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1

临床资料选取120例均为我科2009年1月~2010年3月的脑卒中康复患者,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7岁,平均入院时间90天护理措施。

1 创造舒适环境

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环境适宜,心理相对放松备受关爱的氛围。使其心理和生理感到安全和满意,如安排家人尽量多的多陪伴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其感受。

2 临床工作中充分体现舒适护理

将舒适护理渗透在患者生活的一点一滴护理人员在实施全部护理技术操作优先考虑的是患者的感受。护士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的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3]。

2.1 促进心理康复护理的舒适护理:有些患者入院因病处于抑郁状态,护士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采取移情倾听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心理感受及文化信仰,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对心理否认残疾的患者,要耐心劝解和疏导患者摆脱非健康人心理影响,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活动。

2.2 促进饮食的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疾病体质、伤残情况、营养状况结合康复功能训练中基本的营养需求,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并协助患者进食,指导饮食动作,训练进食配合治疗的实施训练吞咽功能,使其营养保障更好地康复。

2.3 促进睡眠的舒适护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室内光线宜暗,睡前温水泡脚,减少引起兴奋地话题和活动,对烦躁不安的病人给予镇静药,给予病人摆舒适的良肢位。

3 舒适护理与康复整体护理合二为一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制定了脑卒中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系统地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将舒适护理贯穿其中制定了适合每个病人的康复训练计划表及一整套康复护理表格,有条不紊地围绕病人开展有表有据有始有终分阶段的整体护理,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及身心舒适。

4 讨论(体会)

舒适护理模式强调的是护理人员应以患者舒适为重点,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我们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环境适宜,心理放松,备受关爱的氛围,使其心理和生理感到安全和满足。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治疗疾病,不重视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使患者能最大程度的配合康复治疗,减少了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瑞敏 《 康复护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页

[2] 张仕梅,胡春梅,汤素梅,《舒适护理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 》 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第19期。67页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2

方法:把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各120例,其中A组患者自愿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B组患者则因诸多原因不愿接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半年之后再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过统计与比较之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A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要好于B组患者。

结论:由此可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庭态度与社会支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效果非常明显,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推广。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家庭态度社会支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3-02

精神分裂症属于病因不明的一种精神类疾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行为以及思维等方面互相不能协调,并且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都比较高。我国受国外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先进服务理念和经验的影响,也开始重视对出院后的精神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并且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同社会环境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把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街道辖区内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过精神专科治愈的,且符合CCMD-Ⅲ这一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包括男132例,女108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1.7岁,病程2~31年,平均病程18.7年。所以患者都是经过治疗之后,达到好转或是痊愈出院标准的,并没有任何躯体合并症。本着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把患者分为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护理的A组,和不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护理的B组,每组各120人。同时,两组患者关于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和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B组进行常规护理,A组由社区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先进行病历资料的登记,以面谈或是家庭访问等形式寻找患者需要进行指导的问题,再针对患者的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并对指导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作为调整指导内容的参照。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与热情来对待患者,真心爱护患者,适时还要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寻找家庭成员在对待患者时是否存在着问题,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指导措施,且指导效果要定期进行反馈。同时还要走访患者所属居委会,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在半年之后再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

1.3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采用自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家庭成员态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此外,还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主管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进行了调查。此调查表由12位经过相关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通过走访调查整理之后完成的。

1.4数据处理。文章中的数据都是运用SPSS14.0这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处理,把P

2结果

A、B两组患者关于家庭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A、B两组患者关于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型精神类疾病,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性,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所以,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进行治疗与支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社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社区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其因病受到损伤的社会功能,从而起到减轻病患家庭负担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家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佳的场所,然而大多数患者的家庭却属于亲密度较低、文化娱乐性较差,相反控制性和矛盾性却又偏高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指导,让患者家属能对精神分裂症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营造出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上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进行复诊,切实发挥好家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社会支持,它指的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及客观方面的影响力。经过社区康复护理的干预,让公众对于精神分裂症和一般疾病的认同感有所提高的同时,还大幅度降低了社会各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与厌恶,营造出了有利于患者恢复的良好氛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恢复受损的社会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还发现,对于医疗费用来源不同的患者,参与社区康复护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特别是自费患者,大多数都害怕因为看病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这部分患者通常都不会加入到社区康复护理中来。所以,社会各界对于此类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待,切实为他们提供更加广泛及可行性高的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克服在求医和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困难,尽量让更多的患者都能参与到我们的社区康复护理中来。同时,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社会因素度等,对于患者的康复都是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的,因此,要让社会和家庭都改变以往排斥和歧视患者的情况,让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在社区环境中自由展开,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徐银儿.社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6)

[2]田素英,刘朝军,李绍敏.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8(11)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3

[关键词]结直肠癌;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围手术期;并发症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一种针对手术患者所进行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及系统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因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强烈应激刺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快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2]。随着现如今医疗护理模式的改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也逐渐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也得到了患者的接受与认可[3-4]。而我院积极学习并总结了该护理模式的特点,在其基础上制定了完全符合我院当前护理条件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笔者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予以相应干预,并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比较,旨在进一步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及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6例,入院后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后病理及肠镜等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均未行放化疗治疗;肿瘤无远处转移。患者年龄≥18岁,无严重精神疾病,本人或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排除CT等检查确证病灶已转移者;急性病发作或者有影响手术治疗的慢性疾病者;肠梗阻或者肠穿孔者。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3例,2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TNM分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较高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围手术期干预。①术前给予常规宣教,在术前3d给予半流质,术前2d给予流质食物,术前肠道准备,可口服泻药、抗生素、灌肠清洁等,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水;②术中注意补液,补液量约为2500mL,注意术中保暖;③术后患者恢复排气后,根据病情遵医嘱,可饮水,进流质,对于疼痛严重者可给予肌注镇痛药,术后患者排气可酌情拔除胃管,术后7d,若无吻合口瘘可拔除尿管及引流管,术后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1.2.2干预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康复护理。①术前准备:向患者告知综合康复护理的具体计划,取得患者信任。积极与患者沟通,向其或家属发放宣教资料,进一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及护理流程,告知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消除担忧、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术前12h需禁食。②术中干预:注意保暖,体温36.0~36.5℃为宜。③术后康复干预:在术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测工作,给予患者吸氧,做好血糖、血糖饱和度、动脉血气及心电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的排气状况。积极做好术后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麻醉清醒6h后,护理人员帮助其调整,以半卧位15~20°为宜,注意2h换一次,从而缓解呼吸困难,也有利于腹腔与盆腔引流,降低切口缝合点的张力。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可取平卧位,头稍偏向一侧,降低误吸率。此外要积极鼓励或者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自主康复训练,在早期可进行翻身、坐起、伸髋或屈膝锻炼,逐渐到自行翻身或下床活动等,对于一些活动能力较弱的患者,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使用压力治疗仪按摩腿部。术后还需注意输液管、引流管的引流通畅,对伤口要及时更换敷料,指导患者咳嗽锻炼,利用拍背、压迫气管或雾化吸入等方法刺激排痰。术后还可予以患者温和的中医康复干预,采取针灸穴位干预,选择不同的穴位如天枢、气海、足三里、中脘、巨虚、关元穴等,留针时间以30min为宜,1次/d,1周为1个疗程。患者转回病房,密切观察,待排气后并根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遵医嘱拔除胃管,若患者术后疼痛较重,可酌情使用止痛药,例如非甾体类的散利痛等。此外要密切关注患者排气情况,若术后72h无排气,可使用百普素600mL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若患者耐受好且已经排气,可在术后4d改为半流食,若仍未见排气需继续使用百普素营养支持,直至排气为止,要尽快恢复饮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在患者可进食后,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参照药食同源之法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低钠盐、低脂及高热量的食物,要指导患者科学搭配药膳,辨证应用,例如对于气血亏虚者,要多食用补气之食材,如龙眼等,脾气亏虚者则可多食用莲子或山药等健脾益气的食材。此外,要积极酌情尝试下床活动锻炼等。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胃管放置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②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瘘、腹泻、腹胀、排尿困难等。③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0~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0~100分为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为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统计描述,予以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无一例死亡。干预组患者胃管放置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2.2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症治疗后均消失。见表3。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3讨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较为常见,随着人们饮食规律、生活作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递增趋势[5]。目前治疗仍旧以手术为主,而在围手术期,出现的强烈应激刺激会对机体的多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减少不良的应急刺激及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一直是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6]。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则属于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护间的合作,提高护患关系,强化医护协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7]。且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强化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了资源与流程,保障了医疗安全[8]。这种系统的模式也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更好地与医生进行沟通,抓住护理要点,并结合诊疗计划,充分全面实施干预,从而减少误差[9]。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在传统常规干预中,对于术前的肠道准备强调做充分处理,予以机械式的肠道准备处理,包括鼻胃管留置等,以清理肠道,为手术提供优质环境。但术前的肠道准备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应激刺激,尤其是灌肠清理方式,很容易造成患者水电解质失调,甚至出现脱水,加大了麻醉低血压的风险[10-11];另外肠道准备也会破坏细菌平衡,会增加术后感染及吻合口瘘的概率。而相关研究显示,给予全面优化的肠道准备,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利于术后康复[12-13]。另外结直肠癌患者因手术后无法耐受疼痛或者担忧伤口破裂,传统干预不建议术后尽快下床活动;而相关研究也证实,给予综合康复护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积极恢复饮食,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也因此缩短了排气时间,进而首次进食时间也提前,通过早期活动、早期排气、早期进食从而促进了恢复,减少了输液量[14]。本研究采取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干•6181•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7Jun,26(16)预、优化的肠道准备,术中的麻醉、保温,术后的镇痛、早期活动及进食等,同时加入中医康复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充分证实了结直肠癌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说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模式,可在实际临床中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凤,解晨.快速康复外科在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793-2795

[2]孔红艳.快速康复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93-95

[3]黄希,高萍.加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4):5133-5134

[4]ChenZX,LiuAH,CenY.Fast-trackprogramvstraditionalcareinsurgeryforgastriccancer[J].WorldJGastroenterol,2014,20(2):578-583

[5]郭晓华,施正华,葛永盛.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结直肠外科,2011,17(5):286-288

[6]吴丽红,曹媛媛,黄益金,等.结直肠癌病人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5):319

[7]韩蓟.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2,25(5):787-789

[8]LiK,LiJP,PengNH,etal.Fast-trackimprovespost-operativenu-tritionandoutcomesofcolorectalsurgery:asingle-centerprospec-tivetrialinChina[J].AsiaPacJClinNutr,2014,23(1):41-47

[9]叶丽群.快速康复护理对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32-1833

[10]雷玉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09-110

[11]张蕾.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5-116

[12]刘萍,杨之斌,程先硕,等.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结直肠外科手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760-763

[13]王俊,周凯,傅平,等.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39-2140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4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全程护理;康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来照顾这些残疾人,脑血管病的防治和全程护理尽快使其康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以来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及时制定康复计划,尽早进行全程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痊病学术会议修订及诊断标准,经CT或MRZ确诊,均存在肢体运动障碍,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降颅压、抗凝溶栓、神经营养),观察组有专业训练护士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 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指导及出院后家庭护理的全程模式,对照组只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

1.3 护理

1.3.1 心理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病,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往往难以接受,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从而一味地强化患者角色,对日常生活过于依赖他人,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及时消除其孤独感,自卑感及废用感,向患者介绍一些治愈的例子,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使之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基于该病恢复期较长,患者易产生烦躁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热情周到、切忌在言行上刺激患者,同时应设法丰富和充实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解除其内心烦恼,并尽早制定康复计划,耐心阐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康复期的重要性。

1.3.2 体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最大的苦脑是运动功能障碍,而这种功能障碍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加以改善,而且开始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但这种体能训练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锻炼,而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确定肢体活动的幅度和时间,每天被动或主动活动时间最好每1h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各个方向都能得到锻炼,同时给予局部按摩。另外体能训练应根据肌力不同逐步进行,首先进行抗痉挛的关节活动训练,从翻身到坐起,站立平衡,行走训练,在体能训练的同时可配合语言、智力训练。

1.3.3 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给予咀嚼、吞咽、消化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应做到低脂、低盐、适量[1~3],尽量多食蔬菜瓜果及海带类,忌烟酒及一切有刺激的食物,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喂饭时要警惕食物梗阻造成的窒息,同时禁食腌制、烧烤烘焙加工类食品。

1.3.4 健康宣教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健康手册或集体观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在给患者康复训练时听一些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激发患者康复训练的兴趣,使患者在愉悦环境中用心的做好每一次的训练。

1.3.5 预防并发症 卧床患者用的床铺要平整、柔软、干燥,衣服被褥经常曝晒,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擦洗身子,预防褥疮及皮肤感染,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持室内环境的温、湿度适宜和通风,另外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忧郁症发生率高达65%,说明心理问题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较大,且康复期的护理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并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增强患者的的自信心,用热情激发患者对抗疾病的斗志,同时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宣教,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合理饮食,减少并发症发生。

1.3.6 控制复发 脑卒中是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有关统计表明[4]约占总发患者数的30%,其中男性复发率稍高于女性, 但无明显差异。导致脑卒中复发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首先是固有疾病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血流变异常等,因此控制以上固有疾病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重要措施;其次导致脑卒中复发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烟酒过度,饮食不节,气候变化等,所以给患者做好生活指导也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关键措施。

1.3.7 注意脑卒中复发的先兆 脑卒中的复发与初发一样,常常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病理演变过程,因此在复发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些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多在数日或数小时前发生,它预示着脑卒中病有可能即将复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若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常能够避免脑卒中的复发[4]。常见的先兆症状有:目眩、头昏、头痛、头胀、感觉异常、疲倦、嗜睡,精神异常、恶心想吐、吐字不清,手足麻木甚至摔倒等[5]。

1.4 疗效评估 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制定治疗、护理、康复方案,对压疮、昏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的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的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以内或增加为无变化。

2 结 果

本组106例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程护理模式与一般护理模式效果比较,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件,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h。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1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人,而幸存者约80%遗有不同程度残疾,其致残率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在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增加,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

加快发展全程护理服务,解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当前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本文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全程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效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程护理模式,成立全程护理网络,形成一支由医院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的全程护理模式,共同做好全程护理工作,从而逐步达到生活自理以至全身心的康复,重回美好。

参考文献:

[1] 孙丽慧.脑卒中的季节性发病及预防[J].陕西医学杂志 2001.30(12):755

[2] 朱小玲.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分析及预防[J].当代护理(综合版),2007(9):33.

[3] 叶小梅.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5):64-65.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芦山地震;中西医;护理;效果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多地震感强烈,震源深度13公里,累计造成38.3万人受灾。大量伤员被分流至附近各省市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收治68例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伤员,对他们进行内外科综合治疗、抗感染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后,所有伤员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伤员均来自芦山地震灾区,其中男23例,占33.82%,女45例,占66.18%,年龄6-59岁,平均年龄(43.2±7.9)岁,骨折患者共43例,占63.23%,其中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8例,脊柱骨折1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三踝骨折2例,肋骨骨折2例,多发骨折6例;软组织外伤19例,约占27.94%,四肢多发软组织损伤8例;气液胸2例,肺挫伤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头颅外伤4例,中度烧伤2例。

1.2 方法 68例地震伤员中,23例采用手术且开复位内固定,按照顾客急症进行处理,局部患处使用碘、酒精灯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缝合,切除坏死组织、引流等,同时进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术、内固定术以及布朗氏架患者抬高术。10例伤员进行胸腔外科闭式引流治疗,伤员伤口需2天换一次药,并静脉注射普通抗生素,共3-7天。34例患者进行非手术内科治疗,选用或连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病原菌药敏实验调整用药2-5天。68例地震伤员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中西药内服、外敷以及针灸推拿治疗。同时,对68例地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患者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差异P

2 结果

3 结论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中医护理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则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医理论融入护理程序当中,得到的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及时的护理模式[1]。

中西医结合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1)生活护理,伤员大多为少数名族同胞,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各种生活习惯,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在保证不涉及伤员信仰及生活习俗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为伤员提供最优质的环境及饮食,充分实现人文护理关怀[2]。(2)心理护理:地震伤员在遭遇巨大的打击下,会出现情绪不稳、焦虑等异常,护理人员须及时注意并关心伤员,与他们及时沟通,观察其心理变化,并依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温和的帮助伤员熟悉医院的外部环境以及医疗技术,与其他伤员建立去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伤员积极面对过去,分析美好的前景,创造更好的新生活[3]。(3)康复护理:对本院收治的地震伤员,不仅进行对症的消炎抗菌治疗,还对其进行中药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能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并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针灸推拿护理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它能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恢复伤员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减轻肿胀疼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伤员正确的康复护理技术,并进行肌肉和关节全方位的活动,有助于伤员尽快的恢复肢体运动能力[4]。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地震伤员分别进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有助于伤员在灾难过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和心理的康复,改善心理状态,重拾信心,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车萤, 雷中杰, 何成奇, 等. 1188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分类及早期康复策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6): 657-661.

[2] 张洁, 董万涛, 程晓芸, 等. 中医特色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玉树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J]. 甘肃中医, 2011, 24(6): 64-66.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护理工作量/住院期间

作者单位:111003辽阳,辽阳石化总医院妇产科(孙俐);辽宁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叶丽萍)

我们统计了95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初产妇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并与未发生产后SUI初产妇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产妇,纳入标准:①初次分娩。②足月单胎。③年龄20~4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测试。排出标准:①有盆腔手术史。②近期有泌尿系统感染。③合并肾脏疾病女性。本文实际入选初产妇374例,年龄21~40(27.81±5.35)岁。

1.2 方法

1.2.1 SUI 诊断标准 SUI诊断标准选择选择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S)制定的SUI诊断标准,即产后打喷嚏、大笑、咳嗽或提重物时少发生1次不自主的尿液漏出。

1.2.2 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设定 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护理工作量调查表”,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时间(min/d)。②心理护理时间(min/d)。③康复护理时间(min/d)。④基础护理时间(min/d)。⑤个体化护理时间(min/d)。⑥各类护理总时间(min/d)。护理工作量指标统计均在出院前3 d内进行。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护理工作量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P

2 结果

374例首次分娩的孕产妇发生产后SUI者95例(25.67%),未发生产后SUI者279例(对照组)。两组对象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比较(min/ d,x±s)

组别健康教育时间心理护理时间个体化护理时间康复护理时间基础护理时间各类护理总时间

产后SUI组(n=95)15.63±4.27a18.16±5.09a23.71±6.86a21.94±6.53a26.43±7.25a106.31±19.64a

对照组(n=279)9.41±2.8512.74±3.5517.20±5.3715.72±4.2820.58±5.9285.47±12.66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 讨论

SUI症状和临床表现为当腹腔骤然增加时(用力、打喷嚏、咳嗽等动作后)发生无法控制的尿泄漏,而真性压力性SUI是当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内压时,逼尿肌未收缩而发生无法控制的尿液排出。由妊娠或分娩诱发的漏尿称产后SUI,其与患病个体局部结缔组织薄弱、分娩时子宫脱垂引发骨盆底部和括约肌解剖结构变化有关。ICS组织将尿失禁定义解释为,构成了明确的社会、卫生问题,且客观上能被证实存在不自主尿液流出,SUI者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特别是产后SUI,虽不危及生命,但可明确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随着人们更注重对生活质量品质的追求,改善和干预治疗产后SUI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院期间,为产后SUI妇女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积极干预、治疗产后SUI已成为产科临床医护人员的集体共识。本文试图总结和统计SUI初产妇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我们选择一组近期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产妇为调查对象,按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UI分组,比较两组对象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结果表明,产后SUI组的健康教育时间、心理护理时间、康复护理时间、基础护理时间、个体化护理时间和各类护理总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这些数据提示产后SUI初产妇住院期间整体护理工作量明显增大,各种分类护理需求较多,这与国内另一些同行类似研究[1-4]结论相符。

总之,产后SUI可明确影响到初产妇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评分,其在住院期间整体护理工作量明显加大。因此,在制定这些患者护理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她们的各种护理需求,包括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去除和缓解导致产后SUI病情加重的可能诱因。

参 考 文 献

[1] 王小榕,石俊霞,翟桂荣,等.孕期及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2):104-7.

[2] 张琼,郑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6):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