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的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疏导的流程

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1

建立思想动态预警机制,筑牢思想稳定大堤

畅通员工思想信息流。建立基层信息员定期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期召开政工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治保主任、支部书记例会,通报分析员工思想信息、思想状况。坚持党群干部每月一次的跟班劳动制度,每名政工干部每月至少到基层班组跟班劳动一天,面对面地了解基层员工思想信息。坚持开展双向交流,通过厂领导与员工代表季度恳谈、员工代表月度信息提报反馈、新进大中专毕业生每月一见面等方式,畅通思想信息流。

注重解决员工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特困、困难员工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困难补助制度,为家庭生活困难的员工提供生活救助;设立帮困基金;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党委要落实三级家访制度,厂领导、车间领导、班组长定期进行家访,做到情况早了解,问题早解决。特别是员工在遇到婚丧嫁娶、升降职等问题时,及时靠上去,超前预知、预防、预控,有针对性地搞好疏导教育,化解矛盾,稳定情绪,保持员工的思想稳定。

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在畅通思想信息流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汇总、共同研究、集中答复、反馈公示、督察督办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使每一条进入收集程序的思想信息都能顺畅运转。规范答复程序,使各操作流程更加明确,提高为员工解决问题的效率,确保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建立品格培育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品格塑造。组织心智体验、品格训练,使员工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品格,培育员工忠诚、明理、尽责、求是、创新、超越的优秀品格。

注重制度规范。将员工品格纳入单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和经济责任制挂钩。建立员工品格档案,对员工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工作创新改善情况、评先树优情况、诚实信用情况、品格提升情况、不良业绩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记录,作为员工参加岗位竞聘、干部选拔、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的依据。

注重心理疏导。极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方法,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定期对员工进行各种心理测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及时的应对。对重点人员强化教育疏导,到重点单位进行教育。另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个季度设立一个针对性、员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课题,聘请专业人员,采取“上大课”的方式,解疑释惑,避免员工碍于情面,不愿单独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的问题。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创造热情

建立岗位竞争制度。按照“好岗位靠竞争、竞争靠学习”的动力激励理念,建立起与学习培训、工作绩效挂钩的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机制,出台《中层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管理办法》、《一般管理技术岗位竞争上岗管理办法》、《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开展“推行标准化,提升执行力”岗位培训活动,组织岗位培训竞赛和一专多能培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前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员工全面发展储备知识,形成“自己提拔自己、自己重用自己、自己淘汰自己”的良性循环。

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强工资管理,根据工作分析和定员核减政策,缩小分配差距,使分配更趋公平合理,做到“提低、扩中、调高”,继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人数、调整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坚持职代会的主渠道作用,维护员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坚持推进厂务公开,维护员工民主监督权利。制定并严格落实《厂务公开工作程序文件》,做到决策公开、选人用人公开、利益分配公开和党务工作公开。对厂务公开实行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运作、纪委监督考核、工会组织协调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健全车间、班组事务公开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基层厂务公开的程序。

建立文化管理机制,让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

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2

关键词:流程改进;高压氧治疗;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83-02

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身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近年来,高压氧技术在各种因缺氧引起的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体征较复杂,不稳定,并发症多,极大的加重了高压氧治疗临床护理的困难。如何针对现有的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状况进行梳理、完善和改进,取得最佳的效果是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了课题。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1年1~2012年1期间收治的60例行高压氧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3-65岁,平均36岁。其中,脑外伤25例,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患者13例,外伤致截瘫 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脑炎1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流程改进护理组40例和常规流程对照组20例,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受伤史、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高压氧治疗。

3护理方法

常规流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简单的交代一下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查看一些手术必备的物品。治疗中,配合医生完成加压、稳压、减压的操作,治疗后针对患者的病情作简单的病情观察和记录,然后指导患者出院。

流程改进护理组:护理人员根据高压氧治疗技术的手术流程,紧密结合患者的心理、病情及体征,对高压氧治疗中患者常规护理流程流程进行改进。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3.1手术前护理:申请单传达到高压氧治疗责任护士手中后,护理人员应通过查阅病历、询问、观察、护理查体等方式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并从保证患者安全的角度制订高压氧治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或风险防范措施。

(1)心理疏导:患有脑伤的患者,承担着更多的病痛折磨。患者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心情低落等负面情绪。同时,许多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知识的缺乏和误解,从而导致产生紧张、疑问、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用温和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患者,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需求及时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调节,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疾病。同时,定期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的讲座活动,将该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向患者进行正面宣传,消除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情绪对待治疗。

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3

我院在2010~2011年度的手足口患者病房,对家长实施疾病知识宣教、心理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操作流程:①对陪房的家长,有专职护士进行手足口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流程及疾病发展转轨,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于比较焦虑的家长,会给予单独心理疏导,使其有足够的耐心和平静养护孩子。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0分钟的患儿家长防病、治病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防治网络视频、七步洗手法视频、手足口病现场专家讲、心理治疗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游戏设计等不同内容滚动进行。③出院随访:对于出院的患儿、定期随访,出院的第1周保证每个患儿随访1~2次,了解患儿健康状况,给予院外预防重复感染指导。

讨 论

本组患儿中,年龄2个月~8岁,平均2.8岁;平均住院天数6天,治愈率为99.99%,复发率为0.003%。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治疗和相应的扩大范围的心理疏导,家长消除了对手足口病的恐惧心理,让家长能安心科学的护理孩子,使孩子在家长稳定祥和的情绪中获得安全与愉悦。对疾病的康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负性的情绪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正性的积极的情绪也会感染人,让人愉悦积极。特别是孩子,自我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够,但是他会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来确定某个事情是否安全,如果看到父母表情凝重,情绪低落,动辄发脾气,孩子会恐惧不安,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孩子会哭闹,不安,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如果孩子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能更大程度的减轻对疾病痛苦本身的关注,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玩乐等事情上,不知不觉中疾病在愈合。

目前,在临床上会对成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愉悦、减少恐惧,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在儿科的护士也在不断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患儿有良好的沟通。然而,目前现实的条件是90%以上的儿童病区都要留陪护,护士在孩子面前的时间必定有限,患儿与护理人员的熟悉也需要过程。在第一时间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与家长建立信任与合作,是促进儿童康复的关键。本研究中运用的心理辅导模式在普通儿科病房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前就能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及功能锻炼方法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配合功能锻炼,更好地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对早期下床活动做好准备,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THR手术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病变后所采取的一种最有效的常用手术方式,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对康复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并在治疗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尽可能各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实施有效的术前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能减缓因手术不正确的活动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使患者能早期迅速的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对康复计划有效地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骨科疾病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健康教育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髋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术前健康教育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提高疾病相关认识、形成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建立积极自信的正性心理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从而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裴福兴,邱贵兴,戴戒.关节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4

【关键词】 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2003 年SARS爆发流行、2008 年汶川地震及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车祸、窒息、溺水等事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 筹备阶段

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6个月。

培训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1.1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按内科、外科系列确定培训内容,制定急救流程。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

1.2 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

1.3 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

1.4 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

1.5 制作急救流程图,急救知识多媒体课件。

2 培训内容

2.1 急救知识培训

2.1.1 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后包(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2.1.2 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

2.1.3 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

2.1.4 大出血、意识状态。

分类: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

2.2 常用急救知识培训

常用急救药品剂量、作用及用途。病情观察要点、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吸痰、吸氧、测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培训。

2.3 内科急救知识培训

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癔病急救法、癫痫急救法、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

2.4 外科急救知识培训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骨折救护、搬运、溺水急救、中暑急救、眼异物处理、咽喉异物处理等。

2.5 器械使用培训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

2.6 消毒隔离培训

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

2.7 心理疏导培训

护理人员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不但要承担急救、护理任务,在需要时、必要时还要承担心理疏导工作,所以护理人员还有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

2.8 组织能力培训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组织分流运送。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护理部合理安排学习程序,每项学习内容重复学习两次,避免因值班等原因错过学习。

操作示范:设操作室,备模拟人、急救物品。每项操作专人负责示范、指导,医院护理人员随时学习。

模拟急救:个人急救模拟、配合急救模拟:设置急救情景:骨折、猝死、溺水等,按急救流程个人急救或多人配合施救。

4 考核

4.1 口试

护理部人员及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下科室随机提问急救知识,及时给与指导。

4.1 笔试

理论考试,考核急救原则、急救知识、设置病例考核病例分析、急救程序。

4.2 操作考核

逐项考核操作项目,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氧、吸痰、止血、包扎等。

4.3 应急能力考核

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进行个人模拟急救考核。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 完善补充

5.1 根据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5.2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6 结果

6.1 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6.2 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 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

6.3 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

6.4 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 讨论

7.1 重视个体差异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2 在考核中发现问题

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165.

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5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91-02

Study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Neurological Care/CAI 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1):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eurological care.Method:Chosed 178 case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treatment in author’s neurology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2 to December 2012.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had 89 cases.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the regular neurological care method while the nursing group increased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nursing work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n the nursing work and hospital stay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n the nursing work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irst-author’s address: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1102,China

神经内科涉及疾病种类繁杂,病情多变,故神经内科日常护理工作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条件下增强护理质量[1]。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从患者状况、心理状态及患者社会关系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的综合性护理模式[2],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本次研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89例,男55例,女34例,年龄29~78岁,平均(48.9±10.5)岁,病程11个月~9年,平均(3.9±1.1)年,其中癫痫28例,脑梗死33例,脑出血28例;对照组89例,男50例,女39例,年龄26~81岁,平均(49.0±10.1)岁,病程1~10年,平均(3.6±0.8)年,其中癫痫31例,脑梗死38例,脑出血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心理疏导、饮食调护及康复指导等。

1.2.2 护理组 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2.1 转变护理理念 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神经内科各项护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有效解决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提升护理人员自身护理工作水平;护理人员应转变护理模式,积极参与护理培训课程,加强经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优化心理状态,加强护理工作质量。

1.2.2.2 改善护理流程 护理人员应根据神经内科实际情况,改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护理工作值班表,在明确个人工作职责的情况下,实行护理工作轮班制,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夜间发病风险性较高,故可适当增加夜间值班人数,为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还应增加午休人数,实现护理工作不间断,护理工作时间死角减少;(2)应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工作,实施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统一化,为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3)护理人员应按照先交后接的顺序进行交班,而且应着重交待重症患者,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结果、护理方法及结果、特殊处理措施及结果[3]。

1.2.2.3 人性化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应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优质基础护理,改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并且对病房温湿度进行调整,全面优化基础护理[4],包括为患者洗头及擦拭身体,为患者提供热水及修剪指甲等细节,促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2)优质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会因为陌生环境、疾病痛苦等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其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真切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爱与支持,从而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勇敢面对病情及现实,提高治疗依从度,促进患者康复质量;(3)优质康复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留下程度轻重不同、种类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向其告知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项目和细节,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康复工作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工作满意度 患者出院前,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环境满意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人员技术熟练度等方面进行调查,5分为满分,0~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满意,4分为一般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1.3.2 患者住院时间 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d

组别 癫痫 脑梗死 脑出血

护理组(n=89) 18.9±2.5 26.7±3.3 7.8±1.9

对照组(n=89) 24.2±2.9 30.1±3.6 10.5±2.5

P值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护理工作质量的需求及要求也随之提高。神经内科疾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做到全面化、人性化,这种对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优化,且能够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就是优质护理[5],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满意度,加强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还可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及对护理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促使护患更加和谐、融洽。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模式,满意度达到96.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8%,而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两个观察指标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攀.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479.

[2]马学英.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审机构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549-4550.

[3]黄巧莉.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92-194.

[4]郑春雁.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5(10):453-454.

心理疏导的流程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转型、企业改革、调整带来的竞争压力,已经影响到职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工作绩效。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和企业整体工作绩效的提高,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本文解析了形成心理压力的诸多原因,提出了心理压力疏导的机制建构思考。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人员的调整,企业内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职工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些压力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很容易累积成消极、抵触等不良心理情绪,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个别的甚至会造成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激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需要研究企业职工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研究减轻心理压力的疏导机制。

一、企业职工心理压力的形成

心理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拿破仑·希尔认为:压力“是身体对一切加诸其上的需求所作出来的无固定形式的反应”。也就是说,任何加诸于身体的负荷,不论是源于心理方面(如不愉快事件)还是物理因素(如环境因素),都是压力的来源,就会引起“一般适应综合征”。压力有正反两种意义,既是行为的动力,又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损伤。压力水平与个体的动力或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函数曲线来描述,大体上是一条抛物线。没有压力人则会懈怠,不可能有较高的工作绩效;长期的过高压力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而适当的压力水平才会使人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

1.安全生产带来的职业压力是企业职工心中的无形压力。安全是企业头等大事。企业生产调度是否科学、生产组织是否合理,作业流程是否规范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广大消费者利益甚至是生命财产的安全。任何环节出现技术问题,如标准偏差和设备质量隐患,任何一项管理出现漏洞,任何一个现场作业人员工作疏忽、违章违纪,任何一个治安环境出现盲点,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今年济南铁路4·28重大事故,上海吊车5·22大事故等就是惨痛的教训。因此,在企业职工心目中安全就是天,安全责任是企业职工最大的责任。企业职工在安全问题上心里最敏感,每时每刻心里都惦记着安全:怕事故影响企业安全记录;怕因为事故影响企业的声誉;怕出事故砸了自己的饭碗。这一系列的“怕”像无数把刀一样悬在企业职工的头上,无时不让企业职工的心里发紧,造成职工心理紧张和烦躁。

2.企业改革、调整带来的竞争压力是职工心中的头等压力。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主辅分离、布局调整、机构重组、人员分流以及企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其中一部分职工被迫离职离岗,有的会面临新岗位新工种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有的会下岗待业,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收入减少,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因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岗位竞争的压力,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压力感和危机感。面对岗位竞争的压力,不同年龄段、不同工种、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工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态度。有些职工除做好本职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抓紧时间自学技术、苦练基本功;有些没有竞争优势的职工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形成心理压力。

3.异地工作两地分居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是职工心中的沉重压力。企业职工异地上班、异地作业比较普遍,特别是企业布局调整、连锁经营等带来很多职工长年工作在异地。即使是在本地工作,因加班连续几天离家也是常事。如某特大型运输企业,车间主任级干部每周就至少在单位值班两天以上。企业职工异地工作,只有周末或更长时间才能和亲人相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牵挂亲人、老人子女照顾问题,夫妻分居带来的情感问题等,还有两地奔波带来的经济开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职工心中久而久之累积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而目前消费品物价上涨过快、购房困难、子女就业艰难等让很多企业普通一线职工感到家庭经济生活压力偏大,昔日国企职工曾经有过的自豪感已不复存在。

4.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及高速度快节奏带来的压力是企业职工心中的现实压力。现代企业生产环节紧密衔接,工作流程紧凑,稍有疏漏就可能酿成大祸。很多企业流水线24小时运转,各岗位人员不允许分神,不允许差错,特别是那些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人员、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人员,关键岗位的作业人员的精神紧张和疲劳程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想象的。据调查,一名铁路机车司机牵引一趟列车,要观察上千个信号,有的要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不得有丝毫疏忽。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对各项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系统性、对生产组织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都达到极高的程度。因而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求也前所未有。而企业职工现有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这些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适应要求,各岗位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在短时期内强化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这一切对相应工作岗位的职工来讲,无疑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然,以上压力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和每个职工的个人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个人生活态度以及对各种压力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所以如何正视这些压力的存在并合理科学地释放这些压力,如何关心企业职工心理健康,解决部分职工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心理压力的疏导机制

我国企业正处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企业职工的心理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应引起足够重视。但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职工的心理压力问题往往重视得不够,往往偏重于思想教育和业务训练,忽略对职工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企业职工因为心理压力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失误甚至犯罪的情况日益增多,如某特大国企一年多时间里就先后发生两起职工刺死所在基层单位领导的严重事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组织援助的方法缓解职工压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和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加强企业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应对企业职工整体心理压力问题所采取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企业应大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借鉴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现代企业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将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要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职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或咨询,对重点职工进行重点援助,“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职工正视心理压力,挑战心理压力并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及时主动地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职工以必要的援助。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职工了解自身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调适方法,在遇到心理压力时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适,通过情绪转移、自我宣泄、改变认知、寻求支持等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2.建立心理引导机构,为解除职工心理压力提供组织保证。企业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心理引导机构,通过培训考试使具有一定理论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达到心理咨询师水平。组织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培训,开设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定期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职工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职工心理压力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缓解,有的却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难以自身解决问题。心理引导机构的介入就能及时根据职工的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心态情绪汇集和反映调节机制,加强职工心态状况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职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通过政策调整和心理疏导,帮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不平衡感,促进职工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的不断累积,引导职工心态朝良性方向发展变化,达到内心世界的自我调适、自我和谐。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工作,尽可能地降低企业职工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职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群众心理失衡、失调的诱因。并通过一定的工作平台,探索企业心理疏导有效途径和党群组织服务职工的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权益保障的心理疏导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