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1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塑造人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将美术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期望获得的主要成就。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为满足21世纪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对美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再思考。

一、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视觉体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形象内容感知阶段(即这是什么东西)。第二层次是形式认识阶段(即是怎样表现,怎样做的)。学生开始关注画面中的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语言的认知,这是加深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的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第三层次是情感共鸣阶段(即看了之后自己有什么感受、想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如学习岭南版四年级上册《千姿百态的树》这课之前,先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教室前面植物园的植物和叶子,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有哪些种类的植物?不同植物的树干、树枝、树叶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植物的观察加上课堂上叶子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在形状和色彩上的差异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植物异彩纷呈。学生绘画视觉语言的丰富离不开各感官的敏锐感知,教学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鉴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是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孩子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视觉体验和选择也会更敏感。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各种类型的丰富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进行欣赏的素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使用。例如我们在进行美术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时,就可以出示列宾的绘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作品进行欣赏。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验接触,孩子们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创作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多渠道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动态图片、微课和多媒体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定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例如,组织画展,参观展览、举办社团交流展示活动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或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体验大自然,让学生去到公园、乡村等地方,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一切,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的美,多渠道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可以解读不同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发挥乡土资源、民间美术、手工艺品等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美术思维,开展美术创作;此外,更要注重美术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将美术的美融入生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

1.图像识读素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体现了这一特征。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指识别、解读图像的能力,其中包括美术形象、色彩或其他美术元素等,还可以是数字影像、社会或生活符号、影视作品等,总之,是一些视觉可见的图像。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这一素养[1]。

2.审美判断素养

高中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感悟能力。审美判断素养主要是学生判断获取到的“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判断能力,并引入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这种审美判断能力,进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美、解读美、运用美。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由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上,而需要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表现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创新实践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创意思维,才可以实现创新活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2],使美术教学可以积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价值性。

5.文化理解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化理解素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创作者的美术作品体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观念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学会尊重历史和文化,积极传承、传播传统文化。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对美术学科和审美意识重要性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高考的影响,这些学校将教学任务集中到考试科目中,将美术课程当作“副科”。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部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习美术会占用学习考试科目的时间,因此片面地认为学不学美术没有区别,并不会影响到自身未来的发展[3]。其次,由于对美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难以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而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实践,这导致一些学生的美术潜能难以被挖掘,其整体素养不佳。最后,美术教学内容较为固化。高中美术教学主要由绘画、美术鉴赏、设计三个模块组成。但从当前的美术实际教学过程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绘画教学,对于美术鉴赏、设计部分的内容设置不合理,美术历史、美术文化等的讲解比例更少。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影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4]。

三、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策

基于上文对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和目前教学面临问题的分析,相关教育者需要全面思考并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对此,下文主要以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1.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别、解读、判断能力。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5]。如,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将设计的问题汇总并整理成导学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收集资料,形成知识体系,从图像形式特征、艺术内涵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形成审美批判思维,进而有效地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2.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使学生形成美术造型表现意识,这是激发学生表现创造力的前提。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融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形象、文化等。如,在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演绎达芬奇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将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展现出来[6]。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罗丹的《思想者》,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使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提升[7]。

3.延伸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从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看,鉴赏部分的素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鉴赏要素、知识解析。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往往未真正体验到美术鉴赏的魅力,自身的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美术教师需要积极作出改变。以《呐喊》为例,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创作,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8]。又如,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课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博物馆参观,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机会,通过近距离地观看、了解,使教材内容可以延伸到实际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美术知识。同时,欣赏美术作品时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运用微课,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慕课、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创新性的美术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清明上河图》前,教师可以将有关视频、资料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清明上河图》的概况。而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创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内容、形式到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维度视角,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化理解素养。

5.融合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离不开创作,教师可以在设计绘画教学时引入地方、民间的美术资源,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的绘制过程,而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具有个性的京剧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体现的美术特点,如“年年有鱼”“花开富贵”等象征吉祥的图案,而后让学生自由描绘,将自己当作设计师,发挥想象力设计美术物件,如,制作环保手提袋,利用软陶捏制一些器物模型,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美术表现素养。

四、结语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怡.“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152-153.

[2]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3]范敏.新视角下高中美术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32-33.

[4]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64-165.

[5]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9):142-143.

[6]赖意媚.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00.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育;策略;最近发展区;问题意识

1疏通知识脉络,以最近发展区寻找问题的策略

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以单元为综合体,逐步分层设计课题,通过旧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生成、基础知识向难度和深度拓宽层面,使学生生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有效地运用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建构运用知识与技能的结构网络,从而达到熟练、技艺娴熟的阶段。在操作层面上考虑,应从学生已生成的知识体系出发,围绕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从易到难的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比如,七年级上的《设计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已有知识为根据透视变化描绘建筑结构,本课新的知识点为折叠、插接、弯曲等知识操作技能,亟待学生操作解决的问题是制作一个有创新性的纸质建筑基本模型。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为:从熟悉的校园环境入手,参考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制作一个独具特色的纸质模型需要的知识;然后进入第二环节,进行本课基础部分的学习探究,以组为单位开展教材新课知识点讨论活动,借助课本上有关折叠、插接、弯曲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初步引发学生在纸质模型材料的分割、尺寸、重组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讨达成解决问题方案的共识,适时进行示范或利用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并巩固其所学知识;而后进入第三环节,制作建筑模型的实践活动,学生开展本组个性化设计合作探究活动,裁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比例适当的纸质部件,以最近发展区寻找怎么使用材料的问题解决方案,探究建筑纸质模型融合折叠、弯曲、插接操作的方法,把构想中的建筑模型物化成实体纸质部件并进行组合调整,最终使学生制作完成各具创新特色的模型作品。教学中通过疏通知识脉络、在最近发展区寻找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在主线知识的牵引下大胆尝试,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锻炼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疑释疑能力和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的生成就水到渠成了。

2先学后教导航、倒逼暴露缺漏、生疑而后解难的策略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着力制定课前自学的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质疑预设问题,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以课代表为协助,把课前、课中有机结合,委托课代表在课前布置相关的各课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课前选好表现的主题,针对主题先行自主探究操作的程序方法,将在自主学习中暴露出来的疑难和知识缺漏罗列成问题以组汇总。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美术教学。比如《小伙伴》这一课,课代表在课前布置从脸型特征开始的自主训练,同桌相互写生一张线描作品初稿,实际写生中发现线条刻画形体比较难以准确把握,在上课时以此为契机引出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导学生了解画人需要注意的“三庭五眼”“站七坐五盘三办”的规律,讲解人物的比例结构知识,使学生更加注重观察比较,明确怎样正确按比例画出有韵味的线条,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线条进行人物头部刻画的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七年级《独特的装扮》这一课中,需要做一些综合性研究,课前的导学在于准备工具材料,小组合作探索有故事情节的台词、各角色脸谱的样式设计、剧情的分工与合作,应该事先由课代表牵头、小组长布置落实各小组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在课堂上着重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解答,指导脸谱的纹样设计,使学生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在生疑解疑中能够切中要点,脸谱制作得更加规范精致。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自编剧情的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会留下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通过课前自学倒逼暴露缺漏、生疑而后解难的策略,能够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在课中纠错、对疑难剖析透彻,使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累积。

3设坎、生坎、用坎环环相扣,以疑惑激发兴趣的策略

“坎”即问题。美术的课堂活动,要充满趣味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想方设法设坎,使课堂一波三折,在学生似懂非懂时特意戛然而止,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努力解决疑问,引导学生如爬山般前行。如在八年级国画教学中,可以从熟悉的荷花实物出发,联想爱莲说激发学生的诗性。在学生兴头上,老师可以请学生抛出问题“怎么画荷花”。这是教师有意设的一道坎,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本教材内容,从而引申出用笔和用墨,让学生尝试练习用笔蘸墨,表达笔触。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及时出现,展示用笔蘸墨的技法,适当地点拨学生,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发扇面或有结构的宣纸给学生再次尝试,要求学生大胆挥笔表达,部分学生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大部分都是新手,很可能会不自信,怯于表达。写意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对学生暴露的技法上的不足,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教导。画画是充满挑战性的活动实践课,以设坎、用坎环环相扣激发兴趣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自然乐于学习,后续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就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4联系、联想、连梦,紧扣教材,多重发散解疑的策略

美术课堂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乐园,纵横画抹、行云流水般的畅想,不拘谨、不盲从、显个性、美术的表现范围,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多重的关联。教者应该紧抓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想学习,以视觉体系表达为发端,注重将头脑想象转化为实际形象的发散性再创造训练。如七年级上册《有创意的字》,先进行比较。语文上学习的汉字是为了记录的需要,更多的是起到工具的作用,只要书写工整认真即可。而在《有创意的字》这一课,更注重的是从审美角度上进行发散性再创造,引发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一系列的、不断变化的文字图像。如何引导学生创作有创意的图像视觉符号,一是以旧带新,从已有的图像中找到规律,然后突破;二是联系生活经验,挖掘素材,如捆绑的绑字,可以将其拟人化,展现“绑”的状态;三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把毫无关联的两种事物结合,展现新的图像表达;四是将幻想的梦幻转变成为图像。教师在创意表达方式上要适当引导学生,紧扣中心主题,生疑、解疑,使学生的字体风格更具有美术造型的夸张、变形要素,完成个人审美的表达,使文字作品有美术感,既突破局限进行创意表达又妙趣横生,避免了单纯的临摹和炒旧饭后形成的类同嚼蜡、索然无味的结果。所以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当引擎和发动机的功能,把美术课堂转变为培养创意思维的课堂,使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真正地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紧扣教材联想多重发散解疑的策略能够使学生成为艺术的开拓者、课堂创意的小设计师,而老师则是带领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的引导者,用恰当的台词、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联系、联想、产生梦幻般的想象体验,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创意。

5以美为引立德,寓情以理,熏陶重塑品格的策略

在美术教学中,有一个与其他学科共性之处,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寓美育人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方面要结合地域文化,如我校红色渡口文化,进行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美育教育因子,寓情以理,熏陶重塑学生品格,促进爱美弃丑,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如八年级下册《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中,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感人肺腑、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作品中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搏斗,他们身上体现的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图片识读起来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使他们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发现自身犹如身处险恶逆水中一样,不进则退,引发危机意识,激发他们的斗志。学生现在身处和平环境,更应该珍惜时间,奋发学习。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中的《铁肩担道义》与《木头人》中,人物塑造一正一负、一个热情一个冷漠、一个道义一个自私,形成审美上的巨大反差,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可以解决学生平时疑惑的人生道义问题,如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美术教学中,寓情以理、熏陶重塑学生品格的策略有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理念。

6评语、评画、评理,聚焦基准火力,突击释疑的策略

美术课最后一个环节,是表现学生喜悦和收获的时刻,也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对于部分完成效果不理想的同学,除了鼓励之外,更要对其“把脉”,以恰当的评语反映学生的疑难杂症。如在学习《精美的报刊——板报设计》这一课时,笔者点评了学生赖世炜设计的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在版面设计上将其批的一无是处,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这一课的基础知识,提升较快。第二次赖世炜经过改进的班级黑板报面目焕然一新,最后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平常美术课可以针对学生作品暴露的问题进行毫不客气的点评,然后再对其个人作品进行跟踪修改或重画,学生的前后作品构图质量变化明显,修改后作品层次清新而不杂乱。教师以客观公正的评理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评画中根据关注焦点恰当地选两样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关注自己的长处和缺点,然后提出改进意见。学生获悉了这些信息后,才能有的放矢地绘制、改进设计作品,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审美判断等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毕竟来之不易,更多的是经过不断发现问题而后反复修改得到的好作品。聚焦基准火力、突击释疑的策略,以短、平、快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问题高度注意和反省,在解疑中促进了学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的累积。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4

1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美术教育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现在当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虽然,目前我们认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是很多学校在开展美术课时,仍然将美术课形同虚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美术课教学活动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更多情况下美术课堂仍然是消磨时间流于形式,所以这就使得整个美术教育实际与期待效果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其次,美术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责任,想要让学生对整个美术教学课程形成有效理解和自身智慧的有效启发,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课过程来实现,但是目前相对各个学校的美术教师资源来说,其整体呈现出相对较为缺乏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并不具备专门的美术老师,即使具备了美术老师,其整体课程任务量较重,就很难缺乏相应的时间,对美术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进较为局限。这就是这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第三,从当前整个教学体制来看,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美术课程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学习,就能实现相应效果,但是美术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扎实训练的才能实现相应效果的教学科目。无论是美术理念的认知,还是美术课程的学习,都是体系化的过程。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是建立在长期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因此,片面的美术课程思想,就使得整个美术学习过程深受影响。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完善的教学活动和内涵直接关系到具体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老师对美术教学的内涵和要求形成全面认知。最后,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生活性元素的有效融入,无论是教学的针对性,还是教学的内容,其中的实践性特色都不够明显。对于整个美术教育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绘画技巧和绘画理念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的素材,进而感知美术活动开展的各项创作要求。然而当前,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只是将教学的重点和内容放在课堂之上。这就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茶文化素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完善的茶文化教学体系,不仅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融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当前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其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更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具体认知,实现自身素养的综合提升,从而茶文化素养的具体内涵来看,如果将其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其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和对美术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为学生全面成长融入必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因此,其对学生的提升是综合性的提升。我国茶文化是体系化的元素内涵,无论是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还是与茶相关的精神理念,其从根本上看,都是正确全面的元素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而在饮茶过程中,其逐渐与茶文化理念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内涵的独立文化体系。而茶文化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着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要素。将茶文化体系内涵与学生培养相结合,从而必然能够在有效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理念。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其不仅能够引导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行为形成有效认知,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全面认知。因此完善的茶文化内涵是学生形成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当前整个茶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表现。从当前学生培养状况看,多数学生缺乏理想的学习认知,其相对而言,其未能认识到美术教育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效果。因此,如何才能将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与整个美术教育活动相融合,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进而寻找到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3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随着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完善,如今美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价值和作用进一步突出,尤其是随着整个教学活动日益成熟,对美术教育的价值作用认知更为全面,因此想要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全面了解当前美术教育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系统化看,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在贾占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首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探索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随着当前美术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重教学活动的时代特点和选择特点,要在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改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权利。结合当前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具体理念,学生、老师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有效改造,无论是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师生互动关系,都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其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效果,还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当前在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树立美学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路,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最后,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其重点在于教学理念的完善和丰富,同时更在于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在这个体系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就是其中重要内容。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价值认知,将学生有效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整个美术教学的理想效果。美术学习的关键和核心在于美学素养的完善培养。

4融入茶文化素养的美术教育活动机制

茶文化作为系统化的内涵元素,完善的茶文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因此,融入茶文化素养,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就需要做到:首先,要充分注重结合学生特点,融入茶文化的内涵,确定美术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事实上,任何教学目标,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其都不是由老师主观所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将学生需求融入到整个将美术教学过程中、同时,必须认识到茶文化体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的素材进行有效丰富。其同时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产生重要的提升,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将这一系列的内容融入其中。其次,在当前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划。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融入茶文化内涵,不仅是美术教学创新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培养的重要要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通过选择融入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美学的内涵认知,从而形成完善的美学教学观念。最后,在当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通过有效把控教学活动,系统化组织开展美术教育,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和学习技能的有效培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教育学习形成准确认知。通过以茶文化为创作背景,结合自身实践,从而深化自身对美术教育学科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实现创新求变的美术学习思维。结合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施美术教育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系统化结合,从而实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5结语

实际上,对于整个美术教育体系来说,其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内涵和资源内容形成相应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相应效果。但是对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来说,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通过将传统茶文化内涵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其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传统茶文化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融合,当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

作者:高艳慧 张建敏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光伟.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24-127.

[2]李永芳.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4(13):131-135.

[3]周建树.浅析“信而好古”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美术教育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5):153-155.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基本思路;素描教学;色彩教学

一、高职美术教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属性上来说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1]。在这个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美术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实际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在美术教学贯彻职业技术应用的核心教学思想,区别于以往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走出适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道路来[2]。笔者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性工作也进一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还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美术教育停留在形式教学的高度当中。事实上,高职美术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众多内容所在,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也起到了关键的辅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必须深入完善高职教学的相关研究体系,切身为高职学生打造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美术教学体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能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基本思路分析

(一)关于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美术教学科研力度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当中,不管是美术教学还是相关的科研内容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对精神文明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然而,高职院校往往立足于就业和实际性专业技能的训练当中,艺术教育这面大旗往往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形式。笔者认为,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当在三方面内容上对现有高职美术教学进行改善。1.加强高职美术教学大纲的完善力度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顺应时展具体调整时代下的高职美术教学具体内容和具体方式,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把高职美术教学当作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来抓。同时,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广大高职美术教学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观念,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际进行教学[4]。2.现代化精细管理理念在高职美术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从目前来看,时代塑造了无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我们也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从科学管理出发,从制度入手,进一步对高职美术教育体系进行完善[5]。具体来说,高职美术教育需要从源头做起,从教学方法深度研究出发,积极订立相应的高职美术课程考核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保证整个美术教学的开展和进度。3.深度分析当前社会形势,认真整改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生源不断扩大,相应的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一定要深度研究高职美术教学特色,走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美术教学之路,注重对学生一专多能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便能让社会多种行业可以接受高职专业人才。

(二)关于要进一步整合美术教育资源

说到整合美术教育资源问题,笔者认为也要分为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述:一是要对学术资源进行整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整合学术资源的关键在于学科专业的整合。我们首先要提升对学科专业交叉性和交互性的认识程度,从而在整合中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增长点,以便推动学科的整体性发展[6]。举个例子来说吧,音乐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在实际对这两种学科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穿行;二是要进一步打造专业高职美术教学队伍。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职美术教育的开展其核心还在于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综合修养,所谓的言传身教,也是如此。

三、关于高职美术色彩教学分析

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现阶段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从色彩教学内容当中所应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来看都十分的模式化[7]。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原本具有生动活泼特点的美术教学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显得单一化。笔者认为,色彩教学实际上是培养高职学生艺术之路的基础,是为他们打开艺术大门的关键内容所在。在我们实际进行高职美术色彩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结合高职美术学生个性特点来定制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现阶段,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笔者也是立足于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充当教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大量的实践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实际性训练和讨论,我在一旁仔细观察,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总体性指导。这样一来,无论是在课堂氛围上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美术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高职美术教学不仅关系到对于高职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授,更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学生奠定了人生的艺术基础,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养。因此,新时期我们深入开展美术教学相关领域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美术教学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不同的领域,教学方法和教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也只是选取了色彩这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23-25+59.

[2]唐志.我国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97-100.

[4]刘虹.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18-119.

[5]窦曼娟.高职美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05:190-191.

[6]胡胜男.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53.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美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9-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师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该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相符,小学美术教师可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生活教育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对儿童开展的教育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其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师需将生活和教育整合。细化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内涵:(1)生活具备教育价值;(2)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生活,并在改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在教育方面,生活有决定作用,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可整合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也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与生活的整合,可降低教学的难度,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美术学习的观念[1]。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多项优势,小学美术教师需深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将其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水平。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案例,阐述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中的渗透,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经验参考。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基础环节,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美,并组织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与掌握的美术技能,创设校园艺术环境,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某小学美术教师设计以下两项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营造生活化美术教学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魅力。

(1)书写美术日记。该美术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书写两篇美术日记,应用绘画或线条,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者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每周选择几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角,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记录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想法,整合美术与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核心美术素养。

(2)设计“艺术墙”。该美术教师将班级外侧的走廊作为“艺术墙”,将“艺术墙”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由美术教师设定固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制作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甚至是涂鸦作品,展示于“艺术墙”中。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进程,定期更换“艺术墙”的设计主题,进行二期、三期“艺术墙”的设计。常用的“艺术墙”主题为童年、父母、梦想等,使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营造生活化、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利用语言、音乐或视频等手段,展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美术学习。

在基于语言的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通过亲切生活化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妈妈的生日》教学中,美术教师利用如下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时刻关心你是不是吃饱穿暖?在学校学习得怎么样?为你洗衣做饭,关注你的健康状况。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纷纷回答:“妈妈”“父母”“爸妈”。就此,教师给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同学们猜对了,这个人就是妈妈,为了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在妈妈的生日时,我们应该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有学生要给妈妈唱歌,有学生要给妈妈画画,有学生要给妈妈做手工艺品。通过上述生活情境,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范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基于音乐的生活情境创设中,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音乐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欢快氛围下,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在《我的新朋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朋友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下,完成一幅“朋友”的画像,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2]。

在基于视频的生活情境创设中,视频内容直观形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卡通片》教学时,某教师将卡通片《熊出没》作为视频教学资源,要求学生以《熊出没》为基础,进行“熊出没之校园行”的创作,想象卡通片中的人物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情景,制作四格卡通。《熊出没》为学生生活中喜爱的动画片,以其为视频教学资源,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细化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布置作业,教师需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布置相应的生活化作业,确保学生可有效整合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例如,某教师在《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认识,设计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上述作业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可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马上就是新年了,请你制作带有祝福的剪纸,送给长辈或亲朋,用剪纸作品装扮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祝愿。通过该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美术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生活感悟布置作业,教师需在作业中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例如,在《风》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请你利用塑料袋、风车或彩带,采集风或感受风,根据自己的感悟绘制以“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