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导权
一、引言
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的重点内容。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紧紧抓住校园网络文化这一切入点,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网络空间,把教育要求融入网络空间,把文化阵地构筑到网络空间,主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在当前今社会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博弈格局中切实把握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分析
高校网络文化可理解为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与呈现,也可理解为网络文化在大学组织中的选择与重塑。高校网络文化特指以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在校园活动中,大学人所共生、共享、传递的网络价值取向、网络生活方式和网络行为方式[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也是推动高校和谐发展、繁荣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先锋功能
人的理性总是希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因而会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尤其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学生。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而网络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先锋,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强大的思想先锋功能,用优雅、辉煌、独特的大学文化濡润、熏陶、影响每一个学生,并引领、传承一代代学生。同时,优良的高校网络文化也可以通过一代代学生广泛地向全社会传播、扩散,进而影响社会大众,亦可以在某一时期起到担负时代思潮“急先锋”的作用。
(二)全面育人功能
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客体,通过文化塑造理想的人格,调动人的内在意志和创造性,这就是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的文化教育除了常规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这只“看得见的手”之外,还有“网络文化育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是,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全面育人方面,功能无比强大,内容非常丰富,形式极其多样:既可以借助门户网站、网络课堂、即时通讯软件、手机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大大丰富了教育的形式、拓展文化的内容,又以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极易让学生乐意接受,在全面拓展学生素质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价值评判功能
文化是群体共同的行为规范体系,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既包括行为者的信念,也包含普遍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制裁。网络条件下,不同的社会群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存在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都试图以自己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并影响其他人,在高校师生群体中也不例外。青年学生善于接受新思潮,但也易被误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明确的价值取向建设网络文化的主阵地,着重青年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完善;引领网络舆情,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应对负面价值观念的强力渗透,弱化社会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当前,高校已成为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前沿阵地。不可否认,有少部分的高校师生受到了敌对、不良势力的网络文化渗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高校甚至无法提前预判断某一次意识形态的危机来自何方:我们不抢占宣传阵地,不良媒体就会乘虚而入;我们不传播高雅文化,低俗信息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不做好网络平台,学生就会随波逐流。这迫切需要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掌控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三、把握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导权的策略分析
网络条件下,各种社会群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试图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并影响其他人。大学生善于接受新思潮,但也易被误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要抢时夺势、主动作为,抢占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高校网络舆情,支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四个一”目标,巩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领导权
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网络大平台;建立一套网络育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兼职网络文化建设团队;培养一批理性、自律的大学生网民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实现“四个一”目标,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党委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高校党委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弘扬网络思想文化主旋律,探索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推进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文化育人功效。高校党委还应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占领网络制高点,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把握“两微一端”,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阵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6月,在中国7.10亿网民中10~29岁的占据51.3%,达到3.53亿[3]。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的考察对象就有近470家高校的官方微信。各级各类网络平台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载体,高校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平台,提高网络文化的吸引力,积极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1.把握“两微一端”建设。当前,手机即时通讯在高校迅速发展,“短、平、快”的微信、微博、QQ等对大学生有很广泛的吸引力,网络“新宠”在高校深入人心。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我院280名学生,全部都有QQ,拥有微信的有238人,使用微博的有162人。可见高校应该主动把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纳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利用,科学管理。2.打造和整合高校网络文化阵地。校园网站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信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首先要打造好校园网,贴近实际,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氛围,起到凝聚人心、传播文明的作用。其次适应新形势要求,整合校内各部门媒体平台,建立新媒体工作综合平台,可以联合易班、思政网、教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平台。[4]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青春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三)培育三支队伍,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导权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把握育人这一主导权,这就要求这支网络文化建设队伍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过关的网络技术。1.选塑网络名师。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根据调查结果,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遴选网上网下有影响力、愿意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教师,建设“网络名师队伍”,传播正能量。2.强化网络学工队伍。要利用易班建设网络育人平台,将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向网络空间延伸,以学生学习发展为切入点,调动学工队伍网络育人的积极性,号召全校政工干部、辅导员利用网络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建立学生网络骨干团队。高校一半以上的社团均开设有微博、博客,要积极推进学生组织的网络化进程,加快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进程,以社团建设为重点,发挥学生骨干团队的引领作用。鼓励各团骨干队伍积极参与网络化的过程。
(四)提升“四个力”,发挥高校网络文化全面育人功能
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物理界限,形成虚拟性“高校网络文化社区”。这个网络文化集合体在全面育人方面功能强大,不仅可以借助门户网站、网络课堂、手机自媒体等平台影响学生,又以其隐性思政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大学文化熏陶。1.激发热情,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吸引力。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的全校性网络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最喜爱的老师”“最美学生”网络评选活动,通过网络抢票,微信平台的微党课等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2.把握方向,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掌控力。高校青年师生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防范各种意识形态的风险,努力把握主动,赢得优势。要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对传媒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和信息技术方向、发展规律的掌控;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大网络舆情监控力度,做好舆情前瞻预判。3.培育优秀团队,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加强对教师、学生技术开发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编辑评论团队等的培育,培养和打造一支有影响力、有战斗力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增强师生网络文化建设的执行力。4.打造精品,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力。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优势,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也要充分挖掘优势、突出特色,打造自己的网络文化精品。如福建师大打造的“五微五阵地”、小葵工作室等。同时要坚持开放办网和协作共建,与大型门户网站等共建基地和栏目,如与“大学生在线”网站合作共建“学生之家”等,通过联办和协同,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文化影响力,提升了知名度。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巩固党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积极主动建设科学的、自主的、有特色的、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成恩,张远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任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李青,徐晶,罗敏.浅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科教导刊,2014(1):31-32.
[3]蒋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4(9):199-200.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2
阵地,即具有一片立足之地。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有主要的活动阵地。通常为本地的文化馆、文化站。而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基层设施主要有广播电视、电影放映、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及其它文化活动场所。因此,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强化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素质,并积极改善服务设施。这里,文化工作者还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群众文化活动要确保将娱乐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②阵地群众文化活动要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多元化;③认真学习贯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精神,积极创新阵地文化活动内容。
二、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的认识与领导。由于我国基层群众文化起步较晚,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党委、群众文化部门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还未全面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多形式地宣传,从而让他们对群众文化有新的认识。这样,他们才能站在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角度来对待基层群众文化,将它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抓好领导与部署,积极解决群众的需求。
2.整合当地群众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首先,要充分整合当地相关机关团体、企业单位、学校及当地的场、馆、站、室等设施。并且,要积极将地方人才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以促进当地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定期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尽量打造成本地群众文化的名片。然后,要积极建设本地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上的文体骨干人员、退休老干部、文艺爱好者等参与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并利用居委会、社会团体、单位及文化培训场所等,作为开展群众文化的服务基地。
3.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管理中。群众始终是群众文化开展的实践者与受益者。因此,建设基层文化的理念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会使群众文化富有生命力、持久力和感召力。在建设基层群众文化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丰富、活泼的形式,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促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从而提高其精神境界。确保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娱乐,还能了解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科技知识。文化工作者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技卫生常识等渗透到不同的文化活动中,使群众在娱乐的同时,增加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格调。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3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时代需要创建文化馆网站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文化馆主要设施基本以图书阅览室、辅导室、排练室、文艺活动室、展览厅以及演出厅为主。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成为发展群众文化的新契机。互联网传播面之广,是当前任何宣传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跨越省市、超越国界,覆盖世界各地。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及时了解信息。网站制作简单,容易掌握,青年人一般了解基本操作模式就能进行。使用笔记本电脑更是便于携带,任何地方无线上网后都能随时操作。因此在信息社会里,掌握群众文化阵地制高点,建立各地文化网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群众文化建设新的重要形式。
文化馆网站平台的最大特点表现为:一是快速对外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地方文化活动动态。二是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能更广泛地得到宣传。三是开展对外文化活动,举办不同形式的美术、书法、摄影网路展览,拓展与外界的文化空间。四是展示地方网络艺术创作,搭建群众的创作平台。五是上级领导快速了解地方文化动态,及时检查和推动工作落实。六是提供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工作思路,文化建设需要创建文化馆网站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其社会职能一是宣传教育的职能,及时地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的是提高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是辅导文化站和基层业余文化组织,培训各种文学艺术人才;五是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六是组织文学、音乐、舞蹈、血艺、书画、摄影等各种群众文化艺术门类的创作,搜集整理非物质文艺遗产。
现代信息社会,作为文化馆如何创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如何运用网络科学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
第一,领导应转变工作思路,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信息社会已经形成,世界网络已覆盖整个社会,网民群体在社会上已经产生,特别是青年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力军,支持做好地方文化网站已迫在眉睫,因为广大群众需要网络文化,建设各地文化馆网站,形成全国庞大的文化网络,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树立起文化馆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宣传教育,举办的活动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掌握网络技术,运用文化艺术专业形式,积极开展群众网络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网络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现代文化生活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职责。
第三,建立网络文化队伍。现在文化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在自身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这为建设网络文化队伍提供了后备人才。通过正确引导、积极培养形成全国现代文化网路艺术人才库,为文化大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第四,建立全国文化馆网站体系。1、建立全国各地文化网络管理中心,制定各地方文化网站网址目录。2、连接全国文化网站,形成巨大的文化网络数据库。3、构成文化立体层面,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形成文化活动新格局。全国现有文化馆、群艺馆3217个,如何创新文化工作,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公共文化事业新的起点。
第五,申请建立地方文化馆网站域名,占领地方文化阵地,是地方文化馆版权的重要环节,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否则网站域名阵地就会丢失,地方文化话语权就会让别人抢占。
第六,扩大加强文化馆网站的宣传力度。过去文化宣传只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互联网的影响之广、传播之快是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三、跟上时代步伐,为群众办好文化馆网站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公共文化需求的变化决定服务必须不断拓展,作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承担的是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要的职责。但要真正能够发挥公共性,必须研究公共文化需求不断发展的特点,研究社会公众文化生活方式、内容的变化,研究文化服务形式的推陈出新,才能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中心。
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必须革新。长期以来,唱歌、跳舞、扭秧歌、鼓乐队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是各地文化馆站的主要活动形式。主要受众以老年和妇女为主,形式单一,后续文化资源匮乏,内容缺少创新。而事实上,当前社会公众对文化生活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娱乐化,对于群众文化等现代活动方式进行拓展,网络传播是扩大宣传最佳途径,便于广大群众随时进行交流。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4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优势,树立和掌控高校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创新和推进网络文化的有序管理必须做好网络文化的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
一、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是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树立和掌控高校网络舆论正确导向,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首先要建设好网络文化教育的阵地。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呈现出更新速度快、数量大等特点,网络信息的直观性、丰富性和传递的快捷性,易于导致大学生看得多,思考得少,对事物的认知肤浅化、感性化,以及重要信息时常被淹没等现象的出现。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搭建必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借助新时代媒体,贴合学生的需求,整合现有的平台资源,确保平台的权威性、唯一性和正面性。
据统计显示,目前高校学生最长使用和最容易接受的网络传播媒体是“两微”:微博、微信。微博和微信两种媒介各具特色,同时使用,互相补充。微博字数受限,但特点鲜明,可作为官方通知公告的主要阵地;微信的形式多样、可及时通信且互动性强,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官方线上线下活动推广的主要媒介。
此外,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平台的认可度是关键,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在校学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去了解这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然后接受引导的内容,最后内化为自身的能量是整个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重点部分。要提高学生认同感,必须挖掘学生需求,丰富网络信息平台的形式,定期举行线上线下活动,以真正让学生有所进步和收获为目的,让学生对学校网络文化教育阵地有归属感。加强底蕴与特色,提升网络文化平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将校园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有效结合,实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二、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关键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家庭、需求、行为、甚至是思想都是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数据都是可以被量化的。传统的文化传播内容是基于传播者的思考和意向,传播者主观的把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的传递被传播者,而这些信息不一定是被转播者乐意接受的。而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普及式的传播方式不再受到追捧,由于被传播者的需求可被量化,文化传播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和急需就业学生的思想引导是有区别的。改变传统的教育引导理念,融入大数据的思维,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于切入点,高校的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以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于文化育人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过程为目标,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引导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从服务中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正能量。
三、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是支撑
良好的管理团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做好队伍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支撑,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定位学生的需求至关重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汇集学校各方面的人才,建立一支网络媒体、网络管理、网络专业技术和网络运营的强大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专业教师广泛参与,把教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网络平台上来;鼓励学生工作队伍积极运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热情,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网上行为活跃、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学生骨干队伍。依托学校的专业研发团队,组建大数据方向的学生研发队伍,利用数据优势,切实掌握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引导的针对性。
四、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是保障
建设与管理并重,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谈不上制度,管理机制的建设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尤为关键,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调动广大师生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确保广大高校师生吸收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知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校全面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做好网络文化的四个建设,开拓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网络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高琴,魏金辉.高校网络文化的管理机制研究[J].青年记者,2009(32).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5
一、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党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要求,在提升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加强全区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三级管理机制和三级管理网络队伍,完善文化服务功能,加强阵地建设和资源配置,更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
1、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三馆合一”工程土建全部完工;区群众艺术馆开工建设;区博物馆规划选址落地。改建和新建4家社区文化中心。开工建设梅陇、颛桥两个镇的社区文化中心,改建吴泾镇和马桥镇的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达标。加强357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管理工作,继续实施50个村、居委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文化功能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开放大中学校、区属单位的文化活动设施,使社区居民享用更多的文化设施资源。
2、健全文化管理机制。完善文化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健全区群众文化指导服务中心(区群众艺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镇、街道文化站)、村(居委)文化活动室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加强三级文化阵地规范化管理。按照《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标准》要求,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管理,健全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和文化服务员考核制度。启动文化培训服务工程。对全区文化站长、社区文化中心的业务干部、文化活动室服务员,组织全面业务培训,加强艺术教育和队伍素质建设。
3、完善文化资源配送机制。按照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满足群众文化权益和艺术需求的要求,整合市、区两级文化活动和服务资源,形成包括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影视唱片、专业辅导为主体内容的“菜单式”文化服务项目资源库。实施“百千万”文化资源配送工程,组织“家门口的高雅艺术享受”活动,将100场高雅艺术演出、5000份文化产品、20000场数字电影送到基层村镇街道,融入到全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形成“基层点菜、区里配菜、按需送菜”的菜单式宣传服务配送机制,将文化服务、培训、讲座和产品配送到各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点,为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提供文化资源和配送文化产品。
文广局年工作计划
区文广工作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实现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着力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行城市形象、增强行城市软实力、城市凝聚力、文化感召力,为全区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文化条件和舆论环境。
一、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党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要求,在提升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加强全区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三级管理机制和三级管理网络队伍,完善文化服务功能,加强阵地建设和资源配置,更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
1、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三馆合一”工程土建全部完工;区群众艺术馆开工建设;区博物馆规划选址落地。改建和新建4家社区文化中心。开工建设梅陇、颛桥两个镇的社区文化中心,改建吴泾镇和马桥镇的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达标。加强357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管理工作,继续实施50个村、居委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文化功能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开放大中学校、区属单位的文化活动设施,使社区居民享用更多的文化设施资源。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范文6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用“四个有利于”讲话精神统领网络文明工程建设。作为政府网站,必须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大力加强网络文明工程建设,使网络这一先进技术为广大人民服务。坚持文明办网,努力把政府网站办成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在网络管理上,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网络文明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必要保证,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二是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种网络法律法规;三是坚持自我约束,实施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政府网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制作、流程,强化监管、惩处机制;四是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倡导网络文明。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和行为的侵蚀,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网民。
在内容建设上,坚持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占领网络重地。
一是突出正面宣传为主,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坚决杜绝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主义的东西在网上传播;
二是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作为政府网站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为政府网站,必须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为人民群众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努力提高时效性,增强针对性、艺术性和实际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活生生的事例说话,不断增强网上信息的说服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