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单机设备 评价 应用

一、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内涵

建立设备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主旨,就是理顺影响设备单机安全平稳、高效、低耗运行的要素,落实管理责任。通过记档分析建立一种对设备性能、运行参数匹配的综合评价体系,将设备单机安全运行、成本消耗的目标细化为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最大程度的发挥操作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操作手的“养、修、用”,实现设备安全运行效率最高,消耗成本最低的目标。

单机评价的内涵:一是建立一种能够对设备安全平稳、高效、低耗综合运行性能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从以往设备管理单一注重安全平稳运行指标评价管理,向高效、低耗指标评价延伸。二是实现合格设备、标杆设备的递增。通过对急需整改类、需整改类设备和落后指标原因的强化分析,落实整改,使合格、优秀设备不断增加。三是促进单机运行效率的最高化。采油一线管理的注采设备主要是抽油机、增注泵,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单井产量逐年下降,投入成本逐年下降,而运行设备总数却在逐年增加。由于设备新旧系数较低,在现有状况下,只有通过推行单机评价,瞄准最优设备单机及单项指标,剖析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保障单机安全高效运行。四是对单机运行指标做到及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并落实,保障单机设备最大程度的在低成本、高效率的状况下运行。五是促进岗位操作手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单机设备的管理主体是人,操作手的技能决定了单机设备的管理水平,通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操作手的综合技能。六是抓住影响单机设备运行的关键要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操作手的精力有限,必须在众多影响要素中,抓住影响设备高效、低耗运行的关键要素,才能使操作手准确及时查找出问题,制定落实相应措施。

二、单机综合量化评价设置的原则

根据设备的不同使用性质,消耗成本的不同,在单机设备量化评价中侧重不同的评价指标,真实准确的反映操作手“养、修、用”的效果。

指标设置原则:一是能科学准确的反应出责任主体“养、护、用“的效果;二是指标要便于量化,并在实际工作中能被设备操作手主观能动控制;三是指标在同类型设备单机中要有可比性;四是指标数据可以日常监测,并便于统计和管理。

三、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内容

对单机设备量化评价进行分档管理,降低了评价操作难度,简化了操作程序,使设备整改需求的轻重缓急,更加明确,更便于结合计划停井工作进行工作量安排。

(一)考核内容

1.单机量化分类。根据全区设备的不同类别、类型、使用环境、成本消耗的情况,按照量化有公平性,评比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全区设备分为机动设备及固定设备。

2.单机量化内容。根据设备的不同使用性质,消耗成本的不同,在单机设备量化评价中侧重不同的评价指标,真实准确的反映操作手的“养、修、用”的效果。

(1)固定设备分为抽油机、增注泵和混输泵。抽油机量化内容为能耗指标(功率因数、平衡率)和管理指标(基础管理、泵效);增注泵、混输泵量化内容为能耗指标(功率因数、机组标耗)和管理指标(基础管理)。

(2)活动设备分为成本指标和效率指标。成本指标量化内容为单车材料费、单车修理费、修旧利废折合成本;效率指标量化内容为红旗设备指标、单位工时油耗。单车材料费、单机修理费因车型不同,配件材料费差距较大,以及不同使用年限车辆对于材料费的实际消耗不同,根据车型、投用年限对车辆设置不同系数。

(二)单机考核办法

1.固定设备。按照能耗指标和管理指标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其中能耗指标权重80%,管理指标权重20%,能耗指标包括功率因数、平衡率;管理指标包括基础管理、泵效。

该设备得分=(功率因素排名得分+平衡率排名得分)×80%+(管理指标排名得分+泵效排名得分)×20%

对于纳入评价考核的能耗指标采用分档赋分法,依据设备能耗指标情况分为良好、合格、不合格、急需提高四档,良好得标准分100分,每下降一档减10分。

功率因数以每季度厂供电测试数据为准,>0.9为良好,>0.5为合格,

基础管理以机安组检查为依据,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优秀得标准分100分,每降低一个档次减10分。

泵效能反映抽油机参数管理对于泵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全区平均泵效为合格,合格为80分,高于平均泵效加10分,低于泵效减10分。

2.活动设备。按照成本指标和管理指标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其中:成本指标权重60%,管理指标权重40%。

该车辆得分={(材料费+修理费)×该车系数-修旧折成本}排名得分×60%+(管理指标排名得分+单位工时油耗排名得分)×40%

对于纳入评价考核的指标采用标准赋分法,考核指标排名第一者得标准分10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5分。

(1)成本指标:该车材料费、修理费按消耗金额乘以该辆车系数后减去修旧折合成本,按总金额多少进行排名。

(2)管理指标:红旗设备评比每月检查两次。采用记分制进行评比,分基础管理、车容车貌、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四项,每项25分,共100分,总成绩为两次检查成绩之和。单位工时油耗为全月所消耗成品油量与该单车本月所挣工时的比值,单位油耗最低者得标准分10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扣5分。

(三)管理办法

单机量化评价的目的就是选树单机设备、单项指标标杆,营造全区设备操作手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争创先进氛围,并对落后设备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最终实现管理提升。

1.单机设备量化评价分档

固定设备:根据抽油机量化评价得分将抽油机分为标杆类、良好类、合格类、需提高类、立即整改类。

标杆类:标杆类设备能耗指标、管理指标均不低于良好档次,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5%。

良好类:能耗指标、管理指标不低于合格档次,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25%。

合格类:功率因数、平衡率、基础管理、泵效有一项指标为不合格指标,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40%。

需提高类:功率因数、平衡率、基础管理、泵效有一项以上指标处于不合格,直接纳入需提高类进行整改,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20%。

立即整改类:功率因数、平衡率有一项以上指标处于急需提高档次的,直接列入需立即整改类管理,总量控制在全部参评抽油机的10%。

2.管理办法

(1)建立单机设备综合评价例会分析制度。每月在对单机综合量化评价完成后定期召开分析例会,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

(2)分析例会参加人员:机安组全体人员,采油组设备副组长,专业化班组班长,以及立即整改类设备操作手和档次下降设备操作手。

(3)分析步骤:一是由立即整改类单机设备操作手和档次下降设备操作手对于造成落后和下降的因素进行自我分析;二是由参会人员帮助分析;三是由机安组汇总意见,制定整改措施。

(4)对于分析的原因和制定的措施以计划工作量通知单的形式下发,对于问题整改措施结合停井计划,及时安排整改。

(5)问题整改管理:处于立即整改类的固定设备,根据厂停井计划,由设备所属单位在15日内整改完毕;处于需提高类的固定设备,根据厂停井计划,由设备所在单位在2个月内整改完毕。

3.考核办法

(1)奖励基金来源:一是固定设备每台抽取5元奖励基金;二是对机安组下发的计划整改工作量未按要求完成的,每台设备扣20元;名次下降的设备,每下降1个档次扣5元,扣罚金额全部纳入下次奖励基金。奖励基金全部用于单机设备综合评价中成绩突出、水平提升的设备。

(2)奖励范围:标杆类、良好类固定设备、名次提升的设备。

(3)奖励办法:按班组综合得分计算班组奖励金额;良好类设备标准分1分,标杆类设备2分,单机评价类每上升一个档次增加0.5分。

(4)奖励分配计算:班组奖励金额=奖励基金总额÷全区总计得分×本班组得分;活动设备每台抽取10元奖励基金,对排名前50%的单机设备全额进行奖励。

四、单机综合量化评价的基础管理

加强量化评价的过程管理,健全单机设备成本消耗、管理指标等基础台账,是科学准确进行单机设备量化评价的基础,规范建立单机设备消耗分析例会制度是提升管理水平,形成长效机制的保障。

(一)评价的基础资料管理制度建立

建立单机功率因数测试制度,积极配合供电电机功率因数的测试,并做好基础数据登记台账;每月组织对抽油机平衡率进行测试,建立抽油机平衡率统计台账。坚持开展固定设备每月的基础管理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到大问题不过夜、小问题不过天,并做好检查的排名,为单机设备综合评价建好基础资料。

(二)评价后的基础管理

形成单机设备量化评价后的例会分析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单机设备量化例会分析制度是每月进行量化排名后,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分析方法采取纵、横向两种分析方式。纵向分析既单机设备和自己历史最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横向分析既同类型单机设备与当月标杆设备对比进行分析,通过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并落实,促进单机设备的指标提高。评价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到单机设备责任主体,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五、单机综合量化评价办法运行效果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供电服务 供电服务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0-02

供电服务是构建现代供电企业新格局的基础环节,位置十分重要。服务质量高低是构成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的核心因素,优化供电服务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业务种类增多、渠道扩充,客户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多,这给电力服务过程提出更高的挑战。获取及时、全面的供电服务质量数据将是影响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其好坏将关系到客户满意度水平的提升。对于各供电企业来说,研究建立供电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形成常态化、实时性、全闭环的供电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已经成为开展供电服务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1 现状与不足

在能源发展日趋丰富的今天,我国供电企业对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工作逐渐重视起来。国家电网公司在仔细研究分析供电服务能力和电力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在2005年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管理办法(草案)》,有效地监督供电服务过程,对于发现并改进供电服务薄弱环节,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效果。在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又进一步提出《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旨在推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进程,营造和谐企业发展环境。近几年,国内供电企业纷纷开展供电服务质量评价领域的研究。就已开展的供电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和应用效果来看,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缺陷,比如:服务质量标准不够系统、服务质量指标较少量化、监控手段不够完善、评价方法及渠道不够科学等,有较大的完善、改进、提升的空间。

2 层次分析法在体系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AHP算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部门等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优先程度)。

3 供电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3.1 供电服务定义

供电服务是指服务提供者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特定方式和手段,提供合格的电能产品和满意的服务来实现客户现实或者潜在的用电需求的活动过程。供电服务包括供电产品提供和供电客户服务。

3.2 供电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开展供电服务质量评价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便能够充分地支撑评价工作的开展。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级分析法,分为目标层(一级指标)、准则层(二级指标)、子准则层(三级指标)和对象层(四级指标)。在层级结构中对应的目标层指标即为“供电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准则层指标即为“供电质量、服务项目、服务渠道”;子准则层指标为准则层各元素对应的评价指标;对象层指标为子准则层各元素对应的单项评价指标。根据服务蓝图法,通过对指标的层层梳理,建立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在对各指标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首先设定各指标的评价参照标准,即指标值体现的服务水平。当指标值达到或超过L1时,提供的服务水平达到最优,此时对该项服务的评价达到满分100;当指标值为L2时,提供的服务是满意的,此时对该项指标的评分为80;当指标值降低到L3时,提供的服务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时对该项指标的评分为60;当指标值低于L4时,提供的服务是不可接受,对该项指标的评分为0。

以抄表收费服务中实抄率指标为例,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对抄表业务的要求,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该项指标设置标准如表2所示。

根据确定的指标评价,假定评分在各个区间内符合均匀分布原则,根据数学原理,确定各个指标评分Y与指标值X间的映射关系。实抄率指标的映射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分布计算是基于专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专家调查时,为了减少单个专家主观因素引起的偏差,应选取多位客户服务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省专线管理人员、市公司服务专工和外部专业咨询人员,通过召开专家调查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4 结语

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供电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供电企业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结果认清服务水平所处位置,掌握供电服务质量变化趋势,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供电公司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不断地培育和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供电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永根,孙伟华,任峰.建立质量评价指数体系,提升供电企业服务水平[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6):55-57.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物资供应商 评价体系 系统应用

一、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供应商评价是从应用中产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重视供应商选择的研究。1966—1990年Dickson在调查研究了采购管珲联盟中273位典型商和管理人员后,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列出了50条独立的准则,作为供应商选择必须考虑的依据。但这些依据在对供应商的要求上是相互矛盾的。1991年查尔斯.韦伯等综述评论了Dickson关于供应商选择的论文,总结分析了供应商选择决策方面的研究,系统的提出了23条准则,并分析了各个准则的战略地位。此外,Lehmann和shaughnessy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也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但是他们的研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商业环境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供应商选择准则和权重也得到不断的修改和补充。

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文献才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研究电力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电网物资的供应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保障,物资采购是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要保证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稳定、高效进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工程所需物资采购,而且要保证物资采购做到快、好、足、省。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供应商管理是整个物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良好的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商是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全球市场的扩展,企业竞争激烈,特别是销售领域,很难得到由于销售市场空间的迅速增加而带来的利润增长,降低企业成本成为各个企业高层必须考虑的战略格局。特别是电力企业,其物资采购品质多,规格杂,合同金额数目大,能否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成为电力企业生产控制的中心环节。做好供应商考核评价,有利于良好供应商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群球新的合作伙伴的成本,还可以因长期稳定的合作拿到更适合的采购价格。

(二)良好的供应商可以控制时间和质量,实行自动化生产

电力企业的生产必须要求物资及时而准确到位,一旦物资准备不充分,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电力企业自动化生产需要对设计、发送时间安排以及物料质量严格控制。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电力企业必须和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伙伴关系才能确保企业所需要的物料能以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

(三)研究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目的

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要求企业提高管理的成本意识,讲求管理效益,靠管理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综合最优。G电力公司每年物资采购数十亿元,如何有效规范并优化采购管理各环节,提高采购效率,有效节约采购成本,实现采购效益的提升,是目前物资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供应商评价是供应商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决策周期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供应商在质量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优质的供应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明显的。通过对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改进达到以下目的:

1、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建立G电力公司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闭环管理机制,提高供应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建立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数学模型,促进供应评价系统的有效落地,实现供应商评价统一、闭环及科学管理;

3、建立供应商评价信息系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及提高工作效率;

4、融合供应商管理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流程、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数据表单导入导出及相关辅助信息化支持,促进供应商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三、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G电力公司对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关系密切,但是对供应商的管理还相对薄弱,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也没有与供应商建立正式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采购过程中价格和货源并不稳定,不利于合理的采购。

G电力公司目前物资采购采取粗放式的采购方式,采购的物资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对比,G电力公司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供应商选择手段,供应商准入门槛较低。供应商选择应遵循“Q.C.D.S”基本准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这就要求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与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应商的表现,即对供应商表现有合理的评价,以指导供应商选择。

经过调查,G电力公司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模式为:由物资采购部门按周期集中组织全公司各部门进行评价,由评价人员根据标准打分,采购部门汇总并组织评审后得出各供应商综合评分。这种模式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1、历史数据不全,评价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不反映实际情况;

2、各评价部门独立完成,造成重复工作,不同评价部门的评价结果可能相背离;

3、通过人工打分评价导致评价人员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4、由于评价工作量大,各部门参与性不够,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合理。

以下以该公司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供应商评价为例,说明G电力公司目前供应商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数据和图表上看,G电力公司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采购了A、B、C、D四家设备供应商的产品,2010与2011年的运行缺陷率各不相同,但在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机制运作之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四家供应商的评价得分相同,没有反映出供应商的优劣。各部门对评价的参与度不够,人工评价主观性太大,供应商评价结果信服力不足,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对物资招标采购指导性不足。

由于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通过人手统计数据,导致评价效率低下,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无法有效指导采购工作。因此,应经过充分调研和研究,重新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明确指标收集和分析的责任部门、人员,及供应商评价的周期、频次和实施的关键阶段,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并且通过科技手段,设计物资供应商评价模型,结合G电力公司实际,开发供应商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各大系统数据,通过系统程序自动形成供应商评价得分,形成高信息化、智能化的供应商评价系统。

四、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改进的设计思路

(一)现状分析:分析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的管理现状,找出目前供应商评价在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方法中的问题,分析在供应商评价实施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困难。数据清理工作,为了紧密配合供应商评价系统的建设,按照统一、规范的方法清理支持供应商评价的数据。以数据清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现在分析制定数学评价模型。

(二)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根据供应商评价现状及数据清理情况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选择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形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并将各指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岗位,制定供应商评价实施细则,形成供应商评价管理机制。

(三)固化模型,应用系统集成,建立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将G电力公司各大系统数据集成整合,实现与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的深度融合;固化数学模型,建立多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功能,通过智能信息化将系统数据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自动形成供应商综合评分,改变目前由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的现状,减少人工数据统计工作。

(四)系统高级应用:建设系统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内嵌供应商评价常规的分析报表和工具,实现对各个维度的评价信息等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分析,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支持数据、表单的导入导出功能,即可将本系统中数据按固定模板导出,也可将其他应用系统数据按相应形式导入本系统,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五、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为确保和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G电力公司应对物资采购供应商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供应商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质量是衡量供应商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供应商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产品运行情况及缺陷率情况:根据近五年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设备因质量问题发生的缺陷次数。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发生重大紧急缺陷次数;2)发生一般缺陷次数;3)出现家族性、系统性缺陷次数。

(2)供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频率:根据出厂试验、验收、到货质量抽检及设备投运前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抽检合格率;2)出厂试验合格率;3)投运前试验合格率。

(3)产品质量导致事故事件(事故障碍)情况:根据产品质量是否造成事故事件(事故障碍)统计。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质量问题造成造成五级及以下事件(二类障碍及以下)次数;2)质量问题造成事故或二级及以上事件(一类障碍及以上)次数;3)质量问题引起的停电次数。

处理故障效率和效果:根据产品供应商处理故障效率和效果评价。

2、供应商履约情况评价,包括交货与服务,对于供应商履约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供货及时情况,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按时交货比率;2)延迟交货时间;3)足额交货率;4)减少交货周期。

(2)合同签订及结算配合情况,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合同签订及时率;2)发票提供及时率

(3)包装完好程度

(4)配送、卸车、安装配合情况

(5)抢修物资相应及供应

(6)售后服务水平

(二)预期目标

1、形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数学评价模型,运用数学分析模型对供应商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2、系统高级应用,包括对供应商评价按不同维度进行排序,数据、表单导入导出,条件查询信息。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

3、建立供应商评价系统,完善各阶段、各业务对供应商的评价信息记录,形成综合评价信息,通过智能信息化将系统数据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自动形成供应商综合评分,改变目前由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的现状,减少人工数据统计工作。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供应商评价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即时共享,电子进行数据统计,节约时间成本,减少冗余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以及基于数学模型和智能信息系统将保障供应商评价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3、减少人力与资源成本,通过网络信息共享、流程自动流转、自动归档等服务,无纸化办公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与资源成本。

4、供应商评价系统作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能够准确合理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减少协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沟通成本,使价值链真正增值。

六、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开展建议

纵观国内外先进企业对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发展都需经历一个较长的研究与磨合期,为构建数学模型并开发智能信息系统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一)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由各级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成立项目小组,在总体物资管理战略部署下制定推行供应商评价管理的发展战略 ,以获得各级部门的强力支持。

(二)组织宣传:组织、宣传供应商评价对于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解决各级各部门对供应商评价不重视现象,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导书,创造一个实施环境,使执行人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四)数据基础:建立和健全数据资料收集的渠道与手段,准确完善地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应认真规划和计划。

(五)人员素质要求:供应商评价体系和系统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加强人员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可以依托优秀的管理咨询以及系统开发团队,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全力打造创国际先进水平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4

(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 200063)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重要第三方评价主体,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文章站在会计师事务所角度,从政府绩效评价供、求两方面入手阐释一般性第三方评价的存在的意义,着重剖析当下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竞争力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尝试描绘出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 会计师事务所 竞争力 途径

一、第三方评价意义所在

首先,从需求方面看,第三方评价可以努力实现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体现民意。就“公正性”而言,传统政府绩效评价采用内部评价、自我评价和上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缺乏公正性,导致行政机关为自身绩效而只听从上级命令,围绕上级的各种指示展开运作,政府治理偏离了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利益的轨道,致使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就“有效性”而言,第三方评价组织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变政府自我评估、无疾而终的弊端。通过相互沟通、反馈与监督机制,突出以结果为导向,迫使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的缺陷进行反思,改进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最终促使政府改变治理理念,关心公众利益,规范行政行为,解决实际问题。此外,第三方评价有利于整合与表达其所代表的群体意志,更能引起社会关注,能够给被评价对象施加压力,迫使其不断改进。

其次,从供给方面看,即从第三方评价主体本身来看,第三方评价能够充分体现政府绩效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发挥比较优势。一般而言,第三方评价主体是社会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产物,是进一步细化分工分离出来的专业性组织,具有特定领域的知识,能对各领域的信息进行理论和现实的分析与综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方评价大多数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机构具有人才、理论和专业服务优势,在评价方案拟定、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数据处理、评价结果的判断等方面拥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工具,如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就自主开发了专门的信息化系统,在专业数据挖掘和整理分析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同时,当今自然、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独立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传媒手段、评估技术进步以及评估方法多样化,第三方评价凭借其专业化基础,充分运用各种有利于促进政府评估收益最大化的手段,整合各类资源,使评价活动向着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成为可能。

二、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竞争力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评价主体,其竞争力分析可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方面展开。

1. 优势分析。

第一,相对完善的组织制度保障。不同于其他第三方评价主体,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鉴证业务的本质特征和长期执业的经验积累,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准则,强化从业队伍的廉洁思想和服务意识,能够自觉严把相关政策口径和财经纪律,能够积极适应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评价环境。同时,本着为客户负责、保证业务质量的服务理念,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健全的业务质量监督制度,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全程参与执业的监督指导工作,能够确保把好评价工作质量关。

第二,相对过硬的专业胜任能力。在政府绩效评价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评价环节分别是财政资金的合规性评价和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的评价。相对于其他第三方评价主体,这两项评价恰恰是注册会计师的优势,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重点和专长所在。注册会计师能够更快地熟悉预算单位使用的会计政策和制度,能够更快地把握其财务信息特点和会计处理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找到潜藏其中的财务问题所在,能够较为容易地把握其内部控制的设计特点,能够较科学地运用相关程序和方法检查其内控管理和执行的有效性等。

2. 劣势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政府绩效评价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评价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挖掘能力相对薄弱。一般而言,评价对象越复杂、环节越多,需要的相关数据资料就越丰富,对分析方法要求也越高,对数据分析结果的信息质量要求也越高,对分析方法使用要求也更高,否则很难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来。绩效评价报告的数据来源方式多种多样,有问卷调查、访谈、基础表核查、审计等,渠道不同,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会有所不同;社会调查通过抽样取得,相关调查结果依据被调查人员的主观感受,可能与现实存在差异;基础表中部分数据,如社会效益数据的取得存在局限性,也会影响绩效评价的效果。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导致绩效评价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评价结果的应用性和对相关政策制定调整的影响力相对薄弱。会计师事务所注重业务合法合规性,主要从事操作性强又十分具体的实务工作,与研究型的第三方评价主体相比,对宏观层面的把握、业务经验的总结、理念的凝练提升、问题的深度剖析和归因的能力相对欠缺,对政府决策及其政策修订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针对上述劣势,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已经着手在既有专业数据库基础上开发适用于绩效评价的数据子库,包括文献库、法规政策库等,争取率先将劣势转变为优势。3. 机遇分析。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最大的机遇就是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从地方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已渐成气候。目前,全国2/3 的地方政府都在进行着第三方绩效评价的尝试和应用。近两年,政府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已上升至国家层面,进入决策层视野。如2011 年6 月,国务院批准包括北京市、吉林省等8 个省市和国土资源部等6 个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此外,政府政策支持对第三方政府评价工作顺利开展与推进,也是十分重要的制度保障。如2011 年4 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此后,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与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也相继出台实施。如广东省出台了《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出台了《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等。由此可见,有利于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生态环境已经初步形成。

4. 挑战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政府绩效评价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来自陌生评价对象的挑战。目前政府绩效评价的一般做法主要是:针对具体评价对象设立相应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标准对指标进行逐项评议,然后按照一定权数计算出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定性的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评价的关键是设计评价指标和制定评价标准。然而,不同行业、不同评价对象跨度较大,其领域的专业性很强,不同财政支出领域的指标差异很大,如市政道桥管养支出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支出就无法采用同一套评价指标。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评价项目后,因缺乏对相关行业认识,在短期内设计指标体系又缺乏实践认证,那评价效果就缺乏权威性,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来。

第二,来自激烈竞争的挑战。由于第三方评价主体多元化,短期内政府绩效评价业务的市场竞争会比较激烈。目前,政府选择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的普遍做法是:政府先根据一定资质标准通过招标,选择一部分中介机构,建立确定一个政府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清单中介库,定期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增减调整,然后定期根据需要,通过招标或个别对接方式在清单中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清单中介库中的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主要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调查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以及非官方团体等。除了会计师事务所,上述组织机构各有专长,它们的业务能力和发展态势都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形成不小的竞争威胁。

第三,绩效评价准则和公告的欠缺。绩效评价工作目前尚无法像审计、税务和评估业务那样,形成一套准则或公告。就上海而言,事务所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关于贯彻落实《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进行绩效评价。由于绩效评价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的准则或公告,导致实务操作过程中标准不统一。

三、会计师事务所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上述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政府绩效评价方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必由之路。

1. 突出优势,整合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认识深化、组织构建和人力资源配置上适应政府绩效评价业务的实际需要,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重视数据分析和业务执行的信息化管理,努力克服劣势。具体来说:(1)在认识深化方面,管理层面要能深刻领会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内涵、委托方的意图,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梳理工作思路,鼓励探索新的评价理念,尝试运用新的评价分析方法。(2)在组织构建方面,考虑到这块业务具有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市场潜力,事务所内部应该设置单独的业务部门,专门承接和执行政府绩效评价业务。并在扶持和鼓励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如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就率先成立了“绩效评审部”,将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未来的业务发展重点,给予大力支持。(3)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从事政府绩效评价的项目组成员无论是自我培养的还是外部引进的,首先要明确政府项目不同于企业项目,非常强调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思维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组建项目组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组成员业务能力与沟通能力的结合、财务分析能力和非财务分析能力的结合、专业分析功底和文案处理功底的结合以及实务操作能力和理论提升能力的结合。(4)在信息化技术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一个绩效评价数据库,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指标体系、报告和底稿范本、分类专家库等,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标准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所依托的琳方专业服务集团在多年审计、财税咨询和绩效评价的经验积累基础上,现已成功开发出基于行业数据分析与内控管理的大型erp 系统,并已应用于绩效评价业务。在与本所规章制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客户、项目、档案、收入、成本、费用、员工、资产进行全方面信息化管理。将用制度管人,真正落实到技术实施层面。同时,琳方的ERP 系统已为多家大型公司提供高端专业服务。毫无疑问,依托强大信息技术的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大大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及评价结果的权威性。2. 沟通合作,取长补短。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政府绩效评价工作,需要与委托单位、被评价单位和相关各方进行充分的协调沟通,甚至业务合作。(1)事务所要善于与绩效评价的相关各方协调沟通。如:与委托单位沟通,商定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的基础数据进行核实,落实定性评议工作;与被评价单位沟通,对评价对象的绩效管理进行诊断,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或出具管理建议书;与受益对象或社会公众沟通,保证调查问卷的顺利发放和收集。事务所在评价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分歧时,应及时与委托单位、被评价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妥善处理矛盾和纠纷,争取不留后遗症。(2)事务所要善于整合外部资源,在复杂业务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取长补短。比如,邀请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或共同开展工作,合作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利用更科学高效的分析方法充分挖掘数据资料的信息价值,提升评价报告的权威性。事务所可以邀请上述机构和专家开展联合研究、业务培训,或鼓励自己的员工参与到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学习取经。

3. 加强自律,创立品牌。自律才能自清、自强。如同做好鉴证业务一样,会计师事务所在政府绩效评价中也必须强调职业操守,这样才能保持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质量和真实性,也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1)人员素质要过硬。事务所派出人员应具备评价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和沟通能力,绝不能影响业务开展的独立性。应严格按工作规范操作,严守职业道德,做到清正廉洁,树立良好形象。应遵循谨慎与勇于探索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的同时,也注意稳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2)组织管理注重一贯性。考虑到政府绩效评价工作中需要频繁的沟通协调,评价工作组成员应该保持稳定。工作组一经成立,尽量避免因业务繁忙随时调整人员,以免影响沟通效果、工作进度和质量。参考文献

[1] 包国建, 董静, 曹西安. 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理论与实践[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5).

[2] 包国宪,张志栋. 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8(1).

[3] 段红梅. 我国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4] 范柏乃.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5

信用评价为企业开辟新天地

信用评价是指对企业遵纪守法、履行社会承诺及经济偿还意愿和能力的综合评价,重点考察一是企业的履约能力,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所需技术能力、财力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考察企业的履约意愿,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趣信用记录。

近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深入组织开展行业调查,积极探讨研究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在调研中发现,解决长期困扰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一方面各级金融信贷部门对我国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纺织行业自身也要开展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让守信经营企业得到金融信贷部门放心支持,让失信企业受到惩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纺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在当天的新闻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我国纺织企业九成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信用体系缺失造成的,这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而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用办负责人叶志民主任介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协会会员及代管专业协会会员中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企业信用评价将遵循求实客观、企业自愿、公开透明、服务会员、扶优扶强的原则。企业信用评价将作为协会一项促进行业发展、服务会员企业的长期工作来开展,从2010年开始常年受理企业申报,每年分两次向社会评价结果。

建设纺织强国必经“信用”之路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我国正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建立纺织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也可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从行业来讲也可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风气,产生促进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从本次新闻会上据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作为商务部和国资委信用评价工作第三批行业试点单位,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协会联系办公室的指导下,按《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在广泛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协会已构建了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旨在对纺织服装企业的金融、财务、人力资源配置、经营运行状况、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社会信誉等诸多因素加以客观分析和评估,为企业提供一份详尽、科学的信用分析评价报告和相对应的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参考依据。

据介绍,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技术指标体系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委员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领导、各专业协会、各纺织服装院校专家以及部分骨干企业资深管理专家、法律专家和信用专家组成;

纺织工业是在对外开放和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国内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纺织工业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产业链长,产业集群效果明显,直接服务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因此纺织服装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企业和各方的利益。纺织企业参加信用等级评价活动能够树立企业信用建设意识,强化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树立企业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提升企业商业交易机会,营造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为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企业提供便利手段。

信用指标将成融资参考依据

信用体系缺失,成为许多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积极地在行业中推进诚信宣传教育,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纺织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而这一点,正是本次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开启的初衷之一。

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坦言,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外将根据信用建设工作的需要,制定本行业的相关制度;对内将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搜集渠道和企业信用数据库,把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交易伙伴信用档案纳入其中。

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活动立足服务会员企业、推动行业自律,旨在提升会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抗风险能力,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引导信贷、投资、客户、供应商使用企业信用产品,降低政府部门行政成本,促进行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条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等方面的数据指标。信用等级共分“三等五级”,等级标准分为A、B、C三等,下设AAA、AA、A、B、C五级。

协会将根据纺织行业实际情况,建立行业内部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和记录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包括会员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和交易伙伴的信用信息,通过建设行业信用数据库和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等手段和方式,开展对会员企业的服务。行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在会员企业间以自愿和互换的原则进行。凡是向行业信用数据库提供信用信息的会员企业可免费查询数据库中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同时,行业信用数据库可以向社会有偿开放。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范文6

一、开展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考虑

(一)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按照当前我国军工能力建设投资的管理方式,国家专项拨付的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资金,是当前军工科研院所实施研发能力提升和完善的主要资金渠道。从投资管理方面角度,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结合建设投资规模和强度快速增大的实际需要,在项目申报指导、审核、项目实施监督、项目竣工验收等前端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制度流程,积累工作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主管部门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实践,在项目建成运行阶段探索对项目投资决策到运营绩效全过程的评价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关于后评价内容的定位,对决策和建设环节关注较多,开展范围和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投资管理未形成有效闭环管理,尚缺少对项目建成运行后绩效表现的有效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从提升投资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持续改进制度流程的角度,当前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还比较粗放。后评价工作涉及到绩效评价的内容,但仍显不足,对资金投入的效果和效率没有进行更为深入和精细的分析和认识。长远看,投资绩效评价工作的相对滞后,既不利于客观认识具体项目投资效果,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也不利于后续工作的持续改进。

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国防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既符合当前工作的需要,也符合国防建设深入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成为当前国防工业能力建设主管部门需要考虑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相关政策依据

2011年,财政部制定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的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提出了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顶层指导,也成为军工基建投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方法工具设计和具体实施的顶层指导。

该办法规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二是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三是为实现预先设定的绩效目标,而制定制度、采取措施情况等;四是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五是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在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该办法提出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同构成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根据领域特点,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不同方法。

总体看,财政部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绩效目标的闭环管理,包括绩效目标的设计、执行和评价、改善等;二是评价方法应当实用有效;三是评价精细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的目标

按照财政部门和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各军工领域军工基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本文认为,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工作应分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研究提出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投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二是研究制定与指标体系配套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流程;三是开展先期试点和经验总结,待时机成熟后推广应用。

二、国防工业领域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相关实践分析与借鉴

(一)美国联邦预算资金投资国防科研机构能力建设评价

对于政府投资资金的绩效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美欧等军工强国进行了长期探索与实践。其中,美国政府联邦预算资金投资国防科研机构能力建设的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参考和借鉴。

1.美国联邦资助的国防领域研发中心运行体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建立了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大学、非盈利研究机构组成的“官、产、学”互补式的国防科研体系,为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美国联邦政府每年都会拨付预算资金支持为政府机构开展国防领域研究工作的科研机构,这些机构被称为“联邦资助的研发中心”(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s,FFRDC)。

FFRDC一般由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出资,开展一些通常不能由政府直属研究机构或承包商能够有效完成的长期研发工作。FFRDC的特殊之处体现在,虽然绝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但政府不会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而是以合同形式交由大学、企业或非赢利机构来管理,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机构,类似我国所谓企业代管的科研事业单位。FFRDC主要集中在国防、能源和医疗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林肯等国家实验室都是以FFRDC形式运行的。

美国从事国防领域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包括政府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公司研究部门以及大学等,形成了研究实力强大的国防科研体系。这些研究机构除了申请政府研究项目资金外,还会获得美国国防部的财政预算支持用于机构整体研究能力提升和运行。

这些研究机构通过与国防部签订资金资助协议,明确为政府提供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具体服务内容,获得政府预算资金支持。同时,这些研究结构,无论是政府所有,还是企业或大学所有,都统一纳邦资金资助研究与开发中心(FFRDC)的类别,接受美国国防部的相关监督管理。

2.美国联邦资助的国防工业领域研发中心绩效评价方法。

具体监管中,FFRDC的研究能力和绩效表现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国防部按照美国《联邦采办规定》(FAR)的要求,对FFRDC的绩效表现进行三类评价:五年一度的综合评价、每年度的年度表现评价和日常监督评价。从短期到中期的维度,评价研究机构绩效表现为国防部制定更为合理的投资拨款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提升这些机构的整体研究能力,也为裁撤一些冗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功效。

其中五年一度的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Review)是对FFRDC满足政府研究需求能力的综合性分析,帮助国防部决策是否持续对具体FFRDC的资金支持关键性参考。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提供关于FFRDC能够满足国防部具体资助部门特定技术需求和任务需要的检查,以决策该研究机构是否需要进行资助或给予哪种类型的资助。评价具体包括该FFRDC承担或参与的特定项目计划和具体任务的类型和研究工作的水平、难度等。

第二,考察有无替代研究资源,详细列出FFRDC完成研究任务所开展的特定研究、系统开发活动及所需的技术和研究能力。解释说明为什么国防部无法在部门内部、盈利或非盈利合同商、大学以及其他FFRDC找到完成这些研究项目和计划所需的研究开发能力。列出可能完成该研究项目和计划的备选FFRDC,并明确这些项目和计划招标采办选择FFRDC的标准。

第三,提供一个详细的关于FFRDC满足国防部具体部门需求的绩效表现评估,包括FFRDC保持客观性的能力、保持独立研究的能力、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专业领域的技术能力水平以及对国防部用户部门需求的熟悉程度。评估包括对FFRDC五年来满足用户需求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表现的专题报告;包括但不限于研究工作的质量和进度情况,完成研究项目和计划的数量和研究经费总额;产品用户对研究工作表现的评价。同时,FFRDC的年度表现评价也作为重要依据。评价工作将涉及受评FFRDC的所有主要产品用户。这些产品用户都会参与到综合评价之中,出具各自意见。评价过程中将讨论所有产品用户提出的批评和关注事项,并研究解决措施。

第四,开展FFRDC管理水平的评估,确保高性价比运行。中心管理也是评价关注的重点方面,将主要讨论会计和采购系统;管理成本和费用;检验装备设计、研制是否按高性价比要求进行(如国防部的价值工程条款要求);其他需要关注的管理问题。

第五,确定FFRDC的建设是否满足用户需要,FFRDC与国防部签署的协议是否符合FAR的规定和国防部管理计划。该协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授权资金额度、政府提供的设施和设备、剩余资产和债务的清算处理、维持特定的现金储备等。

(二)我国军工基建投资项目投资评价的相关实践

1.国防科技工业投资项目的后评价机制。

作为我国国防工业的主管部门,原国防科工委在国防工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针对部分投资项目的后评价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12月,出台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对军工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内容、程序、方法、指标及报告编制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但是,由于军工领域投资项目的复杂特性,这些后评价工作仍面临从实施条件、方式方法、资源配套、机制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困难,特别是项目决策、建设阶段考察较多,从而与项目决策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工作重叠,但项目绩效的考察力度却又不够,导致各部门对评价结果的意见不统一,评价情况反馈与后续工作难以紧密衔接等问题。而这当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对项目运营绩效的关注度和有效评定方法,其已经成为后续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一个迫切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2.军工企业和高校的研究探索。

我国军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相关高校学者也开展了针对军工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具体到武器装备研发投资领域,企业和高校的主要研究精力放在对技术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关注科研项目投资后的成果回报和绩效表现;针对武器装备研发的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投资的绩效评价,国内相关高校、企业开展的研究工作还比较有限。

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先期研究,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明确提出了关于项目建成运营后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从学术和专业的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此类绩效评价的研究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工程实践的需求带动作用不强,距离国防工业建设主管部门开展投资绩效评价工作还有不小差距。

总体看,关于军工基建投资项目投资绩效评价尚处于研究阶段。如何实施有效评价,是一项复杂工作,不仅是评价指标和方法的设计,也包括相关政策制度、实施标准、工作机制、人员队伍以及配套条件保障等方面。

3.军工基建投资项目投资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结合我国国防工业管理、实施部门和相关机构的研究与实践情况,本文认为,当前开展军工基建投资项目投资绩效评价面临的挑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绩效考核目标不清。长期以来,各单位申报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时,重点关注项目建设内容、可行性、投资额度、实施方案,对项目建成后的绩效目标设定和表述普遍比较宏观,不够清晰、明确、量化,导致难以在项目建成运行后针对申报时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

二是比较参考体系尚未建立。对具体研发平台投资项目而言,当前普遍缺少可参考的数据和标杆。各研发平台投资项目横向比较时,各类装备研究特点和需求存在很大差别,绩效水平难以判断;单独研发平台投资项目纵向比较时,又缺少标准和标杆,无法明确绩效表现的优劣标准。

三是各研发平台专业强、差别大。我国军工基建投资项目涉及专业技术领域众多,以专业技术角度对平台绩效进行评价,将难以建立具有通用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且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将非常巨大。同时,很多平台投资项目,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提升,改扩建或转型,建设阶段、建设内容差别很大,建设前平台绩效情况尚无数据,建设后平台绩效表现更是难以衡量。

三、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方法框架设想

依据财政部门、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和评价方法参考框架,针对国防建设对武器装备研发供给能力需求和当前研发能力投资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研究提出了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框架设想。

(一)指导思想

鉴于军工基建投资项目投资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依据财政部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规定要求,借鉴美国国防部关于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思路和做法,结合我国装备产品用户部门对研制保障能力的需求导向,确立以突出效果、强化管理、优化资源、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充分发挥产品用户和研发平台工作人员的关键性作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实施流程和管理规范,逐步形成国防科研基础平台建设项目评价的基本框架,为财政资金投资提高效率和效益提供基础研究和决策支持。

(二)基本原则

按照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行要坚持“注重用户、突出效果、强化管理、合理可行”的基本原则,具体为:

注重用户,坚持需求牵引建设。将武器装备研发项目的产品用户意见和满意度作为评价平台绩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既体现国防建设资金围绕武器装备发展需求的基本宗旨,也拓展研发平台运行绩效评价的有效途径。

突出效果,坚持用事实说话。将研发平台承担的项目规模、规格、技术难度和重要性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充分考察平台围绕武器装备研制的供给保障能力;并在强调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充分考虑研发平台工作人员对平台绩效的评价,把一线队伍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评价体系之中。

强化管理,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强化平台管理方面的指标设计,在软硬件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平台在计划、进度、质量、风险、成本、设备设施以及人员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成效,梳理科学规范管理的发展导向,引导研发平台在完成项目研制任务的同时,持续提升管理素质水平。

合理可行,坚持实用和持续改进。研发平台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注重可行性、时效性和经济性,尽量减少对平台正常研发工作的打扰和冲击,降低评价工作的成本,力求简单、有效。根据实践应用效果和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保持与研发平台建设和运行绩效评价需求的相互协调。

(三)适用范围

本绩效评价办法主要用于国家对所投资的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运行绩效水平的考察评价。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投资建设项目应当开展绩效评价;不满足以下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可参照。

条件1: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超过××%,且财政资金总额超过××万元。这主要是考虑到评价的经济性。

条件2: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且运行满1年,但不超过5年。这主要是平台建设时效性强:平台投资建设中通常包含大量试验、仿真、测试的软件、硬件,这些设施设备使用的时效性比较强,往往随着某一具体研发项目的完成,而落后甚至淘汰。例如相关软件升级和换代,测试方法和要求变革导致相关测试设备的淘汰等。

(四)推进计划

本文认为,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要通过1~2年的设计和先期试点,完善方法、积累经验,为后续稳步推进投资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推动国防工业建设投资效率、效果持续提升。建议:

第一阶段,完成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指标体系和评分方式设计工作。

第二阶段,征求相关管理部门、项目申报部门和重点研发平台运行部门的意见,对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修改完善;初步选定2~3家研发平台,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并进行评价办法和要求的宣贯。

第三阶段,完成研发平台绩效评价试点,对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研发平台绩效水平进行摸底,完成绩效评价方法的修改和完善,完成试点平台绩效评价的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完善绩效评价方法基础上,制定管理办法,根据工作需求,选择合适时机,逐步推动绩效评价工作展开,形成常态机制,并持续完善和改进。

(五)指标体系

军工基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架构设计要充分遵照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指标的选取从参与程度、领域覆盖、权重分布、实施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借鉴前述国内外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本文设计指标体系时认为:按项目建设运营阶段,整个评价体系要分为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大类指标,具体细分为9项二级指标、27项三级指标和41项四级指标;按评价实施主体,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专家打分、产品用户打分和研发平台工作人员打分。专家打分指标主要考察研发平台的管理水平和效果,注重规范性和合规性;产品用户打分指标主要考察研发平台的运行绩效,研制项目的水平、规模、成果产出;研发平台工作人员打分指标主要考察平台软硬件与人员的结合程度,管理是否到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等。

1.一级指标选取。

一级指标3项,覆盖项目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运行绩效三个主要方面,以便覆盖投资项目从决策到运行的基本过程,也符合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覆盖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项目投资决策,占总分值的4%,主要是为了考察项目建设申报单位在项目研究论证阶段的工作是否充分和规范,是否结合了研制任务的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判断,是否按照客观、科学、规范的流程进行决策后启动申报工作。以引导项目建设申报单位在后续建设项目申报前更好、更扎实的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

项目管理,占总分值的26%,主要是为了考察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突出以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引导研发平台在管理理论研究、探索、创新和实践方面下工夫,充分认识和发挥综合管理对保障促进装备研制工作的关键性作用。

项目绩效,占总分值的70%,主要是为了考察项目运营阶段的绩效表现。鉴于武器装备研制领域的特殊性,指标设计将围绕两个重点开展设计,一是以事实为重点,主要考察平台承研项目的数量、规模和水平;二是以用户为重点,主要考察产品用户对平台运行绩效表现的判断和满意度;同时,也继承专家组评估成熟经验,积极争取合理、实用、可行的设计目标。

2.二级指标选取。

二级指标9项,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分,设计思路是突出影响绩效的重点领域,强调绩效目标的管理闭环、平台建设运行管理、综合绩效表现等,同时也将用户满意度和研发平台工作人员意见纳入体系之中。

3.三级指标选取。

三级指标共27项,在二级指标基础上,明确重点考察事项。

项目决策方面,主要强调申报单位是否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决策,并引导申报单位高度重视项目绩效目标的研究和论证。

项目管理方面,结合财政部要求和科工局实际管理和审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对建设进程中的资金使用和建设内容变更、进度拖延的问题,选取建设管理阶段的考察指标。在研发平台运行管理阶段,综合考察包括计划、质量、进度、成本、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项目运行阶段,基于武器装备研发以国防需求为核心的特殊性,突出研发平台产出方面的绩效考察,适度兼顾平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强调装备产品用户、科研工作人员对平台运行效率、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最具发言权,针对性设计考察指标。

4.四级指标选取。

四级指标共41项,依据三级指标项和考察意图,进行指标细化分解,对应形成考察得分点,与打分标准相互匹配对应,是评价工作中最小运行单元,详见附录。

(六)分值权重

该绩效评价体系的分值权重设计,按照设计原则,参考财政部要求和国防军工实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在参考财政部指标分值分配基础上,重点突出运营绩效评价,进行分值权重设计,详见表3、表4。

一级指标权重分布与财政部推荐参考值大体比例相当,突出抓平台管理水平提升,抓实际运行效果提升。

从二级指标到四级指标,层层分解分值权重,从定性、定量指标比例,用户、研究人员、专家组负责分值比例看,现有指标体系分值设计体现了定量定性相结合,注重用户,注重实用,合理可行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七)评分标准

从实施考察评价的主体角度考虑,本绩效评价方法设计了包括四类分值的评分标准。

1.专家组评分标准。专家组分值占评价总分的58%,其中包括定量分值、定性分值两类。对于定量计算,按照受评单位提供的材料和数据,需要制定《专家组评分标准手册》。

2.产品用户评分标准。产品用户分值占评价总分的37%,包括研发平台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三大方面的感受和满意度考察以及其他方面问题和建议。为更好指导各类用户充分理解该绩效评价办法,按统一规范评价标准和尺度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具体需要制定《产品用户调研问卷》。

3.研发平台工作人员评分标准。研发平台工作人员分值占整个评价体系总分的5%,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指导研究人员对平台运行情况、绩效水平进行直观打分。具体需要制定《研发平台工作人员调研问卷》。

(八)计分方式

按照绩效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专家组、产品用户和研发平台工作人员各自开展所负责领域的考察评价。

1.专家组计分方式。根据管理、技术等领域分工,专家组成员各自打分记为E1...En,如每位专家打分Ex满足Ex/所负责分值满分≥0.8,则直接确认为有效分值;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具体打分专家给出书面意见,详细说明扣分项,如果依据合理充分,则确认为有效分值,反之需要评审专家组组长进行复议。最终专家组考核总分E=(E1+E2...+En)/n。

2.产品用户部门计分方式。根据《产品用户部门调研问卷》的打分结果,计算平均分值U作为产品用户部门打分总分。各用户部门的打分结果U1…Un中,如果出现偏离平均分值U超过20%(含),即Ux-U/U≥0.2,则需要重点跟进,专家组需要与具体产品用户部门进行访谈。

3.研发平台工作人员计分方式。根据《研发平台工作人员调研问卷》的打分结果,计算平均分值R作为研发平台工作人员打分总分。对于调研问卷中提及的问题和关注事项应记录并反馈至受评研发平台和所属单位,跟踪解决情况,作为未来评价依据。

四、措施建议

(一)尽快开展先期模拟和试点运行

军工基建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是复杂问题,很多方面和具体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和改进,仅凭研究难以避免百密一疏。建议主管部门确认本项工作方向和思路正确的情况下,积极为研究部门创造条件开展先期实践。稳妥起见,可先选择单位开展研发平台投资绩效模拟评价,检验评价方法和体系并不断改进。在此基础上,开展试点运行。

(二)加强工作资源和经费保障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宣贯,特别是模拟运行启动后,相关资源投入必不可少,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有力支持,确保资源保障供给与研究实践工作的推进相匹配。

(三)积极筹备专家组

专家组承担着绩效评价的重要工作,在专家组人员的选择、聘用、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应建立具体机制,确保专家组人员水平和工作成效;也应适时开展首批专家的推荐遴选工作。

(四)探索绩效评价与现有工作的挂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