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1
引言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建设课程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积极的投入到课程群的建设和实践当中,并且不断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课程群建设的效果。本文对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设和实践课程群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提出了几点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和实践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帮助。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时候,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掌控着教学的进度,站在主体的位置上通过灌输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讲解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从教师那里接收课程的知识。而且教师还经常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来掌握课程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学习到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从而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很难发展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在毕业之后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相应的岗位。
(二)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任何一个专业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目标建设相应的课程群,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然后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发展的更好。但是,目前在建设课程群之前,相关的教师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这就导致课程群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三)没有合理的设置课程的科目一般情况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中,设置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古汉语、文学知识、写作、语言学等。在当前的教学中,有很多学校都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师范类,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还设置了教育心理学、教学技术等师范类的科目,但是在其他科目的设置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多年来很少对设置的课程进行调整。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学校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课程的时候没有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的课程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四)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具有局限性在这里所说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首先,在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注重教师最终取得的教学成果,没有对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评价,也不关注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然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常常通过考试的方式,只重视学生最终取得的考试分数,没有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二、建设和实践课程群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课程非常的多,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融合,学生的学习就会比较混乱。通过建设课程群将存在关联的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条理的进行学习,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课程群的时候,不要将其他学校的课程群照搬过来,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设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课程群。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现阶段,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经常能够接触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是如此。在建设课程群的时候,我们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课程的结构,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借助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群的结构要清晰合理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建设课程群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教师共同进行建设,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教师去解决。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交流,多沟通,在共同的努力下解决问题,统一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从而使建设出来的课程群的结构能够清晰合理。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和实践课程群的措施
(一)明确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构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需要学习的课程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很有必要建设和实践课程群,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就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专业的教学方向,使建设出来的课程群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发展成为一名实用性的人才,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的参加到工作当中。所以,在建设课程群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开展课程教学的时候,也要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建设课程群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发展能够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
(二)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对应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才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所以,在建设和实践课程群的时候,首先要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课程群建设和实践的有效性,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真实需求,使学生的发展能够满足职位的要求。
(三)合理的设置课程课程的设置直接的影响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影响到课程群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要想提高课程群的建设质量,就要合理的对课程进行设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学习优秀同行的工作经验,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分析和研究其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借鉴其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优势,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建设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课程群。还有就是,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不仅要设置基本的专业课程,还要增加相关的外语和计算机课程,丰富学生的工作技能。此外,课程的设置还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对课程的教材进行更新。
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了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省教育厅启动实施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我校汉语言文本文由收集整理学专业获批为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渭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院校,不同于“985”和“211”院校,如果一味模仿这些高校的办学模式,势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地方院校应该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地方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目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在课程与教学资源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全面实施“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夯实基础、强化主干、加强实践、注重素质”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资源。目前,我们全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按照学科类别进行通识和专业基础培养,后两年按照学科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培养。课程结构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等五个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自然科学概论、大学数学等,旨在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跨学科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和本学科的基础课程两部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又分为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体现指导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综合教育课程包括社会调查与实践、艺术鉴赏、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课程,搭建了文理交叉、文文交叉的课程平台。
构建协调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我们始终坚持把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
2011年,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升格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我们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积极促进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以《史记》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核心,形成了以古代文学学科为骨干,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把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白居易研究和陕西当代作家研究打造成国内有影响力的课程资源。
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建立网络平台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课程建设实际,我们加大了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开辟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将许多课程建设为视频课程,供校园网内学生免费点击观看学习。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资源与试题库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互相交流,老师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方位的自主学习环境。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2]我校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时。
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队伍是关键,实践基地是基础。我们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建立校内素质训练实验中心,并将实训基地建成面向全专业学生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实习基地,成为训练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和丰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园地。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我校获批为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多方努力,我们与电视台、报社、中学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赴实践基地见习,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发表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或编写教案质量,取得相应的学分。
加大选修课比例,凸显地域文化特点
高校不仅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还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地方文化研究与中文学科建设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作为地方高校,应为地方政府培养文化建设者和传承者。《教育规划纲要》也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1]因此,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加大了选修课的比重,借助我校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文秘等专业的资源优势,增设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专业课程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修。同时,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选修课程,凸显地域文化特点。相继开设“司马迁《史记》研究”、“白居易研究”、“陕西当代作家研究”、“秦东文化研究”等课程,为陕西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
开辟第二课堂,实施创新学分管理
我校“2+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行科技活动、专题报告、社会实践等综合教育课程的创新学分管理,建立学生创新档案。未修满创新学分者,延期或暂缓毕业。通过学分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3
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实行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并加快高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一门普通语言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介绍了世界语言的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了世界语言的总的特点。普通语言学建立于19世纪初叶,主要是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要想获得更多的语言研究成果,人们必须与国外语言学界有广泛的接触,了解世界最新科研动态,这势必要有更高的外语水平。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师生的外语口语水平,同时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院校发展的需要。
一、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
按照国际标准,双语教学指的是采用了外语原版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各学科知识的获得同步。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能够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意识。但据我们调查得知,河南省高校中文相关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很少,且也不完全是英语授课时数占总课时的50%以上;也就是说,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许多高校教师来说,用流利纯正的外语授课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他们的英语笔试成绩普遍很好,但听说能力没有跟上,大都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上。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高中时读的文科,英语学的很好。他们也认为双语教学能使自己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提高英语在本专业的应用能力。我们通过对我院中文系20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尝试双语教学时发现,原本抽象难懂的语言理论,课堂上兼用英语授课,除了部分听说水平好的学生听课没有困难外,大部分学生感到相当吃力,自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在全国所有的本科高校中,为了应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几乎都在大力提倡双语教学,但大多是盲目的,或者说是简单地照般西方的教育,没有根据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有条件进行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
二、对加强《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学校管理部门科学管理,积极扶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历史很短,仍处于摸索阶段。这就要求管理层积极探索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双语教学要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些高校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持有英语六级证书或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问题是通过英语六级就能用英语讲授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吗?我国高等院校外语系教师有出国经历的也是少数,可他们中绝大部分仍然能上好自己的专业课。我们认为解决教师外语口语表达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外教资源,请外籍教师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逐步达到能熟练用外语授课。就《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而言,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北京大学胡壮麟等先生主编的英文版《语言学教程》就有困难,如果要求中文专业学生使用外语原版语言学教材就不符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了解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方面加强管理,以期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同步提高。有的高校以文件形式规范双语教学模式,让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不仅解决了一刀切带来的问题,也提高了双语教师的积极性。高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能在宏观上把握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微观上指导双语教师的教学实践。
2.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双语教学和考核方式。合格的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英语授课能力。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口语不好,发音不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主动寻求本校外教的帮助,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水平,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针对语言学课程抽象难懂的特点,合理使用中英文授课比例,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下次上新课前,要用简单的英语复述上一次所讲的内容,帮助学生对上一次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教师要深入研究如何使用教材,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英文版的《语言学概论》教材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自编简易英文教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专业术语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制成课件,尽可能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愿意接受双语教学,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特别难懂的章节,比如“语言的机制”,不妨全部用汉语讲解,让学生课后结合中英文教材慢慢消化。对学生的考核,除了期末英语试题占一定比例外,平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通过英语提问,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就有关问题进行简短演说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3.学生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转变学习方法和手段。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参加国际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是以应试为最终目的,这就造成了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较强,听说没有跟上的局面。高校对有关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学生既感到新奇,又难以适应,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因此,中文各专业的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在大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今天,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行双语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和交流中有更强的实力。课前,学生要预习英文教材,识记一些有关语言学术语的英文名称;课堂上,学生要排除畏难情绪,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配合教师的双语教学,培养自己课堂上用英语对语言学知识进行思维的习惯;课后,尝试对学过的章节进行英语小结。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用英语就语言学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写作水平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4
汉语语音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课程的语音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音教学
一引言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语音教学在各种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语音教学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语音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语音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使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我长期在藏学院从事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情况非常熟悉,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汉语课程的语音教学。
二现代汉语课程语音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我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设在彝学院和藏学院,大的专业下面又设了不同的方向。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讲述内容的侧重点也应该不一样。比如对于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母语相当熟练,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而且这部分学生以后还可能会从事汉藏或汉彝的语言对比研究。因此,语音理论的讲授就要细致而深入,而且最好能把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讲授,明白两种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想办法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语言的能力。而对于双语行管或者别的专业方向的学生,他们的母语,尤其是书面语相较于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要稍逊一筹,因此在语音教学中就要调整目标,淡化理论教学而偏重普通话的训练,把现代汉语视为一种工具来开展教学。使他们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语音教学的实践,举例多以藏学院学生的学习为主。
1.语音概说部分的教学实践
语音概说部分重点掌握语音的含义以及语音的性质,尤其是生理性质,我除了让他们看发音器官图外,还带着学生对照自身,一个一个地去找准每一个发音部位。而对于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来说,还得重点掌握影响音色的条件,只有明白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音色,才能弄清音素之间的差异,真正明白元音与辅音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弄清两种音系的差异。
2.声母部分的教学实践
声母主要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去分析。这一部分我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汉藏语对比的方式。声母是由辅音充当的,跟汉语比,藏语是辅音更为丰富的语言。普通话有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藏语都有,藏语有的普通话则不一定有。所以就辅音来说,汉语跟藏语比简单多了,只要能发藏语的音就能发汉语的音。比如藏语有喉音,普通话就没有,藏语的舌尖擦音和舌面擦音还有送气与否的差异,而普通话只有不送气的擦音。因为藏语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语,各地的方言分歧也较大,我会带着他们一个个地去找到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并纠正他们的发音缺陷。比如,〔n〕和〔l〕这两个音素在藏语的各种方言里都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他们既会发也会听,但还是常常分不清普通话里哪个是鼻音,哪个是边音,尤其是四川和云南藏区的学生,他们受西南方言的影响。但他们又和云南、四川的汉族学生不一样,他们能分辨鼻音和边音,只是分不清鼻音字和边音字,只需告诉他们记住发鼻音的字就可以了。舌尖音对于四川和云南藏区的学生也是一大难点,虽然藏语里既有舌尖前音也有舌尖后音,但他们以前并不知道汉藏语的这两个发音部位是一样的,因为两种语言在发辅音时加的元音不一样。知道这两个部位的准确发音部位后,只需记住哪些是舌尖前音,哪些是舌尖后音就解决问题了。除了书上教的分辨方法外,我还运用古代汉语的音韵学知识教他们怎样分辨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比如我运用古汉语中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的关系去分辨舌尖前后音,如“召”字〔tʂɑu51〕,加上走之旁就念“迢”〔t‘iau35〕;“失”〔ʂʅ55〕,加上走之旁就念“迭”〔tiɛ35〕;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如果同声旁的字可以念舌尖中音,还可以念别的舌尖音,那念舌尖后音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安多藏区及部分康区的学生发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时不要发得太重,因为普通话是没有重浊音的。
3.韵母部分的教学实践
普通话的韵母多达39个,对我们学院的学生来说,复元音韵母是最难的,因为藏语只有单元音没有复元音。这一部分我们也主要运用汉藏语的对比教学,把汉语的元音与藏语的元音对照起来讲解。我先利用舌面元音图分析每个元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每个元音在舌位图上的位置,既列出汉语的也列出藏语的,并标出汉藏语共同的单元音,再分析有差异的单元音。由于藏文字母与拼音字母差异很大,当告诉他们形体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母却是同样的音色时,他们既吃惊又兴奋,甚至还有怀疑。通过对比讲解,能够激起更多的学生对汉藏语系语言的研究兴趣。只有把单元音韵母讲清楚了,才能教他们发好复元音。我们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都会去做公务员,还有一部分会去做藏语或汉语老师,所以把语音学好是很有用的。但汉语韵母的记忆对他们来说是难点。10个单元音还好记,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就难了,依靠死记硬背固然可以记住,但也容易忘记。我是这样让他们记的:按开齐合撮四呼来记,先记开口呼“ai、ei、ɑo(au)、ou”;再记齐齿呼的,有“i”的就颠倒顺序,如“ai、ei”就颠倒成“ia、ie”,没“i”的就在前面加“i”,于是“ɑo(au)”就变成“iao、iou”;合口呼也用同样的办法来记,“ɑo(au)”就变成了“ua、uo”,“ai、ei”前面加“u”就变成了“uai、uei”;再加上一个撮口呼“üe”,13个复韵母就记全了。也就是说,复韵母只用记5个就可以了。鼻韵母也按开齐合撮来记,再分前后鼻音就可以了。当然,除了讲清发音原理,还得多带着学生读,尤其是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4.声调部分的教学实践
声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除了拉萨的学生普通话好一些,其他藏区的学生声调都有很多问题。特别是上声,绝大多数学生都发不好,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发准确,在生活中人们说话时上声一般只发半上或阳平,而且还都是凭感觉在发。安多藏区的学生声调问题最为严重,几乎四个声调都有问题。为了让他们把声调学好,我先让同学们切身地去感受什么叫作音高变化,比如阴平调,发完后让他们保持在发音状态,感受声带拉紧的感觉;发去声时,先让他们保持住即将发音时声带拉紧的感觉,发完后又让他们保持住动作,感受声带彻底放松后的感觉,反复练习,直到他们真的感觉到为止。如果他们感觉不到声带的拉紧和放松,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叫作音高变化。能够感知音高变化后,再教他们上声就容易多了,他们发上声只有升没有降,而且老是多升1度,把普通话音高的214调发成25调,只需把上声分成两个部分来教,先教半上21调,升时再比原先降低1度就可以了。多带领他们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古入声的改读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四川、云南藏区的情况跟四川的汉族学生情况差不多,甘肃、青海的学生既要注意入声归入阴平上声的字,还要注意区分归入阳平和去声的古入声字。此外,为了让他们学好枯燥的语音知识,我还把语音知识的学习和练好普通话结合在一起。在讲授语音知识的同时,告诉他们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普通话测试语音上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如轻声、儿化、变调等,以及如何朗读词语和文章等。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每次上课前都留出十分钟让学生站上讲台去表现自己,每次三到四位同学,他们可以读绕口令,可以朗诵诗歌,也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演讲。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普遍感觉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大胆,更敢说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5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国家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国家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密切。
2.2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国家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范文6
【关键词】少数民族 语言文学专业 现代汉语 语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61-02
一 引言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语音教学在各种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语音教学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语语音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语音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使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我长期在藏学院从事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情况非常熟悉,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汉语课程的语音教学。
二 现代汉语课程语音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我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设在彝学院和藏学院,大的专业下面又设了不同的方向。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讲述内容的侧重点也应该不一样。比如对于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母语相当熟练,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而且这部分学生以后还可能会从事汉藏或汉彝的语言对比研究。因此,语音理论的讲授就要细致而深入,而且最好能把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讲授,明白两种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想办法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语言的能力。而对于双语行管或者别的专业方向的学生,他们的母语,尤其是书面语相较于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要稍逊一筹,因此在语音教学中就要调整目标,淡化理论教学而偏重普通话的训练,把现代汉语视为一种工具来开展教学。使他们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语音教学的实践,举例多以藏学院学生的学习为主。
1.语音概说部分的教学实践
语音概说部分重点掌握语音的含义以及语音的性质,尤其是生理性质,我除了让他们看发音器官图外,还带着学生对照自身,一个一个地去找准每一个发音部位。而对于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来说,还得重点掌握影响音色的条件,只有明白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音色,才能弄清音素之间的差异,真正明白元音与辅音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弄清两种音系的差异。
2.声母部分的教学实践
声母主要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去分析。这一部分我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汉藏语对比的方式。声母是由辅音充当的,跟汉语比,藏语是辅音更为丰富的语言。普通话有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藏语都有,藏语有的普通话则不一定有。所以就辅音来说,汉语跟藏语比简单多了,只要能发藏语的音就能发汉语的音。比如藏语有喉音,普通话就没有,藏语的舌尖擦音和舌面擦音还有送气与否的差异,而普通话只有不送气的擦音。因为藏语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语,各地的方言分歧也较大,我会带着他们一个个地去找到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并纠正他们的发音缺陷。比如,〔n〕和〔l〕这两个音素在藏语的各种方言里都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他们既会发也会听,但还是常常分不清普通话里哪个是鼻音,哪个是边音,尤其是四川和云南藏区的学生,他们受西南方言的影响。但他们又和云南、四川的汉族学生不一样,他们能分辨鼻音和边音,只是分不清鼻音字和边音字,只需告诉他们记住发鼻音的字就可以了。舌尖音对于四川和云南藏区的学生也是一大难点,虽然藏语里既有舌尖前音也有舌尖后音,但他们以前并不知道汉藏语的这两个发音部位是一样的,因为两种语言在发辅音时加的元音不一样。知道这两个部位的准确发音部位后,只需记住哪些是舌尖前音,哪些是舌尖后音就解决问题了。除了书上教的分辨方法外,我还运用古代汉语的音韵学知识教他们怎样分辨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比如我运用古汉语中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的关系去分辨舌尖前后音,如“召”字〔t?u51〕,加上走之旁就念“迢”〔t‘iau35〕;“失”〔??55〕,加上走之旁就念“迭”〔ti?35〕;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如果同声旁的字可以念舌尖中音,还可以念别的舌尖音,那念舌尖后音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安多藏区及部分康区的学生发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时不要发得太重,因为普通话是没有重浊音的。
3.韵母部分的教学实践
普通话的韵母多达39个,对我们学院的学生来说,复元音韵母是最难的,因为藏语只有单元音没有复元音。这一部分我们也主要运用汉藏语的对比教学,把汉语的元音与藏语的元音对照起来讲解。我先利用舌面元音图分析每个元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每个元音在舌位图上的位置,既列出汉语的也列出藏语的,并标出汉藏语共同的单元音,再分析有差异的单元音。由于藏文字母与拼音字母差异很大,当告诉他们形体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母却是同样的音色时,他们既吃惊又兴奋,甚至还有怀疑。通过对比讲解,能够激起更多的学生对汉藏语系语言的研究兴趣。只有把单元音韵母讲清楚了,才能教他们发好复元音。我们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都会去做公务员,还有一部分会去做藏语或汉语老师,所以把语音学好是很有用的。但汉语韵母的记忆对他们来说是难点。10个单元音还好记,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就难了,依靠死记硬背固然可以记住,但也容易忘记。我是这样让他们记的:按开齐合撮四呼来记,先记开口呼“ai、ei、o(au)、ou”;再记齐齿呼的,有“i”的就颠倒顺序,如“ai、ei”就颠倒成“ia、ie”,没“i”的就在前面加“i”,于是“o(au)”就变成“iao、iou”;合口呼也用同样的办法来记,“o(au)”就变成了“ua、uo”,“ai、ei”前面加“u”就变成了“uai、uei”;再加上一个撮口呼“üe”,13个复韵母就记全了。也就是说,复韵母只用记5个就可以了。鼻韵母也按开齐合撮来记,再分前后鼻音就可以了。当然,除了讲清发音原理,还得多带着学生读,尤其是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4.声调部分的教学实践
声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除了拉萨的学生普通话好一些,其他藏区的学生声调都有很多问题。特别是上声,绝大多数学生都发不好,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发准确,在生活中人们说话时上声一般只发半上或阳平,而且还都是凭感觉在发。安多藏区的学生声调问题最为严重,几乎四个声调都有问题。为了让他们把声调学好,我先让同学们切身地去感受什么叫作音高变化,比如阴平调,发完后让他们保持在发音状态,感受声带拉紧的感觉;发去声时,先让他们保持住即将发音时声带拉紧的感觉,发完后又让他们保持住动作,感受声带彻底放松后的感觉,反复练习,直到他们真的感觉到为止。如果他们感觉不到声带的拉紧和放松,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叫作音高变化。能够感知音高变化后,再教他们上声就容易多了,他们发上声只有升没有降,而且老是多升1度,把普通话音高的214调发成25调,只需把上声分成两个部分来教,先教半上21调,升时再比原先降低1度就可以了。多带领他们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古入声的改读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四川、云南藏区的情况跟四川的汉族学生情况差不多,甘肃、青海的学生既要注意入声归入阴平上声的字,还要注意区分归入阳平和去声的古入声字。
此外,为了让他们学好枯燥的语音知识,我还把语音知识的学习和练好普通话结合在一起。在讲授语音知识的同时,告诉他们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普通话测试语音上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如轻声、儿化、变调等,以及如何朗读词语和文章等。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每次上课前都留出十分钟让学生站上讲台去表现自己,每次三到四位同学,他们可以读绕口令,可以朗诵诗歌,也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演讲。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普遍感觉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大胆,更敢说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