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像艺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像艺术设计

影像艺术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数字科技;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3D软件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2.026

数字科技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处理模式。由于其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对其调取后会发现大量的“0”与“1”的排列组合,因此,将其命名为数字科技。在应用方面,数字科技并非特定的技术模式,其可对任何数据进行转化和处理,可用于各类生产和设计行业,除了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领域外,还包括工程、电子信息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数字科技具有模型化的管理能力,可借助3D软件制作设计模型,并在计算机中调节模型的参数,从而达到最优化配置,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力试验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效避免了误差的产生,特别是一些专业的软件具有的自动检测和报错功能,可为使用者提供数据模型创建的合理建议。因此,鉴于数字科技自身强大的功能,以下对数字科技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帮助。

1数字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影响

数字科技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而言,这种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设计效率的提升。计算机对设计的管理比设计师在图纸上的管理更加便捷。②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的提升。以往,设计者无法兼顾业主的所有需求,进而引发了业主与设计师、委托公司的矛盾;而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设计师能兼顾各种相关信息。③数字科技和网络化的实现,开拓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视野,使设计师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接触更多的世界级作品,这对于设计师的个人发展及其在设计领域的持久生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1.1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数字科技的核心能力在于对信息的处理,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可被看作信息的整合过程。这是因为在建筑和装修设计中,设计者主要负责构图和材料的选择,而构图是一种可转化为数字处理的信息模式,在电脑上构图不仅可提升设计效率,还能节约设计成本;材料选择的关键在于材料比例的设置,在计算机出现前,人们只能不断地搅拌原材料,并进行搭建试验,历经数千年后才找到相对完善和适合各类企业特征的材料应用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材料已逐渐被替代,对于新型材料的应用而言,再以长时间的试验方式寻求合适的比例,显然已不适合时展的需求。而在数字科技出现后,采用数字化调解和模拟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材料的比例问题,且能帮助设计者找到不同气候环境下材料性能的差异,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的坚固程度。

1.2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

数字科技的表现力较为强,可展现语言、图形、文字和影像等,使设计者可以更好地调节色彩、光影、材质等效果,且在固定模型的帮助下,可借用对比手段优化新采纳的元素;可有效提升设计的艺术性。以往,设计师只能在纸上构图,其设计理念基于平面展开,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问题,进而导致设计师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设计;但依靠数字科技可直接立体设计,不仅减少了模式转化过程中的烦琐程序,还能保证整体艺术的输出效果。对于环境契合性而言,近年来,建筑设计正在向环境友好型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师契合环境,以不破坏环境的设计理念设计建筑,且人们对建筑有审美需求,因此,在兼顾两者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但采用数字科技后,可提前通过3D拍摄方法,将周边环境设置成设计背景,从而有效地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

1.3提升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市场竞争力

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发展契合性较高的设计模式,但因设计过程烦琐、建设难度较大,导致其一直不受市场欢迎,加之环境艺术设计的自我要求较高、内容不断丰富,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对于我国当前的设计领域而言,正缺乏这样的健康设计理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不应被淘汰,反而需要得到有效发展。而借助数字科技,可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公众审美的契合性,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此外,数字科技还能帮助环境艺术设计建立模板式的工作方法,即通过程序将可借用的元素与设计需求相结合,实现整体输出的设计雇佣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

2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为人类带来改变,但很多领域却无法有效地与时代契合,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艺术设计便是其中之一。因此,笔者探讨了当前提升行业发展效率最有效的数字科技,以期借助其丰富的功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建筑设计领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健,张雪青.数字科技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刘岩,叶禄新,肖巳洋.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和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1).

影像艺术设计范文2

新媒体手段对艺术设计创作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思维、新的美学、新的手法和形式。人们在重新审视和剖析传统的设计艺术的同时,发现当今的设计艺术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加美术这个范畴之内了,那么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设计艺术丰富了创作的形式与手段,新的创作形式和手段转而就会影响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习惯。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随着电视、广播、电子产品和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在帮助人们拓展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彻底改变了现有的艺术观念和形式。

有效地拓展了设计美学的新领域,直接运用数字媒体进行创意和构思,想象力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艺术作品,其个人化的自由制作和传播方式,启发和引导了人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设计艺术,给大众的视觉艺术生活带来极大变化。

单一媒体的创作已不再是主流,数字化艺术设计还将继续不断向多媒体方向发展。现在,综合编排多种媒体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媒体与其他如影像、报纸和书籍等形式的媒体差别就是因为它是交互式的,而且是非线性的,强调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反馈性。由于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们不再受地域、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数字化艺术设计扮演的远不只是传统设计中被动的角色,它使艺术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能够方便、快捷地传达给每一位欣赏者。

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艺术风格和潮流的更新,开辟了艺术创作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新媒体技术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集合在同一文件中进行编辑处理的方式,将大大丰富虚拟艺术设计的构成语言。通过使用不同的软件,创作的过程不再是单向发展,而是多向反复。同时,新媒体技术替代了传统艺术创作中的手工绘制,使设计效率不断提高。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设计艺术带来了众多的设计形式,艺术创作的范围越来越大,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对二维、三维对象变化多端的艺术处理,使设计活动变得轻松并使设计者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新媒体手段对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需要个性和内涵。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作表现手段,广泛并深入地作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之中。它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根据市场和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决定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因此,数字化技术要求围绕着创作的需要展开而展开,摒弃远离市场需求而闭门造车的理念。

新媒体手段所特有的组织性和开放性,促使我们在艺术教育理念上必须具备创新和思考的能力。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活动。新的视觉空间,提供了无限多元的可能性,艺术向网络延伸,其所追求的是一个新的传播体系。诸多新的表现形式以及大量新思路、新内涵、新题材和由数字技术体系建构的诸多全新特征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引导艺术家进行新的探索,从而鼓励和加强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

新媒体技术已使艺术设计教育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形成了大教育的概念。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技术,以高技术代替了大量传统技法的训练,缩短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使设计表现方法越来越简便。数字化艺术设计为发挥人的艺术潜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是传统设计方式所无法代替的。例如:应用软件中的各种画笔以及设备,通过数字绘画技法可随意涂鸦,创作起来轻松自由。人们可以随时从各种预存的资料里随意调出所需要的形象,在重新组合中表现新的感觉。这就使得更多的人能独立实现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艺术构思,亲身体验设计的乐趣,艺术设计从此走进大众生活。在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强调以人为中心、让设计者参与实践,促进设计者的思考和创新,这些理念将影响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交互地操作,利用图形、图像、文字、声音及视频等来传递和获取信息,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快捷,极大地帮助和丰富了设计的构思和表现。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进入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后,教师要从主讲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辅导者,并且他们的教育责任也因之发生变化。在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中,学生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新媒体数字技术由作为教师的传播知识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由于新媒体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共享性,互联网带来互动式的教育形式。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全面融入全新的数字技术奠定了基础,也为艺术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艺术设计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授业自然倾向选择合作式的学习策略。这样,新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会产生一定影响。

新媒体手段对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影响

随着艺术领域的拓展,当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把培养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教育的核心不仅仅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更主要的是培养设计者的创新能力及直面各种挑战的人格品质。我们必须明确解读和利用各种媒体不仅是加强全民信息意识,也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重视环境对形成艺术能力的影响,创造意念是艺术媒介和材料的出发点,强调过程而非结果以及找到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新媒体手段使视觉信息更加丰富。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只靠理论讲解在教学中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较难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在运用新媒体手段后将会大大地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枯燥的理论演化为栩栩如生的图文资料,让学习者在愉悦的观察中迅速感受到事物发展的那些动态的本质特征,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最终使艺术设计创作能够在技术和艺术上紧密结合,满足新时期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高质量要求。

新媒体手段使设计创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主要是教师用有限的范图对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法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图来徒手绘制作业,往往会忽略设计艺术的核心――创意。现代设计理念着重于培养设计者识别各种媒体的要素和技术,以及分析这些要素和技术对主题和信息的作用能力。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强大功能,更为设计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手段,它缩短了设计制作的时间,可以使设计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其作品进行科学、严谨的权衡。将新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丰富的创意方案和制作方法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新媒体手段使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多样化。数字化技术引进艺术教育中,丰富和充实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图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创造了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教与学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启发学生制作不同媒体的艺术作品,或是把某一媒体的观点、构思和主题改用另外两种相关的媒介来表达,引导设计者如何进行创造,培养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应用中,艺术设计算是与其最有缘的艺术种类了。无论是艺术设计创作者、参与者还是观赏者,艺术总是贯穿于人类基本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的。新媒体手段为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实现了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使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宋奕勤:《论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科技创业月刊》,2008(11)。

2.李于昆:《数字艺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创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4)。

影像艺术设计范文3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装饰艺术 设计 影响

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随着上世纪下半叶计算机的迅猛发展,90年代前后“数字艺术”的概念被提出。所谓“数字艺术”是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数字艺术”具备艺术的审美与非审美功能,数字艺术的产生基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它依赖于电子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数字化融入艺术创作过程所带来的是更为拓宽的思路,更为迅速的表现,更为真实的模拟,更为成熟的选择,更为便捷的修正,更为有效的存储,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在艺术创作思维,创作方法,创作表现方面的限制,把艺术家带入崭新的创作天地,从而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一、数字艺术对装饰设计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着艺术的更新,新的科学技术的问世必定导致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与手工业生产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生产的高速度和大批量。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为装饰艺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机遇。尤其是电脑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发展速度较快。包装、纺织、服装、动画、电影电视广告、建材装饰等都在受数字艺术的影响。通过各种软件的表现可以设计奇特别致、色彩缤纷的装饰艺术作品。数字艺术对装饰艺术提供的功能(例如计算机可以发挥艺术古今国内外资源整理比较功能,数字化图像设计及模型动画设计功能)等都对装饰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数字艺术为设计表现提高了效率

在科技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数字化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设计表现领域。由于工具的变化,引起了技法的革新运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距离,相对于徒手绘制来说,它对于图像、图形、文字的处理更简便而精确,还可以及时地把屏幕上的画面效果转换成印刷品。在构思时,大脑的思绪可以漫无边际地遐想,去追寻要表达的意念,通过数字艺术的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能很快的表达创作者的构思,快速出现自己想要的创作效果,完成叠加、排列、组合、抽取、虚化、变形、重复、光化、强调、移接等处理。如果需要,可以反复地、不断地对图形、画面进行调整与修改,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2.数字艺术为设计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

数字化在设计中的运用,开拓了人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它在装饰造型的运用中,把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同软件的程序联系起来,扩大了设计的思维空间,协助设计者找到恰当而准确的设计语言和艺术形式,调整着思维中混乱的秩序,给人的思维以新的启示和不断变化的视觉体验,使设计获得了极大的方便。

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人的思维可以超越个人经验的限定,开拓设计思考的范围,使装饰设计这一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状况相互联系,使装饰设计具有现代文化的特色。电脑设计为表达和反映设计师的创意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设计师的创作意念从构思开始,当设计师操纵这些软件时,运用各种图形软件与工具特技,屏幕的画面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装饰图形变化。它使设计师从中得到启发并获得灵感,从而创造出更为理想的装饰元素。而且也使设计从根本上改变和减轻手工劳动的强度和方式,摆脱手工描绘的复杂性,使人有更多的精力放到装饰设计本身的思考之中。

数字技术让装饰元素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它自身的特点,通过变形、重复、光化的数字手段来表现数字装饰艺术作品。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技术在装饰艺术的技术表现上带来新的变化和突破。随着数字化的介入,以高新技术代替了大量的技法,缩短了创作手段的训练,使创作方法越来越简便,可以随时从各种预存的“素材库”里随意调出所需要的形象,在重新组合中表现新的感觉,这就使更多的人都能独立实现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构思。

由于数字艺术的特点,因此所表现的艺术作品逼真、生动、活泼、五彩缤纷,其特殊的视觉效果是传统设计所达不到的;使用快速、利于保存修改、作品能成批复制等新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手段,也是传统装饰艺术设计所不能比拟的,这些都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也扩充了原有的审美视野,使设计者可以借此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装饰设计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在短短几十年里,数字化设计的发展几乎深入了应用美术的各个领域: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装潢、服装设计、影视动画等,即使在雕塑、油画、版画、壁画等专业都有它的身影。数字设计能有如此蓬勃的发展,既表现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方式的冲击,也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体现。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语言。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这是现代装饰设计史上设计方式的一次变革与解放,暗示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地变化。在现代数字化背景的影响下,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上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化”,数字艺术运用的设计手段使装饰艺术的形式发生崭新的变化。装饰艺术都能随技术的更新而融合,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把握数字技术发展的脉搏,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它在装饰艺术的表现中日渐趋于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贾秀清,栗文清,姜娟等编著.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影像艺术设计范文4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闲逸优雅的恬静生活,在唐宋时期这种想法尤为流行,这或许与唐宋高度膨胀的儒家思想有着一定的关系。儒家思想在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对大自然抱着一种天人合一、整体平衡的观念,对所处的自然环境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唐诗宋词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优美、瑰丽的韵调使其有着无穷的魅力,姿态万千的神采和沁人心脾的芳香更令人陶醉。唐诗宋词善于使用各种意象,构成丰富多彩的意境,来表情达意,达到艺术效果,从而使其有着无穷的魅力。本文试图分别对唐诗宋词中的草、梧桐、雨、月和夕阳的意境进行分析,具体阐明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为更好地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唐诗宋词中的意象

唐宋的文人都喜欢用“物”来衬托某种意境。综述唐诗宋词:草、梧桐、雨、月等物被较为广泛地引用。本节简单介绍这几种物在唐诗宋词中的意象。

1.草 在唐诗宋词中,文人常常用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别情离绪和思古念旧之情。著名诗句“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中蕴含了怀旧痛今、凄怆伤感之情。在“草”的这个意象上,积攒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离情别绪。纵览古今,凡是具有古代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化修养背景的人,只要在古代诗歌中碰到“草”这个名词,就像敲击了某一个特殊的神经,脑海中会立刻产生黯然神伤的离愁别绪。

2.梧桐 梧桐以其高大的落叶乔木“专情”形象,在唐诗宋词中备受青睐。在唐诗宋词中梧桐经常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哀愁而出现。梧桐在宋词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寂寞梧桐”和“梧桐更兼细雨”这些经典名句,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然而梧桐在宋词中的意境趋向于悲伤、凄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等悲怆的千古名句,无不营造着一种浓厚的悲愁氛围。

3.雨 雨同样受到唐宋诗人的关注,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不乏空灵的雨境。打开唐诗宋词,到处听得到雨声。雨由于其本质的轻柔流动,很容易成为诗人笔下的感情载体,赋予其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无论是春、夏、秋、冬,也无论是阴晴圆缺,雨尽显其百态千姿,妙不可言。在唐诗宋词中有很多雨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等唐诗宋词绝句,无不内容丰富深邃,感人至深;其艺术手法更是多姿多彩,令人回味久远;它的瑰丽奇异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它的华赡丰富吸引着人们去领会,它的精妙绝伦吸引着人们去感受,它的人文气息吸引着人们去感觉。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也常以雨来作为背景衬托,譬如在修饰恋人分手时的悲怆时,常以一场暴雨来衬托,这场暴雨无需多解,即可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惆怅。

4.月 月作为一个古老的极具文化意蕴与情感价值的原型意象,不但渲染了一种恬静优美的气氛,同时还更使人联想到月下美人的美丽容颜。在唐诗中几乎处处可见月亮,文人们喜欢用月色去展现他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细致入微的内心体验。他们善于用诗篇去触动灵魂,去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样的诗歌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离别之情;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更是向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的情感。

二、唐诗宋词意象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与唐诗宋词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说,艺术设计就是一种唐诗宋词文化。艺术设计过程中重点是要处理好意境、空间意识和自然意识。只有处理好这三个部分的艺术设计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设计。

1.唐诗宋词意象与艺术设计的“意境”美 顿悟净心、寻求心灵的澄澈自由是唐诗宋词的灵魂,它灌输给人们一种平静淡然的世界观,使得人们在物质化的世界中寻求一种达观、一种自在而为的人生追求。唐诗宋词在貌似淡然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极为广阔、令人深省的思想空间,如草、梧桐、雨、月和夕阳等基础元素构成了唐诗宋词广袤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深深地影响着艺术设计的思想,形成了用是否含有意境追求来评价艺术设计成败的衡量标准。意境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和处理,从而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效果,它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以我国的园林设计为例,在古代的园林设计中,“意

转贴于

境”是设计者们必须考虑和追求的,没有意境的园林必然会被历史淘汰。从园林的作用来看,它不仅仅是人们休憩的地方。纵观历史,园林是文人们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更是历代文人们表达心志、寄予情感的场所。包括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在内的几乎所有园林,它们都没有脱离对“意境”的追求,这些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们利用园林来表达自我,实现自我。草代表着离情别绪,梧桐代表着至真情感,雨代表着悲怆惆怅,月代表着思念和夕阳代表着凋零,这些唐诗宋词中的意象,在园林的设计中体现得淋漓精致。除了园林设计,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设计都有着相似的意境,对这种意境的追求从未间断过。

2.唐诗宋词意象与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意识 唐诗宋词中并没有表达出绝对的有限和无限,对二者没有严格的界定。恰恰相反,在唐诗宋词中二者可以互相转换,表露出了有限的空间里包含着更为无限的世界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简单就是美,在艺术设计中更是如此,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更大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和思索。用艺术设计的专业术语可以表达为“以小为大,咫尺世界”等。虚实相生、分景、借景等方式更是古代园林设计者和建筑者们所采取的“以小为大”的手段,他们利用这些手段来使观赏者从心理上扩大空间感,将有限的园林之景融入到无限的宇宙之中。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可利用的面积和空间与设计者的品味和能力是有着必然联系的,面积和空间越小,体现出的设计者的品位和能力就越高。园中园、景中景那种“庭院深深”的层层设置,更容易冲击人们的视觉,从而产生一定的空间感。园林设计强调的是传神达意,有时一棵梧桐就能代表一段至真的爱情。简单的一棵树结合其背后的深远意境,给人带来的将是多重的空间感。

影像艺术设计范文5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摄影技术与油画艺术的联系

(一)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二)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的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四)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一)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二)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多样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一)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二)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三)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影像艺术设计范文6

关键字:现代艺术设计减法设计抽象简约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世纪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后现代的基础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它们几乎很难用一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描述,也很难用传统的观念进行分类。现代高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改变着设计师对美的重新认识,对设计风格看法,对各种混杂的元素的从新序列。生活在繁复社会中的人们也想抛开一切纷杂环境,放慢生活的脚步,力求寻找一种“回归”,释放内心最原始的呐喊,所以“减”以成“简”。

减法设计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本质纯净,形式平衡,内在含义仍然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与追求,不算是信念的向往也算是对混乱的逃避,是人们想要“简单”生活的表现。

一、什么是“减”与“简”

电影被人们称作是造梦的艺术,空间设计对设计者来说同样如此,设计师则需担当起“造梦师”的使命,把一切人们眼中的缺陷变成设想中的完美。所以设计师要真正的了解要设计的风格,正如减法设计。“减”原意是指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降低,节约,节俭。在设计中就是指原有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消减,掏空。“简”古代是指用来写字的竹板,用在设计中是指不复杂,不繁琐。减法设计可以不拘泥于表面的装饰风格,追求一种且有建筑感的空间设计,简洁明快,剔除不必要的装饰,优化设计,用“最少”诠释“最多”。越简单越丰富,如果一套设计有太多的元素,欣赏者将迷惑于去看哪里或误解每个元素的优先级。一个极简主义设计将焦点正好放到正确的内容上。

二、减法设计无处不在

在绘画作品中的减法观念则是从艺术的角度,通过总结、减少、破坏等表现手法,从而形成简约的、抽象风格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艺术中的减法。”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利用概括的能力,用抽象、几何等方法来表现物体,为后来的抽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等开了减法的先河。中石器时代,北欧岩画就出现了抽象的风格,他们把动物简化为抽象的图形,最后演变成几何形,反映出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这里,概括成为几何图形就成了减法的一种方式。拉文特岩画就把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概括成形状,以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来表现,构图虽然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减法明显自然被表现出来。再例如蒙克的作品《呐喊》,也被称作 “尖叫”,看那扭曲的桥上人,双手捂面,目光无着,脸和嘴巴都被拉长,继而融入天空暮色的大旋涡里,作品用了大量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环境,抽象的表现手法极度的反映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室内设计作品中,简约风格。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的设计和思路的延展。有人说简约起源于现代派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他有一句名言:少就是多。这句话现在看来真是影响深远。现代室内设计提倡重装饰轻装修,过多的装修不但会造成浪费,还有可能让室内设计更加繁琐,几十年不能改变、更换,造成视觉上的疲劳,更加没有了审美的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要跟风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面积小的室内空间,就没有必要为了显得“阔绰”而购置体积较大的物品,相反应该就生活所必需的东西才买,而且以不占面积、折叠、多功能等为主。装修的简约一定即注重生活品位、注重健康时尚、注重合理节约科学消费。相反,装饰会给室内设计带来几分小清新,调节心情之余也丰富了室内空间。南方现在盛行室内软装修,其实就是更加重视装饰的表现,只有装饰对了、妙了才更能体现主人的“品味”不是么?

在建筑表现设计中,减法设计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现代主义建筑形成、发展的历程中,受到过现代艺术运动的巨大影响,其中又以立体主义艺术运动最为重要。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深深影响了欧洲现代建筑运动进程的美国建筑师莱特。还在欧洲建筑师苦苦探索“简化”方向之时,莱特已经有了“简化”之后建成的作品。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在他的一系列建筑作品当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将建筑物的造型立体主义化倾向,并深刻的影响了整个西方的现代派建筑运动。威廉・克梯斯就在他的《现代建筑》一书中这样写到“没有立体主义与抽象艺术的影响,20世纪的建筑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景观建筑中,立体主义表现为抽象概念和联合视点的产生。这一艺术手法首先在20世纪20年代由几个法国设计师――罗特・马利特一斯蒂文斯、安德列、保罗.薇拉和加布里埃尔・圭弗莱基安运用在庭园景观设计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景观建筑师如加勒特・埃克波、詹姆斯・罗斯和托马斯・丘奇,也都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它表现在建筑造型装饰方面,最能代表风格派特征的是里特韦尔设计的椅子,像蒙德里安的绘画,运用水平和垂直线构成红、黄、蓝三色。马歇・布鲁尔1920年到包豪斯求学,对家具设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简单的原始主义设计也很感兴趣。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特征,特别受到荷兰风格派设计师里特维特的影响,家具具有明显的立体主义雕塑特征。当时他设计的椅子大部分是木头的,加上帆布坐垫和靠背,采用标准化构件,简单的几何外型。这也就是20世纪现在简约主义家具的起点。

在时尚的潮流中,时装的减法设计是由简约美学发展过来的设计概念,这种概念简化了不必要的设计元素,暗地里强化了线条、颜色、质感等设计元素。设计师们在设计总深思熟虑,利用剪裁、颜色搭配、布料质感、亦或是穿着方式去突出设计的精髓。

减法设计深入到设计的各个领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审美上的享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领悟。

三、减法设计未来的发展

环境的破坏、城市生活空间的空气污染、生态保护的提出、绿色再利用的环保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提出都成为现代生活中热门话题。

我们又怎么将减法设计融入到生活当中是炙手可热的问题。减法设计

倡导节约,节俭,简化的生活方式。从你的起居环境开始改善,学习做一个极简主义生活者,也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态度。

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等,可以先从材料做起,可以选择环保材料,无污染可再利用的材料,避免太多新型材料的选择,许多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许多设计被简化了,但不是简单了,而是更简约了。当然,我们在设计中要利用自然,比如太阳能的使用。现在对太阳能的使用还是很局限的,比如北方冬季漫长,太阳能的使用就不方便,还有待发展研究。另外许多环保材料的价格比较贵,也是大家选择的一个阻碍。

生活中,我们可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体现减法设计。比如,步行或自行车代替机车等等。

总之,减法设计在未来能不能真正实现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过程,就像历史上每一次设计的变革,都要经历一些磨砺一样。减法设计在传统精粹和时展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契合的交叉点。东西文化兼收并蓄,相互交融,实现了碰撞后的交织和传统上的现代超越。减法设计其极度纯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影响了许多的艺术门类,以其特有的面貌出现在各个领域。减法设计的出现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种简单的、纯朴的、宁静的艺术感受,并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方式。

参考文献

[1]《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2]《西方文化艺术巡礼》,张延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3]《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常宁生著,东方出版中心

[4]《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瓦尔特.赫斯著,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