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启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家思想的启示

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1

【关 键 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现代课改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也”,“不愤不徘,不启不发”等。这些教育思想虽然已经有几年前的历史,但是其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遵循教学发展规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值得借鉴的。本文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一、儒家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众所周知,“不愤不徘,不启不发”是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教学思想之一,愤是指学生正在开动脑筋思考,但是没有将问题想通的时刻;徘是问题大致相通了,但不能把它清楚地表达出来的时候。学生处于这两个状态的时候正需要教师的提点,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发挥学生和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积极性,那么课堂便成为注入或满堂灌;如果只有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失去了指导的作用[1]。可见,孔子在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力和实践能力。

二、当今教学方法改革趋向

中国的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应该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方法[2]。现代教学思想中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中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显示出如下趋向:

(一)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迈进,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主学习的权力。当今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已经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是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阶段。终身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志趣,因此,现代教法改革中把学生独立探索、独立学习、自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布鲁纳也提倡发现式学习,认为发现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实现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二是改革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中走出来,彻底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将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项信息交流,倡导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二)倡导开放性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但是教学方法之间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教学过程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之间达到协调、融合和互补,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人才[3]。二是课内课外结合。依据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方法应该不限于课堂内,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获取知识、独立创新。通过文献调查研究法、信息分析处理法,撰写报告、文献综述等途径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三)兼顾个性化与艺术性

在现代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要体现其个性与艺术的结合。个性化的思想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去传统的教育强调整齐划一,平均发展,片面理解了全面发展的深刻涵义,不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总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个性。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体现个性特征。教师的人格技能就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科学知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則,相互尊重等的高尚品格特征将会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湛的教学技巧技能,这种技能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以自身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知识与审美相结合,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高效率地学习。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使师生更容易进行情感交流,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能够长期处于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心境和饱满的精神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质量。

三、儒家的启发式教学对现代课改的启示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思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的深入改革[4]。

(一)把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

启发式教学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观对象,但同时也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既要以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为主体,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该提倡民主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只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将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二)将教学过程中的内外因统一

启发式教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外部因素,学生是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内部因素。教学过程中的外因和内因对教学都具有重要作用,主导和主体作用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内在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习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启发式教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启迪学生发现新知识,从而体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新课程改革也应该秉承这一思想,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兼顾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能得到良好发展,进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创新的源泉,发展个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是在个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思想观念创新、产品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性。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有所差异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差异性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现代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参考文献:

[1]于元彬.用儒家思想经营教学——探索培养创新智慧型影视人才的教学方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65-66

[2]赵印奖.启发式教学的内在策略[J].教学论坛,2011(6):16-19

[3]李春民.启发式教学之我见[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6-27

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2

关键词:企业 仁学思想 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54-02

5000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苦苦思索、探求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潜心研究儒家思想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孔子作为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其中,“仁”学思想又是孔子儒学的中心内容,它是孔子关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出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儒家“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讲到“仁”100多处,但在不同场合,孔子对“仁”的解释又各不相同。《论语》共载录了7条学生问仁时孔子对仁的正面阐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阳货》)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

这些论“仁”的实例,是孔子在特定条件下对仁的不同侧面所做的具体阐释,虽然彼此之间看似不尽统一,然而从逻辑上讲,孔子论“仁”的真正含义体现在孔子一生不断追求的自我修养,从而使自己超凡入圣而臻于人生极致的境界。

“仁学”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最集中地体现在追求“修己以安人”的“内圣外王之道”,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修己”以达“内圣”,第二部分是“安人”以达“外王”。它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按“仁学”体系的要求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性情,然后又用“仁”的原则去管理企业。管理者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理性素质,才能管理好别人。也即孔子提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

二、“仁”学管理思想的传统意义

孔子把“修己”作为“安人”的前提,是把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放在管理活动的首要地位,进而制定出整套关于“修己”的办法。这充分体现了他特别重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思想风格,值得管理者借鉴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好学”。孔子传道于弟子曰:“吾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孔子一生“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孔子还指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为修身迈出第一步。

二是“躬行”。孔子认为,学习只是修身的入门,修身仅仅“学道”是不够的,还要“躬行”。所谓“躬行”即道德实践,就是要把学到的“道”付诸行动,在生活中贯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道。

三是“自省”。“自省”即自我批评,是孔子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孔门弟子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德修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积善成德”的境界。

四是“慎独”。“慎独”是儒家另一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孔子告知弟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循循善诱教导他的弟子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孔子的“好学、躬行、内省、慎独”的修身方法,对于管理者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当今社会物质欲望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行业竞争加剧的状态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解惑思路。

孔子的“安人”方法很多,值得管理者在现代管理中加以借鉴的,主要有四个层次:

一是先富后教。孔子主张“富而后教”(《子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即是顺应着人们的心,去追求富裕的生活。孔子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礼记・射义》),被管理者在物质基础富裕之后,要进一步的管理。孔子推荐的方案是――“加以道德教育”。若忽视道德教育这一环,就可能陷入物质生活优裕而精神生活贫困的境况。

二是自正其身。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形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安人”的效果。孔子一再强调,管理者必须先行自正其身。在《颜渊》篇,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执敢不正?”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恨。”就是说,优秀的管理者,最好象风那样,微微地吹着,使被管理者如草一般,在和煦中不知不觉地自愿顺风而倒。

三是尊重人格。就君与臣的关系来看,君对臣能以礼相待,臣对君才会以忠相报,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双方互相理解,懂得“为君难、为臣不易”(《子路》)的道理,一切事情都好办了。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也就是说,要能够推己及人。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四是知人善任。用人适当,可以使人安心;用人不当,就会使人不安。然而,要做到“举直错诸枉”,必须有眼力和魄力。否则,便分不清何者为直,何者为枉,直者不敢举,枉者不敢错。发现、选拔人才是一个观察、了解、认识人的过程。孔子提出“听其言、观其行、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地了解、认识人的方法。

总之,“安人”之前必须先“修己”,“修己”的最终目的在于“安人”,这正是“仁”学管理的传统意义。确立了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管理的高超之处。因此,我们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在吸取国外管理理论的同时,更要注意开发挖掘、批判继承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仁”学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从管理理论看,就“安人”的“人”指的是被管理者,“修己”的“己”字则是指管理者本身。所谓“安人”,就是要使企业中的员工都能达到各得其所、各有所安。所谓“修己”,则是要求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即培养自己的仁义道德,然后才能管理好别人。从事管理的工作,修己与安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以仁爱为本,立足于道德感召,致力于协调管理双方的关系,追求和谐统一的境界。

1.自律其身、率先垂范。对于管理者,不仅要在公开的场合,而且应在无人督查的状态下严于律己,以高标准、严要求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指引自己。管理者必须做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以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和行为去扩大和加深影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别人就会“不令而从”,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别人就会“小禁而止”,要求别人无私奉献,自己率先身体力行,别人就会“见贤思齐”。只有当自己做到了身先士卒、以身示范,则管理者的管理规则与制度才有分量与威力,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社会组织。因此,管理者应该使自己既要有使人信服的品格和知识,又要有令人首肯的能力,此可谓“身教重于言教”。

2.爱护员工、相互尊重。企业管理者要有“爱人”之心,要爱护企业员工,工作上只是能力差别、分工不同,在人格上应该相互平等。企业管理者在执行制度、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关注员工个性特点,考虑员工个性习惯,促进员工成长成才,努力做到“安人以达王”的境界。企业员工要尊敬领导,懂得“为臣不易、为君难”的道理。企业管理者领导公司,为全体员工谋福祉,应该受到尊敬。企业员工不能仅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多考虑管理者的辛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3.因才施用、共赢发展。选人方面要量才慎用。孔子认为,人才首先要有德,其次要有知识,第三,要有能力。他心目中的人才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的德才兼备之人。用人方面要因人适岗。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了解每个下级的工作能力、特长和爱好,在安排工作时做到量才而用、因才施用。管人方面以“仁”相系。孔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与人为善,多替对方考虑,将心比心,方能比较全面、公正地认识和了解个人。

4.因人制宜、区分激励。孔子认为,人群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所以,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个人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作为被管理者,他们常常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和价值判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信息进行接触,却不想接触自己所不喜欢的信息。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相应的激励。

四、结束语

儒家思想的管理智慧又集中体现在“修己安人“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当代的管理者应潜心学习,从中领略内省修身之道与外王安人之法,从而达到管理者虚怀若谷、员工为而不争的和谐境界,使管理活动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之间情感交流和良好合作的载体,双方朝着同样的目标共同努力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民重.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2.埃里克・詹奇.自组织的宇宙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单宝.中国管理思想史[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4.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胡亚林.以人为本的儒家管理思想[J].人力资源管理,2010

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3

[关键词]儒家学说 思想政治 工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63-01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整个社会秩序的深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许多困惑,如何帮助职工在转型期解除各种思想困惑、疏导情绪,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平衡,使思想政治工作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自古有之,早在两千年前的儒家思想就已经提出心理疏导理论,本文通过探讨儒家思想的心理疏导思想,来揭示儒家学说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借鉴及启示。

一、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心理疏导思想

(一)防范于未然。一是加强自我教育,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在教育中儒家认识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源于自私,所以他们强调要克制私欲通过“忠恕”来达到心态平和。忠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方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孟子也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修养方法都有利于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儒家学说提出要通过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引导,使之防范于未然。

(二)问题发生后的积极疏导法。一是要自我反思,自我调适。在道德修养上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内省和反思的重要性。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还提出:“君主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在孔子的教导下,他的弟子大多数都能作到反思内省。二是主张通过说教,以理服人。遇到职工有心理问题,则通常采用辩论和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儒家学说对中国当今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儒学重视人的独立人格价值,强调发挥人的道德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认为任何人只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从事道德践履,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这与今人强调改造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一致的。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要素最终是要靠人的因素。儒家的人格修养精神,提倡做人要有大的理想抱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孟把“仁、义、礼、智”作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的。

(二)五伦之常强调群体和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伦之常,是儒家先哲以血缘宗法的社会存在为基础,表达了适应这个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他们作为一代大哲和社会良知的代表,在体悟生活世界的价值意义,对中华民族共同的基本生活原则的提炼和表达。作为今人,不仅应做到“父子有亲”,按法律规定尽到自己的责任,并且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促进社会尊老爱幼风气的形成。“君臣有义”,当然不再是封建宗法制度躯壳下的主仆关系及义务,而应集中表现为各级干部自觉承担共同的社会义务,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努力营造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的良好局面;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讲究与人为善、宽容、谦让、和谐相处;在个人与群体关系上坚持群体为重、为先的原则。从而使人变得高尚,使社会人际关系、人与事的关系得到净化。

(三)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和为贵”,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有序的良好的经济、生活秩序,有利于群众关系的调整。孔孟在义利观上重“义”轻“利”,主张以“义”制“利”,“义”实际上具有对人们行为准则的规范性,也就是用公心约束私心,让私心服从公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人强调以己度人,不把不利于自己的情况转嫁于他人。如果发生了利益冲突,各本诚信,以“和为贵”,通过协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适时让步。儒家学说的义利观、 诚与信、“和为贵”等,仍是今天人与人之间,自觉求和、求序、求存的精神实在。

(四)家国本位、以天下为己任,有利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增强国人凝聚力。爱国,是每个公民和法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品质。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儒家学说及诸子百家的优秀文化品质,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了这一传统。培育了中华民族重气节、尚情操的风尚,今天,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凡是华人所在的地方,都会有中华民族爱国爱家传统的良好表现。

(五)“民胞物与”、“天人合一”,有利于美化人类家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课题,工业化与追求急功近利的无知和故意, 造成某些时期滥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使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这一切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忧虑。儒家“民胞物与”的法自然观、“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可以启发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带着友好的感情,在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珍视和维护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保护人类的家园。

三、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强调自我调节能力。儒家思想提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首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需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充分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教育和引导他们个性中的积极方面得以充分发展,消极方面得以抑制和克服。其次应加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儒家学说非常注重个人的自我教育功能。鼓励受教育者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以理服人,防患于未然。儒家学说在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十分注重以理服人,注重心灵的感化。思想政治工作最有力的武器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把道理解释清楚了,把真理阐述明白了,人们的心结也就解开了。儒家思想比较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这也提示我们要加强心理问题的教育,使心理问题在萌芽得到遏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要避免单一化,要多样化。儒家思想的心理疏导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这就给后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法。如儒家提倡入世,即主张参与俗世的活动,是一种刚健、有为、进取和积极精神,而道家提倡出世,提倡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是一种偏重于柔顺、无为、退守、潜隐的消极精神。这两种心理调适途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是不可或缺和赖以互补的两个方面。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具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成为中国几千年来一个普遍现象。这也提示我们从事政治思想工作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法,做到因材施教。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今人因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对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改造,以创造当代新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合理的内核由之继承,儒家学说以其优秀的品性一面,对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规范性,以及因这一规范性而默化形成的意识、心理,将作为今人的优秀品性。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借鉴儒家思想的同时,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当代的思想政治实践,从而在实践中闪烁出时代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李琴,《诸子百家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思想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2010第8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4

一、加强人格意识和综合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人格魅力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提出“赤子”概念,就是说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干干净净的,这就叫“赤子”。他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就是说,要成为“大人”,成为“君子”,就要有一颗天真、纯朴、真诚的“赤子之心”。只有拥有一颗天真、纯朴、真诚的“赤子之心”,才能成为“君子”,受人尊敬,才会具有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表达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的内在结构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魅力是人们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它不同于一般的能力、魄力。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能受到别人欢迎、容纳的人,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社会职业变迁比较显著,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致使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如理想、信念、境界、人际关系、特长、爱好、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等等。此外,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大学生对于我国、外国甚至整个世界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对于我国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对于国际交往的礼仪及各国风俗习惯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二、倡导“仁爱”精神,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儒家思想的基本核心是“仁爱”,“仁”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 “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儒家提倡仁爱精神,人与人之间以尊重、友爱、宽容、恭敬的人道原则和平共处。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要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其所强调的仁爱,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而且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些与大学生守则中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是一致的。儒家的仁爱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的和谐精神, 从而增加集体凝聚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儒家仁爱精神所包含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生命格调能激励人积极向上, 是当今青年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但现在不少大学生缺少这种仁爱精神,他们精神空虚,感情冷漠,漠视人伦道德,缺乏互助友爱与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儒家仁爱教育思想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儒家的仁爱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的和谐精神, 从而增加集体凝聚力。儒家仁爱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儒家仁爱精神所包含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生命格调能激励人积极向上, 是当今青年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学校教育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以“仁爱”的情怀关爱他人,关怀社会和人类。当代大学生就要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事业, 对待人生, 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体魄、学识和技能, 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大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倡导“孝悌”精神,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贯穿于人的行为始终,从侍奉顺从父母,到治国安邦,从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孝主要表现为:赡养父母、敬重双亲、以爱心愉悦老人、规劝父母错误言行、不做有损父母声誉道义的事、不做无谓的有损父母所给予的躯体健康的事。“悌”主要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学习知识。这与当今所倡导的“德育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思想契合的。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大学里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亲情逐渐冷漠淡薄,大学生对长辈的敬顺也渐渐地消逝褪色,大学生对孝顺的概念也渐渐地模糊了。一个人,假如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尚且不去关爱,他又如何能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爱人民呢?孝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而成了社会的需要。在大学里,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学会“爱”。 而孝是“爱”的延伸,是“爱”的反映。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作为儿女对父母尽孝要早,要能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助孤残,救助贫弱。在现代社会里“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敬而不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具有“敬而不矢”,“恭而有礼”的品格,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在大学里,同学之间尤其需要扩大悌的思想,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倡导“义以生利”精神,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义以生利”,是孔子提出来的命题,也是孔子乃至整个经典儒家义利观的核心。儒家主张“见得思义”、“观得思义”,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价值观方面,儒家文化一方面承认人有道德和物质利益的双重需要, 不否定利的价值;另一方面,儒家形成了明显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如孔子以义利作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后的大儒也有类似的观点,如“先义而后利”;“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不义,虽利勿动”。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时代精神、时代观念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意识,诸如主题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民主意识等。这是他们的主流,是积极的一面。同时, 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简单,对许多问题缺乏深刻透辟的认识, 面对复杂的价值环境,导致他们中许多人认知与行为的背离,价值目标与现实取向的背离。而这与价值观都有直接联系。用儒家文化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一要借鉴其完整的体系;二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三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社会变革的加快、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激荡, 使高校的文化多元化倾向日趋明显,传统与现代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撞击,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并构建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这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又注重道德践行, 儒家文化特有的仁爱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在客观上,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既有古代文化精髓要义,又有划时代精神气息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其学科特点,生动而深入浅出地把这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大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学而时习之”,“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儒家经典文化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他们如何学习、修德、团结、节俭等,只有进行这样经常性的点滴培养,那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他们的学业成绩,才会出现可喜的局面。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 月

[2]陈代勇.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朱熹.朱子四书语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樊建武.从与现代教育的冲突与融合看儒家教育思想及其德育传统的现代价值[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6]杨清荣.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7] 刘复兴 刘长城. 传统教育哲学问题新释[M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

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5

摘要: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富集的转型经济国家,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市场之一,在我国沿边开放中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俄罗斯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目标市场。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俄罗斯外贸的影响,有利于为我国深化对俄经贸合作提供决策借鉴。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5-0026-04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于2011年12月16日在日内瓦批准俄罗斯加入WTO,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WTO成员。根据俄罗斯的承诺,自加入之日起完全适用WTO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开放贸易体制,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为外国投资和贸易提供一个透明和可预见的环境。这意味着,俄罗斯对外贸易必将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么,加入WTO对俄罗斯外贸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拟进行一些分析。

 

一、俄加入WTO的相关承诺

加入WTO后,俄罗斯将终止此前签订的30个双边服务贸易准入协定和57个双边商品贸易准入协定,并正式执行新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承诺。在商品市场准入方面,整体平均关税由2011年的10%降为7.8%,农产品平均关税由目前的13.2%降为10.8%,制成品平均关税由目前的9.5%降为7.3%。

 

俄罗斯同意对多种商品实施关税削减。其中,乳制品平均关税为14.9%(目前为19.8%)、谷物10.0%(15.1%)、食用油7.1%(9.0%)、化工产品5.2%(6.5%)、汽车12.0%(15.5%)、电气机械6.2%(8.4%)、木材和纸张8.0%(13.4%)、棉花和信息技术产品0%(目前信息技术产品关税为5.4%)。

 

超过1/3的最终约束税率将在俄正式加入WTO之日起实施,其他1/4的关税削减在三年后到位。关税削减期限最长是猪肉(8年),其次是汽车、直升机和民用飞机(7年)。

 

对牛肉、猪肉、家禽和一些乳清制品进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征收低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较高关税。具体规定如下:牛肉15%(55%);猪肉0%(65%),2020年1月1日起猪肉关税配额取消,关税税率为25%;部分家禽产品25%(80%);部分乳清制品10%(15%)。这些配额中的一部分也受特定成员分摊的制约。

 

在服务市场准入方面,俄联邦已就11个服务行业及116个分行业作出承诺。主要承诺如下:电信业外资股权限制(49%)在俄加入WTO后4年内取消,同意适用WTO的基础电信协议条款。俄罗斯加入WTO9年后,将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俄建立分支机构;允许外资银行在俄设立分支机构;对私人银行机构的外资股权不设上限,但外资对俄罗斯联邦银行系统投资的整体份额不能超过50%(不包括外国资本对潜在私有化银行的投资)。俄联邦在海运和公路运输服务方面作出承诺,包括货运和客运的实际运输。俄罗斯加入WTO后,将允许外商独资企业从事批发、零售和特许经营行业。

 

俄罗斯将对700多个税目商品征收出口税,包括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矿物燃料和石油、生皮、木材、纸浆、纸制品、贱金属等。进口数量限制,如配额、禁止、许可证、事先授权要求、特许要求或其他不符合WTO规定的限制,将被削减或不重新推出。自加入之日起,酒精、药品和一些加密技术产品不再需要进口许可证。

 

对于那些需要进口许可证的加密技术的相关产品,专家评审和审批会只需要一次。酒精、木材和肉类等产品进口将需要报关单或在指定的海关检查站入境。加人之日起,任何违背WTO协定的措施将被取消。俄罗斯联邦将不适用特定国家的海关手续。俄联邦有关过境货物(包括能源)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将与关贸总协定和WTO的规定相符。从加入之日起,所有与过境收费和关税征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将予以公布。

 

俄罗斯联邦将取消所有的工业产品补贴计划,或对其进行修改,以便使工业产品补贴不会以促进出口或造成本国消费者优先选择本国产品而放弃进口商品为目的。俄联邦将把工业产品补贴情况通知WTO,并不会援引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27、28条款。

 

2012年,扭曲性的农产品补贴总额不超过90亿美元,并在2018年前逐渐减少至44亿美元。为避免对个别产品的过度支持,从加入之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每年对特定农产品的支持将不超过对非特定农产品支持的30%。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将取消。自加入时起,取消适用于国内某些农产品的免征增值税政策。

 

俄罗斯联邦将充分履行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的规定,包括执行的规定,无任何过渡期。俄罗斯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禁止网站(服务器位于俄罗斯联邦境内)从事涉及版权及相关权利保护内容的非法销售。俄罗斯联邦将对在网上销售涉及非法版权及相关权利物品的公司进行调查和起诉。自加入之日起,俄罗斯联邦将适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所有规则。

 

俄罗斯联邦将向WTO成员方及时提供其正在实施的私有化计划进展年度报告。实行国家价格管制的货物和服务列表将自加入之日起刊登在《俄罗斯报》上。俄罗斯将对特定产品和服务采取价格管制,包括天然气、未加工金刚石、伏特加酒、供水服务、天然气运输服务、婴儿食品、医疗产品、公共交通服务和铁路运输服务。价格控制措施将不会用于保护国内产品或服务。

 

2012年1月1日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将形成统一经济空间。俄联邦将在所有关税同盟立法通过前予以公布,并为WTO成员方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合理期限,来对这个强有力的关税同盟体发表评论。

 

二、加入WTO后俄罗斯第一批降税商品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WTO的第156个成员。从8月23日起,第一批降税商品只涉及全部降税商品的10%,主要是肉类、奶制品、水果、蔬菜以及汽车,而90%的进口关税税率维持在目前水平。

据来自欧亚经济委员会的消息,俄罗斯关税平均税率由9.6%降至7.5%~7.8%,首先是所有肉类和奶制品以及一些蔬菜和水果。配额内猪肉进口关税从15%降低到0%(最低每公斤0.25欧元)。配额外猪肉进口关税从目前的75%降至65%。肉成品的进口关税由25%降至20%(但不低于每公斤0.4欧元)。黄油进口税为15%(不低于每公斤0.29欧元),此前为15%(但不低于0.4欧元)。部分水果和蔬菜的进口关税降低,涉及苹果、柠檬、西红柿和黄瓜。

儒家思想的启示范文6

关键词:孔子 儒家思想 和谐社会

孔子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它贯穿并主导了整个中国思想史,儒家思想当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这些思想内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发言时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一、 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德才并重”。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与西方现代教育重视技术教育不同,孔子提倡德才兼备的教育思想,且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孔子认为要想掌握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要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他教育弟子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孔子在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学习,他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中指出,一个人如果只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而不注重学习知识,就会矫枉过正,只有将道德修养与才学渊博兼备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十分注意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他提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全面知识与技能。在注重教育全面性中,孔子曾提出“智、仁、勇”,他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这种“德才并重”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提倡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古代版本。21世纪是一个各方面飞快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的世纪,要想从容应对必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知道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二、 社会关系的和谐――“仁爱之心”。

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和谐相处,而实现大同世界的最重要的是人们拥有“仁爱之心”。《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最高层次,他主张“爱人”应该从“孝弟”开始“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其具体内容是:孝悌忠信,就是先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爱他人、爱国家,将仁爱之心从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孔子不仅以“仁爱”思想要求民众,还要求执政者率先垂范,以“仁爱”治国安邦。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若是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就很容易实现了。不过孔子所提倡的“仁爱”并非不讲原则。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当子贡问他“乡人皆好之”或“乡人皆恶之”时,他的回答是:“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他把“乡愿”那种模棱两可的“好好先生”称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由此可见,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理性之爱,是爱憎分明、爱善者与憎恶者相统一的一种美德。

两千年前孔子所追求的和谐社会一直到今天依然得到肯定。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保证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而这些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党在发展道路上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并提出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目标,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帮助。

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与自然并列,应该和谐相处,并形成重要思想“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