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 康复新液;雾化吸入;疱疹性咽峡炎;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是儿科常见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病变主要在咽峡部、软腭及悬雍垂黏膜形成疱疹及溃疡。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44例,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超声雾化吸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均有发热(37.8~39.7 ℃)、流涎、咽痛、拒食,婴幼儿有哭闹不安,查体见咽充血,咽峡部、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溃疡,年龄7月至4岁10月,病程1~2 d。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8月至5岁,平均年龄(1.48±0.52)岁;体温≥39 ℃ 31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及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00 mL/瓶)5 mL加入超声雾化器罐中雾化吸入,时间以药液吸完为止,每日2次,根据年龄及配合情况选择面罩或口含嘴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两组对症治疗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转贴于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1]
显效:治疗后1~2 d,咽痛、流涎消失,疱疹减少,溃疡变浅变小,3 d内愈合,3 d内热退。有效:治疗后3 d,咽痛、流涎消失,疱疹减少,溃疡变浅变小,5 d内愈合,4 d内热退。无效:治疗后4 d,咽痛、流涎仍明显,5 d后疱疹及溃疡未愈合,4 d内未退热。
2.2 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发热、咽痛流涎、疱疹及溃疡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表1 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康复新液微有腥味,婴幼儿偶见反胃恶心,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呈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强,流行很快,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流涎、拒食、咽充血,在咽峡部、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表面可见灰白色疱疹及溃疡,数目多少不等[2]。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辨证属“风热喉痹”范畴,多为外感风热,脾胃积热,上攻咽喉所致[3]。康复新液是从昆虫美洲大蠊提取有效药用成分精制而成,含有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生长作用的多元醇类、肽类、黏糖氨酸、黏糖酸等多种成分。它能有效激活溃疡面的免疫活性细胞,修复溃疡创面,改善创面微循环,快速促进创面愈合。有抗菌、抑菌、抗病毒的作用。黏糖氨酸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康复新液无明显异味,无刺激性,可口服或外用,因小儿服药配合性差,加之咽痛,口服治疗较困难,而超声雾化吸入后创面有凉爽感,患儿易于接受。
超声雾化吸入器是应用超声波的声能将药液化成气雾状,随着患儿的呼吸过程进入呼吸道,直接将药物作用于咽部,药液分布均匀,易于吸收,作用迅速,能较快地促进炎症消散、创面愈合。本组资料中,康复新液与利巴韦林联用,抗病毒的作用得到增强,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加速创面愈合。故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该药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新,王洪,罗雪梅,等.康复新液肿节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08,10(2):84.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 干扰素雾化;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017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interfer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36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cases SU Hui-lan, GUO Yong-xin, HU Li-feng, et al.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Fuzhou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by interfer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72 newborn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interferon atomization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xcellent rate was 86.1% and effective rate as 11.1%, and i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 The control group had excellent rate was 77.8% and effective rate as 16.7%, and i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4%.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Interferon atomizat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Clinical effect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病毒性肺炎, 好发于婴幼儿。新生儿因自身免疫力低下, RSV 同时也是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常见的病原, 临床严重可引发呼吸衰竭等并发症。RSV 可致新生儿院内感染暴发, 近年来RSV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对于RSV感染仍然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为了观察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RSV肺炎的临床疗效,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诊断明确并接受治疗的72例新生儿RSV肺炎患儿进行分组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ERP;企业管理
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的推移而使用和消耗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库存计划管理。订货点法是根据历史记录和经验来估测未来的物料需求。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物料需求计划MRP理论。
一、ERP的内涵
ERP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它的核心是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载体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型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按照ERP管理思想设计的软件产品。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
二、物料管理概述
1.物料管理的概念
为了产品销售,所有需要列入计划、控制库存、控制成本的一切“材料”即称为物料,这里材料的含义是相当宽泛的,其范围包括原材料、配方成分、配套件、标准件、毛坯、副产品、联产品、在制品、产成品,还包括设备备件、工艺装备,甚至能源也可以属于物料,这是一种不能库存的物料。实际上在ERP中通常使用的物料清单(BOM),其中最基本元素就是物料。物料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项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料管理就是科学的、系统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各部门的活动,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地在合适时机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合适数量和质量的物料。
2.物料管理的具体内容
物料管理工作的范围从采购计划接收物料原材料入库出库配套产品计划与控制产成品入库发货或销售售后服务等。在物料系统中,输入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输出为产品,系统目标是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成本。物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料需求,物料采购和库存控制三大部分。物料需求计划是企业制定物料采购的基础,物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又要受物料库存状况的反馈控制。下面是三者的关系图:
(1)物料需求
要分析物料需求结构,首先需了解产品结构,而销售产品是直接由市场或客户订货确定的,它处于产品结构的顶层,相应地,对销售产品的需求也处于需求结构的最高层,又称为“独立需求”。销售产品的形成要依靠处于产品结构下层的零部件、配套件、毛坯、原材料等完成,因此可以说对销售产品的需求决定了这些下层产品的需求,称为“相关需求”。根据以上分析,说明独立需求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独立需求一旦确定,则可以根据产品结构计算得到相关需求,从而制定生产计划。
(2)物料采购
物料采购计划是企业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和库存情况,结合市场供应状况而制定的。一般采购时要确定最优定购量(即经济批量),按该定购量进行采购是可使库存成本最低,同时又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物料采购通常有定量订货和定期订货两种方式,定量订货是指当库存降至一定水准时,便以既定的数量去采购,这种方式是用于属于买方市场的大部分物料。定期订货是制定后的时间和周期预先确定,订货数量根据库存情况临时确定的订货方式。ERP系统将给采购管理的日常工作带来质的变化。关键将放在如何降低成本上。
(3)库存管理
传统上对库存管理的理解是对物料的进、出、存的业务管理,但这种理解在ERP系统中是不全面的。“库存”是指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而“库存管理”就是“与库存物料计划与控制相关的所有业务”。库存管理工作应该包括物料的存储、收发、使用及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的各个方面。库存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管理库存物品,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三、ERP系统下企业物料管理方案探讨
1.建立适应ERP管理系统的物料代码体系
物料信息作为ERP等管理系统的核心基础数据,如何给它以准确、直观的标识和描述,使之成为组织内统一的信息交流语言,形成统一的物料信息代码体系就是重要前提。物料代码已经成为沟通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共同语言和不同数据库信息链接的纽带,它在处理订单、产品结构、生产提前期、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跟踪在制品状态及物资管理状态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但是,代码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给企业物料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成立公司代码管理小组。由公司标准化室负责全公司物资代码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制定以及代码体系的系统维护和管理,物资管理部、采购部和设备部等在统一的代码编制原则指导下对所管理的物料制定详细的编码细则,并对物料进行物料代码的编制,发送到公司代码管理小组,经代码唯一性查对后由小组启用,各部门应随时将出现的情况向代码管理小组局域网反馈。
(2)制定制度和流程,规范原始信息及信息传递渠道。造成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定义和表达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的。因此我们从制度和流程上,对各种原始单据、报表及其他信息载体中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并制定企业标准。
(3)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组织代码体系的使用和维护以及ERP管理系统的基础应用知识培训,加强各部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2.建立车间物料管理与过程监控系统
基于很多企业车间物料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建立一套“车间物料管理与过程监控系统”,配以相应的硬件网络,对车间物料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本系统能实现车间生产现场物料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修改和查询,实时监控整个物料加工过程和物料流动情况,保证物料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使用本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单位领导通过系统网络能够在控制中心,而不必亲自到达生产现场,就可以监控物料的加工状况以及物料在生产线上的流动情况。
3.加强物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物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在对企业现有管理高度适应的基础上,实现了物料管理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在对物料业务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物料计划、库存资金的实时监控,实现对资本性支出成本、维护成本和往来业务的实时控制;为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科学管理物料业务、精确掌握物料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和不断改进,物料管理信息化可在不改变业务流程和部门分工的前提下,帮助企业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规范物料编码生成、强化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灵活安排物料资金使用、规范物料业务处理、实时完成物料财务稽核、实现物料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应用”的管理目标。
4.适时做好库存量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ERP项目促进了企业工作,确定了库存量控制和储备资金。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减少库存:严格车间、班组的采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准确率;及时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调整;把技术管理与供应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遗留下来的超储积压配件,单独建账管理;对内平衡调剂利用,对外广招用户,折价销售处理;财务部门要不定期地会同机动、供应部门对车间的物料管理进行抽检,同时实行严格的料单领用制度;财务部门要制订严格科学的责任绩效考核制度并认真落实;总公司、各子单位、各相关责任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主要责任人都要在减少库存的工作中担当角色,使减少库存同时又避免缺货的目标成为公司范围的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津军:ERP物料管理. 管理信息化[J],2000(9).
[2]陈 婷:远光电力ERP物料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力信息化[J],2007(5).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4
随着两化融合不断深入,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科研、生产、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产品技术水准与最终质量。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产品信息的控制、共享、重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包括物料编码、信息管理和组织管理三方面内容。如何在其建设应用过程中保证管理科学性、信息准确性、技术实现规范性、信息传递一致性,是当前业界关注的重点。
物料编码体系现状
与身份证号码类似,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是物料编码的最基本要求。物料编码是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各种产品、物资的唯一标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物料编码不可能将物料的所有属性一一反映,因此物料编码体系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和特点,定义产品的物料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则,并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中予以贯彻。目前,编码规则体系的建立,主要从物料编码规则和企业管理需求二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根据规则,物料的编码一般分为无意义的顺序码、分层编码、分层和顺序结合码三种方式。
无意义的顺序码由系统数据库自动生成,没有特定的含义,仅作为信息系统对物料的唯一标识,物料的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状态等各种属性以编码为载体被不同的系统引用,用户和系统不能够根据编码获知物料的相关信息。
分层编码是结合物料分类、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将物料信息进行分层编码,组合而成完整的物料编码。一般情况下,按照物料所属的大类、小类、牌号、规格、技术条件和其它属性进行分层,用户和系统可根据编码的分层规则对物料进行分析、识别。
分层和顺序结合码,是将物料所属的大类、小类、牌号、规格、技术条件作为其关键属性,在分层标识时分层体现;而其它各种属性可能复杂而繁多,采用组合的方式用顺序码对这些属性进行标识;用户和系统既可以根据编码的关键属性对物料进行分析、识别,也可通过编码查看详细的物料属性。
其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建立的企业物料编码体系,才能够真正在信息化过程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在建立编码规则体系时,需要从如下方面的考虑企业的管理要求。
代用问题:包括物料规格代用、技术条件代用甚至技术状态代用,特别是对于技术条件的代用需要重点考虑。由于标准的升级、替代,在严格控制产品技术状态的要求下,容易导致大量的代用问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科研生产效率。
生产厂家控制需求:对于一些物料,特别是电阻、电容等,不同厂家可能共同遵循一定的国标、军标进行生产,而本企业产品的设计要求只能采用其中一家的物料。
等效物料问题:不同牌号、规格、技术条件的物料要求用在产品的同一个装配位置。
老化条件要求: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些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对元器件等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有极其严格的老化筛选要求,且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老化筛选要求, 不同老化筛选的物料筛选后视为不同物料。
编码规则需要编码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支持,才能在具体的业务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如SAP、Oracle的系统中,对企业编码规则体系的建立均有比较完善的考虑,既支持无意义的顺序码,分层编码,也支持分层和顺序结合码方式。
软件一般推荐使用分层和顺序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设计中,可以将编码分为静态属性、动态属性,静态属性采用分层表示,支持按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以及其它属性等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和组织;动态属性是编码的附加属性,支持按照厂家、老化条件等管理要求对物料进行标识和管理;同一编码的物料静态属性必须一致,但是动态属性可以随制造过程的采购批次进行而变化,并在后续的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选配处理。
同时,由于该编码系统和业务系统在同一系统架构下,作为业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编码的生成、、变更处理过程中,系统对企业业务都有相应的处理手段,保证了业务的准确、高效。
一切国内企业如清华天河公司等,也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编码产品系统,在大的编码规则体系支持上与SAP、ORACLE软件相类似,实现了物料的自动编码,并可进行快速的、变更和查询,实用性较强,但此类编码系统仅作为独立的系统进行应用,缺乏编码体系和业务系统的深入结合应用,作用比较有限。
物料信息组织管理现状
物料信息的正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与物料编码主要面向系统设计不同,物料信息面向的是最终用户。业务系统应用过程中,用户主要通过物料信息进行物料管理,如物料申请、采购、入检、接收以及产品BOM的构造和应用。
SAP、Oracle等系统软件对编码及其信息都有较为严格的控制,物料信息在编码生成时产生,并要在编码生命周期内保持信息的稳定,不应随意变更物料信息。
首先,物料信息作为企业研制活动的基础信息,其随意的变动必然造成基础管理的紊乱,导致企业的物料管理活动失去基础标准。
其次,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产品BOM管理以及检验活动都以物料信息为依据,特别是产品BOM已作为企业产品技术状态控制的基础手段之一,在物资计划和产品装配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物料信息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企业在物料信息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二方面问题:一是物资分类不科学、不系统,物料信息的生成不准确,导致后期修订工作较大;二是物料信息的变更缺乏规范,修改随意,出现物资采购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产品技术状态的发生变化。
此外,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料的组织管理还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管理物料编码,编码过程缺乏设计、标准化和其它专业人员的参与;物料的选择没有一定的范围(规范)限制,或者有范围(优选目录),但没有在各信息系统中进行选用约束,导致系统物料过多,不同系统后期的物料“统一”工作量较大;不同的人按照职能管理编码,由于理解的不一致,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原则,导致前后编码不一致,或同一类别编码不一致,给后续的应用造成困难;企业未能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物料管理流程,各部门、各系统工作“井井有条”,但是信息不共享、传递不畅通等等。以上问题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并认真设法解决,否则信息化系统可能成为影响企业研究、生产的绊脚石。
产研一体化企业管理特点
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的物料信息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有多个应用系统,如PDM、CAPP、ERP等,物料的分类、编码和信息表示方式各不相同;其次,需要实现PDM、CAPP、ERP等系统物料编码和信息的统一,以及信息化条件下PDM、CAPP、ERP等系统的业务协同,保证科研生产信息的快速和正确传递; 再次,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工作现场要求图纸、实物、物料信息相符,而这些信息分别由设计、生产商、编码人员分别管理,难以协调和一致,严重时会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的瓶颈;另外,物资信息及其状态有严格控制要求。产品按批组织生产,每一批质量标签、物料信息与图值的相符性均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才能用在生产现场;此外,企业管理的特殊要求多,如批次管理、等效物料等问题都对组成产品的物料及其信息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
根据以上特点分析,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从物料编码、信息管理、组织管理以及物料控制管理需求四个方面着手。
其中物料编码规则体系已比较成熟,而且有较多成熟、先进的管理软件可供选择,实现的难度不大。但是在物料信息管理、组织管理和物料控制管理方面,既涉及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如何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科研、工艺、生产活动中物料信息的统一;如何实现以科研为龙头,与工艺、生产等业务系统协同,控制产品的技术状态;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产品技术状态控制规范;物料信息的生成和更改规范。
以上分析显示,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主要有三方面核心架构:
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专业的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加强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使各应用单位、信息系统的物料管理统一、协调。
物料信息库/产品BOM体系建设:整合各专业系统的物料信息库,确定各信息系统中的物料库管理规范,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产品BOM管理规范。实现各种系统库、产品BOM的信息一致。
物料信息控制模式设计:在管理组织机构和信息库/产品BOM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物料信息的传递和控制需求,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物料生成、传递、更改、共享的控制模式,建立物料信息管理流程和规范,实现对产品物料信息的总体控制目标。
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科研和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以ERP系统为基础,构建物料中心库。物料编码的申请、生成由ERP系统完成,并向PDM/CAPP/MES系统。
以PDM系统和物料中心库为基础,构建物料优选库,对设计过程采用的元器件、原材料、标准件等物料进行优选和限制,所有设计过程选用的物料必须从该物料优选库中进行选择。
在PDM/CAPP/ERP 系统中,以物料编码为基础分别构建产品设计BOM(EBOM)、工艺BOM(PBOM)、制造BOM(MBOM),通过各产品BOM的生成和传递,实现对产品物料的控制。
建立产品综合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组成由设计、工艺、物资、标准化部门人员参与的专业物资管理团队;负责物料分类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信息的规范化,并监督在信息系统中的贯彻执行;负责向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提出外购物料编码申请,并接收编码和信息;负责物料优选库的建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选用的物料进行管理。
建立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由材料、电子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专业外购物资管理团队;负责接收产品综合管理小组的物料编码申请,完成编码并;负责物料中心库的建设和维护。
建立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由工艺人才组成的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接收设计部门的产品EBOM数据,生成PBOM数据,并根据工艺设计结果,生成MBOM数据并向生产部门;负责产品PBOM、MBOM所用物料编码的正确选用;并结合科研、生产要求,对产品选用物料的动态属性,如生产厂家、老化条件、等效物料进行维护。
建立物料信息管理控制流程和规范。首先,建立产品综合管理小组、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三个小组采用专业的管理组织,根据工作特点分别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产品综合管理小组全面负责企业产品物料的管理,提出产品用物料,并向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提出编码申请,接受并检查编码及其信息的正确性,并维护进物料优选库;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接收产品综合管理小组的编码申请,负责完成编码和信息的、变更;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对组成产品的物料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由产品综合管理小组负责该物料的编码申请。
其次,提升产品BOM在企业技术状态控制中的地位,作为技术状态控制手段之一,制订信息化条件下PDM/CAPP/ERP系统集成应用的产品BOM管理规范和流程,其生成和修订必须加以评审。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物资管理;履约管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物流管理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1]。良好的物流管理是电力生产运营的根本保证。当前各个供电单位所管理材料、设备等物流品种繁多,货品数量巨大,涉及到与供应商、使用单位、以及物流服务部门等多个单位,管理工作量大。
而现有的电力ERP系统主要管理物料的价值形态,侧重于省公司层面和采购业务,对于物料履约状态管理仍然是个空白,无法监控物料实时流动状态,不能实现物料的日常催货管理、物流跟踪等功能。
因此,根据电力物料管理实际,开发物料履约跟踪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将供应商、使用部门以及物资供应服务单位的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物料的实时跟踪、实时监控,十分方便物资供应部门对物料的管理。
1 系统设计
1.1 业务流程分析
现有的ERP系统已经实现了订单管理功能,为方便履约管理,将ERP中的订单数据导出,然后导入到本系统中,在系统中建立订单的各类信息。如果订单中的物料已经到货,则进行到货验收操作。没有到货的物资,使用单位会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的需要,提出履约需求,可以提出延迟或者提前供货的信息,物资供应部门的履约员接收到履约需求信息后,给供应商发出履约需求,得到供应商确认后,将与供应商确认的履约需求时间反馈至使用单位,实现了使用单位、供应商与物资供应部门的履约沟通。
1.2 系统架构设计
该物资订单履约监控系统采用B/S多层结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缓解服务器压力,在该系统的架构设计上,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层次,各个层次由不同的服务器完成,分为:Web服务器、应用层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负责处理页面请求,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各种业务逻辑[3]。数据库服务器处理业务数据,以及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等。各服务器的划分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多层次的应用系统架构[4]。由于各服务器各司其职,相互干扰较少,具有较高的可重用、可维护和可扩展功能。
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括表的设计和表与表之间关系的设计。表的设计主要是主键设计字段设计和索引设计。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可在服务器端根据各模块的实际需求,为数据库表定义主键、外键、索引、缺省、约束、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方法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2]。
2 系统实现
2.1 功能结构
物料订单履约跟踪管理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订单管理、履约管理、验货管理、领料管理、库存管理、领料管理、库存管理、档案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和系统配置。系统的整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2.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订单管理子系统:ERP订单导入系统后,从而开始单据在管理系统中的流转过程,同时对订单进行跟踪管理。在订单导入中同时也可以进行添加,添加自购的信息,自购是由于项目下的物料不足的情况下引发的,订单确认以后形成订单。
履约管理子系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跟供应商商进行协调,确定所要期望到货的日期。物资需求单位填写需求,物资公司根据需求做相应回复。数据库变动,订单、履约需求关系为一比多,履约需求增加需求 ,回复信息及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催货,订单数据信息显示相应的颜色提示。
验货管理子系统:当供应商履行合同交货日期,将订单下的物料送到物资公司,履约员开始验货,在验货的同时选择物料的去向,根据项目名称,获得订单编码,查找这个订单下的物资的去向,是到现场还是到仓库,到现场的物料就执行虚入虚出,到仓库的话就让保管员确认以后才可以入库。验货入库流程界面如下图所示:
领料管理子模块:按照项目进行领料,添加物料单,自动生成出库单,领取的数量最终要减去仓储表中的库存数量,数据源为项目下采购订单下所有物资。领料流程界面如下图所示:
3 结束语
物资订单履约跟踪管理系统实现了履约跟踪管理,解决了客户用货单位和物资公司的信息化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监控物料实时流动状态,实现物料的日常催货管理、物流跟踪等功能,填补了物资履约状态管理的空白。对订单,及物料入库、出库、盘点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伟,吴超华.基于WEB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2006,35(1):59-60.
[2]曹校阳.浅谈SQL Server中的安全策略[J].现代计算机,2006,1:101-103.
[3]冯丽.数据加密技术[J].科技资讯,2006,27:104.
[4]钟明,苏宏业.基于B/S结构的物流管理系统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9:203-205.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 制造业; ERP; 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60- 03
0 引 言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1]。ERP起源、发展于制造业,并在制造业中逐步完善广泛应用,是制造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它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以计划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2]。利用ERP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有效控制成本,紧密与上下游的协同关系,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我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来说,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薄弱,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ERP系统的成功运行,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这就需要企业深入地理解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及时地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来全方位发挥其管理优势。
1 ERP的思想及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1.1 什么是ERP
ERP(企业资源规划),即以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物料、设备、信息等加以整合,并进行有效的计划与控制,为企业的决策、管理和日常业务提供数据,以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的集成化系统[1]。其特点,① 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注重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便于企业运营控制; ② 注重知识管理和对信息的深度利用;③ 注重加强数据分析。
1.2 ERP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价值
ERP系统实施是制造业提升发展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实施ERP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持续、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灵活运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员工素质,培养队伍,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3]。
一个成功的ERP系统,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企业管理作技术支持,集成企业所有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财务、运输等进行实时追踪与控制,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对客户、供应商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挖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信息。
1.3 国内外制造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现状
发达国家制造企业ERP实施与应用思想比较成熟,许多企业通过应用ERP系统解决了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已成功实施ERP,使企业发展壮大,进入国际市场。但总体来说ERP在企业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在我国,成功实施企业ERP的企业还不多,以外资及国有大型企业居多,中小型制造业受资金规模、员工人数等的限制,依然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期,面临应用什么样的ERP系统以及如何应用ERP系统实现信息化等问题,其应用效果往往不理想,应用的程度较浅,甚至有些还没有开始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企业立足自身,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从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目标开始,实施个性化ERP系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ERP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的实证研究
2.1 ERP实施计划
河北唐山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阻焊设备及生产线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中小型的制造业企业,注册资金3 000万元,拥有职工100余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低压电器、电力、石油化工、五金机电、船舶、家电等领域,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该公司作为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的典型代表,根据自身的规模、需求制订ERP实施方案,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该企业采用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产品种类多,工艺复杂,客户数量多,分布广泛,企业整体运营涉及的数据量大,资金流动速度快,实时有效的管理、监控这些信息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ERP实现目标:数据统一传输;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收集、挖掘客户信息;协调企业供应链。
2.2 ERP系统模块分析
2.2.1 生产计划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复杂,数据量大,生产计划与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生产计划模块的总体目标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流程,依据销售订单制订生产计划,通过对生产计划的跟踪和及时调整,保证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采购部门提供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规范生产订单的执行流程,提高生产订单可操作性,有效地控制生产订单的执行进程。系统主要实现工作中心管理、BOM与工艺管理、计划、生产管理与控制几个部分。
2.2.2 物料管理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种类多,工艺复杂,需要数量大、品种繁多的原材料和外协件、中间件产品,通过ERP系统进行物料管理保证生产供应。
企业物料管理模块的总体目标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物料管理流程,缩短采购订单执行周期、提高订单交货及时和准确,降低库存,提高存货的供应服务水平,合理地评估供应商,追踪产品信息,帮助企业实现选择性采购。
通过系统地计划一体化功能,将采购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库存等信息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平台。该模块主要包括物料维护、供应商管理、采购和订单收货。物料维护记录物料的基本信息、库存信息等,将物料信息汇总到这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方便物料更新、记录与监控。系统自动运行MRP,生成采购订单,供应商管理方便采购时供应商信息的选择。采购提供了交货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并且跟踪物料采购从申请到收货、质量检验、入库的详细流程。货物接收时,通过ERP系统对相关采购订单自动检查并按订单收货,生成的采购凭证,记录采购业务的各种信息。系统将采购、库存和财务连接在一起,体现了系统采购业务和财务的集成。
2.2.3 销售与分销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大量客户群,销售管理成为企业对销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监控的基石。
企业销售与分销模块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销售管理,规范从销售出库到填制销售订单、发货、转账的整个流程,实现数据共享减低重复性劳动,达到数据精确统一;将各项业务通过ERP系统与财务模块的进行信息传递,使业务流与账务管理同时进行。模块主要包括销售、交货、销售发货3个部分。销售部分实现对销售订单的管理,包括销售业务发生时销售订单的填写、记录,销售订单状态,订单时间、产品类型、质量或数量等和销售订单项目的管理,凭证流记录,跟踪销售业务的运行,当有其他情况发生或销售业务完成时,及时予以处理。交货实现完成产品生产后按销售订单的交货期、规格、数量等对客户交货的管理与控制,综合产品信息、客户要求、库存情况,生成发货单,实现产品出库发货。成品库通过对销售定单出库管理, 自动生成物料凭证和财务凭证,将销售、库存和财务连接在一起,体现了系统销售的业务和财务的集成。
该模块的实施使企业从拿到销售订单开始一直到整个销售业务的结束每一时刻的订单信息与流动情况都反映到系统中来,将具体业务流程与项目目标联系在一起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整体效率并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2.2.4 财务会计与报表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涉及大量的采购、销售订单、生产计划,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财务会计与报表模块是追踪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汇总企业方方面面的财务信息到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对企业资金流动实时监控,核算企业其他部分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产生的财务数据,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规划企业资金运作,保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资金供应,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包括成本中心、总账科目、成本要素3个部分以及每一部分产生的报表管理,物料凭证汇总查询。通过成本、销售等的核算,月度、季度、年度企业的各项报表汇总,掌握企业的运营成本,辅助企业决策者做出决策,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2.3 效益评估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为了便于ERP项目的实施,构建了完整的企业内部局域网络,由信息科开发人员分析运作流程、范围、目标、期望等,开发出当下企业运行的ERP系统,集成了企业生产控制、物料管理、销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模块,将企业内外产生的数据信息综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化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实现了企业内的数据共享,为管理者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源,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公司的实时运营情况,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建立了订单推动是生产运作模式,合理生产计划安排,采购、库存、生产密切配合,保证物料既按时、按量供应又不积压库存,使得生产进度平衡进行,并随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的变动,及时变更生产计划。同时成本核算自动化,通过报表与会计信息实时监控财务信息,随时掌握资金动态。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权责明确,资金周转更加灵活,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3 结 论
制造业通过实施ERP系统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效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制造业的规模、数据量、业务量、资金等都关系着企业ERP项目的展开与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基于自身需求,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变革不合理的业务运作流程,进而制订ERP项目解决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岩,荀娟琼,等. 企业资源规划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