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建立;良好常规

一、班常规建立的策略

1.榜样和行为相结合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明确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孩子们之间的“榜样”。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孩子,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来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所以教师应该做到及时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教师、家长带好头。教师和家长是孩子们的引路人,也是孩子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因此要求幼儿做到前首先自己做好。

2.奖励纸的作用

为了激发幼儿各方面的进步,我发挥了奖励贴贴纸的作用。用贴贴纸鼓励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为了争取拿到教师的奖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3.情感诱导

情感诱导主要是利用幼儿心理、情感的变化采用的一种方法。我经常利用儿歌、故事、图书等文学作品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记住常规的要求。

4.在游戏中学、练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是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应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在开学初,我在幼儿放茶杯的柜子上贴上了各种小动物的标记,和动物标记找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还比如有些孩子玩了玩具不收拾,我采取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当幼儿下次玩好玩具要收拾时,我就说:“玩具宝宝要回家了。”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幼儿就知道了什么玩具该放什么地方。

二、常规建立教师应先做到

1.常规教育的资源要充实、更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三部分教育与实施里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首先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现实幼儿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通常在实践中教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极端。有的教师把常规看做是管理、控制幼儿的手段,强调了对幼儿的约束。总感觉幼儿被教师牵着走,没有了自主处理自己的行为纠纷、独立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常规,把常规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

2.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有的幼儿大小便来不及脱裤子,弄在了身上,教师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裤子。吃饭时有些幼儿吃到后来饭都快凉了,教师这时应该喂孩子,免得孩子吃了凉饭不舒服。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使幼儿在各方面感受到安全感、满足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3.对孩子一视同仁

每个班里的孩子都有差异,总有一部分让老师特别喜欢的,也有让老师头疼的。为了建立良好的常规管理,所以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小班的幼儿虽说年龄小,但还是会有察言观色的能力。有些幼儿自认为教师经常表扬他,因此在犯错误时自认为教师会原谅他,当成没有事情发生一样,这样的态度给其他幼儿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常规管理的重要性、适度性、技巧性

1.小班常规的重要性

小班是幼儿跨入大家庭中的起点也可以说是转折点,并且是建立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进入小班不仅改变了原有生活的环境,而且小班幼儿不管在心理或是生理以及品德上都处于低的阶段,所以他们的这一特点给予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能在各种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从小班开始建立好小班常规也为升中班、升大班打下基础。

2.常规管理的适度性

在建立常规管理的目标时应当具体考虑到幼儿是否能做到、做好及方便执行。常规的管理问题上要准确把握好尺度,做到让孩子觉得教师给予的环境是自在的,有家的感觉。在对幼儿常规管理的培养上,教师不应该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幼儿的对立面,而应该发挥班上的全体幼儿成为班级常规的捍卫者,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常规管理的技巧性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幼儿管理;问题;措施

幼儿管理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还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并且善于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解决相关问题。

一、幼儿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由于幼儿年龄、心智发育不健全及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幼儿园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孩子自身的一些问题、幼儿之间存在的一些冲突和矛盾、教师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及教育方式等。

二、幼儿管理措施的使用

为了保证幼儿天性的同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师在幼儿管理中便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引导。

对于幼儿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相对严厉的措施引导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规范。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发展,对于幼儿身上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行为和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相对严厉的措施使幼儿们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意识。这样一种相关严厉的“收”的措施的使用,使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不应该有的,实现对其意识的培养。

幼儿间矛盾产生时,教师应该“收”“放”结合,实现幼儿管理和教育的目的。矛盾的产生会是两方相互作用的结果,面对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教师一遍要“放”,认真地倾听他们矛盾产生的缘由,让孩子们为自己去申辩,深化他们认识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维护等方面的正确认识。这对于他们品格的形成和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也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放”的宽松方式实现对幼儿的管理。教师与幼儿间年龄差的存在使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问题,同时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教师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完善幼儿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也便实现了管理的升华。

参考文献: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3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 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 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征求意见,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队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研究阶段(XX年年7月—2010年7月)

(1) 对照《纲要》,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开展研究。(XX年.7~XX年.12)

学习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武汉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等。

(2)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常规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2010.3)

(3) 建立健全保教人员各项管理制度(2010.3—2010.6)

结合平时的保教常规管理,反思保教人员的行为方式,规范各保教人员的行为,建立各项制度、完善评体系等,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4) 研究阶段小结(2010.6~2010.10)

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报告会,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5) 深入开展研究工作(2010.10~2010.7)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调整实验方法,检验保教人员管理制度,研究常规管理的策略、内容、途径和办法、措施,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1)收集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定鉴定。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立足本园实际,构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第一,立足本园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反思、审视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园的实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园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标准。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一是园长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项互动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园长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标、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她们的大胆创新。

二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制度的制定,计划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师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各项竞赛中,各项评比标准由老师制定,个个老师都是评委,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行多元化评价

变以前的管理者评价为教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管理。

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让每个教师先给自己找长处、优点,然后综合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奖项:备课优秀奖、环境创设创意奖、组织能力奖等。这种评价和奖励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长处。

第二,各项活动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缺乏,要么没有评价标准,仅凭个人的直觉打分、评价。要么就是评价标准不合理,要么就是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教师备课、户外活动、教师学期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人自评、年级组内互评、幼儿园集体评议结合。同时,都有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栏,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行为,不断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规范行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在检查过程中遵守“重点问题早发现、疑难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找策略”的原则,及时、准确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学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的制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

(2)各阶段的教学常规有条不紊。开学、学期中、学期末要做哪些教学常规,都能够运筹帷幄,有条不紊。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都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教师的发展

(1)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三年的实验,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教师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革新。实验显示,广大教师基本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管理向重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转变等。在教学中,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自觉运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学。

(2)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几年来的实验,在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下,使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遵守常规,在运用中创新。

(3)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其只要表现在:一是规范了要求,实现整体推进与规范管理的实验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标准。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及教学常规,促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的发展,其内容在“家长开放日”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4)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做到“见贤思齐”,对做得好的给予激励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幼儿方面

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教学,存在“重教轻保”,“重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活动”等误区。随着实验的深入,理论上的进一步学习内化,教师进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幼儿不仅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缺乏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相关的文献。

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全区仅一所教育部门举办的一级幼儿园,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时的、必要的专业引领,因此,在研究中的难度较大。

(2)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性不够

由于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不够,只是按照管理的布置的任务完成工作。

2、今后的设想

(1)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实感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大意义,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是我们准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并积极再探索,将成果不断推广并完善。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班级管理;常规教育;方法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口头语言、诱导、训斥、批评等方式去强化纪律,同时结合教师的亲身体验、鼓励、说理等方式去完善常规教育的管理方式,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指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常规。幼儿的很多违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常规的不合理导致的。最明显的是一些活动不允许有声音和打闹,吃饭、上厕所、甚至排队走路都不能有声音,除此之外,对于上课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的,“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两脚并拢、不举手不能发言”,这对处于好动时期的幼儿来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作为教育者来说,当常规由一种互惠的规则变成了一种束缚,那它就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三点方法去改变和完善班级管理。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孩子优良习惯的常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种氛围里,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特别渴望得到教师感情上的关爱与呵护,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该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孩子,和他们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

在中大班时期,我们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外,还注重对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物品的摆放方面,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喜悦和责任感,也能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使教育深入到他们的情感中。

二、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在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时,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大家都能保持齐心合力的合作,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每学年都要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需要老师做哪些工作,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同时让家长和配班老师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和讨论,这样的家长会,让家长也成为育人的主体,乐在其中。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常规规则,孩子们不仅表现积极,而且对常规的遵守也特别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家长参与学校育人中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项经验。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参与互动。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长期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反思幼儿教育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明确常规教育的长期目标和方向,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共同努力,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郦妍,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能力构成与师资培养[J],安徽教育,2003,(10):21-24

[2]侯莉敏,论幼儿的规则教育[J],教育导刊,1999,(3):13-14

[3]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1,(4)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5

一、何谓危机管理

无论国外学者抑或国内学者都对危机管理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论证,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罗伯特希斯的观点。这位危机管理专家从过程论管理思想角度出发,就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危机管理者应该具有防范意识,一旦危机情景出现,就要尽量将危机的影响降至最低;第二,危机管理者要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危机管理培训,使其具备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第三,当出现危机情况时,危机管理者应该尽快对其进行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危机事件蔓延;第四,如果出现异常的危机情况,管理者应该着眼于全局,冷静地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第五,度过危机之后,管理者应该合理地进行恢复与重建工作。

二、幼儿园常见危机类型

(1)食物中毒。因食物中毒而对幼儿造成伤害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食堂没有将豆角煮熟,使得幼儿食用后出现中毒现象;食堂采购人员由于疏忽,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给予幼儿食用。对正在长身体的幼儿来说,过期的食品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2)交通事故。因交通事故使幼儿受到伤害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接送孩子,只能让年迈的父母接送,由于路途较远或行走不便,交通工具大多是电动三轮车、摩托车等“三无”车辆,其在接送幼儿的途中,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就可能造成幼儿受伤甚至死亡。

(3)失足伤亡。纵观国内外新闻,因失足而造成幼儿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课间,幼儿喜欢一起嬉戏玩耍,玩到兴起时可能会互相追逐打闹,这时如果摔倒在地,幼儿会出现擦伤等情况;如果头部受到撞击,就有出现脑震荡的可能性,更有甚者可能存在生命危险。

(4)缺乏警惕性引起的事故。因幼儿园缺乏警惕性而发生的事故很是常见。放学后,短时间内很多家长会到幼儿园接孩子,一时间人员众多,很容易分散教师精力。有些不法分子便趁着教师看管不周之际,冒领幼儿,从而贩卖儿童或对其家长进行勒索,对幼儿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危机管理视角下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成效

(1)提升幼儿园基础管理水平,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一方面,管理者应该为幼儿园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及幼儿能够根据管理制度规范自身行为。该制度应该包含多方面安全管理内容,如幼儿园的娱乐设施、日常饮食、传染疾病的有效预防、教师的从教行为、玩具的安全摆放、乘车的管理规则以及家长接送的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管理者应该提升监管力度,使安全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很多幼儿园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后,并没有大力督促教师及幼儿按照该制度规范行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因此未能有效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近些年来,校车事故频发,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园并未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行事,超载的现象屡屡出现,幼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加强危机预防构建,加大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力度。 第一,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处理危机事件的流程,使其可以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免安全事故发生时,教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如幼儿园可以聘请医护人员定期为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医护知识以及常用的急救措施,使教师学基本的急救方法,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教师可以把握最佳时间对幼儿进行急救。第二,教师要根据幼儿接受能力的不同,在学习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例如在活动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情景,让幼儿参与演练,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第三,幼儿园要重视宣传安全管理教育,通过QQ群、微信群、家园互动栏、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从而为幼儿安全增添保障。

(3)构建危机管理机构。首先,幼儿教师要牢固树立危机观念。幼儿园可以通过影视、演讲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危机观念的灌输。其次,教师要主动搜集危机管理信息,对幼儿园中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进行探究,分析造成事故的因素,并对本园内的危机因素进行排查。最后,管理者要督促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危机管理的学习活动,结合热点案例,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危机管理教育。

总之,幼儿园的教职人员应该认清危机管理的重要性,牢记幼儿园中常见的危机类型,认真学习危机管理知识,树立危机意识,提升应急能力,从而有效地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谢祖霞.基于危机管理的视角谈幼儿园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

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环境;幼儿园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

幼儿园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部分,只有重视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园长足的发展下去,才能保证其他教育部分的顺利进行。管理对于幼儿园来说是实现发展的前提,因此,只有管理抓的好,幼儿园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很繁琐,要保证它的有序性就需要运用一种相对实用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具体的实施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正确观念

班级管理长期处于权威管理的阶段,在新环境下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转向服务观念。在管理模式的调整中,要做到放权,也就是让教师、家长都参与到管理中来,甚至幼儿也可以参与管理。另外,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并不是在限制幼儿的自由,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的自由发展。班级制定的规则是为幼儿自由发展服务的,必须长期的执行下去。正确的、恰当的规则,家长不应提出反对意见,而是要和幼儿园一起,帮助幼儿在规则中养成良好的习惯[1]。

二、制定合理规则

规则是教育有序进行的保障,让幼儿有规则可遵循,合理的规则在执行中的操作性强,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身心。

(一)用规则管理人

1.对教师的管理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分工和责任也不同。教师要在合作与分工的前提下,坚持统一的管理规则。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繁琐且复杂,无法依靠一个或者两个人来完成任务,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精细化,即把工作和责任都具体分到个人,要做到各尽其责。各个班级的教师不能随意进行班级管理,要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保持一致的管理态度,将管理落到实处。

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作为幼儿学习的标杆,自己的行为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规则的指导下教育幼儿如何做人。

2.对家长的管理

家庭是幼儿园实现发展必须重视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对家长要充分的尊重,保持平等和合作的关系,也要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赢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水平。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对家长的管理不容忽视,要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每工作,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关注他们的要求,尊重、体谅他们。同时,也要对家长提出合理的要求,要求要依据规则来提出,让家长真正的做好幼儿的第一任老师[2]。

3.对幼儿的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是主体,幼儿本身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还没有养成,因此需要规则的塑造。规则的制定,可以让教师对幼儿的管理行为有规矩可依,使幼儿在教师和规矩的双层教育下渐渐的实现自我管理。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与幼儿一起制定简单又便于实施的规则,让规则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最直观的反映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在没有规则做出提示时往往会忘记这些规则,也不会自觉地去执行,所以规则的制定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教师可在班级里贴上图示来提醒幼儿遵守规则。让幼儿一直处在规则的指导下,这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做值日生或者小老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其他幼儿看到小老师的表现,并向他学习。

(二)用规则管理事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标准是将事情简单化、流程化、定量化、信息化。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对事情的发展是有明确认识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要怎么去做,怎样做是对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在执行规则时,对事情的管理要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安排的值日生要有明确的分工,分别负责班级的不同事务:指定个人,专门负责整理图书或者专门负责分发水果。这样就使幼儿和教师的工作都能轻易的完成,使班级更有秩序,班级管理也更加简单。

(三)用规则管理物

1.班级物品规格要实现统一

班级里使用的物品规格要统一,可以使班级的形象得到塑造。班级里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幼儿的水杯要统一购买,学习用品和卧具等也要统一,摆放整齐划一,使幼儿的集体感在环境的影响下有效养成,又避免了幼儿间的相互攀比[3]。

2.物品的摆放位置要固定

物品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可以避免用过之后凌乱,依照幼儿的学号、位置号等对应的方法进行摆放,将物品进行明显的标识,这样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物品的摆放位置,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

3.随时丢掉垃圾

在幼儿的玩耍和学习时会产生一些垃圾,这些垃圾要随时的清理掉,使教室保持整洁。如果教室的用品有损坏等情况,教职工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使幼儿懂得爱护公共设施,学会节约使用物品。

三、执行规则

班级成员对规则的执行要坚持,教师可用争当值日生等方式来激励幼儿遵守规则,并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班级管理在整个幼儿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园从教的教师和其他职工都应该对班级管理足够重视,在实际情况的指导下,探索出不同班级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发掘新模式,并付诸实践。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东敏.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4(5):2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