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1

总理来到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他大声告诉孩子们:“我是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你们一定会得救!”有这样的好领导、好政府,人民群众打出了“政府得力,百姓安心”的标语,此时政府体现出了空前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在这场空前的大灾难面前,我们的战士,展现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崇高品德,从地震发生的第一刻起,我们的战士就冒着随时发生强烈余震的危险,依然投入到了抢险救灾中,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强烈地震使得通往茂县的全部交通和通讯都中断了。数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由于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伞降难度很大,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伞降,这是世界空降史上的奇迹。15日,精锐的空降特种兵某部的15名英雄,他们留下了遗书,为了人民的安全,他们毅然跳出了机舱。在没有气象引导、没有地面指挥的情况下,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在四川阿坝地区茂县成功冒险降落,并在降落后成功与指挥部取得联系,解救了数万人民群众的生命。

在重大灾难面前,人民教师体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学生们,自己却毅然面对死亡,用生命捍卫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师谈千秋,用自己的双臂紧紧的护着4名学生,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崇州怀远中学英语老师吴忠红引着孩子疏散,听到有学生掉队,他义无返顾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老师壮烈牺牲;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可是自己念初三的女儿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睹见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

汶川地震以后,来自省内外的5.36万余人参与到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志愿者行动中。在抢险第一线,凡没有着装的大多都是志愿者,他们和战士一起冒着余震,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抢救他人的生命;在通往灾区的公路上,志愿者的的士、私家车、卡车、装载机、挖掘机有如一条长龙络绎不绝;在医院里,抬单价的、照顾伤员的、打扫卫生的大多都是志愿者。为解救已经断水断粮2天2夜的绵竹清平磷矿3000多名被困群众的生命,十多名志愿者,他们留下了自己亲人的联系电话,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解救同胞的征途。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2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直接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每况愈下。因此,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不失为一个落脚点。

一、教育内容与途径

1.确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容

北京市日坛小学重点引导学生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五大传统节日,使这些节日中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2.构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途径

(1)课程育人: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课堂主渠道

开发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实施“过中国节・育民族情”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的研究。在开发和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中,激发学生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情。

(2)实践育人: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学生体验活动

开展主题系列创意活动,在学校德育活动体系中突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主题,引导学生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德。

(3)协同育人: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走进家庭

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及家长在良好家风的熏陶感染中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弘扬中华美德。

二、实施方法

1.结合课程特点,融合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1)国家课程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2)地方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本校实际,精选优秀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在学科设置上,体现纵向深化以及横向交叉,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性;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精华,体现本土化。

在地方课程的使用中,把吟、听、绘有机结合,增强了教材的实效性。在学习要求上,有弹性、可变动,偏重自学能力、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3)校本课程

学校《过中国节・育民族情》校本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即一个传统节日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设计了“节日习俗”“创新实践”“节日达人秀”三大版块。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中,努力做到符合时代特征,选用学生喜爱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形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思维发展。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拓展了课程资源,健康有趣的传统游戏,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节日课程,积累了中国传统文化,从中领会到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2.开展系列教育,凸显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特色

学校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1)开展年节活动,传承中华传统

学校在中国五大传统节日到来前夕均要召开隆重的庆典活动,宣传节日的起源、民间习俗、文化内涵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的东西。清明节如今发展到祭扫革命烈士墓、端午节怀念爱国诗人屈原等,就更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就是肯定中华民族,就是热爱中华民族,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师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文献资料,研究其文化内涵、意义价值等,拍摄成微课程、微电影在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播放。

二是将探究静态习俗和亲身参与实践相结合。如春节、中秋节开展热爱家庭、团结和睦、文明礼貌教实践活动;清明节开展纪念英烈、寻根问祖实践活动;端午节开展追怀先贤、阳光健身实践活动等,在这些节日中让学生去体验、经历、成长。

三是采取互配合、相渗透的原则,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参与社会传统节日风俗有关的活动。

(2)开展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

中华传统游戏走进了学校校园。“抖空竹”“花式足球”“翻花绳”“剪窗花”“推铁环”“跳房子”“踢毽子”等这些我们曾经很熟悉,而如今又感觉很陌生的传统游戏,现在成为日坛小荷少年们的新宠。如通过剪窗花的意象、心象和吉祥艺术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使学生们变得心灵手巧,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节日氛围。

3.进行家风建设,奠定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基石

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家风建设,旨在以良好家风的道德示范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践行。

(1)开展“家规、家训、家风”箴言征集活动

学校人人参与,内容包括家族历代传承的“家训、家规”;家长在生活中的治家立身、教育子女等方面好的做法、理念、体会;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制订的今后要努力实现的家风。学校将播放优秀箴言、书法创作、编印“优秀家规家训箴言集”等形式进行宣传。

(2)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家风家教”大家谈、大讨论,组织学生采访家长和长辈,梳理各自家庭已有的家规家风或理想的家风;利用升旗仪式、集体校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说说我家家风”“家风故事”“我理想的家风”“家风助我成长”“父母教会我……”等为内容的班队会,讲述家风小故事,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的正能量。

三、教育成效

学校整体构建“过中国节・育民族情”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素质高、教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特色师资队伍,教育成果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

1.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实践,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尊重。学生了解中国节、会过中国节、热爱中国节。传统美德、经典文学、民族技艺、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并悄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2.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1)学生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诵读古典诗文,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美诗词、精彩片段,并能熟读成诵,积累数量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文学领域名人、名篇的研究,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了名人的生平及故事,还通过他们的生活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历,礼孝忠诚的传统价值观念悄悄改变着学生的言行。

通过对民族艺术的研究与学习,每名学生都掌握了至少一项传统技艺;通过对民风民俗的亲身体验,浓厚了节日氛围,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中国节。

(2)学生兴趣特长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茉莉花》等古典音乐的弹奏中,体会了典雅;在响板操的舞动中,感受到含蓄;在中国结的编织中,承接了传统编织的精神;操场上,回荡着传统游戏的欢快……寓教于乐的民族艺术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说学逗唱,吹拉弹跳,剪拼捏画,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体现着“小荷绽放,一任天真”的办学目标。

3.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1)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文化学习、体验、研究活动,教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们沐浴经典之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从教育鼻祖孔子到一代伟人,触摸到了民族的血脉灵魂,感受到了优秀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底气。

(2)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

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得多数教师越来越从容地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渗透,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他们都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运用到了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

4.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基于学校“荷文化”的大背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又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

(2)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走进校园,就会被学校浓烈的文化气息所感染;深入其中,更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民族技艺的学习中,经常可见教师教学生、亲友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等场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常常利用各种好作品,在学生进步时作为奖品,学生在接受教师鼓励的同时,提高了审美情趣,也激发了对艺术的探究兴趣。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3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 新馆新馆的设计 民族性 设计特色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和世界接轨,世界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提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建筑物作为我国文化和艺术载体应该为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责任感做出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设计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在第一时间就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建筑,对于我国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是一种要求。所以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应运而生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老先生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建筑物进行结合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也是我国现代化建筑中能体现出民族性的一个典型的建筑。

本文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中的民族性进行探索,并研究它是如何将现代建筑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并从中找到一条将民族性在建筑中合理体现的道路。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使我国的建筑具有民族化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借此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和传统文化都走向国际市场得到更大发展的舞台。

1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和发展历程

通过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可以将民族文化很好地体现出来,也可以很好地让世界各国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设计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我国的建筑发展史有一个很好地理解,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以后的建筑设计的发展有一个很好地帮助,也可以为我国以后的建筑设计提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1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

民族性主要是指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的审美意识,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的生活,使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建筑是一种活生生的实物,而文化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将这种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文化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建筑的艺术,在进行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将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去就构成了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同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周围的建筑,怎样将设计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也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筑的民族性的精华在于如何将建筑中的现代化设计和民族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像苏州博物馆的新馆的设计中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要将博物馆新馆周围的建筑即苏州古老的拙政园等等建筑考虑进去,这样形成一种一体的文化设计才具有美感。

1.2 建筑艺术“民族性”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建筑艺术“民族性”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建筑艺术“民族性”的探索和表现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首先是在1997年吴良镛先生提出了“探索新的文化建筑,发展地区建筑学”,将民族文化融合到了建筑设计之中,同时将我国的文化背景、园林设计等等都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之中,这也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然后是繁荣创作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建筑设计都融合了民族的特色。最后是对建筑文化的新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开始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更好的融合到现代建筑中进行了新的反思和探索。

2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园林设计

博物馆在人们的意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收藏了大量的本地的和人类的所生产的物质,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将博物馆也设计成一种文化的艺术品,将会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

苏州是我国的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处在江南地区,这里的环境优美,园林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典雅。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在我国的苏州地区,私家园林很是出名。到了明清时代以后,苏州地区更是将园林的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将园林中上式和亭台楼榭设计的也都是非常的合理、恰到好处的。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不仅应用了传统的苏州民居的建筑特色,还将博物馆的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而且在新馆的设计中还有很多的院落,例如,在博物馆新馆中央大厅北部的那个院落,是精心设计的也是整个博物馆中最吸引眼球的一个院落。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既不同于传统的苏州园林的设计,同时又没有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在新馆的设计中利用了桥、亭等元素。利用桥可以很好的将水景进行分割,并且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的惬意,为新馆添加了一笔浓重的诗情画意。利用亭的设计使江南园林设计的经典在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中重现,这也是对于古典文化的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让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的独特的设计风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苏州博物馆新馆也有很多新颖的设计内容。比如,借用“枯山水”园林、镂空的墙体设计等等。将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应用到新馆的设计中这也是对新馆设计的一个创新。用这种创作手法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江南的那种明净而又深邃的江南文化和吴越文化。利用镂空的墙体设计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这样利用墙面的镂空图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也是一副完整的画面。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园林设计很好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去,也很好地体现出了我国特有的江南水乡的那种感觉,将江南的建筑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3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也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这才使得最后的新馆是一个独具民族性的博物馆。

3.1 新材料的选用

新馆的屋顶使用的是瓦片,其实这不算是一种新材料,只是在现代建筑中几乎不使用。瓦片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我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瓦片运用到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不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保留。并且在屋内顶部采用古代的藻井设计,这样既美观同时又很好保留我国的传统工艺。

3.2 光影手法的利用,传统元素的体现

将公共空间中的光影手法运用到了新馆的设计中,达到情景交融、相辅相成的效果,这也是我国传统的空间追求的本质,采用这种设计之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会给人展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影的效果。同时,我国建筑设计的传统元素在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沿用大屋顶,这种大屋顶的设计是我国古代建筑物的特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还有就是屏风等等,对于屏风的设计位置也是我国古代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将这些都引入到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之中,是人们在欣赏博物馆藏物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4 苏州博物馆新馆成功的原因探索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设计上不仅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宏伟,将现代化的设备很好地运用进去,而且还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它对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苏州博物馆新馆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原因有很多的方面。

4.1 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的创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内涵。新馆的设计师是出生于广州的贝聿铭,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并且童年都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中度过的,他曾经住在苏州最有名的“狮子林”中。这样中国传统的江南水乡的园林设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他对于苏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都有很好地了解,这使得它设计的新馆得到了苏州人们的广泛的认同。其次是他接受了现在建筑教育体系的熏陶。年轻时期的贝聿铭设计师就离开家乡去美国学习建筑设计,这使得他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接受美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熏陶。他对于现代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都有很好地了解。回国之后,他就潜心研究如何将艺术和建筑结合起来,这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之后可以完全的看出。这是现代建筑的熏陶,使得他能够设计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4.2 设计师经验丰富,风格严谨

苏州博物馆新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师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虚心求教。同时也因为他们严谨的做事风格。这就使得新馆的每一处设计都是值得推敲的,并且每一处设计都是那么的匠心独运。正是这种种原因共同造就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成功。

结语

建筑的设计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现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建筑已经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对于提升本国的国际文化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我国苏州博物馆新馆民族性的设计特色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物不仅要体现现代性,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应该具有民族性。只有民族性的建筑物才能更好地向国际市场发展。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我国进行民族化建筑物设计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对于以后我国建筑物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盂远.康定斯基抒情抽象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5,4(5):23-26.

[2]陈薇.苏州博物馆新馆[J].世界建筑,2004,2,18(1):12-15.

[3]旄建文.建筑与音乐的比较研究[J].福建建筑,2006,6,5(1):78-79.

[4]祝晓峰.苏州博物馆――园林新意和纪念性的二重奏[J].世界建筑,2007,10.19(4):101-104.

[5]张岱年.论中国的建筑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集刊,2010,11,23(7):89-91.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4

    论文摘要: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们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的宝藏,在许多的行业中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的包装装演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值得进行长期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演设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并没有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满设计的影响。装演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今文化的发展。哲学思想来源于悠久历史的沉淀,我国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无一不是经过了数千年的积累,其博大精深不言而喻。中国许多着名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而香港着名设计师靳棣强就很善于将传统的东方特殊融人到他的设计中去。

    国内很多包装设计中都含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采用了中国红和同心结,让人一看到就觉得该图案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喜庆与祥和的气息,亲近之意油然而生。

    在如国内许多电视合的台标的设计。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是一对交汇的凤凰,凤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而一凤一凰交汇,则又体现了我国的道家特有的阴阳八卦。黑龙江电视台是一个草书的繁体“龙”字,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气息。还有河北电视台的台标中的标注图案是万里长城。这些电视台的图标无一不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我国的包装装演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例如在书籍封面、商品包装设计、台标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的应用。很多书籍都是采用的文字封面,用书法字体来表现封面上的文字字体自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了。如宋元时就有一部分书籍的封面采用的书法字体。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应用到现代装演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元素,同时还可以为古老的中国书法的应用开辟出了新天地。书法的应用也为其他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装演设计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现代包装装横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于发展具有我国独有特色的装演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实用性与美观性进行结合,设计应该体现出民族特色。    包装装演设计不能仅仅是讲究所设计出来的东西的美观,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实用性。一件产品或者是产品的商标都是要直接与公众进行接触的,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商品或者产品的包装是否精美,所以美观性在装演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讲就美观性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包装装横设计的实用性。例如一件产品的包装和商标不仅是需要精美,同时还必须向公众传递出一些信息。这些不同的信息就体现出了装演艺术的实用性。

    对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则需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在所有的装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美观性要服务并服从于实用性。在很多时候设计的美观性也能够为实用性带来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个商标或者其它的包装在让人觉得美的时候,还要让人一眼就能读出其中的意识,同时还要能够传递出所包装的物品的一些功用。

    包装装演设计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民族性。世界上的所有着名的艺术都脱离不了其民族性,当失去民族性的时候就是失去其艺术灵魂的时候。因此,包装装演设计作为一门设计艺术也应该将民主性作为其设计原则中的重要一条。例如我国很多的包装设计中国都应用了书法艺术。同时还有前文提到到的许多台标也拥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在例如将一些民间图案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去,传统图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且与现代图形造型方式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运用了民间图案的包装设计都能够体现出一股强烈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一、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二、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

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范文6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