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1
摘要古希腊的柱式建筑向来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尤其是当前“欧式”建筑风靡国内外的时代,更是以其宏伟典雅的风格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本文将探讨古希腊柱式建筑的美学风格以及相应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柱式风格古希腊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是享誉世界的闻名古国。建筑,是镶嵌在古希腊灿烂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建筑就以规模宏大、雕刻精致、造型优美而举世闻名。重建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卫城,体现了那一时期最辉煌的艺术成就。
雅典卫城建造在一座石灰岩的小山上,四面都是绝壁,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小山的地形,以及小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建筑布局,整个卫城由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等组成。当时艺术也因此而得到全面发展。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人们誉为古典美的楷模。这个时期的建筑洋溢着端庄、典雅、和谐、理性的美感,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中,还流传着关于亚洲西部泰坦众神、东方巨灵和巨人的各种说法。阿卡亚人被后来的多利亚人征服后,迈锡尼文明便随之衰落和灭亡,但爱琴海地区和希腊半岛,仍然遗存了许多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的城堡、狮子门、圆顶墓等宏伟建筑。在随之而来的大征服的时代,由于战乱不断和文明的毁灭,随着时间的消逝,一波续一波的后来民族完全不知道这些巨石建筑的来由。
古希腊文化和艺术单纯特性中,蕴含着崇高和伟大的美学品格与艺术精神。生活的单纯和艺术生产的非自觉性,成就了古希腊文化艺术的单纯的品格。战争带来对健美身体的崇尚,神人合一的宗教观念给单纯自然的天性创造出自由发展的天地,达观的生死观念尚未浸染复杂的功利性。可以看到这些方面都对古希腊的建筑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波斯的侵略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希腊建筑结出了最完美的成果。恩格斯曾赞美:“希腊的建筑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白昼。”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著名的建筑,它代表了古希腊的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又有“神庙中的神庙”之称。帕提农神庙建于古希腊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鼎盛时期――公元前447―438年,是古希腊人为纪念在希波战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而献给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拉斯雅典娜的,愿意为“处女宫”。
帕拉斯雅典娜,希腊语为“刚强的雅典女子”。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雅典娜是众神之王宙斯、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因此,雅典娜集力量与智慧于一身,凶猛无比,睿智超群,是战神、智慧神、冶炼神、手工艺神,是奥林匹斯圣山最著名的12个神祗之一。
帕提农是一个长方形的庙宇,形体单纯。中央由墙垣围成的核心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比较深,是圣堂,西部比较浅。在这个核心的四周有一圈围廊。根据希腊本土的传统,帕提农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刚健雄壮而高贵,比例和各部分的处理最为成熟和完美。
希腊是采用石结构很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建筑中既有壮硕端重的多立克柱式,也有优美典雅的爱奥尼柱式和精美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古希腊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和谐、完美、崇高。建筑本身也体现了设计师所考虑到的功能的划分,具备了祭祀、储存等功能。并且也体现了建筑的艺术性融入了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体现了作为欧洲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该有的风貌,并对欧洲建筑风格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它的设计风格、美学风格、装饰风格和布局风格都与古希腊人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希腊的建筑经历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时期,希腊的建筑艺术日趋成熟。古罗马的建筑就大量地学习希腊的形式,从平面到立面,从山花到柱式,处处可以看出希腊建筑的影子。
比如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5种:陶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 /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 /3开始。总之,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这其实是整个罗马(文化)向希腊学习的一种“建筑表述”。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中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从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了解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工艺条件等方面予以思考,就可能全面的了解其具体的结构。
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西方古典建筑曾作为世界建筑的主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种传承,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柱式艺术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世界的感性显现。建筑及其空间作为一种艺术对象,其深层语义也就是人的理念的表述,这也是建筑文化的实质。我们在这里着重说的是西方古代建筑及其空间的文化性语义。西方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述,也许,古希腊文化称得上是西方传统文化的“祖师”了。
如果结合哲学意义和建筑美学理论来讨论建筑学的文化价值的话,比如建筑美学理论及作用、形式与建筑功能、形式与象征性、公共性与“个人意志”、文化与传统等方面做出理解,笔者以为:一座典雅、高贵和气派的建筑,应像晨钟暮鼓那样,它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在提醒该城市的广大居民,教他们明白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建筑的精神功能,而建筑的复杂性也就表现在这里。
因此,运用复杂性科学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核心思想,以学科交叉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和适应性的观点才能真正达到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复杂性科学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各种特性和相关理论,以及复杂性科学对实践的各种意义和启示,进而指出建筑学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属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因而必须抛开就建筑论建筑的简单化方法,转变思维范式,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看待建筑中的复杂问题。
而古典建筑的美学风格以及现代运用就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建筑美学的重要性,运用满意原则,关注使用者的参与,并创造性地将整体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相结合,以综合平衡的原则使建筑能够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古希腊的建筑风格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光辉。至少在自由人中间,希腊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发挥人的体能和智能。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劳动的果实。”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它渗透着尊重人、赞美人的古典精神。主持雅典卫城建设的大雕刻家费地说:“再没有比人体更完美的东西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希腊人同时把人的形体赋予了柱式的柱子。正是这样的人形赋予,柱式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对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艺术装饰的形式,也展示了不同时期柱式的审美情趣和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希腊诸神中许多神祗与东方文化有着复杂的关系,最为有名的莫过于阿耳忒弥斯和阿芙罗狄忒,希腊人为这两位东方女神建造了壮丽的神庙,其中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女神神殿跻身于古代七大奇迹。
阿耳忒弥斯女神在中文《圣经》版本里被译成“亚底米”,在古代罗马人们叫她狄安娜。作为丰收和繁殖女神。关于她身上的果实状物体,有种种说法,人们猜测它们是石榴、乳房、枣子、鸡蛋等,也有人把它与公牛崇拜联系起来。但不论是什么,它们无疑都象征着乳汁、多子和旺盛的生殖力。她的别名之一叫做俄耳提亚,意为“挺立”,与树的形状有关,意味着植物的属性,她的神像主要是笔直挺立的姿态。
从审美的角度,对建筑美创作的评价机制的性质、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认为建筑创作是特殊的商品生产,建筑美创作的评价是一个审美过程,结合审美主体提出了“审美域”,把建筑美的创作评价看作一个动态系统,结合创作主体提出了“评价域”,最终结合建筑方案的评选,提出了建筑美创作的评价曲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决策作用。建筑美既要具有美的一般属性,又要有建筑自身的特点。
建筑的美是丰富的,它给审美者带来的美感是非常特殊的。中西方传统建筑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中西方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与装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建筑艺术是建筑文化的体现,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掀起了欧陆风,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也盛行起来,西方传统建筑装饰上的柱式、山花、涡卷、铁花栏杆、花坛、线脚等等随处可见。
另外,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对古希腊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及其空间进行历史的解读,可以看到它们所传载的公共活动――无论是宗教崇拜活动还是社会与文化活动――都是城邦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体现出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而且,公共空间的主导性与私人空间的次要性,也体现了城邦政治中民主高于自由这一不同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的重要特征。
一般意义上,透视构图存在于任何成功的建筑群体中。但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却远远超出这种或较简单的、或随机的透视构图,它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系统复杂而十分成熟的群体透视构图体系。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挖掘、研究,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建筑是实用的对象,也是艺术对象,与人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创造,建筑设计是空间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空间以有造成无,所用在于有之无。建筑的单体存在纳入建筑群,即产生了形象组群问题,其恰切性在于构成群体的适宜性。单体空间和群体空间对人造成的自由存在条件,即是建筑美的实现。这有待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概括地讲西方美学史上对建筑美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强调建筑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所表现的伦理价值。
欧洲古典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风格,是人类灿烂文明的象征。随着历史的进程,古典建筑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深入研究它们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构成法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历史,清醒认识当今错综复杂的建筑局面,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建筑美感的获得就来自于被主体感性接受,主体的功利诉求以功能感性化和直觉化为形式,功利心理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审美的结论。对美学中形式与意义关系的探索,并对建筑意义的思考,并对“建筑意义的来源”、“建筑意义的表达”等方面做了阐述,从而希望树立一种重视意义表达和深度追求的建筑观。而且刚柔性是建筑内部空间和装饰作用于视觉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希腊罗马神庙内部空间和装饰中的刚柔性,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利用,通过空间和装饰或强化或改变建筑内部的刚柔性,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求。
单从建筑学角度讲,希腊神庙建筑也许没有埃及、罗马和西方中世纪的同类结构成熟,但是,通过希腊人的酒神信仰,透过现象获得理解希腊建筑文化的内涵。政治家狄・斯帝尼说:“雅典仍然有永恒的财富,一方面是对开拓伟业的纪念,另一方面是往日那些美丽的建筑物,山门、帕提农、柱廊和船坞。”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而最直接的建筑遗产,无疑是具有永恒生命的柱式风格,它是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论古希腊柱式风格的结构性组成》,《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 高飞宇:《古希腊建筑特色略谈》,《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陈志坚,男,1986―,浙江嘉兴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2
关键词:神话;建筑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06-01
一、西方建筑自我否定式的发展
西方神话以希腊神话最富盛名,在希腊神话中,希腊神族的王权更迭是通过一种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虽然都是不死的,但老一辈的神的影响力会随着新一辈神的产生而逐渐消失。希腊神话中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贯穿整个西方文化发展史中。西方建筑,由典雅的古希腊开始,进入古罗马的端庄,再到哥特式的奇骏,然后是理性的文艺复兴建筑,雍容华贵的巴洛克,严谨的古典主义……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建筑就处在这种自我否定的变化过程中。
二、神学对西方各时期建筑文化的影响历程
古埃及时期,神话和对古埃及人的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埃及人相信“死后重生”的说法。因此,埃及人非常重视陵墓的制造,金字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金字塔的形态有着宗教和象征的意义,它是帮助法老到达天堂的阶梯。
希腊神话对古希腊建筑的影响非常大,在古希腊人眼中,神是美的化身,是美的理想化的体现。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一些富有感性魅力的艺术形象,希腊人把神话中的感性体现在了对希腊建筑的形式美及造型艺术的追求上,把人的形体美赋予了建筑,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和仿女体的爱奥尼柱式就体现了希腊人对健康优美的人体外形的崇拜。古希腊建筑在美学上达到至高的境界,也使它成为了以后世界各地兴起的多种建筑风格的基础。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以圆顶、拱门、厚墙为特色,造型宏伟壮观,装饰华丽多彩,显示出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繁荣。古罗马人对神的虔诚虽然不如古希腊人,但他们建造的神庙也能成为杰作。罗马帝国早期出于对希腊神话的崇拜,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庙宇看起来同希腊神庙相同,万神庙就是古罗马庙宇建筑的经典。
中世纪时,基督教教会的实力蒸蒸日上,对神的崇拜主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艺术上无一例外也要服务于宗教的需要,人们开始倾向于建立一种外表非常光荣耀的建筑艺术模式,这种精神走向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经典——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建筑中最有名的就是巴黎圣母院和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史上最具纪念性的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
16世纪,罗马的巴洛克风格将建筑外表的华丽风格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罗马教会的建设非常繁荣,原因是欧洲的天主教君主和诸侯都依靠耶稣教团来对抗宗教改革运动,于是建造了许多教堂、教皇府邸、别墅等。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圣保罗大教堂、耶稣会教堂等。
17世纪,建筑又回归理性,兴起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指的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典范的艺术,歌颂理想主义,气势宏大,多以神话、《圣经》故事的历史人物为题材。这一时期的建筑造型严谨、端庄稳重、规模宏大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成了皇家建筑的典范。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非常热衷和向往,以回归希腊罗马艺术形式为特点,提倡古代艺术的严肃高尚的形象。统治者把希腊神话所寓意的威严和民主带到了这一时期的建筑上,如法国的雄狮凯旋门等。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面貌,更推动了建筑形式的巨大变化。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各国积极开展新建筑运动,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艺术流派。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建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神话和宗教对建筑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了。
三、总结
从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虽然迥然不同,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大都以教堂、神庙、宫殿为主,而这些建筑往往都是与神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从早期的人们对神由衷的崇拜到被各种教会和统治者利用,再到现在宗教自由的时代,神话对建筑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趋势,现在的人们采用各种风格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受神话和宗教的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塑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树立有中国特色的新风格。
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3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欧洲园林;生成期;比较
1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从殷商至秦汉,中国古代社会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是阶级分化之下统治阶级享乐的产物。中国古典园林是封建农业经济、封建集权政治的产物,而欧洲园林主要孕育在奴隶制阶段,除了古埃及,欧洲的经济更多地依托于贸易、航海等方面。客观地理环境导致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冲突、契约式政治以及文明的相对独立。在中央集权的政体之下,中国和古埃及的宫苑、祭祀性园林都有明显的中轴线并相互对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都有极强的扩张性和好战尚武的特征,在联邦政体(主要指古希腊)以及民主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古希腊没有出现东方那种等级森严的大型宫苑,但是由于数学和美学的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也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布局。
总体而言,殷周时代,奴隶主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整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的,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造园主流也是宫苑和贵族的园林。
2 园林分类和艺术风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园林也逐渐由帝王专有向文人和贵族延伸,并最终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相辅相成的格局。但是,中国的古代城市建设自周代确立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后历经千年,都保持规则式、对称式的布局形态,而园林景观却是自然式的,由单纯的宏观粗放发展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创作的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发展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以写意为主;早期的园林以“自然化”为主,逐渐发展为“人工化”,最后被“诗化”、“画化”所取代。在园林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中,早期园林的建筑物是简单地散置在山水环境中,发展为自觉地把建筑布局和山水环境联系起来求得二者的融合,但园林的自然要素始终占主导地位。
欧洲的园林基本由宫苑园林、宗教和祭祀性园林、贵族花园、公共园林几类构成,初期有明显的实用性,如果蔬、香料的种植,后期逐渐加强了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欧洲的园林传统中,尤其关注对自然的“人工化”处理 ,建筑、水体、园路、花坛、行道树、绿篱等,无不展现出井然有序的人工艺术魅力。
由于“民主”和“公共”的传统,欧洲的公共性园林种类丰富,构成了欧洲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覆盖了体育公园、音乐厅、图书馆、室外花园、学术园林等。中国到了魏晋以后,名山大川、寺庙大多成为文人墨客追寻之所,不论是出现的时间、开放的程度、民众共享度,和欧洲都不能同日而语。
3 继承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虽然晚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但是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孔孟传统、老庄精神以及后来的佛学思想,彼此促进,相互借鉴,常演常新,一脉相传。虽然历经春秋战国以及秦末农民战争等战争以及分裂,但是很快就是走向大统一,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统一是主流也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古希腊、古罗马处于西方古代文明的高峰期。事实上,经过武力手段极度扩张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罗马帝国疆域达到顶峰之际,已经表现出维系的乏力,而另一支更强大、更持久的全新力量――基督教则在精神层面接替罗马完成了统一欧洲的任务。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各自有巨大的文化惯性,再加上渗入其中的日耳曼“蛮族文化”,导致它们在艺术上的融合长达1000多年。一场文化的大起大落之后,西方近代文明于对中世纪文明的激烈批判中产生,从而诞生了既继承古代文明又继承基督教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故而,中国园林没有出现欧洲园林那样风格剧烈、复合变异的现象,而是不断传承、缓慢发展。而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像中国皇家园林那样壮丽恢弘的宫苑,却只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寺院园林和简朴的城堡园林。
4 总结
由上可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风格特征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上产生的,是宗教风俗、文化传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总体而言,中西园林在生成阶段,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园林的主流是封闭的,都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的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造园工作也大多由工匠、文人、艺术家来完成。最终,形成“规则式”和“风景式”两大风格,“规则式”园林在布局方面讲究几何对位关系,着重总体布局的人工图案美,甚至花草树木都要按几何关系修剪成型,实质是一种人为控制的、有序的自然和理性的“自然”。“风景式”风格即中国园林,造园规则中没有明显控制自然的痕迹,着重显示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临摹。
参考文献
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4
关键词:古希腊;陶瓶绘画;单纯;静谧
作为古典时期希腊艺术的底稿,古希腊的陶瓶绘画艺术以典雅别致的器形、精美写实的装饰纹样和多彩多姿的绘画风格呈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境。它不仅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图解,更反映了希腊文学的艺术风貌。它所描绘的,既是艺术家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展示,又是完全忘我的梦幻飞舞神话:既是日神用灿烂的理性培育而成的知觉,又是梦神用月桂枝触碰的美妙灵感;既是一种极致之美的心灵感悟,又是单纯视觉的直接表达: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处,知性与感性的复合,产生出一种精神上的永恒,表达出一种唯美的象征意象。
众所周知,伟大的古希腊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古希腊绘画几乎荡然无存,要想了解当时绘画情况,只能参考现存的希腊瓶画。因此,希腊瓶画艺术作为维系历史影像的载体,用时空化的图像语言向世人传达出真实的古希腊文明。当你面对有如神祗一样不朽的希腊瓶画艺术品时,仿佛置身于经过艺术修饰的画景象征世界中,透彻的情感体验和空灵的审美喜悦油然而生。
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古希腊艺术亦如此。如果说神话故事是古希腊地区艺术的土壤,那么瓶绘艺术就是土壤里盛开的花。它不仅盛开了生动的花朵,更向世人展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象之境。
初碰单纯的几何风格时期。在这一时期,装饰图案都为几何形,希腊人在陶器上绘制各种抽象的几何图形用以装饰,洞见记忆的内心视像并试着把这种记忆的意象表现出来。后来,符号式纹样开始出现,随着人类意识的进步,又出现了以人物为主的简单的情节性绘画,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显示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原始的哲学思想。意识的物象被人为的表现于外,并传递给他人。可以想象,多么久远的孕育才出现这不平凡的表现意中之象的能力,确切的说,造型艺术的出现就是基于这种单纯表意性。
触碰真实的东方风格时期。这一时期,装饰图案中的形象在表现手法上趋于写实,陶瓶绘画所表现的情景如希腊戏剧的场景一样生动。它将器形、图案及装饰融为一体,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图案语言及装饰手法,从几何影形发展到写实的真实影形,创造了独特的影像个性,并最终实现了独特风格、具象和艺术表达的美的和谐与统一。将真实的绘画风格从瓶画中更进一步体现出来,他们相信,真实的美是最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和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所在。
雕琢立体的黑绘陶风格时期。这一时期,陶瓶的绘画融入了文化的内涵,或细腻、或粗犷、或古朴。绘制的特点在于用黑色漆釉在陶土的坯件上勾勒出生动的图像,器物呈红赭色地,将人物形象衬托的乌黑而又立体。细细端详,黑绘陶风格的瓶绘仿佛是自然的复原图,画面与真实的事物达成一致。从这一时期的瓶绘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人从自发的辩证观点出发,强调整体和谐与多样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意象美。
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5
在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幽暗灯光下,踏着神庙的巨石,走近散发着强大历史引力的一件件展品,心中禁不住地会开启一条时间的隧道,通往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在公元前5 世纪~前4 世纪,中国产生老子和孔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期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明在这个时期走向了顶峰。在《卢浮宫珍藏展》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杰”的头像赫然陈列在展览大厅里,使展厅闪烁着古希腊智慧的光芒。
《卢浮宫珍藏展》展出了130 件大理石雕塑、陶器、金器等精美艺术品。这是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卢浮宫藏品展,而且其中还有多件展品从来都没有走出过法国国门。而现在,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细细地品味每一件艺术珍品的神韵。
在这里,可以看到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狂欢的祭祀面具。
这次展览中有一尊“阿芙洛狄忒头像”和两尊“阿芙洛狄忒雕像”。雕像除了用丰腴的手法塑造了爱与美之神的古典之美外,甚至连衣服的摺皱都是用细腻简洁的线条来表达,显示出娴熟地运用了雅典“富丽的雕塑风格”的手法。阿芙洛狄忒手中的苹果令人想到了由不睦女神厄里斯引起的她和女神赫拉、雅典娜之间的选美比赛,不睦女神迫使宙斯委任帕里斯从中选出最貌美的,最终阿芙洛狄忒赢得了作为奖品的金苹果。
徜徉于《卢浮宫珍藏展》中这些历经千年时光的绝世珍品之间,渐得古人神髓,发古人之幽思,禁不住慨叹人类文明的奇异。
10月艺术资讯
上海:国际儿童艺术博览会
上海将于10月1日至7日举办“梦向世博”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博览会。把世界顶尖儿童乐园的娱乐项目与中国传统庙会形式结合起来,别具一格。在儿童文化艺术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出节目精彩纷呈:西班牙幽默桑巴,来自台湾的“彩球天堂”,用艺术加工的气球创作出的著名卡通形象。此外,还有不少颇为有趣的儿童娱乐项目。
时间:10月1日-10月7日
北京:当代国际艺术节
北京当代国际艺术节(DIAF)将于2007年9月22日- 10月14 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众多中外艺术家参与,活动内容涵盖视觉艺术、建筑展览、现场创作、视频、舞蹈和音乐等,适合各年龄层,包括儿童。活动将在朝阳文化馆9剧场、大山子艺术区、草场地艺术东区、高碑店艺术区、环铁艺术区、酒厂艺术区、雍和美术馆、东方先锋剧场等地举办。
时间:2007年9月22日-10月14日
北京:国际音乐节
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参加,包括交响乐音乐会、歌剧、独奏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经典爵士乐音乐会、歌舞剧、演唱会等多种世界水平的艺术演出活动。作为家庭的早期音乐教育,这些古典音乐的名家会为孩子们在音乐感觉方面打下很好的基础。
古希腊古典文化范文6
那么谈到新古典主义家具工艺我们必然要了解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及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艺术的起源来说,总结归类有五中“说”: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 巫术说、劳动说。
在我个人来看,认为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出处有占有这五种说的一类及多类,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新古典主义的历史文化背景,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导致了从生产方式到社会关系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变,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的开端。伴随着这一巨变,艺术设计的主流也发生了从手工设计向现代工业设计的转移。事实上,18世纪后期的手工艺设计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统率下还维持着暂时的繁荣。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指的是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显得矫揉造作,渐渐失去了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最初的活力,正因如此前面我们提到了艺术起源的几种“说”中的“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从而人们通过这一系列的磨合与交流开始慢慢厌倦了洛可可这种艺术形式,希望能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找到一些经典的内容,为当时的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
新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在法国兴起,18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自由平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他们与贵族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加之当时教会的特权、阶级的斗争,使人们在心理上更加希望拥有斗争的勇气和美德,另外,罗马古城herculaneum和pompeii的成功发掘,使得整个欧洲掀起了研究罗马古典艺术的热潮,以至于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一切文化遗产的兴趣都曾强了。德国美术史家温克尔曼的理论著作《希腊艺术模仿论》和《古代美术史》同样在法国引起了轰动,他提出的“高贵的简单和静穆的伟大”为古典主义的标准,那么我们之前说到的“模仿说”也在此得到了论证,“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今天,用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但模仿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创作和制作了原始艺术,这些原始艺术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画上的动物轮廓)却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成为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正因为史前造型艺术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动物。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其它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前我们简单的谈到了新古典主义的起初形成的背景因素,那么新古典主义在当今社会中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它的艺术风格,家具设计是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设计领域较为突出的代表,直线造型代替了曲线,对称构成代替了非对称,纹样的简洁明快代替了烦琐造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们对理性风格的重新重视,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理性理念又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是在反对洛可可式的极尽奢华与纤丽中产生的,它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美,希望在单纯和静穆的基础上体现出工艺制品的高贵和伟大,因此它的风格可以说是历尽铅华后的反璞归真,为工艺美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新的审美意识。
在这种审美意识的引导下,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传统再次受到了重视一直于今天,它主张的简洁、典雅、大方、实用的设计原则和美学思想极大地启发了欧洲现代工艺和现代设计,构筑了通向现代工艺文化的道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乏可以观察的到,大到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在现代居多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小到家居设计,无论国内外其中的家具风格也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青睐,工业设计,平时我们常见到的艺术品,摆设品,等等,都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存在,总的来说经过历史的磨练洗刷,它是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意识认识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也一直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品位需求中的一部分。那么从而我个人认为艺术创作是贴近生活的,很多前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