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通信的意义

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G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等内容。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已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率低,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语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他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带宽信息业务。但是第三代通信系统标准有WC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道和全球通道,再者3G频谱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

(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路,具有超过2Mbit/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带宽无线固定接入,带宽无线局域网(WLAN),移动带宽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宽带接入互联网。它融合了现有3G的增强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无线LAN系统为一体。

二、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传统电信网是电路交换的电话网,其基本设计思想是满足恒定、实时、对称的话务量,以时间-距离计费,成本和利润处于严格管制之下,网络呈资本密集型,网络容量与话务容量高度一致(话路本位)。

数据化,分组化网有着传统电路交换网所无法具备的优势,有信息才占用网络资源,效率高,成本低,信令。计费和网管简单,可适应非对称的突发数据业务等。在分组化的各种方式(分组交换,帧中继,ATM,IP)里,由计算机桌面用户和局域网发展起来的IP占据了绝对市场优势。90年代的10年间,IP用户数量增长达2个量级,己构成数据业务的主要增长因素,到2000年用户数将可能达到5亿左右。而且,每用户业务所需平均带宽也呈现指数式增长,10年增长4个量级,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移动信息技术必然会在数据化,分组化这个方向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2)移动网络带宽化

今天世界市场上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均为窄带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带宽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但是随着光纤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带宽化正在朝着无线接入技术方向发展。WiWAX的提出和推进,E3G标准化的启动和加速,使得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呈现明显的带宽化和移动化发展趋势,即带宽无线接入向着增加移动方向发展,而移动通信则向着带宽化方向发展。

(3)移动网络智能化

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移动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人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移动智能网通过把交换与业务分离,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进而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来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智能网,运营公司可以最优地利用其网络,加快新业务的生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设计业务,向其他业务提供者开放网络,增加收益。

1997年末,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TIA)制定了移动智能网的第一个标准协议――IS-41D协议。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在GSM phase2+阶段引入了CAMEL协议(移动通信高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程序),当时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在新推出的智能网能力集一2标准中描述了移动接入的功能实体,称为CAMEL phase2标准。

伴随着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智能网及其智能业务是构成未来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

三、结束语

随着固定和移动带宽化的发展趋势,通信网络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通信的主体也将由人与人,扩展到人与物或物与物,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和传感器网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A.F.Salam,L.Lyer,P.Palviaetal.Trust in munication of The ACM,48(2),2005,73-77.

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通信系统;4G;关键技术;网络体系

Abstrac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arke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discusses the new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4 g;The key technology; Network system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其不得不面临各种环境的考验。3G各种标准和规范已达成协议,并已开始商用。可是3G还是有其局限性:多用户干扰的存在使得CDMA 系统难以达到很高的通信速率;空中接口标准对核心网的限制,导致3G 所能提供服务速率的动态范围不大,限制了不同业务类型;分配给3G 的频率资源已经趋于饱和;3G 所采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第二代(2G)的电路交换,而不是纯IP 方式;流媒体(视频)的应用不尽如人意;数据传输率较低等。所以,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还没有完全铺开,距离完全实用化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了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

1.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特点

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具有更多的功能,新一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1信息传播速率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现代移动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他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Mbit/s,专家预估,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1.2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4G技术能提供各种标准的通信业务,从而满足宽带和综合多种业务需求。

1.3高度智能化的网络

采用智能技术的4G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满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用户的通信需求。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结合的正常发送与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能使其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能够调整系统对通信过程中变化的业务流大小进行相应处理而满足通信要求,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也将具有智能化。

1.4兼容性能更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1.5高速移动中不同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和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

用户在高速移动中也能接入到系统中,并在不同系统间无缝切换,进行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数据传送。在4G系统中利用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提供话音、高速信息业务、广播以及娱乐等多媒体业务接入方式,让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到系统中。

2.移动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分为三层:物理层(接入层)、网络层(承载层)以及应用层。物理层提供接入和选路功能,网络层作为桥接层提供QoS映射、地址转换、即插即用、安全管理、有源网络。物理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提供开放式IP接口。应用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之间也是开放式接口,用于第三方开发和提供新业务。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具有的特征:

2.1高速率,高容量:对于高速移动用户数据速率为2 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数据速率为20 M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 Mbit/s;

2.2兼容性更加平滑:4G应该接口开放、能够跟多种网络互联,在不同系统间无缝切换,传送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

2.3灵活性更强:4G拟采用智能技术,可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

2.4用户共存性: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高速用户和各种用户设备能够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2.5高度自治的自适应网络:能对其结构进行自适应管理,从而满足用户在业务和容量上的变化和演进。

3.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3.1多入多出(MIMO)技术

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利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的技术,它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线,能够有效的将通信链路分解成为许多并行的子信道,从而大大提高容量,其本质是一种基于空域和时域联合分集的通信信号处理方法。理论和计算机仿真表明:在信道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基于MIMO 的无线系统信道容量可随着收、发端天线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MIMO 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常见的编码方法主要有空时分组码、空时格码和BLAST 码。

3.2先进的信号处理及传输技术

3.2.1 OFDM 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高速移动会产生较大的多普勒频移,会导致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新的调制技术如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频谱效率。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并且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OFD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

3.2.2 自适应传输和迭代接收

自适应传输技术也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基带信号处理的核心技术。自适应无线传输技术是指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无线网络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传输方式来获得最佳的无线传输效果。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这种自适应无线传输技术将得到广泛的采用。其中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OFDM 子载波自适应调制技术就是自适应技术的很好体现。OFDM 自适应调制机制允许各个子载波根据信道状况的不同采用动态的调制方式:在信道条件比较好的时候采用高效的调制方案;信道状况比较差的时候采用效率较低而性能较好的调制方案。

迭代接收技术是提高接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迭代接收是指在接收端通过多次循环迭代使得接收机的检测和解码性能达到最佳。迭代技术从1993 年提出的Turbo 码迭代译码技术发展而来,Turbo 迭代信道估计和解码、波束形成和解码的联合迭代接收、面向MIMO 的迭代接收技术都是迭代接收技术具体应用的体现。随着硬件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 这些迭代技术将会在未来通信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之外,高性能的前向纠错(FEC)编码如Turbo编码、LDPC编码技术等、自动重发请求(ARQ)和分集接收技术也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处理使用的主要技术。

3.3智能天线(SA)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和传统的几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相比,即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智能天线引入空分多址(SDMA)接入方式。智能天线起到的作用相当于空时滤波器,在相同时隙、相同频率或相同地址码情况下,用户仍可以根据信号不同的空间传播路径而区分,等于在多维信号处理中又增加了一维。智能天线在消除干扰、扩大小区半径、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容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种技术优点主要在于可以改善信号质量和增加传输容量,同时又能扩大覆盖区域、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因此将在未来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3.4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在尽可能靠近天线的地方使用宽带A/D和D/A变换器,并尽可能多地用软件来定义无线功能,各种功能和信号处理都尽可能用软件实现。其软件系统包括各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信源编码软件、信道纠错编码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等。软件无线电使得系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和空中接口。

3.5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结论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尽管有着比3G 更快的通信速度、更宽的网络频谱、更灵活等一系列优越性,但要真正实现,现在看来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不少人都认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 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因此,现在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的可行性、灵活性及其关键技术的探讨将对它的尽快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丁志杰.4G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中国数据通信,2004(02)

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3

1.1移动通信技术特征和优势

第一,移动网络覆盖面广,使用方式灵活,扩展性比较好,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连接到移动网络中去,没有其它硬件软件设备需求,方便快捷地让用户实现网络扩容;第二,移动网络的价格相对而言是比较便宜的,移动网络在建设、维护、扩容等方面都是公开透明的,是值得信赖的网络;第三,移动网络在使用上更为方便。移动网络通过终端提供给用户丰富多彩的软件设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新的移动智能通信终端更是不仅仅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使用,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来。

1.2移动通信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政府也积极地推动电子政务,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高新的电子政务结合起来,不但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检察机关也在大力发展现代信息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外出办案时,一些办案场所比如说看守所之类的对嫌疑人进行询问时,移动信息技术可以直接对现场进行监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在侦查指挥方面,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任务分派、指挥、询问等等,可以将现场情况直接转达到指挥中心,方便了集中的部署和指挥。三是在远程协助方面,专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对相关的操作进行远程协助;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审讯现场等场合,专家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四是在视频会议方面,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进行提审、工作汇报、在线学习等等,不同地区的人员也可以实现共同会议。五是在无线监控方面,对于那些不方便铺设有线网络的地区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覆盖,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地方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2移动通信技术在检察信息化应用中的发展

2.1更新思维方式,突破观念壁垒

当前我国政府和许多机构虽然开始实施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普及率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新技术、开拓新思潮、转变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作生活的利用率。

2.2完善制度机制,统一标准规范

如今,移动通信技术并没有统一标准,不能兼容使用,带来很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政府采购限制、入网许可限制、安全保密限制、技术壁垒、标准真空、标准重叠等更是层出不穷。一方面,在政府机关移动通信应用上,我国政府进行了各种限制,没有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另一方面,如今我国各通信运营商采用了完全自由的3G技术路线,如TD-SCDMA、CDMA2000、WCDMA等。

2.3加强技术研究,注重信息安全

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将会和公民的隐私、社会公平和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移动应用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对提升检察机关移动应用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检察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检察机关中,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根本,利用当前越来越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检察机关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我国检察机关的管理与技术能力,保障我国的检察工作更为顺利的展开。

3结语

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4

摘要:移动通信产品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该产业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新产品在该产业市场中的扩散过程和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从网络外部性方面描述了其扩散的特点和成因,并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邻域的近年来的研究概况。

一、移动通信新产品在市场中的产品扩散特点

移动通信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7.5%,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平台。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7286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群体规模庞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网络,采用社会网络方法研究通信新产品的扩散在近几年的国外的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移动通信产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技术创新速度快于其它产业,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可是,正如Chakravorti(2003)指出的那样,技术创新速度很快,但市场接受这些创新的步伐要比预期慢得多,该产业中许多创新扩散的速度十分缓慢,大多数创新产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最典型的如2003年起3G的大规模商用,尽管在5年时间内大力推广,至今为止3G业务用户和收入仍然只占很小比例,只有韩国的SK、日本的docomo,kddi获得了部分成功,2008年中国移动对TD-CDMA3G业务试商用更是受到了市场的冷遇。由此追述,2000年推出的2.5G业务,包括彩信、无线数据上网,wap等业务经过了长达5至6年的市场培育期才在2006年开始有所起色。但是至今传统语音和短信仍是,世界各大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与此相对应的是,彩铃、手机即时通信如移动QQ、MSN等业务却异军突起,在整个市场中迅速扩散。怎样把新产品和新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移动通信新产品在市场中扩散的规律的研究都是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扩散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产业的网络化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一种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往往依赖与使用该产品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这就导致产业中企业之间的决策相互依赖,只有相关企业之间协调起来,新产品扩散才能成功。但是,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使得这种协调十分困难。②产品本身呈现出网络效应特征,一种产品的使用价值随着使用这种产品的用户规模增加而递增。网络效应使得消费者之间的决策相互依赖。早期采用新产品的用户面临很大的风险和较低的使用价值,只有一定数量的用户采用了新产品,市场正反馈机制才能够触发。因而,需要协调消费者之间的采用决策。实际上,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扩散过程本质上是创新企业、竞争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之间集体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更高层次可以抽象为一个复杂多主体动力学过程。新产品扩散过程的关键是提供一种协调机制和适当的政策干预,使得扩散过程朝预期轨迹演化。

传统新产品扩散理论假设扩散过程服从S型扩散模式,用微分方程来拟合。对于某些新产品,这一假设模式是合理的。而且,从预测的角度看,这是对新产品扩散过程的一种展望,以便据此作出相关的管理决策。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如临界群体现象、双峰模式,陡峭S型曲线等等。即使观察到新产品在一个市场的扩散轨迹服从S型曲线,也不能够就此假设该产品在其它市场的扩散也会服从这种模式。因为新产品具有的网络效应特征改变了消费者的新产品采用决策和市场竞争模式,新产品扩散更多取决于市场参与主体的策略,扩散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市场参与主体的集体决策动力学。传统新产品扩散理论不适合移动产业的新产品扩散,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新的方法和建立新的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有关移动通信产业新产品扩散的研究集中于:①产品的网络效应特征及其对新产品采用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②复杂系统,尤其是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2.1产品的网络效应特征及其对新产品采用决策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新产品具有一个显着特点,那就是网络效应。如果某项产品的效用随着拥有该产品的用户规模增大而增加,该产品就具有直接网络效应特征(KatzandShapiro,1985)。由于直接网络效应来源于不断增加的新用户,因而又称为需求方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认为网络总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个体的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成正比。Swann(2002)却指出,个体感受到的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之间的关系大致呈S型。刚开始网络规模太小,消费者的效用增加很缓慢:随着网络规模扩大,效用值快速增加:当网络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效用几乎不再增加。间接网络效应说明核心产品与互补产品之间的关系。核心产品的消费量越大,与之兼容的互补产品种类越多价格越低,就产生了间接网络效应(KatzandShapiro,1985)。由于这种效应来源于供应方,因而又称作供应方网络效应。

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智能天线 移动通信 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用户不断增多。此时保证移动通信的信号强度,降低干扰就是通信运营商的主要任务。智能天线采用先进的技术,体积降低,容量提高,对于网络速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就目前看,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到了高峰阶段,应对智能天线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一、智能天线及其组成

智能天线主要是指具有测向和波束形成能力的一种天线阵列, 起初智能天线只能应用于雷达系统和军事系统,随着数字智能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增加。该天线与传统的天线相比,性价比更高。智能天线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天线阵列负责接收和发射信号,阵列形式主要采用常用的圆形阵列或直线阵列。波束形成单元是将小区节点的单元天线进行整合,保证信号的输出。最后,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为自适应技术,自适应控制单元主要负责网络效果的优化,利用一定的算法获得移动电磁场的变化,测试动通信基站磁场辐射的大小,根据需求对移动无线网的建设进行优化,并通过数字处理技术来完成处理过程,降低干扰,提高信噪比。

核心算法基频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决定了瞬时响应速率,并能够判断电路的复杂程度,从而制定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需求和发展规划。智能天线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实现了空分多址,该功能可以针对网络需求来分配网络资源,确保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智能天线是4G网的主要天线,SDMA有效的降低了同信道干扰,并且提升了移动网络系统的容量,具有较理想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天线将进一步发挥其性能。智能天线是由射频部分、中频部分和数字波束形成部分组成,其中其核心部分为数字波速形成部分,主要是由一种特殊的DSP芯片或专用的集成电路组成。应用最广泛的数字波形技术就是FPGA处理技术。移动通信算法主要有LMS及其改进算法RLS、SMI和CMA法。

二、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运用

1、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又称为2G网或GSM网络, 是我国较早期的移动通信网络模式,2G中的智能天线具有部分应用,主要功能为匹配原网络的覆盖情况, 并控制上下行链路的干扰。2G中的智能天线具有当前智能天线大部分功能,主要使用四天线阵来提高频谱转化效率。在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则可以完成选择性的空间传输,降低基站的发射功率,降低电磁误扰和信号干扰。自适应智能体现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形式,应用广泛且效果明显。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网或者TD-CDMA网络模式,我国根据需求采用 TD-SCDMA模式,是智能天线正式应用于移动通信业的象征。TDSCDMA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同时控制多用户干扰。并且由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无线路径具有平行性,因此可以提高网络运行效率。采用智能天线,不再对临区造成干扰,保证了更多用户的利益。智能天线采用目前8个天线阵元, 并且每个天线阵元的增益为15dBi。其原理是使一组天线与接收机天线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重新排列。基站的信号辐射往往是呈主瓣状发展,以实现提升载干比, 降低发射功率为目的传统天线无法重复使用,降低了频谱利用率。现代人强调环保,对于智能天线的使用应根据现实需求而制定。小区之间存在互相干扰是正常的,基站的位置重叠,基站的天线夹角过小都会造成干扰。由于每个用户在小区内的位置都是不同的。防止干扰的方法是设置多向性天线,并通过DSP来控制用户方向,对用户实施及时监督,合理化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夹角。在TD-SCDMA 系统的无线子帧多为5ms,也就是可在第一时间对无线网络的智能化进行研究 ,提高其性能。

3、基于时分双工的智能天线优化。同频干扰就是在同一频率下完成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时分双工智能技术是其技术核心。对我国移动3G和4G业务而言,智能天线的应用和优化都是必要的。在向4G转化过程中,3G依然会在长时间内发挥作用。智能天线的作用明显,智能天线改善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不足,分析智能天线移动通信技术是必要的。一些WCDMA与CDMA2000的基站产品已经_始支持智能天线了。

总结: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的安全和效率问题成为主要研究的课题。在保证基本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移动通信的运行效率。天线在整个系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智能天线的利用,有效的保证了网络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我国的国情决定必须对智能天线加以研究,以节省资源。对运营商而言,应抓住这一机遇,并认识到智能天线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未来需求,对智能天线的性能进行扩充,从而促进移动通信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林敏,龚铮权.智能天线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电信快报,2014(3).

移动通信的意义范文6

【论文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媒体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逾8亿,手机用户的增加无疑加快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说明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

一、移动通信媒体已经成为“第五媒体”

媒介的定义是信息的一个载体,凡是能够把信息从一方传到另一方的工具、手段称之为媒介。商业媒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大众的行销服务媒介必须是面对大众传播的,因此商业广告中的媒介指的是大众媒介;二是可控制性,投资行为的本质是以较少量的投入换取较大量的回馈,即是投资行为,在投资上必须具有可控制性;三是付费,商业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为商业性,所谓商业性的意义是媒体依赖广告为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具有付费特征。

从以上媒介的定义和特征来看,移动通信媒体亦即手机媒体已经具备了媒介的所有要素,并且人们也已经普遍认可手机作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的地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媒体,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小众化、实时性、交互性、广容性、易检性等特点,已经对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中国,2005年以后,报纸业出现了整体不景气的情况。那么在手机媒体突然兴起的今天,会不会促成媒体结构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呢? 还有待检验。

二、移动通信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信媒体亦即通常所说的手机媒体,可以理解为一种集网络和信息传播功能于一体,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息数字化,然后传输给广大用户的崭新媒体。无线网络的发展让手机同时具备了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几乎所有优点。而由于其介质手机的特点,手机媒体也具备兼容性、整合性、贴身性和便于互动,成为一种“带有体温的媒体”。它具备以下其他媒体无法抗衡的特点。

1、广泛性

早在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2010年10月更是突破了8亿,手机媒体的用户已经不仅仅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知识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人群,它已经向上扩展到65岁而向下延伸到15岁,手机几乎已经成为对应于每个活跃的社会元素的存在。几乎人手一终端,这是其他媒体不可能具备的。

2、覆盖性

手机网络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实现覆盖,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甚至电梯、汽车、火车上。它的覆盖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媒体。

3、跟从性

“手机时代,人们在裸奔”。通过现行的基站,手机定位误差在200米,3G时代,误差可以缩小到10米。2010年1月13日,北京西城区西单商业街透露将考虑开设手机信息平台,只要进入西单地区,就可获得商场购物及相关打折信息等。

4、可统计性

“裸奔”的概念不只是地理上的,通过受众所用机型、话费、手机漫游情况、网页浏览状况,运营商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在此基础上丰富受众信息,建立详细的受众数据库,将为广告精准化营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即时互动性

广告投放效果将不再是盲目计算的。通过促销活动等吸引反馈的手段可以准确地计算。

6、可支付性

手机已经可以进行方便的小额的电子支付。而和金融业的融合,使其变身为下一代的支付方式,同时代替钱包和信用卡,从理论上讲也是可行的。

人们从广泛性和覆盖性意识到移动通信媒体的价值,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意识到手机媒体的更重要价值来源于它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而且,手机还具有随身性、反应速度、区域能力、互动能力等其他媒体很难具备的特征,更使其可以进行精准甚至一对一的传播。广告将不再是单一的你投我放模式,而是与营销紧密结合的交互式沟通过程。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国家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会加速这一潮流,手机广告的形式也将大大丰富。在互联网时代,Google、百度等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众多的媒体公司,而移动通信媒体时代的到来,又为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乃至终端机器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再次竞争的舞台。

三、移动通信媒体应该加强服务性

由于移动通信媒体所具有的优点,其在人群中的普及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我国手机用户突破8亿,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39.6%。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早期群发短信式的模式已经遇阻,应当意识到受众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及时的、对他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实践比较成功。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 DoCoMo于1999年2月22日推出数据业务I-MODE,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手机媒体研究的先行学者匡文波总结,它成功的关键是以内容为王:首先,它必须是新鲜的,即时更新;其次,它必须有深度;再次,应该鼓励用户多次访问;第四,用户应该能够看到这种用手机上网方式的好处。I-MODE结合日本国民心理,量身定做了各种娱乐业务吸引用户,重点提供了诸如漫画、游戏、图片下载和音乐等服务,结合对内容提供商的严格考核,保证了I-MODE业务内容的丰富化和个性化。而移动通信媒体还有一个与传统媒体非常大的不同,即它的发展非常依赖于技术的发展,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快的。

四、移动通信媒体业的博弈与发展

移动运营商进军手机媒体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它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独立WAP网站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矛盾。移动运营商并不甘心只做网络和渠道,而是要凭借自己在市场、用户、渠道、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力图整合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设备系统和终端制造商以及终端用户,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产业链。由此,移动运营商与报社、广电企业和WAP网站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加速我国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的脚步。在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一部机器,人们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的信息处理。手机体积或者屏幕面积会适度增大,而笔记本电脑等则会适度缩小,手机媒体也将正式进化为移动通信媒体。原本存在于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同时也意味着,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仅仅是“第五媒体”的定位,恐怕已经不能准确评价它的价值了。

【参考文献】

[1] 张燕.释放创意:平衡数字技术的手机媒体.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