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1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1-01

一、前言

幼儿时期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幼儿的智力、感知、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幼儿身体肌能的提高,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音乐能力培养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促进幼儿成长、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分析音乐启蒙教育发挥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操培养、语言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智力开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采用轻松活泼的音乐旋律,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松活泼的音乐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的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幼儿更好的接触客观世界的存在,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活跃的状态发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三、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

幼儿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和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时期作为语言的敏感时期,有着较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极大的降低幼儿学习语言的难度,促进幼儿的更好更快的学习语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音乐中的力度、音色、节奏等因素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种声音艺术,音乐在解放幼儿天性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通过音乐、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解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幼儿展示自我,培养幼儿的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的音乐理解能力,包括对音乐的音色、音准、节奏等,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乐教育,同时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五、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音乐作为具有感情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德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音乐启蒙教育中为幼儿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满足幼儿的听觉需求。在潜移默化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帮助幼儿保持心情的舒畅,稳定幼儿的情绪,更好的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六、总结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全面素养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教育中。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的智力开发、德育发展、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乐教育,同时促进幼儿的音乐理解和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开发;同时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感知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9):13-13.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有引领作用,并且幼儿教育在家庭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家长把幼儿教育看做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对幼儿有直接影响。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课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逐渐完善幼儿的教育课程,才能够使幼儿教育不断优化。

一、幼儿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小学化现象严重

幼儿教育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人们往往盲目的认为促进幼儿发展就是要开发幼儿的智力,并且将开发智力的方法落实到读、写、算等知识的培养上。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都是教儿童识字、算数,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自身接受能力,以及儿童是否对此感兴趣,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领悟。幼儿园的许多游戏时间被小学化的课程占据,对于难以理解的课程问题,如果教师不进行耐心理解,反倒容易使儿童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1]

2、兴趣课程安排不科学合理

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兴趣课程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大部分的幼儿园,许多兴趣课程的安排都是出于利益的驱使,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盲目进行兴趣课程的安排,并且许多幼儿园没有结合自身的接收儿童的特点,盲目的向其它幼儿园学习,导致兴趣课程的发展并不乐观。许多教师的兴趣课程意识不正确,单纯地认为兴趣课程就是对儿童艺术、体育能力方面的培养,促使了兴趣课程单一,违背了兴趣课程的安排初衷。

3、基础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不明确

对幼儿尽心培养,从课程入手是正确的选择。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发展轴线,一种是直接引进市场上的特色教材,然后对其进行改进,发展为园本课程,另一种就是自己编撰教材。园本课程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照顾本园儿童的兴趣爱好。建设园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基础课程进行补充,促进基础课程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依据园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课程安排,而是随意的进行课程的拼凑,许多幼儿园不是根据儿童的需要设定园本课程,而是依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安排,忽视了儿童的潜能的开发和发展。[2]

4、课程内容安排失衡

许多幼儿园从自身考虑,不断增加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兴趣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合理的对其进行安排,导致这些课程与幼儿园的基础课程发生冲突,课程计划较多,导致课程失衡。

5、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缺少关联性

许多幼儿园对于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笼统的设定一个教育目标或者照搬其他幼儿园的教学经验,将目标与其他幼儿园设定的一样,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安排却与此毫无关联性,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没有清晰目标,致使课程安排散乱。并且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符合自身的发展现状,生搬硬套,看见别的幼儿园怎样做它就怎样做,失去了自己的独特精神。

二、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1、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课程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充分考虑幼儿的教育需求,掌握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从幼儿的全面发展考虑,组织课程安排。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元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进行设定。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条件,盲目向其他的幼儿园学习效仿,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特点。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自有的教学设施,自己接收的孩子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创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园本课程,并与基础课程相结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课程要幼儿化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尽量避免小学化。要利用儿童的认知方式来进行课程改革,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经验。幼儿化的课程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性,依据其成长特点进行课程的安排,目前来看,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都引入游戏,将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极大的引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这就充分利用了儿童的天性,将课程幼儿化,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3]

4、课程要长远化

幼儿的教育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能只看重眼前,因此,课程改革要突出幼儿教育的长远性。在课程安排上,要尽量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每个课程的安排都要有具体的目标,课程的实施也要围绕目标进行,课程的效果也要以目标的实现状况作为衡量标准。对课程进行改革,要将幼儿教育的眼光放长远些,针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做出课程安排。不能为了自身的便利,忽略了儿童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幼儿教育的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真正的将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课程改革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幼儿园,幼儿园对课程进行改革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有实效性的课程改革,避免照搬其他幼儿园的经验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使幼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安排课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符合幼儿发展的任务,只有真正的予以重视,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海英.课程制度管理:学前课程创生之机制保障[J].学前教育研究. 2010,4(05):27-28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启蒙;职业教育

一、武汉市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现状

1、家庭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小学生在认知、情绪、自我意识、兴趣爱好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小学生会通过游戏、玩具、书籍、收听收看多媒体等渠道,对于职业的种类、内容等方面有了一些模糊的初步认识,以及对于未来职业生涯有了憧憬。然而,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为,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进入大学深造,考虑职业问题是将来的事。经过调查发现,在家庭里,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没有玩过与职业相关的玩具;三分之二的小学生没有关于职业的儿童书籍;一半以上的小学生从来不看与职业有关的电视节目;三分之一小学生的家长从不和孩子谈论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虽然有个别学生能说出《职来职往》这种电视节目名,但是较多学生喜欢看像《我爱发明》这类科普节目。这些体现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职业生涯教育观念普遍比较淡薄,他们没有注意开发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教育资源,营造出适合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环境,主动给孩子必要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

2、学校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位。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学校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重要任务。然而,学校在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上,严重缺位。①学校领导、教师对于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统考、调考、升学等压力,使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失。统计表明,学校老师经常和有时在课堂上讲授关于职业认知知识的分别占6、2%和17、8%,有近30%是偶尔讲,有40、6%是从来不讲。②目前还没有关于职业生涯教育正式而系统的课程内容。小学虽然有劳技课,主要以让学生体验劳动乐趣、培养动脑动手的习惯、做生活的小主人等为目标。这虽然看似有一些联系,但是与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小培养职业兴趣和准备意识方面相差甚远,并且每学期的课时也相当少,评价体系不完善,很难保证其有效实施。③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职业生涯教育和其他科目一样,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和体系,需要专业教师对其内容和方法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演绎。然而,目前就连一些示范学校也很少配备专职的职业启蒙老师,这方面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④缺少与职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别于学历教育,它需要大量的社会体验和实践来支撑。调查表明,学校还没有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部分学校一般每学期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春、秋游),主要还是以玩为主,就连这也很难保证,在组织学生关于职业的社会考察活动方面,几乎没有。

3、社会上人们的教育观、成才观影响着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小学生接触这类教育为时过早。社会媒体缺乏这方面的指引,社会资源没有开发利用。社会儿童职业体验馆发挥了很好的职业启蒙教育的功能,但没有充分被利用。比如,城市周边的学生在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中并不占显著优势,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表示十分了解的比率远远高于城区部分学校的学生。这与他们去过星期八小镇儿童职业体验馆的比例高有关。从这点来看,儿童职业体验馆体现出较好的职业生涯教育效果。在那里,大部分学生有过十种左右的职业体验。这种给儿童印象美好而深刻的职业体验方式,培养了孩子职业教育观念。但是,去过儿童职业体验馆的学生比例,只占三分之一。估计,这与它较贵的门票,以及父母、老师的观念和视野的局限性有关。另外,经常或有时去父母工作的现场,对于父母职业特点和要求的认知度也比其他学生要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观察和了解职业特点的方式。可是,人们没有注意利用这一资源。由此可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层面来看,武汉市的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都比较缺乏。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这一问题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研究、实践。

二、加强武汉市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对策

1、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走到了前面。比如,美国孩子的职业生涯教育从6岁开始,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日本倡导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系统的职业生涯理念教育。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学习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这个资源平台,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①树立职业生涯教育观念。老师和家长,从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特长出发,帮助并指导学生,不断地发现自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今后职业的向往,让他们在生活中做诸如升学、分科、兴趣培训等这些重要选择时,自觉地将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克服目前小升初激烈竞争带来的盲目性和从众性,从根本上缓解我们孩子心理上巨大的升学压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系统化的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全套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开发教材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比如,日本的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内容里,有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校内综合学习时间和校外职业体验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各地各校的优势,采取讲座、参观、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推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各校的情况,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教师,或者发挥教师的特长,由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兼任,并对所任课的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地了解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含义和价值,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研究交流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实。

2、开发身边的潜在教育资源。以职业生涯教育观念为指导,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广泛开发身边潜在的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资源。比如玩具、书籍、电视节目、职业体验馆等。与职业相关的玩具以丹麦玩具LEGO为例,它有以警察、建筑工人、消防员、铁路运输工、司机等不同职业为主题的拼装套装,模拟了这些职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不知不觉地体验了各种职业的特点。适合儿童的职业教育书籍,像美国绘本《忙忙碌碌镇》等书籍图文并茂,都非常适合孩子的阅读需要。市场化的儿童职业体验馆,比如武汉市的星期八小镇,让孩子在轻轻松松地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社会常见职业的体验。家长们平时多提供各种机会,比如节假日,让孩子了解、认识和接触,甚至亲身体验周围人的不同职业,带孩子一起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给孩子心中从小埋下职业的种子,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敏感度。

3、整合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协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要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不是单靠家庭和中小学校校方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参与,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协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整合并调动起各类资源。比如,以上所列举的与儿童职业教育相关的玩具和书籍,主要都是进口产品,这类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我国的教育界和企业,特别需要看到并瞄准这块巨大的、潜在的、迫切的需求,针对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自主开发与儿童职业教育相关的玩具、书籍和儿童电视节目,主动满足孩子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需求。

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必须要依赖于全社会资源的整合,特别是纳入社区资源和社会企业等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上海近些年就在实践这样的地域性资源整合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取得较好效果。这种实践模式可以给武汉市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像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近邻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多个大学社区,就具有丰富的大学教育资源,比如有大学生职业训练营、水稻试验田、花卉培育室、农机实验工厂、生物标本馆等;武汉市还有钢铁企业、造船厂、汽车制造销售企业、光伏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人才支持。我觉得,武汉市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借用周边诸多大学的珍贵资源和社区资源、企业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还可以尝试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贯通起来,以弥补目前学校短期内缺乏相应师资和教育资源的不足。

由此可见,只有全社会广泛树立全民化的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观念,打通社会系统之间相互封闭、隔离的关节,慢慢整合、协调各类资源,才能为我们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协同、良性发展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支其.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J].价值工程,2011,(36).

[2]孙宏艳.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端口前移――基于中美日韩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教育科学研究[J].2013,(8).

[3]郑玥.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4

一、儿科技教育必须与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

随着对科技教育的普遍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须用刀做有益人类的工作。为此,世界各国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而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我园幼儿人格培育的研究,我园把科技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上,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近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寻找“合乎自然”的答案,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引领幼儿热爱科学、关爱生命、善待生灵、主动探索、勤于创造,为幼儿科学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科技教育中人文精神启蒙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以幼儿人格发展课程为依托,构建科技活动资源库

我园的园本课程是幼儿人格发展课程。为此,我们把科技教育纳入幼儿人格教育课程中,并将其定位在培养幼儿科技人文素养的启蒙上,为孩子的创新人格和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资源库依据主题内容,共分为系列主题、活动方案、课件、资源素材库、自制教程等五个资源包。具体内容为:

第一模块:系列主题资源包。如:《生命是美丽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等,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切入点,在实施预成主题的同时,设计、构思与之相呼应的科技教育活动,并捕捉孩子在科学探索、操作方面的兴奋点,加以扩展,孵化出新的主题及科技活动。同时把相应的活动资源搜集、储存,也便于老师能进行加工、筛选和整合。

第二模块:活动方案资源包。我们以主题为依托,不断修整本园原有特色活动中体现幼儿科技素质培养的原创方案,以满足和培植幼儿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为宗旨,大胆设计,构思新的活动方案。注重环境创设和社区资源的利用,调整和生成与教育目标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促成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主动、生动地发展。

第三模块:课件资源包。我们配合上述活动设计,分门别类地由本园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倡导“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构思理念,重点开发,使用演示型、交互型课件,把幼儿引入一个图、声、文并茂的多媒体空间,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教育氛围中,建构知识,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发挥课件资源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让教师共享课件资源,调整课件内容,完善课件功能。

(二)精心设计科技教育环境,萌生幼儿科学人文意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艺术的环境”、“处处是创造之地”、“六大解放”等,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创设具有开发性、人文性、互动性和童趣性的科技教育环境。

1、创设大环境与小布景,激活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利用宽敞的走廊、楼梯转角等空间,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公共性大环境,如“惠山泥人展”,为孩子们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围绕这一环境,我们还组织参观“惠山泥人厂”、“学做惠山泥人”、“大阿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无锡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新生活的美好情感。

围绕自然科学、生态科学内容,创设各活动室的“小布景”。为幼儿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捕捉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科技信息,让幼儿每天生活在充满科技人文信息和充满想象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的感官,启迪幼儿的智慧。

同时,我们把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活动环境作为点燃孩子创造思维火花的“导火线”。我们提倡尊重和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将幼儿在活动中创造的作品变成环境的一部分,挂上墙、摆上柜,成为环境的“主角”,让孩子在个性自我表达中,增强创新的动力和信心。

2、建立科技操作间,追随孩子的兴奋点

我们创建了幼儿园专门的科技操作间。通过创设自主、开放的探究环境,提供在探索中学习的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活幼儿在其它学习中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科技操作间中,我们采用“四多四少”的指导策略,让幼儿在观察、制作、游戏中主动与环境中的科学信息发生交互作用。即:多一点倾听少一点传授;多一点体验少一点概念;多一点赞赏少一点责备;多一点期待少一点催促。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失败、惊喜、享受探索的乐趣,期待幼儿的顿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3、设立“创新活动区”,满足孩子的标新立异

创新活动区是各年龄班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满足孩子随时迸发的探究热情为宗旨的区域性的活动场所。孩子们可在这一区域将意犹未尽的探索活动得以延续;可将对大自然某一现象的兴趣移植到这一区域,与同伴一起寻求奥秘;可与同伴分担疑惑、分享成功;可与老师探讨问题、交流想法,让孩子大胆想象,培养孩子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三)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1、激发敢于探究的愿望

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还设计、构思了科技教育系列专题、活动、科技创新节、作品展示会等。

2、在克服困难中铸就幼儿顽强的毅力

现在的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较少,许多幼儿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半途而废。于是我们在科技活动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增强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另外,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自然角和生态苑,让幼儿对自己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在“观察记录本”里,这样不但使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也养成了幼儿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3、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合作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互助成功的兴趣,而且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懂得了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学会了谦让、等待、轮流、共享、分工、合作的技能。

三、积累反思,熔铸幼儿科技教育的研究成果

1、拓宽了园本课程的研究领域,夯实了科技教育研究内涵

我们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的研究思路中,使我们对幼儿科技教育的研究视角,不再停留在某一个独立的科技活动设计、开展上,而开始着手积累和研究科技专题活动、科技操作间活动上,从而拓展了我们研究的领域,使教师能站在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最优化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教育方式,多角度地培养幼儿的科技和人文素养。

2、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5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对科学教育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幼儿园所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在理论和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实施过程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科学素养较薄弱,因此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等科学学习内容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只是不像成人所了解的科学那样深奥、抽象。由于年龄和认知有限,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事物都怀有极其浓厚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了解和认识世界,比如碰一碰、摸一摸、做一做等,通过与环境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各种特性。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索,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包含“教”和“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双边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要协调好双边的关系,就必须使得“教”和”学”达到平衡,且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过于偏向某一方面就会造成严重的片面性。

(一)目标定位不准

1.培养目标不准

一些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对科学教育的灵魂品质依然认识不足,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未认识到培养探索精神的的重要性。

2.目标要求过高

制定的活动目标脱离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使得目标的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要求,不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和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目标不能够顺利实现。

(二)内容选择不当

1.内容选择不符合幼儿知识发展水平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难易把握不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无针对性,阻碍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兴趣。

2.内容的趣味性不够

部分教师对于科学教育的理解不透彻,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往往照搬教材,过于机械和死板,偏重于知识灌输,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如何顺利完成一日活动的计划,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忽视最本质的科学精神。

(三)材料准备不充分

1.活动过程中材料提供的数量少

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独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而更多的是教师给幼儿演示,极个别的才有操作机会。

2.活动材料的种类单一

幼儿个体有着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对材料的需求不一样,单一材料会使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挑战性,其兴趣和探究欲会有所下降。

例如让幼儿进行“沉浮实验”应提供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岩石、细树枝、软木塞、橡皮泥、金属薄片塑料回形针、铁质回形针、塑料勺子和铁勺子、乒乓球、大玻璃珠等。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的沉浮,学会对不同材料性质进行比较。反之,如果材料准备太单一,太少了,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教师的问题

1.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没有具备真正的科学教育意识,认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意义不大,不过就是多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未认清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2.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

幼儿师资队伍的水平整体偏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较欠缺,科学知识不全面,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指导幼儿,科学学习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各种各样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指导对科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利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现阶段实际发展水平等,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合理指导。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1.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三维目标。

总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维目标:

(1)科学态度,例如,能够大胆、自信地把知道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告诉小伙伴,喜欢观察生活当中的现象,能够爱护小动物。

(2)方法技能,例如,能够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或是和同伴之间的发现。

(3)科学知识,例如,知道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

2.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

(二)选择合理的科学教育内容

1.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当扮演好观察者和发现者的角色,学会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2.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多样性与典型性代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提供恰当的课程材料

1.提供的材料要能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要与科学教育内容相关且有一定的探究性。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兴趣,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表达想法。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本园和社区资源,操作和探索材料从身边取得,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会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勤俭节约,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四)提高科学教师素养

1.丰富专业知识储备

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深入渗透于教育实践过程当中,遵循和注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学生观

科学教师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树立正确观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热爱每一位孩子,理智地关心和爱护儿童;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鼓励和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寓教于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式活动的机会;根据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师教育策略。

幼儿启蒙教育课程范文6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20-0015-07

一、生命教育课程化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情感失调或生活事件的遭遇而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不时见诸于媒体,由此引起大家对于现今中小学教育的悲叹和担忧,也引起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专项教育的适时关注和推行,但不得不说,收效甚微。时过境迁,总会有类似事件重演,一次又一次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这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学校教育在面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方面是否有更好的解决之道?是否仅凭开设讲座、开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案咨询,或定期的安全知识竞赛就可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提高?放眼周边,我们发现,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三生教育等教育形态正慢慢形成一股风潮,在国外、周边地区逐渐流行并常态化。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开设多年,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泉州市在这方面还未进行深入探索。我市教育局在推行生命教育方面非常重视,有《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推行,也定期开展相关的大型活动。只是因起步较晚,还没有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操作原则供学校借鉴。各学校如孤军奋战,在生命教育领域自我摸索、自我成长,学校间差异显著。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命教育的实践和推行。因此,我们以“泉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化研究”课题为契机,探索生命教育课程化在泉州市的实践可能。

二、泉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界定

课程是一种活动、交往、沟通与合作,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新课程赋予课程资源的概念以新的理解,包括校内各种资源,也包括校外资源。课程化是指依托课程落实生命教育,包括学校内外的各种活动。我们努力克服现行学科课程体系和学校专项教育在生命教育这部分的弱势,探索构建适合我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学生的生命教育模式和策略。我们以课题为依托,通过设立子课题学校进行试点研究,探索生命教育在学校的课程化实施,力求在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可操作性方面加以突破。我们主要通过实践构建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探索课程化的原则、模式、策略、途径等方面以及如何在不同学段有区分有重点有规划地实施生命教育,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识、理解、感悟、接纳、欣赏、尊重、敬畏、热爱、珍惜、完善及升华生命,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生命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有关生存、生活以及人生问题的教育。生命包括个人生命、他人生命、自然生命。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生命价值引导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认识自我,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对社会及他人有爱心,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人格健全的人。

三、泉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一)生命教育课程化应遵循的原则

理念性:生命教育不是孤立的,而首先是一种需要存于每位教师、每个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文化,而后才是一种广泛与各项专题教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紧密融合的教育。

全员性:生命教育不是个别实验教师的责任,而需要学校动员全体教师用心参与、用心体验。

全方位:生命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教学或是课外活动,而在于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既有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又有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且有课外活动的有力支持,并与各项相关的专项教育有机融合。

统领性:因为生命教育关注生命,是各种专项教育,比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保教育等的基础。所以可以生命教育为统领来梳理、整合中小学各专项教育资源,有利于减少重复和浪费。

主体性:生命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要为主要开展目标。

预防性原则:开展生命教育,目的不是在发生事件后再进行临时干预,而是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定期开展,将发生事件抑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常态性原则:生命教育的开展,应落实到课程计划中,常态性开展,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积累效果。

适合性原则:开展生命教育需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之成长、发展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与整合。

递进性原则: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进而感悟、接纳、欣赏、尊重、敬畏、热爱、珍惜以及完善、升华生命。而课程化活动的整体设计也在于遵循这样的递进性,让学生在逐渐深入的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中体悟越来越深。

渗透性原则:不一定要专门辟出课程块和课程时段来开展生命教育课,而是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学科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使课堂、活动、校园到处充满生命气息。

体验性原则:生命教育不是一门学科,重点不是教授知识,而是重在让学生体验、感受、领悟,并借此达到生命素养的提高。

合作性原则:学校需联合家长、社区以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学校需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和社区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成性原则:生命教育是面向生命群体的教育,师生互动的、现场生成的东西无法一一预设,如果为了单纯的课堂或活动效果,而忽视生命本体的自然而真实的反应,则违背了生命教育的初衷。所以,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要注意放弃坚决按照预设的想法,需注意学生的现场流露并使其有所释放,从而达到尊重生命、升华生命情感的效果。

差异性原则:生命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需要、观念也大不相同。生命教育需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不同观念、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方案。

长期性原则: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抱着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心态来开展生命教育。

(二)地区生命教育课程化的模式

梳理生命教育课程化资料――自上而下建构生命教育课程化模式――选取生命教育课程化实验学校――自下而上的行动研究来探索生命教育课程化体系――自上而下推动研讨活动、主题竞赛――自上而下整合生命教育课程化体系――自上而下在其他实验学校推广生命教育课程化体系――循环反复的自下而上的行动研究来探索、完善课程化体系――经过不断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形成可在全地区推广的生命教育课程化体系――经过多番论证、行动研究、不断完善、改进生命教育课程化体系――形成可在更上一级地区推广的生命教育课程化体系。

(三)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模式、内容

不同子课题从不同角度切入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而这些角度恰好与其所在学段、所擅长领域、学校实际情况、学校资源等密切相关,我们没有统合这几个课程体系,是因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这些生命教育课程都落到了实处,而且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在没有具体验证哪一种角度更适合更广泛的学校之前,我们保留了这几种课程体系作为研究成果。

1.小学学段:融合各专项教育为一体,编制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校本课程体系

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预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创编教材。达埔中心小学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做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学期每年级确定一个大主题,确保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能至少经历12次生命教育活动。

(1)各学段课程内容

1~3年级内容: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

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4~6年级内容:

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的合作。

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远离烟酒和。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正确使用网络。

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2)校本课程模式:具体见图1。

2.高中(中职)学段:融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创编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幸福课程体系

针对学生发展实际和身心特点,华侨职校通过长期探索,整合与设计校本教材《我们的幸福课程》。该课程从四大模块十二个主题出发,以学生心灵声音为灵魂,以生命发展为主线,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以幸福感为目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最终实现幸福生活。每一课的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生命箴言、故事感悟、知识宝库、游戏体验、生命拓展和建议分享等,让学生在感知、融入、参与、体验、感悟、分享和改变中,达到提升生命质量的终极目的。

(1)幸福课程六大理念

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幸福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来感知和获得幸福的理念和行动。

积极悦纳珍爱自己:拥有幸福的前提是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也不自负,喜欢自己珍爱自己,在内心深处完全接受自己的长处和拥有,也欣然接受自己的短处和缺失。因为每个人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为自己的现实而积极充实地生活。

换位思考感知生活:幸福的人拥有更好的共情能力,常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知角度是多元的,因此能保持心态平衡,泰然处事,用好情绪获取高质量的生活。

感恩之心善待他人: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处,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心怀感念,他会感谢并回报让他快乐的人和事,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人间的温暖、关爱和美好,让爱和幸福永久地传递。

欣赏万物感受美好:怀着欣赏的心情感受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可能发现和体验幸福。当看到身边的人和事物都很美好,我们感觉自己像天使一样;同时能以体验生活的态度面对挫折,而减轻痛苦感。

珍惜时间规律生活:当我们充分利用时间获得规律充实生活,这样既能保持轻松上进的生活态度,整齐有序的生活而自信和满足,更能使我们对于过去无怨无悔,应对当下踏实积极,而让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确立目标做好自己: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给自己一个恰当的人生定位和目标。无论他人及环境如何,首先做好自己,尽心尽力去实现,不急于渴求结果,相信幸福就在于享受过程本身。

(2)幸福课程模式:具体见图2。

3.融合团体辅导心理学理念

选择其中与生命教育各个层次紧密相关的部分,编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可应用于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各学段。

泉州实验中学以团体辅导活动为依托,在高一、二年级每周两课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课程模式如图3。

4.融合幼儿阶段的健康教育理念

选择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四个方向来确定幼儿园生命教育内涵,从而使幼儿逐步达到生命教育的各个层次:认识、理解、感悟、接纳、欣赏、尊重、敬畏、热爱、珍惜、完善及升华生命,可应用于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等学段。

市机关幼儿园依托主题活动和绘本教学两种教学方法下分别探索出对应的课程模式。

主题活动法:通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这种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接触、感知、体验生命教育内容,教师的教材更有极其广泛的空间而且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灵活自然地融合不同领域的内容,给幼儿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来进行生命教育。

绘本教学法:是一种融入式教学方法,即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渗透生命启蒙教育。绘本在幼儿生命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启迪幼儿生命意识的好教材。以绘本学习为载体,开启幼儿生命意识。

(1)融合生命教育的健康教育课程内涵

3~6岁幼儿,在“人与自己”和“人与他人”两个方面已有混沌的萌芽状态,对自己身体的构造与功能很感兴趣,有的幼儿已经建立了模糊的自我概念,但对周遭友伴的关心、包容与照顾还十分欠缺;在“人与环境”方面,幼儿表现得十分茫然,但有十足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人与宇宙”方面,幼儿对死亡的情绪是恐惧、担忧、难以理解、不知怎样面对。所以,可在以下这些方面开展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

人与自己: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建造自己。

人与他人:尊重他人、爱与关怀、接纳异己、群体生活。

人与环境: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社会关怀。

人与宇宙:生命之美、了解死亡、人生信仰。

(2)融合生命教育的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主题活动教学:小班主题“独一无二的我”,从我我关系和人我关系这两个方面开展活动,形成两个大分支,48个小分支。模式如下:

“我的写真集”包括38个内容:妈妈,我从哪里来;我来当怀孕准妈妈;在妈妈肚子里;呱呱坠地;小时候的东西;成长小趣事;照顾蛋宝宝;我又长高了;别说我小;魔镜啊魔镜;猜猜我是谁;我的小脸;五官歌;我爱小脸;多变的表情;笑比哭好;表情歌;多变的脸;我的自画像;宝宝的小手;秋天的落叶;小手本领大;我有一双小小手;我的小手变变变;我的左手也能干;可爱的小脚丫;能干的小脚丫;人体秀;男孩和女孩;我的身体;碰一碰;我会摆Pose;当你发生了危险,怎么办;我会滑滑梯;我会拿椅子;小公鸡爱打架;我会守秩序等。

“健康的我”包括10个内容:感冒了怎么办;检查身体;小毛病我不怕;吃药打针我不怕;快乐早餐;我喜欢吃的东西;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干净食物人人爱;娇娇不挑食了;香香的菜等,且这学期仍在拓展中。

中班四个大主题活动,第一,“生命在于运动”形成三个大分支,生成小分支21个;第二,“我运动、我健康”,三个大分支,生成小分支29个,两个主题分别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和人与环境这三个方面开展活动。第三,感恩主题活动 “让爱住我家”,从人与他人这一方面开展活动,让幼儿从中学习爱与关怀―学会感恩;第四,“生命树――我是谁”有四个大分支,生成小分支33个。从人与自己这一方面开展活动,让幼儿从中学习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模式如图4。

“生命在于运动”包括21个内容:物我关系――我们喜欢的运动,我喜欢的运动,我们长高了,小小运动员,我们做早操,伸伸转转;我我关系――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运动伤害能防治;人我关系――调皮的球,滚球真好玩,抛接球,我会投篮,送球方法多,足球小人,说说我的自行车,好玩的自行车等。

“我运动 我健康”包括29个内容:我们的身体――胖胖兔减肥操,爱运动的木偶娃娃;我们爱运动―我喜欢的运动,我知道的运动,健康歌,小小运动员,天天做操身体好,我们都是机器人,比赛,照镜子,新邻居,向手挑战,我们的小脚丫,滑稽的脚先生,五兄弟,小驼背的苦恼,身体怎么动,身体在说话,不舒服可以哭,表情歌,运动前后,治治小伤痛,有趣的指纹,会说话的手;我们爱身体――我们的脸蛋,淤斑和肿包,流血了,流鼻涕啦,牙疼等。

“生命树――我是谁”包括33个内容:生命起源――我从哪里来,爸爸的一半和妈妈的一半,男孩女孩不一样,为什么我是男孩,为什么我是女孩;欣赏自己――不一样的我,我的名字,我的名片,我觉得我很棒,能干的我;我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我的身体会移动,拷贝不走样,头发肩膀膝盖脚,My body,和感冒病菌拜拜,不做危险的事,我的长相,我的自画像;我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觉、操作表现――身体的五种感觉健康活动,小毛病我不怕,牙疼,笑娃娃与哭娃娃,我好害怕,我好难过,表情歌,欢喜就好。

绘本教学:大班教学从“欣赏自己,认识生命”“自我接纳,欣赏生命”“情绪管理,珍爱生命”“生存关怀,敬畏生命”四个方面,择取了二十多种绘本,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详案,具体如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