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教学

艺术教学范文1

一、加强情感教育,诱导兴趣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帮助”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

诱导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比如:化“静”为“动”,游戏“热身”;温故知新,竞赛“热身”;化“繁”为“简”,灵活“热身”;巧用媒体,轻松“热身”; 追“根”究“底”,拓展“热身”等等,不胜枚举。关键的是教师要跳出课堂的限制,通过虚拟的情境,通过生动的游戏,通过丰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完成40分钟课堂教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方位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老师应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

——趣味导课。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教唱歌曲。许多初中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词来表达,而融入音乐,则能加深学生理解,建立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到情境学习中。

——挂图展示。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例如,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将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

——实物呈示。当讲授到一些名词时,实物呈示可以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例如:讲 bag pen watch等单词时,则呈示书包、钢笔、手表等实物,这样,教学的效果好得多。

——简笔图示。这种画不要求仔细的临摹写实,它只是配合教学需要的一种达意传神的简单图示。以旧版课文“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为例:教师绘出六幅六个盲人摸象不同部位的简笔画,然后启发学生用英语讲述盲人的心理活动及与其他盲人的对话。

——对话表演。英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根据课文,进行情节性对话,让学生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

——合作竞答。竞答比赛是极好的课堂活动,尤其在检测学生旧知识方面。教师在实施此活动时可以把学生编成小组,促进组间互动和组内合作,使复习环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参与。

——情境激励。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真实场景搬进课堂,但可以模拟情境,建立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环境。遇到西方节日时,可以举办相应活动,比如,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复活节做彩蛋等。或者通过举办英语角、参观外国绘画展、参加英语课本剧比赛等,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

三、利用课外活动,延伸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例如:举办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课外活动,从报幕到解说,从评比到颁奖,一般不准使用汉语,尽可能让学生全部使用英语,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真实场所,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自编视听小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视听小品和对话录像。如:一个学生请同学们参加birthday party的对话、小品,几个同学购物的对话小品等,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同学的表演之后,极大的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欲望,积极参与,重播时,我采取消声让同学们配音的办法,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养成。

四、强化成就感,巩固兴趣

艺术教学范文2

一、数学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数学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教师自己勤于专研、善于思考与勇于实践。即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按照认知学习理论,数学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建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应当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所以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较之其他学科要求要高,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艺术性质必然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数学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数学教学的创造性首先就是审美的创造。因为审美的创造、审美的力量,数学的教学艺术才能够益趣、益清、益智,才能够更好地激趣、激智激情。缺乏美感的内容与形式谈不上有着这样的教学力量。我们常说一节课好听、好看就是指他的美感。数学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既表现在教学的整体策划上,也表现在数学教学的局部之中,更多地表现在教学的细节之上。细节之美闪现出数学教学艺术美的亮点,细节之美汇聚成了数学教学的整体之美。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确定了它在人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数学内容中的对称、和谐、均衡、简洁等美的因素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能。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教学中数学公式、常数、几何图形、数学体系等审美教育因素,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充分营造审美环境和氛围。把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以美引真,以真促美。

三、数学教学艺术的实用性。各种形式的数学教学艺术都应该而且必须能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喜爱、所欣赏、所应用,不能引起教师共鸣的教学艺术往往只是空洞的纸面上的艺术。所以适用性、普及性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广大数学教师的工作,让数学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数学教师的的课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1.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实用性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根据授课内容创设学生关心的情境,把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引进课堂,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返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教学无所不在,激发起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动力,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强化感知、激发思维;选取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善于用书本的知识阐述生活中的数学。3.加强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统计初步》时,让学生注意人们购物记账,统计查询,查收住户水电费用等,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便感到统计的应用在身边,实用性强,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也可利用寒暑假等较长时间的假期,让学生调查某种商品的进价、售价与售量、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函数模型,确定最佳售价和预测利润,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商品经济中的巨大作用。领悟到我们应该怎样去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系统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做数学,在做数学中用数学,培养现代数学综合意识,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数学。

艺术教学范文3

1 研究背景

首先,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对生物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其次,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教师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盆栽艺术式教学”,即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

2 创意思路

学生如花,世界上的花有千万种,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但是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那份美丽,每一朵花也一定会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学生成绩暂时领先,好比春天就开放的桃花,先让人们领略了其美丽。而有的学生目前稍微差一些,但可能大器晚成,好比冬天的梅花,同样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盆栽艺术式教学”要求教师改变粗旷型耕作方式,注重探究备课、上课、探究作业的设置。借鉴超市经营中“分层消费”和“自由选择”等理念,在生物教学中把学生水平和课程内容等分为不同层次,鼓励自主选择。教师将学生当成花,考虑一年有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花开放,所以决定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盆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层次后,再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教师配合“分层积分卡”(即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单元练习等),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再推出“超市漫游”、“题型选购”等做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实施程序

“盆栽艺术式教学”将生物选修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生物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将行政班组成4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D层,成绩较好的前20%组成1个“A层”教学班(桃花班),成绩中等的21%~60%组成2个“B层”教学班(荷花班),成绩中下等的61%-80%组成1个“C层”教学班(班),成绩较差的后20%组成1个“D层”教学班(梅花班),四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4个不同的教室,由四个不同的老师同时上课,除生物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3.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采取由学生自愿选择、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三方面相结合的办法。首先按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D四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最后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不太自觉,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D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较差。

3.2教师分层

教师分层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教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教师教最差的学生。4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在生物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根据4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4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经验的教师任教D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教师任教B、C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一定时间后,教师也进行流动,如让B层教师教A层学生,这也促进了教师业务等各方面的成长。

3.3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生物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对B层学生突出了一个“引”字,引导他们自己去悟;c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们一把,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上尽快上路;对D层学生突出了一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生物,对生物学习充满信心。

3.4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即层情),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给予自学机会,少讲多练,教师适当点拨,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D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主攻基础,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A层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让学生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培养其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生物。

3.5训练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c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

为选做题,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去挑战“选做题”,加强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这样可让A层学生吃得饱,B、c层学生跳一跳,摘得到,D层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学生“不跳得不到,一跳抓得到”,只要付出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6辅导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化解难点,加强对c、D层次学生的辅导。D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知识欠帐多,没有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倾注爱心,鼓励自信,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包括能力、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的交往。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由浅入深地弥补缺陷,扶其走上成功之路。c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就多教给其方法,鼓励挑战难题,促使其转为上一层次。B层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A层学生要鼓励创新,纵向加深,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B层次的学生帮助c、D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3.7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D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4 操作要点

4.1花有种类,但无贵贱

学生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在园丁的眼里,花只有种类,但无贵贱。任课老师通过家访、个别谈话、调查统计等不同方法,对班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等方面逐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初步将学生分层,并把相应班级分别命名为桃花班、荷花班、班、梅花班,借此告诉孩子,每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季节,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灿烂,只是有些会比别人晚一些而已。一旦当他(她)找到属于自己开放的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烂!

4.2花种不同,照料不同

要使“盆景”长得好,只有更好地了解“盆景”以后,才能做到按需栽培。图表量化分析是梳理信息、诊断问题的有效途径,每个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图表跟踪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及时与学生沟通。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初,与同学科组的教师商量确定跟踪的内容,然后学生每次考试后,绘制这张曲线图,这样就可以直观地展示一个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状态,对呈上升趋势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对连续滑坡的学生分析原因,指导方法,排忧解难。做到纵向比发展,横向找差距,不搞学生成绩排名,关注学生个体相对于其自身过去的纵向比较。要使这种学习水平跟踪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对每个“盆景”要动态跟踪管理。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由学生申请,实验组四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5 效果评析

“盆栽艺术式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1)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生物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2)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3)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把不同类型的教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4)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据分层后考试的成绩来看,A层教学班的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D层教学班78.6%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艺术教学范文4

一、因疑促思,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我这样设置问题情境:有A、B、C三户人家,现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应该在何处?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讲圆,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井该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但该圆的圆心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有些学生则仔细的去阅读教材。

二、以惑诱思,创设悬念情境

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授课前,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地人陪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旁边的人:“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当地人说:“没人知道,因为古代草片文字没有记载,而我们今天也不能判定这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泰勒斯取出一条结绳,在他助手的帮助下,测得塔高是131m。故事讲完了,在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之中时,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大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我说:“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一悬念的设置,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自然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

三、制造冲突,创设质疑情境

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释疑、解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按角分类”时,我课前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先任取其中一张,出示这张三角形纸片的锐角部分,其余部分用别的东西遮住,然后问学生能否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如果出示含钝角的那一部分,那么能否判断呢?出示含直角的那一部分呢?等学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后,我又追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有的能判断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判断?”这一提问使学生遇到了“认识冲突”,立即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智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

四、迷途知返,创设尝误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7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周长是17CM。我试着反问:“难道7CM不能作为腰吗?”学生心有所悟,立即说出第二种情况是19CM,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第一个边长改成3CM呢?”很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13CM和17CM差很多。”我抓住时机问原因,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笑着表示肯定,此时的教学效果远比我事先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要好的多。

五、以静代动,创设思索情境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数学课:问题都是教师提出,学生还没来得及思索,又由教师很快地给予解答,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一节课下来,问学生听懂没有?多数学生都回答听懂了,可是一旦做作业时,很多学生又不知道如何去做。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的心理信息相互交流的过程,其中思维信息的交流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喋喋不休地提示。若学生确有困难时,可适当地略加暗示,或通过转换角度去降低问题的难度。

六、以情融教,创设期望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特别对于数学成绩不佳者,不应该轻易给他们扣上“差生”的帽子,当他们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给予他们期望、信任和真挚的爱,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取得化败为胜的成功。例如,在课堂上,由浅入深,由易入难,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不畅时,用期待的眼神或者适度的诱导进行激发;回答顺畅时,用赞许的目光或者适度的表扬给予激励。

艺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方案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其占有一定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一、教学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曲艺、戏剧、电影等,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学艺术是遵照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教师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任务的要素总和。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4.启发学生的心智。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美术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内涵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普遍的一种物质现象,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自然中的昼夜更替、气候变化、月亮圆缺、海洋的潮汐、人体的生物钟、心脏的搏动,都包含一定的节奏。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之所以能使观众陶醉,是因为能感染听众。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帮学生寻求快乐接受艺术的途径

妙语生花,说明美妙的语言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课堂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媒介,老师能否将枯燥的文字、经典的画面通过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展示教学语言是老师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它是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哲理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比如我们在欣赏宋瓷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宋瓷圆润优雅及釉层的薄透之美,可以诵读宋李清照《醉花萌》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让学生通过诗人的意境体味宋瓷之美。针对瓷器上的窑变现象,我们可以用大量成语“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天衣无缝、天生丽质、天香国色”等,加深学生对窑变各种鬼斧神工、变幻莫测的效果的理解。比如在欣赏天津泥人张的作品时,不妨模拟张三立的天津口吻,用诙谐俏皮的相声语言介绍其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底蕴。这样学生在面对陌生时空的艺术作品时,能通过熟悉的语言更直观便捷地理解欣赏,并产生内心共鸣。

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地为练习而练习的做法。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六、帮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要享受流汗的畅快,就要去球场运动,要体会山清水秀,就要投入自然怀抱,要品味各种食材之美,就要去餐桌。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其对很多传统艺术有点陌生,我们可以针对艺术作品及现象,结合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于陌生的艺术作品有更直观的参与和认知。比如学习民间美术部分,为了加强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民间美术理解,可以出示不同地域风格的风景图片,出示体现南方山清水秀和北方苍茫浑厚的不同风景,结合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播放温婉缠绵的越剧和激昂高亢的豫剧,体会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魅力。可以对讲台黑板进行布置,把学生引入传统佳节的氛围,尝试添加布置不同的过年时使用的如年画、春联等美术题材,体会民间美术的传情达意的魅力。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和现代物品相结合,贴在文具盒、书包等物品上,使传统美术重焕新机。或用剪纸方式设计现代服装,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选择典型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分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迎头赶上,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作借鉴之。

因此,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体现作品本身的艺术之美,更要讲究合理的教学艺术,使课堂真正全方位体现艺术元素,直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艺术教学范文6

一、教学故错艺术的内涵

孙子在《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奇”是古兵法常用术语,指军队作战的常用战法和特殊战法。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作战中,只有“正”“奇”结合,力求出奇制胜,方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我们拿它来指导教学便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不妨使用“以奇胜”的方法即故意犯错误来进行教学,它会使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故错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潜心钻研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引发学生起疑、质疑、释疑并激发学生探究、辨析、掌握学习内容的艺术。教师“犯错误”的前提是一定要使学生识破“错误”,并知道这是老师的有意设计,而不是老师真的犯“错误”。教师“故错”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教师的清醒和智慧。教师所犯的错误实际上是学生在知识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教师“犯错误”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偶尔“犯错误”,可以渲染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故错艺术提出的依据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师生关系中的权威。学生犯错误可以原谅,但教师犯错误,乃是一件令自己羞愧、让他人笑话之事。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教师总是小心翼翼地教学,不敢出现半点差错。但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呼唤教学故错艺术,它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适时地“犯错”,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它的教学效果要比学生被动地填装知识的效果好得多。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故错艺术便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素质教育得以实现。

2.发现学习理论是其引进课堂的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学习理论上主张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发现学习中,老师不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知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查阅材料,发现事物的意义,掌握原理和原则,这构成教学故错艺术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错误”并同时找到正确的答案,掌握学习内容。

三、教学故错艺术的实施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按照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从观念到行动,逐步把适度的故错艺术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故错艺术之魅力。

1.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仍然处于主动地位,大搞“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总是在下面被动地听与记,其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地体现。更有甚者,教师包办一切,教师认为是对的学生就不敢说是错的。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一个自我发展的人。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尊重和爱护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允许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教学双方因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不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思维方式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较大悬殊,这常常成了教学故错艺术有效实施的屏障。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估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思维轨迹纳入与学生相仿的运行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从而利于设计“错误”。

3.教师要潜心钻研教学内容,挖掘“错误点”

教师要想巧妙自如地运用教学故错艺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绝非只凭一时的灵感所能奏效。这要求教师要潜心于教学内容的深钻细研,挖掘可以设计“错误”的闪光点。在钻研教学内容时问题考虑要全,内容理解要深,背景了解要宽。既要从认知目标上做深入的发掘,又要在能力目标上做细致的探索;既能从结构体系和整体功能上准确把握,了解其真正含义,又能着眼于微观,从每一个知识点上做全方位思考,对概念定义的产生背景、发展变化成竹在胸,对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作用功能了如指掌,对字词句的原本意思、变化引伸娴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容易导致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困惑与糊涂的地方,为课堂上针对困惑点悄无声息地“犯错误”巧埋伏笔。

4.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点拨,让学生发现“错误”

教学“故错”艺术的运用是隐性的,教师一般不明确指明自己的说法有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疑团,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错误”,最终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演算一道数学题时,可以根据学生基础不扎实、难以分辨的弱点,故意用一相似的公式来演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看结果是否一样。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算的结果和老师的不一样,就会起疑,向老师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辨析,最终发现“错误”并释疑。但如果没有学生发现“错误”,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点拨,既不能过度点拨直接说出“错误”,也不能袖手旁观把整堂课都用在学生寻找“错误”上,教师可通过自己的眼神、语气、手势等的变化来进行暗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5.适时解释错误,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