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1
关键词:旅游产业;政府职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战略限制和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府职能上出现了政企不分、多头管理、缺乏法律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优化的必要性再一次凸显[1]。
二、政府职能的误区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对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准确[2]、行政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政府职能模糊不清等问题暴露无遗。
1.旅游市场机制不健全,过度强调政府主导。在现今市场经济体系下,仍有不少的地方政府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的模式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一些地方过分地强调政府的行政命令用于指导和管理旅游行业,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实际规律,将合理的、适度的政府主导职能表现为长官意志,取代了企业行为,导致了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失误,整个旅游市场的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费。
2.旅游行业管理机构组织混乱,政企不分。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彻底性,对旅游企业的建设、管理、经营一把抓,严重干预企业的成长和运作,充当企业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其结果是政企不分,旅游企业无法自主发展。有一些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虽然相继进行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改革,但企业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运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调整往往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3.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从行业管理上看,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一些旅游企业在条线上又有具体的部门管理,如建设系统、林业、农业系统直接管理,在事实上造成了多头管理的情况发生,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空头管理。在很多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当中,组织架构混乱,缺乏标准流程,管理关系复杂,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十分茫然,遇到问题需要多头请示、多头汇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问题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法律监管,政府控制缺乏依据。旅游业点多、面广、综合特征明显,产生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众多部门协调与衔接,迫切需要出台综合性旅游法,统筹协调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政府管理有依有据[3]。
只考虑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是片面的,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实际上是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和人民幸福感与休闲指数的全面提升。政府职能的定位是旅游战略实施的第一步,成功的职能定位可以为后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政府和市场要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配合[4]。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手段、以大旅游思维整合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以实现联动式发展和规模化竞争。
2.旅游法规的制定者。当前,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部系统完整的旅游法迟迟不能出台,极大限制了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政府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及实施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为了保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要通过规划、引导、协调和监管等手段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以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发展。
3.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在推进旅游发展的进程中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便捷式服务[5]。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信息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利用公权力,成为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创建旅游服务型政府是旅游行政部门社会职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关注民生工作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职能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旅游惠民政策的推行者。政府应当积极丰富公民的休闲生活,满足其旅游需求,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等惠民措施的实现,使公民的休闲权利得到保障、群众的旅游品质得到提升。
四、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行政管理存在的职能误区,应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角度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
1.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政府计划职能。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旅游行政管理主体在履行旅游计划职能,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环境持续、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府组织职能。传统的政府职能是建立在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基础上,组织结构封闭,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新时期政府组织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政府和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3.突出行政协调机制,优化政府协调职能。旅游发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不同的分支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入行政协调机制可以极大改善旅游公共利益的导向,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繁荣。通过政府行政协调可规范政策法规的执行,维护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加速旅游立法进程,优化政府控制职能。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无位”与“无为”现象[6]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落后,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监对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的管理缺乏依据,管理者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当大力推进中国旅游法制的建设,使各级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
[2]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2).
[3]苏晓梅.浅谈对旅游法的几点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5).
[4]王起静.市场作用、政府行为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2
关键词:华润 结构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标杆企业之一华润置地:
1、企业发展特点:
华润集团于1994年收购了北京华远房地产,随后将所持有的股份归集到华润置地并在香港上市。当时收购华远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国内住宅开发经验,为华润进军房地产行业创造条件。2005年,华润将分散于集团内部的房地产业务进行整合,将华润置地作为华润房地产业务发展的旗舰,明确了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成功开发出凤凰城、上海滩、橡树湾等一批高品质住宅,以及万象城都市综合体项目后,华润置地迅速将这些产品在各地复制,至2012年年末,华润置地已进入中国内地40个以上城市,正在发展项目超过80个以上。
2、产品定位:
华润置地产品定位,从高端住宅系列(橡树湾学府系列、橡树湾英伦系列、凤凰城精品都市系列)和商业地产系列(万象城都市综合体系、住宅+区域商业中心(五彩城)、住宅+欢乐颂)开始,至2013年年初,华润置地旗下项目中已经形成六大住宅产品线系列:幸福里系列、蓝湖城系列、中央公园系列、橡树湾系列、悦府/凯旋门系列、九里系列;以及万象城都市综合体、住宅+区域商业中心五彩城两种持有物业模式。
3、组织架构的特点:
1)、华润置地城市公司有标准组织架构,各城市公司依据此架构,根据自身情况,作适当的微调,但必须经华润置地公司审批;
2)、若城市公司同时运作2个(含)以下的项目:可不设置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职能由项目管理部分管副总牵头组织工程品质小组,行使工程管理职能;可不设置客户服务部,在物业公司设置客户服务线,行使客户服务职能;在成本管理部或者行政管理部或财务管理部设置法务人员;可不设行政管理部,由人力资源部代行。规模扩大时,成本管理部的招标采购职能转移至工程管理部行使。
3)、若商业仅仅作为住宅配套项目,且体量小于10000平米,则配套商业策划由市场营销部行使(若城市公司设置商业运营委员会,则由商业运营小组运作住宅配套商业的策划与招商),商业运营职能由市场营销部行使;若开发纯商业项目或商业综合体项目,可成立商业运营线运作商业策划与招商;
4)、市场营销部销售职能线、项目部、设计管理部、成本管理部可设置行政助理,其它部门不设置行政助理。
5)、各城市公司统一设置投资决策委员会、招投标委员会、产品决策委员会、商业运营委员会,其它专业委员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设置。
二、标杆企业之二万达集团
1、企业发展特点: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至2012年11月底,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产业,企业资产2500亿元,年收入1400亿元,年纳税200亿元。已在全国开业55座万达广场、34家五星级酒店、814块电影银幕、46家百货店、51家量贩KTV。2015年目标:资产3000亿元,年收入2000亿元,年纳税300亿元,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其中,支柱产业之一商业地产情况如下:
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达广场是中国商业地产第一品牌。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全国性的连锁商业管理公司,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持有物业面积903万平方米,计划到2015年开业120个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4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不动产企业。
2、产品定位:
万达广场历经十余年发展,已从第一代的单店、第二代的组合店,发展到第三代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万达集团在世界独创的商业地产模式,内容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的大型商圈,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
万达广场是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产生四大社会效益:一、提升城市商业档次;二、新增大量就业岗位;三、创造持续巨额税收;四、丰富群众消费需求。
3、万达集团组织架构的特点:
1)、万达集团将所有业务领域统一划分为项目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别由相应专业部门进行管理。
2)、万达采用高度集权化的管控模式,除部分工程管理和销售实施放在区域公司,其它大部分职能由集团总部牢牢把控。
3)、万达集团的组织架构按照业务的发展流程,进行了更加彻底的调整,将所有部门划分入项目前、中、后期三个部分。一个总裁负责前期的拿地、规划设计、招商;一个总裁只管施工,达到快速统一的工厂化速度;一个总裁负责商业管理、院线、百货的管理。
4)、独有的倒金字塔管理。
三、新地产集团转型期的组织架构设计
(一)、产品定位建议:
自2011年起,商业地产开发商纷纷对旗下产品进行调整,许多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公司纷纷推出标准化产品线。其中,中国银泰抛出了三大商业综合体,银泰中心、银泰城、银泰MALL;中海推出了中海广场、中海国际中心、中海大厦系列;此外还有龙湖、绿地等多家公司均做出了产品线的集中。有明确市场定位的商业地产将更有“钱途”,相比粗放型开发,由集零售、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康体等诸多功能为一身的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更大型的城市综合体,这类产品需要大的资金的长期投入。相比,聚焦社区商业和社区购物中心这样一个细分层面,或许更能赢得机会,建议“三胞广场”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有这方面的思考,同时建议采用华润置地的产品定位策略,实现“百城千县”目标。
(二)管理体系建议:
建议采用万达集团的管理决策体系,结合华润置地的产品定位策略,发展自主品牌的商业广场模式,例如:购物中心+电子产品连锁+自主超市+餐饮+娱乐(影院)+专门店的业态组合,形成集团城市综合体的模式。
(三)组织架构建议:
保持现有组织架构弱矩阵管理格局不变,根据新增职能成立对应的新职能部门,同时在原部分职能部门中,调整或增设新岗位,以便与完成新增工作内容。
各部门设定如下:
1、战略投资管理中心:负责行业及市场研究,战略管理,拓展与投资分析,报批报建,土地获取;
2、规划设计管理中心:负责产品研究、设计管理、设计成本及设计供方管理;
3、市场营销管理中心:负责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4、工程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研究及支持、工程管理制度、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5、预算成本管理中心:负责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招标管理、采购管理;)
6、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绩效管理,流程制度,知识管理,信息化管理;
7、人力行政管理中心: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与后勤管理;
8、财务管理中心:负责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法务管理;
9、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提供物业管理全程服务、参与招商计划和招商方案制定工作。
10、资产经营公司:自持物业资产的经营管理、参与商业资产的经营与管理;
11、商业管理公司:负责城市综合体的招商运营管理、商业管理;
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3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了独立,才能做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审计的独立性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外在形式的独立,二是实质上的独立性,而实质的独立性恰恰是独立性的核心和关键。从客观上来说,外部咨询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它们主要考虑业务量和收入两个主要因素,为了使二者持续上升,它们更多的具有非独立倾向,讨好客户、不实报告等。
3.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不清
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较为模糊。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不少企业及其管理当局对之很不理解甚至有抵制情绪,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仍难以融人其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的作用。
4.内部审计责任定位模糊
我国的内部审计,既受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内部审计应调整定位,转变职能。对内代表企业监督重大经营决策的贯彻实施,服务企业的发展;对外代表企业协调与外部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系,维护企业的利益。实践中,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职责认识不足,造成内部审计在定位上无所适从,浪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
5.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尚待提高。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无法完成自身的吐故纳新。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极为欠缺。
二、更好的发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方法和策略
1.建立合理,健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规范现代市场主体的关键。
2.通过改变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低。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审计机构能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业务。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科学定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重新定位内部审计责任
内部审计责任的重新定位,主要应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
(1)内部审计的责任与职能要达到统一。内部审计责任的重新定位,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的组建、工作目标与内容做出调整,使之与其职能达到统一。内部审计的一切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而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一味要求内部审计为国家利益服务。
(2)对我国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重新认识。建立审计组织首先要明确职责,以职责来决定机构,而不是确立机构后再赋予职责,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组织体系内部的关系。在新型的审计组织体系中,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三者应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共同承担整个社会的审计任务,构成一个社会的审计监督网络,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道德素养。内部审计职业特性要求从业人员运用一定的执业判断,这是将审计风险在最低限度的前提保障。
(2)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外,还应具备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3)是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关注意识对内部审计结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内部审计方案制订阶段,应根据被审计阶段的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测评,恰当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程度,在内部审计实施阶段中,保持高度的职业关注,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控制审计风险。
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4
摘要:政府性投资公司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情感化管理的影响,政府性投资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显得手忙脚乱。唯有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进行正确的投资战略定位,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政府性投资公司企业使命模糊、战略管理意识淡薄、投资方向不能立足于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从观念、能力、管理、投资领域、项目选择五个方面研究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战略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自诞生以来,以建立政府投资主体为目标,以增强实力和服务重点建设为重点,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社会贡献逐年增加,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地区经济中颇具综合实力和投资实力的经济主体,成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以及我国投资市场的不断对外开发,国外资本大量涌入,政府性投资公司面临的投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情感化管理的影响,政府性投资公司在面对来自国外投资公司及非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竞争时显得不知所措。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及投资的战略定位错位的现象正在影响着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的战略定位,以期对其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政府性投资公司的性质及其特点
政府性投资公司是指具有政府出资人身份,以贯彻政府公共职能为核心目的,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部分支柱产业投资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我国的政府性投资公司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出现的一种国有资产经营型企业。
关于政府性投资公司的性质,目前有多种说法,尚未统一。相对一致的观点是,政府性投资公司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法人,一种特殊的国有企业,它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者。行使出资者权利,具有授权范围内的所有权。
政府性投资具有不同于一般投资公司的特点。(1)政府全额出资。从企业性质上看。政府性投资公司是国有独资,由政府全额出资设立并授权经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具体运营国有资产。而且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主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增量投资,是为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政府作为唯一的出资人能够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执行,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2)战略控股公司。从组织模式上看,政府性投资公司一般为战略控股公司。实践证明,只有控股公司模式才符合投资公司的性质与定位,才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3)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与结构。政府性投资公司通过运营国有资产,改变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状态,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优化国有资产的结构布局。
二、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战略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性投资公司面临的投资环境更加透明。长期以来,在政府的“襁褓”中长大的政府性投资公司,与那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的国外投资公司及非政府性投资公司相比,无论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还是在进行投资时均存在很多问题。
(一)企业使命模糊
受自身发展历史的影响,政府性投资公司在自身使命定位方面存在含义模糊、定位过宽或过窄、未能以市场为导向、缺乏个性等问题。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与政府性投资公司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水平低下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政府性投资公司,其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更没有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没有进行战略规划。对于自己的使命,还是延续老一套的做法,即上级分配的任务就是自己的使命,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打算。
另外,还有些政府性投资公司出现使命定位过宽或过窄,未能以市场为导向的情况。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自己的使命定位是“以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进行参股、控股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有些政府性投资公司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自己的使命,这种使命定位显然缺乏个性,过于宽泛,更没有指导与激励意义。
(二)战略管理意识淡薄
政府性投资公司战略管理意识普遍淡薄,有学者曾对我国的包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上海九事集团等20家政府性投资公司做过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家公司建立了战略发展部等类似的部门,这反映了我国政府性投资公司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在我国投资也不断受到西方市场经济有形与无形影响的今天,战略管理意识的缺乏无疑是我国政府性投资公司的致命弱点。一些刚修好的街路又被破开或拓宽、一些绿化地今天种草明天栽树、一些建成没几年的立交桥又被拆除……这些事件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不仅影响了投资公司的发展,也给国家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投资方向不能立足于自身的特殊性
政府性投资公司不同于非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两大法宝”是它所具有的双重主体、双重身份。但是,政府性投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不能立足于自身的特殊性,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取向。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上述问题的出现,与我国政府性投资公司的发展历史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政府性投资公司都是作为政府职能的附属而出现的,按照政府的意志完成政府分配的任务是它们的使命。甚至有些地区的投资公司至今在管理体制上仍未实现“政企分开”,仍由政府部门全面监管公司的大小事务。受这种“老国企”和政府“包办”思想的影响,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自,长期依赖政府,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公司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敢参与市场竞争。另外,有些投资公司本身就是政府政策的阶段性产物,如配合政府实施工业企业的改革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这类公司正面临着被撤销的境地,战略眼光和战略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如今,政府性投资公司原本所具有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渐消失,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正确的投资战略定位是关键一环。
三、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资的战略定位
(一)观念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不同于一般性投资公司,既是执行政府职能的组织,又具有企业的性质,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经营定位存有异意。有人认为,政府性投资公司作为公司,应当与一般公司无异,利润最大化是其所追求的目标;也有人认为,政府性投资公司的股东是政府,因此,其经营运作应当以股东意志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行政及服务,因此,政府性投资公司应以贯彻政府的公共职能为使命。
以上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片面性,将政府性投资公司等同于一般性投资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显然与政府设立投资公司的初衷相违背。政府之所以成立政府性投资公司,原因之一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够完全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一般性投资公司的逐利特性使其不愿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等外部性强的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投资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只能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出面解决。此外,认为政府性投资公司不应考虑利润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作为一个公司,若无效益考核,公司的运作绩效将难以衡量,没有利润,公司的可持续经营更无从谈起,因此,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盈利性也不容忽视,只是这里的盈利不仅指货币收益,而且还指社会收益。应当在保证其公共职能的前提下,追求一定水平的货币收益。
(二)能力定位
长期以来,吃政策饭长大的政府性投资公司由于政府作为后盾,形成了一种“无所不能”的观念,结果投资领域无所不包,战线拉得太长、成本太高、管理困难,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显得手忙脚乱,这时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无所能”。“无所不能”的能力定位显然与政府性投资公司发展是相抵触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性投资公司应当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在对自身以及市场环境进行充分正确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及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实力。
(三)管理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应当抛弃旧有的完全依赖政府的观念,围绕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依据国家的财务制度进行财务重整,使财务数据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内部信息系统;探索投资业务创新;建立与投资公司相适应的内部收益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由此可见,“政府投资,企业化经营”是政府性投资公司经营运作的基本原则。
(四)投资领域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领域不同于一般性投资公司。错位经营的经营理念是正确选择。所谓错位经营是指考虑政府职能转变对国有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背景这一特殊资源,有选择地从事其他投资主体不愿或尚未涉足的产业,以改善地区投资软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包括投资领域的错位和运作对象的错位。
1投资领域的错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不应是一般的竞争性行业,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投资主体不愿或无法介入的基础产业、公益性项目以及尚未介入的战略性领域。
(1)基础产业领域。我国加入WTO后。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但传统政府投资模式已经不适应人世的要求,需要有相应的投资主体承担这一责任。政府性投资公司在基础产业领域有着多年的运作经验,拥有一定的资源及比较优势。可以根据地方政府的需求,发挥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介入,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运作,形成优势产业,政府性投资公司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应变被动为主动,变执行决策为影响决策,力求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当好政府的参谋,履行好国有投资主体和资产经营主体的作用。对于基础产业领域中的市场化项目,政府性投资公司应立足于规范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挖掘项目潜能,最终通过吸引外资及社会资本的介入使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对于半市场化项目。由于其赢利微薄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介入,政府性投资公司应充分履行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发挥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作用。通过资产置换、配股、国有股减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2)公益性投资领域。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一般应由政府财政承担,但由于投资者、建设者和经营者价值取向不同,往往导致项目成本提升,运作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与公共服务,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对于此类项目,投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者,在按政府要求,做好项目投资和基金运作的同时。力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通过项目公开招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项目建设经营中,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四分离。
(3)战睁陛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由于存在较高风险,社会资本不愿或尚未介入。还有一些领域,国有资本大量存在,但退出渠道不畅。对于这些投资领域,政府性投资公司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相应的资本运作手段,提升项目的内在价值,进而吸引社会资本的介入,实现国有资产的撤出和转移。
2运作对象的错位
与其他资产经营主体有所区别的是,政府性投资公司的运作以充分整合有效的政府资源为基础,其主要运作对象为国有资产。通过错位经营,政府性投资公司能够实现在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以市场化运作手段继续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投资项目选择定位
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在保证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优先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优先选择社会效益大的项目,然后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性投资公司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时甚至会牺牲经济效益以达到国家的调控目标。如右上图所示。
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对提供就业机会的影响;对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节约的影响;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对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等等。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可采用矩阵分析总结法。
将各项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单项评价结果,按评价人员研究决定的各项指标的权重排列顺序,列于表中。使各项单项指标的评价情况一目了然。然后对所列的指标进行分析,阐明每一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其对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影响程度。将一般可行且影响小的指标逐步排除,着重分析考察影响大和存在风险的问题,权衡其利弊得失,说明补偿措施情况。最后分析归纳,指出影响项目社会可行性的关键所在,从而提出项目社会评价的总结评价,确定项目从社会因素方面分析是否可行的结论。
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5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实现企业自我约束和管理要求的内部环境审计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位及职能进行探讨,并结合当代市场的发展对环境审计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改进措施,以期对企业对于环境审计有一个完整的论述。
关键词:
企业;环境审计;职能;定位
在我国召开的十会议当中,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指导思想,由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被人们重新提起,而企业作为影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担相当一部分环境责任,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就是这样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企业监督机制,其主要活动内容为监督、审查、咨询、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评价其是否合法适当、有效,从而督促企业在符合法规与各方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环境审计工作对于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而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岗位尚不完善。许多企业忽视自身的污染物排放,不设立专门的环境审计部门,导致政府机关对其采取措施,只得到一时的利益,却失去了长久的经营和美好的环境。因此企业应当与政府一同重点关注环境问题,重视自身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将其作为一切活动的首要考虑因素,以保证企业,社会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位
(一)目标定位企业环境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在保证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当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或者长久无法恢复的污染,这就需要环境审计部门深入到各个流程当中,使生产流程和排放合乎标准。1.必要性分析首先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近些年来的各项方针政策不再单单将任务指标划为经济指标,而是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不能受到污染并且要逐步扩大绿化面积。上升到国际角度来看,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而中国作为全球大国,自然备受瞩目,因此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必须要落实的。从企业的角度看来,各项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环境保护是个体以及群体必须要遵守的条例,尤其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必须遵守的义务。而作为一家企业,需要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并非短时间内的经济收益,所以必须要保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才能够从国家层面上得到认同。2.成本分析环境审计工作必然要付出一部分的资金来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人力,设施等各种必须要具备的固有成本,在人员招聘上要求其具有环境审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保证不出纰漏。审计部门的建设,日常各项审计活动的经费支出都需要相当的一笔费用;另外一项成本就是在审计过程当中,如遇到各种需要整改,或者审计工作的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支出,这部分的费用是用来对审计工作的革新以及对于工作流程的修改。3.效益分析环境审计工作良好的展开同样可以给企业带来不菲的收益,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环境审计工作不仅仅是确保企业在工作流程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样还可以对于流程进行优化改造,选购一些清洁高效的资源,使得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进而达到减少成本,保证收益而增加了利润。另一方面的收益是长期的,企业环境审计工作的完善可以使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当中更进一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可以更容易的获得投资者的关注。4.文化分析一个企业的长期运作必然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塑造的过程中也必然需要保证企业的遵纪守法。环境问题往往是一些公司的大问题,限制了许多制造流程的排放指标。环境审计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指标规定在法律条文的数字内,只有各项都符合法律法规,才能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的运作,这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团体意识,将他们凝聚到一起,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对外来说,企业形象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如若企业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公司形象会一落千丈,在行内的竞争力大幅下降,影响了整个公司的收益,使企业濒临破产。因此环境审计工作的展开能完善公司的公众形象,最终达到保证公司收益的目的。
(二)职能定位实际上,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基本职能就定位在六个字上,监督、评价和完善。环境审计的职能定位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确立,此处只针对其职能定位做基本介绍,详细的职能将在下一章做具体介绍。1.监督职能定位环境审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可以督促企业按照合法的方式经营,创造有效价值,同时能对企业进行监督控制,防止企业内出现不良行为,从内部败坏企业的经营。环境审计发展至今,其监督职能对企业产生的效益越发凸显,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评价职能定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评价职能,其基本内容涵盖评价企业内的环境决策是否科学,做出的具有导向性的决定是否正确等。在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环境审计在进行评价之前,该评价对象首先要经过被审计的过程,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评价的准确性。原因在于,倘若没有经过审计,该评价对象可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一来没有评价的必要,二来哪怕过程再严谨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审计完全没有意义。除此之外,环境审计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套完整严谨的评价参考标准,涵盖企业可能涉及到的各类经济活动,且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此才能快速高效地进行环境审计的评价职能,对需评价的对象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促进企业的发展。3.咨询职能定位审计的咨询职能主要是为企业所咨询的问题提供建议,并为其提供与咨询问题相关的服务,换言之,咨询职能的工作内容与范围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客观来看,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从一个相对客观独立的视角来看企业的经济活动,且在审计的前提下能确保其科学性与准确性,这一切都保证了环境审计的咨询职能可以为企业提出一个相对科学、严谨、全面的建议,且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因此,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咨询职能是具有其必要性的。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几大主要职能定位之间是彼此关联的,监督职能是其他一切职能的基础,只有监督到位保证了企业活动的合法性,才能继续进行下面的活动。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这两者都是在监督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服务,三者之间彼此区分又互相联系,形成环境审计职能体系,共同为有效提高企业效益而工作。
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问题分析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环境审计工作相差甚远,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建国初期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环境相关的法律也逐步完善,但整体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因此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在我国,大多数人的环境观念还在萌芽阶段,一旦牵扯到经历利益,许多人会将环境问题抛之脑后。在许多的政府部门,只顾效益不管环境的人数不胜数。尤其是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政府部门为了保证经济的效益,放任一些高污染企业的破坏行为,而环境审计工作也无处开展。这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更加严格的执行落实,不能只作为一纸空文在少部分地区的环境保护中起作用。而是要更加广泛的普及到各个地区,让环境审计工作更好的开展进行。
(二)企业高层不够重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自然是希望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很多的不良商人将自己的收益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公司内部的环境审计部门形容虚设,为了迎合上司而做一些虚假的评测报告以愚弄政府愚弄社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级的管理者向上级谎报真实的环境测评,使一些并不到基层了解实情的股东或者CEO被蒙蔽,这也是许多强势公司逐步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三)法律缺少强制执行力关于环境的法律是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的,在这几年当中也在慢慢的完善,但是在法律的制定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监管部门来保证法律的真正落实。尤其是在环境审计方面,在法律中几乎是只字未提,只是言道提倡促进,可并没有真正的推行到实际中,这种缺乏后劲的法律使得环境审计工作得不到大多数人的重视。
三、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改进
环境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改革,使得环境审计越发显得吃力,传统环境审计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环境审计需要做出新的改变,调整较为落后的工作模式,紧随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始终适应企业的需要,发挥环境审计的价值与意义。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实现转变。一是确定好环境审计目标,完成目标定位,环境审计的目标主要完成向企业内部审核管理的转变,主要向企业提供完备的咨询与评价服务,实现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预警制度的完善;二是定位好环境审计,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与经营活动中,而不是以一种独立于整个企业体制之外的姿态去进行环境审计的工作,环境审计也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三为环境审计方式的转型,要从传统的事后审计逐步走向企业活动全过程的审计监察控制,做到提前参与、过程中监控、事后审计;四为扩大环境审计职能,从最早仅有的事后审计逐步扩大,为企业提供咨询、活动综合评价等更多的服务,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环境审计的内涵;最后一点,环境审计应该改变最早的只重视数字结果的看法,转而注重多种表达方式,力求审计效果多元化与综合化,使环境审议摆脱单一价值,实现综合价值的转变。实际上这五条环境审计转型是对环境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新确立环境审计的职能定位与目标定位,以新的审计方法在新划分的审计范围中去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价与管理,要求环境审计人员的思想一定严把环境关,推动环境审计的转型。
四、结论
环境审计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在为企业提供监督、评价、咨询服务的基础上,保证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企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经济活动,并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企业也应该为环境审计人员提供多种培训与外出交流的机会,促进其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林.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驱动因素与经济后果[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42-46.
[2]高姗.浅析企业环境审计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45-48.
[3]袁广达.企业环境审计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发展,2002(1):28-33.
[4]马春静.加强企业环境审计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J].时代经贸,2011(14):13.
[5]程巧静.浅议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J].财经界,2014(33):242-243.
综合管理部职能定位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实,会计信息不可信;收入不能及时到帐和费用开支不合理,该收的收不上来,不该支出又支出去,随意增加开支项目和扩大开支范围;企业没有预算计划或有预算也不能很好地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松驰,费用报销不按审批程序办等等。这种内部控制弱化的现象,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地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健全、对经营者监管弱化、企业运行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也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使其能与大企业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进而促进中小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其中企业内部审计立足于企业内部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控,尤其是对其经营过过程汇总有风险的项目进行事前审计,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成本也是相当低廉的。但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定位较为模糊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定位应是内向性的。主要是维护所有者权益使然。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脱胎于国有小型企业,还存在着“两权”的分离,使所有者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企业的经营权由董事会掌控,董事会对所有者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通过内部审计监督董事会的经营活动,成为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也没有真正产生加强经营管理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客观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难免带有行政命令的色彩。
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很多中小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的是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中小企业甚至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是由会计兼任。这种内审组织体制往往因利益关系的制约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限于企业财务会计审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没有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应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中小企业最初是由一些个体户发展而来的,发起人往往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他们可能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然而我国企业里普遍存在着一种家族情怀。使得企业的许多高层管理者的亲信都占据着高层管理位置,他们往往不懂审计,简单地把审计看作是查账,这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1,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
审计定位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是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围绕企业的内在需要,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服务。为了体现内审定位,必须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和观念上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审计定位实现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审计目标实现以查错防弊为主向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的转变。为企业提供保证与咨询服务;三是审计职能实现从就事论事的单纯性审计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的转变。逐步扩大审计内涵,丰富审计信息;四是审计成果实现以追求单纯数字成果向追求审计综合效果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审工作的综合价值。
2,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当前由于被审计部门是内部审计人员所在企业的组成部分,客观上造成内部审计为本企业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如何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无论任何一个中校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属于该企业的那一个高管层所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道德,使自己在进行执业时,本着以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做任何一个事情,那么这样才能做到内部审计独立性最大。
3,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能范围,不可一概而论,应在充分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责任内容、预期审计目标及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赋予内部审计不同的工作内容。但总的方向是确定的。即不能将内部审计简单理解为查账,或是财务工作的延伸,而必须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处于内部审计的监控之下,真正发挥其监督服务的功能。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