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1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期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钱学森说:“只注重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是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爱因斯坦也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和拓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白热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体到大学教育中来,就是要转变传统教育中单纯重视知识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教育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大学教育除了关注专业教育以为,更应该贯彻“通识教育”的指导原则,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地认识和了解其它课程的知识,特别是艺术方面的知识。科学和艺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认为,高校只有加强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同时提高二者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健全人格的、有着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正是由于音乐与生俱来存在的特质,使得大学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其他专业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应强化创新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以及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都必须以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前提。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设置一门音乐教程,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不能用专业音乐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音乐教育,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再一方面,大学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的专业需求有效的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满足学生的专业诉求,充分发挥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调整和优化学科体系的建设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2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拓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76-01

21世纪是全球知识经济化和国力、人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的能力与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将振兴教育、发展教育作为了面向21世纪的基本国策,而高素质、复合型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将是面对竞争与挑战的重要突破口。大学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感、启迪智能和交汇情智的独特教育价值与功能,在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开发创新能力、化育高尚人格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与重要作用。

1 大学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1.1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下,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只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都过于陈旧和死板僵硬。音乐课程过于注重在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方面的传授与倾向,而缺乏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尺度的明确性。因此,应突破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束缚,使其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2 缺少学科综合性的融合与发展

大学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在当前存在单一化、狭窄化的问题,已经极不适应现代综合性大学知识综合性的发展趋势,不仅缺乏对学生广博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交汇的培养,而且缺乏音乐学科和其它多种交叉学科的融合。因此,为改变音乐教育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应提倡学生积极地参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3 缺乏充分的重视

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在以各自细化的专业领域发展观念下,缺乏对音乐教育的充分重视,既缺乏良好的统筹制度和量化标准,而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计划随意等方面都导致因人设岗盲目开课、使用音乐讲座代替教学内容等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音乐教育在量化考核标准上的健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拓展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深化以及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拓展,都要求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更新,以此作为大学音乐教育改革和构建的先导。第一,应充分认识到大学音乐教育是通过美育的方式的来实现“育人”的培养,它不仅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而且其全部过程的体现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自觉审美过程,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因此只注重理性发展而不注重感性发展的教育并不算全面素质教育,应当积极寻求与健全系统规范、深化的大学音乐教育的模式与特色;第二,大学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的个人职业教育需求有效的纳入大学视野当中,在作为求知问学的殿堂的同时,也要兼顾职业养成的大众需求,在保证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让那些急于进入社会的个人也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准备;第三,有效充实和构建出大学音乐教育培养方案的可实施性内涵,切实的在培养大学生内在品质、个人涵养、美感辨析等方面能有所提高。

2.2 优化学科体系的建设

随着我国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大学音乐教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例如制定了系统的研究指导机构和艺术中,各个大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以及组建大学生艺术团体和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等,都有效促进了整个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和校园文化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大学音乐教育体系仍存在着较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也阻碍了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拓展,因此应加强大学音乐教育自身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完善,以推进大学美育的发展。

(1)加大音乐课程的学分比例的设置。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通识课程在大学总课时量中约占总学时的30%,其中必修课程和文化技能课约占课程总学时的86.7%,而艺术等选修课程学时约占通识课程总学时的13.3%,可以通过适当加大音乐课程在总学分比例的设置,以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2)重视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建立。在许多大学中只是简单的将音乐课程与舞蹈、美术、戏曲等课程列入平行选择当中,且没有明显的选修要求,学生只能够选修一门,有些同学发现自己很有绘画方面的天赋,但又非常喜欢音乐时,却只能放弃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而选择自己的特长。因此应重视音乐课程多样化的建立,是实现学科体系优化与促进学生全面开阔的审美视野的必由之路。

(3)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功能。应改变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说教的课堂教育,剔除脱离生活实际的音乐引导,从而将音乐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环节,促进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与拓展。

2.3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当前大学音乐教育中没有一个统编的、适应教学和师生需求使用的材,导致无法使音乐学科领域的最新视角和成果直接传递给每位大学生。因此,大学音乐教学应使用统编的、符合学生素质培养标准的基本教材,与使教学内容能与优秀的传统学科内容相融合。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在保留传统材料精华的同时,剔除过时的材料,并积极吸取音乐学术领域前沿的优秀成果,使我国在大学音乐教材的改革和建设上能真正步入规划化与成熟化;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应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将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和教材示范的模式转变为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师生与教材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能积极的通过动口、动手、动耳、动脑来参与到音乐教学和教材的使用过程当中,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结语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与载体,蕴含这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内涵,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把音乐教育输入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中,已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广泛需要目标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重视当前大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寻求,以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化、良性化发展,使音乐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之间得到更好的融合与拓展,进而真正实现高校在高素质、复合型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3

【论文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我课题组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我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综合性大学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一,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第二,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第三,不断提出新的、科学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第四,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第五,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六,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还应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综合性大学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深”——深厚的基础;“大”——大量的信息;“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新”——新的艺术视野;“宽”——拓宽的专业口径;“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1.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致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2.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综上所述,我课题组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2 潘懋元著.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4

关键词: 音乐专业女大学生 个性特征 教育管理

音乐艺术通俗地讲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有规律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美妙动听的形象,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近年来,学音乐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加,学校也加强了对音乐专业学生的了解及管理。在每个学校里,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的一个群体,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群体相比,既有其一致的方面,又体现出音乐专业本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我由一名由音乐女学生成长为音乐女教师,通过多年来自己在校的生活及身边接触的人和事,对音乐专业的女学生的个性特征还是相对了解的,下面我就简单地阐述一下音乐专业女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教育管理策略。

一、音乐专业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学校的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本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所有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和拥护党的政策;并且有较强的上进心,思想上活跃等。在认识到这两者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到那个特殊群体,即音乐专业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这里我就简单谈谈音乐专业女生的个性特征。

1.注重外表形象,性格外向活泼。

尤其是在大学里,一说到音乐专业的女生,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学音乐专业的女生一定很漂亮、很有气质,的确,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又何况是音乐专业的女生呢?在大学里,随着年龄的成长,也更懂得修饰自己了,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女生每天都爱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打扮自己,重视脸部简单的生活妆和衣着,而且她们大都是“镜子控”,只要走到有镜子的地方都会美美地照一下镜子,摆几个动作,而且,在大学校园里,音乐专业的女生性格大都开朗、活泼、爱表现自己,并且有强烈的自信心,由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艺术活动,因此在舞台上的表演有十足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气质显得更加大方、得体,该群体在性格上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开朗,并且在每次学校的艺术活动上音乐专业学生的表演往往会更胜一筹。

2.追求自由,团队意识较差。

音乐专业的女生往往追求自由,自我表现力很强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融入一种个性化的色彩,尤其在自己的专业上都非常的自信,而且有创新思维的特点,为此在创作上会出现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往往她们在遇到问题,考虑问题时大多是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才能展现等方面出发的,因此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例如:团队精神很差,对集体能否获得荣誉不在意,同时,追求自由,在平时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严重。

3.重视专业,但文化基础较差。

音乐专业的学生上自己的专业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导致在平时的自习中也会去练习和琢磨自己的专业,包括同学之间在聊到学习时,讨论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专业,她们互相纠正错误,互相吸取对方专业知识上的优点,每天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逐渐对自己的音乐专业更有兴趣,就在这兴趣的驱动下,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孜孜不倦,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毕业后就不用发愁自己的就业问题,因而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对待自己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态度明显有所不同,学生往往都看重自己的专业课,从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在上文化课时缺勤比例严重,例如,大多数的音乐专业的女学生在上文化课时要么请病假,要么在上课时打扮自己、睡觉,等等,总之,认真上文化课的同学寥寥无几,自己的心根本不在文化课上。由于长时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文化课的底子都较差,尤其是英语课,每当上英语课时,音乐专业的学生就像是在听天书,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这样,她们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她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二、音乐专业女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音乐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更好地教育并且指引她们扬长避短,成为学校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教育管理应该结合其专业的个性特点,来强化教育、管理等。以强化教育为主题,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音乐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确立强化教育、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教育思路。

在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教育者还要考虑到音乐专业这个特殊群体的个性特征,在严格教育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者在管理这个特殊群体时,同时一定要深入学生中间,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价值,最好不要仅仅采取严厉的管理去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应当给予她们创作的时间和能施展才华的空间。在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经常主动地与学生们有亲和力的小范围的交流,这样比较容易抓住人心,同时在交流的时候去刻意地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发展,并且能及时地给予她们提出建议,教育者应能很好地做学生们的引领者。

2.充分利用小课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大都是小课,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会和自己的专业老师接触比较多,由于专业课每周都有,学生和老师之间会经常沟通和交流,为了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专业老师总是能有意无意地了解到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及平时的日常生活等情况,日积月累,师生之间很容易产生亲近、融洽的师徒关系,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专业老师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的引领者,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音乐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特长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和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尽全力让学生有兴趣、有机会、有时间、有动力参加创新活动;在平时,学校给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建立了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基本的保障;并且还会经常给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展现自己才艺的平台,为了让音乐专业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成果作为学生综合评定、奖助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之一,这样更能调动音乐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多鼓励音乐专业学生踊跃地去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表演,如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快乐女声和去年很红的中国好声音等,使学生得到更多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

综上所述,通过对音乐专业女学生个性特征的简单分析,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专业的学生,使教育者能用非常适宜的教育策略去更好地,更切实际地教育和指引该群体,让音乐专业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兴趣爱好等,在此同时,教师还应努力让学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保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体会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为自己的未来开辟一条更宽、更广的路。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王群.艺术类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 北京教育,2007.5.

[3]骆巧凤.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4.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5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问题 改革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对应的音乐教育方式。它不以掌握专业音乐艺术技能为目的,培养的不是音乐艺术的从业者,而是音乐艺术的高水平受众:它重视学生音乐素养、音乐理念和音乐品味的陶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性、普及型的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高未来社会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据2005年对全国4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全国还有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在已开设的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人数还不到总人数的两成。”可见有些高校决策层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公共音乐教育。有的院校至今还未设立公共音乐教育领导机构或管理机构,有的虽然设立了但是挂靠在别的部门下,没有自主权。甚至形同虚设,致使公共音乐教育的领导机构、管理队伍不健全,公共音乐教育难于落到实处。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但“并不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开设的,而是根据学校师资的条件所开设的课程,”“许多的音乐选修课是由音乐学院(系)的专业教师兼职代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上认为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区别不大,甚至认为公共音乐教育只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物。因此,忽略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经常重此轻彼,并不能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与教学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些高校把办艺术“校团”的出发点局限于为本校争奖项和荣誉,挤占本应用于面对全体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场地、设备和经费,颠倒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社团活动来代替公共音乐课程。

2、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界定不清楚

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化音乐教育和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要求等方面都不同。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教材等方面缺乏专门化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仍然存有专业化音乐教育的色彩和倾向。

3、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据2006年对大连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该调查同时显示,“学生普遍存在重实践课程,轻理论课程:重声乐课程,轻器乐课程:重流行歌曲演唱,轻声乐基本训练等现象。高校学生对音乐素质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讲存在偏差。”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没办法真正得到提高。 转贴于

二、改革方案

1、更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充分认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用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都将大大改善思想道德教育抽象说教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将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理解多种题材、体裁、风格与形式,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技巧,还会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群体及地区、民族,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民族学、人类学及其他艺术等领域。这些知识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多元化,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与热爱,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陶养其心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2、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政策法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机构建设的参照和有力保证。它使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意图,通过教育法令和规章得以全面实施,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进程有法可依。按章办事。

其次,学校应当设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工作,设置专人管理、有固定的经费投入、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并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机构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负责人制订每年的活动计划。保证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各项实践活动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明确教育评估内容,采用网上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督导组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定。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6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今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艺术教育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而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具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的与时俱进的音乐人才。

一、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因此,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一是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师范性特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

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

二、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

音乐专业的学生从上高中起就远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而现代音乐人才不能不具备一

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更不能是科盲,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科学技术教育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学校开设了音乐声学、计算机音乐、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等课程,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要着力培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重建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架构课程架构,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架构的设置,要与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协调、相一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当代人文艺术、音乐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教育专业学生所应有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思路来设置。一是设置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二在保证学科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规划、发展和建设四个系列的课程群,即音乐理论与技能基础课程群、作曲技术与指挥课系列课程群、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系列课程群、钢琴演奏与器乐课系列课程群;三是将教育科学课程,如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学科教育论作为必修课;四是设置比较宽泛的选修课程,如美术、写作、教师语言艺术、电化教育、意大利语、德语、音乐美学、童声合唱训练、东西方音乐文化史、音乐学概论、MIDI技术与制作、现代录音与录音技术、舞台艺术、教师口语、中学音乐课程设计、音乐教育管理等。

2.改革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科学施教。我们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和声立体美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我们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在第一学年就安排一周见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二到四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使之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把考级作为原动力,以提高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