置实践环节。学生缺少体验实际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很难全面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学生们只有在获取经济评价基本理论知识后参与“躬行”,即通过经济评价实训环节,进行真枪实弹的演练,才能真正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才能使学生在校时就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获得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实现将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工作生活的实际应用无缝对接,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并胜任岗位要求。

再者,《工程经济学》是高职高专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为数不多的经济类课程,自然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哲学思维和经济效益观念的重任。经济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话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提倡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不宜一言堂,而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自由发言。

鉴于上述原因,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训环节势在必行,以弥补理论灌输教学的不足。

三、《工程经济学》案例与实训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及实训环节,是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经济问题及对工程项目客观、真实的情形进行调查、收集和加工,整理成满足教学目标的案例和实训项目展开的。学生们运用已掌握的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动手演练,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最后经归纳总结,全面系统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全过程。

1、教学案例与实训课题的选择与制作

案例教学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工具,实训环节以工程项目资料为演练对象。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训演练之前,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分析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将资料编制成工程经济评价案例及实训任务书。案例与课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1)有代表性(典型性)。工程经济案例应当能代表某种性质或类别的工程项目,具有同类项目的共性,能实现某个教学目标。一个恰当的案例,不仅应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运用的结合。

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查;案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59-02

[作者简介]郭磊(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内部会计”,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方法,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近30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大多由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丰富案例资源

为解决管理会计案例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高校、企业、会计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并相互合作,编写出本土化的、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案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的成功实践,都可以成为本土化和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高校或者是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经企业同意,可以将收集到的具有经典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实际案例改编成教学案例。高校之间应该密切交流,建立共享的管理会计案例库,以促进管理会计学

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学习模型;活动结构

作者简介:徐国庆(1971-),男,江西高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职成教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十二五”一般课题“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规范研究”(编号:BJA120080),主持人:徐国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8-0004-08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欧洲,其历史“可追溯到17和18世纪”[1]。后来这种教学方法传到美国,克伯屈在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活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项目教学法的最早的系统理论研究[2]。此后,项目教学法由美国传向世界,并成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问题主要聚焦在项目教学法的特征与实施模式。“项目学习在我国应用与研究的展开是在2001年以后”[3]。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热潮的掀起,项目教学法也成了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然而尽管项目教学法在理论上很受青睐,其实践应用的效果却不是十分成功,甚至出现了许多偏离项目教学法最初理念追求的教学现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尽管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文献很多,但这些文献对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尤其是对其与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逻辑上的重大区别研究不够,对实施方法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步骤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学与教活动的设计层面,使得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和运用好项目教学法;(2)以往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一直未能超越杜威与克伯屈的研究范式,即基于现实生活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的项目教学法研究,然而如果我们不把项目教学建立在课堂情境的学习形态基础之上,就不可能使项目教学法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主导教学方法。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法设计必须以学习模式分析为基础。

一、项目教学中的几种扭曲现象

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确有一些出色的项目教学案例,但多数项目教学离理念本身的要求还是有较大差距,“形似神不似”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标题式”项目教学

“标题式”项目教学只是教学内容的标题体现了项目特征,而其整个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步骤的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内容传递方法的选择,均与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实质性区别,甚至完全一致。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仍然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形式展开的,没有或很少有学生实践的环节,更别说这种实践已真正成为了项目实践,并且通过实践学生的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确获得了发展。相应地,其教学内容自然也主要是概念化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与工作相关,但肯定不是紧密相关。这是项目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也是最为糟糕的一种问题,因为它根本没有体现项目教学的任何特征。从目前出版的许多项目化教材中也可以推测到项目教学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因为这些教材只是把章、节、目体例换成了项目、任务,教材内容甚至教材的组织模式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二)“片段式”项目教学

“片段式”项目教学是以某个孤立的任务片段为中心进行的教学,这些任务之间不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序列,全部任务联系起来后也不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它们之间甚至不构成某种基本的项目关联。这种教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的一些特征,比如实践在教学时间分配中已占有了较大比例,整个教学的逻辑出发点也是实践,但它缺少项目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即以完整的、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本质上还只是任务教学,或只是单项技能训练,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比如酒店服务专业中训练学生迎接客人,烹饪专业中训练学生的刀工,汽车维修专业中训练学生拆卸某个零件等等。这种教学由于缺少项目这个教学载体,因而难以让学生体验到完整的工作过程,形成对工作任务的系统认识,也不能让学生通过获得具体的工作成果而提高学习的成就感,更不能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行动与最终工作成果之间的联系,而这些问题恰恰正是我们实施项目教学的主要价值追求。这种项目教学的问题比较隐蔽,识别的关键是看其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真正的项目。

(三)“程序式”项目教学

“程序式”项目教学是指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载体,教学过程也基本符合项目教学程序,然而并没有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项目教学。原因在于这种项目教学中学习发生程度不高,学生缺乏深度学习体验。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促使学习的发生,项目教学更不能例外,甚至在学习的深度上项目教学还应高于讲授式教学,否则它作为一种投入更大的教学模式,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然而目前实施的许多项目教学似乎偏离了这一目的,它们过于注重程序,注重形式,却忽视了如何让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在这种项目教学中,学生的确经历了应有的每个教学环节,但其学习效果似乎也就只是停留在“经历”而已,并没有获得知识理解、行动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深度发展。这种项目教学的问题更隐蔽,它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却最终会因为未能取得突出的学习效果而使人们放弃项目教学。发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意识到,项目教学设计的关键不在于提出教学项目,而在于开发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功能,并通过教学实施使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以上几个问题是按离真正的项目教学的远近程度呈现的。问题表现程度虽然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根源,那就是没有深入理解项目教学的本质,以及项目教学中学习行为的特点。比如项目教学中学习的性质、类型、学习发生的条件等等,而是就项目教学本身去理解项目教学,这就必然会使项目教学实践产生扭曲。

二、项目教学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项目教学?有研究者判定“90%以上的论文中提到或论述的项目教学的概念都是根据作者的体会和感觉认定的,或者是作者自己定义的项目教学”[4],并列举了10种项目教学定义供参考。这些定义尽管表述略有区别,但均强调项目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1)行动;(2)专题。即项目教学是一种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边界,以专题为教学单位,借助围绕专题的行动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两个要素的确揭示了项目教学的本质,然而我们对项目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入,恰恰又是体现在对项目教学的这两个要素的认识不够深入,许多研究比较多地还是停留在学理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教学实践层面,深刻意识到这两个要素对教师的实质意义。就“行动”这个要素而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认知过程,而从来没有过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界定为行动过程的表述。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册)》共收录了9篇关于教学过程的性质的论文,这些论文无一例外地主张“教学是一种认识过程”[5]。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问题,项目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具有教学的功能?在教学功能的产生过程中它与其它教学方法有什么本质区别?就“专题”这个要素而言,专题并非课程内容本身,那么什么样的“专题”才是符合要求的?“专题”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具体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恐怕都是教师所不熟悉的,而如果这些问题不明晰,教师不仅不可能实施好项目教学,还可能给教学带来严重问题。

(一)项目教学的概念

在我们试图系统探讨清楚项目教学的本质之前,有必要先界定项目教学这个概念的边界,因为在实践中人们对这个概念的涵义的理解往往会因情境而异。

1.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论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问答法、技能训练法、小组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等,然而这些教学法并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有的教学法只是针对教学的某一局部环节的,比如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何训练学生技能、如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等等,有的教学法则是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的,它要回答按照什么逻辑思路展开教学这一根本性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层面的教学法,可以把前者理解为狭义的教学法,而后者理解为教学模式。

在以上所列举的教学法中,技能训练法、小组教学法属于狭义的教学法,因为应用这些教学法时不会涉及到教学展开思路这一根本问题。然而许多教学法,如讲授法、问答法、发现法,其具体含义就要视语境而定。它们可以是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彻底的讲授法要求完全按照教师的概念阐释与理论推理展开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只是记录、理解与记忆知识;彻底的问答法主张完全通过老师对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追问让学生自己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彻底的发现法则主张完全按照科学发现的过程展开教学。但它们也可以是一种狭义的教学方法,即它们可以是存在于其它教学模式中的,用于讲解知识、启发思维、训练问题解决能力等教学环节的一种具体方法。

按照这一分类框架,项目教学既可以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运用讲授法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能安排项目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这里我们把项目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学模式,当我们实施项目教学时,意味着整个教学思路与学习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师首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2.项目教学是一种依托项目实施过程展开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要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就必须有自己特有的教学展开逻辑,这一逻辑就是项目实施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项目教学定义为一种依托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来展开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项目实施通常是按照明确项目、按步骤完成项目、项目评价这一过程展开的,项目教学过程的展开通常也是遵循这一逻辑。很显然,这种教学展开过程既不同于讲授法按照层层概念与理论阐释展开教学的过程,不同于问答法按问题的逐层追问展开教学的过程,也不同于发现法按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展开教学的过程。项目教学法特殊的教学展开逻辑,使它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种教学要成为项目教学,关键在于是否有真正的项目,否则项目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是真正的项目有时并不容易。首先,职业教育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不是工程意义上的项目,而是技术、工艺意义上的项目。工程意义上的项目更多地具有管理的含义,并且比较庞大,而技术、工艺意义上的项目更多地具有制作的含义,且比较微小;其次,项目不是一件抽象的工作任务,而是一件有明确工作成果要求的具体工作,这个工作成果可以是制作的一件产品,也可以是提供的一项服务,还可以是排除的一个故障等等。工作成果的形式可因职业的不同而不同,但工作成果必须是所对应职业中明确存在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产品”,至少应当与实际职业中的“产品”具有相同性质。比如组装一台收音机是一个项目,但焊接一块电路板就不是一个项目,它只是组装收音机的一个步骤,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使用焊接工具就更不是项目了,它只是制作收音机的一项技能。有时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开发一些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在市场上是不存在的,但它与实际产品的性质一致,且便于教学,对于这种产品我们也可认定为项目。

作为项目的产品必须是职业中明确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使用的项目必须直接来自企业。项目从何而来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项目直接来自企业,当然教学效果可能更好,因为该产品本身以及产品的质量要求,能够让学生更加强烈地体验到生产或服务的真实感。然而在教学实施中,要保证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对拥有庞大学生群体的我国来说更是如此。

(二)项目教学的特征

根据以上对项目教学的界定,显然它具有不同于其它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

1.项目教学是一种基于行动逻辑的教学模式。讲授法、问答法、发现法这些教学模式尽管在教学理念与操作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比如讲授法属于直接教学模式,而问答法、发现法属于间接教学模式,但这些教学模式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基于认知逻辑的,其目的也只是获得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项目教学则与之完全相反。如上所述,完全意义上的项目教学不是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的一个练习环节,而是直接依据项目实施过程来展开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意味着项目教学过程是基于行动逻辑的,这是一个按“做事”的过程组织并固定学习要素的逻辑,按行动的效果来评价过程执行情况的逻辑,而不是按认知过程组织并固定学习要素的逻辑。

行动逻辑对于实际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专家来说是极易理解的,比如传统学徒制中的工匠均不自觉地使用了项目教学法训练学徒,就是今天的企业技术专家也很容易接受并实施项目教学法,理解的困难在于习惯了知识体系的教师,因为行动逻辑是与认知逻辑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逻辑过程。当然,传统学徒制中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不自觉的、非结构化的项目教学,而我们这里所探讨的是一种结构化的项目教学。这就要求进一步明确项目教学中行动逻辑的实质内涵。

2.项目教学是一种对学习要素综合度最高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结果这一维度上,项目教学相对其它教学模式有着明显优势,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学习结果均可在项目教学中发生。其它教学模式,比如讲授法、问答法、发现法等等,往往只能产生部分学习结果,如知识理解、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且这些学习结果主要集中在认知领域。当然在这些教学模式中也可努力促使情感学习结果的发生,但其效果不是很好。至于职业行动能力等学习结果在这些教学模式中要发生就更困难了。而在项目教学中,只要教师操作得当,以上这些学习结果均可有效地发生,因此项目教学是一种对学习要素综合度最高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当一种教学模式在实现某一方面优势的同时,往往也产生其弱势的方面。项目教学的弱势主要体现在:(1)不适合对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教学并非不适合所有系统知识的学习,传统课程中的许多系统知识,其实是可以分散到项目中进行学习的。然而职业教育课程中还有许多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如果分散到项目中学习会严重影响其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因而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更为适合的还是讲授法、问答法等教学模式;(2)比较难以控制学习的发生过程。讲授法、问答法等教学模式都是直接刺激学习发生的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完全不同,它的学习行为是寓居于项目活动中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如果没有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刺激,很可能不能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而如果要对学习行为进行刺激,又存在在项目活动的哪个环节进行刺激才比较合适的问题;(3)讲授法、问答法、发现法等教学模式的学习结果比较单一,且主要指向知识与认知能力,而项目教学模式的学习结果要多样得多,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项目教学中的学习模型

既然项目教学过程不是直接基于认知过程的,并且项目本身也不是知识、技能,而只是知识、技能组织的载体,那么要执行好项目教学,就必须首先确定项目实施与学习之间的关联模式。

(一)项目教学中学习结果的类型

项目教学中的学习结果主要包括职业行动能力、对知识本身的记忆与理解、对知识的行动意义的理解、综合职业素养四个方面。相对于讲授法、问答法等基于认知逻辑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在这些学习结果方面独具优势。

1.职业行动能力。这是项目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首要追求,即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胜任工作任务的能力。职业行动能力不仅仅指操作技能,会操作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会工作的人。除了操作技能外,职业行动能力还包括计划工作的能力、利用资源做事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项目教学法来说,后者更能体现其优势,因为操作技能通过一般的技能训练教学法就可有效获得,而且集中训练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来说效果更好,而要发展学生计划工作的能力、利用资源做事的能力等能力则必须通过项目教学法。

2.对知识本身的记忆与理解。这种学习不是项目教学的优势。的确,对于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而言,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但项目教学在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某些方面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对于实践知识,如安全规范、工艺要求、操作方法、设备材料名称等,不适合采用基于认知逻辑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学习,项目教学法是其首要选择。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这些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会比较容易,而在讲授教学中,这些知识的学习则会变得极度无聊和难懂。另外,对于有些理论知识而言,如工作中需要运用的复杂原理,如能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学习这些原理的经验基础,其记忆与理解也会容易得多。有研究发现:“66.7%的受访学生认为,通过参与项目,他们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6]。

3.对知识的行动意义的理解。知识要在行动中发挥作用,学习者必须构建这些知识在行动中的意义,即学习者应当清晰地知道:当遇到什么情境时可运用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否则知识对学习者来说就只是一个符号。杜威曾说过:“一盎司经验所以胜过一顿的理论,只是因为只有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力和可以证实的意义”[7]。杜威强调经验的价值,不是要我们把学习局限于经验本身,而是要我们学会借助经验这个中间要素构建知识在行动中的意义。获得经验的唯一途径是行动,因而项目教学是可能产生这一学习结果的唯一教学模式。

4.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中备受重视的教学内容,其重要性有时超过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是因为它不仅包括了使工作进行得更好的内容,如敬业爱岗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还包括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得到保证的内容,如对生产规程的遵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等,甚至还包括了使工作安全地进行,避免事故发生的内容,如对安全规范的遵守等等。有些职业院校倾向于针对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单独设立课程,然而最为有效地发展职业素养并检验其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

(二)项目教学中的学习分析模型

以上学习结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形成?首先要注意的是,无论项目教学在理论上如何具有吸引力,所有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一样的,任何教学方法要使学习发生,均不能逾越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感知、记忆、理解、思维等具体活动。不同学习的差异只在于这些心理过程发生的条件,以及由于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学习结果的不同。比如同样是感知,让学生感知教材上的内容与让学生感知具体的行动过程,其产生的学习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项目教学中,不能忽视对这些基本的学习心理过程的应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只要执行了项目,学习就会自动发生。项目教学如果没有把项目实施过程与学习过程主动结合起来,这种项目就成了游戏。这是当前项目教学改革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对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的分析还要注意,不能把学习者的项目实施过程简单地等同于实际项目实施过程。“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为了凸显‘项目’存在,就简单地将企业的实例直接照搬到课堂上,或者完全按照企业培训员工的模式进行教学”[8],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项目教学设计应当根据学习规律对实际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调整,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的项目实施过程。

因此,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即实际项目实施过程、学习者项目实施过程与伴随项目实施过程的学习过程(见图1)。

1.实际项目实施过程。指一个项目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完成的步骤,它是项目教学设计的基础。

2.学习者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项目实施过程不能等同于实际项目实施过程,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1)学习者尚不具备完成项目的能力,教师要在项目实施的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项目完成的能力,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一次再设计,使之成为适合学习者的项目实施过程。再设计的内容可能包括:a.改变项目实施的顺序。教学中的项目实施过程可以不一定完全与真实工作中的项目实施过程一致,而是可以从关键的或是适合学习者的环节开始,然后依次进行,只要最终能把整个项目完成就可;b.增加过渡性项目。如果教师认为即将教授的项目对学生来说过于困难,可以先用一点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个较为简单的项目或是体现局部环节的项目,然后正式进入到计划教授的项目;c.细化实施环节。真实工作中的项目实施环节对熟练的工作者来说可能轻而易举,对学习者来说则可能是非常困难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对这些实施环节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实施小步子教学。

(2)学习者实施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因此在实际项目实施步骤的基础上,很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教学性步骤,比如对项目的整体说明、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等。这些步骤可以增加在项目完成程序之前或之后,也可以是中间,比如有的项目教学进行到中间阶段时,可能停止一段时间进行集中的理论知识学习。

图1对从第一列“实际项目实施过程”转换到第二列“学习者项目实施过程”的上述几种情况均做了示意。“”表示根据学习者的能力特点直接从实际项目实施过程分析出来的步骤,“”表示根据教学需要添加的步骤。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者项目实施过程,是使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行为得以发生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顺利地实现了这个环节的转换,项目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项目也才真正具备了教学性质。这一转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通过项目进行教学的经验。

3.伴随项目实施过程的学习过程。对项目教学来说,做不是目的,学才是目的。所谓的做中学,做了一定要学,并坚信只有做了才能学。做的过程中,有些学习会自动发生,比如做了一遍,所经历的步骤至少在学生头脑中会留下印象,他们做的技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还有大量的学习是不会自动发生的,需要教师根据行动过程有意识地促使学习的发生。

以上分析了项目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四种学习结果。广义地说,这四种学习结果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步骤均可能发生,比如几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均可能伴随知识记忆与理解的加深。但从狭义的角度看,即有意识地学习的角度看,每个环节的学习是应有所侧重的。项目教学是项目实施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统一,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必须合理地安排依附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否则就会破坏项目实施过程的统一性,这将导致项目教学效果的全部崩溃。图1只是列举了项目实施各个步骤可能安排的学习行为,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敏锐地意识到项目实施每个步骤可能展开的学习内容,并深入对其进行学习开发,使项目实施成为项目教学。这是项目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四、项目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项目教学程序设计

要促使图1中学习行为的发生,需要有计划地执行一系列学与教的活动;而要清晰地设计项目教学中学与教的活动,首先需要确定项目教学的一般程序。这是目前关于项目教学的文献中研究得最多的问题,大多数文献都会涉及这一问题,但观点各异。“克伯屈把项目教学法划分为目标、计划、实施、检查四个环节;弗瑞的模型中项目教学法由创意、目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几个阶段构成;维曼的模型则包括了创意、目标、计划、决策、实施和评价六个阶段”[9]。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界流行的项目教学法步骤是近年来由德国引进的,包括六个步骤,即“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10]。尽管划分的具体步骤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框架是一致的,且均强调计划与实施这两个环节。

项目教学的这些程序设计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1.关于明确项目。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环节,但如何才能明确项目?这些程序没有具体说明。其实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具有复杂性的,实施过项目教学的教师对此有深刻体会,因为这个环节不仅要给学生说明清楚项目的内容,而且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完成项目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整个工作程序,更为重要的是要给每位学习者进行任务定位,并使他们进行工作角色。因此在程序设计时有必要深化对这一环节的研究。

2.关于制定计划。这几乎是所有项目教学程序的核心环节。然而计划制定在项目教学中真的如此重要吗?由于“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完全由学生设计和实施,实施难度较高”[11],因而有研究者认为项目教学并不适合日常的课堂教学,而只能是完成所有知识、技能学习后的一个总体训练。如果这样定位项目教学,那么项目教学的实践价值将大为降低。但其实项目教学中计划不一定要由学习者来制定,整个教学进程完全可以由非常有经验的教师来把握。项目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实施计划的过程,而不是制定计划。

3.关于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项目教学最重要、最具实质意义的环节,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一个项目的大多数教学时间正是花在这个环节的。然而在以上项目教学的程序中,实施只是作为与计划、评估等环节相并列的一个环节而被大大略化了。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如期望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必须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步骤进行细分,并深入研究和设计其中的教学活动,否则项目教学就不会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实效。

4.关于成果展示和评估总结。项目教学实践中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分的,但展示与评估总结应同时进行。从本文突出强调项目的学习功能的角度出发,还有必要增加项目学习小结这个环节,因为它有利于刺激学生依托项目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

因此项目教学过程应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引入、项目实施与项目总结(见表1)。项目引入阶段应包含项目描述、知识准备、任务定位三个环节,项目实施应当根据学习者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细分,而项目总结阶段至少应包括项目展示与总体评价、项目学习小结这两个重要环节。把这个环节的评价定位为总体评价,是因为项目教学中还有贯穿项目实施过程的过程性评价。

(二)项目教学中的活动结构

项目教学过程中促使学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前提是学与教活动的设计。表1是在行动研究基础上归纳出的项目教学各阶段的典型“学的活动”与“教的活动”。

典型学习活动不仅包括了“任务完成”这一基本的操作性学习活动,更是突出了“理解”、“识记”、“观察”等认知学习活动,针对这些认知活动的教学设计可大大提高项目的教学价值。典型教学活动的分类,则在“展示”、“指导”、“纠正”、“确认”、“组织”“评价”等项目教学常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讲解”活动,并把“讲解”活动细分成了“描述性讲解”、“解释性讲解”、“归纳性讲解”、“规定性讲解”等更为具体的讲解活动。尽管项目教学更强调展示、指导等教学活动,但讲解仍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并且由于项目教学法中讲解的形式较为多样,因此在执行项目教学法时,教师遇到的困难往往并不是展示、指导等活动,而恰恰是讲解活动。对讲解活动的细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教学。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也曾进行过类似研究,他把讲授划分成了“主要目的在于组织学生再现活动的讲授”、“主要目的在于组织学生探究活动的讲授”等形式[12]。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逻辑上与我们通常熟悉的教学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虽然比较古老,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还不是十分深入。要实施好项目教学,我们尚需要对其本质、学习机制与活动结构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有必要对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Knoll,M. The Project Method: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1997,34:3.

[2]董纯才,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12.

[3]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82-187.

[4]杨文明.项目教学的内涵与分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7):87-89.

[5]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22.

[6]苗学玲.项目学习模式的学生感知收益研究[J].科教文汇,2012(9):31-32.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3.

[8]潘春胜,刘聃.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5):76-78.

[9]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10]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