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工科;职业能力;标准;艺术教育;价值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化,高职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素质教育中坚力量的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与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相比,高职艺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高职工科院校,对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认识远远不够。在一些人看来,艺术类课程教学生唱唱跳跳,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没什么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体现在高职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群)或职场工作流程的课程模块。其中,职业技能课程模块是基于岗位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职业文化基础课程模块是适应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常规性、前提性、工具性知识的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则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所需的职业知识和产业知识。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在三类课程模块体系里全程贯通,按阶层循环深化,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工科学生职业能力标准

工科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应用能力——取得国家或行业合格证书;

一般外语能力——取得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一般数理运算能力;

识图能力——机械、电子类等专业可取得相关计算机绘图合格证书;

本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核心课程);

与本岗位所关联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职业素质拓展课程);

本岗位初级工操作能力;

本岗位中级工操作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

本岗位高级工操作能力及相关岗位(群)操作能力,一般性计算设计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证书。

上述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具体,可量化考核,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然而,衡量高素质人才标准,不仅限于他掌握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得看他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精神、完美的表达能力及今后有多大发展潜能。尤其是当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已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延伸到对职业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上来,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如何真正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人文修养等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高职工科职业能力标准还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素养能力;伦理道德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空间识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观察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很明显,这些能力即所说的综合素质。它是一种模糊的,隐性的潜能,评价标准不如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具体,难以实施和进行量化考核,短期内无法体现出育人价值。但从长远看,综合素质高与否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高职学生正处于塑造自身气质和性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不满足于学会一技之长,他们关注大千世界关注自身发展,内心充满着美的诉求与渴望。艺术教育和活动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引导得法,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本专业领域所学不到的东西,毕业后以良好的姿态踏入社会将起到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二、价值功能具体表现

艺术教育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和强化学生某些特长,弥补不足,达到拓宽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其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辅德价值: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具备了“感染人类,追寻美感的欢悦”的特点,对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塑造灵魂具有关键作用。艺术教育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拓展延伸了德育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艺术活动,改变单一的说教形式,以更为形象,直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感染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教育采取“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方式方法,使学生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学会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并通过长期教化自觉成为行为准则,化为内在的性格,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践证明,那些接受艺术教育并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学生,思想活跃热情洋溢,有较好的审美判断及欣赏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对未来充满自信和活力。

第二,益智价值:艺术教育对于开发智力提高智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由于遗传和生活经历上的差异,个体智能的强项和弱项的剖面不一样。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这六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关系。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这两种智能与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空间智能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对于从事职业技能学习的工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工科求精、唯一性思维和严谨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得学生思维容易变得机械僵化,缺少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敏锐感受。学习戏剧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培养空间智能。在学习欣赏戏剧时,首先接触的是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历史追溯、人物表演形式及性格塑造、戏剧舞美设置等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方位多层面感受到各种客观要素,帮助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工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比较欠缺,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而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是人际交流功能。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就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他人的过程。通过艺术创作、演出、鉴赏活动,参与者相互间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艺术还与自我认识智能关系密切。自我认识智能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艺术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将感觉、情感和理性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灵感、顿悟,在更深的层次把握对事物的领悟,推动他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以此提高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会吹圆号,擅弹钢琴。他说,艺术“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只有全面发展人的智能,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第三,健体价值,包括身心健康两方面。音乐智能的培养主要通过音乐教育。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动听的旋律,美妙的歌喉,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激发想像力创造力,使情感得以渲泄舒缓,心灵得以净化愉悦。艺术教育中的舞蹈、韵律操等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促使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和灵活度等方面得到锻炼,实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性质;功能;

作者简介:贾韬(1988—),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美术系助教、硕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被教育主管部门、学界和社会所重视。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艺术教育仍然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其中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尤其亟待加强。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通识教育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始于20世纪初。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的宗旨》一文中,提出了“完全之人物”的人才培养路径,其中即包括美育。王国维认为,美育一方面可以使人情感发达,达到完美之域;另一方面美育是德育与智育的一种手段。关于艺术一词,学界上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大致可以作这样的描述与概括: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技巧的作用下所进行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有机结合,是精神世界的物化。艺术从行为活动上看具有两个特征,即实践性和创造性;从学科属性上看,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实践教育和美育上。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艺术教育究竟是职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笔者认为,讨论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背景。在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的阶段,不仅仅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通识教育,其他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也从专门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一种通识教育。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阶段就培养出数10万计的艺术家,但是我们需要培养有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批人毕业以后可能不一定从事艺术职业,也许终身都不可能成为一名艺术家,他们会从事需要一定艺术专业修养的其他社会工作。2006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制定了《艺术教育路线图》,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明确地将艺术教育和文化参与提升到人权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立德树人

在西方艺术教育史中,席勒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他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美育的专著《美育书简》。《美育书简》的另一个标题叫“对于完整的人的感性的与审美的教育”,可以看作是美育概念的概括,即关于完整人的教育和对于完整人的人文教育。“生命意志论”的美学代表人物叔本华与尼采,他们主张审美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人生与世界才有了充分理由”,尼采作如是观。美国理查德·加纳罗与林尔玛·阿特休勒于2004年出版了《艺术:让人成为人》一书,将以艺术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升格到“让人成为人”的高度。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一)人文教育功能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曾任教育部部长的周远清先生指出,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即指人文科学和艺术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积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校艺术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积淀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即美育。美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辅助与诱导作用。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先生也曾指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功能

林逸鹏先生说过:“高校艺术教育即是艺术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创新的精神。”高校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艺术的通识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普及,更多的是体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功能。富有创造力的人的思维必然包括开阔性的形象思维,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形象思维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对大学生丰富想象、储备知识、积累经验、科研创造均有益。形象思维与人的创造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作用,人类的科学技术会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三)文化传承功能

艺术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求新求异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教育,能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内在动力将不仅促进艺术自身的创新,也将通过辐射促进受教育者的科学创新和人文创新,促使受教育者在了解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通过文化交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创新本国本民族文化,并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2]。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3

3 Edward H.Schafer,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 (Berkeley, Los Angeles: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薛爱华 (谢弗) 着, 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508~510页。中译本改正了引文的一些错误并加了一些研究性的译注, 极便读者。薛爱华书中所论偏于文献考辨, 运用考古资料进行探讨的主要着作有:由水常雄:《ガラスの道:形と技术の交渉史》, 东京:德间书店, 1973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编:《东洋古代ガラス:东西交渉史の视点から》, 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 1980年;干福熹主编:《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 第246页。

5 Hou Ching-lang, Trsors du m onastre Long-hingTouen-houang:unetude sur le m anuscrit P.3432, dans M.Soym i (dir.) , Nouvelles contributions auxtudes de Touen-houang (Genve:Droz, 1981) :149-168.中译文侯锦郎:《敦煌龙兴寺的器物历》, 谢和耐、苏远鸣等着, 耿昇译:《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 北京:中华书局, 1993年, 第77~95页。

6 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 第1~109页。

7 姜伯勤先生曾讨论敦煌与发自波斯的香药之路、珠宝之路、琉璃之路, 其中琉璃之路的提法颇具新意, 但未能展开论述。参看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4年, 第64~69页。安家瑶对此有所申论, 参看氏撰:《玻璃之路---从汉到唐的玻璃艺术》, 《走向盛唐:文化交流与融合》,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05年, 第21~27页。

8 (7)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外来商品辑考》, 《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 2003年, 第72~76、73、74页。

9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46~260页。

10 参看柯嘉豪:《少欲知足、一切皆空及庄严具足:中国佛教的物质观》,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36~37页;John H.Kieschnick (柯嘉豪) , 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4.

11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第194~206、449~468页。

12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4页。

13 参看定方晟:《七宝について》,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4卷第1号, 1975年, 第84~91页。

14 《大正藏》卷54, 第1105页上栏。

15 《大正藏》卷12, 第346页下栏~347页上栏。

16 《大正藏》卷1, 第310页下栏。

17 小野田伸:《古代ガラスを意味する「琉璃と「0) 璃について》, 《Glass:ガラス工艺研究会志》第43号, 1999年, 第27~30页。

18 Berthold Laufer, 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 (Chicago: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12) 110-112.罗佛的看法代表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 现在看来需要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重新检证。

19 罗佛在当时佛教和印度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Berthold Laufer, 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 p.111.这一观点为薛爱华所承袭, 参见《唐代的外来文明》, 第537页。

20 魏收:《魏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 第2270页。余太山认为《魏书》所载波斯物产之文出自《周书》, 《魏书》原文虽然亦有这类物产的记录, 只是由于并未超出《周书》范围, 因而被《北史》编者用《周书》的记录取代。换言之, 《魏书》原始记录已不可得知。参看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2003年, 第86页。

21 例如在波斯珠宝商内沙不里 (Nayshābūrī) 写成的第一部波斯语《珍宝书》中, 水精和玻璃就是同一个词。Muh.m m ad ibn Abīal-Barakāt JuharīNayshābūrī, Javāhir-nāma-yi Niz.āmī, ed.Iraj Afshār (Tehran:Mīrās.-i Maktūb, 2004) .此材料承邱轶皓博士提示, 谨致谢忱。

22 宫嶋纯子:《汉译佛典における翻译语颇梨の成立》,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创刊号, 2008年, 第365~380页。

23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 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 第515页。

24 萧涤非主编:《杜甫全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20、5045页。

25 (4) (5) 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着:《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年, 第214~215、101、97页。

26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 (平成五年) 》, 奈良:奈良国立博物馆, 1993年, 图49。

27 考古报告和研究论着中或称琉璃、或称玻璃的情形, 据引时依旧。

28 《大正藏》卷45, 第405页上栏。按,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在南北朝时期译出的《佛名经》中即有出现, 之后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更直接展示了东方琉璃世界之庄严光明, 所体现的佛性之净真。

29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30 (11)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 长沙:岳麓书社, 1995年, 第213、215页。

31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 第148页。以上愿文录文均据IDP图版有所改正。

32 陈藏器撰, 尚志钧辑释:《本草拾遗》,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第24页。

33 徐坚等着:《初学记》, 北京:中华书局, 1962年, 第646页。

34 王炳华:《琅玕考》, 《西域考古文存》,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25~237页。

35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编辑:《天山古道东西风》,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第279、282页。

36 大广编集:《中国:美の十字路展》, 大阪:大广, 2005年, 第134页。

37 安家瑶:《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碗---萨珊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1986年第2期。

38 筱原典生:《脱库孜萨来佛寺伽蓝布置及分期研究》, 《石窟寺研究》第1辑,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0年, 第197~206页。

39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出土北魏石函》, 《考古》1966年第5期;夏鼐:《河北定县塔基舍利函中波斯萨珊朝银币》, 《考古》1966年第5期。

40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 《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41 安家瑶:《谈泾川玻璃舍利瓶》, 《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87~292页。

42 浙江省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编:《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 北京:中国书店, 2014年, 第62~63页。

43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44 2017年浙江省博物馆特展仅陈列四件, 且未加说明。见浙江省博物馆、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编:《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第201页。

45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金银玻璃珐琅器》,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 图228。

4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年, 第248、228页, 彩版232。

47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 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48 其中七件玻璃花图版, 见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固原文物精品图集》 (下册) ,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3年, 第33页。

49 罗丰编着:《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6年, 第61、82、235~239页。

50 王炳华:《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 《文物》1975年第7期。图版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新疆出土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5年, 图一八三。

51 之前对于绢花只有简单报道, 前揭王炳华文认为随葬的绢花只是墓主奢侈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 未能从信仰层面对其性质和功能有所讨论。

52 陈海涛:《唐代入华粟特人的佛教信仰及其原因》, 《华林》第2卷, 2002年, 第87~94页;毕波:《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 荣新江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 第49~56页。

53 录文参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三辑, 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 第99页。

54 张广达、荣新江:《于阗史丛考》 (修订本)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89页。

55 谭蝉雪:《敦煌民俗---丝路明珠传风情》,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244~246页;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第279~281页;郭俊叶:《敦煌壁画、文献中的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 《敦煌研究》2013年第6期。郭俊叶认为, 七夕与七月十五相距不远, 佛教中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 此时有盂兰盆会、放焰口等一些佛事活动。于阗公主于此时施舍磨睺罗, 有可能是七夕之物, 节后施舍于寺院供养。按, 此说过于牵强, 于阗公主所施舍之物, 应当是专为盂兰盆节而造, 与七夕无涉。

56 黎毓馨考证静志寺佛塔地宫为隋代初建、晚唐改造、北宋沿用, 见《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 第8~23页。可惜的是, 图录中没有专门收录玻璃器。

57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 《文物》1972年第8期。

58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8年第12期, 封三。

59 宿白:《定州工艺与静志、静众两塔地宫文物》, 《文物》1997年第10期。

60 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 第10、71、15、117页。

61 干福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自然杂志》2006年第4期。

62 关于汉唐间来自龟兹的异物, 参见余欣:《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第294~322页。

63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绵绫家家总满---谈十世纪敦煌与于阗间的丝织品交流》, 以上两文均已收入其《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第263~277、278~294页。

64 干福熹等着:《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128~140页。

65 大英博物馆监修, Roderick Whitfield编集、解说:《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ヨン》, 东京:讲谈社, 1982年, 图55~1、55~2、56~2。相关研究参看安家瑶:《莫高窟壁画上的玻璃器皿》,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研究论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2年, 第425~464页。

66 彩色图版见大广编集:《中国:美の十字路展》, 第136页。

67 安家瑶、刘俊喜:《大同地区的北魏玻璃器》, 张庆捷、李书吉、李钢主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年, 第38页。

68 深井晋司:《圆形切子装饰0) 璃碗---正仓院宝物白0) 璃碗源流问题について》, 氏着:《ペルシア古美术研究:ガテス器金属器》, 东京:吉川弘文馆, 1968年, 第7~46页。

69 王银田、王雁卿:《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07发掘报告》, 《北朝研究》第一辑,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年, 第143页;王银田:《北朝时期丝绸之路输入的西方器物》, 张庆捷、李书吉、李钢主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 第75页。

70 马艳:《大同出土北魏磨花琉璃碗源流》, 《中原文物》2014年第1期。

71 李昉等撰:《太平御览》, 北京:中华书局, 1960年, 第3592页。《旧唐书高宗本纪》作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吴玉贵疑《太平御览》所引《唐书》金下有夺文 (吴玉贵:《唐书辑校》, 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 第1069页) 。唐雯主张《御览》所引唐书并不是某一部书的专名, 而是包括刘昫《唐书》、吴兢等所编一百三十卷本《唐书》及唐代历朝实录在内的唐代各类史料文献的总名。编修者将这一系列史料统一引录作唐书, 正体现了唐至宋初的士人对于唐书这一概念的认识 (唐雯:《〈太平御览〉引唐书再检讨》, 《史林》2010年第4期) 。因此, 本条史料虽有异文, 或别有所本, 未必为银叵罗之误, 且从下文考证来看, 金颇梨确实存在, 故仍其旧文。

72 魏收:《魏书》, 第2275页。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第136页。

74 Hofkunst van de Sassanieden:het Perzische rijk tussen Rome en China (224-642) (Brussel:Koninklijke Musea voor Kunst en Geschiedenis) 266.

75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 《文博》1997年第6期。

76 分型、成分及功能分析, 参看张全民:《西安M33汉代玻璃研究》, 《文博》2004年第1期。

77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幕府山东晋墓》, 《文物》1990年第8期。

78 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1年, 第70页。

79 颇梨作为七宝之一, 在唐宋时期敦煌佛寺中的功用及其与密教供养观念的关系, 拙文《敦煌佛寺所藏珍宝与密教宝物供养观念》 (《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4期) 曾作初步讨论, 敬请参看。

80 《大正藏》卷17, 第345页下栏。

81 《大正藏》卷49, 第306页中栏~下栏。

82 《大正藏》卷51, 第87页中栏。

83 魏征等撰:《隋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73年, 第908页。

84 《旧唐书》卷四七《经籍下》, 第2082页。《唐六典》集贤殿书院条注略同 (李林甫等撰,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 北京:中华书局, 1992年, 第280页) 。据下引韦述《集贤注记》, 史书库缥带之前缺字可补为青。

85 孙逢吉撰:《职官分纪》卷一五引《集贤注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3~1986年, 叶八七背。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 北京:中华书局, 2015年, 第222页。文字和标点参考陶校而有所改易。

86 池田温:《盛唐之集贤院》, 《唐研究论文选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第190~242页。

87 拙文《〈唐六典〉修纂考》, 朱凤玉、汪娟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2010年, 第1161~1200页。

88 王婕等:《一件战国时期八棱柱状铅钡玻璃器的风化研究》, 《玻璃与搪瓷》2014年第2期。

89 矶部彰编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中卷 (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特定领域研究「东アジア出版文化の研究研究成果) , 东京:二玄社, 2005年, 第67页。

90 林世田、萨仁高娃:《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古代修复简论》, 《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

91 林玉、董华锋:《四川博物院藏敦煌吐鲁番写经叙录》, 《敦煌研究》2013年第2期。

9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 第47~48页。

93 Yu X in, Material Culture, Reading Perform ance, and Catalogue System:Sutra Wrapper and Sutra Kerchief in Chinese Buddhist Rituals and the Form ation of the Canon, special lecture at Colum bia University Buddhist Studies Sem inarthe Center for 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 January 29, 2016.

94 《大正藏》卷19, 第522页上栏~中栏。

95 平安时代末期的着名僧人兼意专门收集佛经和外典关于宝物的义理和载记, 汇编为《宝要抄》。关于杏雨书屋藏此书写本之研究, 参看Yu X in, Assem bling the Precious Bits:Knowledge of Minerals in the Manuscript Houyoushou, The 1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 ore, Maryland) July 14-18, 2008.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4

(一)传承道德文化,提高道德认识

戏曲艺术用歌舞来演故事,以叙事的形式展现编者的表演意图。一部戏曲作品展现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爱恨情仇,传达着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这些都可以在戏曲艺术的点滴中捕捉到。如戏曲《千里走单骑》中,关羽重情重义、英武果敢、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为人拍手称快,千年不衰。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忠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同时,我国戏曲形式多样,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角度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通过戏曲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形成人们的道德认同,提高了道德认知的效果。

(二)陶冶道德情操,引领道德文化

实现道德教育教化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激发被教育者的道德情感。由于道德情感相对保守、隐晦,因此如何让被教育者产生道德“共鸣”是一个难题。戏曲艺术恰恰能够借助其形式多样的表演手段,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的表演程式,多角度的吸引观众,使受众在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与剧中的人物形成道德情感认同,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戏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获取历史及社会知识的有效手段,因而,中国历来就有“观戏如读书”一说。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我们可以由人物的装扮、言行、唱腔等对人物善恶定位做出基本判断。这种潜意识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树立自身的道德价值。如京剧《沙家浜》中,抗日群众代表阿庆嫂为革命事业奋勇奋战的事迹可歌可泣。在观看之余,会感受到主人公巨大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的斗志。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特点

美育与道德具有相互包容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戏曲艺术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积淀及艺术形式,在道德教育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一)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戏曲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借助艺术作品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宣泄。因而,每一部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代下状态的外露。通过戏曲作品本身,我们能依稀看到作者内心的诉求和整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同一时代的领悟是连接作品与受众之间情感的钥匙。它能唤起人们道德情感的共鸣,使道德教育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滋养。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生动性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对受众的影响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戏曲艺术善于通过创设故事环境、营造情感氛围来演绎生活,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作品后,常常会不自觉地拷问良心,这种自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的约束行为最能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我国的戏曲非常善于借助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触发人的认知系统。正是这种生动的道德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常言道:戏里有,世上有。一部戏剧影响一代人的例子并不罕见。戏曲艺术中所运用的唱腔、舞蹈都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触发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达到认识和理解戏剧主题的目的,使人们在情感的体验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戏剧中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出来。人物的形象非常突出,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正是戏剧艺术的这种特点,使得戏曲艺术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高效人才培养机制

戏曲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创作劳动,因而人才是实现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基础。我们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首先要有一批培育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建设新型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艺术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德才兼备的新人不断补充道戏曲艺术工作的队伍中,不断强化戏曲艺术工作者道德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说教式道德教育格局,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将道德融于戏曲艺术的能力,以符合时代和现实的需求。

(二)建立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机制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戏曲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更好的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还需要戏曲艺术本身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不断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同时,要将传统戏曲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不断克服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实现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道德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三)加快转变戏曲艺术的发展模式

戏曲艺术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其自身发展规律,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戏曲艺术紧随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的实现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生产符合时展与群众需要的艺术产品,不断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同时,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来保障戏曲艺术的市场化水平。笔者相信,通过戏曲艺术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一定能更好的发挥戏曲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自20世纪末,素质教育在我国作为教育的重要课题被提出,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开始转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人们发现,“满腹经纶”不代表“能力超群”,很多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缺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急需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正素质全面的人才。“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①运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能不可替代。

一、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是开发人的智慧,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训练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多元综合的教育”②,它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文化、审美、交往等素质的全面发展。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将素质教育理念化、政策化。《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此,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得以实施。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③,《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指出:“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实现其身体、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改善”④,在普通高校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美育重要手段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终极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总体目标,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则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手段。

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一种手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之所以被认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源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艺术教育不只与美育相关,也与智育、体育、德育等相关,这种超越性和综合性就是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艺术教育的功能已日益突显,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艺术教育在辅助德育、开发智力、陶冶精神、传承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在此,笔者仅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一些论述。

1.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美育”,即“以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⑤它是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

21世纪需要的新型科技和应用人才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同时应是会求知、会劳动、会做人、会生活、会审美、会持续发展的人,这也是新时期国民必备的素质。当今高校的专业性教育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将来对美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削弱生活质量。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⑥因此,要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担当着重任。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将文理全然分开对培养人才的弊端,继而转向注重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上来。一首好的音乐、一副好的美术作品,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审美标准。艺术教育就是以它独特的形式,加之适当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对聆听美的耳朵,一颗欣赏美的心灵。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的学业、生活压力也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艺术教育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

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对人的情感起到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艺术将情感宣泄合法化、合理化,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⑦“人的心情愉快了,内心就会平静,情绪相对稳定,艺术对人的精神因此起了调剂作用。”⑧长期接受艺术的熏陶,人的精神世界也因此更丰富、和谐与完美,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以音乐教育为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听音乐能帮助牢固地掌握其它课程,并减轻课程负担过重造成的疲劳。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课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中起缓和作用,同时又促进其它课程的掌握和深化。”⑨艺术教育的这种精神陶冶作用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尤显重要,学生在被专业技能包围、讲究思维严密的学习环境下,艺术教育可使他们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压力得以缓解,艺术教育这个“精神家园”为其情感的满足、精神的需求开辟了途径。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智力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就曾提出过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灵感,历史上不少有重要发明的科学家,都是在灵感的启发下发现科学。而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一种感知教育,它传达的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门非具象的学科。艺术的这种抽象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的感受与理解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艺术课堂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需要想象,艺术活动中演员们的表演是在“二度创作”,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活动更是他们“创造欲”的萌芽。一个从艺术中受到启发的科学工作者,他的“创造欲”必然会点燃他发明创造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高校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任重道远。

科学与艺术是相汇相通的,牛顿曾说过:“艺术和科学在山脚分开,在山顶汇合。”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艺术教育可以使感知、记忆、想象、注意等多种智力能力得以提高。

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普朗克是钢琴家,物理学家玻恩是钢琴家,物理学家开耳芬是军号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手。在我国,教育家孔子会弹古琴,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很好的小提琴手,数学家华罗庚很爱拉二胡,力学家钱学森是一位钢琴好手。爱因斯坦在幼年时就曾得到他母亲耐心细致的音乐教育,这对他的学习和事业都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科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后,深有感触地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4.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品质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11普通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现代化社会中,坚毅乐观、健全完善的人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教育在道德情感的培育方面起了很好的教化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当学生细细品味一部爱国题材的艺术作品时,他们不仅是在接受艺术的熏陶,更是受到了一次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除了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的人格还包括了乐观、豁达、坚毅、耐心、细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艺术提供了一条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渠道,它以视听觉为前提、以时间和空间为纽带、以想象力为基础,能从多角度协调人的冲动、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豁达坚毅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一曲《命运》,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与悲惨中与命运所做的不懈抗争,那种勇往直前的坚毅个性让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坚强和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此外,校园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也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开辟了最佳途径。合唱就是一种需要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追求的是自然、和谐之音。合唱演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声音的协调性。团体艺术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提高他们与人沟通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学生接触范围也得到了相应扩大,不同专业背景、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艺术活动联系到了一起,学生们能从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与人交往、合作与表达等能力,同时接纳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形形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接受良好的人格培养的过程。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也应紧抓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格的宗旨,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重艺术体验、轻艺术技能讲授等原则,切实推进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信.[J]中国教育报,2000.12.25

[2]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艺术教育;道德塑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教育学家先生曾经就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思想,普及艺术教育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正面的影响,并且可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并树立高尚的情操,对完善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地位也逐渐加深,如下图为2012年对某大学商学院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可见,艺术类学科在其占据了一定的重要的地位:

尽管如此,但是目前的艺术教育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1、 教学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差别极大,再加上高考指挥的作用,使得各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知识、技能水平相差较大,不少大学生选修艺术类的课程有着很强的功利性,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或者毕业证,缺少艺术的感悟能力。在普通高校艺术教学机构设置方面,多数设立了独立的艺术教育部、艺术教研室等,各高校艺术教育机构的管理归属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靠在人文学院或者由校部直接管理,可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2、 教师素质低下

在一些学校中,艺术老师对音乐、影视、美术的专业知识少之又少,师资严重不足,又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以致于教师教学无动力,应付了事。

3、 观念守旧,认识度不够

因我国的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只关注主学科的分数,对艺术教育课,他们不支持,甚至也会阻碍学生学习。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下,艺术教育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二、 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

艺术理论教育主要是以影视、音乐、舞蹈、美术课程为主的,如《交响乐赏析》《中外舞蹈赏析》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到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蝉翼、美学特征、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领悟到作品本身的意义,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塑造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艺术实践的教学中,通过艺术的实践课程,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对学习生活的压力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音乐的影响下,能够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得以放松、兴奋、镇定、平衡,不同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而舞蹈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并能够使人的心情放松,同时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在完成整个动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一种满足感。如果一个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模仿,更是一种理智的平衡和协调,这样更有效地开发了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

另外,艺术的教育出了能够起到教育、改善人们心情之外,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在舞蹈课里面,老师演示了一个动作让大家模仿,这样逐渐就形成了热烈的氛围,从而通过群体的力量来缓解了学生的自闭、孤独、紧张等情绪。这些都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舒展了自由的心灵。

三、 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塑造

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 以审美为核心,重视鉴赏和感受

艺术的教育基本价值应通过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蕴涵于艺术中的没和丰富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智互补、陶冶情操的目的。学校要专门设立“鉴赏”课程,在培养学生没好的情操的同时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2、 强调艺术创造,重视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以人为中心的出于实现人们特性需要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很多理论对艺术的起源本质作出了解释,如“形式论”“表现论”及“游戏说”“本能说”等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点都忽视了艺术之于人类特性实现的必需,忽视了创造。在教学的内容中需强调学生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以艺术形式表达个人的感情,在艺术实践中能够享受到美的愉悦。

3、 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艺术教育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任一门学科来说,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非常好的一种教育方法,而艺术教育也是这样。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可采取以艺术史、艺术欣赏等位理论基础,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来建立各类艺术鉴赏网站并成立大学生艺术协会、创办艺术评论杂志,在网上开展网上各类艺术评论,让更多的学生涉猎各类艺术的宣传。当然,老师还可鼓励大学生亲身制作或参与校园各类艺术作品,如影视的拍摄制作等,并定期举行校园艺术文化周,向大学生介绍各种艺术作品的艺术手法,营造健康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结语

道德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艺术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小聪家庭、社会、学校全方位抓起,这样有利于让孩子人格健全、道德品质、气质内涵的培养,同时,中国也应当对艺术现状进行反思,更应该需求一种适合国情的艺术教育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