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艺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艺术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范文1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力方面来看

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1)全部参与。它不只是少数人的、高精尖的舞蹈人才的舞蹈活动,是正常人美育需要的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2)普及性水平。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而是重在学习基础的、简单的、常识性的舞蹈文化培养。

形体舞蹈课,通过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规范训练,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够协调自如地运动。而大学生在学习了舞蹈语汇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躯体,抒感、宣泄激情。当他们需要歌唱抒感,就更需要通过肢体来加以演绎。舞蹈是一种易普及的艺术,它比音乐具体形象,比戏剧简单容易,适合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舞蹈可以协调肢体,调节文化学习造成的不动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自信心,使人摆脱腼腆和拘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操,充分展示当代学校的校园风貌与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二)从公共舞蹈教育的作用来看

舞蹈训练是一种肢体训练过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还因为舞蹈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在美国学习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课的训练,这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从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到199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再到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各高校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把艺术选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修公共音乐、公共舞蹈、公共美术等艺术课程。而舞蹈发挥其肢体语言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学生,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各类艺术教育形式共同存在。

二、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

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开设公共舞蹈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两大块:(1)形体与气质的塑造。这一课程是老师教授学生训练形体、塑造气质的方法。学习舞蹈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开发肢体的表现力,学习常用的技术技巧和舞蹈风格韵律,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学习舞蹈剧目,培养正确抒发感情、完整刻画舞蹈形象的艺术水准。(2)中外舞蹈艺术经典作品赏析教学。是通过视频媒介,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古今中外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风格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识舞蹈的美学特征,唤起他们内心向往美的追求。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可以给学生一个舞蹈知识的形象化的教育和一个合理的舞蹈艺术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对美的鉴赏力。

(二)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三)高校大学生舞蹈团队的不断涌现,丰富了校园文化,带动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首先,加大各校领导的重视,从认识上要重视,真正明确美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认清大学生普及舞蹈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再者,建立起公共音乐、舞蹈、美术等教育专门机构,由他们专门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并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最后,应配备根据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0.15%~0.2%的专职教师,还应配给相应的教学场地、设备和需要的各项活动经费。

舞蹈艺术教育范文2

舞蹈艺术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载体,沟通着身体与灵魂,感情与智慧之间的联系。它既体现着人性的本质,又连接着人类的世代传承。它不仅使人得以充实和完美,而且催人奋进和创新。它能够培养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并依次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它还能够强化青少年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使他们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广大青少年中组织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使他们理解人类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运用非语言的方式交流思想感情,同时,学习借鉴以艺术的方式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对于青少年个体来说,无论是人体组织器官的协调发展,还是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感知和鉴赏追求,通过舞蹈艺术教育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青少年的群体来说,由于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传达着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情感,因此,其教育活动能够以美的载体传播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信息,表达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共同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和完善。

㈡舞蹈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舞蹈艺术的美是由各种因素综合构建而成的。对于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审美为核心,启发青少年学生调动各自的审美经验,积极投身审美体验,深入进行审美感知,勇于进行审美创造、展现,在对美的体验、探求、创造、构建中,不断提高他们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正如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艺术洗尽世俗生活蒙在灵魂上的烟尘。”艺术作品的生命,往往取决于揭示了多少人间真情。舞蹈艺术教育通常大多以某一舞蹈艺术作品为媒介,通过激发受教者即青少年的审美情感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从上面我们已经了解舞蹈艺术教育在对青少年教育中具有极其广泛的教育功能和十分明显的效应性。它是以舞蹈艺术审美为核心的综合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学生通过接受舞蹈艺术教育,能够陶冶其性情,进化其心灵,提升其真、善、美的精神境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从一个角度和一个方面实现美育的教育目的。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自由欣赏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定起为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决心。通过舞蹈艺术的体验,青少年能够了解到艺术创造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发展他们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能力。

舞蹈艺术教育范文3

目前,我国中学的美育课程设置普遍只有音乐和美术,这是由于中国整个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由于一些世俗的偏见都给中学开设舞蹈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逾越,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增强创造力与想像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开始考虑加强课余活动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舞蹈教育,让舞蹈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在中学开设舞蹈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研究内容:中学舞蹈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学校舞蹈队的训练、进行对比实验。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

四、 课题的实施过程

实验班级的选定:根据学校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初一年级6个班作为实验班级,每周开设一堂舞蹈课,初二年级6个班为对比班级。

1、编写适应于初中生的校本舞蹈教材。初中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学校的舞蹈课程:专业舞蹈学校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舞蹈表演、编导、教育专门的从业人员,要求精通各种舞蹈技能;而对于普通中学的舞蹈课程主要是培养审美情趣,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因此,用专业舞蹈学校的训练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来对普通中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是不合适的。

2、课堂教学。初中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以民族民间舞、中外舞蹈名作赏析为辅。根据上面的教材原则,可以增加现代舞、街舞、踢踏舞等节奏强烈、深受当代中学生们喜爱的流行舞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身体的支配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尽情展现中学生的活力,着重对学生进行协调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增强其自信心。

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可增加舞蹈名作赏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外优秀舞蹈、舞剧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评判标准,接受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的教育,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3、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艺术具有参与原则,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主角,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4、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初中舞蹈教育应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学校舞蹈队的组建、教学与训练对舞蹈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学校舞蹈队的训练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笔者在学校舞蹈队的训练中增加了舞蹈表演的软、开度和技巧,并且排练了一些节目在校内或校外的一些活动上表演。这不仅让舞蹈队的学生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能带动更多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

五、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开设舞蹈教育可以实现的美育功效有:

1、实施美育,学会审美。首先是审美认识的提高。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对各种舞蹈种类有一定认识,大大扩展了初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审美认识,对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探索未来都有深刻的影响。其次是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舞蹈的课堂教学,接受教育的年级在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后,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再次,中学生的舞蹈还具有审美娱乐作用。在参与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开发智能,学会学习。舞蹈训练从手、眼、身、步、韵等方面着手,对于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模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都有全面推进的作用。

3、锻炼体能,学会健体。舞蹈的本体是肢体运动,因此初中生的舞蹈是学生们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教师应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并通过舞蹈矫正不良的形体,改善过于肥胖、瘦弱的形体,从而促进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舞蹈艺术教育范文4

 

一、“言传”法的不足

 

(一)描述不清

 

部分舞蹈老师,在讲授一个舞蹈运作时,常常会运用一些不太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讲解时的无顺序性

 

部分老师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基本都不去理会舞蹈的发展历史,几乎都是凭着一时想法就开始教学,对动作进行分解。本来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可是却没有办法突出重点,只是单纯的平面式教学。这样的教学会扰乱舞蹈教学的科学性,同时无法突出民间舞蹈教学的风格特点。而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正规、科学、系统的舞蹈动作是非常不利的。

 

(三)讲解的渗透力不足

 

在讲解时没有掌握好重点,显得比较累赘,废话过多。学生无法真正、全面了解舞蹈动作的真正要领,也无法了解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身教”法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的特点让“身教”法成为必然

 

舞蹈是视觉的盛宴,是肢体的表达,因此舞蹈教学一定要通过“视觉”开展。

 

学生在对舞蹈进行学习时,首先要学的就是通过眼睛来观察教师的示范,这些视觉感觉通过三级神经元传至大脑,在产生了视觉形象之后,对动作进行分析、认知,再开始运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实践式的操作。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身教”是必不可少的。

 

(二)由课堂中看“身教”法的重要性

 

舞蹈动作的流动是千变的,一瞬间就可消失不见,而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韵律等又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因此,需要把动作都“身教”演示给学生看,配合讲解才能让学生形成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他们在学习时才能更容易。

 

所以说模仿、观察、自己练习是学习舞蹈最直接和方便的方法。实际上学生无论是学习规律或是排练节目,总体而言都是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且听从教师的讲解与分析,由表至里的模仿并形成动作记忆。

 

三、提升舞蹈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全方位“身教”

 

全方位“身教”也称之为全面示范,即是全方位地把动作做出来,手、身体、脚、面部表情都同时进行,给学生留下的是一种全面的形象。这样教学可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了解。比如,在教授新动作时,要将动作的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手身同步,就像表演一般,让学生可以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

 

(二)分解“身教”

 

此方法就是让动作可以一步一步分散、简化,让学生模仿,并且模仿得越像越好。当学生慢慢掌握身体规律后,模仿对象逐渐模糊,并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想象。这样做可锻炼学生反应力。

 

(三)正确与错误的对比“身教”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正确或是不规范的动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这些不正确或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例如,运用正确动作加错误动作展现,起到示范性的作用,以此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检查。但是,这方法是在教授完动作、学生对于整套动作有所了解的基础才使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巩固。

 

(四)言传、身教融合进行

 

舞蹈是依靠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而形象的好坏有着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只是依靠观察、模仿学生对动作和情绪的表达,对风格特点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在“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配合“言传”。

 

四、结语

 

在舞蹈课上如果教师无法利用语言教学,只是一直是做示范并让学生模仿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在舞蹈课上,语言的传授也有着比较重要的价值。所以“身教”与“言传”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把讲解融合在示范动作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练习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作者简介:

舞蹈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改革

一、开展舞蹈教育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艺术素质的相关原则

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应把握舞蹈教育和艺术素质培养的内在规律和重要原则,将此项工作做到实处:

(一)相互配合原则

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强化并不是孤立的行为,是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艺术教育或文化知识教育相互配合的。因此,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舞蹈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使之成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的有机构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策略。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出所谓的“专业”舞者,而是强调学生在艺术知识积累、艺术欣赏和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指按一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

二、开展舞蹈教育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舞蹈教学必须强化剧目表演中的动律训练

一个民族的舞蹈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以其动律为基础的。动律是舞蹈风格的核心,动律是这个舞种与其它舞种区别的根本标志。如蒙古族舞蹈主要有六种动律,即:圆绕动律、扭揉动律、横摆扭动律、起伏动律、反射动律、点顿动律。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动律的特点,那么也就掌握了蒙古族舞的风格。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进行。动率训练应从单一动作开始直到各种组合动作,严格精心的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动作准确规范、从容自如、潇洒优美,让内心的感觉传达到身体的各部位,直至手指尖都应充满音乐感。

应使学生明确动率来源。讲清楚每种动律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圆绕动律,就可以从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中找到舞蹈中圆绕动律的例证。

应强调内外统一,防止单纯做动作。在教授动作时,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内在感觉。例如,笔者排练蒙古族《顶碗舞》中,编导运用了横摆扭动律,它很好地体现了蒙古族悠扬、深情的性格特点。“横”是指动律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是指腰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合起来就叫“横摆扭动律”。这一动作,稍会舞蹈的人谁都会做,但又不是谁都能做好。在教授这一动律时,要用语言去启发学生,让他们用动作和神情去体现蒙古民族所具有的那种含蓄、稳健、端庄的美。

(二)成立艺术社团

艺术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展示自身舞蹈艺术才能、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平台,也是活跃在高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积极力量。通过成立艺术社团,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发展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强化协作沟通能力,是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舞蹈艺术活动、提高自身艺术素质的有效举措。

(三)进一步促使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的促使教学模式向着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们舞蹈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实践知识的精神和习惯,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四)舞蹈教学必须加强与表演实践的结合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法缩短排练室与舞台的距离,一定要在重视技巧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对于舞蹈所表现内容的理解。从刚入学,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课时就要培养他们热爱舞蹈的感情。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运用某部分动作多编一些表演性组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为将来的舞台实践奠定基础。例如“揉背组合”,就是以赞颂草原、热爱家乡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演组合;“单项指与周身各部位混合训练”,就是表现在黑暗的压迫中挣扎、渴望着光明、祈祷幸福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现组合等。

(五)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舞蹈教育开展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舞蹈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舞蹈教育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要培养和锻造一支优秀的舞蹈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舞蹈技能和师德水平,使其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高校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种集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思想素质培养与审美素质培养与一身的综合艺术,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高校而言,不能仅为了专业课程的教育而忽视了舞蹈教育,不能只着重于对专业课程教育的投入力度,要综合考虑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高校舞蹈教育,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舞蹈教育,努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舞蹈教育场地,增加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给学生开展舞蹈训练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让学生在舞蹈中提高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

在新时期,民族舞蹈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精神和审美需求的一项主要艺术,所以其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则是实现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的民族舞蹈创作中,为了发掘出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创新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方向。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我们更要加强对民族舞蹈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现创新教育,才能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民族舞蹈作为我国的经典传统艺术,倍受人民的爱护和关注。我国是由多个民族构成的国家,虽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都不相同,但民族舞蹈是在人民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有着独特性和民族性,这不仅是当地的风俗时尚,还是流传百世的习俗,充分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各族人们的思想状态和情绪情感。在现代化的今天,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我国民族舞蹈也应该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地创新,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民族舞蹈还停留在原始生态阶段,并未得到更新和发展。作为传播我国民族舞蹈的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同时也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适时构建新型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性的舞蹈表演人才。不仅如此,一些民族舞蹈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也许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就会消失。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尝试寻找保护民族舞蹈艺术的途径,将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发扬广大,而教育创新就是一条必经之路。也只有将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进而为人们带来更具创新性的舞蹈,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积极推动我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策略

新时期下,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发展一直都处于前进状态,但是其中不乏难以应对的问题,尤其是在艺术教育的创新方面。创新之路是艺术教育一直在寻求的前进途径,而具体的创新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人才培养是教育创新的主要目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是教育创新的最终目标。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载体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民族舞蹈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修养气质,才能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时,教师要尽量给予适当的空间,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表演出具有创新性的舞蹈,为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二)积极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显得很有必要。民族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课程,除了在课程设置时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还要注重融合现代化的舞蹈艺术元素,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全面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这样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民族舞蹈艺术文化,还进一步创新了民族舞蹈,使其具有较好的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都是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更新变化,而民族舞蹈艺术作为我国的一大艺术教育专业,其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为此学校应该强化对教师的固定培训,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实时了解社会市场的动态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艺术人才。而且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学生是实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学生,因此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的素质水平对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四)更新民族舞蹈艺术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认识逐渐形成的观念,以及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这是实现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是经过多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其中不免带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文化观念,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创新思维,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新民族舞蹈艺术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许多教师一直奉行慢工出细活的传统观念,主张在民族舞蹈艺术教学中加强练习,以此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观念早已不同以前,再加上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专业性等综合能力的人才。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采取活跃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成为具备创造性的民族舞蹈艺术人才。

(五)革新整体管理体制

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学校的管理体制受管理方式和办学体制的影响,大多采取的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视野逐渐拓展,尤其是在学习上,人们不再单纯地依赖学校和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实施开放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民族舞蹈艺术学校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验,还要在考核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学校还可以尝试制定内部竞争和奖励机制,以此促进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保证民族舞蹈艺术教学质量。想要在整体上革新管理体制,还需要强调制度的严格性,以使整体改革得以稳定快速地开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进程也逐渐加快,为了保障改革创新的有序进行,必须要强调制度和政策的严格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得以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传统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创新。学校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的舞蹈表演人才,就需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加强培养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鲜的养分,进而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2).