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1
关键词: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浙江;科技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028-02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知识产权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研究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于提高浙江省农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更好地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浙江取得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知识产权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组织与农业技术体系,建成一批设备较为完善的农业科研实验室,培养了一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农业科研队伍。到2009年,全省已有农业科研院所54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4 836人,涵盖农、林、水产等行业,形成了以省、市级科研院所和中央级专业研究单位等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农业科研体系。但是,浙江省科技基础条件和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科技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和外向度比较低,产学研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1]。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网站(2009)的资料显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数量不多,只有54所,农业园区基地只有67个,相对农村工业13 374这样大的终端单位,是远远不够的。农业推广人员中,正副高级农业科技人员相对很少,大量的是初级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这个人员结构是不协调的,对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浙江农业知识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政府部门领导市场经济观念明显增强,但由于长期以来工业偏好思想的影响,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对增强农业综合能力和农业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等重要领域的决策中未能充分考虑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导致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侵犯农业知识产权现象还比较严重。由于知识产权观念不强,许多经营者和管理者在知识产权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案件。资料显示,浙江省法院受理一审涉外、涉港澳台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2003年至2007年五年时间就翻了5番。
3.对农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在工商业领域,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在农业生产领域,广大农民群众对知识产权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司法保护部门的协调还有待加强。案件大部分来源于当事人的举报,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主要处于被动执法状态,通过司法程序审理的案件比例小,部分知识产权纠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与浙江省每年发生亟待解决的大量知识产权侵权或纠纷案件的需求相差较远[2]。
二、浙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浙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下面,我们来分析浙江农业知识产权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府在对农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工作体系,与农业知识产权工作做得较好的省份相比相差较远。浙江知识产权局担负全省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双重职能,机构虽已升格,但人员增编和事业经费增加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未能形成完善的统一规划、协调运作的行政管理体系,高层次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严重缺乏。
2.政府对农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激励政策存在偏差。有资料显示,1985年至 2005年 8月底 ,在浙江省的农业科研单位专利申请量为151件,授权量35件,专利所属单位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所等。专利申请数量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专利都由个人掌握,许多技术资料也掌握在个人手上,一旦技术的掌握人调动,或者技术资料私下扩散,国家、单位、个人的利益就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另外,缺乏具有经济头脑的人才,专利的申请和利用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致使科研成果大量流失。此外,缺乏公平的中介机构,也是造成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工作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3]。浙江注册农业或涉农商标的主要是农业企业和经济发达的市、县的有关农业团体组织,落后地区商标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农业商标,重注册轻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致使很多农业商标难以快速成长为名牌,更不用说成为驰名品牌。
三、推进浙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相对于工商业来说,农业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义务主体素质不高[4]。在传统的意识观念中,很难将知识产权与农业挂钩。而农业知识产权的义务主体大多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占多数),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受自身素质和传统农业产业体制的制约,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就更为淡漠。因此,必须加大《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商标法》等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农业科研单位尤其是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权利、义务主体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他们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并能内生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自觉地履行保护义务。
2.制定重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
浙江省目前农业科技领域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各系统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设立的奖励制度体现。这种评价制度,由于行政性与部门性分割而非体系化,水平标准有很大的相对性,特别是评价取向缺乏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效应。因此,必须构建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价位评价体系,建立公平合理、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要科学地界定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依法规范科研人员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所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激励和保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要合理调整与平衡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中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农业技术发明与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和获得最大的转化效益提供依据和保障。
3.建立健全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首先,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发明和技术成果要获得国家法律保护,必须经过相应法定程序。而获得专利权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获得动植物新品种权也必须符合法定的技术条件。获得了知识产权后就有了国家法律保护下的排他独占权,可独占一方市场,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5]。农业科研单位要抓紧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根据农业知识产权本身的特点,建立起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将其纳入总体科研管理体系中。各级农业科研管理机构有必要积极引导、协调,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要对本地区的一定时期的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专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并对科研项目可能产生创新性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对符合专利条件的科研成果督促发明人及时申请专利。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计划和农业成果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中的知识产权内涵,正确处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以提升和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
其次,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在立项前对课题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和评估,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力争选准“起点高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二是在项目管理中把知识产权的产出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不仅把课题获奖成果和论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且考虑品种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产出量;三是在项目管理中根据知识产权状态及时调整项目的技术路线,避免作“无效劳动”;四是对引进技术项目在立项前要进行知识产权法律状况综合分析。
最后,要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承担人员,在项目尚未完成或知识产权尚未申请保护前要求离职、辞职等,可能泄漏项目所涉及的技术秘密的,可在签订技术秘密保密协议后予以批准;职工因退休、离职、辞职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前,必须对其业务工作和知识产权进行移交和说明,填写《工作移交清单及说明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应注意被引进人员持有的知识产权状况,防止被引进人员持有原单位的知识产权而发生侵权现象。
参考文献:
[1] 楼洪兴,端木斌,郑纪慈,骆少嘉. 浙江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3):73-78.
[2] 朱玉春.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Z].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
[3] 课题组.广西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13-17.
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2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03-02
0 引言
我们的国家是农业发展的大国。在农业发展中,科教兴农不仅要靠农业科学的研究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让农民学会农业科学知识,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其中电视节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级电视台的涉农节目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很大的优势。只不过是因为现在电视台的人们不注重涉农节目的发展只注意娱乐节目等能给电视台带来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才没有体现出现在涉农节目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们都认为涉农节目的内容较单一其中的广告资源比较少,收视率也比较低,因此地级电视台就不注重这方面的发展,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现在全国开办涉农节目的电视台非常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地级电视台必须要开办这样的节目,而且这样的节目对电视台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现在针对现在媒体发展的形式来讨论怎样办好地级电视台涉农节目。
1 如何办好涉农节目
1.1 观众们对涉农节目的定位
地级电视台的主要观众群体就是广大农民,所以要从农民的角度去开办涉农节目,用农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农业节目内容进行宣传。农民是地级电视台的主要观众,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样才能吸引农民的兴趣,才能提高涉农节目的收视率,促进涉农节目的宣传力度。利用涉农节目引起城镇居民对农村和农民的关心,才能真正促进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
1.2 电视台必须开展新的电视节目
当时电视频道在不断增多,播放的节目也是日益的丰富起来了,观众可选择的收视面比较广,不只是局限于那几个电视台了,而地级电视台如果还不改变原来的播放思想,只能会失去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收视率迅速的下滑,所以现在必须要改变思想,把原来认为没有可发展性的电视节目重新挖掘出来,涉农节目对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更容易被地级电视台的观众所接受,因此地级电视台可以选择涉农节目作为新的电视节目进行开展,来吸引观众。
1.3 涉农节目是农民接受科技知识的平台
近几年来,农民们已经接受了农业科技技术决定着农业的发展的这一现实,因此农民们都想要dylw.net 学习科技知识。现在农业科技普及的工作已经不是单单的让农民去相信农业科技决定农业的发展而是需要让农民们快速的学会农业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这也就是地级电视台办好涉农节目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1.4 利用农业技术人才办好涉农节目
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的经费和人员严重不足,现在有两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一是农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没有很好的平台,没有办法满足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二是因为现在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地级电视台缺乏农业知识而不敢开展涉农节目。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依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如果地级电视台可以合理的利用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技术普及节目,不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知识普及的兴趣。
1.5 抓住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特点
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时候只是要求实用,在接受新的事物的时候只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在接受新观念的时候只接受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拿过来就能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的方法和技术。所以在报道的时候应该多关心一下农民的感受,了解农民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涉农节目更接近农民,让农民感觉到节目不仅好看,还比较实用。在办好涉农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农民安于现状的心理,要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兴趣,一些人不知道该从哪开始,从何做起来发展致富,这也正是农民改变思想,提高农民遇见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机会。所以电视台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一些信息展现给农民,比如在节目中播出一些农业的致富信息,现在的农民观众得到农业发展致富的信息主要是依靠涉农节目,因此电视台要给农民提供信息的时候就要抓住农民学习和接受农业知识的特点和能力,把农民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帮助他们致富。
1.6 为农民播报适时的节目
农业只要遵从四季歌中唱的内容一般收获是没问题的,但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时节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及时的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提供给他们,要不这种涉农节目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可观看的价值了,收视率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比如在节目中播出一些养殖或是种植方面各个季节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适时的节目,可以解决农民的大问题,所以这样的节目就会很受农民的欢迎。
1.7 使节目具有品牌效益
这些涉农节目不只是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它的教育的作用,不要一味的就是死板的介绍农业知识,还要加入一些娱乐的内容,在节目播报的过程中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把现场设在田间的地头上从农民最熟悉的事情开始,传递农民想要了解的信息,使它更接近农村,更贴近农民,让这类节目不仅对农村有一定的影响,对城镇也要有一定的影响,达到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
2 结论
面对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想要办好地级电视台涉农节目就必须遵从以上的几点,办好涉农节目应把重点放在农民的发展和生产上,在节目中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农民的需求,电视台需要了解农民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区域需要什么技术,对这些涉农节目要准确无误的结合时间和生产区域的特点对种植和养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农民的生活中一切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在节目中都要详细的介绍,努力做到让人们易于接受,关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一切的事情,让农民们有共同的见解,让节目更加贴近农民,让农民觉得更加亲切。
参考文献
[1]马顺礼,陈莉.央视农业频道中现有广告类型透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4).
[2]傅玉祥.以农为本,建设农业频道[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4).
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3
1高校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优势
1.1高校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高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方面加大了经济投入,特别是“211”工程的实施,更进一步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其它服务设施的优势,也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奠定了基础[4]。比如:高校的各种服务设施日臻完善,设备的先进、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检索的快捷方便、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为农业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1.2高校科技人才队伍为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贮备了人才资源高校面向农村服务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更需要一批业务素质高、专业化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多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科技素质的培养。随着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的展开,计算机专家和网络工程师在高校也大有人在,为高校实现网络信息服务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5]。
2高校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发挥高校教育职能,开展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培训农民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利用信息能力的关键。高校应发挥教育职能作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服务。一方面,高校应与地方农牧部门联手,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以数据库信息和图文信息为利用对象,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联机检索、光盘远程检索等方式,进行农业信息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例如:微博、微信、贴吧等,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6];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建设活动,组织相关人员下乡活动,真正参与到农业建设当中,学习农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服务。同时,应增加相应的培训内容,提高相应人员的农业实用技术,掌握信息工具的操作与运用。高校还应进一步注重将农业知识讲座与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建立一支将农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队伍。2.2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与政府联合搭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与政府联合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提业指导、商情分析、科技推广、成果展示、农民培训等综合服务,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跨校、跨地区的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构建高校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化体系:一是建立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咨询、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多元化方式,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7]。二是建立农业信息传递平台。与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将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价格走向、品种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和预测等信息,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各农业合作社。三是建立科普周活动延伸服务平台。将每年举办的社科普及周活动向农村延伸、扩展,重点在农民中普及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懂得利用信息资源,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总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信息的共同优势,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树立社会化服务的全新理念,从“无农不稳”的大局出发,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结合本地域的环境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贡献力量。
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4
为贯彻落实市、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专项行动顺利进行,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黄岛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青开管办字〔2010〕33号)以及市农委《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相关活动方案的通知》(青农委发〔2010〕89号)的要求,从我局职能出发,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分管局长负总责,农村经济处牵头,相关业务站全力靠上,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1、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我们结合对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规范农用生产资料经营。一是开展了以农机配件、肥料等农用生产资料为重点的专项检查。二是开展了农药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农药经营店,及时清除了一批标签不合格、过期和无生产日期的农药。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了三次全面检查,共出动人员56人次,查处生产基地和农药经营店7期,下达整改通知书4份。三是组织开展了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的农资打假活动。执法人员深入乡村农户,走进田间地头,把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传授给农民,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增强农民维权意识和农资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与全区29家农资经营店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并且组织了培训,实现了经营人员持证上岗,努力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农资打假和支农护农、打假扶优的社会氛围。
通过整治行动使黄岛区农产品质量和农药经营店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督促3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了健全的基地管理和档案制度,采用的标准和技术规程更加合理有效,高毒高残留农药得到有效控制。29处农资经营店各类执照健全,台帐清楚完备,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为2处高毒高残留农药经营店配备专用铁皮柜,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2、深入开展打假护农“百日行动”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涉及种子、植物新品种权、“三品一标”有关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农业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结合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按照制定的黄岛区“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进一步净化市场,建立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对种子主要是进行“六查”,即查种子质量、查品种真实性、查种子标签、查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查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查转基因品种。并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违法行为:一是假劣种子;二是标签制作、标注内容不规范;三是无证或超范围生产、经营;四是未审先推;五是伪造、变造、买卖、租借许可证及证号;六是品种信息与审定公告内容不一致;七是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八是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九是拆包销售及销售散装种子;十是为境外制种的种子在国内销售。全面清理不合格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严厉查处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标签不规范、未建立生产经营档案等违法行为。对“三品一标”主要检查生产经营者是否存在无证、套牌、假冒、伪造变造、买卖租借三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并依法查处。
3、扎实做好新品种引进等技术工作
我局先后从潍坊等地引进花育系列、山花系列、丰花系列、维花系列等8个花生新品种,免费为农民发放花生原种980斤。为农业园区引进了草莓新品种进行试种,协调红石崖办事处引进了蓝莓进行种植,引进蘑菇品种500棒,免费分发到园区进行了推广试种。同时农技人员还对农民从选种、引种、试种等环节进行了技术指导,为确保我区农民使用优质新品种打下基础。
4、整合执法力量打击伪劣动物产品销售
一是对武夷山市场、黄岛晨光园市场等大型市场的肉品零售业户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动物产品的来源及病害肉情况;二是对肉类销售量较大的国货超市、利群超市、佳家园超市、佳世客超市等的肉品零售业户进行了检查,要求严格检疫程序,严把进货关;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对全区养殖场(户)、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业户发放了300多分动物检疫申报告知书,要求对进入黄岛区的外来动物及其产品必须携带原始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完整的检疫标志且证物相符,对在黄岛区屠宰、交易的动物其产品必须提前申报检疫。我局为每名动物检疫员印制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记录本,对自己的检疫行为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将动物检疫追朔到源头,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检查组,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惩动物卫生违法行为。
5、组织整治兽药饲料市场活动
集中在全区范围开展一次兽药饲料拉网式大检查,开展了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治理活动,依法打击了制售假劣兽药饲料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检查经营企业9个,使用单位47家,查获假劣兽药165支(瓶)。对兽药饲料销售业户制发了《兽药饲料进货记录》以及《兽药饲料销售记录》,要求销售单位严格登记进出货记录,坚决杜绝出现假冒伪劣兽药饲料销售行为,对此,兽药执法人员开展不定期巡查,一旦发现有销售假劣兽药商品行为的,将依据《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从严处罚。对主要养殖场制发了养殖档案,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兽药饲料使用情况,我局派出的养殖场监管人员对使用情况查看,并落实监管人员责任。
6、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活动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为建设最好开发区和全面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和化肥识别要领等。以送科技下乡及科技执法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进村入户指导等形式,辅以发放科技明白纸、图书、光盘等多种手段,借助***农经网、***农业信息技术网、***种子信息网、***果茶花卉信息网、开发区农村经济信息网、“12316”专家服务热线等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设立农资质量投诉举报电话86836268,并对社会公布,畅通信息渠道。普及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
经过前段时间,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的开展,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宣传培训受众面还不广;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根据前一阶段专项行动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措施,切实把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作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首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到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农业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全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大力宣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精心策划,组织各种采访、报道活动,深入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时报道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扩大宣传的受众面和效果,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
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5
1农业推广经费主要用于人员工资
美国县一级的推广经费来自联邦、州政府、县政府及其他4个渠道,分别约占15%、50%、25%和10%。各州的情况不太一样,分担比例也有些差异,如俄亥俄州农业推广办公室2013年推广经费6640万美元,4个渠道分别占33%、18%、22%和27%,其他渠道包括争取到的竞争项目、私人捐助、利息等。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农业推广经费主要用于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少部分用于项目执行、设备、办公维护等。如俄亥俄州农业推广办公室2013年经费使用中,79%用于人员工资、福利,人均7.7万美元;用于项目、设备、办公维护等只占21%。派克县推广办公室有5名工作人员,每年有30万美元资金,来自联邦、州的占36%,来自县政府的占64%,办公等费用支出约4万美元,其余均为工资,人均5.2万美元。县级推广办公室的仪器设备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办公和培训所需的基本设备,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有关土壤化验检测等都是依靠社会机构,同时也与其依托技术力量强的州立大学有关,遇到复杂的技术问题交由大学帮助解决。美国将推广经费优先用于人员工资,确保了推广队伍的稳定,推广人员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收,而是集中力量做好推广工作。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力量主要分布在县、乡两级,现行管理体制下,人员工资和推广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负担。由于现行的财政制度以及大部分县乡财政不宽裕等原因,人员工资等人头经费严重不足,经常性推广经费也严重缺乏,只能依靠创收和争取项目来维持,难以保证经常性业务工作开展,也难以稳定推广队伍。应积极争取提高国家和省、市财政资金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比例,探索改革目前的资金管理体制,优先保证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推广人员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更有效地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2推广农业知识从青少年抓起
美国农业推广一条重要经验是从娃娃抓起,向他们传授有关农业知识,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其中一项很成功的措施是长期实施4H(head、heart、hand、health)青年教育项目。该项目起源于1902年俄亥俄州的克拉克县,当时的乡村学校举办了一次有30名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玉米收获、庭院种植、土壤测试、识别野生生物等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陆续成立了许多俱乐部,俄亥俄州立大学决定利用该大学试验站和农学院,协助开展俱乐部工作。在州立大学的推动下,到1905年全州建立了更多的俱乐部,有16个县2000多名年轻人参加了农业俱乐部项目,活动的创始人格雷厄姆因此获得了州推广负责人的职位,他的任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推广机构介入青年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4H项目的发扬光大。随着4H项目影响不断扩大,相继扩展到全美国50个州,4H项目不仅仅是面向农业社区的项目,而且延伸到了城市,成员资格面向所有5~19岁的年轻人,不论其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如何。4H项目主要培养年轻人农业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年轻人的素质和技能,有助于青年人今后选择适当的生活和职业,其对青年的积极影响是终身的。目前,4H项目已经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青年人服务项目,成为农业推广的重要途径,其经验扩展到80多个国家;4H成员成为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要对象,在农村社区成员达到700万人,城市、城郊和校园成员超过6000万人。美国4H委员会自豪地宣称,该项目在应用研究和未来领导者培养方面的影响已经超越任何一个其他青年发展项目。我国农技推广主要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农民的培养明显不够,对年轻人普及农业知识更不够,既不利于吸引年轻人从事农业产业,也不利于社会公众对农业的了解和支持。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为我国现代职业农民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除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的作用,加大现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的培训以外,还可依托有关教育机构,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积极介入对未来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3注重搭建技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
美国农业推广机构非常注重搭建交流平台,传播和推广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最典型的例子是俄亥俄州立大学推广部门举办的“农场科学展览”(FSR)。该展览每年一次,已举办52届,成为美国农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参加的有政府部门(如美国农业部、州农业厅)、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机生产企业、农药肥料种子生产企业、农业保险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相关协会(大豆协会、谷物协会等)、农场主、农业爱好者等,每年超过13万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正如展览海报上所说,“无论你生活在哪,无论你对什么感兴趣,农场科学展总有你需要的东西”。每次展览持续3天,举办地点固定在伦敦县农业中心,年年有主题,2014年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体验”。展览会为涉农各方提供了学习交流和贸易的机会,除了企业产品的展示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介绍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新的农业装备。2014年农场科学展的现场展示的内容包括州立大学推广专家在示范区现场讲授玉米、大豆生产以及改善土壤质量的有关知识,通过现场展示和录像介绍农业实时管理技术和精准农业的信息、太阳能在农业上的应用等。展会还举办许多讲座和论坛,内容包括无人飞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玉米栽培管理措施、肥料施用技术、大豆病虫害防治、土壤质量改良、有机农业认证、农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盆栽草莓技术、植物病虫诊断、土壤质量评估、水塘管理、外来入侵生物、野生生物管理、资源保护等。农场科学展能够长期举办,并广受各方欢迎和好评,其他州的企业和农场主都慕名前来,充分说明州立大学推广机构搭建的平台满足了各方的需要。展览会不需要政府出钱,而是实行门票制以会养会,门票提前购买7美元一张,可在俄亥俄州各县的推广办公室购买,也可从网站上购买,现场购买10美元一张。我国农技推广机构在实践中也有类似的活动,如植保、种子和肥料的“双交会”,为推广机构、农药肥料生产企业、种子企业、经销商、农民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在农技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美国的“农场科学展”相比,我国展会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还需要创新。比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在展会中的比重、举办综合展览、丰富展示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主和农民参加等等,让“双交会”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更好地服务农技推广,更好地服务农资经销企业,更好地服务农民。
4垂直的农业推广队伍管理体制
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分为联邦、州、县三级,其中县级是州推广办公室的派出机构,人员和资金都由州推广办公室管理。美国共有农业推广人员11946人(2010年数据),平均每人服务176个农场,面积46万亩;俄亥俄州有680名推广人员,平均每人服务110个农场,面积9.6万亩。美国农业推广的联邦资金、州政府资金、县政府资金都拨付到州农业推广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推广人员的工资、办公设施购置维修、差旅费报销都由州农业推广办公室专门的财务部门办理,这种机构设置为联邦、州、县三级政府合作资助推广奠定了基础。联邦推广资金由农业部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负责管理和分配,包括竞争性资金、惯例资金、国会指定资金三种类型。竞争性资金用于支持研究、教育和推广,经过专家评审团严格评审后才能拨给申请人,竞争非常激烈;惯例资金是依据法律规定基于全州人口数量、农村人口数量和农场数量等规则直接拨到州推广办公室;国会指定资金是国会每年通过特殊拨款账号,交由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管理的专项用途资金。州政府配套资金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联邦拨给州推广办的惯例资金要求州政府资金配套,州政府同时根据农业推广需要增加财政支持。根据合作推广规则,县政府要配套推广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美国农业推广机构的垂直设置体制,有利于推广资金的统筹和区域间的平衡,有利于推广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发挥推广人员的作用。县级政府无权解雇县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当某个县的推广人员不足时,州推广办公室可以指派邻县的推广人员补充。佛罗里达大学2014年曾做了一个专题研究,随机调查了140名在县级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对工作的满意情况,其中满意的达到80%,不怎么满意的仅占15%,无所谓的占5%,充分说明美国对基层推广人员队伍的管理是基本符合推广人员愿望的。我国国情与美国不同,推广机构设置也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其模式。我国的推广机构是按行业设置,力量比较分散,总体实力并不比美国差多少,但是基层的与美国差距较大。主要是美国的农民数量少、素质高,许多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主动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能力强;而我国推广面对的是数量众多、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的农民,因此基层推广机构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说直接影响我国推广机构作用的发挥。美国的垂直管理模式对我国县乡一级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三权”在乡镇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作用很难体现和发挥,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统筹安排。特别是大部分农业乡镇的财政状况不佳,不能保障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基本经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承担了许多农技推广以外的工作。因此,解决好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问题十分重要,应当明确乡镇推广机构和人员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筹各乡镇的农技推广经费和人员力量,稳定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现代农业的作用。
5农业推广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美国农技推广经过百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对自然环境压力加大,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更高,推广工作如何顺应社会的需求。二是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年龄老化。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国家农业统计机构(NASS)的调查,2012年与2007年相比,虽然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的人数上升了,但整个新加入的数量较少,其中妇女下降的幅度高于男性,农民总数下降,2012年全美仅有320万农民在210万个农场工作。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4H项目内容在不断丰富,但是所属的俱乐部基本都是由成人志愿者负责运转,由于美国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变化和双职工家庭增加等原因,近年成年志愿者的数量明显下降,目前有超过54万人的志愿者在为4H项目工作,招募、培训和保持志愿者队伍稳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4H项目也面临建立责任制和绩效考核问题。四是私人企业实力越来越强,其在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民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推广机构面临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农技推广如何面对新的挑战,访问中听到最多的回答是“转型”、“合作”、“参与”和“责任”。“转型”就是在推广目的上,由过去的生产最大化向生产最优化转变,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广内容上,由注重共性需求向注重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相结合转变,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推广的内容;在推广方式上,由传统的推广方式向传统推广方式和现代推广手段结合转变,更加注重网络等现代媒体推广手段的应用。“合作”就是在推广的组织形式上,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联邦、州、县级政府与州立大学的合作推广机制外,更加注重横向合作和搭建平台,发挥科研、教学、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的作用,推广机构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信息公正性优势,发挥桥梁和引领作用,强化合作推广理念,形成推广合力。“参与”就是发挥农民主人翁的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技术推广,主动在生产上应用新技术。“责任”就是建立责任制,强化工作效果评估,提高工作成效。比如在4H项目的发展提高上,除了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将年轻人发展项目转型为社区年轻人发展组织,让年轻人与社区形成伙伴关系,为成年志愿者提供学习机会外,通过实行责任制,开展项目评估,不断改进项目管理。
农业知识培训内容范文6
农业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科研的进步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而农业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上起纽带和桥梁作用。广义的农业推广工作的内涵是指对农村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农村咨询和教育工作,即农业推广专员通过与农民的交流沟通或采用其它方式使推广对象能够提高生产技能、增长农业知识,改变生产观念,从而自觉采用创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农业推广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农民,以此来发展我国的农业,最终实现广大农村的和谐发展。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通过改良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其主要的形式在于技术指导。农业推广工作旨在通过咨询、示范等方式革新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创新和发展。开展农业推广工作,可以帮助农民获取最新的农业知识,增进广大农民的生产技术,而且在农业技术人员传授生产技术的同时,还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在技术和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农业技术的创新,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水平。农业推广工作还可以对农民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构成一定影响,实现广大农民对现代化生活接受和适应,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农业推广工作还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换为实际成果,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帮助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协调发展。
2农业推广工作策略分析
2.1加强农业推广的财政力度
政府部门应落实“三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强化国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其中,在财政投入结构上,应坚持对农业推广工作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税收政策鼓励农业推广工作,须建立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投入机制,并适当引导社会资金加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的手段上,须对推广工作中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关系进行恰当处理,应加强研究公益性范围内推广工作面向市场的能力问题。在资金投入的规模上,在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之中应坚持农业推广工作的地位,保证资金投入的规模和投入总量。
2.2加强推广项目经费审核分配制度的改革
农业推广工作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广大的农民,因此,在推广活动中获得最大益处的也应该是农民,所以在对农业推广经费进行分配以及推广项目经费审核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推广项目与国家农业政策的符合程度,还要考察项目申报审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另外在考察审核项目创新性、先进性的同时,也须向项目范围内的农民进行建议和意见的征集,内容包括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必要性等,让农民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这样在沟通交流、统筹兼顾的过程中才能将农业推广工作落实到位。在进行农业推广项目经费预算时,须拿出部分经费作为对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资金,尤其注意对推广工作一线人员进行奖励和补贴,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推广项目执行的进度,保证工作任何合理利益的同时促进推广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2.3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为了更好得开展农业推广工作,就必须积极落实农业技术人员深化教育相关制度。目前,部分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观念较为陈旧,技术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创新型、实用性技术的要求,这也一度导致了农业推广工作开展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农业推广队伍,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尽快建立其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对农业推广技术队伍的要求。政府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加强乡镇等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和改革方面的精神,坚持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作风素质的建设工作为主,探索提高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人员修养的长效途径和完善机制,以保证技术人员能将推广工作落实到位。除了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素质,更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人才培养力度,坚持紧抓农村基层、农业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建设工作。保障农业推广信息的及时披露和对新型、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及时推广,在多项措施的综合保障下才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农业生产及时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