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1

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工艺设计经历了手工绘图到 CAD辅助二维制图,再到三维工艺设计等不同的阶段。工艺设计水平是衡量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方面。国外以波音、洛 ・马和空客公司为代表的飞机制造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产品设计(含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和零部件检测检验的高度集成、协同和融合,建立了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集成应用体系,开创了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崭新模式,确保了波音787客机的研制周期和质量。

近几年,缩短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的差距,国内航空企业开始应用基于模型的定义( Model Based Definition, MBD)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部门为了能与设计部门有效对接,协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也开始针对基于模型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如何利用三维设计模型有效地开展工艺设计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工艺设计方法优势对比分析

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诞生之时起,工艺设计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工艺设计从二维走向三维,更是工艺设计水平的一个飞跃和提升。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应用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如何让工艺设计顺畅地过渡到三维环境下,以及如何缩短这个过程。

1.二维工艺设计

二维工艺作为多年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的产物,具有以下特点。

①二维工艺设计在方法上使用多年,应用较为成熟。二维工艺数据清晰明了。二维余量图真实形象地展示了各工序的余量及各工序尺寸特征变化的情况,校对人员通过余量图进行尺寸链计算可以方便地验证工艺尺寸的正确性。

②二维工艺设计相关标准比较完善,作为工程设计的主要介质,其在行业内的垄断短期内无法改变。

③在通用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很多插件,通过插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图幅质量。

④工艺修改灵活。对典型工艺,可直接修改尺寸,快速生成工艺。

⑤工序之间没有关联关系,工序信息相互独立。

⑥对于复杂零件,在图样的理解上容易产生二义性。

2.三维工艺设计

相对二维展示方式而言,三维工艺更形象,更直接。但是,因为空间自由度的增多,相关的信息量也增多了。三维工艺从总体上来讲,具有以下特点。

①表达直观,消除了对工艺理解的二义性。有些空间的尺寸用二维图表述非常难以理解,用三维空间展示方式将会非常直观,形象。

②同一数据源,可作为多种用途,为协同并行工作提供条件,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

③工序模型之间可以保持关联,有效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当设计模型发生更改时,各模型会自动更新,这种关联性是传统二维工艺所不具备的,这种关联性减少了工艺人员在工艺编制的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

④工序模型参数化设计可实现快速更改。

⑤基于模型的工艺设计相关标准尚处在研究阶段。

二、工艺信息层级划分

无论使用什么方式进行工艺设计,都是为了表达制造要求,因此工艺信息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构划分上方法不同。工艺信息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归类。

第一种:从工艺编制的流程来看,工艺规程是一个逐渐细化的过程,以数控加工工序为主要研究对象,工艺信息可如图1所示来表示。

从图 1可以看出,工艺信息大致可以分为 4个级别,分别是总工艺级、工序级、工步级和加工区域级。

工艺信息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部门及角色来进行划分,基于 NX的三维数字化工艺支持并行工程,各部门不需要再像二维纸质工艺那样到资料室去借阅。不同的人员想要了解的信息是不同的。涉及的人员主要有:工艺设计员、工装设计员、毛坯设计员、检验人员及生产准备人员等。工艺设计员作为整套工艺的设计人员,要为相关的部门编制工艺信息,同时对所有的工艺信息负责。工艺员编制的工艺发放给各个部门的人员,可用图2所示来表示。

三、基于模型的工艺设计方法演变历程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产品制造需求,工艺设计方法也经历了多种不同模式。

1.二维工艺设计模式

从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设计开始,工艺规程的编制在公司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形式。

(1)传统二维工艺。

传统二维工艺将一般工艺信息和数控加工信息分为2条主线进行。首先,制定基本工艺路线,包括特种加工工艺的工序安排。其次,根据设计图和毛坯图分配各工序余量,完成余量图。第三,完成各工序工艺图表,并添加关键加工部位的刀具信息、量具信息等。第四,根据基本定型的工艺,发出派工,完成工装设计。另一条主线是数控加工工艺,在工艺规程编制完成之后,根据工艺装备情况及现场设备情况,编制数控工艺文件,包括数控工步卡和数控加工程序等。这2条主线分别具有完全独立的工艺审批流程。

(2)工艺细化。

随着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发动机结构越来越复杂,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

现,对工艺及制造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二维工艺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场加工的要求,工艺信息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于是就产生了工艺细化的概念。工艺细化是指在传统二维工艺的基础上,将设备、加工工艺参数等固化在工艺规程中。此外加工零件所用的刀具编号、量具编号等都要在工艺规程的尺寸栏后进行明确。每道工序的刀具消耗也要细化在工序中。这样以来,一个新的操作者进行工艺准备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加工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3)创新工艺。

创新工艺完全打破了二维工艺的传统编制模式,将数控工艺和普通工艺融为一体,简化了工艺审签流程。并且工艺信息借鉴国外产品制造的先进模式,每道工序充分考虑操作者的操作流程,第一步是本工序的加工前的注意事项,细化到“用抹布将工作台擦干净”等细小的动作。第二步,本工序的工艺准备信息,包好夹具、量具、刃具的编号和数量等信息。第三步是装夹找正方法。第四步是加工工步信息,最小以一个数控加工程序为单元,将加工参数、刀具装卡方式、工位和加工区域等信息以文字或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最后是检验信息,每个尺寸,在哪个工步形成,用什么量具检测都以清单的形式表达出来。创新工艺内容细化,不再需要数控工步卡,同时对工艺知识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数控操作员接受新工艺时,只要认真、细心,按工艺流程操作,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加工方法。

2.三维工艺设计模式

三维工艺设计模式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种工艺设计模式。在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的成熟应用案例。

(1)工艺规划。

三维工艺的设计是在基于模型的三维平台上进行的,因此和二维工艺的编制方法有所不同,但是编制工艺的依据都是依据设计图(模型)、毛料图(毛坯模型)和设计部门下发的技术文件。首先规划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的主要内容,然后开始设计余量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三维设计环境下,以设计模型为源头,设定假想的工艺基准。假想的工艺基准包含轴向、径向和角向的假想基准。轴向的基准是零件上的某一个比较重要的端面,可以是设计基准。角向的基准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假想的极坐标系,可以以某一个基准孔作为角向的 0°。通过建立三个假想的工艺基准,对余量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使工序模型的大致轮廓基本确定,每道工序加工部位也基本确定。各工序的余量都是从同一假想的工艺基准递推,这样可以保持各工序之间的关联。

(2)工序模型生成。

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多使用 NX系统,通过参数化建模、同步建模、上下文之间建立表达式及 WAVE等技术便可以构造各工序的模型。工序模型生成的过程是从毛坯到最终产品的正推或逆推过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零件的特点选择建模方法,简化建模过程。机械加工主要的加工类型为技术车加工和铣加工。车加工零件的特点是回转体,建模过程简单,可以在规划好余量图后直接利用余量图的截面生成回转体。铣加工(如机匣等零件)可能会有不规则的凸台或岛屿等特征,画余量图等可能不太方便,可以选择同步建模等技术生成。总之在建模的过程中使用的建模方法越少越好,操作步骤越简单越好,尽量单一化,避免模型在生成过程中出错。

工序模型构建是为满足数控程序编制、工装设计等多部门协同工作的需要,通过建立工序模型结构树,不同角色的人员就可以调用工序模型进行相关操作。各工序模型进行参数关联,当某工序在进行更改时,与之相关联的工序可实现自动更新。

(3)工艺信息表达。

工艺信息的表达始终围绕工序模型进行,这也是基于模型的工艺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模型进行视图划分并进行尺寸标注、注释、添加属性来表达制造要求。工艺信息包含很多内容: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形位公差、加工区域、夹具、量具和刃具等,所有这些工艺信息都放在一起会显得杂乱无章,因此工艺信息也需要以特定的方式有序地组织在一起。

体现在三维工序模型上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信息是以多视图的方式进行展示的。多视图的展示同时也是工艺信息规划的一个过程。被加工部位以特殊颜色进行标识,并与标注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等保持关联。工序中每个视图以加工部位或加工工步为一个单元。工艺信息不必重复录入,全部信息标注完成后只是一个视图划分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现场操作人员,制造现场操作员可以方便地浏览当前加工部位的尺寸及技术要求等信息。

四、基于模型的工艺设计应用展望

工艺设计完成之后,所有的工艺信息都存储在同一个三维设计环境中。要形成可视化的工艺浏览文件发放到制造现场,还需要建立工艺文档环境、工艺文档管理环境和工艺文档的浏览环境。目前还没有哪个企业真正做到了在制造现场全三维可视化工艺浏览。

工艺环境用于从工艺设计环境中提取制造信息,并形成现场可用的工艺文档。

工艺管理环境实现可视化三维工艺文档的存储及管理。公司已经具备了产品数据管理的平台大环境,在数据集成、数据结构的部署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开展研究工作。

工艺浏览环境能够在现场工控机上运行,现场各部门根据需求浏览不同的工艺文档,完成零件的加工。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2

关键词:艺术设计 功能美 设计理念

一、功能美的实用价值

现代的设计活动存在着强烈的目的性。从人能通过有目的的制造开始,艺术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而来。精神的愉悦和思考常常戴着艺术的面纱出现,而这些都同人在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让人有所领悟并获得精神的升华。因此,现代设计是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艺术的元素,而且审美的规律,欣赏的心理思维规律都部分地作用在设计的作品中。有一些美学著作中认为:本来以实用性为目的的产品若是能够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体现一定秩序和规律,就完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可见,物品在本质上是非美的,其根本目的是有用,而非审美,但是,实际上美的范畴已经扩大了,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它涉及到存在的客体和受众以及发生审美的心理和过程。

现代的高技术功能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使用功能是产品的特定用途,这些用途是要通过具体的设计来体现;另一种就是心理功能,包括产品样式、造型质感、色彩等,也就是功能美,体现为豪华感、现代感、视觉美感等。功能美是与有用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成的。“水晶宫”和艾菲尔铁塔在建筑史和设计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建筑式样,还因为其裸露的钢架的严谨的力学结构,这些都反映了有效的秩序和有韵律感的结构。这些要素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成一种“功能美”,表现在合理性和构成的质感。构成主义早期的作品,正是在裸露的结构中寻找动势空间的美,主张一种非量感而重动势的艺术观。功能美并不是与艺术美的标准完全重合的,它常常与纯功能性的愉悦相关。这里,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已经融入到对“美”感的综合体验当中去了,只有当功能的目的实现以后,作为支撑某种功能实现的结构和系统才可能成为功能美存在的基础。

二、功能与形态的和谐美

人造物的形式不是与功能相脱离的,没有相应的合理而有效的形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表达内容的要求的。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包括产品、包装、书籍装帧、建筑物等,其对形式的多样及完美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要求。好的产品设计和包装首先在形式上先征服了受众的心,然后人们通过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形式在发挥功用的层面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好的形式不论是对人的感知或人们对产品综合的判断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们就是这样通过对形式的认知来判断产品的优良。这里,功能与形式起着共同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设计的语汇便大多来自于形式的元素了。对于人造物而言,形式指的是视、听、触的感觉实体,是内容存在的方式。而人造物的内容,一般指的是有用性即“功能”,所以形式就是以实现有用性为前提的结构形式。“功能决定形式”或“形式追随功能”就反映了功能的目的性和形式的依赖性。然而形式却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并不以内容为绝对依赖的。

产品的艺术设计重视人的感觉,使功能和形式自然地和谐,由此产生的美感会使功能更加突出。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唤醒人们这种想象意识的媒介,具有能够与观者情感共鸣的媒介。“艺术就是想象生活的主要方式,想象生活通过艺术在我们内心产生动力并得到控制。”艺术的形式便是通过更清晰的感觉和更纯粹自由的感情来虏获受众的心的。因此,在识别一个新的物体前,形式如何抓住人们的视线是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市场调查的数据表明,哪怕是多吸引百分之一的目光,都意味着产品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三、功能和形态美的设计理念

在功能美中,支持功能的结构和秩序都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的效用是通过形式的语汇传达给受众的。需求和审美的关系在产品中表现在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界定上,而现代设计观念极端重视这两者的统一,只强调功能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哪一方都是有失偏颇的。形式,似乎能够把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某种范围内统一起来,因此,形式美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它是设计语汇的元素,是传达交互的载体。形式,可以总体地理解为“尺度、均衡、节奏与和谐等理智术语。但形式原本是直觉的,它并非是艺术家具体实践活动的理智产物”。“尺度、均衡、节奏、和谐”等术语是对形式内容的概括的把握,而形式本身却是由线条、色彩、结构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它们的构成规律是有章可循的。

形式实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因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线条组合和色彩搭配来判断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个流派的作品风格。形式美不只是功能美的直接表露形式,其形态、色彩、体量的和谐搭配而表露的韵律美,可以超越功能独立存在,甚至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具有更加深远的含义。在这个时候形式成为一种符号或象征,是富有寓意的。而这种寓意的再次运用则使得形式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得延伸的意义。比如,一种卵石状的打火机,长而椭圆,不对称,“非常具有功能性”,不是因为它打火的功能比其他的打火机好,而是因为它符合手掌的形状。这种形式的功能性不在于打火,而在于方便顺手。这里,打火机被认为具有手工艺品的品质,形式是人的手势和身体的延伸。卵石状的打火机就像是远古时代的燧石,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文化和一种神秘的永恒的精神。形式在这里由功能补充说明着、扮演着一种文化传播的角色。

作为有目的而存在的艺术设计,必须与商业紧密结合,当然商业的发展并不应以牺牲满足人的本质需求的品质为代价。有价值的形式感终究是要留下人的脚步而让人恋恋不舍的。这就涉及到想象意识的另一个方面,通过对对象的感知后,人们很自然地会给予评价,于是由感觉产生感情。感情是艺术中重要的基本因素,是传达情感的工具,也是艺术的诉求。现代艺术设计对形式的运用的最高层次无外乎如此了。产品独特形式的语汇,将成为产品本身和其代表品牌无言的代言人。苹果的IPOD系列简洁的轮廓和细节处理,以及象征性的触控式大圆盘已经是谁也不能替代的特征形式。当形式成为宣传工具的同时,形式已经从满足功能的诉求和满足人们心理与情感的诉求中超越了太多,不言而喻地获得了意义的延伸与更多的青睐。

物品的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要求,现代的产品设计越来越追求符合时代潮流,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所以功能和形态美的和谐应该是产品艺术设计的主要原则,探讨这种新的设计理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

[1]罗杰·弗莱著,易英译.视觉与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2]诸葛铠著.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3

汉代,漆器艺术已经过了五千年的长足发展。在这个时期青铜器已经慢慢衰落,而瓷器尚未登上历史舞台,在汉代强盛国力的基础上,漆器一枝独秀。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的精华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前代相比也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我们可以从大量的汉墓出土随葬品看出。西汉楚墓中的随葬品漆器占了很大的比重,从这种盛况我们可以几乎推断出漆器在当时颇为盛行,已经基本取代青铜礼器。比如说,20世纪70年代初所进行的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就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其中,仅漆器就达七百余件。这些漆器的种类繁多,有餐具、饮具、盥洗用具、梳妆用具、家具、明器和丧葬用具等。其中大部分亮丽如新,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胎型的胎质多样,但以木胎为主,也有少量夹胎、竹胎;器型大小兼备;装饰推陈出新,纹饰清秀华美。琳琅满目的精美汉漆器的出土我们可以看出,汉代时期漆器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分布范围广、且工艺精湛。由此可见,汉代漆工艺在胎型、品种乃至纹饰、制作技法上不但继承战国和秦汉的精华,而且在它们的基础上改进了制作工艺,扩大了生产规模,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漆器艺术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大的门类,它的设计必须满足至少两项基本要求,即功能性和审美性。

一、功能性。

产品设计的功能性是指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到到产品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当设计满足和符合产品所预定的目的,我们可以说汉代漆器的设计就符合了功能性的要求。功能性是漆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其设计的主导因素。

中国文人对“道”的崇尚导致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器”的轻视,文人士大夫对器历来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些是匠人所为,而历史上匠人地位极其卑微。文人在论“道”时极具思辨的意味,而匠人在谈“器”时则囿于其认识水平,最多也只能将其经验总结成口诀之类的文字在其内部流传,尚难形成“器之理”,使其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这也是导致“轻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管被隐匿的多深,中国传统造物都有其辉煌的历史并已形成独特的且完整的设计体系。而汉代的漆器继承与发展了战国的漆器艺术,已经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这一时期,为满足当时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我们的工艺美术师和工匠们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漆器。这些漆器大部分随着朝代的变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幸还有不少的精工细作的漆器被作为随葬品带进了显贵身份墓主人的墓地,而今随着大量的考古发掘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精品大部分被安置在博物馆供我们后人欣赏。汉代时期的漆器,虽说制作精美,但它的审美性是依托于它的功能性的。这个时期的漆器以造型见长,成型工艺仍以木胎、夹胎和卷胎为主。木胎比较精薄,外观也很精美;夹胎通过层层麻布粘合成型,制作更为精细,在当时颇为流行。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少量的皮胎和竹胎等。漆器的器型根据其实用性设计,尤其是日用漆器很多能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器型多构思奇巧,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双层九子奁,在造型时还专门设计制作了放置小奁的各个小空间,防止小奁相互碰撞;耳杯设计了便于端拿的两耳;漆钫盖的”3”形设计暗示了开启的功能;漆盒和耳杯的配套设计更是收纳功能设计的体现。

二.审美性。

凡“人造物”都必然包括审美性与功能性两个主要方面。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里,美是作为合规律和目的的感性具体来存在来理解的。我们也可以说,人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美的因素。设计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味,无疑,设计就更应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那么自然的,我们的漆器设计也概莫能外了。不论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息息相关的日用漆器还是供观赏的具精神功能的漆器它们都无一例外的有着美的因素。

汉代的漆器,尤其是日用漆器讲求实用和耐用。这与我们今天设计艺术中的讲求功能性不谋而合。而中国的艺术设计千变万化,既要对器物的使用性质实施功能性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关键工艺、工具应用、流程设置等等),也要对器物的观赏性质实施审美性设计(包括造型构成、质感肌理、设色纹案、文化寓意等)。而汉代漆器艺术设计亦存在对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双重要求。我认为楚漆器艺术的审美表现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器物造型圆融贯通、安定和谐,亦体现了使用便利的原则;装饰纹样精描细雕,且神秘浪漫、飞扬流动;色彩以红黑二色为主,辅以少量绚丽的黄、绿、白等色,重现神秘玄远的生命观念。这些特征不仅是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艺术能力的生动体现,而且还是其具有原始思维特质的精神逻辑顺序的显现。

三.汉漆器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统一

一般来说,工艺美术首要的特性,不仅要表现美观,而且要结合实用,它不应该是单纯的装饰品,也不应该只讲求实用,而是要把实用与审美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再有用的器具,若它不具备审美功能,它也只能是一件器物,不能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而汉代的漆器艺术精美又不失实用,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器具,这个时期的漆器成了具观赏价值和审美功能的艺术品;再精美的物品,若没有使用价值,也只能成为单纯的观赏品,而不能成为人们的实用器具。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实用与审美的关系,它们两者是互称互补、相辅相成的。汉代漆器艺术设计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巫文化,席地而坐等生活习性,以及神秘、浪漫的审美倾向等。而后陆续出土的楚汉漆器向世人展示了它们集功能与审美于一体的美丽身姿。它们虽多为当时社会的常见普通的日用器具却有其独特的美感,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打个简单的比方,汉代漆器的装饰彩绘是在雕刻基础上萌生出来的兼具实用和审美的一种表现手法。髹漆在此是出于适应功能的需要,它对易腐、易烂的木胎、竹胎等起到保护作用,达到了防腐防渗防酸的功能目的。所以打底、上漆只是功能意义上的表现,在底色上彩绘花纹、图案则是为了满足审美的要求而进行的。但若是离开产品设计的社会背景孤立地谈产品的功能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设计;功用性及艺术性

一、设计背景

甲方为某建设开发公司,位于某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为3500 m2。该公司前身为平房改造办公室,其办公楼为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上部分为办公区,地下部分为车库,存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甲方提出设计目标为绿化面积1520 m2。

二、设计思路

承接园林绿化设计任务后,甲方提出了“实用、美观、经济”的设计要求。首先尊重甲方意见,认真分析设计要求,提出具有自己设计风格和特色的方案。通过与甲方进行几轮的意见沟通,原则上达到了一致和共识。

按照甲方要求,不难实现绿化面积为1520 m2的设计指标,但这不是园林工程设计的最终目的。还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要求•,组合园林各种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形成以园林美为特征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园林建设蓝图。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甲方所在地为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首先考虑办公区的使用性质,突出庄重、大方、有品位。还要考虑劳逸结合,为紧张工作环境制造松驰精神、愉悦心绪的氛围。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因此设计原则定位为实用、美观、生态、经济,有艺术特色。设计方法确定为按功能分区,按类别规划。在实际过程中力求借鉴传统手法与创造新颖意境并举、冷静规划设计与即兴激情发挥共用。

三、按功能分区

甲方所在地呈直角三角形,办公楼居中,如图1所示。绿化区域围绕办公楼俯瞰分为前区、后区、左区、右区。尽管绿化区域不大,但精心设计,也能做到小中见大,精巧有致。

首先按功能分区,使得各个区块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相对后区和右区而言,前区和左区占地较多,因此为重点绿化区域。前区为展示区,左区为休憩区,后区为生态区,右区为散步区,用封闭曲线形甬道将各区串连成整体。

图1 铺装平面图

图2 绿化平面图

3.1 前区―展示区

在设计布局上借鉴了我国现代园林以及古典园林的设计成果,采用混合式布局手法。既体现出办公区的庄严规整,又不失艺术情调的活泼多样。

园林景观艺术的作用,最基本的还是在于外在的视觉效果上,园林景观艺术通过植物单体、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等等因素在地形上塑造形态来达成其美观的视觉效果。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

前区面对办公楼正门人口,作为展示单位性质的区域应为主景区。为了显示办公楼的庄重大方,面对办公楼正门人口设计了尽可能大的开阔地带。为迎来送往方便办公、办事,正对办公楼门入口铺设长12.5m、宽5.4m 的行车通道,成为主路。为了保证结实耐压、经济实用,采用的是600mm×600 mm芝麻白花岗岩石材铺地。同时,为方便人们出入,以600mrn×300 mm青石板汀步来连接主路和办公楼入口。前区靠近北部角落是变电所,为了检修方便,铺设了碎石汀步小路。至此,保证实现前区功能的铺装工作完成。上述设计为了体现“实用”、“经济”的理念,尽量节省经费。所以,设计地面铺装较少,仅以汀步作为环行园路铺装。在满足功用性的同时,为了体现美观、不呆板和有艺术特色,与方形的办公楼及方形的变电所对比,显得外形有变化,特意在办公楼北侧相距大门20m处建设一个圆形水池。水池外径为3.6 m、内径为3 m,内有一基座用黑色大理石装饰。为了造成较大的视觉反差,上悬一白色石球。水,使园林有活气。在人的感情上,园林里的水池、小溪、小水塘等,都能使人产生某种亲切感。池内设水下灯,五彩斑斓。离心式水泵产生循环水流以作为动力,推动石球旋转,显得活泼灵动,为严肃庄重的行政办公大楼前区,平添了一股生气。为了便于观赏,在圆形水池的周围铺设了卵石路。以圆形水池为中心,另用碎石汀步小路将办公楼及变电所这两个方形建筑物串联起来。由图1得知,前区得到的俯瞰效果图形为:圆形水池居中,用曲线形小路将两矩形连缀成整体。

3.2 左区―休憩区

左区为工作之余的休息场地,设庭院式绿地一处。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为了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绿地内设座凳、花池,供办公人员休憩、观景。为了符合绿地规划指标,故少设铺装多种植。园路铺装为青石板及雨花石混铺路面,种植力求多种果树、开花类乔灌木,少种常绿树种。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秋冬季观果。在满足休息实用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突出艺术特色,在该区内设计一组壁泉。为了与前区的水池有区别,该水池设计为半圆形,外径为3m、内径为2.7m,设计一面7m长的景墙。墙面贴文化石,用三个兽头作为溢水口实现喷水,以体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富有观赏性。

3.3 后区―生态区

创造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遵循生态原则。在设计中要考虑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互惠共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的社会活力与生态活力,才能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为了增加生态功能,做了2种安排。一是养宠物犬。在后区靠近左区角落,设置宠物犬舍一处。宠物犬舍用砖垒,前后设通风口2处。犬舍地面为混凝土,易清洗且耐用。在宠物犬舍外通往后区方向设一处跑道,长约40~50m,供宠物犬类跑、遛。犬舍与跑道用汀步石连接,用铸铁栅栏将跑道与庭院分离。二是养鱼。后区设计了一个养鱼池。为了体现对称,该养鱼池与左区半圆形水池及壁泉遥相呼应。养鱼池设计成椭圆形,长轴为3.6m,短轴为2.4m。金鱼在水池中摇摆游动,与四周建筑物、植物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为工作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提供了良好的修身养性的生态空间。

3.4 右区―散步区

后区、右区均有甬道通往行政办公楼的后门和侧门,方便办公人员出来散步。后区与右区交界处安放着配电柜,铺设了青石板汀步小路供检修人员通行。后区与右区呈狭长状,与之匹配,铺设了环行路并延长至整个园区,弯弯曲曲将办公楼围绕成完整的没有开口的环形。人沿着环形路一直向前散步走,可以绕整个园区一周。前区、左区和后区的3个水池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花岗岩石材,经济耐用、美观大方。

四、按类别规划

4.1 道路

道路是连接办公区内各个建筑物的交通网络。

道路按功能分为主路、支路、小路和环路。主路为车行道,比较宽阔,在前区直通办公楼正门;支路为步行道,宽度窄于车行道;小路也为步行道,但走的人少,故宽度比支路更窄。环路将上述各个道路横向连通,宽度与小路同。步行道平面布局形式以办公楼为中心,布置成放射一环形组合系统。三条步行道呈放射状,分布在前区、后区和右区,成为联系办公楼与各个区的走廊。前区的步行道与行车主路连通,后区和右区的步行道与环路连通小路沟通办公楼与变电所、配电柜的联系,形成方便快捷的通道。

由此可知,因功能不同,主路、支路、小路和环路所用材料也不同。主路用600mm×600 mm的花岗岩石材,支路用600 mm×300 mm的青石板,小路和环路用碎石,水池的周围铺设了卵石路。除了主路以外,支路、小路和环路部以汀步石为主,减少大面积硬质铺装,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4.2 水池

水是最具魅力的景观要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该设计中,对水景的应用设计颇费心思。因为场地不大,不能营造大型飞泉流瀑或深潭阔湖,只能因地制宜,设计精巧得当的小型水景。一共设计了3处水景。为了避免水景重复,故将3处水景外形有所区别。如前区水池为圆形,左区水池为半圆形,后区水池为椭圆形。水的状态也有变化,分立体与平面,动与静不同。如前区水池安放水球,机械动力使得水流湍急冲击,石球轻盈转动,充满灵气;左区水池上接立体壁泉,兽头喷水似飞泉流瀑,水花飞溅,充满生气;后区水池中养鱼,水光潋滟,波澜不惊,充满神气。

4.3 植物

种树、栽花、培草不仅能提高绿地率,也能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因为场地小,植物选择以树木为主。植物的配置如图2所示。在树种选择及配置上,坚持适地适树、好生长、保成活率、保工期的原则。以适宜华北地区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既有利于提高树木生长的稳定性和成活率,并能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因此,选择了柿树、冬枣、山楂、碧桃、法桐、紫薇、西府海棠、紫叶李等乔灌木类经济型植物。这些植物既能观花赏叶,色彩丰富,亦可观赏果实。另外,还栽植了如玉簪、萱草、鸢尾等地被植物。在楼左区栽植了少量耐荫植物,如珍珠梅、玉簪等。垂直绿化增加了五叶地锦等爬藤植物,丰富了立面绿化设计,从而使得整个院区四季生气勃勃。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5

关键词:预处理;高浊度;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工艺

焦家金矿井下水处理工程针对望儿山井下水氯盐含量高、总硬度高等特点进行研究建设,该系统主要由外置柱式超滤(UF)系统、反渗透(RO)系统组成。日产净水量可达到1800m?。自运行以来,产品水水质良好,各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供给矿区日常洗浴、锅炉及空压机用水,并计划逐步替代自来水对全矿区生产、生活用水供应。为井下水在矿区内部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增加矿区可用水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我矿节能降耗的又一重大举措。

一、存在的问题及增加预处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存在问题。运行以来,系统前端自清洗过滤器频繁堵塞,一般一周左右需要停机清洗,影响正常供水。UF系统产水量不断下降,运行三个月后,两台系统产水量不足80m?/h,比初始值下降20%左右,超滤膜出现堵塞,进行停机维护。

(二)原因分析:选取不同时段,不同位置取水下2.5m处水样进行浊度检测,原水经前期水池沉淀后,仍然存在大量杂质,造成系统进水浊度过高(浊度值达到8―18NTU之间),超出允许值。

(三)增加预处理系统必要性:1、进水浊度过高,自清洗过滤器堵塞需停机清洗,花费人机成本高,且影响正常供水;长期过滤高浊度原水,超滤膜易污堵,若在此状态下设备长时间运行,将会导致污堵无法通过化学清洗恢复膜通量,造成超滤膜的损坏;2、水池各液位浊度变化不大,采用抬高供水位置方法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分析,系统前端需要增加可靠的预处理系统,避免高浊度原水直接进入超滤系统。

二、预处理系统工艺选择设计

经过现场分析,确认污染物质主要为胶体杂质,必须投加药剂使其脱稳,才能沉淀下来。采用水处理常规工艺混凝沉淀+过滤作为预处理系统。

(一)药剂实验研究

1、实验药品种类及配比。30%聚合氯化铝(PAC),称重2.5g,加入250mL水,配成1%药液待用;26%聚合氯化铝,称重2.5g,加入250mL水,配成1%药液待用;聚合硫酸铁(FPS) ,称重2.5g,加入250mL水,配成1%药液待用;20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称重0.5g,加入500mL水,配成0.1%药液待用。

2、实验步骤及数据。原水浊度测试6次,分别为9.45NTU、12.15NTU、14NTU、9.85NTU、12.43NTU、8.95NTU。

A)取1升原水,投加6mLFPS(60mg/L),搅拌1分钟,静止5分钟,测试浊度为28NTU;再投加2mLPAM(2mg/L),搅拌1分钟,静止5分钟,测试浊度为7.91NTU;再静止30分钟,测试浊度为5.66NTU。沉淀后烧杯中水颜色发黄。

B)取1升原水,投加2mLPAM(2mg/L),搅拌1分钟,静止5分钟,测试浊度为10.08NTU;再静止60分钟,测试浊度为8.83NTU。

C)取1升原水,投加3mL30%PAC(50mg/L),搅拌1分钟,静止5分钟,测试浊度为13NTU;再投加1mLPAM(1mg/L),搅拌1分钟,静止5分钟,测试浊度为3.9NTU;再投加1mLPAM(1mg/L),搅拌1分钟,静止10分钟,测试浊度为1.96NTU;

D)取1升原水,投加3mL30%PAC(30mg/L),再投加1mLPAM(1mg/L),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测试浊度为9.03NTU;

E)取1升原水,投加5mL30%PAC(50mg/L),再投加1mLPAM(1mg/L),搅拌10分钟,静止10分钟,测试浊度为2.06NTU;再静止5分钟,测试浊度为1.65NTU;

3、实验结论

单独投加PAC或者PAM效果不好;投加FPS和PAM出水浊度不佳,并且有色度产生。较佳的配置是同时投加PAC50mg/L、PAM1mg/L,经过10分钟搅拌和15分钟沉淀,出水浊度可达1.65NTU,能够满足要求。

混凝沉淀能够去除大部分水中的胶体物质,但是出水仍然有些许颗粒物,如果增加多介质过滤效果更佳。

(二)水处理总体总体工艺简述

机械搅拌絮凝池:机械搅拌絮凝池是利用机械搅拌器的旋转,增大絮凝体的碰撞机率,提高絮凝效率。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多介质过滤器:内装优质石英砂、无烟煤,颗粒均匀,强度高,运行稳定。能有效截留更多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在过滤器中。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6

公共艺术设计即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环境下进行的艺术创作及周边环境的配套设计。其中“公共艺术”是对这类设计内容的界定与形式的说明,公共艺术设计的关键词在于“公共”二字,这种艺术设计形式无法脱离公共的概念,它是一种面对“公共”的设计活动,其评判都是由“公共”大众完成,而结果会对“公共”社会产生影响的设计,所以“公共性”才是公共艺术的本质,只有“公共性”的问题解决了,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才能真正被人们所接受。

“公共性”很好的对公众审美意志进行了阐述,公众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公共艺术设计师设计要以“公共性”作为前提要求,要充分考虑公众审美的情感,而公众审美又是一个主观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情感领悟,这种差异化的结果是由多方因素所决定的,例如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等。这种审美层次的差异就为公共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保证公共艺术作品情感精神得以表达,同时又兼顾大众不同层次审美的审视,是设计者必须关注解决的,这种公众审美层次的差异会带来诸多问题,不仅仅是对设计作品的鉴赏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必要对公众审美层次进行探索研究。

二、公众审美与公共艺术的对立与统一

“公共艺术”本身是一个艺术形式,但不局限于一个形式问题,这是由于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而公共性问题面对发起者、受益者广大人名群众的时候就不得不引入公众审美的问题,审美属于美学范畴,就审美观点构成美学体系,审美是一个由物质转向精神层面并不断提升的审判过程,从哲学角度分析,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它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存在对大众的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的作用表现,它随大众主观需求和认识的改变而改变,这种统一的公众化的审美暂且可以称之为大众审美,它是符合一般大众在一定时期下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评判要求的。

所以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成败由公众审美情趣的高低决定,从创作与接收的两个方面分析,公共艺术都要回归到公众审美下加以看待:首先公共艺术符合一般艺术问题的研究方式,都是“按照现代艺术原则与美学理论构建而来的矛盾修饰法”而试图走出“现代主义模式”重新思考公共艺术的“艺术定位”问题;其次公共艺术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要超出一般的艺术范畴,将其置于公共环境受公共社会的审美批判,它们的出现也就决定了公共审美与公共艺术设计的必然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我们走出“经典美学”,回归“大众审美”,重新理解公共艺术“公共性”问题。

公共艺术设计的起点和终点都可以看做是公共大众,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物质和精神需要,这种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设计者的个人意志表达,设计者不得不把大众感知纳入设计考虑因素,其次设计作品一旦完成,就要接受大众的评判,公众审美意志在此时发挥着至关重要在的作用,这种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设计作品的设计表达和设计存亡,而自由的舆论评价批评也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创新作品的出现和避免不合理设计的出现。

三、公共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反思

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所在时期公共大众主流审美情趣。公共艺术设计为公众服务,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地,具有功能性的公共环境空间,它的“公共性”决定了设计的方向和目的。由于审美的个性化特征,必然不能达到所有人对于一个事物的认同,同样在同一时期下公众的审美情趣是有层次区分的,但在同一时期总有一个相对主流的设计风格样式被大部分大众所接受,这就是公众在这时期下的审美基调,同样也是设计师设计反映审美情调的底线。公共艺术设计受“公众趣味”“公众审美”的驱使,所以公共艺术与大众审美是一种交互关系,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要兼顾大众审美层次,同时也要以教化大众,提升大众审美层次为目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创新应该以大众审美为依托,有的放矢,在宣扬个人设计的同时兼顾大众精神承受能力,但是有些所谓前卫的,新潮的艺术形式是难登也不应登入公共艺术设计的大雅之堂的。所以,公共艺术设计底线是需要的,那些实质借公共艺术败坏社会风气,降低公众文化品味的设计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正如袁运甫先生所说,“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创作,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确地导向更具崇高精神意义的文化境界,它和纯粹个人艺术喜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