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1
[论文摘要]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团体心理辅导可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共同分享生活经验,提高对自我的接纳,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一、团体心理辅导涵义及特点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涵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心理环境下,一些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为成员提供心理上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在适当的辅导方法下,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预防和解决问题、激发个人潜能的一个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1.团体心理辅导影响广泛。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多项沟通的过程。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以同时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洞察自己。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每个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各种困难得到解决。
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将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3.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效果易巩固。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它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复制品。在这个社交团体中,要建立信任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团体气氛可以使参加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些人因为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人人际交际不适应,均可由团体心理辅导来改善和纠正。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我
激发自我潜能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成员在积极自我观念的指导下,会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更勇敢、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通过经验和感受的交流分享,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作决定等,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三)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成员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和竞争,彼此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开展
目前高校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根据简单的故事情节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去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角色。在尝试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达到增进互相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来研究困难情境中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的优点。
(二)心理剧
心理剧对于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心理剧对提高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其次,学生可以去体会心理剧中人物角色的感情思想,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中,使团体成员获得体验和感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调动了成员的参与性,改变了他们的意识和情绪状态。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我们在游戏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可以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感受和体验到意外的发现;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形成新团队
借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活动,以帮助新生快速相识、减少孤独感,初步形成班级或新团队的凝聚力。在刚进入大学的初期,很多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会感受陌生,很难融入新的集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了较多的不适应。作为辅导员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让其顺利开始大学生活。
(二)针对不同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问题。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会以学习压力大、专业和理想的矛盾、还有情感困惑等问题为主;毕业生的问题则更多的是以就业带来的压力而产生的担忧、恐惧。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带来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辅导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及应对办法
目前的团体心理辅导还存在着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有些未受过系统训练等不足。但我们仍然要将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发展下去,为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难办成员的出现会影响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使领导者比较难办的成员,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参加团体的成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这些问题带到团体,靠领导者引导他们参与团体活动,加深自我认识,进而妥善处理个人问题,使他们得到成长、成熟。但是,有些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不太投入,或者经常迟到早退,出席不稳定;或者讨论时随意性大、不切题,谈话内容过于表面化;或者态度忽冷忽热,或者旁观。这些不投入者不仅自身无法在团体中得到帮助,而且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
六、对不投入的成员的应对方法
不投入行为的原因有多种。第一,性格。有些人的性格是对事物较少投入,或投入但不能持久;第二,可能是被迫参加团体,因非自愿所以抗拒;第三,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这些人往往自我认知偏低,自信不足,有不安全感,害怕敞开内心世界,想方设法隐藏自己,防御心理强。解决团体成员的不投入现象,应具体分析原因以寻求解决办法。领导者友善与真诚,能有效化解成员的抗拒,改善不投入行为。团体领导者还可以通过加强团体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成员参与,改善不投入的态度和行为。团体第一次集会时要说明团体的运作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使团体成员保持恰当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2005(6):62-63.
[4]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
[5]刘红艳,王会军.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3).
[6]温金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2
关键词:学员;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55-02
当前,军校学员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呈现复杂趋势,在给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心理学课堂是学员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应在教学中实施符合学员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员处理普遍存在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切实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因此,本文结合军校心理学教学实际,探讨构建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为进一步的心理学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一、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是一种依托团体活动,根据学员当下产生的感受与体验进行引导或辅导,从而使学员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方式。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团体动力学理论研究表明,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团体氛围能够有效激发成员的创造力,成员相互之间信任度较高;民主式有利于提高团体的内聚力,提高成员的活动参与性,使成员自觉地完成团体任务。团体的人际互动对个人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和潜能,只要团体满足了个体的内在需要,个体就会在团体中展现自我;自由、安全的团体氛围能够让成员真实表达情感和感受,通过他人的反馈,成员对自我有更多的反思与认识。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世界的理解是由个体主观决定的。
二、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上均有显著不同,它强调学员在活动中的经验感受,偏重于体验学习,在对经验的分析和思考中,掌握理解知识,内化为思想。第一,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激发学员的教学参与性。学员的参与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学员的思维、身体和感受也相应地“动”了起来,百分百地投入到教学中,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布局上,圆圈式、分组式、U字形能够拉近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教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安全、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帮助学员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第二,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解决了学员的常见心理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学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感到在人际交往、情绪和睡眠等方面有障碍。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的存在容易让学员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失去理想与希望。在面对共同的问题时,学员在团体中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应对方式和解决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增强学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内省,就是通过反思自身行为来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调节的心理活动,是人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基础。内省也可以称之为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觉察能力是人格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个体具有了内省或自我觉察能力,表明个体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让观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把自己的心智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认识。在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中,学员参与活动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种直接学习令他们对某种理论或说法有深刻的印象,对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及时体悟并认知,因而能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学员遇到相似的情景或是产生相同的情感时,无意识地就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成果运用到现实事件中,增强了自我调适和自我教育功能。
三、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对教员和学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课程设置既要遵守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原则,又要创造温馨活泼的课堂氛围,显现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色,吸引学员将注意力转向活动与课堂。第一,注重教员的素质培养,确保辅导效果。在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中,教员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员或是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员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活动的带领者和参与者。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员具有健康的人格、掌握一定的辅导理论与技能、热爱心理健康事业等,为学员树立榜样,避免因教员自身问题造成对学员的伤害。另外,在设计辅导主题上,教员本身也要在这些问题上修通,否则难以指导学员。第二,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确保全员参与。课堂中的每个学员都是教学的主人。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员减轻压力,处理内心冲突,使学员将课上提高的心理应对能力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顺利地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提升能力和素质。在活动中,教员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鼓励学员积极发言,分享活动中的想法与感受。每个学员都是活动的主角,在地位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时间上没有多少之分,在任务参与上没有轻重之分。教员要额外鼓励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员,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分享,学员相互之间借鉴资源,实现人际互助,最终共同成长。第三,突出辅导的生活主题,确保课程价值。在设计辅导主题时,教员要遵守生活化原则,挑选一些和学员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管理心理等,不能脱离学员的实际需要,使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失去应用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教员也可以征求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开放选题,将学员所关心和急需的心理需求设计成辅导主题。指导式和自主式选题相结合既满足了大多数学员的需要,也不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现实性心理问题,确保整个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设计的应用价值。第四,遵守团体的组织原则,确保活动有效。团体活动在分组、实施程序上均有专业的组织原则,教员不能随意更改。在分组上,要根据辅导主题进行科学分组,可以采取就近分组、编号分组、按班或区队分组的形式。在人数要求上可以2人配对、6人一组,每组人数最多不能超过15人。可以固定组员或人数,也可以随机产生。合理的分组会增强学员的安全感,在组内活动和分享时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实施程序上,教员的开场引导和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教员还要教育学员遵守团体辅导的伦理守则,不能在团体外随意谈论课上发生的事情和分享的感受,注意保护学员隐私。
参考文献:
[1]卡尔・R・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6:256-259.
[2]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王金吉.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1,(2).
[4]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3
心理辅导课有时也叫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心理辅导课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因此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近几年,除了心理辅导教师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渐渐开始尝试开展心理辅导课。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又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辅导课设计缺乏系统性,辅导主题分析不到位或不透彻,辅导过程脱离辅导目标,辅导步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等特点。基于这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心理辅导课要以目标为导向,系统地设计辅导过程。
一般情况,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对有关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态度与情感目标是指形成对社会、自然、他人以及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情感。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是指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三个目标层次明确,清晰易懂,在当前心理辅导课设计中较为常用。在确定三个层次辅导目标的前提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就需要围绕辅导目标而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材料来设计辅导步骤或环节。因此,一般情况下,辅导过程可以根据三层次辅导目标设计三个步骤,分别针对和实现三个目标。
关于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钟志农提倡“起承转合”的团体动力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的过程包括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曹梅静、王玲等人提出“导入―展开―结束”的三阶段教学模型。笔者结合他们的辅导设计思想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简称“三阶五步”。三个阶段是“导入―展开―结束”。导入阶段对应的是暖身步骤;展开阶段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包括与三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三个教学步骤;结束阶段即课堂总结环节。因此将辅导过程概括为“三阶五步”。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即暖身步骤,是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心灵的敞开,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阻抗,这阻碍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开放。暖身步骤正是学生心灵之门打开的钥匙。
钟志农特别重视心理活动课的暖身阶段,认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笔者赞同其观点,认为暖身阶段不仅暖身更要暖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要启发学生心灵;不仅与下一环节密切衔接,更要对整堂课充满意义;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暖身阶段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体略微活动,从而促进放松,也可以是对心理有启发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领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团体间个体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个体独立的活动。但无论如何,暖身步骤的基本原则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只让个别同学参与,其他学生观望,如此起不到整体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戏结束时,适当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教师给予引导和小结,并自然地引出题目和过渡到下一环节内容。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之,暖身阶段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戒备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堂课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阶段
暖身后应该是进入正式的教学与辅导,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设计。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地联系辅导目标,以辅导目标为指引设计步骤。因此,根据三层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阶段也基本上可以设计为三个步骤,以对应三层辅导目标。
步骤一,What&Why。该环节主要是认知目标达成环节,认知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简单地说是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认知法教学,包括故事法、讨论法、艺术欣赏法等,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选用的素材可以来自名人故事、经典寓言,也可以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学生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和榜样作用,后者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的启发更大。一般情况,可以先呈现名人故事,再呈现实际案例,从远到近自然过渡。在故事呈现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以讨论故事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二,Who。该环节主要是态度与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学生作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体验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体验“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在不断和反复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个环节学生明白了一些现象和原因后,开始试图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在上个环节我们明白了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那么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写在纸上,写好之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术,即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也可以说是催眠),并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忆过去或者想象未来,在想象中体验各种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体验到的感受。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当事人扮演具体生活事件,重新经历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编生活故事,体验积极的情绪。此环节的学生讨论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体验感受,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积极全面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三,How。该阶段主要是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环节,是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考“怎么办”,领悟问题解决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明白了原因,这一环节学生迫切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讨论法,比如脑力激荡法,即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帮助问题解决,因为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经验对同伴之间有更好的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总结概括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各种办法写在黑板上,并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方法,总结成一套问题解决方法集,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不能由教师直接呈现和说教,而是由学生讨论、领悟和相互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学生讨论。然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设计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示范训练和行为训练。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收获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应对。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5分钟。
三、结束阶段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在结束阶段,教师对整堂课作总结,对学生的反应作总结,并给予学生祝福语。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作总结。
有些人认为结束阶段可以包含到上一个步骤里面,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通过整堂课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使师生渐渐为课堂拉上序幕。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心理辅导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送给学生一首与辅导主题相关的歌或者诗,以温馨而舒缓的方式给课堂渐渐画上句号。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
总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设计基本理念是以目标为导向,即辅导过程围绕辅导目标而展开,“三阶五步”辅导过程的具体设计则是根据三层次目标而展开的。对一般的心理辅导课设计,“三阶五步”均适用。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如果辅导目标层次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三阶五步”的辅导过程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灵活运用“三阶五步”辅导过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编号:090906004)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 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1).
[3]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电邮: )
封面人物档案
张璧宏, 1957年生,河南温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办学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许衡中学在六年多的时间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校,被教育专家誉为“建国以来学校发展史上的三大奇迹之一”。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考察过许衡中学后,称赞“许衡中学素质教育开展得好,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先生这样说:“许衡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是全国最好的素质教育创新的楷模”。
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4
【关键词】宿舍 朋辈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1-01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它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朋辈心理辅导因其的独特优势对高校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宿舍成员朝夕相处,理想抱负、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喜怒哀乐都在其中得到表现和交流;宿舍也因为朝夕相处也是容易出现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的场所。宿舍朋辈心理辅导对调节宿舍矛盾,缓和宿舍气氛,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宿舍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立宿舍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意义
1.从学校宏观层面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现实的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心理疾患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2)完善心理咨询网络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基本构建“学校—院系—学生(学生组织)”三级网络高校心理健康体系。一方面,学校(一级)和院系(二级)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已基本完善,绝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和场地、经费、设备、工作制度等软硬件建设,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工作;另一方面,以学生(学生组织)为主体的三级工作网络工作薄弱等不足之处。
3)建立和谐校园的推动作用
高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培养更多合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能及时调节同学的情绪,主动化解心理困惑,积极协调同学关系,主动帮助有心理需要的同学,为大家做一般的心理辅导。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在紧急干预的同时,及时报告学校,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提高和促进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风建设,维护高校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作用。
2.从学生微观的层面主要有二方面的作用:
1)延伸咨询功能
2)实现自助—助人—互助的成长模式
二、开展宿舍朋辈心理辅导
1.宿舍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
选拔:
本着自愿精神,在校园里招募有助人意愿的同学。首先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进行心理测试。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倾向于选择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分值较高而世故性较低,其它因子分适中的同学。其次结合测试结果进行面试。选择具有以下心理品质的同学:真诚、乐于助人,机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等品质。最后综合考虑性别、专业、年级、班级、寝室等因素,确定人员。
培训:
合格的宿舍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工作开展的关键。培训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一方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自身心理素质训练,即包括朋辈辅导员自身的自我分析、人际关系的自我觉察、情绪管理和调控能力和技术、敏感性和观察力的培养、语言表达技巧等。培训方式主要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
二是心理辅导知识的基础培训,即包括心理辅导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心理辅导技术以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技术,自我表露技术为主等。
2.宿舍朋辈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1)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效果评估
对于朋辈咨询员为广大学生提供的咨询服务效果,本研究通过让来访学生在咨询结束后填写《咨询感受表》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在“实际得到协助程度”上,接受朋辈咨询服务的学生80%表示“减少了自己的担心、焦虑或不安”,“了解到自己的观念不一致或知行不一致的矛盾和冲突”;60%的同学表示自己“通过咨询增加了解决困难的信心”;45%的同学表示自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技巧或方法”。在“对于咨询员刚才工作的评价”上,80%以上的同学表示“在谈话中,觉得自己被尊重、被关心”、“咨询员是完全可以信任的”、“咨询员对我的困扰可以了解”。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朋辈心理咨询对于需要求助的大学生的有效帮助可以得到初步的体现。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成长的效果。
以上数据显示,朋辈心理辅导员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一定的效果。其原因可能:一是团体创造的温暖、真诚、尊重的心理气氛,使大家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释放真实的自我,重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二是团体创造的平等、和谐、尊重的人际环境,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从而使成员对遇到或产生的心理困惑敢于在团体中表达,寻求同辈人的帮助,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成长。三是通过对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使团体成员对于自己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有了合理的理论解释,掌握了一些自我调节、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因而,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以健康的观念、行为应对问题,调整心态,不断成长。因此,经过朋辈心理辅导员训练的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所提高,对未来充满了自信,而且适应能力和幸福感都得到了增强。这在自评问卷的数据中得到了说明,学生的自我悦纳、人际沟通、信任感、情绪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等都有显著性变化。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均未完善。因此,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及解决。如朋辈辅导员素质培训的有效性、朋辈辅导工作不同层面的效果分析等,由于研究实际工作的局限,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仍需要后续工作展开进一步的实证统计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鸣.心理教育四级网络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
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技术人才的基础[2]。青春期的躁动、与同学关系紧张、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父母的婚姻关系破裂等问题,都是导致中职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卑和烦恼的关键因素。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自2009年起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1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3]。
相对于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以下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团体心理辅导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
5)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多维视角。
6)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发展社会性。
2 我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况介绍
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结合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学生的亲身经历,发现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于四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掌握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间正常的同学关系;如何平稳地度过狂风骤雨般的叛逆期,与父母和平地相处;如何重新点燃学习的斗志,这些都将对他们的生活及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校固定在每学年的上学期开展有关增进与改善人际关系和有关学习方法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在下学期开展有关正确面对情感困惑和有关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不同主题的辅导目标纳入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参与辅导的学生均为自愿参加,一期辅导为期四天,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的时间,约为两小时。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不容忽视效果评价,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评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4]。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通过一期以“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分享:“以前在日常学习中总是出现马虎、着急的问题,通过活动让我明白了学习要有意志力和耐心,每个人都会犯错,人无完人,但重要的是要用心不重复犯错。”在一期“建立纯洁友谊,绽放青春光彩”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说到:“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都希望被异性关注,成为受欢迎的人,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刻苦学习,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期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主题的亲子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分享到:“以前总是不愿与父母多说话,感觉自己不能被理解,通过活动让我认识到父母对我的爱,以后要多与父母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3 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在我校的实际应用
目前中职学校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多样,但都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包括:1)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使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深层和广泛的应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增加亲密感;2)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者,使更多学生受益。朋辈之间年龄相似、发展阶段相似、面临的心理问题也相似。对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介绍和团体心理辅导师的培训,由他们来执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缩短了学生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距离,缓冲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缺乏的不足,使更多学生受益;3)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使新生在最短时间内互相了解,建立互相信任,尽快融入新的集体,缩短适应期;4)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5)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6)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就业问题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
4.1 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4.2 提高成员对活动的投入程度
首先,在目标的确定上:尽量使预期实现的辅导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在方案的设计上:尽量使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做到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团体成员在参加后续活动时,切实感受到之前的辅导对自己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最后,辅导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使学生在与其的互动和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和感悟。
4.3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4.4 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个别辅导服务可以安排在团体心理辅导以外的时间进行,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相信在未来,团体心理辅导将成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1):73-75
心理辅导的感受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路径进行规划。所以,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规划人的实际情况,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之,只有结合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人的成长及发展为中心的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具有相同问题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主体的发展功能,所以,辅导者首先要相信被辅导者是有无限潜能的,而被辅导者要相信辅导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团体心理辅导才可能实现良好的辅导效果。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心理辅导方面,注重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达到辅导团体中个体的目的;另一类团体心理辅导则把重点放在团体心理成员的交互作用上。
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力弱,缺乏进取心。所以,很多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即便教师做良好的引导,学生也不会按规划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及目标,达不到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为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制订规划非常必要。具体来说,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率。目前国内的学生课堂规模较大,一对一的辅导难以推行,很难保证顾及到每一个个体。团体辅导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中职生获得接纳的感受和体验。团体中同龄人的倾诉,可以使学生更开放,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中职生获得多途径的探索。团体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的地方、家庭,学生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者不同人之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在生涯辅导中起到促进与补充的作用。
三、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根据团体辅导的要求与特点,结合中职生生涯规划现状与其群体特征,综合运用心理活动、专业问题交流与探讨、相关测试与指导、音乐放松冥想、绘画投射治疗与作业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要兼顾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两个主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四个分主题。(2)要对方案内容流程做合理安排。依据团体活动的特点与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按照团体进展顺序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团体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设置。(3)整个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接纳自己,并且学会正确评估与利用环境资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可以使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全方位、深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得到切实的帮助。所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作为学生课外活动课题之一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大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等职业教育,2008(18):20-21.
[2]王凤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